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乖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為北醫同學陳立維的新書「彩虹處方」寫序 呂振富

2009年08月11日
公開
12

2008年11月底接到北醫醫技系同學陳立維的電子信,說他又要出書了,希望他出版的書都能夠找同學寫序,我又惶恐也非常讚佩我這位同學。惶恐的是,個人的文筆與保健知識的修養,跟立維的渾厚紮實有相當的落差,夾藏於如此珍寶的鉅作,唯恐相當的突兀。讚佩的是,出書是一件很大的文字工程,更何況是闡述「彩虹處方」,指導讀者如何養生保健的一本書,其基礎醫學、預防醫學,以及養生保健的相關學術論述,都必須有著力點與根源。誠如立維於後記的第一段話「創作很快樂,生命從無中生有之中得到很多獎勵,我喜歡爬格子,樂於分享善知識,這是寫書最大的目的…」,創作的價值在於分享善知識。「彩虹處方」是一本「從天然得到的解決方案」的保健處方,其意境在於引領讀者如何走入一條「生食-輕食-斷食」的天然資源之路,如何讓身體從植物資源中探尋「酵素-能量-益菌」的寶藏。「彩虹處方」簡單易懂也容易落實,就是一帖生活化的養生保健飲食處方,值得大家閱讀,運用於平時的養生保健。 大家可能都有聽過〝吃甚麼,像甚麼〞或〝We are what we eat.〞或〝体質は食物で作る〞不同國家的俚語或諺語,不管是台灣或美國或日本,這三句話都是在說食物跟疾病或身體的健康關係極為密切。為什麼你會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臟血管病、肥胖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痛風、骨質疏鬆症、肝病、…等等慢性疾病?其實都跟飲食習慣脫不了關係。日本厚生省於1996年10月開始,便將上述的慢性病,改名為「生活習慣病」;在本書的第三章第5節也有談到「生活習慣病」。意指慢性疾病的發生與持續甚至惡化,除了基本的體質因素(包括遺傳等)外,後天環境及不正常生活環境催化才是主因,所以,防治慢性疾病也是首重生活習慣的修正。所謂生活習慣,包括了飲食、運動、睡眠、排泄、精神情緒、抽菸等諸多方面,但主要關鍵習慣就是飲食。 我們在生活經驗中,其實從小到大,接觸到許多親友、學者、廠商、廣告、醫師、營養師…推薦可謂「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也教你諸多的保健觀念,林林總總,幾乎每一種擺在健康食品櫃的每一健康食品,都有其健康作用與眾多學術研究成果和諸多見證。但畢竟真的是多到無所適從,根本不可能樣樣買、樣樣試、天天吃。我們也可能會被說服,而嘗試著去體驗某些健康食品,但畢竟大家都不是專家,只是接受到一知半解的健康概念,無法真正理解其保健背後的知識精髓,所以多半是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五分鐘熱度的人體試驗。常常因為沒有得到預先期望的效果或因為這種生活中〝加味〞的動作,並不是你過去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經過幾天的熱潮,最後落得不了了之,能夠持續的維繫在生活中者,少之又少。 學生時期的健康教育或醫院的營養師敎我們的食物六大營養素,雖然是教導大家要均衡攝取,但重點還是強調如何注意醣類、蛋白質、脂肪等前三大營養素的攝取,如何計算一天到底要吃多少大卡,這就傳統只重視的食物本身燃燒產生「熱量」,來做每日攝取食物的管理基準,觀念極為狹隘。立維在本書則大幅度的導入食物熱量以外的全新之食物的「能量」觀念,「能量」的觀念衡量了食物從食物本質、被攝取、被消化、代謝、被整個身體組織、系統的細胞平均分配與利用的整個過程,甚至以耳熟能詳的物流系統來加以比喻與講解,是一個極為綜觀、容易理解的判斷法則。立維一直強調應該以能量來界定食物的優劣,例如蔬果的能量高於肉食,生食的能量高於熟食。也是本書值得推薦讀者研讀的重點之一,尤其是過去一直重複減重,但無功,而仍復胖的讀者,更應該理解能量與減重的關係,狹隘的熱量觀念和常識是絕對不足以完整解答您(妳)復胖的原因。 立維在本書一路貫穿的「彩虹處方」精神,就是讓我最深刻體認到的食物的「能量」觀念。除了內生性的腸道益生菌之外,立維於第六章花很大篇幅討論酵素補給品,由體外支援消化酵素,達到補充身體的「能量」。從食物酵素胃的概念,在不用餐時補充酵素,減輕消化負擔,把所有資源交給身體去自由運用,身體會把能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身體將體內用於製造酵素的原料用在製造充足的「代謝酵素」。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不太了解現在極為流行的酵素是甚麼〝東東〞,簡單的說,是利用益生菌將水果與蔬菜發酵,此類發酵產品除了含有益生菌、醋、及蔬果本身的精華之外,內含的酵素可以輔助腸道消化食物。人體腸道中的益生菌也有相同的效果,若攝取的食物,能以生食的蔬果為主,則極適合益生菌的繁殖,製造大量酵素來支援消化,減輕人體製造消化酵素的原料負擔,其對身體代謝的能量效益也等同於補充外來的酵素製品。國內人工製造發酵酵素的水果蔬菜材料已經可以取材達150種,這也是人體腸道本身絕對不可能容納的旗艦級標竿。所以,當補充此類酵素的同時,也完整汲取到這些食物的所有精華。此一論述極具參考價值,但一定要親自閱讀整本書,才能理解箇中道理。 我是學醫學檢驗的醫檢師,在學校與醫院職場裡也吸收無數的基礎醫學與臨床檢驗醫學觀念。我也有近十年的時間擔任醫院的社區醫療部門的總幹事,聆聽過無數醫師、營養師及其他醫事人員的健康講座,也親身擔任健康與檢驗醫學講座的講者,分享檢驗專業、健檢與預防保健觀念,但從來沒有真正體會立維整理於本書中的一些簡單易懂的養生保健觀念,例如:將益生菌和酵素環境的維繫置於飲食需求的前端的概念;益生菌之外的「益菌生」與「益代生」;以熱門的物流的觀念講解「食物酵素胃」的食物酵素概念,可以讓胰臟休養生息的同時,相對也讓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代謝得到充分養分補給的觀念;落實「前端保健」的觀念,留給身體機會善用水果裡的食物酵素;增加生食比例正好提供給腸道益菌優質的營養源,亦即運用膳食纖維自己養益生菌概念,以及在第三章第1節討論有關嬰幼兒餵食母乳與熱水泡的熟牛奶對嬰幼兒免疫力的影響,也是引申了生食(母乳)與熟食(熟牛奶)的概念;…等等,讓我對健康飲食觀念有了新的方向。事實上也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 其實,我國古代修行人長壽者多,修行人有「過午不食」的習慣,加上真正的蔬果素食(不是含有精製油膩的素肉餐食),跟本書中提到「食物酵素胃」概念吻合,這是極為健康的觀念,可以透過每天短期的斷食,讓肝臟與胰臟得到充分的休息,讓每天的新陳代謝作得很完整。觀察自己家庭接觸到的部分修行人,由於太多民間熱情的供養者,供養師父的素食,為了表示敬意,通常會準備得很豐盛或高價的素食餐館,但在個人的觀察,其實大部分不是太油膩,就是太多加工與人工添加物的素肉食品,有時也會破壞師父力行過午不食的習慣,所以並不是很健康。 本書第三章論述精製過的白米與麵粉,「高升糖指數」的典型食物,是啤酒肚以及肥胖的人身上甩不掉的脂肪的根源;以及「升糖負擔」的關鍵在纖維,所有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都含有纖維,值得大家閱讀後省思。此外,在第三章第4節中提到,「飽」其實代表的是「身體的負擔」,代表身體被迫變更優先順序,代表身體正處於一個能量嚴重失衡的狀況,體整體能量水平低下,接下來的腸道活動以及營養進入腸黏膜之後的運送,也就是身體後端的新陳代謝,養分送到細胞終端轉換的過程,都嚴重受損。這是一個幾乎被大多數人忽略,而值得重視的論點,其實此論點是否確實?可以從吃得太飽,就想睡覺,即可體會得到,原因就是腦部代謝的能量相對地供應不足。 本書為什麼值得讀者細細的閱讀,就是誠如立維所講的「健康真的沒有什麼大道理」,非常淺顯易懂,不需要再到處尋求健康的答案,因為答案都在本書,因為這他大膽的保證這是「最後一本保健叢書」;書中教我們如何實踐健康生活,也是非常容易,不必到處選購永遠吃不到答案的健康食品,因為學問就在生活中的三餐飲食中。不管您(妳)是已經有了上述日本人所稱的生活習慣病,或是想要過著健康長壽的生活,不想罹患生活習慣病,從閱讀此書後,就是改變過時生活習慣觀念,落實「前端保健」的概念,將過去的熟食、飽食、精緻美食為主的習慣,調整為生食與蔬果食、「不餓」、粗製多纖食物為主的習慣,也不要忘記立維的建議,生活中能加上適度的合理搭配「生食、輕食、斷食」。至於如何成為自己持久的習慣,立維也於第三章第4節提到:「經營健康的基本態度,就是要有恆心,就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要從意念、心態和觀念去執行」。「笨蛋問題就是自己」,健康的問題不是醫師,也不是別人,不是藥物、也不是健康食品,捨本逐末、捨近求遠,這也是立維一直在本書強調的觀念。 從立維整理的一些觀念,不難想像到立維閱讀醫療與健康的書即必定是非常廣闊,而不只是醫學院學到的過往醫學基礎。由於曾經身體力行的體驗,所以整理的觀念,也有些是實證與心得分享,所以讀這本書,就像在立維在作一系列的健康講座,讀者非常容易「聽懂」。例如立維再在第七章在論述醫檢簡單易懂的醫學觀念,包括:脂肪細胞也參與分泌荷爾蒙,其分泌的傳導物質嚴重干預自主中樞的功能,造成身體內持續出現發炎現象;身體自我療癒與慢性發炎及肥胖的關係,建議只要以「彩虹處方」為主軸,為自己開出良好生活習慣、正確飲食習慣和固定的運動習慣等健康處方的觀念…等。這些對於整本書主軸所謂「彩虹處方」,做了更深層的論證。 我也為了為本書寫序,拜讀的立維的文章過程,親自體驗至今已經兩週,但我只將早餐改為五穀雜糧種子粉配熱豆漿加燕麥;中餐改採全蔬果生食,晚餐則仍是一般人的有肉餐食,最令我振奮的是,體驗後幾乎每天早晨,「便意」幾乎定時的催你,而且自然順暢;次數也多。這種每天極自然的感覺,其實也是我小時候在農家生活的感覺。小時候,父親在鳳山陸軍官校附近開木製農具店(現養老中,應該算是碩果僅存未被挖崛的國寶級工匠),父親有兩塊地,一塊地輪作種稻、番薯、豆類,另一塊小菜園則種蔬菜、水果、豆莢類等作物,家裡早期也養豬、養雞,所以當時母親準備的三餐,是蔬菜水果多於魚與肉,記憶中,小時候經常一起床就有「便意」,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就是蹲廁所,很難得有便秘的感覺,所以健康順暢的飲食其實就是我四、五十年代這麼自然簡單而生活化。比照現在的人,外食為主,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經常不會充足到讓腸道每天主動催你的「便意」,也因此市面上到處都是商機,酵素、纖細、順暢…的輔助食品,林林總總,但長期依賴輔助食品並不是最自然的日常生活習慣,所以會持久服用同一種輔助食品者少之又少。 當你看完這本書,你應該會像我一樣,非常容易接受立維的「彩虹處方」健康飲食觀念,因為就是這麼熟悉、貼近你最原始的生活方式。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啟朝向一輩子健康長壽之鑰匙,再次建議讀者細細品味。

小腹凸出養身法

2009年02月05日
公開
30

小腹凸出與脊椎保健息息相關喔! 現在不管男生還女生,無論你是胖是瘦,都會有小腹凸出的困擾,究竟該如何消除呢? 小腹凸出影響最大的是外觀,沒有結婚的女生,可能會被別人誤會已經當了媽媽;明明是個小夥子,但因挺著一個肚子,別人以為已經是三十五歲以上的成熟男人。小腹凸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脂肪囤積所造成,而造成脂肪囤積和年齡、運動量少及不良姿勢有很大的關聯。 ● 年齡 女性自三十歲以後脂肪細胞會往下半身堆積,如果經常不運動,就會造成小腹凸出的困擾。 ● 運動少 運動是消化脂肪及代謝脂肪快速的方式,但現代人攝取的脂肪過多,而在吃飽後,不是坐著不動,就是躺著不動,運動少的結果,很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在皮下組織,讓腹部快速膨脹,像半顆小圓球。 情況更糟的是,表皮和真皮組織還能夠配合延展速度膨脹,可是皮下組織卻無法跟得上腹部膨大速度,以至於富含在腹部的膠原蛋白纖維禁不起擴張而斷裂,造成腹部皮膚的鬆弛及紋路。 姿勢不良 造成小腹凸出的原因還有一項就是姿勢不良,比方說,站著抱小孩、站時常是歪著一邊,導致後腰椎的力量分部不均,於是不自覺將小腹凸出;或是坐著時候,習慣癱在椅背上,脊椎長期受到壓迫,將腰部會自動騰空,致使腹部特別凸出。 小腹凸出的生活調養法 1.長期坐著辦公或打電腦者,每半個小時就要起身運動、走動一下,不要坐上好幾個鐘頭,讓脂肪堆積體內。 2.隨時隨地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而且要懂得收小腹,挺住腰椎、薦椎,不要讓腰椎肌肉鬆懈,影響到小腹凸出。 3.遠離高油脂、油炸食物,避免過多的脂肪堆積體內。 腹肌訓練操 1.躺姿,屈膝,身體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2.雙腿舉起交叉於上方,雙手置於臀部兩側,吸氣。 3.吐氣時將雙腳向下巴移動,使腹肌收縮。 ●功效原理: 利用反覆的腹肌收縮來提高熱量燃燒。 ● 練習祕訣: 尾骨如海浪般向上捲。 。 摘自來源: 健康脊椎美體書

小腹凸出養身法

2009年02月05日
公開
34

小腹凸出與脊椎保健息息相關喔! 現在不管男生還女生,無論你是胖是瘦,都會有小腹凸出的困擾,究竟該如何消除呢? 小腹凸出影響最大的是外觀,沒有結婚的女生,可能會被別人誤會已經當了媽媽;明明是個小夥子,但因挺著一個肚子,別人以為已經是三十五歲以上的成熟男人。小腹凸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脂肪囤積所造成,而造成脂肪囤積和年齡、運動量少及不良姿勢有很大的關聯。 ● 年齡 女性自三十歲以後脂肪細胞會往下半身堆積,如果經常不運動,就會造成小腹凸出的困擾。 ● 運動少 運動是消化脂肪及代謝脂肪快速的方式,但現代人攝取的脂肪過多,而在吃飽後,不是坐著不動,就是躺著不動,運動少的結果,很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在皮下組織,讓腹部快速膨脹,像半顆小圓球。 情況更糟的是,表皮和真皮組織還能夠配合延展速度膨脹,可是皮下組織卻無法跟得上腹部膨大速度,以至於富含在腹部的膠原蛋白纖維禁不起擴張而斷裂,造成腹部皮膚的鬆弛及紋路。 姿勢不良 造成小腹凸出的原因還有一項就是姿勢不良,比方說,站著抱小孩、站時常是歪著一邊,導致後腰椎的力量分部不均,於是不自覺將小腹凸出;或是坐著時候,習慣癱在椅背上,脊椎長期受到壓迫,將腰部會自動騰空,致使腹部特別凸出。 小腹凸出的生活調養法 1.長期坐著辦公或打電腦者,每半個小時就要起身運動、走動一下,不要坐上好幾個鐘頭,讓脂肪堆積體內。 2.隨時隨地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而且要懂得收小腹,挺住腰椎、薦椎,不要讓腰椎肌肉鬆懈,影響到小腹凸出。 3.遠離高油脂、油炸食物,避免過多的脂肪堆積體內。 腹肌訓練操 1.躺姿,屈膝,身體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2.雙腿舉起交叉於上方,雙手置於臀部兩側,吸氣。 3.吐氣時將雙腳向下巴移動,使腹肌收縮。 ●功效原理: 利用反覆的腹肌收縮來提高熱量燃燒。 ● 練習祕訣: 尾骨如海浪般向上捲。 。 摘自來源: 健康脊椎美體書

你的錢聰不聰明

2007年12月24日
公開
28

上聰明錢是指投資人要懂得把錢靈活運用,如此才能讓錢變得聰明,而非不會流通的死錢,像是放定存的就是愚笨錢。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大的特色是被動式管理,就是投資組合與指數內容完全相同,基金績效則追求與指數表現一致,而不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進行選股。 ▼重要概念 被動式基金(Passively Managed Fund) 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大的特色是被動式管理,就是投資組合與指數內容完全相同,基金績效則追求與指數表現一致,而不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進行選股。由於被動式管理的投資組合只要隨著指數成分股調整即可,基金經理人完全不需要主動調整組合,自然也不需要支付龐大的投資研究費用,加上指數股票型基金通常傾向於長期持有股票,交易成本也相對低廉,因此,投資人的管理與交易費用,都遠比一般股票型基金低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夏普(William Sharpe)曾以非常簡單的方法,解釋被動投資優於主動投資的理由。市場的總報酬率等於主動和被動投資人兩者報酬的平均。市場報酬=(主動投資人報酬+被動投資人報酬)之平均。因為被動投資人按照市值比例持有個股,所以被動投資的報酬會等於市場報酬,而主動投資整體的報酬也會等於市場報酬。然而被動投資人以較低的成本進行投資,主動投資人不論是用主動型基金或自行選股,投資成本一定高於被動投資人,所以被動投資整體平均的成績會優於主動投資人整體的平均。 聰明錢(Smart Money) 聰明錢是指經驗豐富的投資人或善於賭博的人經管投資的錢,也可以直接指這些人。基本上聰明錢是指投資人要懂得把錢靈活運用,如此才能讓錢變得聰明,而非不會流通的死錢,像是放定存的就是愚笨錢。在投資大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概念中,聰明錢看的是長期的獲利,而不是短期買進賣出的價差利益,因此也就比較不去考慮真實世界中價格波動所造成風險的問題。葛拉漢認為華爾街分析師依據市場價格及未來盈餘作為未來展望的作法並不理想,成功的分析師應該選擇專注於少數特殊的產業,當公司的價格遠低於其價值,則長期的投資績效必能超過平均。

開架彩妝試用品 抹手別抹臉

2007年08月19日
公開
41

2007/08/16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開架式化妝品提供試用品讓愛美女性試用,有人出門忘了擦口紅,索性到藥妝店補妝。但皮膚科醫師呼籲,一大罐任人挖取的產品最危險,眾人手指在罐子中攪和,可能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黴菌的汙染,引發毛囊炎。 開架式化妝品架上的口紅任人塗抹,還有每個人都可以將手指頭伸入罐子中挖取乳霜,眉筆、睫毛膏也是大家混用,恐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指出,開架式化妝品上經常擺放開封的試用品,隨消費者任意使用,由於開關頻率高,細菌、黴菌入侵的機會也就大幅提高。 環境中的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落入產品中,若在將產品塗在臉上,可能造成毛囊炎,必須使用殺菌藥治療,若有傷口,也可能造成傷口惡化。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藥妝通路已成為消費者購買彩妝保養品的管道之一,但面對琳瑯滿目的開架式彩妝保養品,消費者在選購時,應避免將口紅、唇蜜、眼線液或睫毛膏等彩妝試用品,直接塗抹於臉上各部位,以免受細菌感染。屈臣氏、康是美和莎莎化妝品皆表示,賣場有提供棉花棒和化妝棉等試妝輔助品,但建議消費者挑選產品時,最好應擦於手背上。 屈臣氏:提供顧客棉花棒 目前全省擁有398家分店的屈臣氏,店內除了銷售自行代理的韓國彩妝品牌Missha之外,7月起已開始銷售深受網友喜愛的韓國彩妝品牌Cineora。屈臣氏表示,下半年賣場將逐一改裝為第四代店型,此店型內將設有一個「美妝Bar」,提供了棉花棒、化妝棉和面紙,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試用產品。 康是美:立即更換不良品 康是美表示,每日開店營業前,店員皆會檢視所有的試用品外觀有無殘缺或髒亂,若發現有不良品,會立即更換。 莎莎:美容師現場服務 莎莎化妝品表示,與其它連鎖藥妝通路最大差異處,在於目前14家賣場內,皆有美容師在現場服務,除了親自拿試用品教導消費者如何使用之外,並隨時整理清潔架上的試用品。莎莎化妝品建議消費者,購買開架式彩妝保養品時,若要試用口紅或唇蜜,最好直接塗抹在手背,至於眼線或睫毛膏,千萬勿直接劃在眼睛或睫毛上,應一律在手背上試顏色。 【2007/08/16 聯合晚報】

睡前10要及10不(上)

2007年08月11日
公開
28

•常春月刊 2007/08/09 睡前做哪些事情,可以讓睡眠品質更好?而哪些事情又是不可在睡前做的呢?「睡前的10要及10不」,讓您整夜好眠。 【文�張甄芳】 睡前10要 第1要:要定時上床及起床 在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睡眠長度後,最好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及起床,讓身體有規律可循,睡眠品質會比較好;一般而言,起床時間比較容易調整,可從固定時間起床開始。 第2要:要有足夠的活動量 適量的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放鬆全身肌肉及緊繃的精神,對睡眠品質有幫助。 第3要:要吃點小點心助睡眠 有些人睡前吃點東西可幫助睡眠,但最好以小點心為主;例如喝杯溫牛奶、一兩片全麥土司等,不要吃得太多或太油、太甜。 第4要:睡前2小時前可洗熱水澡 讓身體先產生熱能再散熱,體溫下降有助睡眠,散熱過程中也可使身體從緊繃狀態放鬆,而睡得更好;不過洗熱水澡的時間不要太靠近上床時間,以免身體正值產生熱能的時候,反而睡不著。 第5要:睡前可靜坐、冥想、做瑜伽 漸進式的讓肌肉放鬆,或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放慢呼吸速度,以每分鐘8~12次的緩慢深層呼吸,來幫助全身放鬆,捉到要領,只需5分鐘就可達到放輕鬆的效果。 第6要:臥室要夠暗,若能全暗最好 光對於睡眠而言是提「醒」機制,除眼睛之外,身體的許多部位都可以感受到光線,因此較暗的環境對睡眠品質比較好;但如果從小已經習慣點盞燈睡,就不必勉強,以免造成壓力,更睡不好。 第7要:要有適合的溫度 夏天很熱,但冷氣的溫度要適當調整,因為當睡眠周期進入快速動眼期時,身體容易失溫,如果冷氣太冷,反而會在此時冷醒過來,不利睡眠;但太熱又不利入睡期,所以溫度要適當。 第8要:濕度調整有助睡眠 太乾燥的空氣會影響氣管,可能因此咳嗽而醒來;太潮濕的空氣又令人覺得不舒服,身體為了調適環境的濕度而使睡眠中斷。 第9要:寢具的選擇要適當 床墊的軟硬度要適合自己;枕頭的高低、大小要讓自己睡起來舒服;棉被要能透氣、吸汗;枕頭要定期更換,寢具要常常清潔或日曬,否則塵

睡前10要及10不(下)

2007年08月11日
公開
30

•常春月刊 2007/08/09 睡前做哪些事情,可以讓睡眠品質更好?而哪些事情又是不可在睡前做的呢?「睡前的10要及10不」,讓您整夜好眠。 【文�張甄芳】 睡前10不 第1不:不要做太耗費心力的事 睡前太亢奮或太勞心勞力,不管是規劃隔天的行程或思考某些問題,甚至亢奮的電視或政論節目,都會讓身體的「清醒開關」一時關不掉,影響睡眠。 第2不:不要抽菸 尼古丁以及抽菸時釋放的多種化合物對睡眠也有負面影響,如果抽菸可抒解壓力,那麼該解決的是壓力而不是用抽菸來逃避。 第3不:不要喝酒 少量飲酒有助於入睡,但卻會使睡眠周期中斷或破碎,增加做夢或半夜醒來的機率,且長期靠飲酒入睡,對身體危害不輕,因此應該避免在睡前以酒助眠。 第4不:睡前不做劇烈運動 足夠的活動量雖有助睡眠,但應避免在睡前3小時內從事劇烈運動,因為會使身體產生運動後的亢奮,增加清醒機制反而干擾睡眠。 第5不: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例如咖啡或茶等,咖啡因會刺激腦神經、振奮精神,而咖啡因的代謝至少要4~6小時以上;因此如果是較易受咖啡因影響的體質,最好在中午過後就不要喝咖啡。 第6不:不要亂服藥 有些藥物會影響睡眠,例如部分減肥藥、心血管藥物、氣管藥物等;如果服用醫師開給的藥物後會影響睡眠,則可與醫師討論,換藥或調整用藥時間。 第7不:不要在床上從事睡眠或性以外的活動 例如看電視、看書、上網、講電話或打麻將等,從事睡眠相關以外的活動,會降低想睡覺的慾望,當床被制約成習於清醒之處,就很難讓自己在床上睡得好。 第8不:半夜醒來不要一直看時鐘 這樣會增加自己的壓力,愈看愈睡不好。 第9不:不一定要睡足8小時 只要白天精神良好即可,有人堅信晚上要睡足8小時,就算早早醒來也要在床上撐著,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第10不:不要有錯誤迷思 例如以為做了很多夢就表示沒睡好,若睡不好,隔天一定要補眠;如果白天沮喪、沒耐心,就一定是睡不好所導致,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只要白天精神好、工作正常,就不必過度擔心。 選對寢具,一夜好眠 1.床墊:平躺時,腰椎會有個小曲度,把手放進去,若腰椎直接貼在手上,表示床墊太軟,慢性下背痛患者會不舒服;床墊太硬,則可能會壓迫骨頭較突出的部位而不舒服。 2.材質:床墊、床單與棉被材質的透氣、吸汗與否很重要,因睡眠時體溫會下降,以誘導睡眠產生,若透氣與吸汗度差,熱氣無法散開,就會影響睡眠。 3.枕頭:枕頭的寬度,約為雙人床的一半大小或小一點點最適合,最好選擇有一定彈性及柔軟度的枕頭,足以支撐頸部及頭部即可;枕頭高度的選擇因人而異,但不建議不睡枕頭,因為睡眠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的肌肉會失去張力,頸椎要有足夠的支撐比較好,枕頭最好一年到一年半換一次,因為睡久了,枕頭的材質會被慢慢壓扁,低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會睡不舒服。 【常春月刊 第293期】

好文章

2007年07月18日
公開
28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2007 / 7 / 12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吳韻儀/文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s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 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此外,電視以色彩畫面為主的傳播方式,使左腦與右腦不能均衡發展。 «心靈危機»一書指出,看電視會減少對於左腦的刺激,連帶影響左右兩腦的連結,因而影響孩子未來智力與創意的發展潛力。 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 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是腦部最後成熟的區域。各司其職的兩部分,必須透過神經聯繫,學習彼此協調。許多神經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電視傷害了兒童閱讀能力,是影響未來學習的另一個因素。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占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螢光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看電視讓眼睛肌肉缺乏運動,對於閱讀所需的能力與精力有負面影響。 電視不僅讓眼睛缺乏運動,也讓我們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真正的學習與解決問題,需要主動與堅持。但是,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布萊恩指出,電視降低了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他觀察孩子看過很多快節奏的電視節目後,再要求他們閱讀或解決複雜的謎題,他們完成的堅持力與意願,都會降低。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台。 布萊恩並且強調,電視降低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的問題,在三到五歲的幼兒身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似乎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難怪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電視傷害了孩童的閱讀能力,改變了孩童的閱讀習慣,也就使得孩童失去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Jerre Levy)指出,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像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像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 「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強生指出。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負責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與記憶關係密切。由於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而且畫面會直接進入記憶。進入記憶的畫面,不會被忘記,而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如果看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未來再看白雪公主的書,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圖像。 「腦子是被設計來接受認知挑戰的。腦子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腦子就會萎縮。」勒維指出。 想像力的萎縮,是一大損失。如果對同一個故事,你有先看書再看電影的經驗,就會了解這種損失。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這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閱讀中的想像,比螢幕能夠呈現的,豐富太多了。 強生並且指出,「創造畫面的想像,不僅是娛樂,也是我們夢想與直覺、激勵等? 盲h思考的基礎。」我們用圖像來夢想、思考、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失去了創造畫面的能力,連夢想的能力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電視影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項特徵」,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結凍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Roald Dahl)在一九六四年寫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譯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傳世界。他在書中寫道: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它阻塞、攪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成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銹、結凍! 看來貼近兒童、善用創意的兒童文學家,最了解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三度空間世界中探索去,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 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發展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前。 (轉載自«天下雜誌»特刊第27期

寶寶腦子的發育

2007年07月05日
公開
26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 邱南昌醫師 關鍵字:神經系統發育、原始反射動作 腦子是神經系統的中樞,控制我們的一切動作、思想,甚至基本的生理功能(例如呼吸、血壓等等)。腦子是身體最複雜的一個器官,也是相當脆弱而需特別保護的器官。早在胚胎時期,也就是在媽媽子宮內的時候,神經系統即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系統。整個懷孕期間,任何對胎兒的傷害都很有可能影響到神經系統,而這就可能導致將來的發育遲緩。 神經系統的器官形成非常複雜,人腦的發育可粗分成三期:(一)誘導期、(二)神經元增生與移位期、(三)細胞的原構造期。在誘導期若是神經管的發育出了問題,可能就變為腦膨出、脊髓膜膨出、大腦發育不全等等多種先天性腦部畸形。在神經元增生與移位期出了問題,可能就出現小腦畸形、平腦、灰質異位症等等病變。在細胞的原構造期出了問題,則影響腦部高一級的進化和髓鞘的形成。 出生後,腦子的發展仍然是持續進行。這些發育有一定的方向性,基本上依循三個定律: (一)由頭端往尾端:運動的控制是頭部最先,然後是手,其次才是腳。 (二)由近端往遠端:先學會靠近身體中心部位的運動控制,然後才學會末稍的運動控制,通常為對稱性的發展。例如先學會手臂的運動控制,然後是手掌,之後才是手指的運動控制。 (三)由簡單而複雜:簡單的大動作會了,然後才會較細膩的小動作。例如先學會抓握,然後才會捏搓。 發育有一定的順序,不但生理發展如此,心理、行為各方面也是。孩子都是先會翻身,然後會坐,再依次會爬、會站、會走、會跑;又如先會發出聲音,然後會說單字,之後才會說句子。發展雖有一定的順序,但步調所需時間卻不相同,同年齡每個孩子的步調也不相同。各項發展有特別敏感的時刻,在此時期若受到不良影響,就算之後要追上也較困難。 神經系統的發展以腦部的發展為主,我們可由頭部外觀做為重要的參考。出生時頭圍平均為33到34公分,週歲時約45公分。出生到三個月每月頭圍增加2公分,3到6個月每月增加1公分,6個月到周歲每月增加0.5公分,幼兒期每月增加0.25公分,前兒童期每年增加約1公分。頭圍若是明顯大於正常生長速度,要排除水腦等佔據顱內體積疾病的可能;若是明顯小於正常,則應考慮腦子發育不良等情況。 原始反射動作的測試則是在新生兒時期很重要的評估神經功能方法。大部份的原始反射動作在出生前就存在,到出生時已經發育良好,有些則在出生幾個月發育表現出,而有些反射動作會在出生幾個月後逐漸消失。該出現而未見到,或是該消失而持續存在,都代表神經系統可能有問題存在。以下簡介幾種原始反射動作。 (一)吸吮反射:當手指伸入嬰兒口中,嬰兒立即自然有吸吮的動作產生。出生時此反射動作已充分發育,此乃嬰兒維持生存獲取營養所需。 (二)尋根反射:接觸嬰兒之面頰,頭部就自動轉過來,張口想吸奶尋找接觸物。出生時應已有此反射,三、四個月大清醒時此反射就逐漸消失,七、八個月大熟睡時也變不明顯。 (三)踏步反射:抱直嬰兒讓其腳底接觸平地或桌面,腿就自動彎起又踏下,好像走路的動作。在三至四星期大時消失。 (四)非稱性頸部張力反射:將頭轉向一側,則同側的手腳伸張,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通常在出生一個月較明顯,三個月後開始逐漸消失,六、七個月時若仍存在,則代表有運動障礙,會阻礙翻身動作。 (五)抓握反射:當手掌受刺激時會自然握住,腳掌受刺激時腳趾會向下彎。手掌的反射在三個月時消失,腳掌在八個月時消失。 (六)驚嚇反射:抱持斜立的嬰兒,若突然讓頭往後方落下,或是嬰兒突然受到大聲音的刺激,其兩手臂會先伸張,手掌也張開,然後手臂彎曲成擁抱狀,手掌也握起拳頭,整個人像嚇了一大跳的樣子。此反射出生時已有,三至四個月時消失。若兩手臂不對稱伸張,代表較不打開的那一側手臂運動有問題。 在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腦子的發育可從四大方面的表現來評估,分別是(一)粗動作、(二)精細動作、(三)語言、(四)社會行為。藉由這些方面的表現,可以趁早發現某些兒童的發育遲緩問題,以便能及早展開訓練。 諸多因素會影響孩子腦子的發育,可分為和遺傳相關的因素,以及後天的影響因素兩大類。遺傳相關因素包括種族、家族、染色體、基因等,是先天就決定的因素。後天的影響因素則包括營養狀況、疾病、神經、內分泌、物理環境、家庭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精神情感因素等。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這兩類互相影響,也隨時修正而再影響之後的發展。

好文章

2007年06月12日
公開
29

法國菜單 (李家同) 姜老師是我的國中數學老師,很少數學老師是受全班愛戴的,大多數班上總有幾位同 學對數學有恐懼症,考試時差不多都要交回白卷,但是姜老師是個例外,她教我們數 學長達三年之久,這三年內,全班每個同學都不怕數學,我們的數學當然有好有壞, 但是沒有人害怕數學的。在我這一輩子中,就只有姜老師有這個本領。說實在話,我 一直好奇,姜老師的祕訣在哪裡? 上星期,姜老師退休了,學校為她舉行了一個茶會,我們過去被她教過的學生都去參 加了。大家都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因為我們都記得上姜老師教學課的日子,那真是 快樂的日子,姜老師老是教我們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我們把這些基本道理弄懂了以 後,至少會做中等程度的題目,行有餘力以後,我們自己會去找些難題來做做。姜老 師也會教一些解難題的竅門,可是這絕不是她教書的重點,她教的重點永遠是基本道 理。 茶會開始了不久,就有一位同學首先發問了,他問姜老師,為什麼別的老師教他數學 的時候,他都害怕數學,也痛恨數學,但是姜老師教的時候,他卻一點都不怕數學。 他的問題,也是一大票同學想問的問題。 姜老師好像對這個問題有備而來,她沒有立刻回答,卻叫所有的女同學上台,她給每 一位女同學一張紙,然後叫我們男生也上台去拿一張,我們拿到的是一張法國菜單, 每一樣法國菜都有中文翻譯,旁邊還有價錢,我這個男生看了以後,覺得這些菜不太 貴,尤其令我注意到的是咖啡,茶和甜點特別不貴。 然後,姜老師問一位女同學對這份菜單的印象如何,這位女同學說這家法國餐館簡直 不像話,不僅主菜貴,連咖啡和茶都貴得離譜,當時我就大感困惑,因為我覺得我看 到的菜單一點也不貴。我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幾乎所有的男生都感到困惑,有些 同學和別的同學比對,最後還是姜老師叫我們坐下,然後每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交換 菜單看,看了以後我們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們男生拿到的是一張價值公道的菜 單,女生拿到的是一張非常昂貴的菜單,為什麼會有兩種菜單呢? 姜老師告訴我們,當年她的男朋友請她到一家法國餐館去吃飯,她看了菜單以後,覺 得每一樣菜都很貴,可是她的男朋友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但點了主菜,當然還點 了飲料和甜點,他要點紅酒,她拚命阻止。飯吃完了以後,姜老師感動萬分,認為她 的男朋友真是慷慨,也答應了他的求婚。好久以後,她才知道這家餐館有兩種菜單, 男士看到的永遠是價錢公道的菜單,女士看到的卻是非常昂貴的菜單,男士點菜的時 候面無難色,女士一定會對男士感激不已。這家餐館除了招來不少客人,也促成了好 多的好事。 這些菜單又和姜老師的教書有何關連呢?答案還是由姜老師提供。姜老師要我們回 想,我們當年考試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情形。我第一個舉手,我說姜老師常常小考,每 次發考卷的時候,都要親自將考卷發給每一位同學,當時我的確對此覺得奇怪。 姜老師終於告訴我她的祕訣了,她說她準備了三份考卷,甲種非常難,乙種中等,丙 種非常容易。甲種考卷給程度高的同學,乙種考卷給中等程度的學生,程度不好的同 學拿到丙種考卷。這些程度不好的同學每次考試,都拿到至少六十分,對於這些同學 來說,六十分已經不容易了。在過去,他們常常在分數上只有個位數,也就是因為他 們的分數不錯了,他們開始不再對數學恐懼了,上課的時候,也會注意地聽。通常, 到學期結束的時候,丙種考卷不見了,姜老師只要準備兩種考卷就可以了。 姜老師告訴我們,學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來源當然是自尊。古人說我們必須 因材施教,因為政府堅持常態分班,班上總有一些程度不好的同學,她想起那家法國 餐廳的作法,決定試做不同的考卷。同學們並不知道,對於程度不好的同學而言,他 們終於有了足夠的自尊心,也開始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們就不會放棄數學 了。 茶會結束了以後,我發現坊間有很多書教我們如何建立自信,也有很多的訓練班,我 們繳交了很多學費以後,應該就會有自信。我們真是幸運兒,我們沒有看了那些書, 也沒有去上過那些昂貴的訓練班,我們有了姜老師,我們就有了自信,如果我們班上 那些不會做數學習題的同學,看了那些書,聽了那些課,還是不會做數學習題,他們 會有自信嗎?

好文章 擔心與祝福

2007年05月26日
公開
29

一位做電視企畫與採訪的朋友告訴我,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唸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 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朋友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 只是有時朋友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 有一次朋友赴花蓮採訪證嚴法師,聽到證嚴法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 她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 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 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 擔心她的孩子。」 >> 朋友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 朋友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 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 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 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超心理學的潛意識說法,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這句話。 >>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 你相信的。 >>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 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 吃虧上當的, 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 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 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 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 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恩人、師長、同學、同 事等,也都要給予全部的祝福來取代擔心的心情,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 不著,就是雙贏囉!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的, 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 祝大家,幸福美滿!

真難做到ㄉ養生之道

2007年05月24日
公開
29

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 請注意《身體的除濕》那一段. 所以囉, 如果工作許可時 9:30, 14:30起來為身體"除濕" 一下! 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 救救自己,晚餐別太晚吃酸性體質是慢性疾病的開始(晚餐別太晚吃)晚上8:00再吃晚餐就算''宵夜''了!你是不是也常忙到8:00才吃飯呢?根據統計國內 70 %的人具有酸性 體質。酸性體質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吃越好得慢性疾病的機率就會很高。因為體質變酸,酵素作用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酸性體質的朋友,一味地吃大魚大肉所謂有營養的食物,事實上是雪上加霜,只會讓身體越來越糟,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去改變你的體質,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熬夜會使體質變酸》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 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 所以每天儘量在 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吃宵夜的人,體質容易變酸》 時常交際應酬的生意人,通常壽命較短,易患糖尿病、高血壓。凡是晚上8:00再進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 力低,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早起的人身體好》 人體在凌晨4:30,體溫達到最低點,血液循環最快,因此古時候練功的人在4:30以 前就起床。如果睡太晚,血液循環變慢,氧氣也跟著減少,變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 變酸 。 《不吃早餐的人,體質會變酸》 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台灣人普遍不 吃早餐,更糟的是養成吃宵夜的習慣,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所以從現在起要 更重視早餐,學習如何吃早餐。早餐一定要豐富而且要選擇耐燃燒4-5小時的食物,才足夠你一天的消耗量。 《精緻食物加速胃腸老化》 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的少,刻意選擇很精緻 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種人的腸子老化的特別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 且會常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所的食物 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養生之道就在日常生活裡吃出健康, 也能吃出自信。 《身體的除濕》 身體的除濕小小柔軟操,非常除濕喔!!在秋冬季節變換時,由於外在的溫差、溼度,以 致於飲食生活習慣的不規律,使得體內潮濕、氣血循環變弱、黏膜組織滋潤物不足,致 使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病變,如咳嗽、鼻子過敏、打噴嚏、流鼻血不 止、鼻塞、 頭昏腦脹 等毛病。 解決之道: 1.早睡早起,晨起睡前做柔軟體操或簡易動功五到十分鐘,不僅可以鍛鍊出強健的筋骨,亦可清除體內的濕氣、寒氣或溼熱。絕對不要熬夜晚睡,那可是會將你的免疫力降低高達百分之三十 的。 2.咳嗽時,我們可以握拳,以拳頭的上方敲打胸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此乃肺部的頂端,輕輕拍打此處六十下,敲打中喉嚨會癢癢的然後產生咳嗽,這是讓髒東西出來。記得左右兩邊都要敲,可每日多敲幾遍。尤其騎車或上下班時間回到屋內,更應馬上敲 打,以清理肺中污染的空氣。 3. 鼻過敏時,雙手同時按摩後腦袋五分鐘,喝熱杏仁茶,或大步快走半小時,或洗澡時以較熱熱 水沖後頸部數分鐘。 4. 有一位治癌專家說:「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我們的 身體必須消耗極大的能量,才能將喝下的冰飲料溫暖至正常體溫(攝氏三十六度半), 如此一來整體的免疫力自然遽降了。所以如果你常喝冰飲料,建議你將飲料退冰半小 時或改喝常溫白開水

【天下雜誌368期 別當直昇機父母】

2007年05月23日
公開
33

別當直昇機父母(上) •天下 2007/03/29 你經常沒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你總是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 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其實,你正是台灣六百萬「直昇機父母」的一員 。 【文�瓈麚歇鴴F攝影�㼄孺刋鞳j 直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對 台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 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新價值, 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現場1 許昌街徐薇補習班。 徐薇永遠忘不了那個鉛灰色的夜晚,教了二十年國高中補習班英文、看過形形色色的父母 ,前些時間卻遇上無法招架的劇情。 那晚,九點半下課聲響起,學生們湧上發問;排在人龍第一位的北一女學生,連珠砲式的 ,一問二十分鐘,後排學生騷動顯出不耐;徐薇委婉說道,「妳先讓其他同學發問,待會 兒再來好不好?」她揪了眉轉身離去。徐薇不以為意。 幾十分鐘後,徐薇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一位中年男性劈頭興師問罪:「妳為什麼不回 答我女兒的問題?她一回來就躲起來哭,說後面那位明倫高中學生的問題,會比她的重要 嗎?」 甜美的笑容轉為愁苦,徐薇傻了眼,不情願道了歉。 現場2 台北市內湖某明星學校。 游泳池畔,五年四班的三十名學生下了游泳課,準備換裝;泳池畔幾位志工媽媽原本是來 協助現場整理與秩序維護,但其中一位志工媽媽看到女兒出來,大步趨前,拿起吹風機吹 起女兒的長髮,「別著涼了,」媽媽壓低了音量說話。 ■新趨勢: 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 「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 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這群 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 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 教養觀」(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 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少子化伴隨的焦慮。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 力;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一二 個。因此,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是第一代 教改? 犒龠H;做為教改實驗父母,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 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教養下一代。(見一一○頁) 台灣教改十年了,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 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孩子玩的 遊戲很簡單,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 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 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 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早在 女兒八個月大,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到現在,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除了健寶園,她 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 。」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 子的人生。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一所知名 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 ,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要開展孩子的 肢體,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 效」運用時間,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 坑,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 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不安與比較 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孩子 開心的表演才藝,但活動一結束,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問道: 「妳家兒子彈得真棒,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 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 四分之一。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 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湯茂竹博士,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 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 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 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並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市場的競 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生活能力缺乏 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 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 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補教業者估計,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 。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 動。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 、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 念。 不久前,徐薇趁著過年,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 ;沒想到名額爆滿,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教改十年,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孩子升學壓力 不減反增;「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個到高中的孩子,到 底要給他什麼?」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 後遺症。 四月一日,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 團體,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就是發現教改十年,父母還陷在「升學 主義」的泥淖。 他們已經看到「知識超挖」對下一代、對台灣競爭力的影響。 例如,在知識上,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每天超過十六小 時單調的學習,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這要使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 此外,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也被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忽略。 私立愛德幼稚園午餐時間,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安靜坐著吃飯,今天的主食是飯、青菜以及 豬肉塊,有小朋友看到這些食物直說不喜歡。 「孩子吃太精緻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一定要果汁機打過,」汪慧玲認為,這都造成孩子咀 嚼不足、牙床長得不好。(註:這也是兒童牙齒矯正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 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 生活習慣。 但當問及家長晚睡的定義時,家長認為十一點到十二點後才叫晚睡。父母健康觀念的薄弱 ,已徹底影響孩子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體力。 二○○六年七月一日,瑞士籍人類學家大衛.史格納(David Signer),以〈台灣的愛與 寂寞〉(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為題,於荷蘭報紙《Trouw》發表他停留台灣 兩星期的感受,文中談及台灣人的教育觀,直指核心。史格納寫著: 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不少台灣人把自己稱為「pm people」(夜行人)。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 天時間。 「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 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一位外國人類學者竟透徹剖析台灣父母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忽略。 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上 世代最大的差異是:雙薪、工時過長。 怕他不再愛我 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 ;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身 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就 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我, 」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新校園: 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 膜刉髐鬙彌a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修滿大學教育學程二十六個專業學分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 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 專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 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陸 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 位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 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念到博士,就懂教育。 」 家長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愛 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出 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 犰b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家長召集人,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 校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師權低落,親權高張 原本老師、行政、家長三種力量是要在教育專業、行政專業、家長愛的力量陪伴下,協助 孩子健全的成長。但現在三方卻互不信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凌駕學校事務。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這些三高的「家長 很難伺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成為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長 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九 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 ㄜn去晒太陽,在教室溫 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壓 。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台灣杜邦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長 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白沫,臉色發白;陳榮二的妻 子還因過度自責,從五十公斤瘦到三十五公斤,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醫,都查 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見 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悸。 ■新價值: 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孩 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C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 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 。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 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孩子都是獨立的個 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全國家長聯盟裡,所有的家長寫下他們共同 的反省: 當孩子誕生時候, 我們就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 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 教改十年,台灣創造了一大群「直升機父母」,在這個關鍵時刻,該是父母與社會回頭自 我檢驗的時刻。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7年01月17日
公開
37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教」比「打」更重要!

2005年06月22日
公開
34

給孩子的管教要適當,才不會讓孩子無所依循,甚至造成行為偏差! 胡適曾言:「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把這句話用在對孩子的管教上,也同樣如此。現代許多媽咪爸比都難免有著「望子成龍症候群」,希望孩子聰明、乖巧、懂事、明理、好禮貌。那麼,在教養上就得依循著這樣的目標,來調整教育的態度囉! 回想看看,你是否曾經有被孩子「氣壞」,而忍不住用力在孩子身上打了好幾下,氣頭過了才覺得,似乎打得太急、太大力!?其實,這是為人父母在所難免的過程,然而教養不是出氣,得冷靜下來,想想該怎麼「教」,才能讓孩子明白你要傳達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管教方式不當,孩子更容易行為偏差! 父母常有的教養迷思 教養迷思一:「天生氣質」不代表一切都無法改變! 很多人都以聽過老一輩的人說過「壞骨(台語)」的形容詞,用在他們覺得怎麼教都教不乖的孩子身上。然而,孩子的天生氣質難道就注定了一切嗎? 國外曾有研究,一對雙胞胎,被兩個不同家庭領養,初期兩個孩子的行為很相似,半夜經常吵鬧,但經過兩個家庭的不同對待、教養方式之後,一個孩子越吵越厲害,另一個卻越來越乖。由此顯示,經過行為教養的調整,孩子的脾氣與情緒表達方式的確是可以改變的。 教養迷思二:一犯錯立刻打,才能立竿見影! 在學校的訓導處,常能看到闖禍的孩子站在老師跟前,而心急的家長一趕到,二話不說就「海扁」孩子一頓,彷彿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椎心之痛! 孩子犯了錯,是該懲罰。然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他犯了錯,而且是什麼樣的錯,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這些必須是可以明白的道理,而不是讓他以為犯錯的結果就是吃一頓飽拳! 若仔細留意,你會發現沒有一個教育專家會贊成用暴力處罰的方式來作為「教養方式」。因為家長的行為模式是孩子的示範,如果每每家長都用體罰來教導,孩子會無形中學會一種處理事件最快速方法及技巧,就是一個拳頭過去,便可將一個人制服,以為這樣就解決了一個錯誤,一個問題,而失去了判斷是非的能力。 該怎麼教孩子? 1. 父母的教養態度要一致 有不少家庭常常上演這樣的情況:爸爸方才肯定的點頭,媽媽馬上回頭嚴肅的說:「不可以」;媽媽鼓勵讚美聲剛出,爸爸隨即奚落兩句;爸爸吃飯時和孩子親密的對話,媽媽就都罵:「吃飯不要說話」…! 這樣的情形,往往讓孩子無所適從;而若一直沒有改善,更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父親母親的話都不想聽,只依自己的想法來行事;或者孩子會變得懦弱,至此,孩子的行為調整會更難。 建議父母們,當夫妻雙方在教養理念上有所出入時,先靜觀另一方如何處理,事後再做協調,尋求合理合宜的共識,切勿因管教問題在孩子面前起爭執,或演出全武行,那可會加深孩子的罪惡感。 2. 為人父母要以身作則 根據研究,教育最大的困難,在於父母無法以身作則佔最大!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模範,試問,當媽咪爸比叫孩子上床睡覺時,自己的視線依然留戀在電視機前,孩子會真的聽話去睡嗎?他只會覺得:「爸媽可以看,我就得去睡覺,不公平!」;當媽咪爸比自己也不吃青椒、紅蘿蔔,光跟孩子說這兩種食物有多好,孩子也一樣不會肯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模仿」佔了最大的部分,因此當父母言行不一致時,孩子會從迷惑到變成不信任,甚至學會用「說謊」來敷衍父母,將成為親子關係中最大的殺傷力。 3.不必打罵,只要堅持原則!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這般經驗,臨出門前對孩子的百般耳提面命、交待再三,孩子也點頭如倒蒜,快樂達成出門的種種協議。但一旦面臨孩子無理的破壞「規則」時,家長卻常屈於孩子的哭鬧,成了破壞原則的共謀,也因為「不能堅持」的這份因素,使得家長與孩子的抗爭時常上演。 一再「得逞」的孩子無法了解、尊重別人,驕傲、自私為所欲為的行為,常常就在這種不經意中形成了。在孩子建立許多生活自理與行為態度時,「堅持原則」在行為制約學習上,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方法,否則在家長搖擺不定、標準不一的態度下,孩子根本無從判定是非對錯! 叮嚀 在經濟的不景氣,以及現代人自我意識的提升中,越來越多人選擇不育,使得每一個得來不易的小寶貝,都成為老人家或父母心中的寶,捨不得他痛、捨不得他被罵!甚至,吃飯時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整盤端給他,大人們一口都不敢吃! 如此下來,孩子當然會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如何能懂什麼是尊重他人?如果要等長大再來教,不但調整不過來,對孩子的心理也不好。他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小時候什麼都可以,長大以後通通不行!?因此,媽咪爸比們,教養孩子要趁早,而且從己身做起,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態度。 ---bbh文章----

高雄燈會資料

2005年02月26日
公開
30

高雄燈會�2月25日隆重登場 花燈競賽先熱身 2002/01/28 00:00 記者葉娜慧�高雄報導 去年高雄燈會吸引數十萬人參觀,為高雄帶來不少觀光收益後,今年的燈會將再度於2月25日至3月3日在高雄市展出,為配合燈會,市府教育局將與觀光局聯合舉辦「全國花燈競賽活動」,並由愛群國小負責承辦,有意者即日起至1月31日止,可透過網路報名,網址為:www.acps.kh.edu.tw。 去年高雄燈會吸引超過50萬人前往觀賞,其中花燈競賽展覽區的作品因為造型生動活潑,各異其趣,使用的材質也呈現多元的風貌,加上電動及燈光閃爍效果,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賞,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區。 今年燈會再度於高雄舉行,教育局也承辦最受歡迎的花燈競賽,甚至為了提昇花燈傳統藝術的水準,在89年及90年暑假都由愛群國小舉辦全市各級學校教師花燈製作研習營,從台北聘請中華花燈藝術協會講師親自蒞臨傳授花燈製作技巧,希望能讓今年的花燈競賽更有看頭。 教育局表示,今年花燈競賽為了鼓勵民眾參賽,提昇展覽品質,仍比照去年獎勵方式,提供多項獎額及高額獎金給優勝作者,比賽組別分為國小、國中、高中職校及社會等四組,各組分特優、優等、甲等及佳作四項獎額,每項獎額最多可達10件。 今年和去年一樣,也採預先網路報名方式,再於2月24日當天送件至高雄市河西路仁愛公園旁全國花燈競賽區收件處,有意參賽的民眾和各單位,即日起就可先由網路向愛群國小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