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恩的媽咪

日期

#Tag

嬰幼兒的如廁訓練

2006年08月25日
公開
20

教保活動設計--嬰幼兒的如廁訓練 轉載自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 嬰幼兒大小便的控制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大便控制比小便控制的時機來得早。多數嬰幼兒在早期會在飯後不由自主的排便,再逐漸轉變到由自主神經控制排便。每個嬰幼兒的狀況不一樣,有些進展快些,有些會稍晚,大部分的嬰幼兒會由一天多次排便逐漸減少次數,進而控制到理想的一天一次。 多數一歲半左右的嬰幼兒在白天都能保持褲子乾爽,二至三歲的幼兒在晚上也都能控制得不錯。幼兒在一歲九個月大時,尿量會自然的增加,膀胱的控制系統也會愈來愈成熟,每次排尿的時間、間隔也會拉長,一直到兩歲半左右,幼兒就可以保持二到三小時不排尿。 每個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的時間都不太相同,在一歲半以前,多數孩子的神經肌肉都還未發展成熟,也就是身體機能還未準備好,此時若強迫孩子控制膀胱,會妨礙他大小便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人格的成長。 嬰幼兒如廁訓練活動設計 多數專家主張嬰幼兒必須到18至24個月大時,才開始接受大小便的訓練。活動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嬰幼兒的體能狀態,例如:孩子必須能自行坐穩,且在成人的鼓勵、引導下表示興趣,沒有強烈的反抗。對嬰幼兒來說,如廁訓練是沒有辦法強迫的,成人務必尊重孩子的意願,耐心引導。習慣的養成是逐漸形成的,因此成人必須一個一個步驟的引導,讓孩子從觀察中學習,更要善用一些方法和鼓勵的言詞來引導孩子,遇到訓練不順利時,也要保持冷靜和耐性。嬰幼兒的如廁訓練要考慮下列重點: 1.膀胱控制:嬰幼兒一面發展膀胱,一面學習控制,從剛開始每幾分鐘尿一次到能保持一兩個小時不排尿;從尿濕褲子到能事先知道自己要排尿;從少量的尿到每次都能排出相當的尿量等,成人都必須細心的觀察,甚至做記錄,以便正確的了解嬰幼兒的膀胱控制情形。 50-61-1■成人必須細心觀察和記錄孩子的排尿情形,以便正確了解孩子的膀胱控制。 2.體能預備狀態:18至24個月左右的嬰幼兒有些身心發展已逐一完成,完成之際也就是孩子準備就緒的時刻,成人可在此時訓練孩子。保母或成人在設計活動時,有兩項重要的指標,一是孩子能坐穩,二是能站起來和坐下。 3.教學預備狀態:訓練嬰幼兒如廁要講究方法和原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是否進入可以教學的預備狀態,也就是能否了解如廁訓練的內容,能否與人溝通自己的需要,以及是否有學習成人行為的意願。如此,成人指導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嬰幼兒如廁訓練的指導方法 1.採取漸進方式:引導或幫助嬰幼兒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不能用「灌輸或強迫」的方式 ,需要一步一步的帶領、要求。從送給孩子一個可愛的專用小便壺開始,到定時坐在便壺上,進而坐在馬桶上大小便,都必須一步一步的引導和鼓勵。 2.良好的示範:嬰幼兒的學習大部分是靠「模仿」而來, 成人和同儕是孩子的主要學習對象。找機會讓孩子看看其他孩子或成人坐馬桶上廁所的情形,必要時做「特別的示範」,例如:坐的方式、脫褲子的動作示範等,不斷的重複示範,直到孩子願意嘗試,並學到正確的方法。 3.用遊戲的方法:遊戲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每天利用一段固定時間,和孩子玩便便遊戲,會更自然而且有趣。例如:選購孩子喜歡的便壺造型、顏色,或為坐在馬桶上的孩子講故事、唸書、聽音樂,把單調的「如廁」訓練,安排成有趣的遊戲活動,日子久了遊戲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了 。 50-61-2■每天利用一段固定時間,和孩子玩便便遊戲,日子久了遊戲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了 。 幫助嬰幼兒如廁的活動設計 嬰幼兒年齡 一歲∼一歲三個月 一歲三個月∼一歲六個月 一歲六個月∼一歲九個月 一歲九個月∼兩歲 兩歲∼兩歲半 兩歲半∼三歲 三歲∼四歲 大便訓練 ˙練習坐便壺。 ˙配合大便時間坐便壺。 ˙讓孩子坐便壺,成人在一旁陪伴。 ˙養成在廁所如廁的習慣。 ˙練習自己洗手。 ˙練習坐在馬桶上大便。 ˙練習穿脫褲子。 ˙練習自己上廁所。 ˙練習擦屁股。 小便訓練 ˙練習坐便壺。 ˙白天練習脫去尿褲。 ˙配合小便時間在便壺排尿。 ˙配合小便時間,讓孩子坐便壺,成人在一旁陪伴。 ˙養成在廁所如廁的習慣。 ˙練習自己洗手。 ˙練習坐馬桶,男生練習站在馬桶前排尿。 ˙練習穿脫褲子。 ˙練習使用幼兒園或公廁的洗手間。 ˙練習自己上廁所。 ˙夜間練習脫去尿褲。 學習重點 ˙熟悉便壺。 ˙了解詢問語句,如:要不要上廁所。 ˙了解和熟悉如廁的場所。 ˙如廁習慣養成。 ˙學習使用如廁器材。 ˙穿脫褲子,整理儀容。 ˙為上幼兒園準備。 ˙能獨立、安全的如廁。 ˙保持身心和諧。 注意事項 ˙觀察嬰幼兒大便時間。 ˙觀察嬰幼兒小便的頻率和時間。 ˙適當的動作輔導。 ˙教導孩子回應(點頭或肢體回應)。 ˙激發活動動機。 ˙觀察嬰幼兒表情、記錄份量。 ˙注意發展狀況。 ˙提供輕鬆音樂談話。 ˙提出適當的溝通、輔導和鼓勵。 ˙馬桶上放置小兒用的馬桶蓋。 ˙觀察動作再予以適當輔導。 ˙分析穿脫褲動作,並提出適當的輔導與示範。 ˙提供便壺前,以便夜間尿急使用。 ˙擦屁股動作,並提出適當的輔導與示範。 如廁訓練注意事項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個別差異,但通常女孩要比男孩早些學會控制小便,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時間會快一些或慢一點,因此在教保活動設計上需注意下列事項: 1.訓練要配合發展的速度:雖然在適當的時間內訓練孩子的如廁能力很重要,但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一樣,一是孩子個別的身體發展,一是對訓練內容的接受。發展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必須在同一領域中某一項能力先完成後,才接下一項,因此設計活動時要配合孩子的這兩項發展來設計,不宜過早或過遲。 2.不能體罰:教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很多,例如:練習原則、興趣原則、準備原則,以及配合能力的需要等,同時必須藉著循序漸進的發展及反覆練習才有效,如果遇到孩子反抗或拒絕配合,也不宜採用體罰的方式,可以用暫緩或其他方法,不當的處罰會造成後遺症,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3.鼓勵與支持:如廁能力的訓練對嬰幼兒階段的孩子非常重要,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和環境的條件,例如:依據訓練的步驟、鼓勵的態度、激勵的語言、良好的氣氛或漂亮的便壺等精神和物質環境的配合,同時顧及季節性(脫尿褲的訓練時間最好在夏天),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能接受、喜歡,不宜過嚴或過鬆才是成功的訓練。 4.訓練不順利的原因:對嬰幼兒來說,如廁訓練應是非常自然,能循序漸進的學會控制,但也有一些不順利的情形,例如:嬰幼兒的生理機能發展遲緩、行為過度依賴、成就動機低落、適應能力差等因素,都可能使如廁訓練遭到困難,因此成人除了要敏銳的觀察外,活動的設計要以孩子的個別需求為主軸,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5.其他問題:嬰幼兒已經學會大小便控制,卻又因某些因素失去這項能力,例如:尿褲子、尿床、便祕等,最常見的是心理困擾所導致的,例如家中增添新寶寶、與父母分離、更換環境、時間的緊張壓力等,如果遇到此種情況,首先要檢視可能影響的因子,並且要設法排除或疏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如廁習慣。 結語 嬰幼兒的如廁教保活動設計原則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生理需求,同時學齡前的嬰幼兒也必須要在這個階段學會良好的如廁習慣,為未來上幼兒園做準備。如廁能力不僅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部分,更是日後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重要觀察指標,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任務。成人如何透過觀察與輔導來訓練孩子,是教保活動設計執行上的重要考量點,成人能否「適時適切」的輔導與幫助、支持 ,也是嬰幼兒如廁訓練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