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庭庭馬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明星花露水

2008年09月03日
公開
46

庭下課回家..總是都香噴噴的.... 今天問了老師..原來是明星花露水.. 因為可以防蚊.. 以下是我搜尋到的一篇文章 明星花露水 行銷傳奇 飄香一世紀 分類:分享2006/08/25 23:02 ■ 張依依 這幾年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品牌風, 行銷大師大談品牌資產、品牌延伸、品牌忠誠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策略儼然成為行銷策略最重要的一環。 老字號品牌不但是民族的資產,更是經濟發展的見證。本專欄以個案研討的方式,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在台灣乃至亞洲行銷卓然有成的品牌(不盡然是台灣本島品牌),做一系列探討與研究,讓讀者一窺這些百年品牌長青不老的祕訣。 在快速變化的今日,明星花露水不啻一項奇蹟。它不怎麼做廣告,包裝及配方自始至終沒改變,卻屹立百年,成為商場異數,至今如果有當年從上海來台居住的人返鄉探親,仍會有故鄉親友囑咐,帶兩瓶明星花露水。有時海關還會以酒精成分為由,扣下一瓶。. 明星花露水誠然是一個傳奇,會有這樣的結果,連員工都感到意外。明星化工董事長張明湧表示:「明星沒發過財,但也沒倒過楣」。這家股本2,800萬元、主打兩種產品、員工40餘人的百年企業,年年獲利,去年尤然。它是怎樣做到的? 不銷而銷 中外少見 對香水而言,感性是主打,包裝則是產製流程的重要環結。如果說有香水能在不換包裝、不打廣告的情況下,熱賣近一世紀,恐怕中外僅只明星花露水一例。這一瓶可生香、醒腦、祛臭、止癢、消毒,甚至飲用的明星花露水,與其說是香水,倒不如稱之為仙丹妙藥,它不但能讓皮膚的疑難雜症藥到病除,本身又有不銷而銷的本事,真是羨煞行銷人員。 在這資訊爆炸的光速時代,究竟是什麼讓它逆向而行卻到達目的?又是什麼原因,讓它百年來不與時俱進,卻不被淘汰?本文將逐步揭開明星花露水的神祕面紗。 明星花露水首創於清光緒34年(1907年)的上海灘,墨綠色的玻璃瓶身上是個穿著粉紅色露肩洋裝、雙手拉開裙擺、翩然起舞的女孩。這樣的形象在當時是時髦的象徵,倍受年輕仕女喜愛,花露水的清新香味更是風靡一時,上層社會的女孩總會先在手絹上噴一些再出門。 很難想像,這樣女性化的產品,從產品研發到包裝設計全由一位男士一手打造。這位祖母級香水的創辦人就是當年叱吒上海灘、瀟灑倜儻的名醫周邦俊。 當時上海已有兩種牌子的花露水,兩者都是難以洗淨的黃色,為了解決清洗的不便,周邦俊研製出一種即使沾染在白色衣衫上,亦能輕鬆洗淨的綠色花露水,也就是後來無遠弗屆、人手一瓶的明星花露水。 周邦俊在1907年發明明星花露水時,已是中西大藥房的所有人,他不但能研發,更擅行銷,其創意巧思常造成轟動,是個行銷高手、廣告奇才。明星花露水於1929年抗戰期間,由周邦俊芳齡25、學法律的長女周文璣接手經營,並於抗戰結束後在上海公開上市,成了股市中的績優熱門股。 好景不常,隨著赤焰攻陷上海,周家財產充公,明星花露水的商標被「上海家庭化學」取得,「正宗」的明星花露水在中國大陸遂成為歷史名詞。民國38年,周文璣以結束香港倉庫為由,拎著一只皮箱及明星花露水的配方,倉卒逃離大陸,輾轉經由香港,最後落腳台北。 抵台後,周文璣與早先她一步前來台北設立分公司的錢一清、張明湧(現任董事長)、張廷玉、謝兆裕等四位同事會合,決心在台重振旗鼓。 轉戰台灣 成長壯大 民國三、四十年代,台灣工業尚未起步,由大陸遷移到台灣發展的產品,就彷如是國外進口的高級舶來品,廣受消費大眾歡迎。明星花露水即為一例,一推出即風靡全台,供不應求。 明星花露水不愧其名,是一顆閃閃發亮的明星,不但出現在暢銷小說的故事情節裡,也挾著超人氣,不時在大螢幕上露臉,成了電影中女主角閨房場景裡的必備品,也因此廣受年輕女性青睞。民國50、60年代,明星花露水更成了嫁妝必備品,幾乎每戶人家的梳妝台上都擺有一瓶墨綠色的明星花露水。明星花露水見證每位女孩的成長;她們從小聞著母親身上的花露水香氣長大,待新婚之日,不但身上有股襲人的明星香味,就連洞房也會彌漫著非常濃厚的花露水香氣。在當時,新娘子的味道就是明星花露水的香氣,似乎少了明星花露水,婚禮就不夠完整。 弔詭的是,明星花露水後來最忠誠的客戶並不是這些年輕女性,而是軍中的阿兵哥。女孩們是感性使用者,用花露水來增添一抹浪漫;國軍弟兄則是用花露水來袪臭,用以袪除汗臭及廁所異味。 由於歷史悠久、功能多元、男女皆愛、老少咸宜,明星花露水得以不打廣告、不做促銷,知名度仍高逾九成,在香水產業中有此能耐者,找不出第二家。 明星花露水遷台後,銷售量隨著人口增加而穩定成長,發展至今,員工三、四十人,年營業額六、七千萬,年銷量約40萬瓶。比起上海時期員工數千人、年產量1,000萬瓶的盛況,實是今不如昔。邁入21世紀後,受全球經濟不景氣之累,明星花露水數十年來銷售年年成長的紀錄終被打破,出現3% - 5%的小幅衰退。此時,另一道曙光照了進來。 抗煞高手 疫外走運 2003年春天,SARS疫情在台爆發,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讓原已欲振乏力的台灣經濟,雪上加霜,百業皆受衝擊;明星花露水卻能在這股逆流中發一筆「疫」外之財,光是5月份業績就比往常多出一倍。 明星花露水之所以能在這波疫情中逆勢成長,全有賴它那96年未曾改變的配方。除了香精跟水,明星花露水酒精成分高達70%到73%,因而傳出具抗煞消毒作用。一般而言,具消毒作用的藥用酒精純度約95%,但殺菌力最強的濃度卻是70%到75%,因此,民眾若欲使用酒精來抗煞,必須自行稀釋至適當濃度,而酒精濃度恰落於此區間的明星花露水,不但省卻了稀釋的麻煩,而且氣味清香、價格低廉,自然成了當紅炸子雞,造成搶購熱潮。 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疫」外老運,不花費一毛錢,就讓明星大發利市,是個零成本的行銷,媒體及網路則是免費的工具。其實,平日就有民眾以明星花露水作為環境消毒與芬芳之用,疫情傳開後,使用此法者愈來愈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大街小巷,再經過媒體的大肆報導以及電子郵件的廣泛流傳,很快就造成一瓶難求的熱況,倉庫存貨一日內即銷售一空。 行情愈老愈俏的跳舞女孩,就像個多才多藝的百變女郎,不同的人期待她演出不同的舞碼。 部分人至今仍喜歡將明星花露水噴灑在手帕上,或點一兩滴在頸後,當一般香水來使用;另有一部分人習慣在澡盆裡滴上幾滴,以求神清氣爽。此外,時過境遷後,依然有不少人使用明星花露水來「揩面醒腦」,另有不少人把它做為空氣芳香劑,現在又因SARS之故,多了抗煞消毒的用途。此外,酒精的揮發性質,也使明星花露水有消腫止癢的功能。 令人難以置信的則是當作酒來飲用。由於明星花露水所含的酒精是食用酒精,因而早期派駐中東國家的榮工處員工,在禁酒的回教國家,就以花露水加水來解酒癮,遂有「阿拉伯人喝花露水」的說法。有趣的是,有人拿它當酒喝,有人卻拿它來醒酒。在熱毛巾上滴數滴花露水,再敷在醉酒者的臉上,不僅能醒酒,且有止吐效果。 低價策略 成為軍中情人 跳舞女孩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台灣永遠的軍中情人。明星在上海發展之時,並未鎖定特定族群行銷;來台之後,為了突圍明月、黑水仙等其他品牌的競爭,周文璣力排眾議,決定採薄利多銷的策略,鎖定國軍官兵為市場主力,藉此站穩台灣市場。事實證明周文璣洞燭機先的能力確有過人之處,明星果然因為主攻國軍一砲而紅,並且一路長紅將近一甲子。 當時國軍成立福利總處,招商時將價格壓得極低,毛利才兩塊錢,大家都認為無利可圖,沒人願意接下這筆生意,所幸周文璣眼光獨到,堅持不計價格穩住軍中市場,明星方有今日的穩定局面。 明星主打軍中市場能夠成功的原因,除了周文璣的堅持外,也歸功於明星本身在大陸即建立的知名度,使得當年隨著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播遷來台的軍人,全成了明星花露水最忠實的護花使者。 一路走來,國軍一直是明星花露水最大最穩的客戶,除了阿兵哥愛用,連帶著軍人家庭也成了明星花露水的愛用者,因此軍公教福利中心至今仍是明星花露水的重要通路之一,占整體銷售量三分之一。也因此,明星從不大肆廣告,只是偶爾捧場性質地在青年日報作一些配合性廣告,就能維持銷售量穩定。 明星花露水最早期是擺在百貨精品櫃的頂級香水,也偶見於雜貨舖。民國四、五十年代,在商品琳瑯滿目的雜貨舖裡,明星花露水是最時髦的高檔貨,而且挑人賣,姿態頗高。後來台灣經濟逐步發展,人民開始累積財富,明星花露水不再高不可攀,相反的,與超高價位的進口香水比較起來,價格合理的明星花露水可說是「俗擱大碗」,十分親民。 明星花露水因需求量大,銷售點綿密,社區裡的藥房或街角的雜貨舖,都能輕易買到。至民國七、八十年代,超級市場、便利商店、大賣場陸續崛起,傳統雜貨舖則逐漸在街頭消失,明星花露水也愈來愈難在市面上見到。 北部地區尤其如此,除了軍公教福利中心、全聯社與部分藥局外,消費者只能在少數僅存的傳統雜貨店碰碰運氣;南部地區情況稍好,量販店與超級市場依然販售這瓶阿媽級的神奇香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發展的這幾十年間,明星花露水因為不敵市場上包裝精美、巧立名目的進口香水,品類從一開始的「高級香水」,一路改成「大眾香水」以至今天的「衛浴芳香劑」,雖在香水市場中逐漸被淘汰,卻意外地在家庭清潔用品的領域闖出另一片天。 回首明星花露水近百年歷史,周邦俊、周文璣這對父女正是創造明星傳奇的靈魂人物。在周邦俊經營的20年期間,十里洋場上屢見明星花露水的廣告與公關創意,是最風光亮麗的時期。待周文璣接掌明星後,持續致力於品牌的強化,並推動股票上市,將明星的風采推上最高峰。不久,因政權更迭,明星花露水黯然退出上海灘,幾經顛沛,終於在台灣落地生根,自此展開它不銷自銷的傳奇。 其實,明星花露水品牌不老的秘方無他,當一個基礎牢固的品牌強大到成為人民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時,自有回春的能力,而且這樣的力量大到令人驚奇。 (作者是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明星花露水之二

2008年09月03日
公開
47

明星花露水創於清光緒34年(1907年)的上海灘,不變的墨綠色玻璃瓶身,著粉紅色洋裝的女孩依然翩翩舞著。據說這樣夢幻的形象讓當年的的年輕仕女趨之若鶩,紛紛以花露水清新香味作為裝扮。女孩們會先在手絹上噴一些花露水,讓自己在舉手投足間充滿著女性的魅力。 可能很少人知道,這風靡百年的香水居然出自一位名醫之手。當年叱吒上海灘、瀟灑倜儻的名醫,同時也是著名的中西大藥房的所有人周邦俊,研製出即使沾染在白衣上,也能洗淨的綠色花露水。這瓶花露水甫一推出即造成轟動,甚至在抗戰結束後公開上市,成了當時的績優股。 這瓶碧綠的香水雖然廣受歡迎,但也走過一段坎坷的歲月。隨著共產黨攻陷上海後,「正宗」的明星花露水在中國大陸一度成了歷史名詞。民國38年,研發人之女周文璣女士,倉卒帶著明星花露水的配方逃到台灣,並重起爐灶,讓這縷芬芳有機會延續至今。 在進口商品不易取得的時空下,明星花露水在民國三、四十年代廣受消費大眾的喜愛,甚至成了當時新娘必備的嫁妝。在當時,明星花露水就等於是香水的代名詞,同時也是三、四、五年級女生的共同記憶。 不過有趣的是,從過去到現在,明星花露水最廣大的支持者並不是婆婆媽媽阿姨小姐,而是阿兵哥。而且,花露水並不是拿來當香水用,而是被阿兵哥拿來除汗臭跟掃廁所。這個用途實在是太神奇了,也可以證明,明星花露水的殺菌除臭的能耐真不是蓋的。因沿習許久,後來不少人退伍後還是會用沾了花露水的毛巾擦身體,不僅乾淨,清香醒腦效果更是一級棒。我還記得童年被蚊蟲叮咬,大人總會拿花露水幫忙消腫,這瓶神水的用途真是廣泛的驚人。 隨著時代進步,各種香水開始充斥市面,明星花露水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記憶。沒想到2003年SARS疫情肆虐,讓這位粉紅色的祖母級跳舞女孩再度受到歡迎。這一切都要歸功那近百年未曾變更的配方。除了香精跟水,明星花露水酒精成分高達70%到73%,正好是最具抗煞消毒的濃度,加上氣味清香、價格平易近人,很快地成為市場上缺貨的熱門商品。只是,這也讓明星花露水從香水的身分一路淪落到浴廁芳香劑,甚至被用來當堆肥除臭劑。 或許有人不知道,明星花露水是可以喝的,因為他超過7成的成分都是食用酒精製成,濃度跟伏特加有得拼。據說當年榮工處人員派駐在中東地區,常常借花露水澆酒蟲。聽起來有些風雅,但不知道喝下肚滿腹花香是何感受。 明星花露水的再度崛起,就像是遲暮的明星再現風華,令人有種人濃濃的眷戀跟一抹淡淡的哀愁。在SARS風暴後,花露水又回到過去的低調,靜靜地散布她特有的芳香。偶爾只會讓人在洗手間或擦手毛巾上發現她的蹤跡。 或許有人嫌她香氣廉,永遠不會錯認。畢竟,明星花露水在那困頓的年代,對許多人而言是與母親印象連結的芬芳記憶。希望她能夠像她瓶身上唯一的一句廣告詞「越陳越香」一樣,年華永遠不老。 摘自部落格http://blog.yam.com/jessie712113/article/14758655 轉貼百度知識: 花露水 花露水是用花露油作為主體香料,配以酒精製成的一種香水類產品。花露水是一種夏令衛生用品,具有提神醒腦、去痱、止癢之功效。花露水的主要原料有酒精、香精、蒸餾水,並輔以少量螯合劑檸檬酸鈉、抗氧劑二叔丁基對甲酚等。 花露水含有一種叫「伊默寧」的成分,它可使蚊蟲喪失對人叮咬的意識。花露水中還含有75%的酒精和5%的香精。

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2008年08月22日
公開
4

許多年輕父母會擔心,對於孩子的未來,應該有什麼樣的準備以及想像?其實正確態度的培養才是關鍵!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以書信的方式,向女兒娓娓道出自己一路走來所累積的成功經驗和投資哲學。   成功投資家這回不是教你看準哪種商品,而是融合投資財管智慧和為人父親的愛,傳授小女兒們面對未來世界,應該抱持怎樣的生活學以及投資學態度,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羅傑斯這位「富爸爸」給寶貝女兒的12個箴言是:   (1)不要讓別人影響你──假如每個人都嘲笑你的想法,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標!   (2)專注於你所愛──在真正熱愛的工作上努力,就會找到你的夢想   (3)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大眾社會相信的常常是錯的,不要盲目聽信別人的話   (4)將世界納入你的眼界──保持開放的心,做個世界公民!   (5)研讀哲學,學會思考──訓練自己去檢驗每一種概念、每一個事實   (6)學習歷史──因為以前發生過的事,以後也還會再發生   (7)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參與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購買這個國家的未來!   (8)真正認識自己──了解你的弱點和覺察你的錯誤,才能找到對的路   (9)認出改變,擁抱改變──改變的功能就像催化劑,保持覺知是重要的功課   (10)面對未來──看得見未來的人可以累積財富   (11)反眾道而行──檢視事實和機會,不隨烏合之眾心理起舞   (12)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用功讀書,學得越多你才知道你懂得越少   父母希望為孩子建立的不只是金山銀山,而是一條孩子自己有能力挖掘探索的寶山之路!本書分享的金玉良言,正是最好的傳家禮物。

汪培珽 ..的書

2008年08月20日
公開
7

那天在家樂福看到這本書...其實好想買回去看... 這一書看到有很多媽咪在討論.....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還好..我們生了二個孩子..書本介紹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2008年最新作品 ◆一本陪您共商生育大計、討論手足相親的幸福教養書 「生?不生?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幾個孩子呢?」 這是組成家庭時最初、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生養孩子、陪伴孩子,卻要即時。 希望父母們都不要錯過這份人生最美好的工作, 用心去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 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正好趕上搭女兒的校車一起回家。上車前,媽媽趁便在販賣機買了罐可樂。 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但這卻是兒子的最愛。 校車開了,媽媽根本喝不完可樂,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 校車在山路間蜿蜒,不時在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投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 我們是最後幾站下車,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看似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 「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如果,您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 但是,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怕經濟能力養不起?怕社會環境不理想?還是怕生活品質會降低? 如果,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或是決定再接再厲生第二個、第三個…… 媽媽們,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啊!現在的孩子,難養矣, 如何讓手足相親、不相爭?絕對是您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在本書中,汪培珽以時而溫馨感性、時而幽默輕快的筆調, 分享生養一對兒女的甘苦體驗,和轉換跑道成為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 陪伴現代父母一起思考、釐清「生兒育女」的人生大計, 並提供一連串「如何讓兄弟不鬩牆?」的手足教養叮嚀, 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多回家照顧孩子」, 因為手足的相親相依,是孩子學習分享、尊重、關懷與愛的重要力量, 而養兒育女的喜悅與滿足,更是每個父母生命中無可取代的禮物。 寫給父母的幸福教養密語 ★父母的憂慮,很多是不必要的、或是想像而來的,多數只是自己嚇自己。 ★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是最幸福的事。誰最幸福?孩子嗎?不!是媽媽最幸福。 ★三餐原本就要煮,故事書原本就要唸,別上什麼才藝班,全部都念公立學校。多個孩子,不過——多雙筷子。 ★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孩子可能不吵不鬧地活著;等我們覺得準備充分了,要來好好愛孩子——他們已經不要了。 ★生一個孩子,看似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 ★手足的爭吵,父母不必「未雨綢繆」地憂心忡忡,父母的處理態度,其實才是事情的關鍵點。 ★「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懷老二時,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 ★父母的不明事理、沒有耐心,隨意妥協於「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才叫真正的不公平。 ★對於孩子,許多時候,我們只能看著、聽著。父母的干預,不只於事無補,還可能愈幫愈忙。 ★「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些話其實都沒錯,但前提是,這樣的想法必須發自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父母想快速解決手足紛爭的萬靈丹,而強迫孩子接受。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十六年前自美取得MBA學位歸國,她原本該是事業順遂的新時代女性,卻在進入銀行工作九年後,心甘情願辭職回家帶孩子,進而走出人生的另一條路。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理論,定期開辦課程,與重視幼兒教育的父母們分享。   2006年出版《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美好生活書獎、「金石堂網路金書獎」親子類年度榜首,2007年繼續推出《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掀起「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幼兒教養風潮,成為深受歡迎的親子教養作家,更有父母稱此二書為幼兒教育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汪培珽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不為國家民族、不為孩子寂寞,只是她活在當下的肺腑之言,希望父母把握人生稍縱即逝的機會,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目前隨先生工作舉家移居香港,她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走到天涯海角都可以。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 ★Lesson1: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已出版) ★Lesson2: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已出版) ★Lesson3:沒有電視機的孩子 ★Lesson4: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Lesson5: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 ★Lesson6:起跑點和終點雙贏的健康基石 ★Lesson7:好習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