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雄媽咪╭☆°

日期

#Tag

bear″ 叛逆期

2009年11月13日
公開
38

小雄最近很反叛 老是跟馬麻唱反調 不管跟他說什麼得到的答案幾乎是"不要" 真是讓馬麻氣到快中風了 今天下班接他的路上 我感覺肚子餓到有些暈眩 剛好車上還有一片奶酥土司就咬了兩口 結果小雄一上車喊肚子餓 眼尖的他看到了那片麵包拿了就要吃 我跟他說馬麻剛剛肚子餓所以吃了一些 不說沒事一跟他說反而讓他哭了出來 不斷嚷嚷"我都沒有很多~只剩下一點點...嗚~(repeat)" 儘管我裝可憐的跟他解釋"馬麻肚子餓到不舒服所以......"他還是聽不進去 只好先安撫他等會兒經過麵包店再買 好不容易讓他停止哭泣了 他說口渴想喝水 也許眼淚掉太多了所以水壼的水一下子便喝光了 趁著等紅燈之際我拿出保特瓶的水幫他補充 水才剛倒好就轉換成綠燈了 所以我請他自己轉上水壼蓋 這時他開始耍脾氣不願動手 一直到麵包店準備下車了還是不肯蓋好 我告訴他如果不蓋好等一下上車不注意會打翻 他回答他不想下車 我好聲好氣的問他不想吃麵包了嗎 他說不想吃 我氣到快吐血 問他為什麼都要跟馬麻作對 是討厭馬麻嗎 他說"對~討厭馬麻" 吼~我氣得麵包也不買了 這時他又開始哭著要買麵包 是怎樣 諸如此類的惡搞馬麻 讓我氣到剩半條命 這只是其中一件 其它像要求吃粥 盛粥了就鬧脾氣要吃麵 或者要吃魚結果夾給他又說不想吃 他的情緒說來就來 有時不想配合他就哭得讓我的頭快爆炸了 後來我發現他這種耍賴的反應及語氣 跟弟弟有些雷同 可能是弟弟賴皮時馬麻因他年紀小所以較有耐心 所以他想學他而獲得相同對待 而弟弟也學哥哥哭 兩人互相"學習"真是讓馬麻不知如何是好..

什麼是慢性蕁麻疹?

2009年11月02日
公開
37

什麼是慢性蕁麻疹? 作者:朱家瑜 醫師  醫師簡介 張貼日期:2005/11/22  閱覽:50763 台大醫院皮膚部 主治醫師 朱家瑜 什麼是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種,一般來說,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很少超過一天還沒消失的,但是如果蕁麻疹第二天又從不同部位發出新的疹子來,如此日復一日,反覆發生令人困擾的皮膚病,至少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特徵 它的特徵是皮膚會反覆出現許多紅色到粉紅色、輕微鼔起或膨出的疹子,這些疹子可大可小,有的周圍還會有一點紅暈,外觀上看起來很像被蚊子咬到的紅疹,也可以大到超過10公分直徑,每個疹子都腫起來,好像一個一個鼔起來的浮雕一樣。就症狀來說,大部分的蕁麻疹是會癢的,它可以癢到讓人無法入睡,但是也有人不覺得很癢。 慢性蕁麻疹的種類 慢性蕁麻疹可再細分為: (1)慢性自體性蕁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IU) (2)物理性蕁麻疹(physical urticaria) (3)自體免疫性蕁麻疹(autoimmune urticaria) (4)皮膚劃紋症(dermographism) 此外在台灣,筆者也常發現急性蕁麻疹因為沒有找出真正的過敏原,因而一直持續發病累積變成慢性蕁麻疹的案例。 蕁麻疹的病因 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常常是由於人體中有認識外來過敏原的E型免疫球蛋白而引起,許多人對海鮮類食物過敏(例如蝦子、螃蟹、蚵等),便是由於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蛋白引發人體產生特異性的E型免疫球蛋白,這些E型免疫球蛋白一旦與過敏原結合,便會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mast cells) 的活化反應,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histamine) 釋放出來,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於是就形成了典型的皮膚疹子。 是否與常見的過敏原有關? 會引發這種急性蕁麻疹的物質實在太多了,除了大家熟知的海鮮之外,包括塵

[轉貼]皮膚科醫師眼中的蕁麻疹

2009年11月02日
公開
40

  作者:戴仰霞 醫師  張貼日期:2006/7/23  皮膚科醫師眼中的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個眾說紛云的疾病,因為只要能夠讓肥胖細胞(mast cell)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就能引起此症。舉例而言,就好像體溫上升(發燒),可能源自於各種原因- 感冒、中耳炎、肺結核、排汗失調、淋巴癌等等。蕁麻疹的病因常常留給醫師很大的想像空間,因為外來的(病毒、細菌、食物、食品添加物、藥物、藥品添加物、灰塵、樹葉、草蓆、油漆、有雜質的空氣等等) 與內在的因素(容易食物或藥物過敏的遺傳體質、先天的補體缺陷、情緒壓力、風濕性遺傳體質、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體質改變等等)都有可能。如此而言,皮膚科醫師該如何在短短的5-10分鐘的時間內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是每個病人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對於蕁麻疹而言「對症下藥」反而是所有醫師的著眼點。一般而言,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就能使病情改善,甚至痊癒。臨床上,病人通常於規則服用抗組織胺7-14天後,即可不需繼續用藥。因為急性蕁麻疹通常是源自外來因素,一旦排除,人體的肥胖細胞(mast cell)就不再受到刺激,皮膚反應即漸趨緩和。舉例而言,如果患者因為吃布丁引起急性蕁麻疹,那麼病因可能是雞蛋、牛奶、防腐劑、色素等等。這個病因可能積存在血液、肝臟、或是腸道內數日才能完全清除。如果病因是藉由白血球誘發一群免疫細胞去刺激肥胖細胞(mast cell)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那麼,這一群「興奮的白血球與免疫細胞」由生至死可能需時數週。     所以,讀完以上學理與案例的解釋之後,各位「急性蕁麻疹」的病患,應該能體會皮膚科醫師的思考模式。最重要的是,病患總是吃了很多東西,也可能吃了藥、去野外遊玩或打掃家裡等等。病患常常是這樣的: 對皮膚科醫師滔滔不絕地說「蕁麻疹是如何的癢、早上9點鐘長一次、下午又來一次、臉都長滿了、大腿也是、昨天吃了蝦子、是不是蝦子? 是不是蝦子?」。皮膚科醫師則常常這樣回答: 「急性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外來的與內在的因素皆有可能,但是,原因很難證明,規則服用抗組織胺是最重要的事。然後,病患,通常會再次詢問醫師: 「是不是蝦子?」,皮膚科醫師會回答: 應該由病患從日常生活經驗中觀察記錄可能的食物,很難依單一事件下定論。病人多數會再說: 我想抽血檢查看看是不是蝦子過敏?皮膚科醫師就會回答:你以前吃蝦子都不會長蕁麻疹,所以很難解釋為何你對這一隻蝦子過敏。而且,如果該蝦子曾經吃下抗生素或其他物質,你也許是對抗生素或其他物質過敏?還有,也許你是對調味料等添加物過敏?甚至可能吃到不新鮮的蝦子(含過量組織胺)。經驗法則是最重要的,等待病情穩定後,再吃一隻「新鮮的蝦子」,答案自然揭曉。有些病人會說: 我就是想抽血…。最後,我(皮膚科醫師)會徹底地回答病人: 目前的血液過敏原檢查是針對氣喘等先天性、長期反覆發作的病人所設計,因而開發出一套商業性實驗試劑,只採用這類病人最常見的過敏原。但是急性蕁麻疹病人最常見的食物與藥物過敏細項絕大多數與氣喘病人不同。所以,抽了血作過敏原檢查,恐怕只是緣木求魚,查錯方向,勞神又傷財。     其實,在我的門診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急性蕁麻疹病人都會說: 「是不是蝦子」? 「是不是魚」?「是不是海鮮」? 「是不是蛋」? 這個現象,可能全球有名。三年前,有一位世界級的蕁麻疹專家來台大皮膚部演講,他就特地提起: 在他的門診裏,大部分的東方人都「認定」自己的蕁麻疹是食物引起,這是一種「文化現象」。我非常贊成,因為在美國一年,我觀察西方人對疾病的認知,從來沒有一個人會問醫師「是因為吃了什麼食物造成我的疾病?」、或是「該吃什麼食物才能醫治我的疾病?」。台灣人,無論老少,真的都把食物擺在第一位,應該是中醫文化的影響。     就一個學習西方醫學的皮膚科醫師而言,從二十年來的西醫教育書籍與臨床所學習的經驗,仍然無法把食物當做「診療蕁麻疹」的極重要角色。「有那麼多的原因可以造成肥胖細胞(mast cell)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我真的無法認同 「昨天晚餐的蝦子」就是最可疑的傢伙。相反的,我會比較注意有沒有可能是吃了補藥(把免疫力補得太強,變成了過度反應-過敏),有沒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例如感冒) 、或是寄生蟲所引起的蕁麻疹。這些病因才是必須小心的「狠角色」。     現在,你們終於知道「急性蕁麻疹」在皮膚科醫師(西醫)心中的想法,我非常期待將來的「急性蕁麻疹」病患不再一直逼問我有關「昨天晚餐的蝦子」的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地談一談其他的事情- 就是補品、感冒等等其他因素。當然,我也誠心的希望大家別問我「急性蕁麻疹」吃什麼食物會好?或者是不可以吃什麼食物?至於有關「急性與慢性蕁麻疹」的最新診療大綱,請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