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大力士和莉莉的媽媽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神奇退燒藥

2009年12月10日
公開
63

一夜折驣貼退燒貼後反覆發燒 退ㄌ燒燒ㄌ又退 耳溫槍好像不準 我量自己溫度竟只有35.7 他今早的體溫37.6 ~ 37.7 +個一度 38.7算是高燒 終於忍不住給他吃了醫生開的止痛退燒藥 神奇的溫度降的快 一點燒都沒了! alex的活動力非常好 只是身體發熱讓我很擔心再加上對新流感的恐懼 我實在不敢等自然方法 發燒本是身體在對抗病毒 燒退自然痊癒身體才會產生抗體 加上藥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更可怕的是產生抗藥 小感染吃藥 嚴重病藥就沒用了! 兩難 生病為何會「發燒」呢? 「我的熱情,ㄚ~~好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歐歐~~」,歐陽菲菲的歌熱情有勁,不過遇到家裡頭有小孩子生病發燒,還聽到這種歌,心急的家長可就難免火冒三丈。 別說是尋常家庭,就算是黃醫師的家裏,小孩感冒發燒到底要不要馬上吃退燒藥退燒,黃醫師也常要挨愛孫心切的丈母娘一頓刮。老人家會說「誰誰誰因為小時候發燒,燒到頭腦壞去。」 發燒是一種身體的正常的防衛機轉,藉由提高體溫,可以達到抑制病菌生長的目的,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利用燒開水來殺菌一樣。「我的體溫,ㄚ~~好像一把火,燃燒了體內的病毒~YA~~~」 那持續發燒到底會不會影響智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解釋一種疾病,叫「腦膜炎」。腦膜炎,簡單來說,就是腦部受到外來的細菌、病毒、結核菌感染,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炎等。 小朋友因為腦血管的發展還沒完全發展成熟,因此容易讓病菌入侵,一旦受到感染,就有可能產生併發症或後遺症,包括智能障礙、行動不便、眼瞎耳聾等。一旦感染腦膜炎,就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單單給予退燒藥是無法治療疾病的。在過去醫療水準與環境衛生比較不發達的年代,才會有這些不幸的病例發生,可是因為腦膜炎的臨床症狀之一就是發燒,許多長輩也就會根深蒂固的相信,誤信發燒會影響腦部發育。 人體的體溫是由大腦底層的一個叫下視丘的組織所調節。下視丘這個體溫調節大元帥(中樞)受到內在或外在環境刺激,譬如感染、藥物、內分泌、疾病等,就會調節體溫的定位點,以提高體溫(發燒)來保護身體,我們都知道,多數的病菌是不耐熱的,發燒有助於讓體內的病菌活力降低,幫助白血球殺細菌。就算沒有生病,正常體溫也有日夜變化,一般而言,清晨(2~4時)最低而午後(14~18時)較高0.5~0.8度左右,女性在排卵前後也有明顯的變化。 萬一體溫持續升高,會不會燒過頭? 一般而言,下視丘雖然因應需要讓身體處於發燒狀態但仍不至於太高,因為發燒時會增加氧氣消耗量與心臟、肺臟的負擔,一般還是為控制在低於39℃左右,這也就是市售體溫計最多也只到42度的原因。一旦出現高於41℃的高燒,通常是急性感染波及到下視丘或者是中暑(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常,無法散熱),這時候就要趕緊送醫治療了。 另外六個月到五歲大的小朋友,是發生熱痙攣(抽筋)的危險期。因此臨床上會給與這些孩子,或因發燒覺得不舒服的孩子退燒藥,以減輕不舒服,恢復食慾與體力,早日恢復健康。 黃天一醫師小檔案 現任: •黃天一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耳鼻喉科駐站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美國密西根大學耳鼻喉科進修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暨麻州總醫院進修醫師 •台大耳鼻喉部臨床研究醫師 •台北榮總內科部醫師 專長:鼻過敏、聲音沙啞、外耳中耳炎、支氣管炎、氣喘、頭暈、耳鳴、小兒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網址:黃天一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黃天一耳鼻喉科診所 黃天一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0968&category=醫藥疾病&type=

台灣10個男6個胖 女怕曬缺維他命D

2009年11月29日
公開
51

最新的一項針對國人營養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男性在近10年來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過胖,65歲以下的肥胖率更高達6成,比女性肥胖增加幅度還大;另外,因會害怕變黑,普遍女性少曬太陽導致缺乏維他命D,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隨著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國內罹患「代謝症候群」有年輕化的趨勢,衛生署委託中央研究院的研究統計發現,相較12年前,國人越來越胖,18歲以上的肥胖人數激增,其中又以男性最為嚴重,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從10年前的33.4%攀升到50.8%,女性則是從31.7%上升到36.9%。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文病,衛生單位也為此提出定義,即是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三酸甘油脂大於150 mg/dl;男性高密度脂蛋白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血壓大於等於130/mgHg;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10mg/dl等,此外,跟據研究報告顯示,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四項國人10大死因又與「代謝症候群」有關。 研究發現,山部地區的民眾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仍居冠,客家、中部與南部地區有遽增情形,東部與北部地區則趨緩。根據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的飲食觀念較男性佳,不過一項針對國人維他命D營養狀況調查,發現13歲到15歲的青少女缺乏最嚴重,推測其原因在於怕黑不曬太陽,間接影響體內維他命D濃度。 因此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的最直接與快速方法,均衡的飲食,不吃添加物與腐敗食物,少吃肉類,多攝取蔬菜水果,才能幫助體內正常代謝。 http://www.nownews.com/2009/11/29/91-2539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