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大力士和莉莉的媽媽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Lilja 生病了(腸胃炎)

2009年03月12日
公開
5

頭痛!吐了幾次 昨晚帶她去看醫生 塞了藥回家給她吃了陣痛藥 莉莉可愛的回答她沒不舒服了!好了 醫生說要多休息多喝水(讓我訝異的是驗尿發現有含protein)他解釋不應該有?脫水有血尿?可能是小紅要來?其實我也是一頭霧水!只能等到星期日再回複診!還是回家搜尋網囉!醫生不錯但他的華語不是太好當他說到有些專業名詞時!我也深覺吃力勒!! (應該說是感冒的一種吧)可能是rotavirus輪狀病毒.引起腸胃不適連帶嘔吐頭痛)莉莉去年在東京也中過一次!那一次只alex症狀最輕!只有腹瀉兩三天 我想可能是還在餵母奶(有母奶的保護)還好!!母奶真是好神奇 那一次我又吐又瀉的!!還是餵久點好,希望這次小阿力別中阿!媽咪我沒奶了.. gastroenteritis (also known as gastro, gastric flu, and stomach flu although unrelated to influenza) refers to 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volving both the stomach and the small intestine (At least 50% of cases of gastroenteritis as foodborne illness are due to norovirus. Another 20% of cases, and the majority of severe cases in children, are due to rotavirus. The third significant viral agent is astrovirus. ~~~~~~~~~~~~~~~~~~~~~~~~~~~~~~~~~~~~~~~~~~~~~~~~~~~~~~ 腸胃炎Rotavirus感染   前言: 在歷經夏季的腸病毒恐慌後,接著的秋冬兩季接踵而來的又是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及冬季輪狀病毒的威脅。而本次報告以輪狀病毒(Rotavirus)為主,作一簡短的討論。 輪狀病毒簡介: 輪狀病毒(Rotavirus)是一種Double stranded RNA virus,電子顯微鏡下的外觀像輪子的形狀而得其名。人類與動物都有各自的輪狀病毒感染,動物病毒並不會在人類致病。活躍於秋冬季節,天氣愈冷愈流行!輪狀病毒的RNA分為11個節段,當兩種輪狀病毒發生混合感染的時候,其RNA節段可以互相交換而發生基因重組(gene ressortment)。病毒的外表有兩種重要的抗原,一種是VP7glycoprotein VP7醣蛋白或G蛋白,共有14種血清型,其中G1、G2、G3、G4最常見。台大醫院的研究,也顯示台灣地區的輪狀病毒以G1至4血清型最為常見,其中以G1型最多,其次為G3型。另一種抗原是被稱為VP4的protease-cleaved protein或P蛋白,共有20種血清型。這兩種抗原的不同血清型(serotype),都可以引起特異性的免疫反應。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 兩歲以下幼兒,及抵抗力弱的人,大孩子或成人若免疫力差也會遭到感染,但以在8至16個月大時最為明顯。輪狀病毒是小孩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主要至病型為GroupA型,佔了所有小孩腸胃炎的5-10%與腹瀉住院兒童的10-50%,幾乎所有的小孩在3歲以前,都至少會得到一次輪狀病毒感染。但是如果大人也大量感染水便腹瀉時,則以B族與C族較多,主要原因是輪狀病毒感染不容易長期留存抗體,故成年人再感染機率高。 國內的發生病例大多在一、二月達到高峰,但是近年的高峰期有往三、四月移動的趨勢。嚴重脫水與住院,大多是三個月至三歲之間的小孩。輪狀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並無法絕對避免下一次感染,發生過一次自然感染以後,對於以後感染的保護力約為40%,對於以後發生腹瀉的保護力約為75%,所以很多兒童不只得到一次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的感染是由其傳染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染,這包括了器具汙染與接觸傳染,也有學者認為呼吸道傳染也是可能的傳染途徑之一。感染後的潛伏期只有一至三天,傳染力極強,可在短期間,造成整個家庭、幼稚園及至於社區的流行。如果大人感染到這種病毒,大部份的症狀則以類似感冒的發燒、咳嗽為主,可能同時會有一些噁心的感覺,但是腹痛等腸炎的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小感冒傳染給寶寶也只會有輕微的感冒症狀,若感染到輪狀病毒時,寶寶的症狀可能是嚴重的腸炎。 感染後的臨床表徵 Rotavius主要侵襲胃部及小腸,最初的症狀像是一般感冒,包括會喉嚨痛,頭痛、發燒,甚至出現感冒症狀的咳嗽,流鼻涕等症狀,然後是腹痛、嘔吐(因為胃黏膜腫脹發炎而造成嘔吐)、病毒再往下蔓延到腸道就會出現帶臭酸味的水瀉,甚至大便有血。小腸壁的內層為黏膜層,布滿了消化細胞和消化酵素。小腸黏膜被病毒破壞,消化酵素剝落。特別是乳醣位於小腸黏膜的最頂端,首當其衝受損最大。而嬰兒奶粉所含的醣分幾乎全是乳糖。所以小朋友即使沒有把牛奶嘔吐出來,到了腸道中仍然不能消化,這些不消化的牛乳在腸道中刺激腸壁,分泌過多的水份進入腸管中,最終的結果,嬰兒一吃就拉,越拉越稀這時候表示病毒已經破壞了腸黏膜上的絨毛及乳糖酵素,所以有腹脹、腹痛,及酸臭味的大便。糞便大多呈現水樣,比較少出現黏液、血絲(與細菌性腸炎的區別:大便性狀為鑑別診斷病毒性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的40、41型或細菌性沙門氏菌(salmonella)、桿菌性痢疾(shigella)、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腸胃炎的重要依據,病毒性腸胃炎的糞便通常為水樣、軟糊便,細菌性感染比較容易出現黏液、血絲、血液等現象。糞便帶有明顯的血絲與黏液,就是細菌性腸胃炎的典型表現。),水瀉可持續4至8天,整個過程約需7至10天。在嘔吐及水瀉階段,若處置不當,極易引起脫水,至於休克、酸中毒,及死亡。因此發現幼兒有昏迷嗜睡,小便減少,眼眶凹陷,嘴乾無口水,皮膚乾燥皺縮無汗,都是脫水現象,應緊急送醫診治,不可延誤!而衛生局表示,輪狀病毒感染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的疾病,但有時也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如:抽搐、壞死性腸炎、無菌性腦膜炎、雷伊氏症候群、川崎氏症、溶血性尿毒症等,所以家長們不可掉以輕心。 其他特徵:Koilocytosis:細胞核周圍的細胞質泡化(vaculization)以及細胞核變大(enlacytosis)的現象。 輪狀病毒的治療 大部份的病人多會自行產生抗體而痊癒。但有些病人卻會因嚴重脫水而死亡。此時正確的處理當然是給予適當的止吐或止瀉的藥品。必需注意的是兩歲以下的嬰兒不宜用成人用的止瀉藥(Imodium 2mg),因為幼兒腸壁發育尚未完全。如果麻痺腸道蠕動來達到止瀉的目的,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滯留在腸道中,肚子更脹,甚至使刺激物質滲入腸壁,將延遲復元的時間,造成長期腹瀉或過敏。因此止瀉藥必須能吸附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再排出體外,才是治本之道。KBT、Questran pouder) 飲食方面,補充水份列為首要。如果無法進食,只好經由靜脈點滴注射。一旦不再嘔吐,可以給予電解質液補充。成人或青少年可以稀釋市售的運動飲料代用,但是此類飲料糖份稍高,腹瀉中的兒童並不適用,市面已有專為幼兒設計的電解質液可供選擇。食物當中牛奶、甜食及油膩食物則要完全避開,以稀飯、土司、饅頭和蘋果泥開始餵食較容易接受。吃母奶的嬰兒不妨繼續哺乳。吃嬰兒配方奶粉的幼兒宜換用無乳糖的止瀉配方奶粉,以免再刺激受傷的小腸。大約一至二週後,視病情復原的狀況,逐漸換回普遍嬰兒奶粉即可。所以治療上以口服電解質液或注射式點滴補充為主,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在治療上是極為重要,許多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是在嘔吐階段不斷餵食。希望藉此補充水分,結果愈餵愈吐,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脫水現象,正確的做法應是先禁食,給予點滴注射治療。等病況穩定再考慮餵食電解質液清淡飲食,只要充分禁食,讓腸胃休息。經過半天到一天的時間,無需藥物,病人自會停止嘔吐或腹瀉。輪狀病毒造成的腸黏膜及酵素傷害平均要兩個星期才能復原 ,嚴重者甚至可達四至六週,所以這一段期間建議要改用低乳醣奶粉、或止瀉奶粉。家長易犯的錯誤是餵食牛奶,輪狀病毒通常會破壞腸胃道中的乳糖脢,造成乳糖不耐症,無法吸收牛奶中的乳糖。所以可以想見,一旦餵食牛奶,會使腸道黏膜的破壞更形惡化,所以禁食牛奶是很重要的此外醫學研究也知道輪狀病毒也會影響到腸道對於葡萄糖的吸收,最好此時也不要給小寶寶喝葡萄糖水。母奶可以增加嬰兒腸道的抵抗力,鼓勵喝母奶是基本的原則。 醫學上有一些輪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有同時出現雷氏症候群的情形,所以在治療時應避免使用阿司匹靈。而衛生局表示,輪狀病毒感染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的疾病,但有時也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如:抽搐、壞死性腸炎、無菌性腦膜炎、雷伊氏症候群、川崎氏症、溶血性尿毒症等,所以家長們不可掉以輕心。 輪狀病毒的預防與疫苗 輪狀病毒的傳染,多半是經由手接觸病人排泄物,再傳染給別人,所以家長在處理完病人排泄物時,一定要用肥皂勤加洗手,另外病人亦應做適當的隔離措施,病童應停止上學以免流行擴大,疫區亦應行消毒清潔工作,只要預防得當,此病是極易控制的。 輪狀病毒的口服疫苗Rotashield(一種四價輪狀病毒疫苗tetr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已經於1998年8月問市。但輪狀病毒有許多型,每年也都有變異。疫苗只能針對可能流行的幾型來預防(含有G1~G4血清型病毒)。保護期限僅只一年。疫苗必須口服三劑,目前建議的時程是2-4-6月。疫苗對於輪狀病毒腸胃炎的保護效力為49-68%,對於嚴重腹瀉為69-91%。 如果地區不同,流行的病毒類型可能不一樣,所以即使服用疫苗,仍無法完全避免感染。而且,後來的疫苗副作用監視發現有一些小孩在口服疫苗以後發生腸套疊(intusssception:persistent vomiting,bloody stools,black stools,abdominal bloating or severe colic pain)的現象。腸套疊是嬰兒的腸子相鄰的前端與後端套在一起,會引起腸子壞死、腸子破掉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因此於1999年底惠氏藥廠回收所有流通於市面上的疫苗。 當輪狀病毒侵入嬰幼兒體內後,前48小時先在十二指腸的部位上破壞纖毛,再繼而侵入細胞與基質固有層,並引來大量單核細胞浸潤,也連帶破壞雙糖,包括麥芽糖、蔗糖、乳糖等三種都受影響,其中對於吃奶粉的嬰兒可產生暫時性乳糖不耐症,酸臭水便即是其必然的症狀,只是嚴重度大小不同而已,所以臨床上出現上吐下瀉水便一天數次至數十次,以及連續幾天至十幾天腹瀉,皆和侵入腸道病毒多寡與雙糖破壞程度有關。 當病毒在48小時後向遠端腸道繼續破壞纖毛、腸細胞、接受體、基質固有層時,腸細胞將降低(1)雙糖活性(2)鈉鉀ATP活性(3)葡萄糖刺激鈉離子吸收能力(4)氯化鈉分子吸收能力(5)葡萄糖吸收能力。但胸腺核激化活性卻上升;至於提供能量的環AMP則仍是正常。 小兒科醫師與父母都知道餵食母乳的好處有:(1)提供腸道IgA球蛋白,保護腸道免於細菌感染(2)縮短因輪狀病毒傷害後的腸黏膜修復期(3)促使輪狀病毒迅速從腸道清除(4)使腸細胞產生這一族輪狀病毒的特異抗體。 急性腸炎後由上述病理原因與生化改變知識,我們給小嬰兒餵食時應知下列重點:(1)吃母乳比較不會因輪狀病毒腸胃炎而演變成慢性腸炎(2)腸炎後牛奶內的蛋白質對於腸道是一項敏感的抗原(3)食物中如有雙糖將很難被分解吸收,而形成乳酸堆積(4)膽鹽再吸收能力降低。歷經一系列動物與臨床研究後,醫學界認為(1)多吃母乳(2)腸炎時牛乳應少吃,改為米湯(降低蛋白質抗原),時間約為11天左右或更長至26天(3)雙糖食物或飲料要限制,多補充含有鈉鹽的葡萄糖飲料(即運動飲料),但週歲以下嬰兒要稀釋(4)醫師可以給予嬰兒Cholestyramine來改善膽鹽再吸收(5)水分收斂劑也要提早給予,以防止相對性電解質不平衡。如果病毒自腸道排空能降至5%以下時(約2至3星期左右),再考慮低乳糖低蛋白抗原的奶粉或食物,才不至於使腸黏膜修復困難,演變成慢性腸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黃雅惠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