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曉媽咪

日期

#Tag

九二一大地震七週年

2006年09月21日
公開
15

七年前九二一大地震 我和爸比並不在台灣 當時我們正在前往浪漫巴黎的飛機上 我們搭九月二十日晚上八點左右的飛機 飛出去約五個多小時 當時應該是在曼谷等轉機吧 台灣就發生了大地震 所以一直無法想像那時的天搖地動 一直無法想像那時大家的恐懼 不管後來看了再多的報紙.電視新聞畫面 還是無法想像 真的,除非親身經歷,無法想像 我們一到巴黎 從其他團的團員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 當時大家都心繫著台灣的家人 因不知狀況到底是如何 我是全團第一個打通電話回台灣的 當時弟弟告訴我死了一兩千個人 簡直無法相信 那通電話後 接著好幾天,大家都打不通了 還好我們二十幾個團員大家的家人都平安 後來領隊買了華人日報 大家搶著看 好多人看著看著就哭了 當地的報紙和新聞都有報 因都是法文我們也看不懂.聽不懂 但光看照片.新聞畫面就讓人怵目驚心 十二天回台灣後 台灣已過了最艱困的時期 但還是在輪流限電 九二一,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場不願想起的夢魘 也是台灣歷史上讓人心痛的日子 記得我們去義大利渡蜜月時台灣也災難連連 出發當天是個颱風天 風大雨大的,那個颱風放了兩天的颱風假 到處淹水,班機也因此大亂 還好我們是晚上十點多的班機,影響不大 但我們到機場時,機場還亂烘烘的 因很多早上的班機一直delay到晚上都還沒出發 兩次去歐洲,台灣就發生災難 後來家人.朋友都跟我們說 下次要再去歐洲時記得要跟大家說 大家好先做防範 第三次去歐洲是在軒走後 和爸比去散心 那次台灣並沒有發生災難 倒是在奧地利.德國碰到他們百年來的大水災 行程因此受到影響 我們是掃把星嗎? 到處埋禍端 唉 不過還好,大概這十年我們不會去歐洲了 因為沒有那經濟能力了 願台灣也因此平安.風調雨順

「哭」跟「笑」一樣重要

2006年09月20日
公開
21

有一天,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說當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不要哭!」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哭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哭;我兒子是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哭!」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哭、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 他很優秀、很有責任感、樣樣都好,很會逗人笑,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 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變得很彆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說話,因為他不擅長面對別人的壞情緒。 一個這樣什麼都好的人,你覺得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吧。 要改變卻很難了,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 * * * * * 這兩天我們在報上都看到影星應采靈跟徐明的女兒不幸跳樓輕生的新聞,我看到報上寫遠在雅典的徐明聽到女兒跳樓的消息時,打電話給應采靈說:「不要哭!等我回來……」 我不明白怎麼忍心要求一個失去心愛女兒的媽媽不要哭?哭了,就不好嗎?就表示不堅強嗎?一個失去女兒的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大哭特哭三天三夜的──那種痛,不應該嗎?不能表達嗎?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 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哀傷、憤怒、沮喪、悲觀…… 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 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人!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鼓勵孩子表達、接受自我情緒的童書──《好好哭吧》,簡直驚為天人! 非簽下來出版不可! * * * * * 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死神要來帶走生病的老祖母,老祖母的孫子孫女捨不得,就想了很多方法拖延死神……這個死神很親切,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心,祂跟小孫子小孫女們說了一個故事…… 死神說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悲傷,弟弟名叫哭泣。 有一對姊妹,姊姊叫作快樂,妹妹叫作歡笑。有一天,那對姊妹和那對兄弟相遇了。 他們愛上彼此,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悲傷跟快樂結婚、哭泣跟歡笑結婚,一直到老。 當悲傷死的那天,快樂也跟著死了。當哭泣死的那天,歡笑也跟著死了……」小孩子們聽完死神說的故事後,心情好像都有點不一樣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傷才顯出快樂的珍貴。 如果沒有死亡,又怎能突顯出生命的價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誰會好好享受陽光呢?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 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都一樣是有意義的。 * * * * *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開;但是,當她哭時,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點,不要 哭!」……痛了,會哭;傷心,會哭;不高興,也會哭……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哭,才會體諒別人,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好好哭吧!不管妳為什麼哭,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我只想這樣對我哭泣的孩子說。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這本書《好好哭吧!》是為所有不准孩子哭的父母、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出版的。 本日記框來自依戀宸宸

寶貝還是壞壞

2006年09月19日
公開
22

小寶貝今天還是壞壞 早上牛奶喝了一小時還是喝不完 看來昨天的處罰她還是沒受到教訓 我已快抓狂 根本就不想理她了 打電話把爸比叫回來帶她 我不想再跟她奮鬥 中午沒讓她吃東西 她哭著睡著 雖然很心疼 但必須狠下心來讓她嚐嚐餓的滋味 她睡醒後,爸比帶她出門 回來已快六點 問她餓不餓,她也還說不餓 但端給她一碗吻仔魚粥 她自己大口扒著,不用我餵 沒幾分鐘就吃完了 然後又吃了半個多的大麵包 看來她是真的餓了 今天給她額外的處罰是 她最愛的巧虎和panda被我藏起來了 我告訴她: 因為妳不乖,巧虎和panda離家出走了 等妳乖乖了,他們才會回來 她又哭成了淚人兒 又開始跟我裝可憐 唉!有時真的不知要怎麼教她了 也許我這個有道德.原則潔癖的處女座媽媽 和她這個固執.喜自由又自以為是的水瓶寶寶 有點不對盤吧 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有時真的會相抵觸 小寶貝呀 妳動作就不能快點嗎? 什麼都拖拖拉拉.慢吞吞的 媽咪這個急驚風遇到妳這個慢郎中 真的很難去適應妳耶 每天媽咪都要在妳身上浪費很多時間 每天不斷地等妳這個.等妳那個 媽咪真的會沒耐性了 媽咪真的很愛妳 一切也都為了妳好 希望妳從小就能做好時間管理 這樣等妳以後唸了書 我們兩個也才都會輕鬆 妳就行行好吧 不要再讓媽咪生氣了 媽咪也不想變成囉嗦且又凶巴巴的媽咪啊 本日記框是由喜獲麟兒製

圍城之夜

2006年09月15日
公開
37

人民在寫歷史 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圍城遊行 當自己從電視畫面看到那壯觀的遊行紅潮 也感到相當的震撼 沒有動員 完全是人民自發性的前來 男女老幼.各行各業 每個人從心發出的只有一個聲音:阿扁下台 這真的無關政治 人民要的真的是公平正義 若大家是為了政治 不會有這麼多的人 願意在那風吹雨淋也不願走 我不知道一個總統當到這樣的地步 不管他到哪裡 都有人穿著紅衣對他喊:阿扁下台 他在大部份人的心中 早已不是總統 雖然自己一向就不是挺綠的 但在政黨輪替之初 也希望民進黨能為台灣帶來新的氣象 只是大家都徹底失望了 經濟越來越差 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苦 大部份的人都看不到有希望的明天 口口聲聲拚經濟 結果都在拚他家的經濟 其實我們的生活 怎麼可能跟政治脫離得了關係? 那是息息相關的 政府的各種政策都會影響我們人民的生活 而且從古至今 人民的許多權利和福利都是靠遊行.暴力手段爭取而來的 很多人都認為遊行抗議.罷工罷課會造成社會動盪 其實根本沒那麼嚴重 就當做在過年.多放幾天假就好了 那只是政府在恐嚇老百姓罷了 因為這在民主治政成熟的歐美國家 處處可見.時時可見 他們常常也在航空公司.地鐵大罷工 學生罷課 而且一罷就好幾個禮拜 他們的經濟有因此倒退好幾年嗎? 國家也因此而完蛋嗎? 沒有,一點也沒有 那是人民捍衛自己的權利.爭取自己的福利 所應享有的集會自由 台灣的民主還在小學階段 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台灣,加油!

知識份子

2006年09月13日
公開
36

「書讀多了,也許是知識的巨人,可是卻是感情的侏儒。」 知識份子 ~ 他去醫院的時候父親正熟睡,被單蓋至頸項,剩下一具蒼白的面容。 他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父親的臉。 父親的皺紋,像幾條平行的河川在額間; 眼前的魚尾紋是扇形的三角洲,眼窩處有兩圈深深的黑眶; 唇色白帶紫;鼻間的氣息絲絲如縷。 父親病得很重了。 他已經有兩周沒有來醫院這麼坐著守住父親。 原本是與兄弟輪班的;但是輪他值夜的時候,父親疼痛唉唉哼哼,卻沒能吵醒他;父親要上廁所,喚他兩聲,他也沒聽見,父親只得自個兒攜點滴瓶去了。 父親對他兄弟說:「半夜別讓辭修來;他很累。」 所以都是他的兄弟值班。 他週六週日有演講、聚談及其他各類文化活動,也是匆匆見著父親,匆匆離去。 其實他心底很清楚與父親相處時日所剩無多; 時候不對的電話鈴響起一定與父親的死訊作聯想,驚得他半跳起來。 也實在應當多與父親在一起的;但是一天天過去,他還是忙個不停。 他的生活型態,早與家人不同。 父親只有小學畢業,一生作黑手; 他的兄弟高中高職畢業, 一個作直銷一個跑外務,沒什麼太光明的遠景, 倒也安分守己,有妻有子女,守住一個家。 只有他是頂著美國「比較文學」的博士學位回來的。 學識,外加口才、機智挺拔的外表,使他在文化界好出鋒頭, 什麼拉里拉雜的演講題目,掛上他的頭銜,就有一定數目的聽眾; 專家學者的聚談,也以邀得他為好興頭。 他在外頭居住,父親兄弟都知道他很忙,素來容讓他,不要求什麼。 這種容讓,早在他顯出讀書興趣的中學就開始了。 家中瑣事也不輪他擔,家計不讓他操心; 下課回來,直直走向書桌,喊他半晌才應。 打從他坐上書桌,電視機就扭得小小聲, 談話也壓低了嗓門,全家人都順著他讀書第一。 連母親過世,喪事之對內對外,都只由兄弟出面。 親戚看不過去,說他, 父親就護著說:「隨便他去!我們張家真難得出一個讀書人啦!」 邊說,邊看著自己那粗糙的手。 母親過世前他也是不常去醫院。 那時他讀大學,專心於期末考, 每天黃昏,到操場上跑五千,邊跑邊想,不知母親現在怎樣? 想到用情處,就讓思想跳開了,覺得課業好沈重,期末考非得考好不可。 去醫院看母親,母親握住他的手像握住指望: 「全厝的人都依靠你,你一定要出頭天。你爸爸兄弟都不是讀書人。」 他的心很沉重,滿肩重擔。 跑五千時便直直加速,想讓重擔遠遠跌落在身後。 母親過世了;他更加走進他的知識領域,又遙遠又疏離又清高。 其實他心也清楚他是可以推掉些演講、聚談的; 只是去醫院的心理壓力很大,相較下那些演講聚談,就魅力足夠、難以推卻了。 他有懼怕,當他走進病房,看見父親熟睡著,毋寧說是大鬆了一口氣。 父親最近已很難得熟睡了,癌症末期的痛楚常叫忍耐力強的父親唉哼出聲, 那一定是痛到常人難以忍受的程度。 最近他常叫著,難得熟睡。 他踱到窗口,眺望戶外--一個小小的天井下是一片小小的草皮。 這是一間收費昂的小私立醫院。 醫生說父親不行了,兄弟就將他轉到這裡,讓他能圖個清靜,少受些人聲雜沓的叨擾。 他很驚異他兄弟處理父親的臨終,是如此的明快果斷出錢出力, 他的嫂子與弟媳也捲進這場服侍,理所當然毫無怨尤。 他們很少起爭議或討論,就是一個意見、一個動作, 像一群無聲而方向一致的工蟻,將自己完全擺上,來與父親一同承擔痛與死。 這種愛的力量究竟從那兒來的,為什麼他沒有呢? 他聽見父親呻吟的聲音。父親終於醒來,要面臨另一場痛苦的爭鬥了。 他坐在父親床邊的椅子上「是你啊!怎麼有空呢?」父親的聲音很微弱。 「今天沒事!今天沒事!」他喃喃答,心虛而自責的。 父親在床上輾轉著。 如何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不痛楚呢? 「最近接了些演講,都是很有趣的,像是『如何談戀愛』啦!『婚姻與性』啦! 『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啦!『人際關係與溝通的藝術』啦!」 「哦!」 「也幫忙弄了些戲劇;怡君是學舞台設計的,有夥搞小劇場的朋友。」 「哦!」 「結果不正經事業,倒比教書這事業更忙了。」 「哦!」 父親假裝有興味,卻仍是輾轉,不小心呻吟了一下。 他覺得燥熱,忽然站起身來,又坐下。 父親對他總是沈默著,好像以為自己沒有什麼分量跟知識分子對話。 可是父親的沈默使他覺得自己很可笑。 特別是父親與他的兄弟可以談上個把小時,無非是家居的小事, 親友的芝麻綠豆,談得鄭重其事,而他竟插不上口,只覺得瑣碎、煩悶、無聊。 在他們之間有一道知識不能跨越的溝。 他以為父親與兄弟乃普羅大眾之典型,關懷的層面僅及家族, 天下的事,只要不殃及自己,是無動於衷的。 所以他這個關懷層面已遠遠逾越小我及於大我的知識分子, 與他們隔閡之深,只能叫父親對他的生活、話題沈默以待。 他剛回國時,曾經對兄弟有些不由自主的輕視; 對自己的學識、社會地位有些自負; 當親戚以敬重的態度向他寒暄時,有些陶陶然。 這就是他的懼怕; 因為父親瀕臨死亡時,他徹底看出自己只能以清談關懷遙不可及的群體, 卻對至親沒有付諸行動的力量。 父親又在呻吟,痛苦叫他的臉扭曲猙獰。 「我能為你做什麼?」他大聲問,又站了起來,再坐下。 「去問...快快去問護士止痛針什麼時間才能打?」 他快步走出去,又沮喪的回來。 「還要兩個小時。不能太密的。」父親絕望的大聲呻吟起來。 他恐懼了;他多希望他兄弟就在身邊。 他們總是知道該怎麼辦的。 「我能為你做什麼?」他又問。 父親沈默;但呻吟。 啊!話題,話題,讓我再想個話題。 昨天他才談了一天的話, 從街頭抗爭、群眾心理,談到消費者心態、廣告企劃,談到環保以及知識分子的良知。 「辭理說他一下班就過來,大嫂煮了雞湯麵線一道送來。」 「哦!」 「大嫂....真不錯,沒想到相親可相到這麼好的」 「是啊!」 父親大聲叫了起來。 他慌張的跑出去找護士。 護士見他白了臉,趕忙衝進來。 父親已按捺下叫聲,忍耐著,扭曲著臉。 「我幫他打止痛針!你跟我來。」 走到長廊,護士悄聲說: 「只是心理作用,打了也沒用,癌症末期沒法止痛的。痛到極點,累了就睡了。」 護士給父親打了針,父親較平靜些。 「需不需要我為你做什麼?」他又問。 「...你...也該結婚了。」 他低頭看自己的鞋;他與怡君同居父親是知道的。 兄弟都說,換了是他們,這麼做一定會被父親打斷腿。 父親對他卻保持沈默。 其實遠從他考上大學,父親送他一隻手錶開始,就不大管他了。 父親總是說:「他書讀得多,他知道的。」 怡君不要結婚。 「婚姻對女人是個束縛。」她說:「我學的是藝術。藝術講究自由。」 「No marriage, No children, No kitchen.」她說。 怡君當真擺脫掉一切可能有的束縛,包括他的父親。 父親生病期間,她沒來探望過一次。 他對怡君說:「父親到末期了,好痛哪!」 怡君看起來好認真的說:「好可憐!」也就只說了這麼句話。 「還是結婚沈穩些。最近這些時間,幸好是有玉美和小麗。」 他一真低著頭,沒敢抬起來直視父親的臉。 父親又開始呻吟,距打止痛針只過了幾分鐘,在床上輾轉著,比方才還難忍。 怎麼辦呢?怎麼辦呢?哥哥的出現,簡直像救星一般,讓他鬆了口氣。 「爸爸很痛...」他求救地說。 「麵線來了!麵線來了!」 哥哥好精神的說: 「玉美幫你丟了好多香菇,是你最喜歡吃的小香菇,趕快吃完擦個澡,比較好睡。 你看,全新的三槍牌。」 父親還在呻吟,卻也無力的笑笑。 他從父親的笑容中看出一種完全的託付與信賴。 哥哥將父親的床搖起來,麵線一口口放湯匙中,吹涼了,餵進父親口中。 父親吃得很慢,溫順而聽話的,像個病中的孩子。 才吃幾口,咳一聲,全又吐了出來,吐得一身一床一地 「沒關係!沒關係!」哥哥說,拿布慢慢擦父親的身子, 再蹲下來擦地,然後又慢慢的餵。 父親卻吃不下了。 「我們來擦個澡吧!」哥哥說。 他木楞的站在旁邊,看得心好苦, 滿肩滿心的重擔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覺得自己也要吐了。 深吸一口氣,他匆匆看錶:「我?我?我...」 他對哥哥說:「我還有事。」 「去吧!去吧...」哥哥說:「這兒有我照顧。」 走前,他看見自己來時買的那束玫瑰,久置抬上,已萎縮了。 一生從事黑手的父親,是不賞花的。 哥哥幫父親擦澡時,他離開了。 他想起那一次哥哥交代他為父親擦澡; 他是如此的絆手絆腳,把父親弄得很不舒服。 他從來沒有這麼近的與父親肌膚接觸。 父親蒼白瘦弱的身體他既不敢直視,也不敢觸碰, 那樣親密的距離叫他害怕得好想逃避。 他張皇失措;他終於承認他沒有辦法承擔父親的痛與死。 在愛的理念上,他是如此侃侃能談; 在愛的實踐上,他卻是個無法擺代價的侏儒。 那晚他赴一個演講「愛、生活與學習」。 當他離開醫院,真實地感覺自己蓄意將滿肩重擔隨自動大門關上而丟棄; 他從來沒有這麼恨過他自己的口才、機智與清談。 看了這篇文章,感觸很深。 書讀多了,也許是知識的巨人,可是卻是感情的侏儒。 難道連回歸最基本的真性情都被沒辦法嗎? 不要利用假清高的藉口去逃避情感表達的怯弱。 否則,可能連最後表達的機會都沒了,不是嗎? 真情、感覺不表達出來,不就等於空白冷漠一樣。 想一想,父母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這篇文章的縮影? 只是程度上或許有些差別,在我們完全的追求自己的同時, 往往忘卻了無私付出與最愛我們的父母, 不會想到與父母分享我們的世界,不會想要去分享父母的世界。 心中真誠的愛與感受,好像讓一種無形的知識與現實隔絕開來, 讓你真的只想逃避,而這種悲哀你卻一輩子也無法忘懷。 醒了就去做吧!哪怕只是帶他們去吃一碗乾麵。

媽咪生日快樂

2006年09月12日
公開
24

今天是媽咪我虛歲36.實歲35的生日 一個可以堪稱快步入中年的年紀 從不避諱告訴別人我的年紀 因為有時那代表著一種成熟 今年我終於完成了我的研究所學業 完成了一項我的夢想 其實在大學畢業時 也曾想過要唸研究所的念頭 但自己卻又是個胸無大志的女人 只是想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只是想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與家庭 所以那也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而已 從未想過自己會去唸研究所的 若不是軒,若不是那段刻骨銘心的體驗 自己怎可能再上一層樓? 雖然在這個年代 碩士的學位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學位 但對自己而言 卻是有一份特別的意義 其實自己一直是幸福的 從小到大 雖未過著錦衣裕食的生活 但父母也從未讓我們吃過苦 學業也還算一帆風順 大學畢業後,工作,然後結婚生子 一切是那麼理所當然 包括幸福也是 直到生下軒 才知一切不是理所當然 才知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挫折和痛苦 有那麼多的無可奈何 當平淡平凡的生活不再 才知幸福的青鳥一直在窗前駐足 不曾遠離 只是自己從末察覺 這些年來,經歷了人生的一些風雨 承受了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 痛過.哭過.怨過之後的笑容 更是珍貴 擁有的幸福更想緊緊握在手中 或許36歲是有點老了 已經快要熟透的感覺 卻是一個很好的年紀啊 今年的生日 雖然和往年一樣 也像平日一樣的過了 沒有什麼禮物來妝點這個日子 只是一家三口在大雨滂沱中去陶板屋用了晚餐 但是多了小寶貝的生日快樂歌的祝福 還有一句甜得不能再甜的"媽咪,我好愛妳喔!" 夠了,這樣就夠了 這樣幸福就滿滿的了

倒扁靜坐

2006年09月09日
公開
19

今天倒扁靜坐開始 爸比問:妳真的很想去喔? 我是很想去啊 因我覺得身為知識份子得站出來 為了公平正義是非黑白 為了重建社會的核心價值 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 有良知的人就該通通去靜坐 但這樣的天候 我怎麼帶小寶貝一起去呢? 我反問爸比:你要請假在家帶小孩喔? 每次聽阿扁講話,我就一肚子氣 尤其當他說他都不看電視報紙 他每天都很快樂 我真的無法相信一個總統竟可說這樣的話 他矇上眼睛.摀上耳朵 就可無視於老百姓生活的疾苦嗎? 以前不是都說台灣錢淹腳目嗎? 曾幾何時榮景已不再? 我們的孩子沒有錢可吃營養午餐 沒有錢繳學費 大人帶著孩子燒炭自殺 每每看到這些新聞 我都心酸得想哭 多少的弱勢家庭在生死邊緣掙扎著 受著苦.流著淚 在上位者聽到了嗎?看到了嗎? 而我們的總統卻說他不看電視報紙 他每天都很快樂 貪腐的政府.無能的政府 是顯而易見的 卻還有人相挺 我真的不懂那些人在想什麼 我才不管什麼本省人.外省人.台灣人.中國人 我只知道什麼是好人.壞人.賢能人.無能人 如果有一個人他能為全民百姓帶來美好願景 就算他是外國人 我都可以選他當總統 我也不管台灣要獨立還是統一 我只想問台灣未來的經濟好不好? 有沒有競爭力? 台灣有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未來? 誰管你要獨立還是統一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 再談獨立或統一 說實在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去倒扁靜坐的人 向你們致最高的敬意 在這樣的天候下 願大家都能保有健康 加油!

月偏食

2006年09月08日
公開
16

半夜快三點特地跑到樓上去看,很清楚耶! 2006/09/07 19:20 記者:記者林仙怡、陳俊穎台北報導 今天晚上,民眾只要抬頭看天,就有機會看到3個難得一見的天文景觀同時出現,先是最亮的天王星,然後到了8日凌晨兩點多,月偏食加上今年最大的滿月,也會緊接著出現,許多天文迷已經決定要熬夜,親眼見證這個千載難逢的天文盛事。 要賞月,今年不用等到中秋節,從9月8日凌晨開始,不只可以看到今年最大的滿月,還可以欣賞到整個月偏食的過程,天文迷聽到消息,已經迫不及待,就算犧牲睡眠,也要親眼見證。 天文迷表示,「一百年一次啊!所以就算不睡覺也要看。」;也有天文迷說,「當然的,因為要很久才能看到一次。」 今年9月8日的月偏食,剛好碰上閏七月,而且可以一次欣賞兩種奇觀,從凌晨12時42分月亮進入地球半影區,到了凌晨2時05分,月亮開始出現缺角,2時51分達到食甚,整個月亮的11.5%面積,通通不見了。 到了3時37分,月亮才會再度恢復滿月,一個半小時的過程,除了有月偏食,還有今年最大的滿月,也會在2時42分出現,更令人興奮的是不用到山上,任何地方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天文館研究員葛先生表示,「天公要作美,不要有雲層來搗蛋,選擇一個空曠的所在,能看到月亮,就可以看到月蝕了。」 更稀奇的還有天王星合月,7日晚間10時46分,天王星就在月亮旁邊,而且看起來將會特別亮,短短4個小時,3個千載難逢的天文盛事,要讓天文迷一次看個夠,因為錯過這一次,就要再等上300多年,才能看得到閏七月的月偏食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