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ama3983

日期

#Tag

遊戲提昇寶寶的前庭覺發展

2004年11月11日
公開
44

出一個未來 孩子是搖籃裡的科學家,前庭系統早在寶寶在媽咪肚子裡時,就已經發展運作,如何使寶寶成為平衡感佳、反應靈敏、動作敏捷、情緒穩定的小寶貝呢?透過簡單的遊戲,刺激寶寶的前庭覺,讓他贏在起跑點,從玩耍中玩出大智慧。 零歲開始的平衡感 寶寶的平衡感與其前庭系統是否充分發展密切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前庭平衡可以說是與我們息息相關,不論是簡單的追趕跑跳碰、旋轉搖擺、吃飯洗澡到讀書寫字,甚至是喜怒哀樂等,都必須以前庭平衡為基礎,有了前庭系統充分的協調,寶寶才能做得輕鬆,玩得開心。提升寶寶的前庭平衡能力與方向感,在未來將能幫助寶寶穩定及調和情緒,所以父母可以透過簡單的遊戲,讓寶寶玩出聰明的未來。 前庭系統掌管平衡感 前庭系統是感覺系統之一,負責掌管平衡感,主要的功能為偵測地心引力,當個體進行加速或減速活動時,會調整頭部傾斜的位置,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在撞到東西或跌倒時能即時反應,保護身體,此外前庭系統還有促進其他神經系統發展的功能。它的運作器官是內耳的三半規管,裡面充滿了與神經細胞相連結的絨毛,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獲得訊息,便做出反應。 前庭系統在所有的感覺系統中,是最先成熟的。大約在嬰兒八、九週大時,內耳的平衡器官便以形成,並且開始運作。台北市立療養院復建科主任高麗芷表示,胎兒期所接收到的刺激主要來自母親的活動,當母親保持正常的活動,如散步、爬樓梯、做體操等,都能促進胎兒前庭系統發展,有助於寶寶未來對外界刺激輸入時發揮自動調節的作用,過濾掉不必要的刺激,或使寶寶對刺激更敏感。 父母是推動搖籃的手 適度的搖盪有助於前庭系統的發展,由於寶寶的前庭系統已經開始運作,不論是被人抱起、在大人懷中、搖籃內搖晃或是在娃娃車中搖動,都能感受到。父母親可以善用搖籃、娃娃車等設備,以輕柔的搖晃來緩和孩子的情緒,使他舒適安定,加強其神經抑制功能;或是利用鞦韆、旋轉轉圈等設備,以較快的速度搖擺、旋轉,使孩子興奮、開心,提高他神經促進的作用。稍大的嬰兒在能坐穩之後,還可以運用騎小木馬、乘坐電動玩具或溜小滑梯等方式來發展前庭系統,體驗上下左右搖晃及旋轉的經驗,對以後的學習能力與情緒安定都有助益。 「平衡感」是由前庭平衡覺、視覺、肌肉運動覺三者共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建立起來有關身體每一部份大小、重量、相對位置、速度、和曾做過動作等身體圖形的詳細腦內記憶,並非只是身體動作的協調。原始的平衡感雖早在胎兒期就產生,但三者合一的能力表現,則是在寶寶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時才逐漸連結,這代表著小嬰兒在此時已具備了更多的能力去向世界探索,邁開新的學習腳步!若在此時給寶寶足夠的刺激,寶寶的發展會又快要好,長得像大樹一樣喔! 高麗芷主任:「爬多的孩子比較聰明」 幼兒從坐到爬的階段,就是大腦前庭的發展成果之一,爬行更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指標,不要小看爬行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它可是需要手臂、腿部肌肉的力量,頸部的支撐力,及由大腦發號施令的手、腿、眼的協調統合能力,還牽涉到空間方位的辨識能力,高麗芷主任說,除了爬行之外,搖擺、旋轉、跳躍的遊戲也是促進前庭平衡的重要動作,在反覆的激發、協調、修正中,可以逐漸造就平衡感佳、反應靈敏、動作敏捷、情緒穩定的小寶貝。 前庭平衡的過與不及 高麗芷主任說:「前庭反應失常又可分反應過度敏感或過度遲鈍」。因為前庭的功能是對重力和動作做反應,當過度遲鈍時,孩童特別喜歡有大量前庭刺激的遊樂,比如雲霄飛車、海盜船,在沒有得到足夠的前庭刺激時,就無法做出正常的行為;像走路跌跌撞撞,寫字歪七扭八等。前庭反應過度敏感的孩子,對高低快慢的急速轉變會有太強的反應,會出現暈眩、噁心、嘔吐等症狀,因而害怕玩盪鞦韆、翹翹板、走平衡木、連學騎腳踏車都比別人慢。高主任並強調,前庭系統失調時,也會造成語言上發展的遲緩,因為聽覺系統與前庭系統,兩者的神經接收器均在內耳,彼此要相互合作才能發揮功能,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在給予前庭刺激的感覺統合治療後,聽力大有進步,這說明了前庭系統與聽覺系統間有強烈的關聯性。 至於前庭平衡欠佳的孩子,在全身運動方面,可能產生重力不安、平衡能力不佳,身體雙側協調困難的狀況;對聽覺及語言會反應過敏,容易驚慌、辨識能力則較為遲緩;另外對視知覺及空間概念的辨別較弱,投球有困難、手眼協調能力不佳;在身體知覺方面的發展困難,不喜歡被擁抱、容易跌倒等現象,連帶影響到孩子的閱讀、寫字、學習專注力與情緒等問題。 胎教篇 玩出歡樂,也玩出大智慧 玩可以幫助孩子 結語 零歲的寶寶不只是吃喝拉撒睡,相反的,他們一直在學習運用自己的肢體及感官與周遭的世界互動,而這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在這一段人生的關鍵期,聰明的父母應該要有一顆敏銳的心,觀察寶寶的情況,以遊戲的方式對他提供適當的刺激與指導,如此不但能提昇寶寶的智能,讓寶寶越玩越聰明,更可以培養親子之間的情感,共享天倫之樂。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2004年11月11日
公開
40

愛,要「有方法、有智慧」! 【戴老師小講台】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真的,如果老師或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任、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為「不幸的人」。所以,「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事實上,人都有情感式的「月暈作用」,也常會「以貌取人」,見到可愛、漂亮、聰明、能言善道的孩子,就特別喜歡他;就像本文中的倪老師,因太過於偏愛李凱,在他騎快車時,未曾嚴厲地管教他、約束他,以致最後李凱因飆車而喪失生命! 因此,「愛孩子」是對的,但是必須是「有智慧的愛」,不能是「縱容的愛」;若太過溺愛孩子,就如同在孩子的成長性格上「下了毒藥」,將會使孩子嚐到苦果! 所以,古人說:「愛是好的,姑息卻是絕對的惡!」 不過,在文中另一主角玉梅,卻是個令人欽佩的女孩;她在一直「被欺負、被瞧不起、始終是最後一名」的低潮中,因著老師「不嫌棄的愛」,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因而考進了體育資優班,也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的出路」! 曾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最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的確,老師是風,也是水,他可以讓孩子「如沐春風」,一輩子感受其愛和恩澤;然而,若稍有不慎,過度放任與溺愛,亦可能使孩子誤入歧途、遺憾終身啊! 【啟示】 ◎捨不得管教孩子、捨不得讓孩子挨罵吃苦,則他將來會更苦! ◎愛,要「有方法、有智慧」,要讓孩子「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也捨得讓他跌倒,則他才會勇敢爬起來,而且走得更英挺、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