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mery Hane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蔣明誠「明誠學院」:3 個分析重點挑選股票更有利

2022年12月01日
公開
71

「你看!這邊黃金交叉買進,就能夠賺錢」 相信這句話不少投資人在耳聞股市技術面分析的時候,都應該有聽過。你是否也曾用過這項指標來當作投資交易的依據呢? 蔣明誠先生在介紹技術分析的時候,就說過技術面分析一直是許多的交易者使用的分析方式,因為不像價值投資的基本面分析學習門檻那麼高,而且似乎比籌碼面多了一些圖表的確定性,因此有許多投資人偏好使用各項技術分析的工具來做股票分析。 但大家在使用技術分析時,是否有正確地了解到技術面分析的重點呢? 蔣明誠先生表示技術面分析看似簡單,其實有許多要注意的要點,如果沒有掌握技術面的要點就會難以做好技術面的分析,甚至誤判價格可能的走勢。 技術面分析重點一:K線圖 K 線圖是技術面分析者的基本功,多數技術分析的投資者都會先從學習看 K 線圖開始。雖然 K 線圖是由一根根小小的K棒所組成,但一根K棒就隱含著許多當天的價格走勢。 用蔣明誠先生的話來說,藉由 K 線圖,交易者可以快速判讀出一個交易週期的價格型態,也可以搭配成交量做判斷,提高分析的完整性。 K線圖的種類 K 線圖有分成長週期跟短週期,如果是當日沖銷的交易者,可能就會依照 1 分 K 或是 5 分 K 來做交易,但如果是波段以上的長期投資人,可能就會用日線或週線來作為交易依據,所以在觀察 K 線型態時,還得考慮週期及其他因素。 技術面分析重點二:技術指標 市場有許多知名的技術指標,如 MACD 、 KD 指標等,也有些交易者會利用不同的價格平均線來當作技術指標,透過不同的價格平均線計算出每日可能的支撐與壓力點,作為交易的依據。 部分程式交易者也會把這些技術指標當成交易的參數,用來做自動化的投資策略,這些指標通常是奠基於統計學,所以這些指標都有一定的參考性。 不過蔣明誠先生強調,大家在技術面分析時也不能只仰賴單一個技術指標,有時候會遇到指標鈍化,或是其他因素的干擾,投資者在應用時還是需要多方比對。 技術面分析重點三:綜合應用 如果單靠技術指標或是 K 線圖是比較難在市場中生存的,所以還需要搭配其他的面向綜合評估,例如籌碼面分析、或是基本面分析。 綜合面向評估,提高勝率 蔣明誠先生表示當大家掌握特定的價格型態後,可以運用財報分析或是觀察券商的分點,把基本面分析跟籌碼面分析的元素混合價格型態做參考,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勝率。 常見的綜合應用例如成交量搭配 K 線型態一起使用,或是發現價格型態即將背離基本分析的結果時,就可以考慮開始進場做布局,這些都會是不錯的股票綜合分析技巧。 結語:搞懂股票技術面分析,增加自己的投資勝率 技術分析因為門檻相對低,所以許多投資者喜歡使用,相較於基本分析的金融常識及股票籌碼取得較不易,直觀的交易分析常被投資人使用作為分析股價的依據。 卻也因為過度直觀,造成許多投資人的誤用及單一歸因,認為價格就會照著特定的型態或是指標來運動,造成虧損不斷地發生。 最後蔣明誠先生強調,其實股價的波動組成有非常多的因素,技術面只是其中一個成因,雖然不能用技術分析來全然地預測價格,但當大家有許多技術分析工具或技巧時,多學一個技術面分析就能夠讓自己多增加一分股票分析的勝率。

蔣明誠「明誠學院」:長者投資股票須知

2022年11月30日
公開
147

若你已退休,而仍有投資股票的話,可能會認同「坐艇事小,停牌事大」。蔣明誠先生表示因退休人士沒有固定收入,若然碰上持有的股票停牌,他們就無法沽貨套現,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現金需要,後果可大可小。 關於股票長時間停牌 股票停牌和復牌的消息並不罕見,是不少投資者關心的事情。蔣明誠先生表示要視乎情況,因為股票由停牌至復牌,可以短至半日,也可以是一段長時間。 如果你有上述遭遇,可先了解一下: 有關公司為何停牌? 蔣明誠先生指出,一般而言,當上市公司有需要通過公布,讓市場充分獲悉一些重要資訊時,公司股票就會暫停交易。例如當上市公司停牌是須公布一些會影響股價的消息,如供股或配股;或是出現一些重要事故,如訴訟;或是因為尚未在市場發放的股價敏感消息被選擇性披露或外洩,又或有人操控市場,而令到股票價格或交投量出現異動,在這些情况下,有關上市公司的股票會暫停交易。 總括而言,上市公司停牌有不同的原因,可以是上市公司宣布好消息,也可以是宣布壞消息。停牌也可以是基於一些監管方面的原因,例如上市公司未能遵從上市規則、沒有足夠的業務或資產、不再適合上市,或者是公眾持股量不足。 何時復牌? 上市公司有責任採取適當的行動,以確保其股票可以盡早恢復買賣。蔣明誠先生表示停牌股票通常在公司作出適當的公布後就可復牌。若是由上市公司要求停牌,那麼當導致停牌的原因不再適用時,公司的股票就可以恢復買賣。 為何長時間停牌? 長時間停牌公司是指那些停牌時間已超過3個月的公司,何時能復牌,主要取決於有關公司能否向聯交所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現時的長時間停牌公司中,最長的已停牌超過5年。 蔣明誠先生解釋道,需要長時間停牌的公司,通常是因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 嚴重財困或業務停止運作,或只剩餘少量的業務。 正被監管當局調查、涉及會計失當、未能發布財務業績,以及被發現內部監控嚴重不足等。 長時間停牌公司的最終命運如何? 如上市公司在停牌一段長時間後仍未能採取可行的復牌措施,有關公司就可能會被除牌,即其股票不可以再於交易所買賣。 有些上市公司在停牌一段長時間後,可能會以清盤結業收場。屆時,有關的清盤程序將決定股東可否取回任何款項及相關的金額。 哪裏可以找到長時間停牌公司的資料? 台灣交易所的網站一般都會載有「停牌公司的報告」,可以讓民眾知道有關公司的最新發展及復牌進程。 長者投資股票應注意事項 讀到這裏,你或會覺得面對持有的股票長期停牌,股東們無法沽貨套現,除了等待,就沒有辦法。不過蔣明誠先生表示,如果大家認真實踐一些老生常談的投資道理,或能減低投資股票帶來的風險。 宜做 只用「閒錢」投資:長者退休後如投資股票,必須嚴守紀律,宜用「閒錢」投資,即使虧損,也不怕蝕了全部「老本」,影響生活。 常備應急錢:長者如可以常備一定比例的現金作應急錢,在有用錢需要時,就不用逼著沽貨套現,可以提高持貨的能力。 審慎投資:退休後投資股票宜加倍謹慎,需要小心選擇股票,而短線投機要冒的風險相當高。長者宜考慮那些穩健、管理良好,及有穩定派息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退休理財的一部分。 分散投資:退休長者的投資組合務必貫徹分散投資的原則,以分散風險。組合中的持股比重須視乎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個人財政狀況而定。一般而言,長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他們的投資組合中,宜持有較高比例的流動資金,而股票的比重則宜較低。另外,相對單一股票,持有分散投資於一籃子股票的基金,亦有助減低投資風險。 不宜做 炒作市場消息:一些所謂的消息股在暴升後急跌,繼而停牌的例子,其實並不罕見。所謂「財不入急門」,長者不應跟風炒作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總之,不了解的產品便不要投資。 借孖展投資:借孖展會倍大投資風險,絕不適合長者。另外借孖展更需要面對被追繳孖展按金,以及被強迫性斬倉的風險,如果出現虧損,有關的損失隨時會遠高於已繳付的孖展按金,特別為長者帶來很大的壓力。

蔣明誠「明誠學院」:長期投資最重要的心態是忍耐

2022年11月30日
公開
108

投資股票的獲利,是「忍耐」的報酬。這是蔣明誠先生最開始在投資課程中就告訴大家的一句話。 蔣明誠先生介紹說,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新手,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在持股不漲時忍不住輕舉妄動(賣掉持股)。 購買股票很容易陷入「買了之後,股價立刻就會上漲」的迷思,但股票的漲跌很難盡如人意。實際上,投資股票時,一買就進入箱型整理或下跌的情況多不勝數。 並不是因為你買的時間、挑的個股不對,而是投資股票本來就是這麼回事。 蔣明誠先生表示股價這種東西,大概有七八成的期間都在一定的價格區間波動。 還以為好不容易從1000元新台幣漲到1500元新台幣,一下子又跌回1000元新台幣,然後再漲到1500元新台幣⋯⋯諸如此類,其實只有最後兩成左右的期間才會擺脫盤整區。而擺脫盤整區、股價一飛沖天的瞬間,基本上只占了整段投資期間的一成左右。 換句話說,投資股票時,股價在盤整區內箱形盤整的期間是壓倒性的漫長,想必有很多人都撐不過這段期間,忍不住賣出好不容易找到的成長性個股吧! 接受股價常常在不動如山的「靜止狀態」 「話雖如此,但動也不動的股票再抱下去也沒有意義。」 「想更有效率地投資。」 會這麼想的人,大概是想採取當股價一飛沖天時、也就是算準那「一成」來臨的瞬間換股操作的投資法。 然而,對於包括蔣明誠先生在內,特別是由上班族兼任的二流投資人而言,要陸續更換股價會立刻上漲的個股來操作絕非易事,因為一般的投資人無法預測「何時是上漲的時機」。 股價上漲需要契機,通常是出現業績向上修正、研發出新產品、股票分割、增加配股配息⋯⋯等某種利多消息,股價才開始上漲。 要是能事先掌握開始上漲的時機,確實很容易換成股價會立刻上漲的個股來操作,但遺憾的是,一般散戶投資人不可能事先知道那些利多消息。 通常都要等到公司公布IR情報才會知道,這時消息靈通的機構投資人等「專業人士」早就買進了,一般散戶投資人只能買在股價已經漲一波的時間點。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股價已經反應利多消息,在這個時機買進股票,別說上漲了,股價反而下跌的悲劇不勝枚舉。蔣明誠先生指出股票市場流傳著一句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如果想短期獲利,無論如何都必須背負相當大的風險。 由此可知,沒有特殊消息來源的一般投資人可以做的就只有抱著股票,靜待上漲的時機來臨。 GMO Payment Gateway(3769)是蔣明誠先生持股中上漲最多的個股之一,蔣明誠先生剛開始買進這支個股是2014年,當時的股價為1000元新台幣上下。在蔣明誠先生持有這支股票的過程中,股價有一年以上的時間動也不動。儘管如此,蔣明誠先生仍相信公司的業績會成長,抱著沒賣掉的結果,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透過股價的上漲獲取巨大的利益。這也是耐著性子撐過八成股價不動的期間,捕捉到股價一飛沖天那一成瞬間的成功案例。 投資股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股價沒什麼事基本上不太會動,也就是處於所謂的「靜止狀態」,同時接受這個事實。 股價不動的時候絕不能沉不住氣,自亂陣腳。只要是業績可望成長的成長股,總有一天會迎來股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瞬間,二流投資人能做的就只有耐心等待持股飆漲的時刻。 兼職投資人不靠股票吃飯,因此可以從容不迫地面對靜止狀態而不為所動。因此最怕市場變成一灘死水的專業投資人會放出各式各樣的風聲,但他們說的話聽聽就好了,不必當真,千萬不要被「雜音」所惑。 「持股上漲也好,盤整甚至下跌也沒關係。」只要能堅定地保持這種平常心,就沒什麼好慌張的。 「投資股票的獲利,是忍耐的報酬」,請再一次仔細地思考這句話的意思。 最後蔣明誠先生強調,唯有接受絕大部分的時間,行情都不會照自己的劇本走,才能以泰然自若的心情投資股票。

蔣明誠「明誠學院」:先存股再買房的好處

2022年11月30日
公開
79

 之前接受記者訪問提及買房頭期款要不要先拿來存股? 蔣明誠先生認為若規劃10年後買房的話,可以先將錢投入股市參與複利,等到接近買房時間點的前1、2年找相對高點獲利了結,累積頭期款放定存。倘若已存好頭期款且2、3年內規劃要買房,建議就穩穩放在定存,不要貿然存股,省得好不容易找到心儀的房子,錢卻卡在股市下跌,淪落到賠售換現金的下場。 先存股再買房 買房是人生最大的負債決策,不宜貿進,太早買或是買了超過自己能力負荷的房子,不僅2、30年的房貸壓得讓人喘不過氣,繳完後甚至還要面臨「窮得只剩一間房」的窘境。如何買房又能兼顧退休後有較寬綽的資金支應生活呢?蔣明誠先生誠心建議可以考慮先存股再買房。 存股買房有2筆錢要存:一是頭期款現金,二是一筆股利足以支付大部分房貸的股票資產。蔣明誠先生認為累積的順序如下: 1:出社會~30歲存頭期款 可存現金或存股,若選擇存股,則待接近買房時間點再陸續換成現金。 2:30歲~40歲存股 目標是「股利足夠支付大部分房貸」的股票資產,若提前達標可提早買房。 3:40歲~60歲存股 目標是退休後的股利現金流。由於大部分房貸已靠股利負擔,因此薪水閒錢可專心存支付退休生活的股票。 以1500萬新成屋、夫妻共同負擔為例(可視個別情況調整) 20%頭期款為300萬,若預售屋則多些時間彈性,訂簽開(訂金、簽約、開工)先付150萬,工程期2~3年再分期付現金或股票分批獲利了結出剩下的150萬。 交屋時還要準備一筆付規費、印花稅、代書費、契稅、預繳半年管理費……等雜支,約10~15萬。 裝潢、家電保守抓80萬。這部分比較彈性,若預算不足,新成屋也可以不裝潢,直接舊家具、家電搬一搬先入住,日後再慢慢添購。 80%房貸為1200萬,20年期月付約6萬,30年期月付約4.2萬。 20年期 6萬× 12個月=72萬 72萬÷5%=1440萬股票的股利才夠負擔 30年期 4.2萬×12個月=50.4萬 50.4萬÷5%=1008萬股票的股利才夠負擔 蔣明誠先生提醒大家,不過30年期很可能已超過退休年齡,要有心理準備這筆現金流無法在退休後馬上挪用。 先存股再買房的好處 1、房貸付完時多一筆股票資產 有朋友會問:「若能存到300萬頭期款加上1千多萬的股票資產,為何不直接付清房貸再來好好存退休金?」同樣都是40歲到60歲專心存股,差別在於付清房貸後,原本股利cover房貸的那1千多萬股票資產可以回歸成退休金,使自己退休生活更加無虞。 2、不必擔心突發狀況 以薪水支付房貸,壓力是紮紮實實的2、30年;然而用股利支付大部分的房貸,即便中途遇到失業、收入驟減都不必太擔心房貸問題,只須應付生活開支即可。(生活備用金可搞定) 3、股票資產可作為資金緩衝的水庫 股利不僅能支付房貸,其股票資產還可作為資金緩衝的水庫。例如交屋後裝潢家電超出預算、生活中突然有大筆資金需求,且金額緊急備用金不足以支付,這時股票水庫就是生活的第2道防線,可以適時獲利了結一些股票應急。不過蔣明誠先生強調大家要記得有借有還,避免影響支付房貸的股利現金流。

蔣明誠「明誠學院」:4個關於複利的真相

2022年11月28日
公開
57

關於「複利」的神話,我們聽過很多。比方說,一項投資每年有10%獲利,只要將投資獲利再投入,十年後這筆投資會成長1.6倍。再奇妙一些,假如大家希望這筆投資在股市十年變成十倍,只要每年有26%回酬就可達成。 這就是「複利的魔力」。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口中,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大家都在說複利,但為什麼這麼多人見證不到這個奇蹟的發生? 今天就藉助蔣明誠先生課程中關於複利的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絕大多數人無法實現複利累積財富的4個真相。 什麼是複利? 蔣明誠先生講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小明和小夫分別買了一隻雞,這隻雞每個星期會下十顆蛋,可以拿到菜市場賣掉換錢。小明每個星期都會把十顆蛋賣掉,但小夫每次都只賣掉8顆蛋,留下2顆蛋孵化成小雞。 3個月後,小明依然每個星期到菜市場賣掉十顆蛋;小夫每次留下的2顆蛋已經孵化,長大成會下蛋的母雞。現在小夫擁有好幾隻可以下蛋的母雞,每個星期可以賣錢的雞蛋越來越多,所以小夫賺到的錢比小明越來越多了。 蔣明誠先生介紹說,把原有的資產(雞蛋)重新投資(保留幾顆蛋孵化成長成可以下蛋的母雞),再讓這些資產繼續創造更多的資產(有更多雞和蛋),形成無限循環。這就是複利的概念。 假如一開始就將所有的雞蛋賣掉,那永遠只會有一隻下蛋的雞,無法實現資產累積成長的效果。 把情境轉移到股市裏,將投資本金所賺到的利息(股息),持續投入再賺利息,擴大本金規模。在不斷重複累積利息下,產生複利效果,長時間之下能夠累積可觀的財富。換句話說,我們要當股市裏的小夫,才有機會創造財富。 從投資的角度,小明透過一隻雞,每個星期固定獲得十顆蛋,這就是單利;小夫每次留下2顆蛋孵化,獲得更多會下蛋的母雞,這就是複利。 單利和複利的差別 蔣明誠先生表示,單利和複利最大的差別在於,複利獲得的利息都繼續加入本金中,因此會達到利滾利的效果,資產增長的速度相對更快。 單利公式:本金 x (1 + 利率 x N) 複利公式:本金 x (1 + 利率)^N 假設本金是1千元,投資回報率為10%,投資年限為2年,獲得的利息是多少? 單利計算 = 1,000 x(1 + 10% x 2),利息總和為200元,加上本金,2年後獲得1,200元 複利計算 = 1,000 x (1 + 10%)^2,利息總和為210元,加上本金,2年後獲得1,210元 蔣明誠先生指出,同樣的本金,複利所獲得的利息比單利多了10元。只要把 N(時間)加大,複利催化的威力就會越大,單利和複利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明知道複利的威力,很多人還是無法創造財富? 複利的威力這麼大,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能夠靠複利獲利,並透過長時間的累積,實現資產增長和創造財富?蔣明誠先生表示,因為多數人都忽略了複利的這4個真相。 真相一: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複利發酵 蔣明誠先生強調複利是考驗耐心的遊戲,大家得擁有無限的耐心,等待1千元在四年後變成2千元,十年後變成6千元,20年後變成4萬元,30年後變成24萬元,40年後變成150萬元(投資回報率為20%)。 隨著時間的增長,越到後面,獲得的財富越巨大,但是很多人連前面的4年都等不下去。畢竟,立刻花掉1千元得到的快樂,確實會比「遙遠而虛無」的40年來得更深刻。「及時享樂」的誘惑,能夠輕易擊潰所有耐心。 而且,蔣明誠先生指出投資初期複利的效果很微小,等待的過程枯燥無味,容易讓人失去耐心,選擇放棄。不過,想要跳出老鼠圈累積財富,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複利發酵,一切免談。而存到第一桶金後,大家會發現後續的財富來得比想像中更快。 真相二:時間是複利的敵人 蔣明誠先生表示想要透過複利創造財富,時間是最大的敵人。 複利計算方程式中的 N 代表時間,簡單來說,投資時間越長,複利效果越大,財富增長速度越快。幾乎所有成功的投資者(特別是價值投資者),比如巴菲特、摩根家族,都經歷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收穫複利的成果。 同樣的初始本金1萬元,25歲投資,和45歲投資真的不一樣。從年輕開始投資,投資的時間軸足夠長,可以享受市場長期而緩慢的增長,催化出的複利效果會更驚人;較年長的朋友則會因為投入時間不夠長,可能只能投資10年、20年,資產的增長自然會比預想中少。 蔣明誠先生的意思是,複利無法在短時間內觀察成效,因此趁早投資,和時間競跑,讓資產滾雪球般加速長大。 真相三:連續的盈利難以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連續性——連續十年、二十年獲得一定比例的投資回報率。 蔣明誠先生指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項投資產品能夠維持固定而連續的回報率。就連股神巴菲特親自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1965年來的投資表現也並非一帆風順,每年穩定獲利。 巴菲特2020年致股東信披露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965年至2020年的投資回酬率,1974年、1990年、1999年、2008年、2015年,分別虧損了48.7%、23.1%、19.9%、31.8%、12.5%。這些虧損幾乎都發生在世界經濟出現危機或巨大動盪時。 複利講求的「連續性」在真實股市中難以實現,我們能做的並非爭取連續盈利,而是透過風險管理僅可量降低投資組合的跌幅。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例,縱使經歷過幾次暴跌,不過從長期來看,1965年至2020年,公司的平均年度回酬率高達20%。 按照蔣明誠先生簡單粗暴的說法是:賺得少沒關係,盡量不虧錢(減少虧錢),長期複利下來,投資的績效還是很可觀的。 當然,在挑選投資產品時,不碰大家不熟悉的,避免跌入類似金錢遊戲的高回酬投資陷阱。新手可以從相對穩定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開始,先追求5%至8%的投資回報率;同時積極學習投資知識,投資個股,慢慢提高回酬率,加快財富累積的速度。 真相四:要不斷投入資本 在累積報酬率的過程,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投資初期必須不斷投入資本,將本金賺到的利息持續投入,再賺利息,讓資金效應發揮到最大。 假設初始本金1萬元,投資回報率10%,第一次投入之後不再投入額外的資金,只將每年的利息再投入本金中,30年後本金連同複利會成長至174,494元; 不過,假如在初始本金之外,每一年都額外投入1萬元本金,加上每年的利息再投入,30年後本金連同複利會成長至1,819,434元。 巴菲特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大家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愈大。」 但是,想要提升複利效果,就得一邊滾雪球,一邊在坡道上灑雪,不斷投入資本,才能讓雪球越來越大。 總結 蔣明誠先生強調,複利的奇蹟確實存在,但是實踐起來非常困難。只有願意堅持、做好風險管理,再通過時間的考驗,一定可以累積到績效與財富。

蔣明誠「明誠學院」:做到這件事 避免一次慘賠就畢業

2022年11月28日
公開
134

股市大跌時,投資人手上的部位開始虧損,但會有許多人鴕鳥心態的認為,除非賣出,否則就不算是真的虧錢。就是這種錯誤的心態,往往會讓大家血本無歸,黯然退場。在市場上有著“波段預言家”的蔣明誠先生指出,如果大家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也不願意在錯的時候出場,那就幾乎不可能持續在市場中獲利。 該停損的時候,要快 有一句箴言可以說是真理。而蔣明誠先生認為,這是關於操作最重要的一句話,那就是:適時停損,持續獲利。 這八個字就道盡了一切。如果大家操作的是期貨,那麼這個遊戲的名稱就叫做「槓桿」,而大家手上的部位能持有多久,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想要獲利,就必須適時停損。即便是當沖,也必須適時停損,才能持續獲利。 對股票操作來說,停損就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操作股票的槓桿比較小,不是非得出脫持股不可。但是為了將獲利最大化,還是要遵循那句箴言。 有一件事,幾乎所有獲利的投資人(除了當沖以外)都同意:如果不是偶爾出現的大波段,一年下來,只有做當沖交易的人才會賺錢。用蔣明誠先生的話說,就是如果大家不跟著大波段走,那大家的獲利就不足以彌補虧損,因為大家的虧損可能和獲利一樣多,甚至更多。因此,想要賺錢的唯一辦法,就是獲利要大於虧損。 蔣明誠先生強調,一定要對虧損建立正確的觀念。操作就是一門生意,就算不把它當成全職的事業來做,也還是會有收入和支出,就像所有其他生意一樣。這門生意的收入就是:大家的操作所創造的利潤。 支出就是佣金、線圖、資料取得等,操作這門生意可以賺很多錢,但也是一門很危險的生意,所以相對來說,所要繳交的「保費」也較高。蔣明誠先生認為,在大家操作時,小額認賠的部分,就是大家的「保費」,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大額虧損。 要避免大額虧損,唯一的辦法就是:小額認賠,這就是這門生意的成本。大家不應該因為虧小錢而感到痛苦,而是應該把這當成是做生意的支出。如果大家不想支出「保費」,那就應該從事風險較低的生意。 在操作時,只有一種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那就是:讓小損失變成大損失。 蔣明誠先生會讓大家知道何時該停損,聽了蔣明誠先生的課程大家就會知道了。每個投資人的出場時機可能都不一樣,因為停損的時機,要視大家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自己想要續抱這檔標的嗎?」 蔣明誠先生要說的不是停損這件事,因為當時機對了,大家就會知道該在哪裡停損。蔣明誠先生要說的重點是:大家一定會乖乖的停損嗎?如果不會,只要一次不停損,就有可能會慘賠。墨菲定律最適合用來形容市場。就市場而言,墨菲定律說:「會出錯的事情,就一定會出錯,而且一旦出錯,就會讓大家痛不欲生。」 關於這一點,蔣明誠先生更有話要說。 「人類傾向一開始嚴守紀律,但之後就會鬆懈,這在市場上是個致命傷。在市場上,我們可以做對上千次,但只要出錯一次,資產淨值就可能腰斬,或甚至賠個精光。 所以,光是積極停損是不夠的。投資人必須要了解,停損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每一次操作都在做的事、永遠都在做的事。絕對不能有例外,任何理由都不行。」 當大家想要抱著賠錢的投資標的時,大家一定會找這麼做的好理由,而且藉口看來很合理、很合邏輯。因此,大家必須記住,永遠不能有例外。一定要停損,絕對不要抱著虧損不願意賣。就算長抱看起來很誘人,也絕對不行。 不用說也知道,賺錢的投資人,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會「攤平」,也就是加碼已經虧損的部位。都已經是虧損的部位了,為什麼還要加碼買進?為什麼要複製市場的走勢呢? 唯一會讓大家想要加碼的部位,就是賺錢的部位。這樣一來,大家就是跟著市場的方向走,在上漲時加碼、順勢而為。大家看過這種事嗎?投資人建立部位後,大盤卻大反其道而行。結果投資人抱著不放,希望情況不會更糟,拒絕承認情況已經變糟了。 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的底線在於:不用擔心獲利的部位,要擔心的,是虧損的部位。只要處理好虧損的部位,獲利的部位自然會幫大家賺錢。

蔣明誠「明誠學院」:股票投資不易失敗,請牢記8句名言

2022年11月25日
公開
155

物價一直漲通貨膨脹的年代,若想退休金不要愈變愈小,如何投資股票才能穩健獲利?擁有20多年的投資經歷的蔣明誠先生整理出8個句子,請大家記住它們,股票投資不易失敗。 巴菲特曾經說過,最理想的投資期是「永遠」,最好的情況是買到對的股票,它可以永遠地幫大家賺錢。 1.逢低買進,逢高賣出 這句話的英文是Buy low, sell high,蔣明誠先生以前覺得這句話和另一句名言「留下賺錢的,砍掉賠錢的」(Keep winners, cut losers)相牴觸,後來才明白,其實應用上是不同的。 「逢低買進,逢高賣出」指的是整個股市,當股市一路上漲,漲到不合理的價格,投資者可以考慮降低持股,減少風險,這就是逢高賣出。當股市大跌,空氣中瀰漫著恐懼,這就是逢低買進的時刻。 但什麼價位是高,什麼價位是低?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尤其最高點極難預測,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持股是良策。至於低點,股市大跌20%以後,通常有些好機會。不過最實在的方法,還是從基本面研究,在股市漲的時候,投資者還是有機會找到好股票,雖然機會少一些;在股市跌的時候,不好的股票可能就漲不回來了。 另一個方法是根據整體市場的本益比,低本益比代表股價低,高本益比代表股價高。1990年之前,標普500的本益比大約在10至20之間,但1990年後,本益比大約在15至25之間。 但利用本益比來決定股市高低有一個問題,一般本益比的計算是根據舊資訊,雖然價格是現在的股價,但所獲得的利潤代表過去一年的淨利。當經濟不景氣時,淨利降低,即使股價不變,本益比也會逐漸高起來。當本益比高起來時,正好又是經濟復甦的時候,所以投資者看到市場上的本益比有滯後的情形。因此蔣明誠先生表示本益比必須稍做調整,未來本益比更為實用,但每個人估算出來的未來本益比可能不同。 2.留下賺錢的,砍掉賠錢的 至於另一句市場名言「留下賺錢的,砍掉賠錢的」,蔣明誠先生認為指的是個股的選擇去留。當股市高漲,投資者想要減低風險,賣掉一些手上的股票,要賣哪幾支股票呢?這句金玉良言就是告訴大家要賣賠錢貨,或是成長不符合大家期待的股票。 這個想法簡單易懂,但許多沒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反其道而行,誤以為跌下來的之後會漲上去,漲上去的可能會跌下來,其實不是這樣。好的公司會持續成長,壞的公司除非有大變動,否則很難翻身。 如果你的朋友開了3家店面,其中一家很賺錢,第二家雖然沒有第一家好,但也還可以,第三家時賺時賠。朋友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下,考慮賣掉一家店面,問你的意見,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蔣明誠先生問過的朋友中,大部分都很直覺地認為,賣掉時賺時賠的第三家是最好的選擇。回到股票的交易,你有三支股票,第一家成長快速,利潤年年成長,第二家平平穩穩,股息按時發放,第三家一會兒賺錢、一會兒賠錢。如果這三家股票是在同時買進,非常可能第一家股票上漲,但第三家股票賠錢,你會賣哪一家? 如果你選擇賣掉賺錢的股票,你的投資組合慢慢地都剩下些不好的公司,也就是「套牢了」的意思。不好的公司常有不好的新聞,搞得你也睡不安穩,錢又沒賺到。 蔣明誠先生的答案是:毫不猶豫地賣掉第三家股票,賠錢就到此為止,讓賺錢的公司留下來。漸漸地,你的投資組合都是好股票,你可以睡得安穩,不必擔心市場時起時落。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累積了許多好的常識,但遇到錢的事,貪心常常誤導大家做出錯誤的選擇,接踵而來的往往是恐懼。 買的時間不對,往往導致賣的時間也不對。仔細看看巴菲特手上留下的股票,最賺錢的都是長期持股的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幾年前巴菲特買入蘋果,蘋果繼續賺錢,巴菲特就繼續持有股票,比蔣明誠先生當年10美元買進、25美元賣出好多了! 3.勿空手接掉下來的利刃 這句話的英文是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這是一句警語,提醒投資者不要以為股票跌就可以買,股票可以跌到0元,這是千真萬確的。大跌的股票有時就像一把利刃從天上掉下來,你不知道還會跌多少。 當你喜歡的一支股票大跌時,值得高興的是有機會可以進場,但更重要的是了解為什麼大跌。因為COVID-19疫情,大部分的股票在2020年3月都大跌,這是一個合理的原因,因此只要衡量得宜,選擇好的股票,定期定量買進,這就不是掉下來的利刃。當瑞幸咖啡在2020年因為做假帳而股價大跌,這就是一把天上掉下來的利刃,投資者很難預測瑞幸咖啡將來的前途。 就算是很好的公司、很好的股票,買在不對的時機,也會有空手接利刃的感覺。比如說摩根大通在2020年初最高點141美元,大跌10%至127美元時,如果投資者買進,接下來又大跌40%至77美元一股,這種感覺就像是空手接天上掉下來的利刃。即使投資者在跌20%時買進,價格約113美元,之後也再大跌了30%,感覺也沒有好太多。幸運的是,好的股票需要的只是時間,摩根大通銀行經過8個月之後,在2020年的12月底,已經回到127美元一股。 當股價因整體經濟問題而下跌時,究竟應該在哪一個點進場?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最低點,為了減輕風險,減少空手接利刃的感覺,投資者可以用平均的方式買進,在整體股市跌20%時買進一些,跌30%時再買進一些,平均下來,就不會感覺是空手接利刃了。 即使是投資簡單的標普500基金,定期定量的投資也可以減少何時買賣的頭痛,把辛苦賺來的有限資金定期定量地放進市場。 至於賣的方式,也是如此,尤其要避免跳樓大拍賣的情形。當空氣瀰漫著恐懼時,是最不應該賣股票的時候,如果有退休後生活費的需求,定期定量地賣出也是一個好方法。 4.買耳語消息,賣新聞 這句話的英文是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不適用於大眾,但交易員常會用到,用來形容證券價位波動的不合邏輯。比如說,馬路消息傳出,央行可能會降息刺激經濟,降息通常會使短期債券的價格上漲,在消息傳出時,債券便開始走高,當央行正式宣布降息,新聞出來後,債券價格不漲反跌。這就是典型的「買耳語消息,賣新聞」。 蔣明誠先生指出這個謠言可能發生在臨床實驗和申請上市的過程,據說有些對沖基金專門注意各藥廠的徵才廣告,由徵才廣告來判斷新藥臨床實驗的進度。當他們發現藥廠開始雇用律師申請新藥上市時,便得知新藥被批准的可能性高,因此開始收購股票,事先將股價向上推。 雖然金融機構盡量使公司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但有些資訊卻只有少數人能看到,大多數人得到的資訊還是有限。ZeroHedge網站經常提供馬路消息,可供參考,但真假仍必須經過判斷。當大家無法解釋股價波動時,有人就會說「買耳語消息,賣新聞」。 小股東無從得知這些資訊,也不能掌控全局,只能沉著以對,依據基本面分析做好長期投資的決策。 5.現金為王 英文的說法是Cash is king,所有的投資項目裡,現金是最安全最靈活的財富。在整體投資上,將一部分留在現金,隨時可以投入高報酬率的投資,或是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投資者更能睡得安穩。 投資者不應該把每一分錢都投入股市,這樣會失去靈活性。比如說,巴菲特目前手上有1,400億美元的現金,隨時隨地,他都繼續在找尋下一個投資機會,並且找到後馬上可以行動。 6.當事實與市場大眾認為的不同時  逆向操作 對於一個以逆向操作為投資策略的人,熱門股票是最難的挑戰,蔣明誠先生解釋說:「當熱門股票上漲時,你可能會賣得太早,當熱情過後,股價下跌,你可能會賣得太慢。」在從漲到跌的轉折點時,群眾往往是錯的,所以蔣明誠先生特別注意群眾對股票過度興奮或是過度悲觀的情形。 根據蔣明誠先生的說法,買機出現在:一、公司已經開始改善經營,但市場還未查覺;二、當公司的經營和所面臨的環境沒有太大改變,而群眾卻過度強調負面的消息。 簡單說,群眾往往是錯的,尤其當他們開始一窩蜂地買或賣,正是逆向操作的時機。為了避免成為逆向操作的獵物,小投資人最好還是選擇長期投資,並且避免跟風似地買賣。 7.別為省1分錢錯過買股時機 除非是買和賣的價差太大,一般下單的方式以市價單(market order)比較合適。市價單直接按當時市場價買進或賣出。當投資者覺得市場價位不錯時,直接以市場價交易,不要貪幾分錢的買賣價差,也不必等到下一個機會。限價單(limit order)指的是投資者預設買賣價格,企圖以低於現在的市價買進,或是以高於市價賣出。 乍聽之下似乎限價單比較划算,誰不想在低的股價買進,但執行起來卻有問題,尤其是對會選擇好股票、好時機的人。以前述蘋果股票為例,為了省1分錢,有可能因此買不到股票,買不到的時候,通常是蘋果已經漲上去了。而買到的時候,通常是因為市場價格已經跌得更低,低於買價。 交易頻繁的股票,買賣價差非常小,蘋果的價差只有1分錢,臉書股價270美元,買賣價差也只有3分錢。交易不頻繁的股票如樂天,股價在10美元左右,但買賣價差約4分錢,比臉書的買賣價差高,但也不過0.3%的投資額,只要投資者不要太過頻繁進出股票,這些小的價差不會造成太多投資報酬率的損失。 小股東通常沒有時間每分每秒緊盯著市場,即使每分每秒盯著市場,看到的也是一個不完整的市場,因為市場的微觀結構(microstructure)是人眼看不淸楚的,微觀結構瞬息萬變,只有電腦可以掌控。 簡單地解釋微觀結構,那基本上是整個市場買和賣的所有下單,是什麼樣的投資者在買、什麼樣的投資者在賣、輸贏的機率如何等等。綜合所有微觀結構的結果,造市者(market maker)才會決定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如果投資者以限價單下單,價單被執行的原因通常是市場微結構的改變,並且是對小投資者不利的改變。 每一個小投資者的限價單都在造市者的掌控之下,造市者可以利用這些資訊調整市場買賣價格。資訊就是金錢,造市者知道你的動機,自然有辦法利用資訊賺到小投資者的錢。但若使用市價單,小投資者的資訊就不會事先讓造市者知道,長期下來,對小投資者比較有利。 8.太頻繁交易  反而錯過最好的時機 每一次小股東買賣的時候,都是造市者賺錢的時候,小投資者資金有限,所以應該謹慎選股,選對了以後,就做長期投資的打算,以減少造市者從你身上賺錢的機會。造市者的設備和資訊比小投資者好太多,背後有許多的專家在做價位分析研究,小投資者應善於利用他們提供的市場,但不要以為個人可以簡單地經由頻繁交易來致富。 蔣明誠先生也告訴大家,不要跳樓大拍賣,而要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前提是不能借錢投資。許多跳樓大拍賣的人,都是用借來的錢投資,股價跌到某種程度後,撐不下去了,在最低點賣出成了唯一的選擇。

蔣明誠「明誠學院」:投資無往不利,只需掌握4大關鍵

2022年11月25日
公開
48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股市投資的第一定律就是「不能賠錢」。但是股市投資幾乎沒有門檻,屬於完全競爭市場,長期下來只有少數人能勝出、賺大錢。所以,如果想靠股票賺取財富,就必須用對方法,本文特別綜合蔣明誠先生的觀點,整理出「股票獲利4大關鍵」,幫助投資人提高賺錢的機率及速度。 關鍵1 挑對股票 過去幾年台股表現雖不如國際股市,但有許多個股漲幅仍數以倍計,因此市場流行「選股不選市」的口號。蔣明誠先生表示要挑出報酬率可以打敗大盤的個股,可利用以下幾個方法和觀察指標: 1. 留意產業趨勢 由下而上選股(Bottom-up) 檢視產業景氣循環、成長周期,找出趨勢向上者,尤其是剛從底部翻揚向上的新興高成長產業。先挑趨勢對的產業,再鎖定其中領先受惠的龍頭股,不理會大盤漲跌,這也是過去幾年來台股贏家慣常使用的選股方式,即所謂的「選股不選市」。 蔣明誠先生以他幾年前投資茂迪(6244)為例指出,當年國際油價剛開始大漲,原本默默無聞的替代能源產業開始興起,他進一步作功課發現,歐洲主要太陽能電池廠商股價都已經漲了好幾倍,產業爆發力很強,而茂迪當時正好是國內規模最大,而且是唯一上市櫃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商,業績也大好,所以就決定重押茂迪,後來茂迪股價果然漲了好幾倍。 一般投資人雖然不是產業研究員,但往往從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到趨勢變化的重要線索,例如油價上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人有了線索,還要進一步作功課,才能真正了解產業趨勢的內涵,並且從中找到那些最具實力、領先受惠的個股。 2. 觀察總經大環境變化 由上而下選股(Top-down) 這是征戰世界各國的基金經理人常使用的一種選股方法。例如近些年中國大力推動基礎建設,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而人民收入增加之後,對衣食住行育樂的需求又大幅成長,造就了近些年來原物料的大漲,以及中國內需股的崛起。 3. 善用技術指標 尋找多頭指標股 蔣明誠先生表示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從基本面來選股,兩者可以互為搭配,相輔相成。另外,投資人還可以觀察股市的技術指標,作為選股的重要依據之一。 不論大盤如何漲跌,都會有比大盤強勢的類股(族群)及個股出現,投資人可以連續觀察3至5周的變化,細心觀察大盤的多頭指標股,即多方的領頭羊。 一般來說,在大盤起漲階段,領頭羊有以下特色:法人和媒體聚焦的產業龍頭股、股價領先築底也領先上漲、漲幅明顯超越大盤、易漲難跌,今年初以來,台股中的化學(化工)類、資產股龍頭台肥(1722)就符合這樣的標準。 台肥股價上漲的兩大基本面題材分別為「台灣資產價值提升」及「肥料大漲」。蔣明誠先生指出,當台肥領軍上攻時,投資人不見得要去追高買進,反而可以留意它會帶動的資產營建、化工股,尤其是生產肥料或上游原料者,「只要抓對大盤的強勢領頭羊,去買跟它相關的個股,投資報酬率通常都相當好,以今年上半年來說,資產營建股先行大漲,化工股隨後也強勁上漲,例如同樣做肥料的東鹼(1708),漲幅就比台肥大得多。」 關鍵2 善用融資 提高獲利 在股市受傷的投資人,如果手頭上可自由運用的現金不多,想扳回一城的話,就需要較長的時間,這時候也許可以考慮選擇性使用融資,擴大報酬率。不過,融資的使用額度必須控制在個人財務負擔範圍內。換句話說,融資個股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因素(例如火災、地震造成公司重大損失,股價連續重挫)而遭追繳時,投資人必須有能力及時補足差額,而且不至於影響個人的財務調度。 蔣明誠先生認為,判斷融資使用的最佳時機,有幾點可供參考:(1)確認大盤屬於中長多格局;(2)個股還在波段低點;(3)融資使用率(融資餘額除以融資限額的比例)遠低於50%,籌碼安定,中長多趨勢明顯。「可是,一旦行情不如預期,就得要隨時有退出的準備,因此要事先設好停損、停利點,徹底執行。」 關鍵3 設立停損、停利 蔣明誠先生表示,停利點的設定因人而異,主要是看個股是否已經充分反映其應有價值,這就必須做功課才行。就技術型態來說,如果個股漲多、高檔爆天量之後,股價隨即跌破大量區,出現M頭或尖頭反轉,就是一個賣出訊號。 至於停損點,通常依投資人能承受的最大損失額度來決定,例如10%;也有人會設定離成本區不遠的一個關卡價位,只要股價有效跌破該價位就賣出停損(有效跌破是指連續3天跌破),但這只有技術分析能力很強的投資人才能運用自如。 關鍵4 檢視套牢股票基本面 對巴菲特來說,股票買進後如果下跌,他會繼續往下買,因為他資金部位很大,在布局階段就會分批往下買,股價愈便宜,他反而買得愈開心。但一般人股票遭套牢,可別輕易往下攤平,除非你像巴菲特一樣,事先做好功課、對公司非常了解。 蔣明誠先生指出,投資人股票遭套牢,首先要檢視公司的基本面是否有問題,或者是否買太貴了,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只要沒有跌破預設的停損點,可以續抱。如果發現是自己做錯投資決策,買到弱勢股,那就要盡快賣出,換成強勢股。

蔣明誠「明誠學院」:選擇好股票不一定能賺錢

2022年11月24日
公開
68

在市場上有著「波段預言家」稱號的蔣明誠先生,淬鍊20多年的投資精華,教大家看懂潛力股,並在優質股票被錯殺時,抓住時機投資買進。如果按照他的建議,每一檔股票能賺到10倍~70倍不等。由於篇幅關係,本篇只介紹蔣明誠先生課程中關於選股的部分內容。 為什麽投資股市時常讓人有心痛的感受? 讓人心痛是個簡單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大家投資和交易股票,那麼肯定、絕對、保證會有虧損,有虧損肯定會心痛。蔣明誠先生表示,大家的單筆或所有的初始投資,會有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季的報酬率是負的,因為股票市場、甚至「穩賺不賠」的股票都可能跌超過70%,因此大家必須要能容忍挫敗。 股價會波動,會往下走、往上走,會飆漲、也會暴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大家完全無計可施。如果這令大家很困擾,那大家可能不應該投資股票。 買進股票,是基於對一家公司未來的看法,或是看好其基本面(如營收、盈餘、自由現金流等)未來的表現,如果投資要成功,大家就必須是好的基本面投資人。 蔣明誠先生的意思是,在某個特定的競爭環境下可以創造營收和獲利。「預測獲利」可不容易,就像是在預測未來一樣,但並不是真的預測未來,而且沒有人能預測得準。 選股的困難之處在於,大家可能是厲害的基本面投資人,但卻很不會選股。因為投資要成功,大家也必須是個厲害的心理學家。大家必須預測市場倍數是高還是低,是高於或低於目前股票的評價,而且這裡有很多事情可能出錯。 例如,大家有一檔股票,盈餘10元新台幣,本益比15倍,很接近過去20年來的平均預估本益比。大家研究一下這檔股票,看分析師的報告、讀一些財報的資料、上LINE搜尋,然後大家相信這家公司的獲利盈餘會以每年10%的速度成長3年,達到13.3元新台幣。 如果評價倍數不變,這表示股價會從現在的150元新台幣,3年後漲到199.7元新台幣——股價會跟著每股盈餘成長,每年以10%成長3年。用研究來退測實屬簡單。 但未來不會事事順利,萬一市場改變心意,認為每股盈餘13.3元新台幣,股價不應該符合市場的評價倍數呢?或是有某件事使公司的業務前景改變,未來的成長展望會很平淡呢?另一間競爭者異軍突起,而搶走市占率,又或者遇到疫情爆發,迫使一段時間不能開門做生意。 因此市場認為未來的獲利是本益比10倍,現在股價不是199.7元新台幣,而是133.1元新台幣。而大家的投資虧損了11%。大家看對獲利,是很棒的基本面投資人,但大家的本益比預測完全錯誤,大家是很糟的心理學家,意味著大家選股能力很糟。 為什麽投資基本面良好的企業,還是可能會出現虧損? 有時候大家的投資絕對、百分之百會虧損的一個原因,就是任何股票的走勢有很大的比例和基本面完全沒有關係,而是和市場有關。華爾街的金律是:股價走勢有1/3和基本面有關,1/3和產業有關,1/3和整體市場有關。 重點是,就算投資人把公司的基本面和評價都看對了,他們選的股票還是很容易就因為市場大幅波動而虧損。這些波動可能是由很罕見、無法預期的震撼事件所造成。 所以,就算市場之神對大家微笑,就算大家選到了爆炸性成長的產業,然後總是有讓市場動盪的事件發生(也一定會心痛)——蔣明誠先生很清楚,因為蔣明誠先生遇過好幾次。這是不可預測到的事,而且可能會破壞大家設定好的選股計畫,投資需要「膽量」。 市場動盪無可避免 其實,今年台灣有許多個股的基本面並不差,甚至也可以說是非常好。但是今年市場意料之外(黑天鵝)的事件,一個接著一個發生:先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使得原本的通膨增添柴火,讓美國聯準會不得不大幅升息,於是引發股市崩跌等...。 而下半年的經濟,也似乎受到通膨和利率的影響,呈現衰退。目前公布的大陸和台灣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分別跌破50,再加上前些時候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訪台,台海關係緊張之下等變數,也不知道會對股市多少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蔣明誠先生在投資課堂上,曾開玩笑的說:「當大家買進股票後,記得去拜拜。」其實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意思。有時候,雖然大家很努力的研究股票,但最後還是要看老天爺要不要讓大家賺到錢。 投資就跟打撲克牌一樣,接下來好像爛牌比好牌多,對於口袋不深的讀者,就只好再等一等了。記得年初蔣明誠先生他父親提醒蔣明誠先生今年是「虎年」,凡事都要小心一點。看來蔣明誠先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但對口袋很深的巴菲特而言,今年卻又是投資股票的一個好年。

蔣明誠「明誠學院」:3 大事項,提早避開被操控的股票

2022年11月24日
公開
89

若大家曾經曾經遭受過主力洗盤的困擾,本文將與大家分享蔣明誠先生課程中關於主力洗盤的 3 大注意事項,讓大家能提早避開被操控的股票。 「主力」一直是散戶心中的假想敵,當盤勢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懷疑是不是主力洗盤,導致一般投資人虧損。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蔣明誠先生指出,投資人在交易時多留意選擇的股票,當大家選擇較冷門、乏人問津的股票,當裡面的交易參與者只有大家跟主力,當然會遇到主力洗盤的窘境。 主力洗盤的狀況並不會無時無刻發生,因為洗盤也會需要資金的買賣,再加上洗盤的過程也有可能被特定人士鎖定。 所以學會判斷沒有主力洗盤的股票就非常重要了,後續蔣明誠先生將會帶大家剖析主力洗盤的注意事項,讓大家提早避開遭遇主力洗盤的困境。 主力洗盤常見手法 蔣明誠先生表示,主力洗盤通常會有以下幾個手法: 1.跌停洗盤 當主力鎖定一檔股票要吃貨的時候,可能會用突然開盤跌停的方式,造成持有者心理的恐慌,讓持有者心裡感到恐慌並賣出持股。 這個時候主力就可以在跌停價慢慢吃貨,當吸收完足夠的籌碼再拉抬個股的股價,完成跌停洗盤的吃貨。 2.定點洗盤 當股市行情差、交易的人氣潰散或是盤整許久時,主力可能會把股價控制在狹幅的區間裡,讓股價呈現沒有動能的狀態,就有可能讓沒有信心的投資人賣出。 3.區間高出低進 主力可能會利用拉高、殺低的方式,拉出一個價格的區間,在這個區間的上下做股票的價差,同時吸收籌碼,讓投資人失去持股的信心。 蔣明誠先生指出,以下幾種商品容易被操控 1.股本較小的股票 通常股本比較小(未達 1 0 億)的股票容易被市場的主力鎖定,因為較小的股本只需要少資金就可以影響股價。 2.公司經營信譽較差 如果公司的經營信譽差,就容易不專心本業,可能會配合市場的主力去炒作公司的股價,造成投資人的損失。 蔣明誠先生認為,以下幾個要點避開主力洗盤: 1.嚴守停損、停利點 雖然主力洗盤會讓投資人抱股失去信心,但只要制訂好自己的交易規則,就不會輕易被市場無謂的波動給掃出場。 2.對投資標的有充足的研究 通常會被主力洗出場的投資人,都是交易信心比較不足的投資人,而交易信心低落一部分的主因,就是對公司的了解不夠透徹。 如果知道公司的根本價值,就不會輕易被主力洗盤所影響。 3.避開容易被操控的標的 上面第二大點有提到容易被主力操控的標的,只要在選股的時候盡量避開股本小、信譽差的公司,就不容易會遇到主力洗盤的狀況。 結語:了解主力洗盤注意事項,提前避開投資地雷 蔣明誠先生表示,市場的變化有時並非是隨機的,當有心人士想要鎖定一些容易被操控的公司,就會對其價格上下其手,進行洗盤,趕走沒有信心的投資人。 蔣明誠先生提醒:投資人務必要了解主力洗盤的注意事項與特點,才能在交易前提前避開這些被主力鎖定的投資地雷,減少投資的損失。 金融股方面開發金的股東人數同樣增加不少,從 73.5 萬人成長近 10 萬人來到 83.2 萬人,主因恐與先前併購中壽的利多消息有關,引發投資人連想。 股票市場變化多端,「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籌碼」。 籌碼可以看成是一檔個股主力的資金動向,或是大戶對於股票走勢的掌握程度,一檔長多波段的個股股價上升幅度要能走的遠,都經歷了不斷的洗盤,將散戶人數降低,通常也是主力最花錢的過程,等到大部分的人失去耐心出脫持股時,只要主力點火,通常將迎來較明顯的漲勢。 蔣明誠先生強調,主力要炒作一檔股票,必須取得公司派的首肯或默許(以免大股東對作、倒貨,甚至取得合作、共襄盛舉),然後精確估算這檔股票市場的浮額,調查有無其他主力介入,以免對作,最後再精確估算出必須吸納的籌碼。 通常主力吸納的籌碼大約是市場浮額的三成左右。籌碼若吸納不足,拉抬作價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窘狀;籌碼若吸納太多,不但會增加操作成本,也會造成日後出貨時的負擔。

蔣明誠「明誠學院」:面對股災有什麼策略?

2022年11月23日
公開
80

今(2022)年對於全球股票市場是風雨飄搖的一年,台股指數從年初高點至今的下跌幅度也來到3成左右,已經不輸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的波段最大跌幅,許多個股的跌勢更在4、5成以上。 大家最近應該開始注意到,許多公司在股價修正了一大段之後,陸續出現「庫存調整」或是「調降資本支出」的消息。用蔣明誠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廠商開始下修原來的樂觀預期,這也代表接下來的營收獲利表現不會像先前所預期的樂觀。 獲利下滑 股票殖利率恐跟著下修 蔣明誠先生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家公司今年配發股利1.65元,以股價最高點4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只有3.67%,經過今年股市的明顯修正之後,股價掉到30元附近,投資人就會開始預期這家公司的殖利率已經回到5.5%。此時少部分會關注財報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這家公司今年前3季每股盈餘連1元都不到,比去年前3季每股盈餘1.45元大幅衰退。這樣明年還能配發1.65元的股利嗎? 如果這家公司維持一樣的股利配發比例,而且第4季獲利未見起色,那麼可以想見明年配發的股利將會比今年縮水,殖利率就不會是5.5%。 美、台連升息 存款、債券利率吸引人 蔣明誠先生表示存股族除了面臨股價及殖利率修正的狀況,這陣子不論是存款、債券的利率都在攀升。以債券來說,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甚至一度突破4%。台幣方面,以台銀最新的存款利率來看,活期儲蓄存款利率來到0.45%,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固定利率也已經來到1.35%,這相較於1年前活儲利率0.1%、定儲利率0.79%已經明顯高了一截。 面對利率上升、殖利率下滑這一消一長的變化,存股族還能夠賺到高殖利率嗎?接下來應該如何操作?蔣明誠先生在這裡提供2種操作策略供投資人參考。 策略①:提高獲利穩定公司持股比重 存股族通常是抱著中長期投資的心態,鎖定配息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殖利率為目標。蔣明誠先生表示投資人在目前相對偏空的市況當中,不妨檢視手上的持股,觀察其近幾年的獲利穩定程度,尤其是今年面對市況大幅波動,獲利是否下修,或是出現財測下調、資本支出下修等狀況。 如果出現上述狀況,代表手上的這類持股應該是較容易受到大環境經濟狀況波動影響的景氣循環股票,建議存股族降低這類持股比重,轉進獲利相對穩定、較不受景氣影響的公司。 舉例來說,被不少股民奉為「存股神主牌」的中華電(2412)這幾年的獲利穩定度高,股價波動幅度也不大,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1,572.4億元,年增4.4%,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淨利280.5億元,自結每股盈餘為3.62元、年增3.4%,每股盈餘達成率為財測的105.5%至108.9%,超越財測目標。 除了獲利小幅增加之外,中華電股價也已經從今年高點132.5元修正至近期約109元,以今年股息4.608元計算,股息殖利率也從股價高點時的3.48%回升到近期的4.23%,如果中華電第4季維持相當獲利能力,明年配息應該不會低於今年。 策略②:調整股債投資配置 蔣明誠先生介紹說,追蹤景氣循環、鎖定具有成長動能的產業與公司,在多頭市場中相當有用,不過,這種方式在今年空頭市場當中恐怕使不上力。 以目前市況來看,一般預期科技業庫存調整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以股價領先景氣3~6個月的假設為前提,股市有機會在今年第4季或明年第1季落底。對於存股族來說,如果手上的持股已經是不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的股票,自然不太需要進行調整。反之,若手上持有景氣循環股,在市況未明之前,可以考慮降低持股部位、提高債市比重。 蔣明誠先生表示,目前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已經超過5%,相較於近年平均值3%已高出一大截,可以考慮增加債券比重,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殖利率,同時,債市波動程度通常較股市來得小,在市況未明時減股增債,可以降低投資組合波動,等待未來市況回升,退可守進可攻。

蔣明誠「明誠學院」:股市大底部完沒完?

2022年11月23日
公開
69

台股跌跌不休,高現金部位或空手是最佳策略 蔣明誠先生表示,第 4 季往往是股市多頭最容易表現的時節,但除非看到美國通膨穩定下滑的跡象,聯準會在今年第 4 季不會放慢升息腳步,股市多頭也會比較辛苦。 他介紹說,今(2022)年以來,台股跌跌不休,在股海苦苦掙扎的投資人,莫不期待台股會有「光輝 10 月」行情,卻不幸碰上「獵殺紅色十月」,急於在 12 月選舉前護盤的國安基金也慘遭套牢,投資人幾乎是買什麼賠什麼,這種弱勢格局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保持高現金部位或乾脆空手,是最佳策略。 為什麼呢?用蔣明誠先生的話來說,習慣做多的投資人,或許會擔心此時空手會錯過買在最低點的機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股價最低點在事後才能確認,一個像樣的大底部通常需要至少 3 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完成,投資人有足夠時間從容布局,買在相對低點即可。 許多投資人此時才體認到股市走空,有些想要融券放空,這種人其實也是「後知後覺」,欠缺做空必須具備的特質—藝高膽大,還要猜對股價漲跌的時間點,否則很容易被「雙巴」,畢竟當前市場很容易受消息面影響而出現短線暴漲、暴跌。 超寬鬆資金讓股市泡沫化,主力出貨 散戶接刀 蔣明誠先生之前在課程中介紹過,影響股市行情的因素很多,但歸根究底,可歸納成兩個必要條件:資金、信心,尤其資金最為關鍵,因為資金保持寬鬆或緊縮一段時間之後,往往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這是人性使然,所謂「股市連三紅,散戶不請自來」就是這個道理。 簡單來說,如果市場資金越來越多,投資人對於股價會上漲的信心越來越強(越來越樂觀),就會形成多頭行情。反之,如果市場資金越來越少,投資人對於股價會上漲的信心越來越弱(越來越悲觀),就會形成空頭行情。 同樣的道理,股市多頭持續的時間越長,投資人信心會越來越強,加入多頭行情的投資人也越來越多,股市的泡沫就越來越大,會大到沒人可忽略,或不被極熱絡的投機行情所吸引,最後連「擦鞋童」及眾多後知後覺的小白都紛紛加入多頭行列,深怕錯過大行情,這種現象在過去 2 年很明顯。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美國聯準會(Fed)與白宮緊急聯手大撒幣,過去兩年台股及美股受惠空前寬鬆的資金行情,超低利率加上過剩的流動性,造就大多頭末升段或末端延伸段的噴出行情,投資人有段時間幾乎是隨便買隨便賺,眾多小白難以抗拒,加上無遠弗屆的網路社群效應,眾人紛紛進場,市場主力或高手得以從容「出貨」給這群韭菜及其他散戶。 美國國債要先止跌,美股及台股才會止血 蔣明誠先生認為,如果美國通膨上升只是「臨時性」短期現象,聯準會不需「暴力升息」、快速縮減資產負債表。由於美國通膨居高不下,今年聯準會只好暴力升息、快速縮表,造成股債市大失血,跌跌不休,連「最安全」的美國國債價格也大跌,甚至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聯準會前主席)也有些擔心債市流動性會出問題。 只要美國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未降至 5% 以下(9 月仍在 8% 以上),聯準會大概率會繼續升息,目前市場預期 11、12 月仍將各升息 3 碼,聯邦基金利率今年底將達到 4.75%,且明年上半年還會升息 1~2 次,到時候聯邦基金利率可能來到 5% 上下,惟實際升息幅度要看未來幾個月 CPI 是否有效降溫。 只要聯準會繼續暴力升息(一次升 3 碼或更多),造成美國國債殖利率持續上升,突破波段新高,這也代表美國國債價格持續下跌。想要做多的股市投資人,必須先看到美國 10 年期國債價格止跌,即殖利率不再創波段新高,否則美股難止跌,頂多是跌深反彈,而美股不止跌,台股就難止跌。 蔣明誠先生表示,相較於美股,近期台股表現相對弱勢,這跟美元獨強,新台幣及其他亞幣競貶息息相關,加上近期投資人對於兩岸可能開戰的風險意識上升,在新台幣止貶之前,台股也難擺脫弱勢格局。

蔣明誠「明誠學院」:4種讓你在股市總是虧錢的錯誤心態

2022年11月22日
公開
167

在之前的課程中蔣明誠先生說到,投資是一个只有少數人才能賺錢的遊戲,大部分的市場參與者,不是來陪跑的,就是來輸錢的。無可否認,股市中確實是大多數人虧錢,只有少數人最終賺錢的地方。 當然蔣明誠先生強調這個指的是長期,而不是短期,短期當然個個可以當股神,但是賺錢的重點在於持續這兩個字,只有長期能在股市賺錢,你才可以說自己賺錢,不然都是前期賺點,最終都還是虧回去的。 那麼為何大部分投資者最終的結果都是虧錢呢?原因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說最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這4個: 誤心態【1】恐懼 投資錯誤心態——恐懼,這個是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過度恐懼,把自己嚇的虧錢了。典型的狀態是一遇到大跌,連續的跌,就急忙把優質的企業以一個超低的價格賣出,有的甚至清倉。 蔣明誠先生認為我們必須知道,市場的走勢永遠是跟著主流的聲音在進行的,所以當市場大跌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傳出更多利空的聲音,所以才會相繼大跌。 現在的網絡媒體那麼發達,股市中的消息也會一傳十,十傳百,無限的放大市場的利空。所以這時候你就能知道,為什麼有時候股價可以瞬間崩塌。人類本是群居動物,我們總喜歡與人群保持一致,喜歡站在人多的地方,這樣才會使自己感覺比較正確;即使錯了,也不用獨自承擔。 但是在股市裡這種現象所產生的後果卻是相反的,它只會讓你變成烏合之眾,成為市場大部分的輸家,即使你是盈利的,也只能獲得市場的平均回報率。 那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市場的暴跌呢?套一句巴菲特的老話,就是別人恐懼我貪婪。當大部分的人都在為股市而擔心風險時,你必須成為那少數的人,把握機會趁低買入自己心儀的公司,或者是繼續買入已經持有的企業,趁機拉低平均價。 當一個人有了快速致富的執念,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就會去跟從那些你理性時根本不會信任的人,去相信那些你平時認為做了會覺得很傻的事這就是市場集體恐慌的威力!它的確會使到你做出很多傻事。所以要在股市裡賺錢,第一個需要避免的心裡就是恐懼! 錯誤心態【2】貪婪 與恐懼相對立的就是貪婪。蔣明誠先生表示在投資領域,恐懼就像貪婪一樣,一旦過度就會妨礙投資者採取本應採取的行動。人在極度樂觀的時候同樣會失去理性,並且貪婪的不顧及拉高成本的代價拼命增加股票數量。 當股價一漲再漲的時候,散戶投資者會變的越來越樂觀,本來只是想賺點差價就賣出,只要確保有人會以稍微更高價從你手上買入,那就夠了。但是隨著股價的水漲船高,當初說好的賺取20%就離場,可能即使到了股價翻倍,你也不會願意放手,總是想著股價還會繼續升高! 很多人越漲就會覺得看好的股票價值越高,不斷的調高股票的價值標準,找出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來證明其價值高。蔣明誠先生說,這時候所有人都看到的是機會,而忘了風險這兩個字。 很遺憾的,樹即使沒天花板擋著,也不會長到天上去,股票也一樣,極度樂觀的下一步就是股市坍塌的開始,所以為什麼那麼多人本來綠油油的投資者組合因為貪婪,把盈利都吐回去給了市場。 這就是貪婪的力量,市場集體樂觀貪婪的威力!能使你本該保守謹慎的時候卻過度樂觀激進、過度貪婪。於是,自己的結果必定是在股價已經漲到非常貴、非常高估、最不該買入的時候滿倉買股。 我們常常發現,我們犯過的許多錯誤都是以前犯過的同樣的錯誤,雖然它們每次看起來都略有不同,其實只是同樣的錯誤改頭換面而已,都源自於貪婪。 錯誤心態【3】小聰明 每個剛剛進入股市的新手,都會以為自己很聰明,以為自己能夠從股市裡面賺大錢,改變人生。可以說,那些自己選個股投資的人,都自認自己比一般基金經理還要聰明,甚至是比市場還要聰明,所以才不願意讓他們賺管理費,所以才不願意跟著市場平庸的回報,才會自己選股操作。 回歸到本質,如何在股市裡賺錢呢?蔣明誠先生在之前的課程裡說過,其實可以通過2種方法: 第一就是投資的思維,賺的是公司成長的錢 買股票=買企業,投資一家公司,我們就是小股東了,企業發展成長,企業賺錢了,利潤增加了,資產增多了,公司就會升值,股價就會提高,有的時候還能得到現金分紅。 第二就是投機的思維,賺的是市場博弈的錢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通過市場波動,市場的情緒變化可以推高股票的估值,使股價上漲。只要看的機會準,以低買高賣的操作手法,也能在股市裡賺到錢。 幾乎可以肯定說,大多數人都是秉持著第二種思維進入股市的。很多剛進入股市的新手,連公司的營收,利潤,淨資產收益率都不看一眼,應收款與經營現金流都不知道是什麼,就靠著消息一頭栽進股市想賺錢,這聽起來確實有點不現實。 我們進入股市,要賺的是長期的錢,並不是今天賺,後天又賠回去的那種,這樣簡直是在浪費時間。與其這樣,不如全心全意把我們的正業做好,我想這樣你會更加富有。 別人的觀點可以看、可以聽,但僅限於參考,不能做為自己投資的唯一依據。如果從別人那裡學習投資基礎知識,那確實對自己有用。如果幻想別人指導你賺錢,也不太實際。 想讓自己真正的聰明,那就鐵下心來去學習一些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即使完全不懂,也可以慢慢逐漸的學。每天只學習一個知識點,一年下來還都有300多個新知識了,而且這些知識有些還能相互疊加,長期達到復利的效果。 蔣明誠先生強調,我們不需要過度聰明,只需要真正的聰明就夠了。了解公司背後的本質,這樣你的心裡才有個低,才敢將大錢投進去,才能真正的享受到公司長期帶來的複利回報! 錯誤心態【4】心急 每個人都想賺錢,每個人更想賺快錢,但股市本來就不是一個快速致富的地方,它需要隨著公司的發展,長年達到復利的效果。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複利也需要時間的拉長才能真正看得出效果。 全世界通過價值投資、耐心等待、長期投資賺錢,最終成為億萬富豪的人的確不少,但是通過頻繁短線交易賺錢的富豪一個都沒有,這就是事實。過度頻繁的交易,加上每次的交易成本,投機的勝率會低很多,而且又加上交易失利帶來的情緒影響,心態越來越壞,最終得到的回報數量是非常低的,而且質量也非常差。 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最需要的除了資金,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耐心。很多人因為沒有耐心,所以賣掉了手上一些品質很好的公司,結果往往賣了不久,就發現之前賣出的股票已經漲了,這些經驗我想對大家都並不陌生。 在股票市場中,很少有人會願意耐心的等待一隻股票5年、10年、慢慢的賺錢。並且與別人的攀比傾向會加重這一現象。當別人賺的比自己多,或者比自己虧的少的時候,就會更加急躁。 股市是一個【剩者為王】的遊戲,只有長期生存下來的玩家,才是少數在股市賺到財富的人;一些因為一時投機爆賺的人,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如何解決投資的錯誤心態 第一,要克服恐懼,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的能力圈,並接受市場每天起伏不定的常態,這樣你才能拿得住一隻好股票,不會隨意賤賣。股市是一個所謂【七虧】的地方,你總是跟著大隊投資的話,也意味著你經常以虧損為伍,遠離市場的喧鬧,避免每天盯著股價看,這樣你才能獲得少數人才能獲得的收益。 第二,要克服貪婪,我們必須忽視股市短期突然暴漲的現象,相信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回歸正常的價格,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貪婪而以高價買進股票。如果短期內所持有的的股票突然暴漲得太多,導致每日的不安,害怕浮盈會突然消失,這是你可以考慮先套現一部分,讓自己安心,等待價格回歸,再重新買入該股票也不遲。當價格偏離價值時,堅持做該做的事,應該把一部分的投資組合套現。要記得,你無法賺完所有的錢,紀律套現也是保護資金的一種方式 第三,要克服小聰明,我們唯有回歸本質,投股票就是買公司,我們應該了解企業的業務以及未來發展,以企業擁有者的思維來持有股票,這樣就不會被一些風吹草動所影響。另外,既然投了,就應該相信該企業管理層,相信他們能把公司照顧好,而你只需要花一小部分時間追踪季報或是年報就夠了,大部分的時間都應該用來專注於你的工作上,而不是每天盯著股價看,你這到這並不會改變什麼 最後,要克服心急,我們唯有了解企業是如何賺錢的,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以及最後的從顧客手裡拿到真金白銀,這才是公司賺錢的程序,所以當然需要時間,讓價值去兌現。經常以回歸本質來思考問題,這樣一來很多問題就能夠被看得較透徹。

蔣明誠「明誠學院」:3 大賠錢心理狀態與解方

2022年11月22日
公開
145

有位網友分享,他今年4月開始迷上當沖,上班也心不在焉,不到半年時間已經輸掉87萬元,銀行存款也沒了,他甚至不知道怎麼告訴家人,「自己什麼都沒了」。 他每天回家都苦著一張臉,家人擔心問「是不是有心事」,他也不敢說,原po還貼出對帳單,他當沖生醫股、航運股,感嘆地問「如何不讓家人知道自己輸光積蓄」? 這樣的情境,大家是否也曾有類似的感受過?因為股票虧損而導致心情不好,沒心情上班、跟家人的互動狀況也變得不好,在生活中好像很難開心的樣子。 這樣的情況常發生在大家的生活中嗎? 蔣明誠先生表示,許多人在投資時都抱持著很高的獲利預期,希望在股市裡大賺一筆,讓自己早點財富自由、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不過現實往往會在這些投資人的臉上,重重地上一桶冷水,讓他們感受到市場的無情與對於虧損的恐懼。 股票賠錢其實是很常見的狀況,因為投資不可能只賺不賠,所以處理賠錢時的心態,就成了每個投資人必須要學會的課題。 因此在本文中,蔣明誠先生將分享給大家三個常見的賠錢心理狀態與解方,讓大家在賠錢時能夠覺察與自我療癒! 股票賠錢心理狀態一:生活的經濟焦慮感 如果大家在股票市場賠錢,首要要面對的就是生活上的經濟焦慮感。 我們通常已經習慣固定薪資所帶來的生活水平,當資金因虧損而變少時,大家的消費水平就會被破壞。 生活水平改變帶來的不適感很容易引發一個人的焦慮,使大家每天都在煩惱怎麼樣才能回到大賠以前的財務狀況,這樣的經濟焦慮會讓大家的生活不斷地陷入惡性循環中。 如何減緩經濟焦慮感? 蔣明誠先生認為這時候大家要趕快先降低持股的部位,然後整理自己的戶頭,看看還有多少錢可以運用,列出生活準備金,分配每個月的預算,如此一來就可以明顯地降低大家的經濟焦慮感。 股票賠錢心理狀態二:自我實現的挫折感 很多人進到股市中除了賺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想要透過股市賺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遇到虧錢時,自我的否定感與挫折感就會油然而生。 蔣明誠先生介紹,這樣的狀態其實常見於大多股民心中,因為賺錢時會自我膨脹,導致賠錢時自信心與自尊就會有一定程度的受損,久久無法痊癒。 如何緩減自我實現的挫折感? 面對這樣的狀態,蔣明誠先生認為我們更應該要平常心地去看待每一次的虧損,唯有把虧損當作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才有辦法在這樣上上下下的價格波動中,穩定我們的交易信心。 股票賠錢心理狀態三:後續獲利的績效壓力 「如果賠50%,大家之後要賺回來,就得賺100%」,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聽過,但真正面對虧損的感覺,一定比大家聽到的強烈許多。 蔣明誠先生講到,當大家賠50%,應該已經經歷過一段痛苦的虧損時間,但是要賺到100%,更是兩倍以上的困難還有等待,這時候心裡就會有種「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賺回來」的壓力,會嚴重影響交易的狀態。 如何緩減獲利的績效壓力? 如果有這樣的績效壓力,我們就得好好地自我檢討與交易規劃,把交易的目標跟週期設定出來,透過這樣理性的方式,讓自己的投資目標具體化,降地無謂的心理壓力。 結語:要成為市場贏家,先要學會處理股票賠錢的感受 蔣明誠先生表示,市場上的贏家並非只賺不賠,他們只是在低潮的時候可以更快地回復到正常的狀態,大家會經歷到的賠錢痛苦,他們其實也都會經歷到。 唯有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股價波動對大家造成的心理影響,做好正確的調適以及因應作為,常能夠讓大家在市場上長期生存,不會被虧損的恐懼與心魔給打倒!

蔣明誠「明誠學院」:3要領,避免成為股海中的韭菜族

2022年11月21日
公開
147

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理財,根據財金機構調查,有投資行為的年輕人比2020年增加2倍,但大學生貸款比率卻也隨之攀高。股齡一年多的大學生羅同學就直言,近期因為沒有做好停損,至少虧損20%,也讓專家提醒,投資小白必須要留意借貸及操作等風險。 根據財金機構調查,去年有投資行為的年輕人不只比前年增加兩倍,股市新增開戶數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也從前年的47%,增加至近60%,但調查進一步發現,大學生貸款比率也從2019年的10%左右,2021年大約來到27%,間接曝露了投資小白的借貸及操作風險。 近年來台股大熱,許多小資族也加入股海衝鋒陷陣。蔣明誠先生表示,「年輕人擁有敢搶敢衝的想法是好事,但對於投資缺乏知識,導致大家沒有停損的觀念。現在股市的小白其實也會利用融資融券的信用交易,甚至於是資金成本更高的借券方式,如果他的方向是做錯的,再借用一些借貸,只會增加自己的虧損情況。」 蔣明誠先生提醒大家,除了要有基本風險意識,還要隨時關注金融局勢變化,才能避免在股海中獲利反變斷頭。對此,他也給了股市小白3大投資要領,避免成為股海中的韭菜族。 股市小白投資要領1:切勿過度頻繁進出市場、短線交易,99%都在賠錢 蔣明誠先生表示,從投資理論來看,股市操作越短線就越接近賭博,越接近賭博就是負的期望值,基本上不鼓勵資本少、對股票市場經驗不足的年輕人來操作,這會對整體的股票市場產生「惡性循環」,而長期在操作短線的人是真正的股市高手,就猶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概念。蔣明誠先生也透露,許多券商看準年輕人的野心,搶攻年輕族群這塊大餅,積極利用降低手續費的優惠方式,吸引客戶做更多的交易量;而不可諱言的是,到頭來絕對是券商獲利。 他表示短線交易大多是透過技術分析,來判斷現在股票是否適合出手,原因就是技術分析反映在股價上的速度遠比基本分析來的快,另外短線交易也不太會相信什麼股票現在跌之後一定會漲,通常是以賺取價差為主要獲利來源,看到情勢不對就會迅速出手。因為來錢的速度快,因此越來越多投資人進行短期交易,甚至是開始玩起當沖,但要注意的是獲利越大風險越大,建議投資人們千萬要注意停損,以免一個不小心虧得血本無歸。 股市小白投資要領2: 小資族福音!定期定額長期投資ETF 蔣明誠先生建議年輕的投資人,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被動投資股票,把這個方法當作一個「累積自身資產」的機會。可以不用時時刻刻關心市場動向,也就是所謂的被動投資,以放長線的概念得到獲利,就好比近年備受投資新手與小資族歡迎的ETF以及美股ETF(指數型股票基金)。 另外,蔣明誠先生分享一個重要的理財觀念,也就是「每個月拿到的薪水,先扣掉要拿來投資的錢,剩下的錢才是自己可以花的生活費用。」不管手上有多少錢,就算一個月只投入3000、5000塊也沒關係,長時間來看,以小錢滾大錢的方式,複利絕對高過原本所預期的效果。 股市小白投資要領3:越早開始投資越好,並且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投資 蔣明誠先生分享兩個投資的關鍵,第一,越早開始越好,第二就是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投資,累積資產。蔣明誠先生特別呼籲年輕人,應該在「累積資產」上多加著墨;所謂的資產,就是增加「正現金流」,也就是當投資人持續買入可以增加現金流的東西,不用等到手上有多少錢,一點一點地投入,積少成多的方式,就能出現累積資產的正面循環。 真正的有錢人都明白一個重要事實,資金比投報率重要!蔣明誠先生一而再的強調,很難有人是100%神操手,因此所謂投報率高的人主要是靠時間累積,重要的是時間!時間!時間!他們每年的投報率跟著大盤上上下下,可是時間一拉長,歷史上的大盤一定是明天會更好。然而要能夠熬得過大盤的上沖下洗,口袋必須夠深才行,所以最後的關鍵是—資金。

蔣明誠「明誠學院」:新手必看的3大投資教學方法

2022年11月21日
公開
44

對於初出茅廬的投資小白來說,太過複雜、艱澀的投資教學,容易因為看不懂,導致投資新手學習時興致缺缺或不得要領。結果在還沒搞清楚市場的情況下就衝鋒陷陣,成了任人宰割的韭菜;要不就是裹足不前,無法善加利用投資理財來累積個人資產。這次蔣明誠先生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投資小白了解各式投資工具,讓新手投資人一次搞懂股市投資的基礎知識。 投資小白必學習的投資工具有哪些? 蔣明誠先生表示新手在進行投資前,應該先來認識有哪些理財工具,了解後才能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及投資方式。 蔣明誠先生介紹9種常見的投資工具簡單分析如下: 1.定存&儲蓄險 :通常是新手最早接觸到的金融商品,可用來強迫自己儲蓄,但在每年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定存或儲蓄險報酬率明顯不佳,也就很難做到累積財富放大資產了。 2.房地產:是最接近蔣明誠先生生活的投資方式,長期來看由於房價逐年提升,因此房地產被公認為是較具抗通膨的投資產品。但因單價較高且需準備較多資金,一般人不易進場投資。 3.債券:購買一張債券需準備較多的資金,且一般人較難買到。因此投資人通常都是購買債券型基金,也就是該檔基金集合大家的錢,拿去買一籃子的債券。債券大多是以領配息為主,風險較低但彈性也較少。 4.股票:是目前較熱門且好入手的投資工具,短期交易或可承擔較高風險者,可作當沖或波段操作;長期投資或承擔風險較低者,則可買入並長期持有。由於股票主要是幫助公司作為籌資的工具,因此投資股票時須回到原點來看,以該公司的經營狀況來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5.基金:將投資人的資金集合起來,共同交給專業經理人做投資管理,投資標的通常十分多元。由於是交給他人管理,所以無法彈性操作,且申購費、經理費、保管費等費用較高。 6.ETF:是近期熱門的投資工具,由不同標的組合而成,算是基金的一種。與基金最大的差別,就是ETF可以直接在股票交易所交易,較有彈性且種類越來越多,選擇也更多元。 7.外幣買賣、外匯:全球共同的經濟市場,不像股票或某單一市場容易被人為操作。以不同幣值的匯率轉換賺取匯差;或是當經濟局勢不好時,將錢轉往較穩定的貨幣達到避險的效果。 8.衍生性金融商品:常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包含上述的基金、ETF、外匯,還有期貨、選擇權、權證、差價合約等,這些商品具備良好的流動性、避險效果,且交易成本更低、可槓桿操作。但因規則較複雜,蔣明誠先生建議在不夠了解的情況下進場風險較高,加上槓桿容易讓人錯估風險,建議新手可以先了解策略再考慮投資。 9.虛擬貨幣:又稱加密貨幣,是近年來新興的投資新寵,較為人所熟知的虛擬貨幣有比特幣、以太幣等,每一枚比特幣所擁有的價值會是一樣的價格,即為同質化代幣。 *非同質化代幣說明:由Web3去中心化且公開透明的區塊鏈技術,而衍生的應用領域還有近期很夯的NFT(非同質化代幣),每一枚的價值是由擁有者、出價者所媒合制定。NFT帶動加密藝術的熱潮,成為新一波的商業機會。 另外,蔣明誠先生表示對於投資小白來說,想要學習投資可以透過以下資源來進行學習。投資新手只要善加利用以下3種方式,慢慢建立自己在投資理財上的知識與觀念,就能讓自己輕鬆快速往下一步前進。 1. 網路資訊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投資的文章或youtube影片分享,投資小白在完全沒有接觸過投資的情況下,可多方參考網路上的資訊,並了解投資相關的基礎概念。 2. 書籍閱讀 投資工具書通常經過整理歸納,可以較完整的學習某一種投資工具的相關知識,並藉由他人的投資心得,作為投資實戰經驗的參考依據。 3. 投資課程   網路資源很多但缺乏整理;投資書籍內容豐富但通常是作者的個人經驗,且讀者不一定看得懂。投資課程能讓投資新手有系統的學習,且有問題可隨時提問,從基礎知識到實戰經驗,手把手的教導讓涉世未深的投資小白避免踩雷,並能學習到正確的投資理財之道。   此外,蔣明誠先生強調,新手想要開始進行股票投資,有以下步驟需要注意。只要以下2個步驟,大家就能開啟投資理財之路。 1. 首先進行開戶 投資股票需開銀行和證券兩個帳戶。銀行戶是用來收款及扣款,股票買賣賺或賠的錢直接從銀行戶裡收付,也就是所謂的交割戶。證券戶則是拿來存放股票,記錄買賣股票的帳戶資料,包含買進賣出的時間、成交價格、張數或股數等記錄。建議銀行和證券戶使用同一家,就不須另外再開銀行戶。 2. 選擇下單方式 開戶完成後即可開始進行下單,下單方式主要有2種,透過營業員(人工下單),或是自行用看盤軟體操作(電子下單)。由於目前台灣大多數券商都有自己的APP,不僅讓下單變得更方便,且可享有券商提供的手續費優惠。唯獨要注意的是,須確認自己的銀行帳戶有足夠的錢可扣款,避免發生違約交割。 蔣明誠先生告訴大家,投資工具沒有好壞之別,唯有了解適合自己的交易步調、交易方法及標的,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取其優點並且不被它的缺點所影響。投資新手想要快速進入投資理財的殿堂,擁有正確評估的能力,及累積投資相關知識,就必須做好投資學習。 蔣明誠先生這裡也有豐富而紮實的投資課程,提供給大家絕佳的投資學習機會,現在就可立即查看詳細課程內容!

炒股常見的投資思維誤區你有嗎?蔣明誠「明誠學院」

2022年11月18日
公開
83

2021年元旦我自己信誓旦旦地在日記本上寫下全年完成收益20%的目標,沒成想1月份頭半個月就實現了,後面一度臆想會有很好的盈利,沒想到結果卻是全年虧損4.58%。我只能說我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猜不中故事的結尾啊。 2022年自己很保守地將全年目標定位為5%-10%,甚至只要跑贏普通銀行理財即可,就不知道年終寫總結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和心情了。 就像蔣明誠先生所講的,故事難猜,股市也難猜。2021年好采頭但跌了全年,2022年開門綠但沒準會漲的更好。他表示猜測市場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也最無用的事情,還不如讓大家把自己的投資策略選定在那幾個能看懂和看好的公司身上,只要公司繼續發展和成長,只要公司繼續向好,就耐心地持有陪伴公司成長和變得富有。今天週末閒來無事特此總結一下聽了蔣明誠先生投資思維課程的一點想法: 第一:標籤思維的誤區 蔣明誠先生經常看到有投資者將公司的市值大小看做是投資的標準,認為小市值的公司能翻倍,而那些萬億規模的看不到前景,“已經1萬億的市值了還能怎麼增長”。他認為這些話本身就帶有强烈的博弈的思維,事實上在股市裡沒有什麼大市值、小市值的區分,也沒有什麼成熟公司、非成熟公司的區別,更沒有什麼藍籌股、成長股的區分,這些都是投資者自己給予公司的標籤和記號。 蔣明誠先生認為股市裏只有兩種公司:第一類就是價格體現了公司價值,第二類就是價格沒有體現公司價值。當然細分地話這兩類還可以分,第一類:完全體現(高估)以及基本體現;第二類就是完全沒體現(絕對低估)以及相對沒體現。按照蔣明誠先生的話說,就是鐘擺的盡頭就是完全體現和完全沒體現,通常在牛市的狂躁中是前者是嚴重高估,在冰冷的熊市中是後者是嚴重低估。正常市場中通常都是基本體現以及相對低估,也因此理解了這一點就理解了市場的本質,掌握了賺錢的鑰匙。 我們要做聰明的投資者,就是要在熊市中買入好的公司,盡可能的多拿些好公司股權,而非跳來跳去,不停的買賣。更不要用自己或者某某人的標籤思維的觀點來限制住自己,什麼成熟股不能投、什麼小市值股未來能翻倍、什麼成長股、籌碼集中股、散戶少的股漲的快之類的想法都是有害的。 我們只需要選定在這個公司的價值是否得到充分體現上即可,我想當下的市場中這樣的公司基本上是一抓一大把,甚至好多公司就是一眼定胖瘦,你把公司淨資產、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三者相加和公司市值對比一下就能看到是否被低估了。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我們關注的就是公司是否持續的盈利和正常的經營生產,只要將賺錢的節奏和心態放慢,那麼給予投資人的可能就是驚喜。 第二:情緒思維的誤區 蔣明誠先生表示情緒是投資中的正常存在,即克服不了,也沒法消除,很多短線客都厭惡情緒,克服情緒,回避情緒,也有人喜歡情緒、熱愛情緒、天天玩情緒。我自己以前是一個市場交易者,以趨勢投資為主,基本上掙到的錢都是情緒帶來的,虧損的錢也自然是情緒引發的,套用以前在金融論壇使用的一句話“盈虧同源”。 我自己以前的擅長之一就包括了這類次新股,吃過很多肉,甚至專門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法,基本上贏面在7成以上,甚至在市場最癲狂時連續吃到大肉。要是放到以前估計這股又進入了我的狙擊範圍內了,經過蔣明誠先生的提醒,這次我默默地從自選股中删除不再關注。 因為那不是正道,這麼多年的炒股經歷,蔣明誠先生將情緒容易在炒股中體現的三個領域總結為:事件驅動、比較效應以及高送轉。這裡面每一個都是情緒旺盛的地帶,這三個地帶中所有的炒客贏虧都是情緒驅動,無一例外。也因此虧的人厭惡情緒,痛恨情緒,贏的人愛上情緒,天天玩情緒。 但是當我真正轉為一名價投之後,我跟蔣明誠先生對情緒思維的理解是一致的:情緒是可用不可控的,但是投資者要慎用,或者說使用的越少離成功越近。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市場的情緒,甚至連我們自己的情緒有時都難以控制,因此情緒是不可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利用的,這就要求我們自己適度清醒,我們可以利用情緒,但最多用兩次,一次是在市場情緒低落崩潰時,另一次是市場情緒高昂亢奮。只需要兩次。兩次就夠了,兩次就能實現一次股市抄底。 第三:有效市場思維的誤區 短線投資的首條紀律就是尊重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這個在我過往多年中,甚至在所有板客、炒家中被奉為金科玉律,不管你怎麼想,你都必須無條件服從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幹錯了就要馬上止損、向市場認錯。但市場有效理論甚至在不少非短炒的投資者那裡也被認為是對的,也認為市場是有效的。 但蔣明誠先生告訴我,其實市場並非有效,如果真的有效那麼也沒有深度價投什麼事了。做短線的可以認可市場、尊重市場,因為他們錨定的基礎就是股票的價格和趨勢,囙此當你逆趨勢幹自然就要挨打,而你與市場站在同一條線上時,那吃肉就是必然的事情。這個邏輯點是明確的,也因此是可以得到理解的。 但蔣明誠先生不認為市場是那麼有效的,很多時候市場的定價就是錯誤的,發現了價值被錯誤定價並不會給予糾正,其一是市場的參與者絕大部分都是賭徒,其二是公司的價值隱藏在後,而價格是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個人發現了公司的錯誤定價,但是資金單薄無法撼動,除非市場上大資金相繼發現了這一錯誤。因此,作為個人怎麼辦,很多人因為沒有耐心即便發現了並等了一陣子發現股價也沒有起色,就走了耗不起啊。 這就是大部分人所說的守股如守寡的道理吧。但是我也同樣認為市場並不是那麼有效,比如很多人認為銀行股就該給予那麼低,醫藥股就該給予那麼高,市場既然這麼給了就一定有這麼給的道理,但是我想說的是,市場的觀點未必是正確的,很多時候一陣風就能把以前的邏輯吹散,而中國的市場先生特別狡猾,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糾正定價的錯誤。 最後我以蔣明誠先生課程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作為個人投資者能做的就是利用市場的錯誤定價,耐心堅守這個錯誤的定價機會,也許幾年下來就會收穫頗豐。

蔣明誠「明誠學院」:輸家在心態上輸了哪?

2022年11月18日
公開
42

前兩天跟一個投資朋友聊到國內的股票市場投入的份子,可分為政府、大股東、公司內部經理人、外資、投信、自營商,以及散戶。一般而言,公司的大股東與內部經理人、外資是長期的贏家,而多數散戶則為輸家;然而也有部分散戶在這個市場裡總是贏多輸少。 正好我在上蔣明誠先生的課程,他也講到了散戶心態這一部分。同樣都是資金部位不大的散戶,根據蔣明誠先生的觀察,贏家與輸家在心態上卻有許多的不同,就讓我們跟隨他來一一拆解這些造成輸贏結果不同的心理秘密。 一、別人賺錢都是幸運 V.S. 別人的賺錢經驗有甚麼我們自己可以學的 有時蔣明誠先生會在網路上看到部分網友評論巴菲特的成功來自其特有的經驗,比如他是國會議員的兒子、他發跡的年代歷經了美國戰後嬰兒潮的經濟起飛,以及他的部位大到 可以影響公司決策。有人便因此做結論巴菲特的成功,很大部分來自他的幸運。 他表示這樣的分析,固然可以安慰自己沒有賺到錢,是因為自己沒有那麼幸運,但也減少了 自己學習的機會。反之賺錢的散戶朋友,就會去研究到底巴菲特的賺錢經驗裡有甚麼方法是自己可以學的,從中讓自己獲得成長。 二、問明牌 V.S. 問方法 幾乎只要每次股市上漲,一些親友就會開始問蔣明誠先生現在有甚麼股票可以買,要買在怎樣的價位。這些親友中,有輸掉相當幾年薪水的,也有賠掉幾間房子的,就是沒有贏過錢的。而跟這些喜歡問明牌的散戶親友相反,也有另外一群贏家朋友,他們同樣會問問題,但問得是投資賺錢的方法以及邏輯,藉由了解其他贏家的投資方式來 增進自己投資的技巧與心態,並逐步邁向贏家之路。 三、我是散戶我甚麼都沒有 V.S. 我雖然是散戶,我還有甚麼 蔣明誠先生介紹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自驗預言」,這個理論是說,人們一旦怎麼看自己,自己就會往那個方向走,當應驗了之後,人們又會更確認自己就是這個樣子。比如投資市場中,很多人常常自認為自己是散戶,資金、資訊都沒有,賠錢也是應該的,當真的賠錢了,又會加深自己這樣的相信,成為一種負向的循環。 但同樣是散戶,也有人能看見,自己因為資金小,進出可以較方便,因為資訊較少,所以集中研究特定的個股,最後能在市場中賺錢。蔣明誠先生表示同樣是散戶,卻因為看自己的角度不同,而造成後續的行動不同,最後有不同的績效表現。 四、不想學,就想賺 V.S. 學習成長除了賺錢還是一種樂趣 蔣明誠先生有個在股票市場裡賺了超過10位數字的朋友跟蔣明誠先生說,這個市場裡的對手大部分都不愛做功課,有這麼弱的對手群,要賺錢一點都不難。他的話雖然有些狂妄,但 身邊很多不想研究就想賺錢的散戶朋友,卻讓蔣明誠先生很難推翻他的話。而賺錢的贏家朋友,會享受學習投資技術與研究市場心態的樂趣,對這些朋友來說贏錢只是過程裡 的副作用。兩相比較之下,也不難發現何以有些人賺錢又有些人賠錢了。 五、白日夢式的幻想報酬率 V.S. 合理且可達成的報酬率 輸家散戶跟贏家散戶還有一個差別是對於投資報酬率的預期。賺不到錢的投資人常常會幻想自己可以一年賺十倍、百倍,問他要怎麼達成,他會有一套內心的劇本, 只要這個市場照著他的劇本走,就會出現幻想的報酬,比如期貨放空後,只要突然大跌千點,或是買進低價的水餃股,而後公司有突然的利多造成後續的大漲等。 當然這些劇本通常不會成真。反之,賺錢的散戶們,會設下合理而且可以達成的報酬率,比如15%、20%的年度報酬,這樣的報酬率預期來自於自身投資的經驗, 由於合理,達到的機會很高,成功的經驗又會加深自己信心成為正向的循環。 六、先買進再認識股票 V.S. 先認識股票再等待合理價位買進 蔣明誠先生指出,很多人習慣聽親友或報章媒體的消息買進股票,通常這些人也是在買進之後才會積極的認識公司的產業、營收等資料,因為了解的不夠深,一點消息面的風吹草動就 會造成持股信心的動搖,長期自然便很難賺得到錢。至於贏家的散戶們就會先研究好特定的公司產業,在適當的價格才進行買進,只要公司經營良好,長期來說,這些人都能保持賺錢的佳績。 七、把股市當作賭場 V.S. 把股市當作戰場 研究顯示,賭博過程中大腦會釋放一種叫「腦內啡」的物質,這種物質會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並容易沉迷於其中。許多投資人投資時不自覺地把帳戶上的輸贏看做賭博,這種將輸贏交給運氣的冒險感,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刺激,並且運氣好時還有賺錢的正向回饋,這樣的過程會讓大腦分泌腦內啡,並讓人沉迷其中,持續以賭博的心態看到投資。而另外的贏家散戶們,則把投資市場當作戰場,研究的是如何在戰場上勝出的戰略與戰術,以求在這個殺戮叢林中脫穎而出。 八、期待 V.S. 等待 被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基金操盤人葛洛斯視為投資偶像的大投機家李佛摩,曾說過,「真正的大錢是等待賺來的」。 蔣明誠先生認為輸家與贏家散戶的心態的重要差別,就是「期待」與「等待」的差異。所謂的「期待」心態,是指投資人有特定看法時,就會迫不急待進場,並收集跟自己看法相同的資訊,盼望市場指數、公司股票的價格照自 己的預期方向走,比如買進股票的人只會看利多的消息,然後一直期待價格上漲,但是這些外在的消息其實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而贏家散戶們的「等待」心態, 則是設定好自己的投資計畫,只有當市場的條件符合自己的設定才會進場,就像經驗老道的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獵物自己進到陷阱裡。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有種心態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能不能在日後成功。這種心態叫「延宕滿足」,指得是這個人能不能認受當前的誘惑,來成就日後更大的收穫。上述問明牌、做白日夢、期待等輸家心態,與問方法、學經驗、等待等贏家心態,主要的差別就是願不願意為未來的獲利,在當下多做些努力、設定合理的報酬後確實執行。 最後,蔣明誠先生告訴大家,如果你已經有上述贏家的心態,那麼恭喜你,只要保有這樣的心態,你便會繼續的在贏家圈中,而即使現在你還在輸家的行列,只要你願意調整你的心態,你還是能進入贏家的社群之中的。

蔣明誠「明誠學院」:如何挑選優質股

2022年11月17日
公開
24

怎樣才能挑選合適的股票投資?這個問題並沒有絕對答案。但蔣明誠先生強調,選股並不是簡單地選擇幾家您喜歡的公司,然後進行一些交易,僅僅因為一家公司的產品很棒,並不能保證它一定是一筆好投資。如果您想要找到有潛力的優質股票,那麼最好是深入了解它們的財務狀況。利潤幅度如何? 公司是否過度槓桿化? 現金流如何? 蔣明誠先生說這樣做的基本目標是辨別市場上可能被低估的公司,也就是所謂的價值股。專業投資機構以龐大資金及專業知識等條件選股,一般投資者難以仿傚。然而個人投資如能挑選優質股,並堅守原則,長遠也能獲得豐厚利潤。 蔣明誠先生認為投資者要選出優質股,不妨考慮以下三點: 一、較高市場佔有率 優質股應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提供盈利保證。著名投資者「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提出「護城河」概念,即強調擁有既知名又強大的品牌或商業模式的企業,擁有很高的盈利能力,並能持續地保持這種優勢。 這為競爭者設置更高的入場圍牆,即擁有「護城河」。此外,這些企業即使在市場相當恐慌的時候,也能堅守陣地,不至於大幅滑落;而當巿場復甦時,也會很快收復失地,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公司從事的行業不會衰退,也就是自家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一直存在,比較能夠保證盈利和股息的常年穩定性。當中的佼佼者是銀行業。金融銀行業與生活民生息息相關,舉凡是個人金融、信用卡、貸款、投資、經商等都離不開銀行的服務。 另外,食品業也被認為是不會衰退的行業,畢竟「民以食為天」!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業雖然代表未來趨勢,前景一片光明,但有的公司或企業模式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國內穩定配息的科技股並不多。 此外,有的行業總會面臨景氣循環,造成盈利大起大落,一時大賺,一時表現平平無奇,甚至嚴重虧損。比較顯著的週期性行業是鋼鐵股、油氣股、種植股。這些公司的盈利,很大部分取決於大宗商品的需求和價格。 全球經濟大好時,帶動商品價格大漲,這些公司自然賺得盆滿缽滿;當經濟陷入衰退,各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大幅減少,公司的盈利和股息自然跟著「退潮」。所以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人在買進這些公司前,最好先了解該行業正處於哪個週期。 二、穩定的配息 蔣明誠先生特意強調投資也應該注意企業的配息,但必須分清配息比率和股息率。配息比率是每股配息,佔每股盈利的百分比,是股息與盈利的關係,例如配息比率為30%,即每股盈利100元,即配30元股息;而股息率是每股配息佔股價的百分比,即股息與股價的關係,例如某股票全年配息共2元,其股價為50元,其股息率則為4%。因此股票愈跌,股息率便愈高。 投資人挑選公司時,要確保公司常年賺錢,而且盈利在逐年上升。股息是公司將稅後盈利回饋給予股東的利益,只有盈利穩定,才能保證股息持續都有,不會只有去年發放,今年喊停。 假如公司才剛剛起步,或者還在虧錢,自然需要保留更多資金來周轉生意,配息的機率就會比較低。投資人在分析公司時,最好查看過去最少5年的盈利、配息紀錄。只看一兩年的話,得到的答案會不夠客觀。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公司的盈利和配息額,在逐年減少,投資人需要加倍小心。因為這可能是行業開始走向衰退,或者公司經營不善的警訊。 除此之外,投資人也別看到公司突然配發高額股息,就匆忙進場。必須搞懂,公司增加配息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公司是因為變賣資產,才獲得額外盈利用於配息,投資人得多留個心眼了。第一,公司可能不會年年都配發這麼豐厚的股息,畢竟可以變賣的資產有限。 第二,如果長久依賴變賣資產獲取額外收益,也意味著公司能夠用來賺取收入的資產,正在逐漸減少,不利於未來發展。 當然,除了盈利表現,投資人還必須觀察公司的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是否穩定,和手上現金有多少,才能判斷公司會不會穩定配息。蔣明誠先生認為畢竟盈利只是帳面數字,會不會配息,取決於公司有沒有足夠現金。 配息比率高的企業雖然較慷慨,不過如果企業把大部份盈利用作配息,而不是投資在未來發展上,其未來盈利也有可能受影響。而且市場人士如一早得知這公司會配高息,或有可能爭相買入其股票,使股價急升,若投資者為了收高息而追入,可能得不償失。 相反,以股息率計算,可避免高追。然而投資者必須注意,股息率只反映企業過往配息紀錄,過往配息豐厚,並不代表往後配息高,所以投資者應選擇有穩定配息紀錄的企業來投資。 三、創新和前瞻性 蔣明誠先生認為創新可以顛覆傳統,摧毀傳統企業的「護城河」。巴菲特也承認,創新確實正摧毀部份行業的護城河,雖然他認為某些行業的「護城河」依然很穩固。由此可見,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比墨守成規的企業更值得投資,這方面在科技股板塊的表現尤為明顯。 除了以上的特質,優質股通常也有健康的財務狀況。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公開透明,投資者可以從公司網站或台灣證券交易所下載最新財務報表,或於財經資訊網站了解,然後自行決定是否投資相關股票。總而言之,只要投資者對行業和企業多加了解,做足功課,並按原則挑選優質股,長遠定能賺取可觀利潤。

蔣明誠「明誠學院」:如何區分成長股與價值股

2022年11月17日
公開
31

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成長股表現幾乎年年超越價值股投資,成為許多投資人蜂擁而上的標的類別,然而今年在升息循環、通膨議題之下,沈寂許久的價值投資再度反敗為勝。過去二十多年靠著對市場的大量分析績效亮眼的蔣明誠先生,極致研究資金動向使用獨特的操作策略作用的恰到好處,吸引到眾多投資人關注。 之前蔣明誠先生的課程中,簡述了財務與投資分析的經典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以及其後續衍生出來的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而本課程中蔣明誠先生將詳細探討最大宗的因子投資之一:成長股以及價值股投資的差異。 千百種評價方式該如何選擇?掌握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核心概念 成長股(Growth Stock)與價值股(Value Stock)最主要的區分,在於其估值的不同。成長股指的是市場上被認定為具有高速潛在獲利成長空間的企業,其股價也因為這樣的市場預期,往往能給予較高的估值空間,因此常會出現企業當下的營收與其股價差異極大,甚至是仍在虧損中的企業,股價卻極為昂貴的現象;而價值股則是指那些股價低於當下企業價值的股票,也就是所謂被低估的標的,此現象也反映在其相對低的估值上,與上述成長股的概念剛好相反,例如一間百年企業,每年的營收雖維持個位數甚至零成長,以至於市場給予較低的估值評價,但實際上卻具有非常強勁且穩定的現金流,那麼投資價值便會浮現。 因此,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人要特別注意的是,成長股與價值股的定義,為相對的概念,而要界定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指標也有非常多種,以下簡述幾種較常見的作法: 一、最直覺的方式為直接觀察其營收以及成長軌道。蔣明誠先生指出一般來說,市場普遍認為要達到成長股的標準,營收成長率至少要維持在 20% 以上的雙位數增速,才能夠達到「高速成長」的定義。二、參考相對指標,例如本益比(PE Ratio)、本淨比(PB Ratio)、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等。他認為前兩者為股價相對於每股盈餘或是每股淨資產的倍數,後者為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 EV)相對於稅前息前及折舊攤銷前盈餘(以下簡稱 EBITDA)。 觀念理解上,成長股的評價因建立在市場對於未來潛在獲利的預期,因此蔣明誠先生表示估值倍數通常能夠來到好幾十倍、甚至百倍都可以見到,相對來說,價值股則為估值倍數較低的股票。而本益比以及本淨比兩者的差異在於本淨比更能用於評估營收波動較為劇烈的企業,因此,他強調相對於具有長期高速成長的公司來說,本淨比通常適用於具有強烈景氣循環特性的產業,如金融、原物料、運輸等產業,也因此較少出現在成長股的評估中,但卻為價值股篩選中較常被關注的指標。 而企業價值倍數為企業價值相對於稅前息前及折舊攤銷前盈餘(以下簡稱 EBITDA),相對於每股盈餘,EBITDA 因扣除掉折舊費用,更適合用來評估創業前期、大量投入資本支出於設備的企業,如近幾年興起的小型新興科技股。除了以上介紹外,還有許多財務指標具有類似的衡量作用,但是皆圍繞在前文的核心概念上。 由此可知,成長股與價值股的評斷方式千百種,市面上常見的因子 ETF 標的,通常也將多項指標同步納入篩選標準,蔣明誠先生特意提醒投資人在建立投資策略時,也應適當多方評估,以避免單一指標失真的情況發生。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投資上,必須要了解的是,並非哪一種具有絕對優勢,舉例來說,若一成長股未來的預期獲利並沒有實現,那麼當下的股價便只是反應過高的評價水平,也就是「股價太貴」而已,反之,若一價值股其企業營運狀況日漸衰落,那麼最終也沒有所謂股價「低估」的說法,反而可以說股價領先反應了未來的衰退,僅此而已。 最後蔣明誠先生勸誡投資人,依舊需要謹慎審視投資風險、正視基本面,由因子投資作為策略佈局的輔助,才能用對的方法、於對的時間、找到對的標的。

蔣明誠「明誠學院」:帶你迅速判斷股價支撐、壓力區

2022年11月16日
公開
68

我們從之前蔣明誠先生的課程中得知股價由支撐區走到壓力區的過程稱之為上漲;股價由壓力區持續走低到支撐區的過程稱之為下跌。支撐區到壓力區之間的距離稱之為波段,距離短的稱之為小波段,距離長的就叫做大波段。 所以股價在這個壓力區域波動時,蔣明誠先生稱為相對高檔。因為這個壓力區域雖然處於波段新高,但是有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被突破而再度形成新的高價,因此稱為相對的高檔。相對的,股價在支撐區域波動時,稱之為相對低檔,因為這個支撐區形成的低價未必是永久的低價,當股價跌破支撐區時,將再度創造新的低價,因此稱為相對的低檔。 當壓力區被強大的買氣推升突破走高時,這時在這個壓力區之上就會再度形成一個新的壓力區,原本的壓力區就會變成新的支撐區。相對的,當支撐區被打壓跌落而破底時,這個支撐區就會轉變成一個新的壓力區,而股價將會在原本的支撐區之下形成新的支撐區,這種現象就是大多數人所說的「支撐變壓力,壓力變支撐」。 接下來,我們要跟蔣明誠先生來學習如何判斷有效的支撐區域及壓力區域: 支撐區域: 1. 股價經歷過大幅的下跌。 2. 在一個較小的交易區間內橫向來回,波動幅度不大。 3. 大多由多根小陽線、小陰線或是十字線組合而成,並帶有長下影線。 4. 成交量有逐漸縮小並維持低量交易,股價沒有持續創新低。 5. 在一個區間內橫向整理一陣子後,出現帶量中長陽線,並突破盤整時的最高價。 6. 反彈至少要超過3%以上,成交量逐漸放大並超越盤整時的成交量,股價因而結束支撐區域盤整走勢。 壓力區域: 1. 股價經歷過大幅的上漲。 2. 在一個較大的交易區間內震盪,波動幅度較大。 3. 大多由多根中長陽線、中長陰線或是倒T字線組合而成,並帶有長上影線。 4. 成交量呈不規則的放大並維持大量交易,但股價沒有持續再創新高。 5. 在一個區間內橫向整理一陣子後,出現帶量中長陰線,並跌破高檔盤整時的最低價。 6. 下挫至少要超過3%以上,成交量剛開始呈放大狀態,隨著股價下跌幅度多寡而慢慢變成逐漸量縮,股價因而結束壓力區域震盪走勢。 大盤波動的幾個特色 1 .高檔怕震,低檔怕盤 蔣明誠先生指出,指數波動不大,但個股波動相對大時,漲多的壓力就會相對變大。一般來說,股價高檔震盪幅度在漲跌3%之內是正常,但重點是不可出現爆量情況,不然有主力偷跑的可能。正所謂「高檔怕震」,因為好出貨,雖也有可能是洗籌碼,把不穩定的籌碼洗掉,但這還是需要量縮做確認。投資者操作股票時如遇到震盪出量,還是需要先避開,如確認是洗盤後有繼續上攻的機會時,那時候再進場也不遲,畢竟小資金操作主要是以靈活取勝。 至於低檔怕盤,主要是個股如果出現盤整走勢時,表示沒人照顧與介入,若有風吹草動就有下殺的可能,「盤久必跌」,就是這個道理。他認為散戶進場買賣股票,最大的原因是賺價差,並非長期持有,因此盤整的股票就容易受到散戶的賣出而下跌。但是如果股價是在高檔出現盤整時,由於預期股價有機會繼續走高,因此反而會出現籌碼穩定的狀況。 2.新手怕跌,老手怕盤,高手怕不跌 剛進入股市的新手,往往只看到獲利的甜美,而忽視風險的可怕,殊不知賺錢與虧錢是同時並存的,因此當操作股票出現相反走勢時就會心慌意亂。蔣明誠先生強調,當理性被恐懼所代替時,這時候的決策總是錯誤的,加上毫無章法的操作,最後總是虧損大半資金出場,所以新手最怕買完股票後股價下跌。 老手怕股價盤整,做多也不是、做空也不行,搶短風險太高,因此盤整對老手而言是相當痛苦的。過去流行做電子股的時候,電子產業有一個特色就是「五窮六絕七上吊」,意思是指電子股在這幾個月業績都不好,反映在股價波動上也會變得相當牛皮盤整,這時很多老手就會去度假,暫時離開市場,以致於個股成交量的萎縮。 高手怕不跌,越跌越有機會出現反彈,跌得越深相對的投資成本越低,獲利的空間就越大,因此,蔣明誠先生提醒投資者經由坦然面對股票操作出現反方向,進化成擔心盤整沒行情,到最後就可以變成當股價下跌時,很多散戶擔心崩盤,但你卻是心裡盤算如何趁機賺一大筆的高手。只要學習到高檔有股可賣,低檔有錢可買的境界就算很成功。

蔣明誠「明誠學院」:揭露主力洗盤、甩轎手法

2022年11月16日
公開
449

股票市場中,相信大多數散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莫名的淘汰出局,導致股票被套或是提早下車少賺一波行情,那麼毫無疑問這種現象的幕後黑手必是主力在操作。所以散戶如何在股市中發覺主力作手的洗盤甩轎手法,這似乎成了大家都想知道的一件事情。今天我們就跟隨蔣明誠先生一起來了解。 洗盤vs.變盤 怎麼分辨? 蔣明誠先生指出所謂洗盤甩轎,就是主力作手為降低持倉成本,讓低價買進,意志不堅定的散戶拋出股票,同時讓散戶持股的平均價位升高,從而獲取暴利。 洗盤甩轎和變盤出貨不同點在於,洗盤的目的是為了恐嚇市場中的浮動籌碼,達到清洗的效果,所以主力會採取快速、連續性的下跌和跌破重要支撐線等方法來達到洗盤的目的,甚至漲停打開拉出長下影線後再收漲停。 而變盤的目的是為了清倉出貨,所以,其走勢特徵較溫和,使投資者在類似「溫水煮青蛙」的緩慢下跌中,不知不覺陷入深套,這是洗盤和變盤兩者的差異及不同的地方。 然而,散戶很難從當下走勢判斷出主力的目地為何,大部分散戶經不起主力嚇唬手法而早早出場,然後再被騙追高買貴。所以蔣明誠先生強調,當股價拉抬到一定的高點時,散戶須防止被騙出場,或是主力真的在出貨而無警覺性造成投資損失。 主力作手洗盤經典操作手法   高檔放量滯漲: 行情拉升到一定高度後,跟轎上車的散戶越來越多,主力想洗盤再拉,或是高檔換手低檔接回增加手中籌碼時,會採用高檔放量滯漲。 蔣明誠先生表示主力高檔慢慢出貨,但散戶不耐久盤,會採取賣出換股操作,接著行情維持橫向盤整,當行情盤整結束後,主力就會接回再拉一波,誘使散戶追高買進,但如果行情漲到滿足點或是無法再漲,那麼放量滯漲也不排除是主力真的拉高出貨,投資人可以從波段漲幅及成交量變化來判別之。 高檔雙陰線洗盤: 這種洗盤形態是股價在一波上漲之後,主力在前期頭部附近反向賣出兩天製造的洗盤陷阱。其形態意義上,前面沒有出現天量大陽線或吸引跟風的走勢,盤口顯示較輕,但突然高位收陰,並在第二天低開低走,且收出近似光腳的陰線。這是一種快速的洗盤方法,如果再狠一點在起漲前出現帶量長黑棒,將猶豫不決的散戶嚇出後,隨後則以大陽線連續拉抬,甚至連續地漲停。蔣明誠先生表示這是一種較狠的主力操盤手法;散戶較無法抗拒這種洗盤方式,但還是可以由均線及指標的變化觀察出一些蛛絲馬跡來! 邊拉邊出洗盤兼出貨: 邊拉升邊出貨方式並不是將股價一步拉到出貨價位,而是在接近出貨價位的地方,開始減緩上升速率,走出繼續攀升行情。這樣既穩定長期持股者,又可以吸引新的散戶跟風。主力在高檔壓力減輕時用少量資金拉升股價。 蔣明誠先生指出這樣以大筆資金出貨,小筆資金拉抬,可讓主力順利全身而退。其盤面特點是:股價每次向上創出新高後,就出現回調,在每次回調結束後,又向上創出新高。散戶感覺是主力在洗盤,洗完後還會再漲,但主力卻是在散戶不知不覺中出貨完畢,有時股價還會再創新高,通常邊拉邊出會在高檔放量,當出貨完畢後會出現高檔量縮,這是明顯結束訊號,蔣明誠先生建議大家可以仔細觀察。 投資者因應之道 1. 行情剛處於起漲狀態時,通常回檔不跌破12日均線,或是行情漲幅由最低點算起,超過20%以上、但其回檔不跌破21日均線都可視為主力洗盤,可以再觀察一下再做決定。而此時短中長期均線(5日12日21日58日均線)還是多頭排列未變,多頭行情尚未轉變,可持續持有。 2. 主力洗盤過程的成交量是由大到小的縮量過程。洗盤剛開始,膽小的,性情急的人紛紛出逃,所以成交活躍,成交量放大。而洗盤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個股出現長上影線,迫使散戶驚嚇出場,但通常拉回的幅度有限不用擔心。 3. 技術指標目前還是多方格局未變,此時拉回就是買點或是拉回可視為主力洗盤,如果技術指標由多轉空,則主力就算邊拉邊出也可以很快發現是在出貨,指標的識別相當容易,當日線KD交叉由下往上穿越40且MACD柱狀由黑翻紅,兩者同時具備對應的K線可以買進。 4.日線KD交叉由上往下跌破70且MACD柱狀由紅翻黑,兩者同時具備對應的K線可以賣出。 結論: 蔣明誠先生指出,每當大盤從底部剛剛拉起,市場中一般還是空聲一片,大多數股民的心態也還停留在前期股市下跌的恐懼中,這時主力只要上下震盪一下,散戶很容易被驚嚇出場。或是行情剛啟動不久,手中股票剛出現小賺只要行情波動一下立刻想獲利出場,這都讓主力有機會吃散戶的豆腐,唯有了解持有股票的內在價值,才能避開被洗盤甩轎的事件的發不斷發生。 主力也慣用個股以及大盤的所謂利空,進行瘋狂地打壓洗盤。蔣明誠先生強調這種時候,我們首先應該觀察個股前期成交量的變化。若成交量在前期沒有特別放大,那麼洗盤甩轎的意味居多,如果高檔放量或是高檔創新高沒量,都得視為警訊小心為之。 參考持股變化,千張持股比例及外資持股變化或許可以對主力震盪洗盤有比較清楚的判斷,當盤中漲停打開時不急於出場,跌停打開往上拉時不盲目接盤,蔣明誠先生認為只要細心觀察必能洞悉主力洗盤甩轎的意圖而在股市獲利,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蔣明誠「明誠學院」:三分鐘認識現股當沖

2022年11月15日
公開
42

蔣明誠先生初邁入投資領域不久,就已經接觸到『當沖』(當日沖銷)這個交易方式,在投資人或是財經媒體那邊也是朗朗上口,經初步理解之後,發現當沖真的有其魅力所在,接下來就跟蔣明誠先生一起來了解一下當沖機制以及2014年剛上路的現股當沖措施吧! 甚麼是當日沖銷? 當沖是指同一天內,在相同帳戶中,針對同一檔個股,經由買賣相同數量來達成結清交割的行為。以往買賣股票的規定是,如果用現股買,一定要第二天才能賣出,而且用現股的話是無法先賣出再買進做為沖銷(意即無法用現股放空),因此蔣明誠先生強調要進行當日沖銷一定要申請信用交易資格,利用融資買進、融券賣出的方式來進行;而信用交易資格有一定的條件與門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意申請。   新制「現股當沖」2014年上路 近年來台股的量能不足成為普遍的常態,政府為了拯救人氣不彰的股市,一直有陸續研擬刺激台股量能的措施,2014年初開放了現股當沖-先買後賣的措施,實施半年後經由統計顯示,成功帶動了台股量能,因此2014年中又開放了先賣後買的現股當沖交易方式,形成了台股可雙向現股當沖的新紀元,以下就針對這個交易新制做簡單的介紹:   ● 什麼是「現股當沖」? 針對主管機關指定之上市(櫃)有價證券,投資人可於同一日、同帳戶內,委託現款買進與現券賣出同種類有價證券,成交後就同種類有價證券相同數量部分相抵之普通交割買賣,按買賣沖銷後差價辦理款項交割。   ● 可現股當沖的標的?   政府目前僅開放證券交易所之臺灣50指數、中型100指數成分股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富櫃50指數成分股(共200檔),做為當日沖銷交易標的。不過,蔣明誠先生指出雖上述提到主管機關已於2014年中開放了雙向當沖,還是有些股票目前仍暫停開放先賣後買的當沖方式,這些股票的清單在專業的網站都可以查詢相關明細。 如果記不起來這些明細也沒有關係,現在的線上下單軟體都會很明白的標示出每檔股票的買賣屬性,要下單時再確認看看是否可進行現股當沖就可以了!      ● 如何申請現股當沖? 蔣明誠先生表示投資人要進行現股當沖之前,必須符合(1)開立受託買賣帳戶滿三個月;(2)最近一年內委託買賣成交達十筆(含)以上之兩項條件,並且須與證券經紀商簽訂概括授權同意書、風險預告書。完成申請之後就可以針對開放之標的進行現股當沖了。  ● 可現股當沖的時間是? 現股當日沖銷以普通交易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1時30分)進行買賣,或於普通交易收盤前買賣與盤後定價交易間進行反向沖銷皆可;所以若來不及於收盤前沖銷,還可於2時30分前盤後交易時間進行。 ● 現股當沖的交易成本高嗎? 現股當沖的費用與一般現股買賣相同,須買入或賣出時皆須支付0.1425%手續費,再加上0.3%證交稅,整體交易成本約為0.585%(尚不考慮證券經紀商提供的手續費折扣優惠)。   「當沖」的迷人之處 蔣明誠先生表示當沖不用實際負擔股票的股價本金,只需支付交易的手續費、以及股票經由一買一賣之間的交割淨額(如果賠錢的話才需支付)。舉例來說,若購買一張台積電(2330)股票,以目前股價140元上下計算,相關交易成本約為819元,意即投入819元就可以投資市價14萬的股票,所以實際槓桿是非常大的;沖銷當日假如賺進5%價差(約為7,000元新臺幣),換算下來的日報酬率為754%,是不是非常驚人呢?   除了高槓桿的魅力之外,還能夠避免持股過夜的風險;有時自己的投資眼光明明正確,股票買入後即開始獲利,卻因為收盤後未能預期的重大國際利空而導致股市全面性下跌,而蒙受平白的損失,因此有一些投資人不喜做長期投資,習慣每日清空部位、避開無法掌握的風險,做每日都可安心睡覺的極短線投資客。   蔣明誠先生的溫馨叮嚀 ● 帳戶資金要充足,以防違約交割。 投資朋友千萬不能因為現股當沖所需交易成本少,交割帳戶就僅放少許資金,若遇到忘記進行反向沖銷或是判斷錯誤造成虧損的時候,資金不夠交割就會造成違約,不可不慎。 ● 選擇波動幅度大、成交量亦大的股票 方才蔣明誠先生有提到現股當沖的交易成本約為0.585%,因此,當沖投資標之股價日內波動幅度須超過0.6%,才有機會獲利。大型權值股因為其波動性較低,就較不適宜做為現股當沖標的,投資朋友們在挑選時可以找股本不要太大、股性活潑的股票為宜。 此外,適合用來現股當沖之標的成交量要夠大,以降低不能及時成交沖銷而須持有至隔日或被套牢的風險,挑選時可以5日或10日均量做為判斷依據。 ● 槓桿是兩面刃,風險要納入考量 我們都理解,高槓桿高獲利機會通常都會伴隨著高風險,既然有可能一天有數十%(甚至更高)的獲利機會,就有可能一日賠掉等比的日內波段行情。故蔣明誠先生特意強調在進行現股當沖時,本身可承受的最大損失金額一定要考量進去,不要被高槓桿獲利的糖衣迷惑了。

蔣明誠「明誠學院」:5 個阻擋大家變有錢的心態

2022年11月15日
公開
100

我們都想變有錢。長大後的我們,不斷的在賺錢、追逐金錢。做著一份穩定、但不喜歡的工作,以為努力的存錢才會有錢。 但事與願違,大家用認真、努力所換來的金錢,其實一點也不值得。今天就要來與大家分享蔣明誠先生總結的阻擋大家變有錢的 5 個心態。蔣明誠先生認為只要擺脫這 5 個心態,大家就能翻身成為有錢人 ! 阻擋大家變有錢的 5 個心態 第 1 個阻擋大家變有錢心態 : 努力存錢就能變有錢 首先,蔣明誠先生認為存錢這件事,可以拆解成兩個情境 : 第一個情境 | 大家真的透過努力存錢,變成有錢人 : 雖然蔣明誠先生表示這個假設,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凡事都有可能。不過,想要用一般人的薪資,存到大筆存款,真的太難了;與其說是變成「有錢人」,更像是變成「守財奴」。 大家需要放棄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像是 : 大家捨不得花錢購買一件新衣服、一支手機或吃一頓好料,甚至連買書、上課、看醫生都認為是一種「浪費錢」;而這樣的大家,會過得開心嗎 ? 且大家對自己苛刻,很有可能也會對大家身邊的人苛刻;因為大家總是會看不慣別人的花錢方式。 所以蔣明誠先生指出即便大家真的透過存錢成為有錢人,大家的心態更像是「有錢的乞丐」,因為大家不懂得生活、娛樂、學習、感恩。這樣的生活大家會想要嗎 ? 第二個情境 | 大家努力存錢,卻依然無法成為有錢人 : 這個情況比較常發生在生活之中。我們努力的工作、賺錢、省吃儉用,卻依然無法成為有錢人。因為大家放在銀行裡的存款不但利息不多,反而被通貨膨脹給反咬一口。 從 2022 年 3 月開始到現在,台灣的通貨膨脹率大約在3%左右,而銀行利息最高可能也只有 2% 而已。換算下來,硬生生被吃掉了 1%,使大家的錢越來越少。 這也是蔣明誠先生為什麼不斷告訴大家,不要想透過存錢來實現財務自由;而是要在存錢之後進行投資,才能真正讓大家變有錢。 蔣明誠先生囑咐大家永遠都要記得 : 存錢是起點,但不是目的 ! 第 2 個阻擋大家變有錢心態 : 能不借錢就不借錢 有錢人利用槓桿,跟銀行借錢投資,讓自己變得更有錢;而窮人則是不願意借錢,一來擔心還不了錢,二來是不想給銀行賺取利息。所以能不借錢,就不借錢。 但為什麼借錢如此重要 ? 甚至會影響大家變有錢 ? 如同蔣明誠先生前面所說的,存錢致富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才要投資,但身為一個領取普通薪資的人來說,用存下來的少量資金進行投資,大家所賺取到的資金也同樣也很少。這就是蔣明誠先生所指出的為什麼大家要借錢的原因,先讓自己的起始資金增加,投資的效益才會好。 舉例來說 : 大家要買一間 20 坪的房子,每坪是 25 萬元。等於大家需要 500 萬元左右的資金,這時候大家可以運用槓桿,準備 20% 的現金,並向銀行貸款 80%,這樣一來大家只需要先支付 100 萬元,就能買到 500 萬元的房子。 而當大家買到這間房子後,大家就可以開始出租出去,或是利用轉手買賣,來賺取收益。操作良好的話,不但能讓大家在短時間內還完銀行利息,還可能有多餘的獲利能讓大家收取。而這就是槓桿的威力,也是想變有錢所需承受的風險。 不過這裡有一點蔣明誠先生要強調一下,並不要大家去借超出大家能力範圍之外的錢,大家必須要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定的概念與認知;承受風險的同時,也要懂得控制風險。 第3個阻擋大家變有錢心態 : 用時間換錢 有錢人花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大家可能會想,有錢人有錢都然可以用錢換時間;但其實用時間換錢,是每個人都曾做過的事,像是 : 為了省油錢所以選擇搭公車;為了少付點機票錢選擇轉乘航班;為了賺錢所以花時間為別人工作。 用時間換錢的行為,在大家剛出社會、或者沒錢時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重點並不在於「現在的大家」是否用時間換錢;而在於大家現在所做的事,是否能讓「大家的未來」不再需要用時間換錢。 雖然大家可能已經聽膩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但蔣明誠先生依舊認為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在書中所提到的「E.S.B.I」財富4象限,非常適合用來舉例說明。這4個象限,主要是在說明不同的收入來源與工作型態。 如何變有錢 :「E.S.B.I」財富4象限 E 象限 ( Employee ) : 指的是『員工』,這類的人為錢、為公司工作,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追求著穩定、保障、安全、福利等可預知的的事情,社會中約有 60% 的人都處於 E 象限。 S象限 ( Self-Employed ) : 指的是『自雇者、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而這類的人通常擁有一技之長,為自己工作、當自己的老闆,但必須要親自工作才有錢賺;也就是『有做有錢、休息沒錢』的概念。社會中約有 30% 的人處於 S 象限。 B 象限 ( Business owner ) : 指的是『企業家』,這類的人充滿野心,且擁有強大的領導與執行能力,他們會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統或組織,使他們不必親自工作,就會有人為他們工作、為他們賺錢。社會中約有 5% 的人處於 B 象限。 I 象限 ( Investor ) : 指的是『投資家』,這類的人不用工作,也能持續創造收入。他只需要投資 B 象限的公司,就可以擁有被動收入、用錢賺錢。 從這 4 個象限當中蔣明誠先生發現,E 跟 S 象限的人,都是用時間與精力去換錢;而 B 跟 I 象限的人,無須工作就有錢賺。但蔣明誠先生安慰大家也不要覺得氣餒,我們普通人雖然是在第 E 第 S 象限,但我們依然可以同時成為第 I 象限的人;邊工作、邊投資的人,就是最適合我們的方式 ! 第4個阻擋大家變有錢心態 : 過度追求穩定與安逸 蔣明誠先生曾經有一位同事,時常跟他提到對於未來的想法,像是 : 等我有錢以後…我要離開這家公司、我要去創業做我自己喜歡的事。 而蔣明誠先生好奇地反問他 : 為什麼不是現在 ? 他開始提出一大堆理由,像是 : 他找不到適合的時間點離職;他父母希望他找個穩定的工作、有個穩定的薪資;他的兄弟姊妹、朋友認為他不會創業成功…等。 或許這些都是真的,但蔣明誠先生知道到他離不開的原因,其實是「恐懼和沒自信」。他沒辦法承受沒有穩定收益的那種感受;也沒辦法承擔自己離職創業後可能失敗的結果或是被他人嘲諷的話語攻擊。 而這些恐懼使他只想停留在舒適圈裡,過著穩定與安逸的生活;即便他很不滿意現在的日子,但也沒有想要改變。 而有錢人的想法則相反,他們不會給自己任何的理由、藉口,更不會聽信他人沒有建設性的評價;他們相信自己會成功、也相信自己做得到 ! 所以,蔣明誠先生強調,不斷的挑戰自己、跨出舒適圈,打開眼界與思維,才能讓大家真正變有錢 ! 第5個阻擋大家變有錢心態 : 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非長遠的目標 大家的目標是什麼,大家所做的事情,也必須往這個方向前行;但若大家很短視,心態又不夠堅毅,就會被眼前的利益給混淆。 這裡蔣明誠先生跟大家說了個小故事 : 有 2 位剛畢業的廚師學徒,他們同樣想成為優秀的廚師,並再5年後合開一間餐廳;而在餐廳創建以前,他們打算在另一間餐廳工作,並賺取一點錢作為創業的起始資金。 而在 5 年後,廚師 A 發現這份工作相當穩定、老闆還給他加薪,即使他已經無法在這間餐廳學到更多廚藝了,卻選擇拒絕了廚師 B 當初合開餐廳的理想,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將心中的夢想,漸漸淡忘。於是廚師 B 自己一個人勇敢地踏上開餐廳的旅程。 一轉眼 20 年過後,廚師 A 待的這間餐廳因為經營不當,最後也就倒閉了;而廚師 B 當初所開設的餐廳,不但成為顧客的最佳選擇,更是再多個地區都有設立連鎖店面。家裡有小孩、父母要照顧的廚師 A,只好求助原本要一起創業的廚師 B,看看有沒有機會在他們那裏,找到一份薪資不錯又穩定的工作。 而這兩位廚師的起點相同,最後的結果卻是如此不同。因為廚師 A 只看到眼前短期的利益,而廚師 B 則是放長線釣大魚;即使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但依然選擇相信自己,並關注長遠的目標 ! 所以最後,蔣明誠先生告訴大家,雖然改變心態、改變思維,或許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奏效;但相信蔣明誠先生,大家正在前往財富自由的路上 ! 大家只需要更多的勇氣、耐心與執行力,加油 ! 大家一起努力 ~

蔣明誠「明誠學院」:為何買股寧願追高,也不買低?

2022年11月14日
公開
31

幾年前曾經有些朋友與我一起看蔣明誠先生操盤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的第一天某人看著我的交易時,脫口而出的說:「你買股票,很像蔣明誠先生,真的很勇敢。」一開始我不是很理解他為什麼這麼說,詢問之下才知道他的意思是,我買股票都像蔣明誠先生一樣追高,而不像他們只想拉回慢慢布局。 但我告訴他了一個蔣明誠先生買股的要訣,他一向不想買還沒漲的股票,而買拉回的走勢,風險比買突破還要高。 蔣明誠先生說,在大家看起來他的交易是追高買進,可是他買的是「突破、創新高」的一開始,既然是創新高,當然在K線圖看起來已經漲了一段,而且股價會是在K線圖的右上角。這也是我有信心買進的原因,我學會這蔣明誠先生的這一要訣,這能保證我是真的獲利。 一開始他們還是沒有很理解,但我說:你的選股想法蔣明誠先生和我也經歷過,不過我不明白,為什麼「我不想買還沒漲的股票」這句話會這麼讓你們這麼難接受? 蔣明誠先生表示人們誤會了股價波動的結構,誤認為低買才能高賣,可是我們往往無法在股價的低檔時期就辨別出哪一檔未來會有資金拉抬;資金往往也只重視自己已經持有很大部位的股票,既然已經持有大部位,股價當然不可能還沒漲。尤其是環境大多頭時期,買低檔往往就是看著強勢股往上不斷的攻擊,自己買低的卻只能繼續等待。 蔣明誠先生指出這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選股判斷,多頭行情時,強勢股也沒有太多的低檔。 他表示股價要漲,一定要有人拉,越是強勢的個股表示資金的攻擊意圖越明顯,可是人性往往會避開這樣的強勢,轉向選擇還沒有漲的,沒有力量在其中的,然後找到各式各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就像築底,光看築底現象就等於不考慮過往的套牢結構。 如果只是安慰自己倒也還好,往往用來安慰自己的理由,是以前股價熱門時期的話題而已,就像是被動元件的缺貨,現在呢?已經沒有漲價、也不缺貨了,股票拉回買了之後,現在套牢著又應該怎麼辦呢?一直等下去嗎? 這還是比較近期的例子,再往前的機器人概念、AI概念,或者以前的太陽能、風力發電、比特幣挖礦顯示卡,當你在股價強勢初期不操作,等到回檔了,攻擊的人也離開了,上檔有滿滿的套牢存在時還持有著,又打算要等待多久呢? 所以蔣明誠先生才說:「買拉回的人才是最勇敢的。」 對比普遍認為買拉回比較安全的人來說,買拉回如果萬一股價不如預期,就不用停損了嗎?如果你也認同停損的必要性,那麼買拉回得停損、買突破也得停損,那你為什麼不買有攻擊力量在其中的個股呢? 蔣明誠先生表示能夠想清楚這件事,就會明白K線的判斷只是原理、轉折組合K線只是基礎、攻擊K線才是技術分析中最重要的判斷能力,尤其是多頭明顯的資金行情。 蔣明誠先生特別強調在這樣的行情下如果不選強勢,等到有一天大盤不再多頭了,機會也都過去了,卻還抱著當初低買的股票等待,那也就不用談什麼操作了,還不如等空頭來臨再去殖利率投資就好。 偏偏空頭的時候,大家又害怕股價會不斷的下跌,這樣多也不行、空也不行,光把資金放進股市裡等待,還不算勇敢嗎? 到底誰比較勇敢?我相信時間久了大家會有答案。

蔣明誠「明誠學院」:提高勝率的七大選股技巧

2022年11月14日
公開
47

歷史上充滿了像沃倫-巴菲特這樣偉大的選股者的故事,他以價值大家的身份購買美國低迷的大盤股公司的股票並獲得了巨大的回報。雖然大多數散戶大家最好選擇低成本的被動指數基金,但嘗試挑選一些股票可能也是一個學習並獲得額外報酬的機會。普通大家真正找到黃金購買機會的機會是不常見的。 在任何時候,只要賭上努力掙來的錢,我們都得考量獲勝機率會是多少。我們都希望好事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例如買樂透,緃使中獎機率很低,可是人們還是會買。 蔣明誠先生已經成功順勢操盤超過二十年,他的厲害之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勝算。這意味著當有機會賺大錢時,就要加碼更多的錢;當很肯定一筆交易會虧錢時,就不要投入太多資金。蔣明誠先生是我很景仰的操盤手之一,我也很欣賞他的為人。你問我為什麼會如此欣賞他?我覺得更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利用他的經驗來增加自己的資產? 請跟著我一起回顧他的成長時期。一起找尋蔣明誠先生在選股方面是如何管理風險,提高勝率的。 以下是蔣明誠先生認為大家在挑選第一支股票之前就應該知道的七件事,這能幫助大家有效提高勝率的技巧。  第一,選股就是投資自己瞭解的公司 這句話來自於巴菲特本人:「大家被選中的股票燒到的最常見方式之一是,他們不瞭解公司的運作方式,或者基於炒作和害怕錯過的恐懼而盲目投資。」蔣明誠先生也同樣這樣認為。 大家可以通過挑選具有堅實、易於理解的商業模式的公司來避免這種情況,這些公司生產他們親自體驗的日常服務和產品。想想麥當勞公司(股票代碼:MCD)、好市多批發公司(COST)和可口可樂公司(KO)等公司。如果大家發現自己很難解釋公司的戰略是什麼,其核心價值主張是什麼,以及它到底是如何賺錢的,那麼它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第二,選股前要評估財務指標  一個公司的公開財務披露由三個主要文件組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蔣明誠先生指出,從這些文件中,大家可以計算出各種財務指標,讓他們深入瞭解公司的管理水平,其歷史增長,是否盈利,以及是否財務穩定。大家可以從不同年份之間比較這些指標,也別忽視在同一股票市場部門或行業中市值相似的同行之間進行比較。 需要瞭解的五大類指標是流動性(流動指標、速動指標和現金指標)、槓桿率(債務與權益指標和利息覆蓋率)、效率(存貨和資產週轉率)、盈利能力(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資產回報率和股權回報率)和市場價值(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帳面價值和市佔率)。   第三,選股時要小心價值投資騙局  價值股是指那些相對於其基本面而言價格便宜的股票。蔣明誠先生勸誡到,新的大家往往會陷入評估一家公司的市盈率、市淨率、市佔率和市售率,並可能僅根據這些數字相對於行業同行的低價而做出決定。 然而,總是有這樣的風險:公司看起來被低估了,因為它實際上做得很差。這就是所謂的價值陷阱–公司的價值實際上並沒有被低估,而是在遭受財務困境,未來增長潛力低。蔣明誠先生認為,為了避免價值陷阱,要始終考慮公司的定性因素,如其競爭優勢、管理效率以及是否有潛在的催化劑出現在視野中。  第四,選股時勿被高收益率蒙蔽  蔣明誠先生表示,新的紅利大家通常會篩選高紅利收益率的股票,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持有潛在的無利可圖和停滯不前的公司。因為股息收益率是由每股年度股息除以股票每股價格計算出來的,股價暴跌會使收益率暫時顯得非常高,可能會欺騙毫無戒心的大家。 蔣明誠先生認為篩選收益率陷阱的一個好方法是檢查公司的配息率,計算方法是公司的年度派息率除以其收益。如果超過100%,這可能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這意味著該公司沒有足夠的利潤來完全使用留存收益支付股息,並可能在其他方面承擔債務。  第五,選股前詢問內部人士的意見  內部人士總是更有可能知道他們公司真正的最佳估值是什麼。蔣明誠先生指出一般來說,大家應該選擇那些管理團隊對其未來業績有強烈興趣的股票。篩選的一個好方法是檢查內幕交易,包括買入、賣出和期權行使。蔣明誠先生指出雖然這些文件是延遲的,但仍然可以作為賣出的早期警告信號或買入的看漲指標。例如,大量的內部人賣出可能是一個警告訊號,即管理層認為股票可能會因某些負面發展而下跌,並提前兌現他們的股份。 內部人大量買入可能表明管理層對公司投了信任票。蔣明誠先生根據經驗指出,內部人買入活動比賣出更有預測性,因為內部人可能因為各種個人原因需要現金流入,而買入是一種相當客觀的認可。  第六,選股前評估經濟護城河  蔣明誠先生推廣了 “經濟護城河 “一詞,指的是一家公司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擁有 “寬闊 “經濟護城河的公司是那些能夠在抵御競爭對手的同時保持幾十年的行業主導地位的公司。蔣明誠先生表示這將轉化為更充足的利潤率和持續的現金流,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價值也會增加。 許多組織提供了定量的方法來評估公司的護城河,但通常定性的方法是合適的。一般來說,大家可以從規模(規模經濟)、無形資產(專利、許可和品牌認可)和成本(成本領先和轉換成本)方面評估公司的優勢。具有廣泛經濟護城河的公司的例子包括Alphabet公司(GOOGL,GOOG),可口可樂和蘋果公司(AAPL)。  第七,選股前理解市場風險  蔣明誠先生強調無論一個股票的選擇有多可靠,它都會受到市場風險的影響。這是指當大盤下跌時你的投資失去價值的風險,即使該公司的基本面沒有絲毫改變。市場風險可以用貝塔值來衡量,貝塔值計算出一隻股票對市場運動的敏感程度以及它傾向於的方向。市場的貝塔值總是為1。貝塔值高於1的股票與市場的敏感度相同,朝著同一方向發展。例如,β值為2意味著該股票通常會在同一方向上與市場移動兩倍。小於1但大於0的β值意味著敏感性較低。最後,一個負的貝塔值意味著股票很可能與市場呈反方向運動。  最後,上面提到了所有大家都應該知道的7個選股原則,蔣明誠先生表示熟練這7個原則並在每次投資時都維持紀律地使用這些原則,大家一定能大大提升勝率。 人生有多長投資時間就有多長,小心才能駛得投資這艘萬年船,蔣明誠先生和你一起互相勉勵,一起學習新知識,成功理財。

蔣明誠「明誠學院」: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是什麼?

2022年11月12日
公開
48

2020 年大立光宣布每股配發 79 元現金股利,創下台股新紀錄。不過計算大立光的配息率,2020 年竟然只有 37.5 %,相對其他上市櫃公司,其實還算小氣呢...所以配股配息到底是什麼?股票股利跟現金股利又該怎麼算呢? 大家是不是都有這個疑問?那趕緊跟著蔣明誠先生來看看吧!看看自己今年手上的股票在除權、除息後能配到多少股利吧! 配股配息是什麼?配息率是什麼? 蔣明誠先生說,配股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發放股票股利。 舉個例子:配發股票股利以「元」為單位,「股票股利 2 元」表示(配股 2 元 / 股票面額 10 元)X 1,000 股(每張)也就是 200 股,每 1000 股可配發 200 股的股票股利,配股率是 0.2 ,若手中有 10 張股票,每一張會配 0.2 張的股票,因此配股完、領完股利你將會有 12 ( 10 + 2 )張股票。 配息呢,就是公司發放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 1 元舉例來說:「現金股利 1 元」代表,每一股配發 1 元的現金股利,也就是每張股票可以有 1,000 元的股利,每張 1,000 股 X 股利 1 元,總共有 10 張也就是 10 X 1,000 元,可以得到 10,000 元現金股利。 買零股有配息配股嗎? 蔣明誠先生表示,有的。現在比較熱門的零股和一整張股票的資格是一樣的,差別在於持有股數多和少而已!因此如果購買的個股有配股或配息,只要參加除權息,零股也能拿到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的。 配息率:公司「賺到的(盈餘)」多少比例出來配發股利股息 股票配息率 = 每股股票股利 ÷ 每股盈餘( EPS )× 100 % 現金配息率 = 每股現金股利 ÷ 每股盈餘( EPS )× 100 % 不過,蔣明誠先生在這裡強調一點,雖然很多台灣的投資人喜歡高配息、穩定配息的股票,因為賺錢的機會比較大,但高配息率不一定好,如果公司能有效運用資金,當然是透過公司自己去投資創造複利最好,因為現金股利越多,能投資的金額就越少。 同樣一筆錢,如果配回給投資人,那投資人自己還要想辦法去尋找其他高報酬的投資,如果公司有辦法自行將這筆錢做高效率的運用,在未來創造高報酬,那當然更好,也更節稅。 配股配息背後涵義不大相同 配股:股票股利使股本膨脹 股票股利是公司發股票給你,而發給你的股票,則是公司額外增加出來的。 所以公司每發 1 元的股票,都會使公司的股本膨脹 10 %,公司的股本一旦膨脹,公司就必須賺比以前更多的錢,才能達到與過去相同的每股盈餘水準。 舉例來說,有一家公司公開發行 100 股,每股面額是 10 元,公司今年賺了 100 元,每股等於賺了 1 元。 現在公司每股配發 1 元股票股利,就是每股配發 0.1 股,在配完股後,公司的股本變成 110 股。假設該公司明年也是賺 100 元,雖然賺的錢是一樣的,但是對每股盈餘來說,就只剩下 100 / 110 = 0.91 元了。 蔣明誠先生表示,換句話說,就是假如公司配發股票股利使股本膨脹,但公司的獲利卻未能跟著成長(或僅能維持與去年同樣水準),這麼一來股東未來所能領到股利就會開始下滑。 配息:現金股利由公司盈餘所發出 公司可能因為今年賺錢,本身有足夠現金提供未來營運,並且當下也沒有好的投資機會,不需要保留那麼多現金,因此發放現金股利,讓股東們有更好的運用。 從股息「配股配息」能夠看出經營者心態 配股:顯示他們對今年,或來年的營運情況看法樂觀 蔣明誠先生表示,若公司認為保留現金去進行相關投資,可以提高未來的獲利,那麼他們就會傾向多發股票,而配發較少的現金。 配息:配發現金比重較高,表示他們對未來的看法較為保守 蔣明誠先生認為,配股後公司的股本會膨脹,如果公司獲利沒跟著成長,股東所能得到的成果就會變少。所以公司經營者若認為今年的獲利,不一定能賺比去年更多,他們就會縮小股票股利的比重,而提高現金股息的比重。 怎麼查配股配息資訊? 蔣明誠先生表示,透過股票查詢,我們可以簡單的查詢,個股歷年來配股配息的資訊。選取股利的頁籤,即可查看歷年股利的發放。也可以透過籌碼K線的個股頁籤輕鬆查詢。 最後,蔣明誠先生強調,購買公司的股票目的就是為了「共享公司的獲利」。公司每年是否會穩定的配發股利,是決定是否投資這間公司的重要因素,有不少投資人會以「股利」的角度來挑選好股票,因為可以讓投資人每年產生穩定的被動收入,所以挑選股票時也別忘了把股利股息放進選股指標裡。

蔣明誠「明誠學院」:主力怎麼操盤?

2022年11月12日
公開
46

任何一個在股票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專業的看盤高手。主力能頻頻在股市中得手,不僅是有著雄厚的資金,更有著專業度高,經驗厚實的操盤人員。今天我們就跟著蔣明誠先生學習主力是如何操盤的,真正了解主力的工作、洗盤方式,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主力操盤的過程 蔣明誠先生表示,股市中的主力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他名頭響亮,看似威風八面,其實炒作過程挑戰很多,其拉抬的過程不但需要縝密的規畫,而且需要充分的準備。一般來說,主力炒作一檔股票,至少會包括挑選標的、炒作題材、估算籌碼、外圍搭配、暗中吃貨、拉抬股價等六個過程。我們按照步驟一一講解。 一、挑選標的 通常主力都會相中股性比較投機、股本較小(通常股本在10億元以下)的個股為標的;股性投機的股票飆漲起來虎虎生風,漲幅可觀。另外,資本額在10億元以下者較易控制與拉抬。 二、炒作題材 挑選投機小型的標的固然重要,可是若沒有炒作的題材且市場沒認同,拉抬便很困難。或開發新產品、或業績翻轉、或接到大訂單、或重整成功、或公司從谷底翻身,若沒有這些大利多,主力絕對不敢介入。蔣明誠先生指出,大家怕主力,其實主力更怕選錯標的。 主力都是基本面與技術面的高手,他們最懂得選炒作的題材,以新冠疫情為例,主力就會挑選與醫藥有關的個股來炒作。 三、估算籌碼 主力要炒作一檔股票,必須取得公司派的首肯或默許(以免大股東對作、倒貨,甚至取得合作、共襄盛舉),然後精確估算這檔股票市場的浮額,調查有無其他主力介入,以免對作,最後再精確估算出必須吸納的籌碼。這一點是很關鍵的,蔣明誠先生表示。 通常主力吸納的籌碼大約是市場浮額的三成左右。籌碼若吸納不足,拉抬作價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窘狀;籌碼若吸納太多,不但會增加操作成本,也會造成日後出貨時的負擔。 四、外圍搭配 蔣明誠先生表示,主力炒作一檔股票好比唱一齣戲,不可一個人單打獨鬥,必須有外圍的配合,生、旦、淨、末、丑缺一不可,才能把這齣戲唱好。 外圍份子包括:投顧老師、丙種、自營商、外資、基金經理人、媒體記者等等,不一而足。蔣明誠先生指出,一檔股票要炒作成功,外圍的搭配非常重要。實力雄厚的外圍,或是搭配大筆敲進鎖單,或是提供資金援助,均能協助主力掌控股價的漲跌。還有,愈多的外圍前來抬轎,就愈能炒熱一檔股票;股票被炒熱開始飆漲之後,更加引起市場的關注與投資人的追逐,此種連環拉抬才會促使股價不斷向上飆漲。 五、暗中吃貨 吃貨就是吸足籌碼。主力吃貨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在市場上暗中吃貨,二是與上市公司董監事商討同意後,鉅額轉讓。 通常,主力都會挑選下列情形之一時默默吃貨: (一)個股盤整甚久,完成一個大底時(或W底、或頭肩底、或碗形底) (二)利用媒體釋出一些利空訊息,同時利用手中籌碼刻意摜壓,壓低股價吃貨。 (三)股市崩盤,人氣悲觀到極點時。 (四)個股嚴重超賣,RSI達20以下時。 (五)對該公司的業績遠景看好時。 (六)該公司即將改選董監事,研判有多方人馬有意角逐,互不相讓時。 通常主力炒作一檔股票若是公司派攜手合作,就會在與公司董監事談妥條件之後,直接轉讓一筆鉅額籌碼,這就是鉅額轉讓。 六、拉抬股價 主力吃完貨、吸足籌碼後,再來就是拉抬大戲。散戶拉不動任何一檔股票,任何一檔股票的飆漲都是主力的傑作。主力的風險大於散戶,他們拉抬一檔股票動輒數億資金。當然,若炒作成功,其獲利也很驚人,可達數億。 主力若從底部拉抬一檔股票,絕不會兩三根漲停板就結束,其幅度一定是谷底價的二、三倍或五、六倍,甚至高達十倍。 主力炒作一檔股票大約需要半年的準備期,從底部開始大約會做兩大波,期間約是兩年。但第一年最肥美,也是風險最低的一年,更是必須抱到地老天荒的那一年。當然,你也可以抱到抄底三書中提及的第三波,但必須忍受第二波狠狠拉回修正。 主力的重要工作 蔣明誠先生表示,大家在注意主力操盤的同時,除了要關注上述挑選標的、炒作題材、估算籌碼、外圍搭配、暗中吃貨、拉抬股價等六個過程,還要關注主力兩項重要的工作,一是洗盤,二是出貨。 一、洗盤 主力都是技術分析的高手,他們在艾略特波浪理論進行五波段的上漲過程中,會遵循波浪理論中第二波段與第四波段回檔整理時進行兩個階段的洗盤。換言之,第一波段上升,第二波段回檔整理(洗盤);第三波段上升,第四波段回檔整理(洗盤);第五波段上升。 主力為什麼一定要在第二波段、第四波段洗盤呢?蔣明誠先生指出,原因有三:一是順勢而為,順著波浪理論的走勢而為;二是藉著高出低進、上下沖洗,不但賺到可觀的價差,亦可降低持股成本;三是設法洗出從底部進場的首批投資人,藉機拉高股價的成本,並吸引新投資人的參與。 洗盤是主力的重要工作,既可以賺價差,又能夠洗清信心不足的浮額。 此時也是短線價差派大顯身手的良機,他們跟隨主力或高出低進、或低進高出,吃主力的豆腐,賺取驚人的價差。但是這需要很高的看盤功力,並且得冒被清洗出局的風險。 至於主力洗盤的方式,約略下有下列三種: 1.高出低進法:這是主力最愛用的洗盤方式。顧名思義,主力用力把股價拉高之後(通常會過前高),賣出部分持股,故意製造出恐慌性賣壓,大力摜壓,狠狠把股價往下打,從漲停打到跌停,使持股人心生畏懼後賣出,接著主力再於跌停價補回。如此來來回回沖洗幾次之後,主力非但達到清洗浮額(即融資餘額下降)的目的,還能賺到可觀的價差。 2.跌停洗盤法:這是比高出低進法更激烈的方式。最常見的是公司正常營運、毫無利空情況下,突然股價開出跌停價。其目的是要讓持股人見跌停心生畏懼而賣出持股。作手趁機在跌停時一舉吃盡跌停籌碼。最常見的跌停洗盤法乃是好端端地突然開出跌停的盤,但跌停掛出的單不大,接著突然出現密集大單開啟跌停,這是典型的跌停洗盤吃貨的手法。 3.定點洗盤法:這是股市崩盤、人氣悲觀到極點時,或是個股盤整甚久、在築一個大底時,主力會使用的手法。特徵是股價跌到低檔盤整,股價在一段很長的期間裡就在狹幅區間整理遊走,股價要死不活,一段期間後,就會把一些信心不足、不耐久盤的浮額清洗得乾乾淨淨。就效果而言,此法比上述兩種方法的效果更好,但需要花費較長的清洗時間。 二、出貨 主力費盡千辛萬苦拉抬一檔股票所為何來?蔣明誠先生表示,答案很簡單:萬般拉抬無非是為了出貨而已。出貨就是賣出手中持股,獲利了結。 在前述主力操盤的第三個過程“估算籌碼”中曾指出,主力吸納的籌碼大約是市場浮額的三成左右,想要順利出清這些存貨並非易事,因此股市裡有一句話:“會買股票的僅僅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父。” 主力都是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的高手,他們既懂得因勢利導,也懂得創造議題,更懂得利用波浪理論中的第三波高點或第五波高點進行出貨。 蔣明誠先生表示,主力出貨的方式,不外拉高出貨、壓低出貨、震盪出貨等三種。 一、拉高出貨法:通常主力費盡千辛萬苦把一檔股票炒高炒熱之後,股價日日創新高、欲小不易時,主力最喜愛運用“拉高出貨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股價一直拉、一直拉,拉到空手投資人禁不住誘惑跳進來時,即一股腦地倒貨給你。股市有言:“股價飆漲三天,散戶不請自來。”主力會利用這種投資人微妙的心理,把股價拉高之後倒給你。 二、壓低出貨法:有別於拉高出貨法,主力在操作一檔股票有其精密的設計與目標,當股價抵達預先設定的目標時,二話不說,從高點往下殺,這時股價會明顯出現好幾天開高走低出大量的現象,這就是“壓低出貨”。對主力而言,壓低出貨乾淨俐落,手法兇狠,其中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爆出大量,而且股價會跌破重要支撐。 三、震盪出貨法:這是最高明的一種方法,它有別於拉高出貨,乃是股價抵達預先設定炒作的目標時,藉由股價在平台整理中的震盪,大約七至十日,就會順利地把手中籌碼處理乾淨。許多高竿的作手利用此法出貨,常常在數日內把籌碼都處理完畢,股價仍維持在平台震盪,因此這是最高明的方法。 希望蔣明誠先生這堂關於主力操作詳細的課程,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蔣明誠「明誠學院」:分散投資為何很重要?

2022年11月11日
公開
38

「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這句至理名言,人生、職場、愛情無一不適用,投資理財也是。 該怎樣運用你的儲蓄進行投資、滾出更多錢呢?放進股票市場?或者是用定期存款?在講述這些投資方式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點不能忽視。蔣明誠先生在講述投資方式之前,也強調了這一件事。 蔣明誠先生表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沒有任何投資能夠避免所有的風險。」之所以叫「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有可能消失不見的機率」。就像那句常看到的聲明:「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無論是哪一種理財工具,下定決心前得先認清,任何投資都伴隨著一定風險。 而這裡所謂的「風險」,其實是一個刁鑽狡猾的概念,在開始投資以前,你必須先好好認識它,蔣明誠先生強調。 蔣明誠先生從以下四個觀念闡述了投資風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險觀念1:有偏向性的投資策略,將放大特定風險 投資通常可以歸納為四種類––股票、債券、現金投資、硬資產 (Hard Assets;譯註:硬資產是指切實存在的、具有一定耐久性、不易消滅的、受自然週期或經濟週期影響較少的資產種類)。 蔣明誠先生表示,至於你應該如何在這四種類別中配置你的投資,就要看你的理財目標、投資期限、風險承受力而定。 人們在投資時就是要面對這些選項,然後做出孤注一擲的抉擇。有些人會說,「我可不想蒙受損失,所以我選擇貨幣市場基金」。另外一些人會說,「我想要有最高的報酬,所以我買股票」。 但這類有偏向性的投資策略,有時卻會讓你陷入嚴重的財務險境。蔣明誠先生說,因為如果事情產生了偏差,你也會讓自己暴露在個別投資的特定險境之中。 當然,你也可以採用「分散投資」的方式來降低風險,蔣明誠先生說到。這個作法有三項好處:首先,可以減低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為某些股票價格下降,可以用另外一些股票價格上升來抵銷。其次,分散投資也可以避免因為一、兩家公司價值崩盤,使得你的投資全化為泡影。最後,廣泛的分散投資,也可以降低你的投資報酬可能會下跌成低於市場平均值的風險。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最容易也最便宜的分散投資標的就是共同基金和指數型股票基金(Exchange-Traded Index Funds)。 風險觀念2:避開股票投資,就不會財富縮水?別忘了「通貨膨脹」的隱形威脅 有些人擔心股市報酬欠佳或市場停頓,而避開投資股票,轉為投資債券或者進行現金投資。蔣明誠先生表示,如果你把所有的資本都放進債券或現金投資,也會有其特定的風險。股票是有可能在短期內碰到價值下跌的狀況,但從長期來說,還是會有可觀的報酬。相形之下,債券和現金投資在短期內有報酬穩定的優勢,但它們卻沒有辦法提供你達成最終理財目標之所需––而且也會讓你任由通貨膨脹宰割。 蔣明誠先生舉了個例子,1970 年代時,通貨膨脹就帶來大災難,每年高達 7.4%,結果十年之間,一塊美元的價值縮水為 49 分錢。就算是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通貨膨脹也會帶來麻煩。假定你的債券年收益是 5%,貨幣市場的投資收益是 3%,這些看起來是相當合理的投資報酬──但除非通貨膨脹率只維持在 3% 上下,否則的話,你的投資就等於沒賺到錢或者只能賺一點點。 蔣明誠先生強調,這就是在擁有股票的同時,也應該擁有一些硬資產的主要原因。 利用債券及現金投資做為股市下跌時的保護,利用硬資產來應對無法預期的通貨膨脹,然後運用股票來獲得長期報酬。這種策略也許無法為你贏得最大的利益,但卻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你的投資風險,而風險是值得我們在投資時慎加注意的事。 蔣明誠先生表示,我們無法確知不同的財務市場會如何變動,但我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究竟能夠、或願意承擔多少風險。 風險觀念3:把投資區分為「穩妥」與「生利」兩種,讓自己有心理準備 有些投資者執著於像是債券以及特別股(Preferred Stock),這種可以產生固定收入的投資。另外有些人會喜歡具有收益潛力,以及收益下降時有保護機制的投資或策略。還有些人傾向於選擇那種看起來會有高報酬,而且也安全穩妥的投資,例如房地產、避險基金、私人公司、私人貸款⋯⋯。蔣明誠先生表示,大家會覺得這類投資安全穩當,是因為它們不像股票、債券、以及其他類型在市場上的交易證券,每天都會有價格變動。 只不過事實上,只要這類投資有提供高報酬的可能,就一定會有高風險,我們也許無法看到其價值每日都在下跌,但卻有可能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投資已經少了一大塊。 蔣明誠先生的建議是:對前述的這些選項要提高警覺,盡可能專注於那種低成本又不複雜的共同基金或指數基金,以符合自己理財期待的心情去做投資。 舉例來說,你可以在心理上把自己的投資區分為「穩妥」及「生利」兩類,然後根據自己對理財的期待去做分配,把用來「生利」的錢放進股票基金以及風險較高的債券基金,在心理上也要做好過程中價格可能大幅波動,但最終將有可觀獲利的準備。 與此同時,把那些「穩妥」的錢放進較為保守的投資中,一方面明白這部分不太可能有很高的報酬,一方面也知道這些錢不會蒙受太大的風險。 如此一來,當市場飆升時,你就可以享受瘋狂獲利的樂趣,而在市場下跌時,你也會因為知道自己另外還有穩當的投資而不致驚慌失措。

蔣明誠「明誠學院」:6種大家應該學會的投資思維

2022年11月11日
公開
33

有效地計劃人生,能令我們少走很多「冤枉路」,減少浪費資源。因此,致富前不單要計劃人生,更應把人生視作一樁生意去好好經營。有目標,有計劃地行事,以提升自己為依歸,讓「自己」這生意愈做愈大,並愈賺愈多錢。這是前兩天蔣明誠先生投資思維課程開頭說的話。 我覺得特別有意思,蔣明誠先生沒有一開始就在講投資思維,卻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投資思維。 蔣明誠先生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他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按照純粹的收入排序,與按照投資收益排序,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如果大家還在沾沾自喜地衡量自己的工資收入,即使增長速度非常可觀,5年時間過去,比起會投資的人來說,彼此之間也能拉開相當大的差距。更何況就大部分的情況來說,我們的工資增長情況也不盡人意。 細細想來,蔣明誠先生說的確實有道理,畢業後、成為斜槓青年這八年的時間裏,從收入來說,我頂多只能算是中間水平。 但是從投資收入的角度出發,我卻與純粹的工資收入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我們身邊大部分的人,並不懂得投資,蔣明誠先生這樣說道。 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增加工資收入和如何節流上,但如果大家想成為真正的有錢人,懂得投資,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蔣明誠先生表示,如果大家一開始不知道自己的投資方向在哪裏,最好的方法是先投資大家自己的大腦。 但投資大腦只是老生常談的第一步,大家還得繼續接著往下走。我覺得蔣明誠先生這節思維課程最有意思的是,他並不是讓我們在死記硬背理論,而是真真實實的想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他在課上給我們介紹了以下六種思維方式。 1. 終極目標式投資 大家有沒有仔細思考過,自己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比如,老了後,大家想成為一家咖啡館的主人,那麽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留意和咖啡、開店等相關的知識了。 比如,大家希望在35歲時,成為一名高級管理人才,那麽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有系統的學習一些管理學知識了。 比如,大家對育兒方法很有興趣,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名育嬰師,那麽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不斷地學習、吸收、實踐相關的育兒知識了。 蔣明誠先生表示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一些設想,那個頻繁出現在大家頭腦中的想法,也許就是大家的終極目標。 蔣明誠先生強調,實現終極目標不是三兩天的事,但從今天開始,大家為終極目標所做的每一分投資,都讓未來有了更多實現目標的可能。 2. 技能式投資 大家說沒有目標,該如何談目標式投資? 蔣明誠先生認為如果沒有目標,最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投資到永遠不會出錯的技能學習上。 比如寫作,會寫的人,除了能通過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和更多人產生交流連接。 比如演講,會演講的人,除了可以分享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人透過演講了解大家,進而和大家產生連接。 比如學習能力的培養,互聯網時代,不怕大家不學習,就怕大家不會學習。 比如溝通,明明大家有很好的想法,卻不懂得如何交流,懂溝通的人,職場會順暢不止10倍。 隨隨便便都能舉出好多值得學習的技能,大家卻總是找各種借口,逃避讓自己變得更好,其實是大家懶。 蔣明誠先生表示,任意挑其中一項技能,大家可以看書、聽課、向相關領域的專家請教,任何一項都值得大家全身心投入,進行永久性投資。 3. 資金式投資 如果大家還把錢存在銀行卡、各種寶裏,大家的錢連通貨膨脹都跑不贏,蔣明誠先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所謂投資,除了投資大家自己,讓自己變成越來越好的人,金錢的組合式投資也勢必不可少的。 可以投資股票,投資基金,只要自己認為可以都可以投,當然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一定要長期堅持定投,而不是看到一下跌,就停止定投,一上漲又趕緊恢復。 所謂的定投,就是固定時間以固定金額的投資,不以大家的意志力為轉移。 4. 分享式投資 蔣明誠先生笑著說,大家學了那麽多,卻不用、不分享出去,這個知識只能算是沒有被盤活。 如果大家說沒有舞台可以分享,大家所參加的社群、公眾號、簡書等平台,都是完全開放的。 教是最好的學,為什麽大家所學課程的老師,看似是在掏空自己,但個人進步卻永遠甩大家一條街? 教是最好的學,只有分享式投資,才能讓大家學到的知識得到最大化的調整和優化,成為最有價值的知識。 5. 投資式消費 前段時間和團隊的小夥伴吃飯、聊天,聊到旅行時,每個人都很興奮,接著腦洞大開:為什麽我們不能組織一次遊學呢?選一個比較合適的目的地,一起去旅遊,把學習也融入進去。 現在我的每一筆消費,都自帶投資考慮: 比如閱讀一本書,我會問自己,有什麽是可以用在課程、諮詢裏面的。 比如外出參加社群活動,我不會再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課程內容上,還會提前想好可以勾搭哪個同頻的夥伴。 再比如,我再也不可能只帶著純粹學習的目的去學一門課了,必須是同時觀察別人是如何運營、有什麽值得借鑒的地方。 蔣明誠先生強調,投資式消費是指,不把每一次的消費,都當做純粹的消費本身,而是從結果出發,多想一想,我還能同時獲得什麽。 6. 成為一個有投資意識的人 就在前不久,我和老公把兒子的學區房定了下來。 在深圳,我們一共買過三套房。我們的三套房,表面上看來都是我和我老公在這畢業九年的時間裏通過自己賺的錢購買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第一套房確實和當時工資的收入有很大的關係,第二和第三套,卻是投資意識帶來的結果。 蔣明誠先生說,買房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人生大事,但不能否認的是身邊有一票人,並不是不夠錢付首付,卻因為意識的問題,總處在觀望的姿態,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了最佳的出手時期。 別問我現在還適不適合投資房產,手上的錢理一理足夠付首付、是必需、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最合適的時機。 成為一個有投資意識的人,讓我在投資自己的維度上,只要手上還有錢,從不猶豫去投資。這是我在蔣明誠先生的這堂思維課上最大的收穫。 而因為知識結構的豐富和穩定,我們又有了更好的能力對基金投資也好、房產也好,做出更好的判斷。 最後,蔣明誠先生勸誡大家,不管大家是誰,收入多少,別忘了,要一直投資自己,成為一個有投資意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