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妤娃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曜娃第三次參加籃球課團隊競賽

2009年05月23日
公開
11

妤娃帶著睡意喊著: " 我不想回家睡覺,我想要看哥哥打籃球~~~ " 曜娃靦腆的回答: " 今天不要給你們看啦~~~像上次那樣我都會分心ㄋㄟ~~~^^ " 曜娃就是這樣 家人在場觀看...會讓他感到不自在...而且在場內總是在搞怪...撇步會一大堆...時而向二樓的妹妹大喊哈囉.時而又向著妹妹比出開槍的手勢嘻笑.要不就是在排隊時單腳跳耍寶...不太能專心又時時望向我們... 所以今天媽咪特意在結束前十分鐘才到籃球場...躲在角落好好觀看兩隊競賽激烈... 雖說他們的年齡普遍都不大,但打起球來一點都不馬虎.每個都像是神氣的精靈.非常耀眼ㄋ 認真參與比賽的曜娃看起來好帥唷!! 不論是傳球.搶球.運球跑...這些專注的神情都讓媽咪和妤娃看得好著迷... ^___________^ 沒想到,看到7歲曜娃揮灑汗水的過程,會是這麼的精彩!! 下次上課媽咪一定要帶相機去...為你人生補捉動人的時刻~~~ 呵呵呵))))))))))))))) 今天你表現的太帥了唷~~~曜娃寶貝~~~ PS: " 媽媽∼今天我有得到兩張好寶寶卡唷∼全部的小朋友只有我得到兩張唷∼ " 曜娃滿臉興奮神情^^ (媽咪想這應該是外籍教練 Eugene 尤金特別給曜娃的鼓勵) 我們準備要離開時,遇到了Eugene 尤金 教練,教練很親切的用手勢和中文跟媽咪說:" 曜娃表現的很好,愈來愈進步囉∼ " ^______^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35633/142761.14498170.wma

28招—教出非暴力、友善、和平的孩子

2009年05月21日
公開
8

二十八招—教出非暴力、友善、和平的孩子 一、 扮演孩子智慧、寬容的老師 以一種非常有結構的方式,而且站在協助孩子的角度,去教導他系統化的去辨識問題,解決問題。期待孩子長成一個有愛心、耐心以及樂觀的人,你也必須秉持愛心、耐心以及樂觀的態度去教導他們。讓他們學著以創意的方式,持之以恆地去解決問題。教導他們自律,取代他律。教導他們,遇到人際間的問題要敞開心胸,拋開恐懼,試著去同理對方的感受。 二、教小孩如何去覺察、助長善行 遇到人們友善的表現,和以合作方式解決問題的具體事例,要當孩子的面指出來,說清楚,加以讚美。鼓勵孩子仿效這些行為。這同時也在教導孩子,如何去覺察、助長善行。 三、鼓勵小孩明辨對錯 遇到使用暴力和不友善的具體事例,當孩子的面指出來,說清楚,表達反對的立場。無論是在看電視、在學校和同學一起玩、在家和爸媽兄弟姊妹一起,或者是其他場合,都要鼓勵孩子這麼做。這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清楚思考以及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分辨對和錯、明智和愚昧、理性和非理性、恰當與不當的能力)。 四、建議閱讀和平之書 建議孩子和他們的同學閱讀相關的書籍,例如《小小心靈雞湯》系列(心靈雞湯游擊隊、馬戲團之夜、永恆的娃娃。)、Katherine Scholes的 《和平在人間》(Peace Begins with you), Dan Millman 的Secret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and《和平大書》(The Big Book for Peace),最後這本書是由超過三十位著名的童書作者與插畫家集體創作。(譯者註:《小小心靈雞湯》系列有中文版,由晨星出版。) 要求孩子的學校圖書館,訂購明顯傳達非暴利、友善以及和平訊息的書籍。 五、推翻「男孩子就該這樣」的說法 推翻「男孩子就該這樣」的說法,以免我們藉此逃避教導男孩非暴力的責任。身為父親和男人,必須試著和男孩溝通,避免他們養成暴力的習性,誤以為這種破壞的力量就等於男子氣概。男人必須教導男孩,讓他們增長智慧、直覺,以及和平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愛的能力。 六、鼓勵孩子景仰、認同非暴力的典範人物 鼓勵孩子景仰、認同馬丁路德和甘地等非暴力的典範人物。發掘更多足以代表非暴力以及博愛的楷模,讓孩子知道你自己多麼佩服他們。將這些人物的相關書籍擺放在家裡容易看見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和孩子。我們的社會目前傾向景仰、偶像化有運動才華的人,更甚於那些人格崇高、有能力去愛和改變世界的人。因此,從現在開始,要注意你平時和孩子討論的偶像屬於哪些類型,要刻意的偶像化那些帶給世界愛與和平的人。 七、反對將暴力美化 遇到將女人的性感與暴力連結的情境(例如:讓穿著性感的女子手握槍枝),要指出來、說清楚,表達反對的立場。我們的社會已經嚴重受到誤導,過度的美化暴力;我們現在就在承受它所帶來的可怕後果。 八、讓孩子知道暴力會帶來痛苦 讓孩子清楚知道,暴力真的會造成身心極大的傷痛。很不幸,這種因為暴力而讓身心受到煎熬的故事,俯拾皆是。可是,電視和電影中刻畫出來的暴力,往往不是太夢幻,就是無法呈現出它真實、駭人的效果。 九、不要玩「殺人遊戲」 協助孩子去體會:殺人是很悲哀的事情,「假裝殺人」的遊戲並不有趣。拒絕武器玩具。拒絕暴力電玩。讓孩子去思考:「如果我的好朋友被槍殺死了,我還會覺得大喊『碰!碰!你死了』很好玩嗎?」這麼做能讓孩子不再否認,殺人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如果我們都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 十、讓孩子瞭解:戰爭就是苦難 讓孩子瞭解:戰爭的本質是苦難,「假裝」打仗的遊戲並不有趣。拒絕戰爭遊戲。假如孩子想「玩」打仗,讓他們像戲劇裡的演員一樣,演出破壞、恐懼、悲痛、道德衝突和哀傷。和孩子共同討論世界各地現在正在進行的的戰事和衝突。選擇某些網站,例如「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和孩子一起上網瀏覽,讓他們看到孩子兵、地雷等悲慘的問題。 十一、拒買暴力玩具、戰爭遊戲以及暴力電玩 拒買暴力玩具、戰爭遊戲以及暴力電玩,用行動向製造商和零售業者宣告:你不喜歡它們。鼓勵商店不要販售那些產品。將家裡現有的「暴力訓練工具」丟進垃圾桶,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你不接受那些東西,省得他們吵著要你再買。幫兒子舉辦慶生會時,邀請卡上也要註明:「請勿攜帶鼓勵暴力的玩具!」當然囉,如果孩子把棍子當槍來把玩,也要用類似的方法讓他知道:你不接受暴力。Lion and Lamb(獅子與綿羊)是一個很好的組織,致力於禁止販賣暴力給兒童;不妨參觀一下他們的網站www.lionlamb.org。 十二、 拒看垃圾暴力電影 拒看垃圾暴力電影,明確的向電影工業宣告:你不要它們。讓孩子知道:要做自己的主人,聰明選擇電影,列舉一些好的電影。(當然,有些電影雖然出現暴力的情節,可是是為了譴責暴力,仍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好人槍殺壞人」這種類型不在此列。)嚴格篩選孩子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只要有所疑慮一律刪除。暴力電影和電視節目會降低孩子對暴力的感受度,模糊了幻想和現實的界線。這種情形讓人忐忑不安,尤其是在槍枝和武器容易取得的時候。 十三、不要做孩子的壞榜樣 要加強注意到,你的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有多麼相似:停止各種毆打、掐捏、掌摑、打屁股、鞭打,以及揍你的孩子,也勿威脅要打他。你表現得很親切,或是非常粗暴的時候,他們都會強烈以你為師。 要以身作則,示範非暴力的言行,以及用明智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要使用肢體暴力,濫用你的力量。為過去所犯的錯誤道歉,矢志不再繼續使用那些方式。你將發現,當你表現得更合宜、更友善,孩子也會變得跟你一樣。你的努力有助於創造出一套對待兒童、嶄新的社會標準。在過去,父母得以依據自己的判斷,決定對孩子施暴的程度;新的標準則堅持要求父母,只能用智慧和理性來解決問題。 十四、要面對暴力的人類過去 和孩子共同面對事實:我們的歷史以及許多風俗習慣都摻雜了暴力。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先承認它的存在。假如真心想打造一個非暴力的文化,我們必須如實面對暴力,絕不輕忽、扭曲或否認它的存在。要承認,暴力已經深入我們的文化,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無論是反映在戰爭、拳擊賽事或者是奴隸制度裡。要和孩子討論,想改變這數百、數千年來的思考和行為模式,簡直困難重重。 例如,就說打人和鞭刑,它的歷史,已經久遠到連我們自己都不再認為這樣做有什麼問題了。讓孩子知道,任何文化都必須時時退一步去重新評估自己,決定哪些部分需要去除或增加,如果它想蓬勃發展的話。 邀請孩子一起發想:我們的社會如果想變得更和平,還需要改變哪些風俗習慣。在這個部分,學校老師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上社會科學或歷史課的時候。 十五、不可縱容大人傷害小孩 目睹父母毆打、欺負或傷害孩子的時候,要出面制止,不可旁觀。不要害怕,挺身而出,例如,可以勸父母:「我知道養大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支持。我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所有的打罵。放輕鬆點。我向你保證,你的孩子一定會表現得更好。我知道一位心理學家,你和他聯繫可以拿到一份有關教育的報告,裡面說到為什麼不能打小孩。」不要讓發怒的父母嚇到你,阻止你去保護孩子。 十六、承諾不再吼罵孩子 承諾不吼罵孩子。對,我沒有開玩笑。這麼做,你和孩子將來會因為家裡的美好改變而心生感激。請孩子用簡單的笑臉、哭臉,列表記錄你怒吼或平心靜氣的行為,以及每段時間進步的情形。你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笑臉的時候,可能需要提醒孩子,可是,他們可能會更迫不期待的要記下你的不當行為! 這是以身作則的大好機會,可以讓孩子看到,一個人如何真誠、努力的改變,以及在這過程中,會遭遇到哪些困難。同時,這也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去覺察、指明、反對不當的行為。 十七、從家庭做起 每天用各種方法踐行「和平要從家庭做起」的觀點。你希望世界有多和諧,就要先努力讓家裡變得那麼和諧。例如,在你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建議他們假想自己是兩個衝突中國家的領袖,必須負起絕不訴諸武力又必須解決衝突的責任!教導孩子去踐行大多數人渴望看到的世界和平,這個過程,對創造一個真實的和平世界十分重要。 十八、 心中真正有愛 無論遭受過什麼樣的傷害,愛你自己,善待你自己。唯有你心中真正有愛,你才能教會孩子去愛。擁抱你心中的痛苦,打開自己,接受愛和療癒,你將會變得更寬容。如果你發現這些建議很難做到,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一些療癒課程可能有助於你的憤怒控制,讓你比較容易用更平和、慈藹的方式去和孩子互動。 十九、了解暴力的人為何暴力? 協助孩子去理解,行為卑劣、暴力的人,通常也被卑劣和暴力的方式對待過。讓孩子知道,無論是孩子或是父母,都必須停止暴力的行為。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非暴力、有愛心的社會份子,從現在開始,用同理心去對待孩子。 讓孩子知道,殘暴的兇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為他們帶來痛苦和憤怒、又否定那些痛苦和憤怒的社會所造成的。讓孩子瞭解,心理上的痛苦是暴力的燃料。 當媒體報導一樁暴力事件時,不要僅止於向孩子指責施暴者,同時要探討施暴者的生命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致於他會如此憤怒。 除了說:「他怎麼可以這樣做?」還要跟孩子說明:「他會那麼生氣是有原因的。身為社會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去防止所有的人變得那麼生氣。」這種覺知情緒的訓練十分重要,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和力量,而不是無端的感到不確定和無能為力。讓孩子瞭解,事實上,我們社會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恰好」助長了世界的暴力。 二十、立刻糾舉出欺負行為 發現欺負行為,要立刻糾舉出來。有時候父母會欺負孩子;一個手足欺負另一個;或某些孩子欺負其他孩子。包括欺負者和受害者都心懷怒氣,會燃放出卑劣和暴力的行為。看到有人受到欺負,一般人通常會袖手旁觀,或是剛開始試著介入,可是因為效果不佳又放棄了。欺負者需要立即接受專業心理治療,不是等到最後一刻。欺負者需要大人保證他們不會再受到脅迫;他們需要愛去打開心房,讓自己變得更和善。 反覆受到欺壓的受害者,也需要藉助心理治療去增強自己的能量,包括為自己發聲、維護自己私人領域的能力。包括欺負者和受害者都需要旁觀者停止袖手旁觀,開始站出來說話,不管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不要再說「小孩子就是這樣」,這只會助長不負責任和冷漠的心態,對於友善的學習一點幫助也沒有。 二十一、 停止對孩子冷嘲熱諷 停止嘲諷,或用「難聽」的綽號稱呼孩子(例如:「壞小孩」、「懶惰蟲」)。手足間相互的嘲諷一律要糾正。要知道,言語的殺傷力十分強大。要知道,你對孩子的肯定讚賞有多麼重要。試著回想小時候你被嘲笑時的感受。 二十二、 立刻制止孩子的不友善行為 看到孩子間出現不友善的行為,立刻糾正,包括在學校的時候。譬如說:「我剛聽到的話不怎麼好聽,如果你說…會好一些。」或者說「我相信以前一定有人對你不好,因為你剛對其他孩子說了不好聽的話。如果你練習說些好話,一定會交到更多朋友,變得更開心。」例舉一些社會比較認同的說話方式(例如,讚美、助人的問語),同時建議他�她每天練習對同伴說三句好話。 對這種充滿善意與懇切的互動方式,孩子的反應通常很好。說不定,你是他們生命中唯一一個用這種方式去關心他們的人。要能將其他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跨出這一步十分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願意付出越多的心力去關愛憤怒的孩子,未來出現憤怒和暴力大人的機會就會越少。 二十三、設計增長非暴力意識的作業 鼓勵學校老師設計有益孩子增長非暴力意識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內容,要將焦點聚光在個人內在以及家庭的改變,而不是以為「暴力問題」與自身或家庭無關。無論在愛的道路上走了多遠,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有愛心、更不暴力。 二十四、讓孩子知道你在努力帶動社會改造 發動你的宗教領袖、校長或青少年活動領導人,在相關議題上,去教育、啟發家長和孩子。讓孩子知道你在努力帶動社會的改造。 二十五、為孩子舉辦「非暴力、友善與和平教育」活動 在家裡、學校或社區中心,為孩子舉辦「非暴力、友善與和平教育」的系列活動。教導孩子非暴力、友善與和平的原則;教孩子去教導他們的同儕、父母和老師。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練習在不同情境裡合宜的言行舉止。邀請孩子共同建構一個愛與和平的世界願景。 二十六、在家裡張貼一張「創造非暴力、友善與和平」記錄表 寫下家中成員為和平加分所採取的行動。幫孩子的班級也製作一張類似的記錄表。 二十七、和孩子共同欣賞聆聽和平、療癒性的音樂 這種音樂可以改變家庭氣氛,帶出每一個人美好的一面。 二十八、 當你握起孩子的手,心中充滿愛意時,和你的孩子一起呼吸,一起微笑。 記住:你自己的行為是最強而有力的老師。請不要選擇性的忽略比較敏感或具有爭議性的項目,因為那些正是反映或製造社會核心暴力的要點。 只要我們有決心、勇敢面對那些根深蒂固、敏感,對創造和平、理性、友善無益的風俗習慣,我們就能讓個人和社會產生最徹底的改變。 有效而無害的責備 人都會有情緒,尤其是當孩子闖禍、惹麻煩的時候,要爸媽壓下脾氣,確實需要一些修養才能辦得到。不過,適時的責罵雖是必需,爸媽在責罵之前,仍要提醒自己保持理智。別忘了,責備的目的在於讓孩子了解那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而不是在於讓爸媽發洩心理的怒氣。 如果家長被孩子惹火了,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斥責孩子,很可能會說出很多傷害性大卻無正面意義的言語。這樣的責罵,很可能在孩子心中造成陰影,不僅影響親子關系,也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所以,責備必須審慎運用,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那樣做是不對的,以及為什麼不對。還有,小心措辭,對事不對人,別讓孩子以為爸媽不喜歡他了。 讚美與責備,是教養孩子的兩項法寶,如果運用得當,可以讓教養工作輕鬆而有效;只是,如何讚美、如何責備、讚美與責備使用的比例等等,都會因爸媽與孩子的個性、互動方式,以及當時的情境而有所不同,這就得由爸媽自己從經驗中去體會與學習了。 謝謝妙妙媽分享好文章

用愛心和智慧有效訓誡孩子

2009年05月20日
公開
11

讓孩子自然成長   現代父母真難為,不知是「愛的教育」有效,還是「打罵教育」行得通?其實,只要掌握「3分鐘訓誡法」教育孩子便零障礙。 訓誡的機會: 1. 訓誡孩子絕對不要超過三分鐘:掌握住小孩全神貫注的那一段短暫的時間,說一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話。對心浮氣躁、沒有耐性的孩子,可利用父子獨處這種比較嚴肅的場合來教導他。對性情憂鬱、內向的小孩,最好的方式便是:發掘他的優點並好好褒獎他。 2. 利用講故事來訓誡孩子:說故事時,要留餘地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機會。用大道理來訓誡孩子,只會徒然引起他們的反感罷了!只有那種沒有結尾的故事才能讓子女在聽完後得到一點啟示。 3. 動之以情的訓誡法:不斷指責孩子的缺點,只會使子女徒然喪失自信心,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好處。子女都希望能得到父母全心的信賴,「信賴」就是一種最好的訓誡。用「真情」來訓誡孩子,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 用身體所做的訓誡:不知道敬愛父親的孩子比較不莊嚴,穩重,甚至會顯得沒有教養。沒有畏懼感的孩子無法了解倫理觀念。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會使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制,如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則「強硬的態度」無疑是一劑良方。你的孩子若一直不夠穩重,那麼常與他一起打坐,就可收到正面的效果。「自己的事自己做」是基本的訓誡。教會孩子「笑臉迎人」是父母的責任。讓孩子了解即使路邊的雜草也具有生命,促使他們重視自己的生命與尊嚴。 5. 曉以大義的訓誡:例如對不用功的孩子闡述知識的重要性。 6. 以日常行為當作訓誡的內容:身教重於言教是一句非常通俗的話,也是歷代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產。要影響或改變子女的所作所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對子女百般遷就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的個性而已。家教不嚴的家庭培養不出好兒女來,有原則的父母,才能塑造出有氣質有風度的孩子。父母本身要有讚美他人的修養,即使在幼兒期,也要教導孩子們抑制自己嫉妒,真心為別人的成就感到高興,否則長大之後,必將成為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和諧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子女高貴的情操。 一個家庭是不是有很好的物質享受,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要緊的是他們這個家的每一個人是否真心相愛。 謝謝妙妙媽分享好文章

曜娃寫了一大堆...

2009年05月20日
公開
20

這都要怪曜娃... 明明有很多時間可以在學校完成罰寫的 他偏偏就心不在焉.老是東摸摸又西拖拖... 其他兩位被罰寫的同學都有乖乖的完成 曜娃卻壓根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老師給他罰寫的白紙 只寫上了三個字 其他的部分都給亂亂塗鴉給占據了∼ 媽咪之前就有說過 如果老師已經有特別留時間讓曜娃完成... 而曜娃卻不利用時間趕緊著筆罰寫... 硬是要帶回家寫的話 媽咪會讓他再多寫一遍課文... 平時的家庭作業部分已經壓得他沒時間玩耍了 如果又加上罰寫的話... 媽咪不瘋掉才怪... 為什麼同學都會知錯的趕緊進行 曜娃卻不當一回事的在那兒發呆呢? 要不就是趁老師沒注意時,偷偷跑出去玩... 這些行為都讓老師感到非常頭大... 今天媽咪算是鐵了心了 說到做到! 真讓曜娃寫了兩課課文 除了老師罰寫的十三課以外 媽咪讓他自己選一課來寫 雖然曜娃很不願意 但...還是必須要做!! 因為是曜娃自己的選擇 誰叫他不在學校好好完成呢? -------------------------- 家庭作業: 國語甲本64~66頁 數薄38.39頁 罰寫:十三課課文.一課課文 十三課---第一張照片 有一天,我們全家人一起看相片.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我的第一張相片.相片裡的我沒穿衣服,好可愛!可是爸爸說:〔這不是你的第一張相片.) 爸爸拿出一張媽媽大肚子的相片,說:(這才是你的第一張相片,那時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呢!) 可是媽媽說:(這還不是你的第一張相片.)媽媽找出了一張小小的黑白相片,說:(那時,你在媽媽的肚子裡,像種子一樣,小小的!) 哇!真是太神奇了!看著這張相片,我們全家人都開心的笑了. 一課---小樹 小樹小樹,我把你種下,這個院子就是你的家. 風來吹,雨來打,小樹啊!不要怕,我陪你一起長大. ------------------------- 看著他寫的這麼辛苦...一邊喊累一邊打瞌睡 媽咪看了當然也會心疼 但不讓他明白這件事情的輕重又不行 唉∼ 希望因為今天媽咪的堅持 他會有所長進 有天能明白媽咪的用心良苦∼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65501/07.mid.mid

謝謝朋友們捎來的祝福

2009年05月19日
公開
13

謝謝姨姨送給曜娃的祝福 媽咪原本再想... 近日的忙碌.媽咪實在無瑕製作搶千禮 又加上最近也實在少有時間到朋友家拜訪 所以想說前來祝福的朋友可能會不多了 沒想到... 當媽咪一回到家... 留言板裹早已滿載幸福了∼ 謝謝您們的真誠祝福 讓妤娃媽咪和曜娃好感動好窩心唷∼ 暖暖在心頭耶∼ 謝謝您們 真摯的朋友們∼ 有您們真好∼謝謝∼ ^______^ Angel 祝曜娃生日快樂~~~~ 芊芊的媽咪 趁睡覺前先來祝曜娃生日快樂唷! 希望曜娃更懂事、更聽話 要跟妹妹相親相愛 用功唸書求知識唷!^^ 樺依 ♡ 媽咪 親愛的曜娃寶貝生日快樂! 又多了一歲 代表曜娃又更成長、懂事許多 祝福充滿童心的寶貝曜娃 健康平安、聰明伶俐 人見人愛、幸福快樂喔^__^ (送上一張背景圖當生日禮,請笑納^__^) 媽咪 來給曜娃送祝福囉~ 希望曜娃: 健康平安 快樂活潑 天天進步 生日快樂^^ 慈愛誠心 祝曜娃生日快樂 我是淨可愛的媽媽 愛媽媽來祝福..曜娃~"嘿皮波斯day"... ☆庭&緯ソ媽咪☆ 來祝福曜娃~~ 生日快樂 平安健康 聰明伶俐 活潑可愛 乖巧聽話 ^^ 倢媽 曜娃生日快樂!! 祝福你身體健康 平安快樂 能更懂事聽話喔~~ 送個小禮物 希望你們會喜歡^^ 葶伶媽 生日快樂喔^^ 蕊蕊ㄉ天空 祝曜娃生日快樂 永遠健康•平安•幸福 純 祝 曜曜華老師 生日快樂~ ♡芯~mami♀ 祝曜娃生日~ 開心快樂學習~ 平安健康長大~ 妙妙媽 祝曜娃生日快樂 天天開心 聰明活潑 平安健康 幸福快樂 小無尾熊熊 祝曜娃生日快樂 平安長大 活潑可愛 珠珠 娃瑪咪 今天是曜娃ㄉ生日,願他生日快樂,永遠幸福! ♡╮愛~~欣Ο呈 ╭♡ 我們來祝哥哥曜娃 ^^ 生日快樂 身體健康 平安幸福 要更懂事聽話 禮讓妹妹 做個好寶寶喔.... Elaine

妤娃真的長大了: 懂得尊重和等待

2009年05月18日
公開
9

之前,媽咪就常常為了一通電話或是和老師的一席談話... 而惹了一身火氣... 搞不懂,為什麼每次只要是和老師朋友再討論事情 曜娃妤娃就會在旁邊爭吵不斷... 才等上幾分鐘而已就好像會要了他們的命一樣... 催促著...吵鬧著... 這個問題 媽咪已經不下好幾次跟他們兩個叮嚀過了 這是多麼不禮貌的行為!!請等等我好嗎?!! 今天,妤娃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 事件一: 星期一的早晨 媽咪會讓妤娃睡到自然醒 以減免她的週一症候群和求得這娃兒的好心情 可是,今天娃兒的心情一點都不美麗 用完早餐後的情緒就不大好,小小哭了一下... 出門前穿鞋時... 媽咪接到了文文阿姨來的電話 因為是聊手作的細節,所以談了十多分之久... 這其間妤娃 沒出半點吵鬧的聲音... 只是默默自己穿著鞋子 然後...雙手拿著小口罩把弄... 媽咪掛完電話,妤娃這才出聲: " 媽咪,我都沒有吵你講電話哦~~~ " 媽咪覺得妤娃表現的很棒,送給妤娃一個深深的擁抱∼ 事件二: 下午接妤娃時 遇上了菀鈴老師 聊了一下妤娃最近在家 媽咪發現她進步的一些小事情... 還有情緒上的穩定... 而妤娃默默的待在一旁 和菀鈴老師談完之後 妤娃馬上就說: " 媽媽∼我都沒有吵你對不對∼ " ^______^ 對呀!! 我們的小妤娃真的表現的很好 真的是長大了耶∼貼心又有禮∼ 媽咪感到好高興哦∼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210213/210241.90545776.mid

10帖 創造快樂童年的秘方

2009年05月16日
公開
30

秘方 1 父母快樂,孩子才快樂  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你總是帶著工作壓力、拉長著臉進家門,孩子看到了,也很難笑臉對你,更害怕跟你親近。  父母要常提醒自己,把白天的不愉快丟在門外,回家就轉換心境,不要還想著白天老闆如何刮你, 同事怎麼無理對你,以免脾氣失控,波及無辜的孩子。  如果你感覺情緒快爆炸,一點小事就惹你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時你不能再累積負面情緒了 ,應該喘口氣,找些開心的事做,像看場喜劇電影、約知心好友聚聚,或找另一半兩人短期旅行,重新拾回生活樂趣。  更重要的是,饒了自己和孩子,放棄去當「完美父母」:包下所有事、要為孩子做到100分、規定他們按你的計劃長大、目標是培養十項全能而且樣樣比人行。  事實上,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自行學習摸索。你幫孩子做太多、限制太多,等於剝奪他獨立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一份禮物,」教育學者吉姆.泰勒(Jim Taylor)強調。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斷的鼓勵。 秘方 2 營造自家的幸福時光  愉快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可以努力的是,找一段時間,全家人一起做件親密開心的事。  例如許多國外家庭重視全家人一起用餐,在輕鬆氣氛下閒聊今天發生的趣事,且絕不在餐桌上數落孩子。  曾為知名主持人的趙寧,全家人喜歡在洗完澡後玩「堆烏龜」遊戲,他趴在最下面,太太和孩子一個個堆疊上來,然後大家一起開心歡呼。  另一位服務業女主管也說,她和先生孩子會一起躺在大床上,互相搔癢嬉鬧,常是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現在孩子都大了,但全家人對這個遊戲仍樂此不疲。 秘方 3 用心聆聽孩子 要忙碌的現代父母花時間聆聽孩子確實不容易,但無論多忙仍應停下來專心聽孩子說話,不僅讓他覺得你關心他,而且從言語之間你會了解他的想法、感受及需要,發現他的生活課業是不是遭遇困難,需要幫助。  聆聽時的態度很重要。避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或中途打斷他,否則孩子感到被否定,以為說了你也不聽,以後你大概別期望他再主動開口找你聊天、問意見了。  德蕾莎修女曾經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值得警惕。  心理學有個「蚌殼理論」,要讓蚌殼吐沙,必須把它泡在溫水裡。成長中的孩子,N像堅硬的蚌殼,父母要營造一個適溫的環境讓他「吐沙」、傾訴心事;如果用力敲打蚌殼,為了自我防衛,它會閉得更緊,甚至永遠不張開。  上學途中、用餐時間或上床睡覺前都是傾聽的好時刻,全家人也可以玩遊戲來了解彼此、拉近距離,例如參考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設計的「走入孩子內心世界的12張紙牌」──在12張卡片上列出一個問題或一件事,父母和孩子輪流抽出某張卡片,回答上面的問題,或做上面列出的事。  這12張卡片內容可包括:  *說一說你最不快樂的事。  *說一件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你對身邊某個人的看法。  *今年你最希望得到哪三件東西?  *你對自己哪些地方不滿意?  *哪一件事你很努力做,但結果不理想?  *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深呼吸三次,放鬆一下。  父母可以自由設計其他的內容。  經由孩子的答案,你可以知道他對身邊事物的想法、他擔憂的事情等等,再進一步和他討論,協助他解決問題。 秘方 4 教孩子感謝並關懷別人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獲得快樂感的主要來源,是經常心存仁慈及感謝(kindness & gratitude),也願意關懷幫助他人。而教育專家也指出,要培養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先教他懂得感謝別人的付出。  美國最佳教師獎得主隆.克拉克(Ron Clark)在他熱賣的著作《優秀是教出來的》裡列出兩項「超基本」教條,都和感恩有關。一是他要求班上學生,每次老師送獎品,一定要說謝謝,不然獎品會被沒收;另外他告訴孩子在餐廳、旅館等地方接受別人服務時,要懂得惜福感恩,不要視別人的辛苦付出為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是父母親身示範。如果你在別人為你服務時,把「謝謝」掛在嘴上、也總是真誠關懷家人朋友,給予幫助、甚至帶孩子當義工服務他人、捐贈物品給需要的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能養成感謝和關懷、助人的習慣。 秘方 5 讓孩子做有興趣的事 對有興趣的事物,孩子會主動學習,也願意花心力,不必旁人施壓鞭策,學習過程當然輕鬆快樂。即使碰上困難,也比較願意再嘗試下去。  去看那些在各領域成功出眾的人,幾乎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一直保持高度興趣,至於天分或學業成績優秀與否,不一定和未來成就直接有關。  以研究微中子(Neutrinos)成就傑出而獲頒198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列德曼(Leon Lederman),曾告訴想放棄科學研究的學生說,「只有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可能成功。」他學生時代成績平平,但是對科學研究比別人狂熱,做起實驗廢寢忘食,最後列德曼的成就遠高過那些考試成績比他高的人。至於我國的李遠哲,當然也是埋首自己興趣而有成的例子。 秘方 6 多一點玩樂 別給孩子塞滿課程的時間表,他們的時間應該多點彈性和留白。 超量的課程和知識把他們弄得身心疲累,沮喪憂鬱,更且失去自我思考、向外探索及體驗生活中各種新奇趣味的機會。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停掉一些你覺得孩子該學但他卻不感興趣甚至恨得半死的才藝課。這些時間空出來,讓他讀想看的書、拿筆塗鴉、在公園草地上奔跑翻滾、爬山戲水、和鄰居孩子來場球賽,甚至什麼也不做,只是發呆,自由思索,盡情發揮想像力,許多精采獨特的創造力因此能冒出來。 秘方 7 玩得愈多,學得愈多 讓孩子玩樂並不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玩」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  研究指出,玩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包括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及激發想像力、訓練注意力、發展社交能力等等。  不過,教育專家強調的「玩」是:  *孩子覺得有趣、享受,而不是呆板、無聊。  *孩子能即興、自發,自行選擇,而不是父母強迫去玩或指定玩的內容。  *沒有明確目的,不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才玩。例如為了提升智商給孩子玩益智玩具。  *孩子會主動參與,而不是被迫或興趣缺缺。  *某種程度脫離現實,帶有想像力。  任何人都喜歡聽 秘方 8 經常具體讚美孩子 讚美勝過批評,只要回想一下你被稱讚時曾有過的快樂及成就感,你就永遠不會吝嗇讚美你的孩子。  除了用「你好棒」、「你做得真好啊」這些比較模糊的字眼,你應該更具體點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值得鼓勵。例如「你這幾天都自動寫功課,不用人催,好棒呀!以後要天天這樣做哦!」、「你早上看到鄰居爺爺會主動問好,真是有禮貌!」如此,孩子可以從讚美中慢慢理解哪些是良好正確的行為,也會樂於繼續這樣做。 秘方 9 欣賞孩子長處,少一點比較。 每個孩子生來獨一無二,擁有不同的特質和長處,例如有的孩子細心、能記得事物的細節,有的孩子口才好、很能與人溝通,父母應該欣賞自己孩子的優點,鼓勵他發揮長處。「相信每個孩子只是特點不同,而非真正有優劣之分,」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提醒父母。  而且,不必要的壓力和挫折常是比較來的,例如拿單一的標準對孩子吹毛求疵,或用考試成績斷定他未來的成就。 秘方 10 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遭遇失敗時,不容易喪失自信,也比較會勇敢爬起來再嘗試,不會一直陷在難過的負面情緒裡。而且,安全感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樂於四處嘗試最有力的支持後盾。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自覺被父母疼愛、重視和欣賞上,「安全感是孩子了解即使追求成就失敗,父母依然會愛他們,」吉姆.泰勒指出,而且這種「愛」是不帶條件,不是他表現傑出、成績優秀,父母才會愛他。  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稱讚、多對孩子說你愛他、撥出專屬孩子的時間陪他、讓他覺得自己在你心目中是重要的。  而當孩子碰上困難時,你能陪伴並協助解決問題,讓他曉得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得到你的安慰和支援,而不是「世界上沒人關心我」,或只招來責罵處罰。  「圓滿的成功並非只問功成名就,而是同時擁有快樂和成功,沒了快樂,成功一點也不圓滿,」吉姆.泰勒的話,提供現代父母思考。 謝謝妙妙媽分享好文章

成功父母 40個 特徵

2009年05月13日
公開
42

1. 能認真並很有耐性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2.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3. 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他的工作成果. 4.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例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種雜亂的工作空間. 5.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份供他單獨使用. 6.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他的. 7.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8.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 9.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行. 10.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1.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睦相處. 12.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仔是否確實遵守. 13.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14. 從不以辱罵方式去懲罰孩子. 15.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6. 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17.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18. 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9.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及幻想. 20.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21.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2.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機會. 23. 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24.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吟誦詩歌. 25. 鼓勵孩子能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來源.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29. 仔細地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力範圍內,給孩子作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亢不卑.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我也一樣做得不好"讓孩子面對而非逃避挫敗. 38. 鼓勵孩子盡量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好的意見具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不願替他做了大部份工作而 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的勤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