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妤娃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0帖創造快樂童年的秘方

2009年03月01日
公開
30

期望孩子傑出,父母需要先幫他們找回快樂的童年。教育專家要告訴你快樂祕方,可以讓你的孩子成功。 文�康健編輯部 康健 第077期 2005/04/01 秘方 1 父母快樂,孩子才快樂  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你總是帶著工作壓力、拉長著臉進家門,孩子看到了,也很難笑臉對你,更害怕跟你親近。  父母要常提醒自己,把白天的不愉快丟在門外,回家就轉換心境,不要還想著白天老闆如何刮你,同事怎麼無理對你,以免脾氣失控,波及無辜的孩子。  如果你感覺情緒快爆炸,一點小事就惹你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時你不能再累積負面情緒了,應該喘口氣,找些開心的事做,像看場喜劇電影、約知心好友聚聚,或找另一半兩人短期旅行,重新拾回生活樂趣。  更重要的是,饒了自己和孩子,放棄去當「完美父母」:包下所有事、要為孩子做到100分、規定他們按你的計劃長大、目標是培養十項全能而且樣樣比人行。  事實上,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自行學習摸索。你幫孩子做太多、限制太多,等於剝奪他獨立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一份禮物,」教育學者吉姆.泰勒(Jim Taylor)強調。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做的是陪伴、支持和不斷的鼓勵。 秘方 2 營造自家的幸福時光  愉快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可以努力的是,找一段時間,全家人一起做件親密開心的事。  例如許多國外家庭重視全家人一起用餐,在輕鬆氣氛下閒聊今天發生的趣事,且絕不在餐桌上數落孩子。  曾為知名主持人的趙寧,全家人喜歡在洗完澡後玩「堆烏龜」遊戲,他趴在最下面,太太和孩子一個個堆疊上來,然後大家一起開心歡呼。  另一位服務業女主管也說,她和先生孩子會一起躺在大床上,互相搔癢嬉鬧,常是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現在孩子都大了,但全家人對這個遊戲仍樂此不疲。 秘方 3 用心聆聽孩子  要忙碌的現代父母花時間聆聽孩子確實不容易,但無論多忙仍應停下來專心聽孩子說話,不僅讓他覺得你關心他,而且從言語之間你會了解他的想法、感受及需要,發現他的生活課業是不是遭遇困難,需要幫助。  聆聽時的態度很重要。避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或中途打斷他,否則孩子感到被否定,以為說了你也不聽,以後你大概別期望他再主動開口找你聊天、問意見了。  德蕾莎修女曾經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值得警惕。  心理學有個「蚌殼理論」,要讓蚌殼吐沙,必須把它泡在溫水裡。成長中的孩子,就像堅硬的蚌殼,父母要營造一個適溫的環境讓他「吐沙」、傾訴心事;如果用力敲打蚌殼,為了自我防衛,它會閉得更緊,甚至永遠不張開。  上學途中、用餐時間或上床睡覺前都是傾聽的好時刻,全家人也可以玩遊戲來了解彼此、拉近距離,例如參考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設計的「走入孩子內心世界的12張紙牌」──在12張卡片上列出一個問題或一件事,父母和孩子輪流抽出某張卡片,回答上面的問題,或做上面列出的事。  這12張卡片內容可包括:  *說一說你最不快樂的事。  *說一件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你對身邊某個人的看法。  *今年你最希望得到哪三件東西?  *你對自己哪些地方不滿意?  *哪一件事你很努力做,但結果不理想?  *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深呼吸三次,放鬆一下。  父母可以自由設計其他的內容。  經由孩子的答案,你可以知道他對身邊事物的想法、他擔憂的事情等等,再進一步和他討論,協助他解決問題。 秘方 4 教孩子感謝並關懷別人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獲得快樂感的主要來源,是經常心存仁慈及感謝(kindness & gratitude),也願意關懷幫助他人。而教育專家也指出,要培養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先教他懂得感謝別人的付出。  美國最佳教師獎得主隆.克拉克(Ron Clark)在他熱賣的著作《優秀是教出來的》裡列出兩項「超基本」教條,都和感恩有關。一是他要求班上學生,每次老師送獎品,一定要說謝謝,不然獎品會被沒收;另外他告訴孩子在餐廳、旅館等地方接受別人服務時,要懂得惜福感恩,不要視別人的辛苦付出為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是父母親身示範。如果你在別人為你服務時,把「謝謝」掛在嘴上、也總是真誠關懷家人朋友,給予幫助、甚至帶孩子當義工服務他人、捐贈物品給需要的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能養成感謝和關懷、助人的習慣。 秘方 5 讓孩子做有興趣的事  對有興趣的事物,孩子會主動學習,也願意花心力,不必旁人施壓鞭策,學習過程當然輕鬆快樂。即使碰上困難,也比較願意再嘗試下去。  去看那些在各領域成功出眾的人,幾乎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一直保持高度興趣,至於天分或學業成績優秀與否,不一定和未來成就直接有關。  以研究微中子(Neutrinos)成就傑出而獲頒198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列德曼(Leon Lederman),曾告訴想放棄科學研究的學生說,「只有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可能成功。」他學生時代成績平平,但是對科學研究比別人狂熱,做起實驗廢寢忘食,最後列德曼的成就遠高過那些考試成績比他高的人。至於我國的李遠哲,當然也是埋首自己興趣而有成的例子。 秘方 6 多一點玩樂  別給孩子塞滿課程的時間表,他們的時間應該多點彈性和留白。  超量的課程和知識把他們弄得身心疲累,沮喪憂鬱,更且失去自我思考、向外探索及體驗生活中各種新奇趣味的機會。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停掉一些你覺得孩子該學但他卻不感興趣甚至恨得半死的才藝課。這些時間空出來,讓他讀想看的書、拿筆塗鴉、在公園草地上奔跑翻滾、爬山戲水、和鄰居孩子來場球賽,甚至什麼也不做,只是發呆,自由思索,盡情發揮想像力,許多精采獨特的創造力因此能冒出來。 秘方 7 玩得愈多,學得愈多  讓孩子玩樂並不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玩」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  研究指出,玩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包括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及激發想像力、訓練注意力、發展社交能力等等。  不過,教育專家強調的「玩」是:  *孩子覺得有趣、享受,而不是呆板、無聊。  *孩子能即興、自發,自行選擇,而不是父母強迫去玩或指定玩的內容。  *沒有明確目的,不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才玩。例如為了提升智商給孩子玩益智玩具。  *孩子會主動參與,而不是被迫或興趣缺缺。  *某種程度脫離現實,帶有想像力。 秘方 8 經常具體讚美孩子  任何人都喜歡聽讚美勝過批評,只要回想一下你被稱讚時曾有過的快樂及成就感,你就永遠不會吝嗇讚美你的孩子。  除了用「你好棒」、「你做得真好啊」這些比較模糊的字眼,你應該更具體點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值得鼓勵。例如「你這幾天都自動寫功課,不用人催,好棒呀!以後要天天這樣做哦!」、「你早上看到鄰居爺爺會主動問好,真是有禮貌!」如此,孩子可以從讚美中慢慢理解哪些是良好正確的行為,也會樂於繼續這樣做。 秘方 9 欣賞孩子長處,少一點比較。  每個孩子生來獨一無二,擁有不同的特質和長處,例如有的孩子細心、能記得事物的細節,有的孩子口才好、很能與人溝通,父母應該欣賞自己孩子的優點,鼓勵他發揮長處。「相信每個孩子只是特點不同,而非真正有優劣之分,」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提醒父母。  而且,不必要的壓力和挫折常是比較來的,例如拿單一的標準對孩子吹毛求疵,或用考試成績斷定他未來的成就。 秘方 10 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遭遇失敗時,不容易喪失自信,也比較會勇敢爬起來再嘗試,不會一直陷在難過的負面情緒裡。而且,安全感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樂於四處嘗試最有力的支持後盾。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自覺被父母疼愛、重視和欣賞上,「安全感是孩子了解即使追求成就失敗,父母依然會愛他們,」吉姆.泰勒指出,而且這種「愛」是不帶條件,不是他表現傑出、成績優秀,父母才會愛他。  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稱讚、多對孩子說你愛他、撥出專屬孩子的時間陪他、讓他覺得自己在你心目中是重要的。  而當孩子碰上困難時,你能陪伴並協助解決問題,讓他曉得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得到你的安慰和支援,而不是「世界上沒人關心我」,或只招來責罵處罰。  「圓滿的成功並非只問功成名就,而是同時擁有快樂和成功,沒了快樂,成功一點也不圓滿,」吉姆.泰勒的話,提供現代父母思考。

五句話-讓你做個成功的母親

2009年03月01日
公開
13

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對待孩子媽媽們總是告誡要充滿愛心、耐心並時刻保持冷靜。 可是,小調皮們卻總有讓媽媽頭疼的時候,怎麼辦?現在教您5句話,讓你做個成功的母親! 1、“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 這麼說是為了讓孩子瞭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夥伴說: “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裏安靜地玩兒,還是到外面去?” 5分鐘之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 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 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後果的關係, 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員警”——她能很清楚地瞭解, 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 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 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 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烈而變得情緒失控 ,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 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傢伙惟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洩露了你的秘密?” 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 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麼讓你生氣的事情——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稚園學的新歌謠, 或者試圖用手裏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好象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 然後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 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 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 如果令你滿意的惟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那麼,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霜淇淋,那我也可以吃。 ”“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瞭解, “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 並不意味著樓裏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 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妤娃第四天上課:週一症侯群???

2009年02月16日
公開
7

早上在家先吃了一點麵包 但妤娃的胃口看起來似乎不好 吃沒幾口就不吃了∼ 一路上妤娃出奇的安靜,沒出半點聲音 媽咪知道妤娃大概是在蘊釀等會要面對上學的情緒... 看著妤娃這樣,媽咪也只是默默的騎著車 就怕會驚動到妤娃小小的心靈... 到了校園門口 妤娃也沒多說什麼... 跟著媽咪大手牽小手的走上三樓豆豆家 (我們到校的時間已經快十點了) 請鈴老師出來帶妤娃時 妤娃的臉上慢慢起了些變化... 但是她好堅強.強壓仰住快要哭哭的情緒... 鈴老師給了妤娃一個擁抱對妤娃鼓勵著說: " 思妤好棒!!思妤今天有帶著微笑來上課唷~~~ " 雖然妤娃的臉上是有些委屈的.有些小沮喪.但是她懂得忍耐.懂得克制... 妤娃揮揮手跟媽咪道再見後 轉身後的媽咪頓間有想哭的感覺!! 真的...不意外的是...這次換媽咪想哭哭了 我的寶貝妤娃怎麼會表現的這麼勇氣又這麼棒呢!! 謝謝你,小妤娃 媽咪一定也會好好加油努力ㄉ!! 下午要走上三樓接妤娃時 在轉角遇到了鈴老師正帶著一位小朋友下樓來,而妤娃就跟在後頭... (鈴老師說,妤娃是老師走到哪她就會跟到哪,所以送小朋友下樓妤娃也都會跟著,不會留在教室裹) 鈴老師稱讚妤娃今天的表現很不錯 有操作了舀工的教具 中午也吃了兩碗炒飯 只有在午休時,想起了媽咪,小小哭了一下而已 ^___________^ 明天一定會更好!! PS: 妤娃上英文課的時候 都會遇上小穎姊姊 兩人都顯得好開心唷^^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210213/210241.90545776.mid

妤娃第二天上幼稚園

2009年02月12日
公開
10

因為昨天太晚睡了 所以妤娃起床的時間有些晚 在家裹先吃了一點波羅麵包和半杯豆漿 媽咪才帶她到學校去∼ 到了學校都已經快十點了 鈴老師她們剛上完了體能課讓孩子們在一樓遊戲區玩耍 妤娃一看到鈴老師 知道媽咪準備要離開去工作了 就開始難過的哭了起來... 鈴老師把妤娃抱在懷裹安慰她 媽咪揮揮手和妤娃道再見... 結果...結果...沒想到 妤娃竟然也向媽咪道再見 一邊哭哭一邊揮揮手 哦))) 我的小寶貝妤娃 你真的表現的好勇敢!! 媽咪因為妳感到好驕傲!! 中午,鈴老師說 妤娃今天的狀況很不錯 請我在下午03:45再去接妤娃 妤娃對鈴老師已經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 不同於昨天的是面對老師上廁所時的反應∼ 昨天: 鈴老師要上廁所時,一定要帶妤娃一起進去才可以 今天: 鈴老師要上廁所時,妤娃會自己乖乖待在門外等她出來∼ (特別一提的是豆豆家小朋友要上廁所都是要走到隔壁的可愛家去借) 所以妤娃是自己一個人待在可愛家的教室裹等著鈴老師從廁所裹出來... 媽咪聽到這樣 覺得好驚訝~~~ 妤娃的適應能力真的很不錯唷!! 不過話說回來,妤娃可以適應的這麼好 都要歸功於我們班的鈴老師 是她的用心才讓妤娃感到這樣安心的~~~ 謝謝您∼鈴老師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36498/143723.16516471.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