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haocha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客

2008年01月22日
公開
21

每年都會這樣,越接近過年前,拿門窗來換玻璃的人都會突然增多, 最近也是如此,大多是客人在大掃除時不小心打破玻璃, 或是想要汰舊換新,也有玻璃早就破了一整年,要過年了才願意更換。 今天,早上及下午分別來了兩組客人, 早上客人是將所有的窗戶玻璃全都換新花色,希望給新年新氣息。 帶窗戶來換的阿公,抱著一個妹妹, 妹妹吃著奶嘴又一直讓阿公抱著, 貝兒一看見就直叫人家妹妹,還很熱情的招呼妹妹坐在她的專屬椅子, 更拿了餅乾要招待客人。 害羞的妹妹一直依偎在阿公身上,跟貝兒沒有互動, 阿公在等待玻璃更換時,跟媽媽閒聊起來才知道原來妹妹跟貝兒一樣大, 都是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從出生就是爺爺奶奶在照顧,黏阿公黏得緊, 阿公看到貝兒一直說話還不怕生,可以自己玩得很開心, 知道兩個孩子一樣大後,一直說妹妹"罕慢"。 看到妹妹的樣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她是被阿公阿嬤呵護在手心中的寶貝, 孩子早說話晚說話跟"罕慢"沒有關係,應該是一半天生因素一半環境因素所造成。 妹妹很乖巧,不會主動拿陌生人給的東西,會先用眼神徵求阿公的同意, 也很有禮貌,離開時會揮手掰掰,妹妹只是害羞了點。 下午的弟弟,是跟阿嬤一起來換修打破的玻璃, 阿嬤對弟弟讚譽有加,弟弟也活潑有禮貌,一樣是阿嬤的手心寶。 弟弟比貝兒大四個月,貝兒依舊熱情招待小客人, 倒是弟弟對貝兒的熱情有點畏懼^^" 直到貝兒拿餅乾相贈,才開心說謝謝。 ================================== 孩子的個性除了先天的特質, 跟成長的環境與照顧者有著極大的關係, 孩子個性的養成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極大的影響, 媽媽相信跟貝兒說過的任何話與所有的行為, 對貝兒來說都是教育或是習慣養成的一環, 或許沒有直接教孩子,但是無形之中,孩子一直在學習,不斷在吸收, 因此,父母與照顧者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現在的社會,很多父母因為工作,讓家庭教育的環節失衡,將教育的責任付諸於托兒所、幼稚園、小學.......。 忽略了家庭該給孩子的生活教育其實遠比學校教育的力量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