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媚棋&媚潔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密的危機 - 台灣的代理父母

2007年02月07日
公開
48

親密的危機 - 台灣的代理父母 作者:黃惠娟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卻沒時間陪孩子……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Angus,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綠豆很小,反覆的做很無聊,有時候Angus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撿綠豆,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Angus的媽媽,在安泰人壽工作的李小姐,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請了一位外傭打點家中大小事;Angus吃飯太慢,泰傭會餵;東西掉了,泰傭跟在後頭收拾;Angus出門時往板凳一坐兩腿一伸,鞋襪就自動套上腳。爸爸雖曾提議要讓孩子學習自理、做家事,但媽媽卻以「請傭人卻不讓他做事太浪費了」的理由峻拒。 一路被伺候長大的Angus,上了光復國小後,先是安親班老師發現她的功課總是做不完,隨後級任老師也發現,她寫字速度慢得異常,後來醫生檢查,才發現Angus是因為太少自己動手,出現了手指肌肉無力的問題。Angus也因此挫折不已,開始頻咬指甲,越來越排拒寫字……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 第一種代理父母: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溫于惠經營一家廣告公司,也有一個寶貝女兒Luka。溫于惠平日以賓士及富豪汽車輪流代步,對Luka也從不吝嗇。再一個月即將滿五歲的Luka,每星期會收到媽媽送的一個芭比娃娃;她就讀內湖區最貴的全美語幼稚園,每月光是學費就要交掉兩萬二,為了讓她擠入即將開張的明星學區麗湖小學,還在內湖買了新家。 溫于惠什麼都幫孩子預先規畫,唯一做不到的,是擠出多一點時間陪女兒,只能請個印傭二十四小時陪伴。Luka快三歲才會說話,雖然印傭走後Luka不再老是一開口就嘰哩咕嚕冒出印尼語,但幼稚園老師還是發現,一串英文字到她口中,不論怎麼努力,就是不容易發清楚;心一急,唾沫就會細細流出,反而招致同學無情的取笑。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據主計處估計,台灣雙薪家庭(即夫妻兩人皆工作)占所有家庭戶數的四四•二%,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五成以上的家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有錢無閒的父母湧現,各色「代理父母」也出現在我們社會,開始提供各色養育孩子的服務。 早年,台灣的小學到了中午,會出現許多幫孩子送便當的媽媽。現在,台灣的明星國小放學門口最新出現的景象,是幫孩子背書包、拎便當盒的瑪莉亞、蘇菲亞。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 根據勞委會九十二年的資料顯示,合法引進的外籍幫傭和外籍監護工總計十四萬四千名,其中絕大多數的監護工必須「一兼兩顧」,順便看顧小孩。其中,光是台北市就有兩萬多個家庭共聘用三萬五千多名外傭。 外傭帶小孩,早期有人以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英文程度。不過,隨著時間日久,各種副作用在孩子身上顯現,家長才發現,各種問題無奇不有。 例如,溫于惠的孩子Luka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就是語言遲緩現象。而這是導因於父母沒有跟孩子說話,孩子欠缺模仿對象,刺激不足的結果。比台灣更早引入外傭、外傭比例也高達一成的香港就發現,香港有八%到一二%的兒童,有各種語言能力的障礙,包括發音欠準、詞彙不足、語法結構紊亂和語言交談困難等,而這些將嚴重影響兒童未來學業、社交甚至智能的發展。 外傭侍奉得無微不至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例如,Luka的阿姨就發現,她吃完東西後會把果皮或包裝紙順手丟給旁人,東西掉了也從不彎腰撿起,要出門時,經常會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兩腳懸著,想要別人幫忙著襪穿鞋,自理能力幾乎是零。大姨說,可能是過去外傭怕她媽媽責罵,一路侍奉得太周到,給她養成的壞習慣。 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眼高手低」的小主人。 台北市外傭密集度最高的大安區仁愛國小,七點四十五分上課尖峰時間,常見黑頭車一部、一部,送來了一個個小主人,後面跟著一個背著書包、水壺、運動袋的外傭,一路跟到教室門口。「外傭不僅是挑扶,還是宅急便,東西沒帶火速送來,學生一副『I am your boss.』的神氣,」一年一班的級任老師王美蘭說。 王美蘭說,開學後她發現班上三十五名同學中,高達五分之一的小孩是外傭在照顧,而相處一段時日後她發現七個小朋友的共通點,就是被動、自理能力低落、合群性較低,也較無法一個人解決問題。「你叫他掃地時,他會說:『你幫我做啦,我明天送你東西』;做錯事處罰他時,他會先狠狠瞪你一眼,彷彿你借了什麼膽,」她說。 這個現象引發王美蘭的好奇,進而帶學生製作一個「異國好幫手,外籍幫傭在台灣」的計畫,並獲得網界博覽會金獎。根據王美蘭的調查,仁愛國小全校三千四百多名學生中,合計共有四百五十四位小朋友家中有外傭,平均每班有四到五位。 不過,最讓她擔心的是,她發現有些孩子會當著媽媽的面,亂告外傭的狀。「孩子若從小不養成尊重人的態度,不矯正說謊的習慣,到高年級就很難改了,」她說。 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很支持王美蘭的研究。他說,小學是扎根的時期,如果基本德性及能力沒有養成,未來的EQ及挫折容忍力一定低。「挫折容忍力低的孩子,易變成異常人格,會為整個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傷害,」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說。 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 父母逃避教養責任,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在民國九十年做的《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在學兒童放學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兒童回家有大人照顧者占七四.七%,較民國八十四年下降八.六個百分點。 反之,由「代理父母」照顧的數字遽揚。包括課輔、上才藝班,占二七.五%;保母照顧占一四.一%,甚至有四%回家完全沒有大人照顧。 固然安親班協助了上班族父母兒童下課後照護的需求,對很多家庭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有越來越多父母,用安親班來逃避自己養育的責任。 彩琳在永和經營一家安親班,自己有一個六歲的兒子。近五年來,她發現父母要求安親班老師長時間代為照顧孩子的狀況日益頻繁。 有些家長讓孩子「寄住」天數可以到一個星期,甚至有個小孩乾脆白天在她安親班上課,晚上跟她回家住,長達兩年。最高紀錄是她家裡一次被托了三個小孩。彩琳是虔誠的基督徒,「星期天要上教堂,還有偶爾要回南部娘家,只好帶著一起走,被我爸爸罵得要死,他說:『這樣責任很重,你知不知道?』」她笑笑說:「我反正就是盡量,就當是他媽媽的備胎。」 揚志(化名)今年小學五年級,四歲開始就一路住在彩琳家。到孩子小一時,彩琳考慮到孩子有很多功課需要家長的互動,好意建議讓揚志回家住,但揚志的父母卻把他又丟給外婆,「結果孩子身上出現三種個性,在我家半夜不會尿床,在外婆家卻夢遊起床到處尿……孩子很聰明,他知道跟不同人互動,要用不同的方法,」彩琳說。 揚志功課不錯,但人際互動是他的致命傷。最近,學校老師發現,揚志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從小三、小四開始,就有偷東西的行為,通知媽媽卻也無力時時盯著孩子… 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Erik Erikson)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經歷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見圖)。 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零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四到五歲是主動感,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學習時,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至於六到十一歲,則需奠定閱讀、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察、陪伴、傾聽,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 第三種代理父母: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指出,現代父母很矛盾,為了讓孩子更多才多藝,必須賺更多錢,為了賺更多錢,就越沒有時間陪小孩,把父母的角色交給「代理父母」。結果,每天回家後簽完聯絡簿就睡覺,完全沒有溝通時間,「孩子出狀況時,父母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黃迺毓觀察。 前一陣子的娛樂新聞,曾經報導藝人成龍,當年忙於工作,竟然連兒子已經小學畢業了都不知道,有一次還興匆匆的跑到小學要接兒子放學。這樣的例子或許極端,但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在九十二年年底發布的「台北市少年生活狀況及價值觀調查」中發現,十二到十八歲的少年,一天內有高達二三.七%的少年不曾和父親說話,說話時間在十五分鐘內的有三五.八% 少輔會督導張淑惠指出,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還小時,還只會被動的坐在電視機前,上了國中後,就會自己找人陪了。而網路世界就是孩子最可能去找,但卻是最難掌握、破壞力最強的第三種「代理父母」。少輔會近三年來,把資源及輔導重點轉至「網路成癮」的行為研究。「孩子回家後就躲到電腦前面,父母還覺得很欣慰,一直到成癮症狀出現,孩子已很難再拉回正軌,」張淑惠說。 致中(化名)原來是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國二時還擔任班長。致中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學業要名列前茅,也期望做個出色的班長。學期中後,致中對身為班長卻無能為力管好班上的秩序感到很挫折,心中一直悶悶不樂。 平常很少跟致中交談的爸媽,並沒有發現致中挫折的情緒,只發覺他最近回家都沒什麼胃口,房門一關,宣稱要用電腦做功課,就閉門不出。爸媽也不以為意,還體貼的將飯菜送至房中。漸漸的,致中經常早上會起不來,有時根本就聲稱肚子痛不想去上課,一直到段考一落千丈,才發現孩子整夜都掛在電腦前面。 致中的父母並沒有深入去了解兒子的問題,便逕自將家中的電腦收起來,沒想到以往個性溫和的兒子,找不到電腦後,開始大吼大叫,發狂似的拿起電視、花瓶亂砸一通,連祖宗牌位都被砸得落花流水…… 張淑惠分析,就像吸海洛因一樣,網路成癮症者,「你一旦不讓他碰電腦,行為就失控了,」張淑惠說。 全台第一個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的高雄醫學院醫師柯志鴻,就發現門診病人平均年齡早已從大學生往下移轉到國中及高中學生。柯志鴻針對高雄地區一千多位國中、高中學生進行訪談,結果很驚人。「五%到一○%的受訪者,有網路行為失控問題,」柯志鴻說。 現代的父母,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但當孩子缺乏陪伴,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父母卻無從察覺。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教授洪蘭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她舉一九五六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靈長類學者哈洛(Harry Harlow)做了一個實驗,讓小猴子在兩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冰冷的鐵絲媽媽。 一個永遠讓孩子隨時都找得到父母,就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所有人格的基礎。「有安全感,孩子就敢到外面闖天下,」她說。「孩子小時候,你不讓他隨時找得到你,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事就不找你了。」 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 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 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陪伴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費心打聽,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吒一時的企業家,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數度去電,告知父親的渴望,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你們別忙了!我是自作自受,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讓他們給傭人帶…」 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布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前兩項即為「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及「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

「黃耆枸杞紅棗湯」療效驚人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45

「黃耆枸杞紅棗湯」療效驚人 ■文�孫安迪(免疫學博士、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重視養生保健,希望能夠增強免疫力,防範疾病發生。研究證實,黃耆枸杞紅棗湯具有增強及調節免疫力的功能,每日服用可以達到預防疾病及治療效果,也有助於改善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症狀,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紅棗用量,以免糖分攝取過多。 令人驚嘆的臨床事實 筆者曾讓39名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即口腔癌前期)患者服用「黃耆枸杞紅棗湯」合併免疫調節劑(Levamisole),結果發現療效要優於十一例只接受免疫調節劑者,另有五例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患者只接受免疫調節劑治療,分別經過五至四十個月的時間,症狀才獲得緩解,但是分別在四至廿八個月後,又都再次復發,可是再用「黃耆枸杞紅棗湯」合併免疫調節劑治療後,只經過三至十個月時間就得到緩解,療效較佳,顯示中西療法合併治療,效果最好。 補氣補虛補陽又健脾 「黃耆枸杞紅棗湯」的做法為每天用兩碗水,煎熬四錢生黃耆、三錢枸杞及三錢紅棗熬成湯服用。如果想要使毛髮旺盛或頭髮烏黑,可以外加二錢何首烏。如果想要省掉每天熬煮的麻煩,可以一次熬七天份,也就是十四碗水,以小火將廿八錢生黃耆、廿一錢枸杞和廿一錢紅棗熬煮二小時,湯汁當茶飲用,濃淡不拘。 在中醫理論上,「黃耆枸杞紅棗湯」是溫補湯,其中紅棗可以補氣健脾,黃耆可以補氣、補虛,枸杞可以補陽。 現代醫學肯定黃耆功能 從現代醫學來看,黃耆有九種功能: (1) 黃耆有增強免疫作用,對於免疫複合體導致的組織損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 黃耆有抗菌作用,如抗鏈球菌。 (3) 黃耆所含醣類成分,可以促進細胞組織對病毒誘生干擾素,抑制病毒生長。 (4) 黃耆能增加血清中的蛋白含量。 (5) 黃耆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循環及營養狀況,治療慢性潰瘍。 (6) 黃耆可增強細胞的生理代謝作用,使細胞生長旺盛,幫助潰瘍癒合。 (7) 黃耆具有降血壓作用。 (8) 黃耆有強心作用。 (9) 黃耆可提高免疫力。 枸杞紅棗也有不凡療效 枸杞則含有甜菜鹼、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維生素B1、B2、C、鈣、磷、鐵、亞麻油酸及多種氨基酸,可調節免疫功能,對糖尿病、高血脂症、肝功能異常及胃炎都有其作用。 紅棗有抑制癌細胞增殖作用,並具有保肝、增強肌力、鎮靜、催眠及降壓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耆、枸杞、紅棗礦物質含量多 黃耆含有礦物質元素硒、硅、鋅、鈷、銅、鉬等;枸杞含有鈣、磷、鐵、銅、錳、鋰等,存在於果柄及葉中;紅棗中有磷、鉀、鎂、鈣、鐵、錳、鋁等,葉中含碘。 黃耆含有多種成分,其生理活性也是多面的,與所含的礦物質元素密切相關,尤其是微量元素硒的影響更為突出。硒和維生素E的協同作用能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硒能激活DNA修補酉每,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體產生,排除有害的自由基,降低或拮抗體內某種金屬元素的毒性,促進人體周邊血液中淋巴球產生介白質—Ⅱ,增強機體免疫力。硒還可以抗衰老、抑制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枸杞中的錳是多種酉每的活化劑,與鋅相似。鋰能發揮益智功效,鐵、鋅可健筋骨,錳、鈣還能發揮烏髮作用。 紅棗中的錳除了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外,還是一些酉每的協同轉移因子,能健腦。鐵參與血紅蛋白及肌蛋白的合成和攜氧,鐵形成的細胞色素系統是重要的電子傳遞物質。 ********************************************************************* 我40歲,開始認真保養- 孫安迪 十年前,我邁入四十歲關卡,當時仗著自己體質好,根本沒什麼養生保健觀念,每天為了國事、家事、門診、教學和醫學研究忙得焦頭爛額,往往深夜兩點回家,清晨六點又趕著出門,長期睡眠不足,我還是硬撐過來,從不覺得有需要特別保養。 我從小就是體育健將,樓梯一口氣爬上六、七層很稀鬆平常;有一次竟然爬個兩、三層樓梯就覺得喘,那一天趕著去錄廣播節目三個小時,話說到一半,就上氣不接下氣,出現這些警訊之後,我才開始警覺──身體「不對勁」了! 從生理的角度看,人類有兩個關鍵的年齡,第一大關卡是 40歲,因為40歲以後體內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酉每,可排除體內自由基)活性降低一半,褪黑激素分泌量也下降一半,整個人的抵抗力明顯變差,到了65歲則進入第二大關卡,這些數值又再下降一半,身體日益衰老。所以,40歲前後是一個人開始保養的關鍵。 尤其身為醫生,每天看一大堆病人、聽病人主訴,甚至吐苦水,還要教學、研究、演講……壓力實在很大,我的一些同班同學有不少是未老先衰,不是頭髮白了、禿了,就是一身病,還有人已經「去」了,老師輩的,得到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的人比比皆是,醫生是高壓的職業,如何養生尤其重要。 接觸中草藥,強化免疫力 身為口腔內科醫師,我經常接觸到以口腔黏膜疾病為主的免疫病患,醫生當得越久,就越發現,西醫對於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其瓶頸,不是類固醇,就是免疫抑制劑,治療當然有急效,但長久使用副作用則太大。 透過與大陸學術交流的機會,我開始接觸中醫與中草藥,原本的想法只是要找一帖經濟實用的中藥方,幫助病人改善身體機能,後來發現中草藥中的黃耆、紅棗可提升免疫力,自己先身體力行喝了半年多,覺得效用不錯,所以也建議病人回家試試看。 我把黃耆、紅棗的份量、做法印成小傳單,凡是來看門診的人,就給他一張,建議他們去中藥房抓個七天份的黃耆、紅棗回家熬來喝,可以促進人體活性,增強抵抗力。 後來,我又加上枸杞,把黃耆、枸杞、紅棗三味中草藥組合起來,大力推廣。不少民眾陸續反應,喝了幾個月之後,體質真的有改善,小孩喝了比較少感冒,一些婦女還發現皮膚越來越細緻有光澤,連以前的黑斑也變淡了呢! 我自己也天天把黃耆枸杞紅棗湯當茶喝。 但是,我們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每天下班已累得筋疲力竭,誰還有力氣慢慢熬中草藥,所以老婆一開始根本懶得做,還說:「要喝就自己煮!」我只好DIY自己動手做囉! 由於不斷有病患反應這帖中草藥,喝了效果真的很不錯,我便把黃耆枸紀紅棗湯的「美容妙用」告訴老婆,誰不愛美?老婆這下子心動了,天天主動熬來喝,現在,老婆對如何養生,比誰都更積極,如果我是理論家,老婆稱得上是標準的實踐家。 我在每個演講場合都會介紹黃耆、枸杞、紅棗組合起來的這一帖中草藥,以前在門診散發小傳單給病人帶回家參考,算一算,我親手發出去的傳單至少有二十萬張,長年累月的推廣,據說賣這些中草藥的人因此賺了不少銀子,但我把它當作是積德,所以有些朋友把這帖補身藥膳,用我的名字簡稱為「安迪湯」。 安迪湯的做法其實不難,二碗水加生黃耆 4錢、枸杞3錢、紅棗3 錢, 以小火熬煮,濃淡不拘。如果嫌麻煩,也可以一次熬7天份,放冰箱冷藏,要喝時再加熱飲用,夏天涼涼的喝也不錯。 安迪湯是溫補湯,黃耆可補氣補虛,枸杞可補陽滋腎,紅棗可補氣健脾,經常服用,可增強免疫、延緩衰老,平時多喝還能有效預防感冒。 如果想使頭髮茂密烏黑,可另外加3錢何首烏; 口乾舌燥者,可以另加 3錢麥門冬、 3錢熟地; 如果是呼吸系統氣管不好,就加3 錢西洋參; 如果貧血,可加入一、兩片當歸; 另外加入4錢黨參和4錢刺五加,就有輔助抗壓、抗癌的效果。 但是,有糖尿病的人,必須減少紅棗的使用量,以免血糖升高。 我也把安迪湯運用在臨床治療上,讓有口腔癌惡性轉化可能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患,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貝歇氏病患者,服用黃耆枸杞紅棗湯合併西藥免疫調節劑(levamisole)來治療,結果發現,不但疾病治療時間縮短,也大大降低復發率。 我從小就有嚴重的富貴手,到了冬天,雙手經常乾裂、脫皮,甚至出血,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喝安迪湯迄今,富貴手已經改善不再發作,連以前當兵臉上曬出來的黑斑,也慢慢變淡了。 由於我經常四處演講,有時還一天連講數場,甚至還得即興來上一段清唱,為了保護嗓子,必要時我會泡些膨大海喝,或是在安迪湯中加一些五味子來護嗓。 大陸的朋友知道我對中草藥有興趣,每次赴大陸講學,他們都會送我一些最好的中藥材,所以我家的冰箱裡,隨時都放了黃耆、枸杞、紅棗這幾種藥材,而且都是上選材質,例如產自甘肅岷縣的黃耆王,來自寧夏最上品的枸杞子,另外,黨參、冬蟲夏草……等增強免疫的中草藥,也都是家中必備品。 早晨精力湯,活力的一天 我每天清晨大約六點至六點半起床,起床後先做10分鐘養生功,讓筋骨活絡一下,接著再打坐20分鐘,為一整天的活動儲備能量。早餐則是一杯安迪湯(黃耆枸杞紅棗湯)加一杯現打的蔬果精力湯,及五穀雜糧麵包,有時候是自製水果口味的酸奶代替蔬果精力湯。 蔬果精力湯或酸奶都含有豐富的纖維,可讓腸胃道通暢無比,我一天通常排便兩次,毒素不會堆積在體內,自然神清氣爽,不容易疲倦。 蔬果精力湯的作法很簡單,取適量的芹菜、番茄、苜蓿芽、檸檬,加一些清水及果寡糖,用果菜機或果汁機搾汁,連渣一起喝。 每天還可搭配不同的蔬果變換口味,例如:葡萄(連皮)加鳳梨。番茄、草莓、西瓜、果寡糖。番茄、紅蘿蔔、萵苣、甘藍菜(包心菜)、果寡糖。 這幾種蔬果精力湯都是我每天早上必喝的健康飲品。紅黃綠蔬果抗氧化力很高,排毒也好。

父母做了壞榜樣的5種情形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40

父母做了壞榜樣的5種情形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經意間 就犯了一個錯誤:說的道理是這樣,而做的卻是另外一個樣兒。結果,無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壞榜樣。 做了父母,你們當然知道給自己的孩子做個好的榜樣有多麼重要。 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爸爸媽媽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學著呢,要做好榜樣喲。」可事實並不總是如此,有時,父母做的並不正確,相反卻扮演了壞榜樣的角色。   比如,父母常常為了讓孩子停止無禮的大叫而對他大聲喝斥,而在事後又感到很愧疚,意識到這樣做其實是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壞榜樣。這是父母能夠意識到的,還有些時候,父母特別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為,無意之間卻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與願違的結果,也就是說父母本希望教導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但是自己無意的舉動卻使希望化為了泡影。 ☆1 場景: 你問了孩子一個問題,但是你卻不關心他的答案是什麼。   你下班以後回到家裡,問你的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表明你樂意傾聽孩子今天上學和下學的時間裡所發生的故事,同時也在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如果孩子願意與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樂與憂傷,你會感到非常的高興。 ☆ 壞的榜樣 : 如果你在問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還在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那麼孩子就會誤解你的意思。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你的行為好像在告訴他說:「告訴我,但是要快一點兒,因為我沒有多少時間。我現在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趕緊準備好晚飯……' 或者整理好房間……,或者是看完今天的報紙。」而且,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為什麼你問孩子他今天的情況,但你卻不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他呢?所以,你的這種做法只能從孩子那裡得到一個令你又驚訝又氣憤的答案:「沒什麼」,「湊合」,或者「還行吧」。 ☆ 好的做法: 孩子們喜歡父母表現出對他一心一意的關注,最起碼能做到短時間內對他的專注。因此,你可以把手中要做的事情先放一放,擠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看著他,問問他今天有什麼高興的事兒或者不高興的事兒,然後認真地傾聽孩子說話,就像世界上不再有其他任何要緊的事引起你的注意了。你的這些舉動使你的孩子知道你確實有時間和有興趣傾聽他的故事。   另外,你也應該經常試著向孩子講述一些你的事情。當你自願說出關於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時候,就產生了兩種效果:第一,你正在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當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是家庭成員相互分享好消息和壞消息的良好時機;第二,你講述自己的故事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也許你剛說完,就立刻聽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告訴你有兩個小同學在吃午飯的時候吵架了,或者老師今天發脾氣了,還大聲喊叫了呢。真是奇妙,你一開口,就像打開了話匣子的開關,你的孩子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 2場景: 你把電視關了,但是你的心思卻還沒有完全回到家裡和家人的身上。   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有多少,這是對的。一是因為孩子還太小,有些電視內容並不適合他們;另外,如果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在電視上,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共享的時間就少,也就不容易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和溫暖。很多好心的父母會有意地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只是做到限制時間這一步還遠遠不夠。 ☆ 壞的榜樣: 電視雖然關上了,但是孩子仍然能感覺到父母顯然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家裡,而是在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爸爸剛坐下手機就響了;晚上媽媽總是打開電腦上網回復郵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一家人剛要坐下聊天,忽然又有什麼事情要去處理了。實際上,父母們都知道孩子現在過於癡迷電視了,但是卻沒有注意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過於貧乏了。父母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了在這個社會裡生存和生活,你就必須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休止地工作、幹活兒。 ☆ 好的做法: 每天父母都騰出一個小時和孩子聚在一起,沒有電視、沒有音響,沒有任何音像設備的打擾,把電腦關上,也不要急忙去接聽電話。事實上,多數父母都很少有需要立刻解決的緊急情況,所以,我們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是有片刻的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如果父母騰出了一些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而且又沒有讓任何事情打擾了家庭小團聚,那麼這樣的父母就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好榜樣,使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在閒暇時間裡願意與他一起度過,如果沒有外界無休止的打擾,家庭生活是非常快樂和美好的。 ☆ 3場景: 你鼓勵孩子向他人表達感激之情,然而你卻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感謝你   每次你到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告訴你老師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或者聰聰的媽媽邀請你的孩子到他家去玩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你都很可能重複一個你已經說過無數次的話題:「你有沒有說聲『謝謝』呀?」。而且,你也會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主動向幫助你的人表示感謝:從出租車下來的時候,你會對司機說聲謝謝;在飯館吃飯的時候,你會對服務生說聲謝謝;去存包處領取包裹的時候,你也會對服務人員說聲謝謝。 ☆ 壞的榜樣: 一天你帶著孩子到百貨商場給他買運動鞋。買完鞋以後,你還帶他去了他最喜歡的快餐店給他買了可口的午飯,然後又給他換了一堆硬幣讓他打遊戲機。你希望他過得愉快,但是他對你所給予他的每一件東西都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你也沒有想過應該要求孩子這樣做。 ☆ 好的做法: 大多數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對其他人說聲「謝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鼓勵孩子對父母表示謝意也是同樣的重要。畢竟,這是父母應得的,並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數父母的觀點是,他們認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這種觀點和態度將使孩子們知道父母的給予很重要,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向父母表示感謝同樣的重要。   當然,父母不必每次給孩子準備了晚飯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說聲謝謝。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帶他去看電影或者給他買了他最愛吃的東西,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能聽到你說『謝謝』我會非常高興。」父母之間也可以相互配合,當媽媽給孩子準備好了他最愛吃的飯菜時,爸爸就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做了這麼多好吃的飯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應該謝謝媽媽。」這時候最為重要的是媽媽的反應。因為當孩子看到他的感謝每次都能使媽媽開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會從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興,也使其他人感覺不錯。 ☆ 4場景: 你教導孩子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你卻總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導孩子不要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理由,應該勇於認錯。父母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們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做錯了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敢承認,然後努力去改正。 ☆ 壞的榜樣: 你的兒子和親戚家的孩子週末在家玩的時候,幾乎一整天都在為爭奪玩具而吵鬧。當客人離去後,你對兒子嚴肅地說:「一星期不許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許玩。」幾天過後,你意識到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並不正確,而且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也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因為,通過你以往學到的育兒知識,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後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沒有堅持,你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奇怪,就很有可能認為你屈服了,投降了。 ☆ 好的做法: 如果你糾正了自己的做法,並且告訴孩子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那麼你的孩子就不會認為父母因為軟弱才屈服的。你可以對孩子說:「我那天真的很生氣,沒有冷靜地想清楚該如何處置。現在我知道讓你一個星期不玩玩具的懲罰有點重了,我這麼做是不對的。好吧,我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處置辦法的。」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做了些什麼,如果做錯了就承認,然後再去改正。相反,你的孩子並不會因此而把你看扁的,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並沒有降低。 ☆ 5場景: 你勸說孩子要冷靜下來,但是在孩子面前卻從來沒有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去做   「不發脾氣,不打人,不哭鬧……」父母在說這些話時都是煞費苦心呀。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們生氣了,就該先冷靜下來,然後用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也有些父母在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問孩子:「下一次如果讓你用其他方法你會怎麼做呢?」 ☆ 壞的榜樣: 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讓他上樓回家的時候把報箱裡的報紙拿上來,可他總是忘了;飯館裡的服務生態度非常無禮;你騎車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有個年輕人騎車超過你蹩了你一下……。生活當中你會遇到許多令你惱火的事情。有時候簡直把你的肺都氣炸了,但是你絕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發雷霆,有失態的一些言行吧。你會咬緊後槽牙,一句話也不說,然後慢慢地使自己冷靜下來。顯然,這種做法比較可取,比你責備丈夫、與服務生爭吵或者騎車與人鬥氣都要好的多。但是,你錯過一個良好的時機,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自己為實例去教導你的孩子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 ☆ 好的做法: 孩子們常常是通過親眼目睹一些父母處理問題的做法而學會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所以,在某種情況下,你讓孩子聽見你是如何寬慰自己的是一個明智之舉。比如,在飯館,如果服務生表現無禮,你可以安慰自己說:「好吧,服務生雖然沒有做到他應該做的,但是他看起來的確很累了,所以,讓不愉快的事情就過去吧。」當你帶著孩子騎車有人把你蹩下車的時候,你寬慰自己說:「我真想騎快點兒讓他也嘗嘗被蹩下來的滋味,但是我不能幹這種傻事兒。我該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有些人認為,這是自欺欺人,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不然,父母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強有力的好模範,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讓孩子明白父母在氣頭上是如何應付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另外,通過生活中的這些具體事例,孩子能夠真正意識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

孩子要生也要教!

2007年01月31日
公開
45

轉貼】孩子要生也要教 帶小孩出門,希望孩子受歡迎嗎? 從小細節著手,不斷地提醒,讓良好的禮貌與習慣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 康健雜誌63期 文�吳若女  大年除夕全家團聚,但長孫怎麼也不肯叫阿公,殷殷盼孫的阿公動了氣:「如果今天不是過年,我要你們現在就出去。」結果,只待了一晚,年輕的爸爸媽媽就帶著小孩倉皇離去。 在捷運車上,兩個小孩跑來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捲著柱子跳鋼管舞,媽媽怎麼喊都沒用。被撞到好幾次的林小姐說:「真想ㄅㄚ下去,這麼討人厭的小孩。」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過來敬酒,5歲老二竟脫口而出:「媽媽,新娘好醜。」當下,新娘的臉沉下,所有人都很尷尬。 「禮儀修養是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既不利於孩子自身的發展,也將嚴重危害孩子的品性,」英國教育家斯賓賽說。在生活中受歡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禮貌有教養的人,他們也有較好的發展機會與人際關係。 以下就父母常碰到的幾種狀況或困擾,提出建議,幫助孩子學習對外禮儀。 孩子看到人不叫該怎麼辦? 見到人問候,的確是最基本的禮貌,但似懂非懂的小孩卻不是每次都樂意這麼做,因此常讓一旁的大人著急,如果是碰到殷殷期盼的爺爺奶奶,恐怕就更糟。 親職教育專家董媛卿建議父母放輕鬆,因為小孩沒和長輩住在一起,感情不夠,叫不出來很正常。但有方法可循,養成小孩見人打招呼的習慣。 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們有心理準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 見了面,要留時間給小孩叫人,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小孩還沒打招呼,就急著催小孩,結果愈催愈糟。一旁的大人該做的是鼓勵,鼓勵他們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小孩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後,則要大大讚賞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叫爺爺奶奶,叫得很大聲很好。」甚至,可買點小禮物送他們。董媛卿笑著形容,小孩其實都很精,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 沒幾個父母能忍受孩子在大庭廣眾紅著臉大聲尖叫或哭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走,如果又有旁人的眼光,就更難堪了。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夏畢羅博士在《完全教養手冊》一書中解釋,這代表孩子知道他可以在公共場所贏得你的注意或妥協。立刻給孩子想要的東西或賄賂他們,將在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而立即的打罵,也只有短暫的效果,並不能教會小孩在公共場所應有的禮儀。 但還是有幾個方法可幫助小孩學會自我控制。 事先預防還是最主要的關鍵。外出前先告訴孩子,這趟外出的目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出門前,也要先跟孩子說好規則,確定他們都明白,並問他們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頭,這些規則一定會被打破,但大人要耐心地提醒與糾正,直到小孩遵守。 但大人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例如,小孩在超市不斷奔跑吵鬧,屢勸無效時,可問他:「你是要安靜下來,還是要離開?」 如果還是不從,就在冷靜不生氣的狀況下,帶他們回家,千萬不要捨不得選好的物品。讓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場所表現得宜,否則不能再出門。 下次出門前,可再和小孩談一次,是否了解這些規則,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給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輪流外出購物,這樣也能讓小孩學會自我控制的重要。 還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別在吃飯前或午睡時間帶小孩出門,因為那會讓他們更興奮,難以控制,等小孩吃飽睡足了,大人也比較輕鬆。還有,行程別排得太緊,過度刺激小孩,年幼的孩子逛一個購物中心就累了,千萬別再去別的地方。 如何帶孩子去餐廳吃頓好飯? 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聚餐,也得做「預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說明狀況,像是到餐廳不能大聲喧嘩,會坐在高腳椅上,爸爸媽媽會為他帶個百寶袋,裏面有他喜歡的東西,像是畫筆、畫紙、圖畫書、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時,可先為小孩準備小點心,或帶他們四處走走,縮短坐在高腳椅上的時間,看看餐廳週圍的擺設或環境,讓孩子有點樂趣。用餐時,別一口氣就把孩子餵飽,而是和大人進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則小孩一飽就精力充沛,很難再坐得住。 董媛卿建議,在這過程中,還可從百寶袋裏撈出好玩的東西吸引小孩。像是拿出有很多圖片的繪本,讓小孩一頁一頁的翻,繪本比其他玩具更適合帶到餐廳,因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 也可拿出家裏的相本,小孩喜歡看自己的照片,邊看還可以邊問他:「這是在哪裡拍的?」「那天做了什麼事?」董媛卿幽默地說,相簿不該放在櫃子裏餵蚊子,而是該常常拿出來看,外出用餐就是最好的機會,讓小孩回憶,沉浸在愉快的情緒中。 如果餐點餐盤都收走了,還可以拿出畫紙和畫筆給小孩塗鴉,但大人要欣賞讚美,讓他想畫下去。 帶孩子出去做客應注意什麼事? 凱思跨文化雙語幼稚園園長王永弘建議,父母可在家裏和小孩玩扮家家酒的遊戲,透過不同角色的扮演,讓小孩會學一對一的情境與對話: 主人門開了,要先問好。 •主人請了,才能進去。到裏面不能像在自己家裏,到處亂跑或隨便翻東西。 •主人招待餐點時,要說謝謝。 •大人在談話時,小孩不能打斷或插話。 •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則可帶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 •離去時,一定要對主人表示感謝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帶走別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時讓小孩也當當小主人,讓他們明白當主人的辛苦,也讓他們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壞,久了自然會明白該如何當個好客人。同時,也能在過程中學到分享的精神與樂趣。 大人講話,小孩一直插嘴怎麼辦? 全美知名的心理諮詢專家理察.卡爾森博士曾在《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書中建議父母,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要先心平氣和的告訴小孩:「打斷別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但也要謹守原則,千萬別在孩子插嘴時回應他們的要求,否則他們會不斷重覆這可得逞的行為,儘管你已說了上百遍的:「這是不禮貌的。」 但在你的談話告一段落後,要主動問孩子:「親愛的,你想做什麼,我現在可以來幫你。」讓小孩明白,這時候才能聽他說話,滿足他的需要。 另個好方法是與孩發展一套默契。比如說,當你與人交談時,他可以跑來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輕輕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會儘快來處理他,在這安靜的默契中,教他學會尊重大人的談話。 如何教會小孩說、「請」、「謝謝」、「對不起」? 所有的幼兒教育專家都認為,要小孩養成這個好習慣,父母得以身做則。 像小孩如果常聽到爸爸媽媽用「請」字與人溝通,自然而然會明白它該怎麼使用。日本兒童生活研究所所長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個孩子》一書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小孩有個良好的說話習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說「請」、「謝謝」、「對不起」,因為這都是保持人際關係的良好基礎。 從事幼教工作的王永弘就舉自己為例,他每天早上開車出門,會主動跟車庫管理員問好、說謝謝,久了他發現,女兒竟然跟他做同樣的動作,會揮著小手說:「謝謝,再見!」王永弘開心地形容,他從來沒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 小孩口出惡言或說話不妥該怎麼辦? 「你是豬,你白癡」、「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媽媽,這個新娘好醜」。當這些話冷不防從孩子的嘴巴出現時,爸爸媽媽窘得想鑽進地洞裏。 理察.卡爾森在《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書裏說:「其實,孩子所說的話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傷害別人。」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續教導適當的行為。因為,「當孩子再大一點時,需要學的不再只是請和謝謝,而是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和成人的關係,」理察.卡爾森提醒。 比如說,孩子在婚宴上當著新娘面說她很醜,媽媽可在事後告訴小孩,不一定要當場、馬上把所有的感覺講出來,如果只想說給媽媽聽,附在耳邊說就好。 也要教小孩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可問小孩:「如果別人也這麼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麼說。也提醒小孩,常常說這種話會得罪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做朋友。 假如是口出惡言,則可用引導式的問句和他討論,「你一定要用這個字嗎?」、「要不要換個字來形容你的感覺?」和小孩討論他的情緒感覺,教他、建議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禮的字,會比純然的斥責更有效。 如何教小孩說好話? 網路上曾有個笑話,一個每天要騎腳踏車送小孩上課的媽媽,有一次為了小孩的一句話興奮不已。原來,是小孩在上學途中,附在她耳邊說:「媽媽,你內向賢淑。」過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來是小孩發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駛」說成「內向賢淑」,但已經讓媽媽高興好幾天。 也有個剛剛喪夫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有一天,4歲大的女兒居然對她說:「媽媽,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如果知道了會很難過,他喜歡看你笑。」她這才驚覺到,自己該振作起來。 的確,小孩的讚美或好話,常常在最恰當的時刻發揮最好的效果。幼教專家都建議,教小孩從小說好話,不只是讚美別人,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關懷人、安慰人的能力。 當然,父母的身教還是最? 垠n的,如果爸爸媽媽常講好話讚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較甜。如果父母嚴苛批評,小孩也難說出好話。 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書繪本。因為繪本裏有許多故事比喻,還有許多人物角色,足以啟發他們的同理心、同情、憐憫與愛心,比講道理更容易培養孩子溫柔關懷的能力。 誠如斯賓賽所說:「禮儀訓練最終的目的,是要向孩子傳遞出『對人的需要關心以及學習合作』的精神。」從基本的打招呼問好,到習慣說「請、謝謝、對不起」,或更進一步的說好話讚美人,都是培養孩子學習文明禮儀的好方法

小小孩鼻塞流鼻水時,居家保健療法

2007年01月29日
公開
47

1.儘量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因為平躺時,由於重力的關係,鼻塞會比較嚴重些。 2.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腔,持續熱敷 5-10分鐘,會改善鼻塞。 3.多喝開水。雖然鼻塞時,小小孩食慾較差,吸奶也較困難,經常吸一兩下,就要停下來用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要常給予開水餵食,因為身體水分如果不足,鼻水會更黏稠,鼻塞會更嚴重。 4.使用高濃度的鹽水來噴鼻子。可以到診所、藥局或嬰兒用品店,買一個可以噴鼻子的小塑膠瓶,調配高濃度的鹽水(在1000cc的溫開水中加入27公克的食用高級精鹽),每1-2個鐘頭就給小Baby噴一噴鼻子。如果鼻塞嚴重,甚至每半個鐘頭噴一下都可以。 5.如果鼻水很多,也可以用一般的吸鼻器把鼻水吸掉。不過最好先噴鹽水,等鼻水流出來後再吸。同時使用吸鼻器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向:吸左(右)邊鼻腔時,要朝左(右)眼內側方向,不可朝右(左)眼內側方向,以免吸到鼻中隔而引起流鼻血。 6.如果發現鼻腔被鼻屎塞住時,可以用濕的手帕或濕的棉花棒,輕輕的在鼻孔內轉一轉,讓鼻屎先潤濕再慢慢清除。不可用鑷子挾掉,因為乾的鼻屎,通常都會與鼻孔內的黏膜沾黏。用鑷子挾除,很容易使鼻孔內黏膜受傷,不但鼻屎容易再生成,也可能導致流鼻血或發炎。 7.注意溫差的變化。鼻腔通常比較怕冷,所以冷風或冷氣不要直接對著鼻孔吹,當寒流來時,在睡覺時,頸部、肚子、手腳等最好都能蓋住保暖。 8.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如果有過敏性鼻炎,除了使用藥物控制外,也要注意居家環境,如減少灰塵,避免養寵物等。 9.快速解除鼻塞的噴鼻藥水偶而使用沒關係,不過不可長期持續使用,以免產生依賴及引起反彈性鼻炎,而讓鼻塞更形惡化。 如何解除嬰兒鼻塞的症狀? 小嬰兒鼻塞的呼吸困難,不只造成睡不好哭鬧,吃奶時也會有困難,而引起食慾不佳。在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用熱毛巾來敷鼻子,或是用嬰兒用棉花棒沾點嬰兒油,輕輕的將鼻屎塊和鼻涕擦乾淨。 冬天天冷利用電熱器來取暖,要注意太熱太乾的空氣,小嬰兒的鼻子會不舒服,房間可以吊兩件剛洗過衣服或是濕毛巾來晾乾,空氣就不會太乾燥了。 嬰兒有嚴重鼻塞時,怎麼辦? 嚴重鼻塞時,醫生有時候會建議寶寶吸一點潮濕的水蒸氣,可以利用浴室放熱水瀰漫的蒸氣,或是使用媽媽美容用的蒸臉器噴出來的蒸氣,吸個三、五分鐘後,再清除鼻涕。這種解除鼻塞不適感的效果,會比光用熱毛巾敷鼻子好很多,並且可以有化痰作用。臨床上,如果鼻塞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小嬰兒的睡眠或食慾時,可以請小兒科醫師開一瓶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份的鼻滴劑,在睡前或餵食前15到20分鐘,滴一下嬰兒的鼻子來幫忙,可是使用上不要超過四到五天。口服的抗組織安、偽麻黃素藥物,也會有幫助。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鼻管脆弱狹窄,治療中又很不合作,使用吸鼻子的橡皮管粗到0.35公分,抽吸之間,吸力大時,容易傷到黏膜,抽出血絲,使得黏膜更紅腫,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嬰兒的鼻塞,不建議使用抽鼻子的方式。

越吃越瘦的食物 記得要多吃

2007年01月22日
公開
22

一.燕麥:燕麥含有維他命B、鈣質、鐵質及鋅。每天食用可減低膽固醇,鈣 質則有助骨骼發育。而它所含的豐富纖維會讓人很快就有飽腹感,可減少 食入油膩食品,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也是獲選為時代雜誌對健康最好的 食物之一。 二.菠菜:富含豐實的鐵質及葉酸,可以平衡新陳代謝,排毒瘦身就容易多 了。 三.花椰菜:花椰菜是營養十分豐富的蔬菜,有貝他胡蘿蔔素、維他命B、 鈣、鉀等,可以幫助排走身體內之廢物及積聚的水分。 其中貝他胡蘿蔔 素有抗氧化作用? A可增強免疫功能,是公認的防癌營養素。 四.全麥麵包或糙米:糙米比白米多許多營養素,如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 等,可以加在白米中混合食用。一般市面上包餡的麵包,如紅豆或奶酥, 其糖分或油脂多,熱量偏高,所以最好選擇全麥麵包或? 讕傍悒]。 五.地瓜:地瓜含有豐富的貝他胡蘿蔔素及纖維質,低脂,食之可增加飽食 感又不易胖。一杯地瓜所含的貝他胡蘿蔔素量,花椰菜要廿三杯才有同樣 的量,所以地瓜可多吃。 六.紫菜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是它蘊含豐富纖維 素及礦物質, 可以幫助排走身體內之廢物及積聚的水分。 七.芝麻 :內含「亞麻仁油酸」可以去除附在血管內的膽固醇,令新陳代謝更 好。 八˙蘋果 :蘋果含獨有的蘋果酸,可以加速代謝,減少下身的脂肪,而且其熱 量低,一顆才六十卡路里。 九.蔓越梅:它可以增加脂肪的分解速度,在日本還有特別推出精油,提高代 謝。 十.西瓜:利尿不錯,多吃可減少留在身體中的多餘水分,而且本身的糖分也 不高。 十一.蒟蒻:完全不含脂肪,是減肥聖品,豐富植物纖維更可以使下身的淋巴 暢通,防止腿部水腫。 十二.奇異果:除了維他命C外,其纖維亦十分豐富,再加上低熱量,可以幫助 減肥,係金A! 十三.番茄 :它也是屬於「低熱量」的水果的一種,所以吃番茄可以達到熱量 控制的功能,且它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較易有飽食感,讓人可以瘦下 來。

千萬別罵孩子,打動心靈比威脅更有效

2007年01月18日
公開
31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4年8月號 摘錄自《千萬別罵孩子--與孩子溝通的30個方法》 星一郎◎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千萬別罵孩子, 打動心靈比威脅更有效 小孩子很任性、被其他小朋友欺侮、和小朋友打架,只要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畏縮、膽小、什麼都不想做,讓大人很傷腦筋……。遇到這種情況時,到底要嚴格管教,還是儘可能不要訓斥多多稱讚,相信很多父母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事實上,培養孩子並不是稱讚或訓斥這麼簡單,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接受,激發孩子自動自發的意欲。父母和孩子是人際關係中最小的單位,當親子之間的溝通順利時,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有助於解決父母在育兒方面的煩惱。 以下就舉幾個例子,說明父母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的方法。 不要為孩子貼上標籤 當孩子動作慢吞吞時,大人總忍不住會訓斥:「你每次動作都特別慢!」 當孩子遺失二、三次雨傘時,也會大聲咆哮:「你記性真差!」 不知各位父母是否也有相同的經驗?其實,孩子有動作快的時候,當然也有動作慢的時候;有連續幾次遺失物品的時候,但也有不遺失東西的時候。當孩子聽到父母指責自己「每次動作都特別慢」時,他心裡就會認為「我的動作很慢」,以後就更不可能改進。因此,如果你不希望給孩子下定論,不妨改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說話。「你今天動作有點慢,希望下次可以快一點。」 有動作慢吞吞的孩子、有靜不下心來做事的孩子、也有任性的孩子、消極的孩子……其實,沒有一個孩子絕對是某一種類型的,因此千萬不要為孩子貼上任何的標籤,當看到孩子有「任性的行為」時,只需要具體指正就可以避免孩子成為「任性的孩子」。 打動心靈比威脅更有效 在百貨公司的玩具賣場,常常看到孩子拚命跺腳,大聲嚷著「我要買!我要買!」然後乾脆躺在地上打滾,最後「哇!」的大哭大叫……。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會不知所措。 無論如何,畢竟周圍都是人,似乎可以聽到旁人小聲嘀咕「怎麼讓小孩子這麼哭鬧」、「大人怎麼這樣」。 如果大聲訓斥「不許胡鬧!」,只會讓孩子哭得更大聲。 到底該怎麼辦?最後是否只能買玩具給孩子,以孩子獲勝收場?還是大人用力抓住孩子的手臂,用力拉扯之下,將孩子拖出百貨公司?或是「餵,你好好管管他!」、「你為什麼自己不管他」,連父母自己都因此而發生爭執。 總之,這種場面是力量的對決。如果買了玩具,就是孩子贏,如果硬把孩子拖出百貨公司,就是大人贏。那麼,到底該怎麼辦?……方法有很多種。 方法一為了避免力量對決,先輸為贏。 如果最後還是要買玩具給孩子,還不如在孩子跺腳時就屈服,但也會因此開啟「只要一跺腳,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先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買玩具給孩子後,等孩子心情平靜下來(孩子在吵鬧時,根本聽不進任何話)時,用冷靜的語氣告訴他:「下次如果你再跺腳的話,就絕對不會買任何東西給你」並努力遵守這一點。 方法二一旦說了不買,就要堅持到底。 看到孩子哭鬧不已時,即使對他說:「說了不行就是不行」!「不許再哭了!」也無濟於事,而且等於是火上澆油,只會讓自己筋疲力竭。所以,大人可以深呼吸三次,讓自己的心情先平靜下來,然後和哭鬧的孩子保持一段距離,使自己不要受到影響,但千萬不能威脅孩子「我不管你了,我不帶你回家!」,如果想要對孩子說話,不妨以平靜的口吻告訴他:「我在旁邊等,一直等到你不哭為止。」然後裝做陌生人的樣子,在旁邊冷眼觀察看著孩子,當大人不理會他時,孩子就會覺得好像在對著空氣鬧脾氣一樣,過一會兒就會覺得無趣而停止哭鬧。 這時,大人就可以笑著對他說:「你不吵著要買玩具了,那我們回家吧。」接著帶孩子離開賣場。在離開賣場後,要再度向孩子重申規矩「當你玩得很高興時,或是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時,如果旁邊有人哇哇大叫,你的心情會怎麼樣?」、「所以像你剛才那樣大哭大鬧,周圍的人本來很高興的在買東西,被你這麼一吵,心情不是變得很不好嗎?」教導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會造成大家的困擾,也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你給這麼多人造成困擾感到很傷心,希望你下次不要再這麼做了。」 總之,不要情緒化的斥責孩子,要採用能夠打動孩子心靈的溝通方法,這樣孩子才會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退燒藥易引發腦性麻痺

2007年01月18日
公開
52

5個月的小康,高燒不退,媽媽讓他服下阿斯匹靈退燒藥,導致腦性麻痺,11年後小康再度發燒,媽媽讓他睡冰枕,再誘發呼吸衰竭,送醫後遠離冰枕,病危的小康才撿回一命…。 這是發生在台大醫院的實際案例,因家長錯誤使用退燒方法,竟導致孩子終生傷害。 醫師強調,一般孩童體溫若無超過39度,而有心肺疾病幼童體溫若未超過38度,且活動力尚可,家長實在不必積極為孩子退燒。 李秉穎說,照顧發燒病童有4項重點,一是觀察病童活動力,至於體溫只是參考值,孩子活力、食欲差,不管有無發燒,都該就醫,而適度發燒,可能提升人體免疫力,有時不必積極壓抑。 第二個重點是讓孩子多休息,少進行會發汗運動,以免造成不必要心肺負擔,不利預後。 第三個重點是注意保暖, 如果發燒病童,手、腳冰冷、臉色蒼白,代表孩子處於寒冷狀況,為免其發抖增加負擔,應為其添加衣物; 若孩子是滿臉通紅、身體發汗,應為其脫衣服,減少能量消耗,等症狀解除後,再為其加衣。 第四個重點是別讓孩子睡冰枕、使用退熱貼等物理性退燒法,增加無謂寒冷與代謝負擔。 李秉穎說,台灣可能是最愛用退燒藥的國家,而坊間退燒藥常含阿斯匹靈, 可能加重孩童肝腦負擔,上述小康為此罹患雷氏症候群,終生腦性麻痺、不良於行

育兒49條,精典總結

2007年01月15日
公開
40

這簡短的49條, 雖不能說句句精闢,但仔細品味, 每一句都有它的道理,內容如下: ☆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我覺得那不是好事;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環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那樣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一時眼前的短暫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 ☆說真話,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的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瞎話; ☆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於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瞭,忌諱像唐僧。 ☆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漸進,不要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步步來;瞭解當前孩子的特點,不拔苗助長。 ☆有預見性,明明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抗爭並且自己還可能妥協,那麼就不要去干預孩子,否則最後結果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 吃,注意比較均衡的配比即可,無需太精細;1歲以前孩子保證奶量;一歲以後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飲食做不到各類搭配均衡,那麼一周中的飲食搭配一下,都兼顧一下,也是可以地 ☆孩子不會餓死自己 ☆吃飯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請離開 ☆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麼放心的時候,也沒必要太擔心,能力範圍內稍微注意下,比如選家乾淨的飯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綠色食品等,就沒必要太擔心了。 ☆補鈣什麼的做到心中有數,不缺不補;多曬太陽 ☆穿不講究。不刻意 ☆穿的和媽媽差不多。 ☆給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運動量大,玩出汗風一吹更容易感冒,還更不容易好。 ☆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判斷冷熱,摸孩子後脖子;小手 ☆不給孩子經常,動輒吃小藥。天冷季節,不定期給孩子吃點vc,或者每天吃點富含vc的水果。 ☆感冒症狀輕的時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剛開始就吃藥,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數是病毒性的,病毒沒有特效藥,吃藥14天好,不吃藥2個禮拜好;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感冒發燒去醫院的話,盡量要求驗血; ☆一個人可能不生病嗎?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時候,小病的時候,不要驚慌失措,辯證地想,得一次感冒相當於打了一針預防針。對這種宏觀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沒必要太在意。 ☆玩不怕髒 ☆不影響到自己安危,不影響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干涉太多 ☆放手讓孩子玩,摸爬滾打,不頭破血流就可以 ☆不是所有危險的東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教孩子危險在哪裡,怎麼避免。 ☆盡量多給孩子自己體會的機會,不直接告訴結果;讓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敗; ☆教孩子學會等待; ☆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孩子付出和回報是雙向的,學會感恩 ☆睡覺盡量陪孩子入睡 ☆注意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寒冷訓練 ☆社會上很多「早教」的方法,當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不做,有所為有所不為;信奉寧缺勿濫,過猶不及。 ☆孩子是社會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當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不要過多糾纏在自己育兒細節上的為什麼,理論依據。做就做了,既成事實,沒那麼多講究。 ☆每天盡量保證父母中的一方能夠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時間。 ☆每天想辦法讓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生活遊戲化,遊戲生活化 ☆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個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當一個70分的媽媽;不對自己嚴格要求,馬馬虎虎過得去就可以,我畢竟也是第一次當媽啊。 ☆教孩子直面失敗,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輸得起,我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再次衝擊,但是我不能在對手面前大哭 ☆有小朋友進攻,學會審時度勢,先正告一次,然後的基本原則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在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大叫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不先出手打人 ☆無論誰先動手,你都不可以第一個哭 ☆你對自己的東西有決定的權利; ☆計劃3歲以後,我會給孩子引入每週零用錢的機制----要開始學有限的錢來辦自己最想做的事,學開源,學節流。 ☆常帶孩子去遠足,去郊外;不懼怕風雨 ☆爭取每年都能回一次鄉下老家,過不一樣的生活 ☆不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

寶貝飲食11個提醒

2007年01月15日
公開
17

飲食要注意酸鹼平衡 食物分酸性和鹼性兩類。魚肉禽蛋米面為酸性。蔬菜,水果,豆類及製品為鹼性。 人體記憶體在自動調節酸鹼平衡系統,只要飲食多樣化,吃五穀雜糧,就能保持酸鹼平衡。 飯前喝湯好 小兒飯前喝少量的湯,好比運動前做活動,使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 泌足量的消化液,能使小兒很好的進食飯後也會感到舒服。 吃好早餐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的好壞關係到小兒生長發育。如不注意,小兒在上學時就會遲鈍、精力不足等保護性抑制,發生低血糖。全日總量攝入中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午餐前不要飲純果汁 果汁易於吸收營養豐富。但午餐前40分鐘不要讓小兒飲果汁。因這樣小兒在午餐時會少吃一些主食,而一日之內攝入量並無增加,失去的卻是在正常午餐中所獲取的營養。 饅頭營養好 麵包,色香味都比較好,由於是用烘爐烤出來,會使麵粉中賴氨酸在高溫中發生分解而用蒸氣蒸饅頭則無此弊,蛋白質含量高,從營養價值來看,吃饅頭比吃烤麵包好。 鮮魚與豆腐合吃提高對鈣的吸收 魚最好和豆腐一起燉著吃,因為魚體內含豐富維生素D,豆腐則含有較多的鈣,若單吃豆腐,人體對鈣就不能充分吸收,若將其與魚一起食用,借助魚體內豐富維生素D,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提高20倍。 不易喝過多飲料 如可樂裡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較強興奮,也是小兒多動症病因之一,而汽水降低小兒胃液消化力殺菌力,影響正常食慾。 吃雞蛋的禁忌 不能生吃,蛋清中一種蛋白質同蛋黃中的鐵結合阻止鐵的吸收。蛋經煮熟這些就不存在了。 不能多吃。蛋吃多了消化不掉的蛋白質和腸道細菌,會腐敗生成對小兒有毒害的物質。 喝豆漿注意事項 雞蛋中粘液性蛋白容易和豆漿中胰蛋白酶結合,產生不被體內吸收物使豆漿失去營養價值。 紅糖有機酸能夠和豆漿中蛋白質結合產生變性沉澱物。 謹防嬰幼兒牛奶貧血症 孩子斷奶後,不可全部依賴於牛奶餵養,忽視其他營養食物,應適當添加輔食,如菜泥,蛋,胡籮卜等。否則時間長了易得牛奶貧血症。 不吃湯泡飯 湯和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小兒口腔不嚼爛就同湯一起咽進胃裡去了。舌頭上神經沒受充分刺激,使食物不能很好消化吸收,日子長了小兒變瘦,也會引起胃病。

長庚醫院 -小兒發燒.處理原則 --長庚醫院-小兒科護理部提供

2006年12月25日
公開
32

一、何謂『發燒』? 「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標準值(一般標準為37℃),通常腋溫超過37.5℃,口溫、耳溫或肛溫測量超過38℃時,就是發燒了。 二、基本概念 (一)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二)發燒對病人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 環境,且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 (三)小孩的發燒大部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因為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 (四)小兒發燒的可能原因:   1.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衣服穿著太多、水 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感冒、氣管發炎、中耳炎、喉頭發炎或其他疾病…等 等。   3.其他:預防針注射,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等之反應。 (五)發燒時勿驚慌,勿濫服退燒藥。 三、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 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會因疾病的不同而異,除了需針對病因來治療外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理: (一)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先寒顫期及退熱期。寒顫期:四肢冰冷、發抖,予以保暖,如增加衣被、四肢熱敷、溫熱開水攝入;於寒顫期有頭 痛出現則可先使用冰枕,可減緩不適感。退熱期:四肢溫暖、流汗,可減少被蓋、使用冰枕及擦澡。 (二)另當四肢溫暖或流汗時,予以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4~26℃。(疑夏季熱時,室溫可再下降)。 (三)使用冰枕5~10分鐘仍需注意四肢是否溫熱,若冰冷則需再保暖,暫 停用冰枕,小於3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 (四)退熱期時洗溫水澡(水溫36-37℃,泡20-30分鐘),使皮膚微血管 擴張及藉由水蒸氣而達到散熱目的。 (五)補充足夠的水份(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十公斤者至少一天至少應有1000c.c.,二十公斤者則至少應有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六)體溫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超過37.5℃以上時,應依醫師指示服退燒藥。 (七)請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四、其他注意事項 (一)請依照醫師之囑咐按時服藥或使用退燒劑。 (二)如有下列情形時,請立即就醫: 發現小孩有抽搐、活動力不佳、異常哭鬧、持續性劇烈嘔吐、食慾不佳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情形。 (三)有「熱痙攣」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在家宜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栓劑,以便發燒使用,並且儘速就醫。而栓劑應冷藏保存。 (四)腹瀉患者儘量不使用肛門栓劑,因為可能刺激肛門而使腹瀉情況更為嚴重,且腹瀉時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五)罹患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猩紅熱病童雖未發燒,仍然需要 依照醫師之處方繼續服用抗生素,以確保達到治療效果。 五、諮詢服務電話 如有任何問題可聯絡:  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小兒科病房  林口院區(03)328-1200轉小兒科病房  基隆院區(02)2431-3131轉小兒科病房  嘉義院區(05)362-1000轉小兒科病房  高雄院區(07)731-7123轉小兒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