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恩&安的豆兒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學習長大很EASY!

2007年04月07日
公開
5

學習長大很EASY! 文 / 林莉佳、李想  專家 / 陳季瑜 長庚醫院兒保醫師、陳達德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中主任 寶寶一天天長大,開始要逐步學習自理生活了;爸媽們,為孩子選擇良好的輔助工具,學習長大非難事! 六個月的寶寶學習餐具抓握 此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翻身,並做出爬行的動作,約七、八個月時還可學會雙膝式爬行。爬行對寶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此時父母尤要注意家中地面環境的清潔與衛生,最好是為寶寶鋪上軟墊及地毯,並移開尖銳的物品,如桌角、椅子等,防止寶寶在爬行時受傷;同時也不要忘了將接近地面的電插座,以安全護套隔絕,避免寶寶因好奇而以手指或其他尖銳物品插入而觸電;此外,還應定時清理軟墊及地毯,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此時他們慢慢會用整隻手的手掌抓握物品,並開始發展口部觸覺來探索外界事物,所以典型的表現就是抓到東西都往嘴裡塞,且為了能在不久的將來,自由運用手部來活動,嬰兒會出現吸吮手指的動作,必須等他逐漸學會各種新動作後,吸吮的舉動才會自然消失。 由於六個月的寶寶開始喜歡咬東西,所以父母可以買一些磨牙食物給他們吃(如米果),並教寶寶用手抓著吃,等寶寶可以自己拿東西吃後,就可開始練習用湯匙、學習杯、碗,為正確使用餐具作準備了。 寶寶在學習使用餐具吃東西時,因為肌肉的掌控力仍嫌不足,所以經常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這時父母應該耐心地收拾,並鼓勵孩子繼續學習,千萬不可大聲斥責孩子,否則不但會讓孩子的學習力退縮,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以致最後排斥使用餐具吃飯,反而會增加日後生活的不便。 學習杯可分階段訓練 市售的學習杯款式琳瑯滿目,原則上可依寶寶成長階段的發展,來作功能性的選擇: 1.三、四個月大時,可選擇讓寶寶練習把手抓握的奶嘴杯。 2.五、六個月大時,可開始戒除奶嘴,改為鴨嘴杯。 3.八個月大左右,可開始練習吸管吸吮,選擇吸管杯。 4.一歲左右,已可讓孩子練習直接用寬口杯喝水。 九個月的寶寶學習開步走 此階段的寶寶已能手腳並用,爬行自如,發展迅速的嬰兒還可以扶著東西側走移步呢!其次,這時寶寶已轉移至以手部觸覺來探索外界事物,且多半能操控手指,如使用大姆指撿物或以食指觸碰物體,在被餵食時,也會嘗試去抓握湯匙,並自己拿著餅乾吃。有些發展較迅速的嬰兒則可以很穩固地拿住物品,如捧碗、拿玩具等,而且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學會如何喝東西,所以可以開始拿掉學習杯的奶嘴或鴨嘴頭,讓寶寶學習用吸管或寬口杯喝東西。 六至九個的寶寶可以開始學步,大部分的爸媽都會為孩子添購一台學步車,但是根據專家研究,過早讓寶寶坐學步車,容易影響脊椎和下肢的發展;再者,學步車過於方便自如,孩子如果坐習慣後,就會變得太依賴學步車,以致一些匍伏、爬行的技巧就沒有機會發展,因此對肌肉的發育、協調發展會有不利的影響。如果你家的寶寶還不能坐得很穩,或者坐上學步車雙腳無法搆到地,則表示寶寶還不適合坐學步車,最好不要勉強他。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幼兒在學步車上發生意外的比例頗高,如撞到東西翻倒、不小心跌下樓梯的例子時有所聞,因此,美國的小兒科醫學會強烈建議,幼兒不應該使用學步車。 不過,如果你有其他生活因素的考量,仍然選擇使用學步車的話,便一定要慎選合格安全的品牌,以免對寶寶的安全造成威脅;且切記每次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鐘,同時注意安全,不要太頻繁使用,以免減低孩子學步的慾望。 選購學步車注意要點 1.車體結構是否強固? 2.底座可以承載多少重量?是否容易凹陷? 3.座墊是否可以調整高度? 4.車上的玩具是否符合安全玩具的標準,以及零件是否容易脫落與吞食? 5.車體材質是否過於粗糙而容易刮傷? 大小便訓練 「寶寶快滿2歲了,其他方面都發展得很好,會說話、會走路,但是到現在還不會自己大小便。該怎麼辦呢?」有些新手爸媽經常為此感到煩惱。針對這種狀況,專家提醒你,孩子該獨立啦,訓練寶寶大小便,就從現在開始! 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足以控制括約肌,大約是一歲半到兩歲左右,這時父母可以開始嘗試訓練他自己大小便。不過,寶寶的成長發育速度不一,有些孩子要等到三、四歲以後,才會準備好自己學習大小便。 寶寶是否準備好了? 父母可從一些現象,了解何時最適合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 ★白天保持尿布乾燥的時間愈來愈長,至少兩、三個小時沒有問題;有時早晨醒來尿布還是乾的。 ★當他了解馬桶的功用,也了解為什麼尿布會濕、會髒,以及自己身體的反應時。 ★會意識到並表現出他想大小便的訊息,像是突然停止手邊的遊戲、找自己的尿盆,或是反應出尿布濕了、髒了,也清楚地表示不喜歡髒濕的尿布,要求更換乾淨的。 ★他可以幫忙脫褲子,會自己拉起和脫下衣服,而且也喜歡自己嘗試新的動作。 ★他可以在自己「有感覺」的時候表達,有些孩子會拉著媽媽並指著便桶。 ★當他開始有興趣跟你一起進廁所,研究你大小便的樣子,甚至好奇地學著坐在馬桶上時。 ★可以聽懂你的指示或是步驟說明,並模仿大人的行為;自我表達能力足夠,且當他心情愉快、接受指示的意願較高的時候。 讓寶寶喜歡自己大小便 父母也許會覺得,讓寶寶愛自己大小便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其實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技巧可讓你參考,以下就是我們為你總結的專家意見: ◆邊做邊說給他看 家裡最佳的模仿對象就是爸爸媽媽。所以,你要敞開心胸並有耐心地,讓寶寶跟你一起進入廁所,並且告訴他,你正在做什麼、為何要這樣做。閱讀相關的故事書或是看相關的影片,也是讓寶寶學習模仿的途徑。 ◆挑選寶寶專用的便桶 讓寶寶自己挑選他喜歡的便桶,同時父母還可以一起為這個小小便桶換新妝哩!如果能夠將便桶放在寶寶的遊戲間旁最好,也允許他當作一般小椅子用,或是穿著衣服進行假裝上廁所的遊戲。換言之,讓寶寶有實驗的空間,即使他一直堅持不脫褲子上廁所,還是可以讓他慢慢適應。 ◆用漂亮的小褲褲誘拐他 一起挑選有卡通人物的可愛小內褲,並且告訴他,為了不讓心愛的人物弄髒,就要學習脫褲子在小便桶上尿尿才行。 ◆漸進式學習以減少挫折 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在一天之中,只在早上讓寶寶用便桶,午睡或晚上仍然允許包尿布,這樣寶寶比較不會有壓力,等他習慣了以後,再慢慢地把時間拉長。媽媽也要不厭其煩地教導,並隨時清理寶寶的髒褲子,千萬不要讓他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才不會因為過多的挫折感而導致寶寶緊張、焦慮得拒絕上廁所。 ◆溫柔地提醒,適時地鼓勵 溫柔地提醒孩子:「你是不是想要尿尿或是便便啊?」當他有感覺想要大小便時,也請他務必要提醒你;向孩子保證你一定會陪著他進廁所,並幫助他,否則寶寶很容易因為挫折或害怕責備,而不願意嘗試自己使用便桶。另外,當寶寶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時,也要適時地鼓勵他唷,即使只是告訴爺爺、奶奶或保母阿姨都行!這就是對寶寶最好的獎勵和鼓舞。 剩下的,就是爸媽的鼓勵了。寶寶的獨立,是需要時間練習與經驗的,而唯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才能讓寶寶願意放手自己來! 訓練大小便之男寶寶篇 大多數的男孩較晚學會自己大小便,而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這和訓練寶寶大小便的人通常是媽媽或保母有關;由於這個年齡的寶寶,大部分的行為習慣都必須靠觀察、模仿而學得,所以如果此時他身邊的主要照顧者都是女性,便很難說服他自己坐在馬桶上大小便。另一方面,許多女性照顧者較容易接受女孩觀看自己如廁,相對地比較排斥男孩觀察自己如何上廁所,所以自然減少了寶寶實地模仿的機會。 此時,就應請爸爸或是其他兄長來扮演寶寶的模仿對象。然而,如果你還是覺得男寶寶學習站著小便比較困難,則可能是和寶寶的生理發育進程有直接關係,因為就一位小嬰孩的肢體發育過程來看,都是先學坐,才能學會控制自己腿部的肌肉站直或行走,這需要靠較多的平衡協調與肌肉控制能力,因此,學會坐著大小便對寶寶而言,比站著小便較為容易,所以爸媽不妨等他手腳能夠控制自如時,再讓他選擇最適當舒服的姿勢站著尿尿,如此才不會有過多的挫折感。 也就是說,不論是男寶寶或是女寶寶,建議你都先讓他坐在自己的便桶上,自由而沒有時間限制地解決大小便;再說,由於大腸、小腸的發育過程所致,寶寶還不太會將大小便分開,通常都是「一舉兩得」,因此先讓他由坐便桶開始練習,也是對的。 此外,男寶寶會有一段時間喜歡玩站著尿尿或亂尿的遊戲,父母不用特別擔心,因為寶寶本來就好奇心旺盛,需要爸爸媽媽多一點耐心清理就是了,等到孩子漸漸習慣,而且比較能夠專心的時候,你就可以引導他練習「射準一點」;最好是請爸爸或其他兄長親自指導他,偶爾還可以玩些「射擊敵人」的遊戲──把一個他最討厭的敵人放在馬桶中,然後對準它射進去……等。總之,只要耐心引導得法,寶寶的「射擊技巧」指日可待! 訓練大小便之女寶寶篇 訓練寶寶大小便,因性別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其實,教女寶寶自己大小便比訓練男寶寶輕鬆多了!但是有時也有這樣的麻煩:女兒硬是要學爸爸站著尿尿! 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遵循以下原則來教導: ★媽媽耐心教 孩子的觀察敏銳度及模仿能力,絕對是超乎大人的想像。因此,當她看見爸爸都是站著尿尿,甚至在幼稚園或保母家,看見其他小男生也都站著尿尿時,她一定會充滿好奇,也想要自己試試。暫時別阻止她吧!先別解釋一堆理由給她聽,因為這些都太抽象了,就讓孩子自己發現站著尿尿是怎麼一回事吧! 幾次下來,小妹妹就會發現,站著尿尿會把自己弄得很狼狽,此時,你就可以適時地告訴她,媽媽都是坐著尿尿的,這樣既不會弄髒褲子和腳,上起廁所來也更加輕鬆愉快呢! ★別穿太過複雜的褲子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一項重要原則,就是不要讓寶寶穿著太複雜的衣褲,免得如廁前難脫難解,一旦緊張,寶寶就很難控制自己,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挫折感。許多媽媽喜歡將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是對於要脫褲子上廁所的女寶寶來說,則顯得有些困難複雜,尤其在一剛開始練習或玩遊戲時,孩子通常會憋到不能憋時才告訴你,如果褲子太難解,很可能會因等不及而尿褲子,所以還要請媽媽一定得陪在她身邊,協助她脫下褲子。 ★從小掌握衛生常識 訓練女寶寶確實比男寶寶容易。不過,請各位媽咪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上完廁所用衛生紙擦屁屁時,一定要從前面向後擦,因為肛門有許多細菌源,往前擦容易使敏感的陰道和尿道受到感染,千萬要小心。專家提醒,訓練女寶寶大小便時常見尿道感染,這就是因為肛門的細菌所引起,所以你的女兒如果突然顯得頻尿,或是並不想上廁所但褲子卻經常濕濕的,甚至大小便時會刺痛、腹痛,就要趕緊帶她到醫院就診。 訓練大小便的不宜時機 避免挑選剛換新環境的時候,如初到保母家或剛上幼稚園,因為孩子在這些情況下,容易有過多的壓力和不安,而且訓練的時間一拖長,也會使寶寶失去信心。最好是選在寶寶心情輕鬆、爸媽也沒有壓力的時候,而且建議挑比較溫暖的季節訓練,那麼不但寶寶穿脫衣服方便,也不會因為太冷而放棄。 養成定時便便的好習慣 可以訓練孩子在吃完早餐後,到馬桶上坐個5∼10分鐘;如此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寶寶就會有定時排便的習慣。在「嗯嗯」時,孩子可能會排拒或覺得很無聊,所以不妨讓他帶著自己的玩具或故事書,陪著他一起度過這段時間。平常時候,也可以一起讀讀生活故事書,說說如果沒有便便可能會造成的健康問題,以及提醒孩子上完廁所後要洗手等衛生常識,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到有關便便的好習慣,這會很有趣,而且很有用的喔! ~感謝丞麻麻的分享~

漫畫,讓思考圖像起來

2007年04月05日
公開
3

文/柯華葳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你是不是看漫畫長大的呢?從本土的朱德庸、游素蘭,到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安達充,再到當紅的浦沢直樹,漫畫書裡有同一世代的觀點、文化、知識與樂趣。新一代的爸媽開始看漫畫學育兒,從漫畫裡尋找和孩子溝通的語言。 翻開報紙,斗大的標題映入眼裡:任天堂新款遊戲機Wii哈遍全球;某婦產科推出3C服務…;收完e-mail,上網搜尋新知,網頁上寫著:科學家從豬隻的基因找到人類遷徙的路徑…。每一天,你都發現,生活裡處處是新平台,爸媽已經無法只用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和知識來教養孩子,爸媽都需要親近新平台,因為,孩子的世界就在那裡! 很多學習素材,包括文學、科學、休閒,乃至於專業知識,都紛紛加入漫畫元素,甚至以漫畫為主體表現。孩子的閱讀已經不是純文字表現,圖像語言也創造出新世代間的溝通符號。 ◆爸媽該做:能分辨優質漫畫,鼓勵孩子的創意 ◆孩子要學:善用圖像思考力 圖畫書裡也有漫畫 圖,將事物具象。若有一幅圖整合上述文字,或許讀者更能感受上面這一段文字在描述什麼。因為一幅圖勝於千言。像圖畫書《小圖和小言》(上誼)很清楚表達圖與文相輔相成的觀點,書中描述一個孩子要向母親要求增加零用錢,孩子腦中的圖和文相互對話,目的在說服媽媽自己需要多一點的零用錢。 《小圖和小言》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表達想法要先考慮對方的想法,然後以最明顯的方式打動對方;圖文並茂是最明顯方式。例如有信管的炸彈圖表達「生氣」且要「氣炸了」、以統計圖表表達一般四年級小學生的零用錢「平均」數。一個統計圖包含兩個向度(人數和錢數:最多人和零用錢數目),讓人一目了然。 清楚生動是圖像優勢 但是圖是靜止的,若以四格漫畫呈現,動作就連續起來了。例如,《愛思考的青蛙》(上誼)一書表達「在想事情」:第一幅,青蛙坐在樹幹上想事情→第二幅移到樹葉下就想事情→第三幅則靠著樹幹就想事情→第四幅是面對樹幹(像面壁一般)想事情。讀者可以感受到青蛙似乎被思考困住了。 若以文字表達,這麼寫:「青蛙蹲在樹幹上想事情,一會兒走到一邊,一會兒又走到另一邊,靠到樹幹上,不一會兒,青蛙轉過身垂頭喪氣面對樹幹。」我個人是覺得四格漫畫呈現的清楚生動多了。 專業知識融入漫畫裡 漫畫讓圖變生動,但有人不建議兒童讀漫畫,因圖像太多、內容暴力等等問題。其實漫畫和文字書一樣,有的內容貧乏,有的滿是知識,所以要選擇。 漫畫家劉興欽當年畫漫畫,是以知識為出發點,以趣味方式傳遞鄉土風情、科學概念。日本知識性的漫畫,例如介紹魚的料理,順著主角選魚貨,帶著讀者去魚市場、港口、介紹魚的生態;讀完一本關於日式魚料理漫畫,可以學到日本地理、魚各部位的切片、以及可能不太有用的魚料理食譜等。而一套關於「棋藝」的漫畫,你可能學到韓國和日本如何在學校推廣棋藝,有哪些比賽,以及在哪裡接受訓練和有關的知識。 近年出版的漫畫更在段落間加上專業知識介紹,如圍棋基本規則,或是畫漫畫者的構思歷程。以《東大特訓班》為例,這是一套有關「學習策略」的書,明顯有補習班老師提供點子說明怎麼學文言文、數學、英文、物理的定律。從書名也看出故事是講如何考進東京大學,因此,書中還介紹東大入學考試題目如何反應東大的傳統與精神,應試生「破題」的絕竅。 自創符號成溝通共識 因著漫畫題目越來越有知識性與專業,許多漫畫書要掛上「監修」的名字,表示有專家顧問,例如棋藝相關的漫畫請棋院五段作監督。這也表示畫者或是出版社的用心,要傳遞正確棋知識。除知識外,漫畫中自創的符號,如小丸子覺得尷尬時的三條線,變成一個有共識的符號,就像任何文字符號一樣,大家已經拿來溝通。 不過,讓人比較不喜歡,有時甚至討厭的是無關的動作。這讓我想到布袋戲的金光戲。其次是很多漫畫人物都是大眼、尖臉,沒有特徵與個性,幾乎通通一個樣。漫畫人物造型上可以幽默、諷刺,性格由畫家決定,就如文字作家一樣。賈寶玉鮮明的性格就是曹雪芹塑造的。我懷念過去的大嬸婆、阿三哥或諸葛四郎,因為形象鮮明。今天不論日本或是台灣漫畫都未達成這個要求。 漫畫裡餵養新知文化 看完《東大特訓班》後,我深刻感覺在日本漫畫家手中,沒有一樣事情不能以漫畫形式呈現。科學內容、歷史人物、學說如墨攻(墨子)都已成漫畫,甚至被拍成電影。當然,漫畫不只在日本,例如比利時畫家畫的「天國騷動」描述一位想在一成不變中,活得「和他人不一樣」,並啟動大家一起「活」起來的天使故事。天使的挫折、不解、快樂、盼望一一展現在畫中,叫我感動。只是,比較下,日本人不只接受漫畫,以漫畫傳遞知識、文化的用意是很明顯的。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到書店的漫畫專櫃前打轉,看看有什麼「知識」又被以漫畫呈現。而讀漫畫以後,自己在寫作時會思考,或許以一幅圖或是四格漫畫來輔助文字,能使內容更豐富或更容易懂。我像小圖和小言一般的思考,這是閱讀漫畫的意外收穫。 (更多精采報導詳見學前教育雜誌4月號) 本文以自"學前教育雜誌電子報"

培養寶寶早期閱讀

2007年04月01日
公開
5

愛讀書的孩子不變壞 寶寶的早期閱讀,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相關的研究都證明寶寶的早期閱讀經驗很有意義,無論是對寶寶的發展,還是日後的學習,都有明顯好處。 早期閱讀的意義 早期閱讀對促進寶寶的發展有多方面的意義,主要為:讓寶寶對閱讀產生興趣,逐漸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豐富寶寶的認知,進而開發寶寶的智能,例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而且對於培養良好的個性也有幫助。 因此,許多爸媽都很重視寶寶的早期閱讀,很多機構與產品也因而誕生。但是,這其中是好壞混雜,有的觀念及產品並不是很適當,還需要爸媽多研究。 早期閱讀不等於識字 如果用一棵大樹比喻人的閱讀能力,那麼,樹根就是由兒童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構成的。寶寶最需要具備的閱讀能力是自主閱讀的意識和技能。因此,不要只是強調識字而忽略寶寶口頭語言的發展,此外,還要注意,不能因識字的壓力而導致寶寶厭煩閱讀,這反而得不償失。 早期閱讀的基礎 早期閱讀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對應學習的過程,其中包含寶寶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親近文字,同時讓寶寶運用口頭語言來幫助書面語言的獲得。早期閱讀的基礎是:1.口頭語言的豐富性與語音的敏感性,決定了寶寶在看到書面文字時,能否與口頭詞語對應;2.寶寶對書面語言的興趣,是透過自身的經驗建立起來的;3.寶寶對文字敏感,並積累有關文字的知識。 入學前寶寶的早期閱讀主要是「自然學習」,就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獲得的。例如從糖果包裝紙上認字、在馬路上認字、在廣告上認字等,因此,大人要積極地在生活中引起寶寶對文字的注意,促使寶寶主動認字、問字,有利於增長對文字的敏感,把握文字的意義。 良好的閱讀環境 寶寶在積極的文字環境中,才會對文字有積極的態度。因此,寶寶需要擁有自己的圖書世界,能夠方便閱讀。爸媽要經常和寶寶共同閱讀,為他們講述、朗讀書上的內容。而且,寶寶還須要經常看到別人投入閱讀與書寫,感受閱讀的氣氛,而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途徑與方式 寶寶閱讀的途徑與方式應該是豐富的,要儘量動用寶寶的多種感官參與閱讀,讓寶寶在玩中閱讀是最有效的。例如可以利用科技產品來吸引寶寶閱讀,使用VCD與互動光碟閱讀,有生動的形象、好聽的聲音、好玩的遊戲,這樣會讓寶寶自然而然愛上閱讀,不需要強迫學習。 本文引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教會寶寶三大自理能力-穿衣、吃飯、如廁

2007年03月13日
公開
4

每一個爸媽都希望寶寶學會自己來動手。特別是穿衣、吃飯、如廁三大自理能力,最好在上幼稚園之前就已經有基本的能力。 *輕鬆學穿衣 2歲左右,寶寶開始有自主的意識,這時候,他們對穿衣服也更有興趣,爸媽可以趁此機會教寶寶學習穿衣服及襪子。 -學穿衣的時機 ☆喜歡自己搭配衣服。 ☆會拿著衣服、褲子往身上套。 ☆有時候會試圖自己脫衣服。 -選擇方便學習的衣物 1.衣服 選擇穿脫都很方便的服裝,例如鬆緊帶的裙子和褲子、寬鬆的套頭T恤等。衣服的圖案儘量選擇鮮艷、可愛的圖案,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可以挑選正反面比較好分辨的衣服,例如正面有圖案,背面沒有圖案;另外,領口最好大一點,比較方便寶寶一下子就套進去。 2.褲子 在只有鬆緊帶的褲子前面縫上一顆扣子在大約肚臍的位置,可讓寶寶知道褲子的扣子應該和肚臍對應起來,這樣就不會穿錯前後面,寶寶也可以知道褲子要拉上來的高度。 3.鞋襪 建議先從方便、柔軟的布鞋或涼鞋開始練習。可選擇跟部有小拉繩的鞋子,這樣寶寶容易把鞋跟拉起來。最好是有魔鬼沾或小拉練設計的鞋子,以方便寶寶穿脫。至於襪子,則挑選彈性大、好撐開的襪子。 -如何教寶寶穿衣 1.讓穿衣服像遊戲 幫寶寶穿衣時,就像玩遊戲一樣,對他說:「來看小手會跑到哪裡去」當寶寶伸過手來就很驚訝的說:「你看從袖子洞穿出來了」,一邊誇獎他做的真好,寶寶會因此感到高興,覺得穿衣服是件有趣的事。 2.分散注意力 幫寶寶穿衣服時,要對他講話、唱歌。還可以給他一些好玩東西讓他自己操弄,例如手搖玩具、畫冊、娃娃等等,這樣他就不會注意穿某些衣服的麻煩過程。 3.說出步驟 給寶寶穿衣服時讓他跟著你說:「襪子,這是襪子,現在來穿襪子」寶寶慢慢就會聽懂你的意思和明白穿衣服的順序。 4.訓練穿衣技能 當寶寶想要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可讓他用布娃娃先做練習,給布娃娃脫衣服,然後再穿上。他每完成一項動作就要稱讚他,並讓他有機會多練習。平時可讓他練習扣扣子和拉拉鏈。你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寶寶很快就能學會。 5.留一手 每次穿衣服時,總留下最後一個簡單的步驟讓寶寶獨立完成,這樣寶寶會比較容易獲得完成的成就感,增加未來自己穿衣的自信。 *輕鬆學吃飯 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寶寶自己吃飯時,可以訓練雙手的靈巧,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也可以加速他手臂肌肉的協調和平衡能力。所以,時候到了,媽媽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了。 -學吃飯的時機 ☆每次餵飯時寶寶都喜歡來搶媽媽手中的餐具。 ☆吃飯的時候寶寶喜歡伸手抓食物。 ☆當湯匙裡的飯快掉下來時,寶寶會主動去舔湯匙。 ☆寶寶已經學會用杯子喝水了。 -學吃飯前的準備物品 1.圍兜、吃飯衣 圍兜的材質最好選擇有防水層的,因為它可以完全隔離湯湯水水弄濕衣服。有的圍兜使用特殊的EVA防水材質,感覺有點像橡膠,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一種獨特溝槽設計的圍兜,寶寶進食時掉出的碎屑就可以被接住,還蠻方便的。 還有一種吃飯衣是讓寶寶反穿的衣服,後面繫帶子或使用魔術沾,通常採用雙層設計,外面一層是棉布材質,裡面一層是防水層,非常容易清洗。使用它,就不怕寶寶吃喝東西時弄髒衣服了。 還可以直接給寶寶套上一件舊衣服,一樣也能保持寶寶的小衣服不會被弄髒。 2.兒童餐桌椅 寶寶雖小,專人座位卻是必需的,這是養成寶寶良好進食習慣的基礎。爸媽可為寶寶準備一張餐桌椅。市面上餐桌椅有些是分開的,有些則是連在一起的,可分開的餐桌椅能讓寶寶與大人同時進餐,平時又可讓寶寶獨自在小桌邊畫畫、寫字等,不能拆開的餐桌椅很多是輕便型,折疊後體積小,收放很方便。媽媽可根據需要來選擇。 有些餐桌椅帶有餐盤固定的設計,媽媽可以將寶寶的飯菜放在上面讓寶寶進食,能預防打翻。另外,椅上的安全帶則能防止寶寶爬出來,避免危險發生。 3.小碗 剛開始學吃飯的寶寶經常會把碗打翻,媽媽最好選用寶寶專用的吸盤式訓練碗。吸盤式訓練碗有防滑底座設計,碗下面是吸盤,憑寶寶的力量不太容易拿下來。等較大後,更懂得吃飯要領的寶寶就可以改用普通的碗吃飯,但為了避免打破,應使用耐高溫、無毒、無味的PC微波碗。 如果經常外出旅行,也可以使用有蓋子的兒童專用碗。它能將碗完全密封,防止食物流出,方便家居或旅行使用。 4.湯匙&叉子 要選用適合寶寶嘴巴大小,食物又不易外流的湯匙;採用高品質材料製成,耐高溫、不怕摔;有特殊圓頭設計,使用時不會弄傷寶寶自己的口腔,也不會使長牙期的寶寶牙肉受損;手柄要有防滑設計,便於寶寶自己學習。另外,最好是粗、短柄,使用起來更順手。 5.濕毛巾 準備兩塊濕毛巾,可及時擦乾淨寶寶弄髒的小手、小臉。 -如何教寶寶吃飯 1.讓寶寶幫忙 在餵寶寶的同時,也讓他自己拿一把小湯匙,讓寶寶試著自己舀起來送進嘴中。 2.不在乎髒亂 如果擔心寶寶把飯吃得滿地都是,可以在吃飯前,在寶寶座位周圍的地上鋪好報紙、給寶寶穿上圍兜衣。等寶寶完全吃飽了,再清理「戰場」,擦乾淨寶寶的手臉。不要嫌麻煩,因為現在的麻煩是為了以後的不麻煩。 3.及時鼓勵 當寶寶自己吃飯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即使他把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應該鼓勵他。允許寶寶嘗試,即使飯菜灑到了地上,也不應該太過批評寶寶,更不能因此而制止他嘗試。很快地你就會發現,寶寶能夠靈活地完成動作了,這時就要及時鼓勵他、誇獎他。這樣寶寶也會很開心,自己動手的意願就更高了。 4.堅持原則 說話要算數,規定好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絕不能延長到40分鐘,否則媽媽的努力將大打折扣。寶寶剛開始可能會不好好吃,只是「玩飯」,不要管他,也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吃飯時間結束就要把食物收起來。上一餐沒吃飽,下一餐自然會努力吃完。 5.培養習慣 吃飯前,要讓寶寶洗乾淨小手,並經常提醒寶寶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當寶寶坐到餐桌前時,媽媽要給寶寶圍上圍兜,以免吃飯時弄髒衣服;吃完後,讓寶寶把用過的餐具放在一起,讓寶寶學習收拾餐具的規矩,此外,還應訓練寶寶飯後漱口或刷牙的好習慣,以保持口腔清潔。 TIPS:灌輸營養概念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愛吃的東西,這時最好教寶寶一些營養知識,讓他明白這些東西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在做飯或去超市購物時,先向寶寶介紹:你看芹菜嫩嫩綠綠的,吃點綠色蔬菜身體好;餐桌上再對寶寶做營養訓練:胡蘿蔔吃了能長高、豬肝吃了嘴巴變紅,寶寶越來越漂亮、多吃魚的寶寶更聰明。漸漸地,寶寶就會知道不挑食的好處。 *輕鬆學如廁 如廁學習讓寶寶成長又邁進了一大步,這個過程需要爸媽和寶寶一起來努力,才能成功。從不能控制便便到自己主動上廁所,需要一段時間,且因人而異。為此,爸媽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加耐心和細心,同時,要先準備一些工具。 -學如廁的時機 ☆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爽達2小時以上,或在他們短時間午睡時,尿片仍能保持乾燥。 ☆寶寶在便後能感覺到尿布已經濕了,會透過語言或動作表達不舒服的感覺。他可能會拉扯尿布或者扭來扭去。 ☆寶寶在大小便前能透過語言、動作或者其他方式表示,他需要便便噓噓。他可能突然漲紅了臉,兩腿夾住不動,或者出現特殊的聲音。 ☆寶寶可以將褲子拉下或拉起。 ☆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對大人如廁感興趣,並樂於模仿。 ☆寶寶可以表達「願意」還是「不願意」,明白一些與如廁有關的辭彙,如尿尿、大便、髒、乾淨、濕了等含義,並能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如「去上廁所」。 ☆有了要去廁所大小便的概念,或能理解「小馬桶」的含義,可以走過去坐好並樂意坐在上面。 -學習如廁的工具 1.坐便器 為寶寶選擇一個合適的坐便器。安全舒適最重要,款式不需要太複雜。也可以選擇直接套在大人馬桶上的小座墊,可省去未來更換便器的步驟。 2.褲子 為寶寶準備幾條適合進行如廁訓練的褲子,必須選用容易穿脫、棉質、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這種質料的褲子能夠讓寶寶強烈地感覺到褲子弄髒後的不舒適感,事後又比較容易清理。 -如何教寶寶嗯嗯噓噓 1.何時開始訓練 大多數2∼3歲的寶寶就可以進行上廁所的訓練。有經驗的爸媽表示,訓練寶寶上廁所可能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不管怎麼樣,讓寶寶決定他是否做好了自己上廁所的準備才是最重要的。研究表示,很多在18個月大之前就開始學上廁所的寶寶直到4歲還沒有完全訓練好。但是,從2歲左右開始訓練的寶寶到了3歲就可以自理大小便了。 2.先做日間訓練 白天的控制通常容易學會,而讓寶寶晚上不尿床,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要等日間訓練完全結束後再進行晚間訓練。要培養寶寶入睡前後主動如廁的習慣,如果發現寶寶睡前飲水太多,或情緒特別興奮、身體特別疲憊,凌晨時不妨叫起寶寶,再上一次廁所。 3.鼓勵的態度 教寶寶上廁所的時候,鼓勵對他非常有用,及時稱讚寶寶,讓寶寶為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感到自豪,有的寶寶會因此而喜歡上廁所。如果寶寶有時沒能成功控制大小便,也不要因此責怪他,要告訴寶寶這種事情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他已經做得很棒了,同時溫和地告訴寶寶:下次要告訴媽媽。 有些寶寶喜歡在坐便盆的時候做些其他事情,例如看書,他已經把坐便盆和他最喜歡的事聯結起來,爸媽不要阻止他。 4.不要過分關注 不要強迫玩得正高興的寶寶定時小便,結果只會使寶寶哭鬧。寶寶可能會不自覺地利用爸媽過分關注的心理或者消極抵抗或者報假情報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爸媽可以選擇寶寶喜歡的場所進行訓練。可以透過讓布娃娃坐便盆的遊戲,來慢慢引導寶寶,讓他產生主動坐便盆的慾望。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開始訓練,寶寶較容易接受。 5.細心留意信號 一旦發現寶貝有大小便的跡象,例如放屁、扭動身體、突然漲紅臉、用手摸小雞雞或者小屁股,就馬上問寶寶,是不是要尿尿便便?然後帶寶寶到坐便器上。 教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想大小便的意願,這樣在他提出要「尿尿」或「大便」時,爸媽就能及時帶他到便器上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有尿意時都是馬上要尿了,所以便器要就近放置。 6.退步是正常的 爸媽會發現寶寶在訓練期間出現反覆和倒退現象,例如你一再提醒寶寶「該上廁所了」,他卻說「沒有尿尿」,有時甚至聽而不聞,但幾分鐘後他就尿濕了褲子;例如你昨天誇獎過寶寶在午睡時已經不再尿濕床單了,今天他卻又尿濕床單等。 爸媽此時不要懊惱,也不要懲罰和責罵寶寶,因為這不會有幫助,只會讓寶寶感受到壓力,引發負面情緒,例如膽怯、恐慌等。 找一下讓寶寶發生反覆和倒退的原因,有可能是寶寶生活環境發生變動,如搬家、上幼稚園等壓力事件;有可能是睡前高度興奮或太累使寶寶過分疲憊,無法及時醒來上廁所;還有可能是爸媽訓練寶寶時急於求成,跳過一些步驟,使寶寶的挫折感大增,導致下意識尿濕褲子,不再配合訓練本身的完成。找到了原因之後,爸媽就要及時做調整,以幫助寶寶度過這段反覆和倒退期。 TIPS:能否自理大小便與智力無關 專家指出,寶寶是否能自理大小便,和寶寶的智力無關。智力由頭腦來決定,和控制大小便的膀胱相隔遙遠。 要做到大小便自理,寶寶首先要能識別需要排泄的感覺,並透過語言、動作或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感覺。其次,寶寶要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最後,寶寶要能理解並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泄。這些,都只有等寶寶生理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資料來源:PCHOME聰明寶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