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ujuStocker

Hi, 你好~

Hi, 你好~

日期

#Tag

不必幫孩子找興趣

2012年07月23日
公開
51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 2012年7月13日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不當低頭族

2012年07月22日
公開
62

聚餐禁手機 誰先低頭誰埋單 新抬頭運動專題/ 感受世界不低頭 聚餐請交手機 自由時報 – 2012年7月22日 相關內容 新抬頭運動專題/ 感受世界不低頭 聚餐請 … 前言 兩年前手持智慧型手機的人還是稀有動物,如今台灣低頭族粗估已有五百三十萬人, 低頭現象正侵蝕現代人生活。 小小螢幕裡,可以看到新的世界,卻打不進你心的世界;暫時抬頭吧! 過個沒螢幕和鈴聲干擾的一天。 夠了!吃飯的時候不要再忙著打卡、拍照、上臉書了! 避免人際疏離 蔡阿嘎提醒別老低頭 網路紅人「蔡阿嘎」有感於周遭愈來愈多朋友一天到晚低著頭用手機上網, 甚至有些男女朋友約會時很少聊天,卻忙著各自打卡、上臉書, 他和礦泉水公司合作拍攝「新抬頭運動」廣告、音樂MV,呼籲多抬頭跟人互動, 在網路引發討論,兩支影片已在YouTube吸引超過五十萬人次點閱。 國外也有人發起「聚餐時請交手機」活動,國內已經有人響應。 曾經參與活動的台南大學學生陳蔚表示,日前與七、八名朋友聚餐, 一坐定就被要求交出智慧型手機,誰先忍不住取回手機查看訊息、臉書留言,誰就輸,要買單請客。 蔡阿嘎表示,他有使用智慧型手機,但不是網路成癮的重症患者,手機裏也沒有電玩, 通常是等人無聊時,為了打發時間才用手機上網。 他觀察,周遭的「低頭族」愈來愈多,而且台北的狀況比中南部更明顯, 他最受不了朋友聚餐時,講不到兩句,對方就開始低頭上網,這樣下去,很可能會造成人際間的疏離。 因此,他拍攝「新抬頭運動」的廣告、音樂MV,自創「See See Me」的動作, 如果看到認識的朋友太專注低頭上網,就雙手張開,由下而上,有點像變魔術的手勢, 不要碰到對方的頭,只是提醒他抬頭跟人互動。 蔡阿嘎希望大家輕鬆看待,了解手勢的意義,適時放下手機,用笑容、 用溫暖,找回人際互動的真實溫度,感受台灣最美的人情味。 吃飯交出手機 國外風潮國內響應 國外已經有人發起聚餐交出智慧型手機,忍不住先取回手機的人要買單活動, 參加過的人都很肯定,認為沒了智慧型手機,大家焦點轉到人的身上,找回聯誼的本質。 台南大學學生陳蔚說,第一次參與這個活動的時候,覺得很新鮮, 聚餐過程沒有手機可以玩,大家真的談天說地的交流,這種感覺很不錯, 若有機會,她會試著當發起人。 陳蔚說,餐廳低頭族很常見,同桌只要有一人玩手機,其他的人多會跟進, 說真的,有時候在手機上滑來滑去,也不知道要幹嘛。 南台科大學生蕭守成指出,已經玩過二、三次交手機活動,大家都很配合,聚餐聯誼很盡興。 同學廖志豪說,聚餐交出手機的活動,讓聚餐的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但是他也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發現沒了手機,手指不能在觸控面板上滑來滑去, 有的人會不知要將手擺放在哪裡,還看過有人頻頻搓手或手指在桌邊游移。

孩子上才藝課嗎?

2012年07月20日
公開
77

陳之華:芬蘭孩子上才藝課嗎? 「才藝」興趣化,「興趣」生活化,在北歐各國不流行上才藝課,找到自己一生喜愛的興趣、活動,才是最重要的。 2008-08 親子天下雜誌 大女兒四歲時,我們正好搬回台灣三年。那段期間女兒開始接觸音樂和律動,學了鋼琴,也進入弦樂器的世界。有朋友劈頭問說:怎麼你們都逃不過「學才藝」的迷思? 我笑笑,心底並不認同這一頂「學才藝」的帽子。因為我從來都不認為音樂是需要用特別眼光看待的才藝,而把音樂、藝術、運動、閱讀等等,都看成像是飲水、空氣一般,人人皆可賞識、得以享受,不僅是生活教育的一環,更是終身賴以怡然自得的養分。它們,是孩子「四育均衡」不可或缺的基礎。 為孩子的平衡人生播下種子 對於重視教育初衷的國家,這些被冠上「才藝」的各類活動領域之廣,事實上涵蓋了人生各個基本層面。但它們是每個孩子與家庭,可以按照興趣、費用、時間等不同考慮,自行去開發選擇,學著玩、學著喜歡。只要學習的出發點正常、初衷正確,孩子們從年幼期間的廣泛接觸,將會為他們尋覓到合適的興趣,並發展成為人生的樂趣。 這樣的想法,是為孩子播下平衡人生的種子,而不會陷入大家口中趕流行的「學才藝」迷思。 住在台灣的三年期間,我聽過一位先生對妻子說:「孩子學那些才藝都沒有用!學電腦、英文、數學這些有用課程的錢,我出;那些沒有用的,你自己去想辦法!」也經常聽到人們嘆氣說:「現在的孩子真可憐,要學這麼多東西。」

甜點"紅蘿蔔蛋糕"

2012年07月18日
公開
69

我們家愛吃的甜食就那幾樣,所以做起來也滿順手的 紅蘿蔔蛋糕 紅蘿蔔,蛋,檸檬,低粉,泡打粉,小蘇打粉,植物油,少許鹽,材料簡單,卻是好吃的不得了∼ 塗酸酸甜甜的乳酪了∼ 外層檸檬乳酪 冰箱冰一下會更好吃哦∼ 完成,自己做的,吃的安心∼ 蛋糕體 材料: 
雞蛋2顆,植物油100g,細砂糖60g,鹽1/4茶匙,檸檬1顆, 低筋麵粉130g, 
泡打粉1茶匙,小蘇打粉1茶匙,紅蘿蔔泥150g,
奶油少許(抹烤盒用) 準備工作: 
 1.紅蘿蔔磨泥 
2.將檸檬1顆外皮磨出皮屑,擠出檸檬汁 
3.低筋麵粉與泡打粉,小蘇打粉混合均勻過篩 
4. 烤盒抹上一層奶油,灑少一層低筋麵粉 
5.烤箱預熱至170度C 製作步驟: 
1.將雞蛋+植物油+細砂糖+鹽用打蛋器攪拌均勻 
2.再將檸檬皮屑,檸檬汁,過篩的粉類用打蛋器攪拌均勻 
 3.最後將胡桃,紅蘿蔔泥加入用橡皮括刀攪拌均勻 
 4.攪拌好的麵糊倒入烤盒中,表面整平 
 5.放入已經預熱到170度C的烤箱中烘烤45分鐘到表面呈現金黃色為止 
   (竹籤插入沒有沾粘即可) 
6.完全放涼後再脫模 外層檸檬乳酪: 
 材料: 奶油乳酪200g,無鹽奶油20g,糖粉60g,檸檬汁3大匙,藍姆酒1/2大匙(可放或不放) 步驟: 
1.奶油乳酪及無鹽奶油放室溫軟化 
2.將檸檬1顆外皮磨出皮屑,擠出檸檬汁 
 3.將所有材料放入盆中用打蛋器混合均勻打成乳霜狀 
4.將檸檬乳酪用抹刀抹上已經放涼的紅蘿蔔蛋糕上,慢慢抹平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5.也可用抹刀在乳酪上輕輕敲擊做出表面花紋 食譜參考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