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JujuStocker

Hi, 你好~

Hi, 你好~

日期

#Tag

在家吃飯最幸福!!

2014年08月06日
公開
80

女兒∼您很幸福,您知道嗎? 近5成家長一周開伙不到3天 僅1成7天天煮晚餐 NOWnewsNOWnews – 2014年8月5日 下午4:58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忙碌的在職爸、在職媽,一個禮拜當中您有幾天幫孩子做晚餐呢? 有基金會針對4到12歲孩童家長調查,發布「在家吃飯最幸福」調查報告, 發現95.4%的家長認為晚餐能和孩子互動是一天當中的小確幸。 不過,事實上卻有將近一半的家長一個禮拜卻開伙不到3天,僅17.1%的家長會天天煮晚餐。 因此呼籲家長實施「333」方案,也就是「一周3天親子餐、3菜1湯營養來、30分鐘就開飯」讓小朋友頭好壯壯好心安。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針對4到12歲孩童家長調查發布「在家吃飯最幸福」調查報告。 結果發現約9成5,也就是95.4%的家長認為晚餐能和孩子互動是一天當中的小確幸, 但事實上卻有近半、49%的家長在調查期間過去一個禮拜中開伙不到3天, 更有22.9%的家長是根本沒開伙,僅17.1%的家長天天幫孩子煮晚餐。 調查報告分析,如果常常外食通常會搭配含糖飲料,進而造成肥胖,引起三酸甘油脂上升, 還會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嚴重甚至失智或罹患癌症,影響小朋友生長發育, 還會有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危機。營養師程涵宇也強調,如果孩子沒有家長陪伴一塊兒吃晚餐,可能增加他們挑食的機會。 調查也發現,有高達61.2%的家長想要學煮飯給小孩吃,但因為家長為雙薪家庭、下班時間晚、 或是小家庭難準備晚餐等因素,讓小朋友錯失了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聊天的幸福時光。 因此兒盟與康寶共同呼籲家長不妨試試「333」方案。也就是「一周3天親子餐、3菜1湯營養來、30分鐘就開飯」讓孩子不但能頭好壯壯,其間與家人聊天分享心事對孩童心靈發展,與家庭關係有正向的影響力!

假期必備的創意留白

2014年06月25日
公開
55

現代父母常常將孩子的日常行程塞滿,沒有預留空白時間,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要為孩子在假期中「無事可做」而有罪惡感,留白與發呆,才能讓孩子主動思考:我想做什麼。 「趕」和「滿」是台灣孩子生活的全部?每天在學校、安親班、家庭之間趕場,剩餘時間又塞滿才藝學習、完成功課、準備考試。連寒暑假也依然滿檔的學習、旅遊行程。台灣父母最常對孩子講的一句話是「快點快點!」好像稍微停下來就表示不努力,閒著、發呆就是浪費時間。 我們養成繁忙的生活習慣,總想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事,發揮最大效力。「講好聽是充實,講難聽就是充滿外界刺激,充滿外界對個人的要求,」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郭乃文說。有計畫、有目標當然很好,但不要二十四小時都這樣。這樣的生活習慣成為文化特質,一代代複製下去。「人塞滿了別人的價值觀,就不能跟自己對話,體會自己的時間少,對自我的記憶大部分來自別人,就不知自己想要什麼,」郭乃文觀察。 將孩子生活塞滿父母認為應該、正確的各種學習、活動,沒有預留空白時間,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在門診接觸到很多青少年,發現「他們都陷入一種沒有目標的無聊感,不管書念得好不好,人生都一樣無聊。」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該學什麼、做什麼。 留白是情緒上的需要 如何讓孩子依照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一件事?如何讓他安頓自己、找到自己?答案直指生活要留白。 生活留白不是一個哲學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自然法則,如海洋有潮汐。 留白不是表面時間空不空,而是一種不被外在要求、訊息佔據的狀態。「自我感」有機會出現,我感覺到我,我在想些什麼,沒有標準答案的去察覺自己。郭乃文形容,「自我感就像生命情緒的根,深深壓在自己站立的點上,那是自己的土地。你感受到自己站在那裡,這種情緒的定根很舒服,不管你到哪裡。」 留白就是把時間主控權還給孩子,把選擇、負責的能力還給孩子。 父母不需擔心孩子沒事做會無聊。因為「無聊,可以培養耐受度,」許正典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忍受那種沒事做、不知如何排解、開始焦慮坐立不安的狀態,然後想,我該如何給這樣的焦慮找出口。 「無聊,也能培養洞察能力。這樣,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害怕,對自己的決策就感到安心,」許正典說。 留白也不是浪費時間。所謂不浪費,是指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上,但何謂有意義?父母的定義不一定適合孩子,每個孩子也有獨特的定義。只要做的活動,讓自己的感官取得和外界的共鳴,或在其中覺得很自在、很放鬆,就不是浪費。 留白是讓自己的思考萌芽,給自己一種清明的感動,才會產生獨特的色彩。留白可以任何方式呈現,重要的是讓孩子自主、自律、自己去決定。打場球、玩遊戲、彈奏樂器、畫張圖、看本書,甚至就是在自己房間東摸摸西弄弄、發呆,都沒關係。「就是無所謂而為,沒有目的性,就不會太在意自己的表現、別人的看法,樂在其中。無所謂而為做出來的事就是自己最滿意的,」許正典形容。 但是,台灣大人小孩休閒時最喜歡看電視、打電腦、電動,就絕對不是留白時刻應該從事的活動。研究顯示,電視、電腦的聲光效果刺激到的是大腦皮質下負責警覺的神經細胞,激發的是人類最原始的能力,人會變得很專注。但這種專注是被動的,不需要訓練、不需腦力的本能,只是病態、變相的注意力轉移,讓自己的思考模式跟著聲光刺激走,結束後會很累、很失落、虛弱。 郭乃文分析,「大腦的神經細胞隨時都在運作,任何刺激、事件都會在大腦裡產生變化,影響,只是你不注意它,它就沒有聲音。留白,就是要先把其他東西先關閉起來,去注意那些無聲的訊息。」 假期裡,如何和孩子共同規劃有創意的留白? 1、和孩子共同體驗放空的狀態 郭乃文建議家長,每天留二十分鐘、半小時陪伴孩子,讓自己的心卡在那裡,把自己放空。讓孩子當主角,不要企圖去改變、左右,不要做任何安排。如果孩子說無聊、沒事做,家長就順從,和他分享自己沒事想做的感覺。觀察他會怎樣去安排這段時間。 2、和孩子共同試驗出一種恰當的留白 留白像基因排序裡不具特定功能、但少了就影響其他功能的空白因子一樣,不是亂的,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放得比較輕鬆。 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教練,比任何人都更熟悉孩子,因此最有機會去引導他跟自己的生命對談。 讓孩子在留白的生活中,體會到他生命情緒的根之所在,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