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Michelle_小蜜

我就是要!

2010年04月02日
在教室裡不時就會發生,孩子執著於自己喜歡的顏色或物品,因為在團體中無法每次都分配到自己喜歡的而大聲哭泣。

我很認真思考著孩子的堅持,如果我是媽媽,我會怎麼做?

2-3歲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很自我的,要懂得分享的確不容易,如果我是媽媽,可能就是讓孩子在團體課程裡去面對一切會發生的狀況,在孩子沒拿到喜歡的顏色/物品而傷心時,靜靜陪伴她、安慰她的心情就好了,千萬不要為她把那個顏色/物品拿來,老師當然也不會這麼做,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學會用哭泣來威脅,而當下媽媽也不要企圖用道理說服她,或要求她馬上停止哭泣。

仔細回想,我們自己有不如意的事情時,有時候也會想發洩一下情緒的,有時候也沒辦法馬上平復心情的,但是也不表示情緒發洩完後(哭完了)自己不能接受那個不如意的結果啊!我們不希望孩子當眾哭泣,除了怕孩子錯過了十分鐘的課程,可能還有一部份是因為自己面子掛不住,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而犧牲了孩子啊∼

試試看用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挫折,告訴他們,你能了解沒選到自己喜歡的顏色/動物的感覺,一定很傷心: "沒拿到綠色很難過喔!如果是我一定也很難過,可是老師說過要輪流選,所以沒選到也沒辦法喔!你很傷心,要哭哭一下嗎?媽媽抱抱好嗎?哭完了,我們再去玩。"

道理倒是不需要馬上拿出來講,可以在稍晚或隔天選一個適當的時間,跟孩子聊聊,討論一下將來在課堂上發生同樣事情的時候,還可以怎麼做?直接給孩子一些建議;或者用一個自編的故事,把你建議的處理方式,用主角的表現說給孩子聽。

幼兒的團體課程其實重點不在學到什麼(結果),而是發生了哪些事(整個過程)。有時候,不必堅持每一個教室的活動都一定要跟上,有時候,給孩子一點點空間處理情緒,也許錯過了一個遊戲,但對孩子來說,學習到面對挫折的態度才是最大的收穫,而孩子越大越穩定的情緒,也絕對是媽媽帶孩子上團體課程的最大收穫。

我相信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是天生的,如果我們不塞太多東西、不揠苗助長、多給孩子空白,孩子就會把那樣的熱情表現出來的。

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