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nnie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13

【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

「近幾年來地球溫度不斷的在升高,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根據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如果地球的氣候變化照現在的速度進行,那麼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球將有超過上百萬種以上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甚至最多可能多達地球所有物種的百分之三十七,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所以 臺灣的生物也將難逃這場浩劫,山椒魚也不例外。」.........摘自『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紀錄片   臺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天堂,物種豐富而多樣,島上居住了許多古老的生物,是太平洋上的一座綠色寶藏。但由於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的影響,發生了許多天然災害,讓全球物種面臨生存的威脅,而來自一億八千萬年前中生代侏儸紀時期的山椒魚,更面臨滅絕的危機。   地球的變遷,大概沒有比近一、兩百年更為激烈,人類以日新月異的科技能力,不斷深入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資本主義的盛行,不論是以買賣的概念、開發的角度甚或是所謂生態旅遊的規 畫,在在都帶給自然環境極大的壓力,再加上氣候的變遷,上下交相迫,更使得物種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不斷地排入大氣中。許多科學家相信,這些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已經讓全球平均溫度節節升高,並造成全球氣候劇烈變異。自1992年的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和1997年各主要工業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後,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均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威脅,但我國的排放量卻逐年增加了79%。目前,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占全世界約1%,全球排名第22位。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引起的氣候變遷效應,對臺灣的影響,已超過國人的預期。臺灣的地面平均氣溫在過去100年以來,已上升約2℃,是全球增溫的2~3倍,也在今年冬季創下暖冬高溫紀錄。   而夏季的降雨強度、豪大雨頻率以及年降雨量亦持續增加,每逢颱風、甚至只是午後雷陣雨的對流雲系作用,就能造成山區土石流等嚴重災害。相信生活在臺灣的人們,都已經感受到氣候型態有明顯的改變趨勢,更遑論對環境變化敏感的臺灣生態與物種,已陸續因此造成棲地破壞,而出現生存危機。   此外,若全球持續增溫,南北極冰帽冰山的融解,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於臺灣的西南沿海低窪地區、東北的蘭陽平原沿海地區,更將造成被海水淹沒的危機,顯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你我息息相關。   為此,雪霸國家公園委請國際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陳進發先生,歷經了三年的研究與調查,翻山越嶺,到處尋找觀霧山椒魚的蹤跡,希望透過對牠們的瞭解,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在地球還沒有快速惡化之前,為觀霧山椒魚尋找一處可以延續生命的地方。在2004年艾利颱風重創觀霧之後,在滾滾土石衝擊之下,終於完成【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生態紀錄影片,解開了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為保育觀霧山椒魚開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多年來在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物種研究與營造一個優質親子休憩園區的努力上一直不遺餘力,更是臺灣野生動物展示的最佳場所。有鑑於此,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舉辦【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生態教育月】,希望藉由影片的發表和相關的系列活動,讓民眾瞭解觀霧山椒魚和其他動植物的知識與現況;讓大家都能體認,我們同在地球這艘船上,彼此需要、互相依賴。當尊重所有物種的觀念深植人心時,我們在這地球上所做的一切活動,包括研究、親近大自然的行為,才能真正的以大自然為主體,減少對生態的傷害,進一步達成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目標。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29

觀霧山椒魚~(生態篇)

尋找觀霧山椒魚   臺灣的山椒魚最早被發現是在二十世紀初期,但是因為數量稀少,所能得到的資料並不多,對於牠們的生活史,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而觀霧山椒魚是1996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被發現的,因為牠的體 型、體色和其他地區的山椒魚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新種。   為了讓這種曾經在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儸紀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活化石,能夠繼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所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從1999年便開始規 畫進行長期的研究調查,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牠的生活史,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來追尋觀霧山椒魚的目的。 發現觀霧山椒魚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像這種屬於兩生類有尾目的觀霧山椒魚,在冬天的繁殖季節裡,雄性山椒魚和雌性山椒魚會不約而同的進入水中繁衍後代,這時牠們身上的繁殖斑就會顯得格外明顯。     通常山椒魚一次可產下一對形狀像豆夾的膠質囊,我們一般稱它為卵夾。而每個單囊中的卵數並不一定相等,各約有四到十五顆卵。繁殖期時,雄性山椒魚會一直在卵夾旁守候,擔負起護卵的任務。   到了夏天,等小山椒魚的鰓退化之後,牠們就會爬上陸地,躲藏在森林底層鬆軟的腐質層或是石頭底下活動覓食。 保育觀霧山椒魚   我們歷經三年時間的研究調查以及影像記錄,終於將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解開,為保育山椒魚寫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每個生命在大自然中形成,是需要經過重重的考驗和競爭,才能夠有機會存活下來,雖然觀霧的小山椒魚可以安全的出生,但是未來棲地復育的工作才是更迫切的需要。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11

【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

「近幾年來地球溫度不斷的在升高,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根據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如果地球的氣候變化照現在的速度進行,那麼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球將有超過上百萬種以上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甚至最多可能多達地球所有物種的百分之三十七,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所以 臺灣的生物也將難逃這場浩劫,山椒魚也不例外。」.........摘自『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紀錄片   臺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天堂,物種豐富而多樣,島上居住了許多古老的生物,是太平洋上的一座綠色寶藏。但由於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的影響,發生了許多天然災害,讓全球物種面臨生存的威脅,而來自一億八千萬年前中生代侏儸紀時期的山椒魚,更面臨滅絕的危機。   地球的變遷,大概沒有比近一、兩百年更為激烈,人類以日新月異的科技能力,不斷深入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資本主義的盛行,不論是以買賣的概念、開發的角度甚或是所謂生態旅遊的規 畫,在在都帶給自然環境極大的壓力,再加上氣候的變遷,上下交相迫,更使得物種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不斷地排入大氣中。許多科學家相信,這些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已經讓全球平均溫度節節升高,並造成全球氣候劇烈變異。自1992年的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和1997年各主要工業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後,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均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威脅,但我國的排放量卻逐年增加了79%。目前,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占全世界約1%,全球排名第22位。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引起的氣候變遷效應,對臺灣的影響,已超過國人的預期。臺灣的地面平均氣溫在過去100年以來,已上升約2℃,是全球增溫的2~3倍,也在今年冬季創下暖冬高溫紀錄。   而夏季的降雨強度、豪大雨頻率以及年降雨量亦持續增加,每逢颱風、甚至只是午後雷陣雨的對流雲系作用,就能造成山區土石流等嚴重災害。相信生活在臺灣的人們,都已經感受到氣候型態有明顯的改變趨勢,更遑論對環境變化敏感的臺灣生態與物種,已陸續因此造成棲地破壞,而出現生存危機。   此外,若全球持續增溫,南北極冰帽冰山的融解,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於臺灣的西南沿海低窪地區、東北的蘭陽平原沿海地區,更將造成被海水淹沒的危機,顯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你我息息相關。   為此,雪霸國家公園委請國際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陳進發先生,歷經了三年的研究與調查,翻山越嶺,到處尋找觀霧山椒魚的蹤跡,希望透過對牠們的瞭解,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在地球還沒有快速惡化之前,為觀霧山椒魚尋找一處可以延續生命的地方。在2004年艾利颱風重創觀霧之後,在滾滾土石衝擊之下,終於完成【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生態紀錄影片,解開了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為保育觀霧山椒魚開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多年來在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物種研究與營造一個優質親子休憩園區的努力上一直不遺餘力,更是臺灣野生動物展示的最佳場所。有鑑於此,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舉辦【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生態教育月】,希望藉由影片的發表和相關的系列活動,讓民眾瞭解觀霧山椒魚和其他動植物的知識與現況;讓大家都能體認,我們同在地球這艘船上,彼此需要、互相依賴。當尊重所有物種的觀念深植人心時,我們在這地球上所做的一切活動,包括研究、親近大自然的行為,才能真正的以大自然為主體,減少對生態的傷害,進一步達成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目標。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35

觀霧山椒魚~(生態篇)

尋找觀霧山椒魚   臺灣的山椒魚最早被發現是在二十世紀初期,但是因為數量稀少,所能得到的資料並不多,對於牠們的生活史,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而觀霧山椒魚是1996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被發現的,因為牠的體 型、體色和其他地區的山椒魚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新種。   為了讓這種曾經在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儸紀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活化石,能夠繼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所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從1999年便開始規 畫進行長期的研究調查,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牠的生活史,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來追尋觀霧山椒魚的目的。 發現觀霧山椒魚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像這種屬於兩生類有尾目的觀霧山椒魚,在冬天的繁殖季節裡,雄性山椒魚和雌性山椒魚會不約而同的進入水中繁衍後代,這時牠們身上的繁殖斑就會顯得格外明顯。     通常山椒魚一次可產下一對形狀像豆夾的膠質囊,我們一般稱它為卵夾。而每個單囊中的卵數並不一定相等,各約有四到十五顆卵。繁殖期時,雄性山椒魚會一直在卵夾旁守候,擔負起護卵的任務。   到了夏天,等小山椒魚的鰓退化之後,牠們就會爬上陸地,躲藏在森林底層鬆軟的腐質層或是石頭底下活動覓食。 保育觀霧山椒魚   我們歷經三年時間的研究調查以及影像記錄,終於將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解開,為保育山椒魚寫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每個生命在大自然中形成,是需要經過重重的考驗和競爭,才能夠有機會存活下來,雖然觀霧的小山椒魚可以安全的出生,但是未來棲地復育的工作才是更迫切的需要。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23

【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

「近幾年來地球溫度不斷的在升高,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根據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如果地球的氣候變化照現在的速度進行,那麼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球將有超過上百萬種以上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甚至最多可能多達地球所有物種的百分之三十七,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所以 臺灣的生物也將難逃這場浩劫,山椒魚也不例外。」.........摘自『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紀錄片   臺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天堂,物種豐富而多樣,島上居住了許多古老的生物,是太平洋上的一座綠色寶藏。但由於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的影響,發生了許多天然災害,讓全球物種面臨生存的威脅,而來自一億八千萬年前中生代侏儸紀時期的山椒魚,更面臨滅絕的危機。   地球的變遷,大概沒有比近一、兩百年更為激烈,人類以日新月異的科技能力,不斷深入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資本主義的盛行,不論是以買賣的概念、開發的角度甚或是所謂生態旅遊的規 畫,在在都帶給自然環境極大的壓力,再加上氣候的變遷,上下交相迫,更使得物種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氣體,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不斷地排入大氣中。許多科學家相信,這些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已經讓全球平均溫度節節升高,並造成全球氣候劇烈變異。自1992年的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和1997年各主要工業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後,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均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威脅,但我國的排放量卻逐年增加了79%。目前,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占全世界約1%,全球排名第22位。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引起的氣候變遷效應,對臺灣的影響,已超過國人的預期。臺灣的地面平均氣溫在過去100年以來,已上升約2℃,是全球增溫的2~3倍,也在今年冬季創下暖冬高溫紀錄。   而夏季的降雨強度、豪大雨頻率以及年降雨量亦持續增加,每逢颱風、甚至只是午後雷陣雨的對流雲系作用,就能造成山區土石流等嚴重災害。相信生活在臺灣的人們,都已經感受到氣候型態有明顯的改變趨勢,更遑論對環境變化敏感的臺灣生態與物種,已陸續因此造成棲地破壞,而出現生存危機。   此外,若全球持續增溫,南北極冰帽冰山的融解,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於臺灣的西南沿海低窪地區、東北的蘭陽平原沿海地區,更將造成被海水淹沒的危機,顯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你我息息相關。   為此,雪霸國家公園委請國際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陳進發先生,歷經了三年的研究與調查,翻山越嶺,到處尋找觀霧山椒魚的蹤跡,希望透過對牠們的瞭解,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在地球還沒有快速惡化之前,為觀霧山椒魚尋找一處可以延續生命的地方。在2004年艾利颱風重創觀霧之後,在滾滾土石衝擊之下,終於完成【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生態紀錄影片,解開了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為保育觀霧山椒魚開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多年來在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物種研究與營造一個優質親子休憩園區的努力上一直不遺餘力,更是臺灣野生動物展示的最佳場所。有鑑於此,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舉辦【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生態教育月】,希望藉由影片的發表和相關的系列活動,讓民眾瞭解觀霧山椒魚和其他動植物的知識與現況;讓大家都能體認,我們同在地球這艘船上,彼此需要、互相依賴。當尊重所有物種的觀念深植人心時,我們在這地球上所做的一切活動,包括研究、親近大自然的行為,才能真正的以大自然為主體,減少對生態的傷害,進一步達成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目標。

2007年07月12日
公開
32

觀霧山椒魚~(生態篇)

尋找觀霧山椒魚   臺灣的山椒魚最早被發現是在二十世紀初期,但是因為數量稀少,所能得到的資料並不多,對於牠們的生活史,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而觀霧山椒魚是1996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被發現的,因為牠的體 型、體色和其他地區的山椒魚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新種。   為了讓這種曾經在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儸紀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活化石,能夠繼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所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從1999年便開始規 畫進行長期的研究調查,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牠的生活史,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育方法,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來追尋觀霧山椒魚的目的。 發現觀霧山椒魚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像這種屬於兩生類有尾目的觀霧山椒魚,在冬天的繁殖季節裡,雄性山椒魚和雌性山椒魚會不約而同的進入水中繁衍後代,這時牠們身上的繁殖斑就會顯得格外明顯。     通常山椒魚一次可產下一對形狀像豆夾的膠質囊,我們一般稱它為卵夾。而每個單囊中的卵數並不一定相等,各約有四到十五顆卵。繁殖期時,雄性山椒魚會一直在卵夾旁守候,擔負起護卵的任務。   到了夏天,等小山椒魚的鰓退化之後,牠們就會爬上陸地,躲藏在森林底層鬆軟的腐質層或是石頭底下活動覓食。 保育觀霧山椒魚   我們歷經三年時間的研究調查以及影像記錄,終於將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解開,為保育山椒魚寫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每個生命在大自然中形成,是需要經過重重的考驗和競爭,才能夠有機會存活下來,雖然觀霧的小山椒魚可以安全的出生,但是未來棲地復育的工作才是更迫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