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carr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找聰明

2005年04月26日
公開
27

有個孩子名叫布魯吉。從小很聰明,五六歲就會唱歌、編織、煮飯、種菜等等。鄉親們稱讚他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個“萬能人”。布魯吉漸漸的驕傲起來了。什麼都不做、都不學,心裏想:「我神仙一樣聰明,將來長大了有什麼不會做的呢?」 歲月如梭,布魯吉長到十六歲了。個子高大,相貌堂堂,可是他什麼都不懂也不會。眼見和他一般年紀的孩子,個個都懂事能幹,心裏可着急的問父親:“我小時候很聰明,為什麼長大了反倒什麼事情都不會做了呢?” 父親說:“你從六歲起貪玩到現在,十年時間把所有的聰明都丟光了。要懂得做事情,必須把聰明找回來。” 第二天起,從村前村後、山上山下、塘角河邊,他整整找了七七四十九天,連聰明的影子也沒有找到。他回家問爸爸:「到底它們到哪里去了呢?」爸爸說:「也許你的聰明被風吹到天邊去了,被洪水沖到海洋去了。你到天涯海角去找吧。」 於是,他背著乾糧啟程去找他的聰明。逢山過山,逢水過水,腳板起泡了,一層又一層,他問遍所見到的人,個個都說沒見他的聰明。一天,他來到一座大山腳下,看見一位銀須白髮的老人在揮鋤開荒。布魯吉上前問道:「老人家您好!我過去太貪玩了,把所有的聰明全丟光了,你見我的聰明在哪里嗎?」老人見他態度誠懇,就說:「好孩子,你的聰明我知道在哪裡。不過,你必須幫我做三年工,才能要回去。」 布魯吉心想就是做五年工也情願。但是他自己已經變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的人了,還能幫老人幹什麼呢?他對老人說:「老人家,我已什麼工都不懂做啊!」老人說:「有什麼要緊,只要你肯學,我教你做。」從此,布魯吉天天都很認真地跟老人家學做工,犁田、耙地、種豆、插秧、打柴、煮飯等,樣樣都做。 三年時間過去了。布魯吉跟老人家學會了很多農活和家務,還學會讀書識字、唱歌和繪畫等。他問老人要回自己的聰明,老人對他說:「好孩子啊,你不是懂得了很多事嗎?現在你回去吧,你的聰明我已經把它放在你的腦袋裏了。你千萬不要再把它搞丟了啊!」這時,布魯吉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聰明丟在貪玩和偷懶裏面了,只有用勤勞才能把它找回來。 故事寓意:「勤勞」是一種美德,所謂「勤能補拙」也就是談到了「勤儉」的威力。如果有人因為自己聰明而過度的安逸或自以為是,只會導致ㄧ無所有。「聰明」在哪裡?其實就在不斷的求知和探索中!

刼數

2005年04月16日
公開
26

上星期六去高雄上課時,車子放在娘家門口,結果被別的車子刮了過去,對方賠了二千元,雖然心疼,但也無可奈何 星期五下班去婚紗公司拿相片時,婚紗公司竟然還沒將我的相片完成,要我等十分鐘,雖然心中很不滿,但也沒辦法,只好等了,等著等著忽然聽到"碰"的一聲巨響,聲音的方向應該是我停車的位置,馬上從二樓衝到一樓,沒想到那台車子竟然肇事逃逸,樓下的人全部目睹了這一幕,所幸∼有一位好心人從外面跑過來,告訴我肇事車輛的車牌號碼,因為肇事車輛逃逸,所以只好報警處理了,警察循著車牌號碼找到了肇事者的住處,要求我們私下和解,警察問我要怎麼做,我回答他將撞壞的部份修理好了,警察走了以後肇事者要求我不要去原廠修(我們的車本來就是在原廠保養的)我無法答應,肇事者就要我先去估價,先向她報價,就在商量的同時,那位警察又騎車回來了,問我們到底還有什麼沒談好的,我告訴警察肇事者要求我不要回原廠修車,結果警察就跟肇事者說"人家小姐又沒有再跟妳要求什麼,妳就賠一賠給人家就好了,不要囉嗦",警察就告訴我,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打電話連絡他就好了... 隔天早上,我將車子開到修車廠,經過估價,車後的防撞桿要整支換掉,倒車雷達也要換,我打電話給肇事者,肇事者說要由保險公司全權處理,結果車子只好開離開原廠,在跟保險公司談的過程中,保險公司還是要求我們不要到原廠修,我堅持並告訴對方,我只要求把車子修好而已並沒有要其他的賠償,你們不要再囉里八嗦一大堆,對方一聽到我說囉嗦馬上就破口大罵,一點都不給我說話的餘地,罵完就把電話掛了 聽了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我車子停在停車格裏好好的被人家撞,結果不僅要跑來跑去來回奔波,又要被罵,心裏很難過... 記得在十二年以前,我也是連續發生三次車禍,不由得讓我懷疑是不是十二年一輪的刼數又來了

媽媽對不起你

2005年04月14日
公開
9

維最近的表現奇差,不僅不做功課而且脾氣也是很暴躁... 前天下班後去接維萱,維的同學一看到我就跟我告狀說維平時考考55分,因為要趕回娘家為阿嬤慶生,所以就草草結束談話離開安親班,在開往阿嬤家的路上,我問維怎麼一回事,是哪一科考55分呢??維回答是數學,我就一邊開車一邊唸了,你的數學不是有把握嗎??怎麼會考這樣?維回答說已經盡力了,一路開越想越生氣,才唸國小一年級而且是他最擅長的科目,竟然考這種分數,而維也只有靜靜的讓我唸... 可能是因為考得不好,所以維並沒有把那一張考卷拿出來讓安親班老師指導訂正,而且將考卷藏在書包的角落裏再用衣服擋著,早上在整理他的書包時,將所有的東西拿出來時才發現維的那一張考卷,看著維的考卷心裏很難過... 維是真的很努力的寫,只見他本來大大的字硬要將算好的形狀擠縮的小小的格子裏,因為塞不下擦了好多次的痕跡,而且鉅細靡遺的寫著"圓形XX個,三角形XX個,正方形XX個,長方形XX個"也因為要寫那一大題,大部份的時間都耗費在那裡,後面的題目都沒有寫到... 拿了那張考卷,到房間把維叫起來,維本來還在半睡半醒間,我告訴他我看到那一張考卷了,維馬上睡意全消... 我接著說"媽咪要跟你說對不起,媽咪看到了你真的很努力寫..." 只見到維的眼淚奪眶而出,心裏一陣酸∼ 馬上把維抱在懷裡,維在我的懷裡流著眼淚,我也跟著眼淚在眼眶打轉,摸著維的頭... 過了好一陣子,我把考卷拿給維看,告訴他"你不用寫得那麼辛苦,圓形就畫個圓圈代替,三角形也用畫的,這樣你就不會寫不完了呀" 維連忙擦拭著眼淚點點頭... 在上班的路上,我一直思索著,我覺得我真的很對不起維,不分青紅皂白就先罵了維一頓... 維維..媽咪真的對不起你!!

做小孩的心理醫生

2005年04月11日
公開
29

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我在臨床做十六年,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我們以為他笨,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 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孩子,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接觸,他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就會狠狠的瞪著對方,有時甚至會無預警的搥對方,所以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很怕他。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跟他坐下來慢慢談,大概半年後他才能意識到我對他的關心。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去陪他下五子棋,也就是從這兒開始,讓我覺得很難過。我常在想:「一個這麼聰明的孩子,為什麼現在只能跟我坐在這兒下五子棋?」於是,我開始追尋他生命的歷程。 我從他身上發現兩個秘密:第一個令我驚訝的是──他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這讓我想到了金庸筆下的一個人──東方不敗,這時我才領悟到原來東方不敗指的就是一敗塗地。有人是東方不敗,但是只要一敗就會塗地,所以由中抽離出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就叫做成功。有人十幾歲就成功,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老年才成功,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壓力重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靠第一名長大的,他要的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及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在乎結果,不重視歷程,這樣一來,對孩子而言就是壓力。我們期望孩子成績好,永遠名列前茅,而孩子就會想辦法保持第一,壓力因此而來。在心理學來講這就是「高期望」,但是「高期望」=「高壓力」。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得第一,有一個專家勞瑞爾曾說:「我是物理學專家,所謂的『專家』就是在我的領域裡我會,其它的領域我就叫白痴。」但是現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全會,全會也就代表了全不會。所以一個人要演活自己,何謂演活自己?就是一個人演一個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如果一個人分兩顆心,就叫做半心半意,一個人要學三樣好,就叫三心兩意,一個人要多才多藝、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如果什麼都會就不叫「專家」。 從這個孩子身上我又想到金庸筆下的另外一個人,叫做獨孤求敗,獨孤倒過來就叫做孤獨,獨孤求敗好孤獨,這意謂著人在高處不勝寒。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成績很好,考試第一名,但是我們忘記了孩子他好孤獨、好寒冷,也忘了他有壓力。所以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成績好應該很有自信,但是由研究中我們發現:成績好的孩子大多沒有自信,成績差的孩子大多數很自卑。 以前有部連續劇叫保鑣,裡面有個人物我非常喜歡,叫做賈糊塗,我喜歡他那種難得塗糊的個性,所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是賈糊塗解決。我們在老子裡頭有看到一句話:大智若愚。有的時候有些人看起來笨笨的,學習笨笨的,走的笨笨的,其實是最聰明的。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子,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是一個醫生,他的成長過程並不順遂,他大學沒考上,後來因為他手風琴拉得很好,所以進了大學唸歷史系,他大學畢業後,三十歲才開始念醫科,卅八歲醫科畢業,人生過半的史懷哲畢業之後到了非洲創造了一個不朽的基業,成為非洲之父─慈悲的代言人。另外一位,印度的勝雄叫甘地,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但是他在四十歲之前是紈跨子弟,他一直以為自己是英國人,穿著很英國、打扮很英國,直到有人告訴他,他是印度人,四十歲他的夢才幻滅。他四十歲的時候帶領著印度做和平的革命,創造了不朽的勝雄甘地。還有一位我們更熟悉的人叫做劉其偉,他今年九十二歲過逝,卅八歲才學畫,畫了廿八年,在六十六歲時才成名,活了九十二歲,但是他畫出了畫壇奇葩。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有一位是日本人叫小才昌俊,他研究微粒子。他念書時的成績是慘得不能看,但他在得獎時說過一句話:「成績單不是人生的保證,我就是例子。」 我花很多時間在做研究、做實驗,所以我不可能背很多東西,「背」跟「思考」、「想像」、「創意」是有差別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背得多分數就高,但是你可有想過,有位禪師講過一句話:「這一分鐘你找到美好,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找到不美好」。而我的理解是:「這一分鐘你拿書來背,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思考、不會想像、不會創意。」因為它同時進行,但是未來的世界是送給會想的人,不是送給會背的人。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叫費曼,他曾說過他爸爸送給他三個能力:會思考、會想像、有創意。從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個答案。宇宙是無限大,而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贏得全台灣、全亞洲,甚至全世界,但是他在宇宙中還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以前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例如:飛機在以前不會飛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所以,我們的腦袋如果只是死記,我想孩子未來有的只是壓力,未來學歷並不難拿到,而未來徵才要的是會工作的孩子,不是會讀書的孩子。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未來有些東西是很重要的,例如:志氣要高、勇氣要足、骨氣要硬,我想這是一個孩子應該要俱備的。而這些是我在這個台大醫科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 另外一個秘密,就是他告訴我:「如果我學音樂,我現在會是一個快樂的音樂家。」換言之:如果他學音樂,他就不會住在精神病院,如果他沒有住在精神病院,他就會有人生。還有另外一個個案,原本應是孩子住進來,最後卻是媽媽住進來。一個孩子他的求學過程很辛苦也很順利,因為他媽媽對他的期望很高,而他也很順遂的考上托福出國留學,在他畢業拿到學位的當天,寫了封信寄回台灣給媽媽,之後便跳河自殺死亡。信中有句話非常刺痛人心,他說:「媽媽,妳的夢,我幫妳圓了,請妳放我一馬。」媽媽看完信之後受不了,住進了精神病院。 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學家早已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論,意思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套不同的智慧結構,有些人長於音樂,有些人長於科學,有些人長於運動,會音樂的人學不成科學;會科學的孩子藝術並非頂尖;我們不要老想把孩子當做科學家來養,重要的是找出孩子擅長與眾不同的智慧。我們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情:行行有狀元,而且未來一定是每一行每一業都有狀元。當然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必定是跌跌撞撞,所以,我們要教孩子:這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路,不要因一時的跌倒而失志,人生是可以轉個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你是否記得當你的孩子小時候哭鬧時,你敏銳的聽聲音便能知道他是尿床還是肚子餓。我發現在孩子六歲以前,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像心理醫生,為什麼孩子長大以後,你就不像了呢?你以為孩子長大了嗎?還是你敏銳的特質不見了?還是有些東西去阻礙了你敏銳的特質?或者是你不夠用心呢?其實這些因素都包括,但是我認為不夠用心是最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請你記住,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縱使是資優,他還是小孩。專制成性的中國父母最不會利用同理心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我們以為孩子自己生的,應該了解的;其實不然,孩子在每個年紀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使命,三歲的孩子與十一歲的孩子絕對不一樣,孩子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去了解。何謂了解?就是三歲時就把他當做三歲的孩子來看,五歲時就當做五歲來看,十歲時就當做十歲的孩子來看,這才是了解。 一個孩子的學習需要動機,動機是成就的原動力。例如:閱讀是一種動機,假若閱讀不是一種動機的時候,閱讀就是一種考試,如果閱讀是一種考試,那麼閱讀不會持久,也就不會有成就。因為人生是一輩子的事,閱讀也是一輩子的事,假如你唸完書就不再閱讀,那麼你就會變成草包。而做學問不是死記東西,是要知道它在哪裡。所以爸爸媽媽們對面孩子的詢問時,可以常常用「我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查書」來回答。「我不知道」表示人有進步的空間,如果全知道,就是全不知道,假若一個五歲的孩子全都知道,那就完了,表示他已經滿了。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在這個年紀不夠飽滿、不夠豐富,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也正因為他不夠,表示他正等待吸收很多東西。所以滿分哲學到底是對或錯?一個每一次都考滿分的孩子,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了,因為他沒有再進步的空間,也不能夠退步,那麼下一次的考試該怎麼辦呢?這時他的壓力就來嘍!所以我們應該要讓孩子有進步的空間,即使退步了,我們也要給孩子鼓勵使他有唸書的動力。 孩子專心的時間會因興趣而有變化,例如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他的專心時間就會加長。若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並不表示他不夠聰明,因為在十歲以前的孩子腦袋裡頭只能專心做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想別的方法加強孩子對事情的專注,使他不容易忘記。例如:下雨天時,我們可以將雨傘掛在電梯門口,提醒孩子不要忘記帶雨傘。教育是可以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如果一種方法行不通,我們可以用二種、三種,甚至更多種,盡量少責備、多了解。 在做教育之前,我們要學會一件事: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人生有四個要件,而這四個要件是做教育的準備:健康、快樂、時間、美好生活,若再加上一點金錢,就叫做富有的人。如果一個人只是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然後逼著孩子好好讀書未來努力工作、賺錢,那麼這就叫做有錢人。人生裡頭有二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是努力得到我們想要的;二是享受我們得到的更為重要。我們常常盲目的生活、工作、賺錢,而賺錢的目的不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嗎?但是大多數的人卻不知道要享受我們得到的。我認為人生過四十之後一定要有兩個圓在交集,一個圓是「精神」、另一個圓是「物質」。四十歲之前我們可能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每天工作、賺錢,假設人的一生能活八十歲,四十歲已是過半了,所以四十歲之後,我們不能永遠只想到工作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要擁有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之母,心理健康是家庭健康之母。沒有健康,教育便是虛假,所以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不會對孩子亂發脾氣,也就能夠有耐心聽聽孩子說的話,相對的親子關係就會更融洽,家庭氣氛會更和諧。 另一個重要的要件便是快樂。現代的孩子普遍都不快樂,因為功課太多、壓力太大,所以如果孩子有機會開懷暢笑時,我們不要去嚇阻他,要尊重孩子的快樂。研究指出: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學習效率多了1.76倍,假若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那麼他的學習≠壓力、學習≠高期望。我們甚至可以花點心思製造快樂,例如:每天找個時間全家坐在一起說說笑話。當孩子說笑話給我們聽時,即便不好笑,我們也要笑得很開心,孩子會說得更多,並且從中得到自信與快樂。 童年,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有些人甚至沒有美好的童年回憶,但我們別忘了,現在正是孩子的童年,我們有機會再過一次童年,陪著孩子一同成長、一同過童年。所以,我們要學習拒絕忙碌,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而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個,撥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了解孩子,親子關係才會建立,互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