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于于ㄉ媽

日期

#Tag

小小孩鼻塞流鼻水時,居家保健療法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60

1.儘量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因為平躺時,由於重力的關係,鼻塞會比較嚴重些。 2.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腔,持續熱敷 5-10分鐘,會改善鼻塞。 3.多喝開水。雖然鼻塞時,小小孩食慾較差,吸奶也較困難,經常吸一兩下,就要停下來用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要常給予開水餵食,因為身體水分如果不足,鼻水會更黏稠,鼻塞會更嚴重。 4.使用高濃度的鹽水來噴鼻子。可以到診所、藥局或嬰兒用品店,買一個可以噴鼻子的小塑膠瓶,調配高濃度的鹽水(在1000cc的溫開水中加入27公克的食用高級精鹽),每1-2個鐘頭就給小Baby噴一噴鼻子。如果鼻塞嚴重,甚至每半個鐘頭噴一下都可以。 5.如果鼻水很多,也可以用一般的吸鼻器把鼻水吸掉。不過最好先噴鹽水,等鼻水流出來後再吸。同時使用吸鼻器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向:吸左(右)邊鼻腔時,要朝左(右)眼內側方向,不可朝右(左)眼內側方向,以免吸到鼻中隔而引起流鼻血。 6.如果發現鼻腔被鼻屎塞住時,可以用濕的手帕或濕的棉花棒,輕輕的在鼻孔內轉一轉,讓鼻屎先潤濕再慢慢清除。不可用鑷子挾掉,因為乾的鼻屎,通常都會與鼻孔內的黏膜沾黏。用鑷子挾除,很容易使鼻孔內黏膜受傷,不但鼻屎容易再生成,也可能導致流鼻血或發炎。 7.注意溫差的變化。鼻腔通常比較怕冷,所以冷風或冷氣不要直接對著鼻孔吹,當寒流來時,在睡覺時,頸部、肚子、手腳等最好都能蓋住保暖。 8.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如果有過敏性鼻炎,除了使用藥物控制外,也要注意居家環境,如減少灰塵,避免養寵物等。 9.快速解除鼻塞的噴鼻藥水偶而使用沒關係,不過不可長期持續使用,以免產生依賴及引起反彈性鼻炎,而讓鼻塞更形惡化。 如何解除嬰兒鼻塞的症狀? 小嬰兒鼻塞的呼吸困難,不只造成睡不好哭鬧,吃奶時也會有困難,而引起食慾不佳。在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用熱毛巾來敷鼻子,或是用嬰兒用棉花棒沾點嬰兒油,輕輕的將鼻屎塊和鼻涕擦乾淨。 冬天天冷利用電熱器來取暖,要注意太熱太乾的空氣,小嬰兒的鼻子會不舒服,房間可以吊兩件剛洗過衣服或是濕毛巾來晾乾,空氣就不會太乾燥了。 嬰兒有嚴重鼻塞時,怎麼辦? 嚴重鼻塞時,醫生有時候會建議寶寶吸一點潮濕的水蒸氣,可以利用浴室放熱水瀰漫的蒸氣,或是使用媽媽美容用的蒸臉器噴出來的蒸氣,吸個三、五分鐘後,再清除鼻涕。這種解除鼻塞不適感的效果,會比光用熱毛巾敷鼻子好很多,並且可以有化痰作用。臨床上,如果鼻塞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小嬰兒的睡眠或食慾時,可以請小兒科醫師開一瓶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份的鼻滴劑,在睡前或餵食前15到20分鐘,滴一下嬰兒的鼻子來幫忙,可是使用上不要超過四到五天。口服的抗組織安、偽麻黃素藥物,也會有幫助。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鼻管脆弱狹窄,治療中又很不合作,使用吸鼻子的橡皮管粗到0.35公分,抽吸之間,吸力大時,容易傷到黏膜,抽出血絲,使得黏膜更紅腫,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嬰兒的鼻塞,不建議使用抽鼻子的方式。

關於黴菌感染

2007年09月26日
公開
54

Q:為什麼夏季時,幼兒皮膚容易感染呢?症狀又有哪些? A:幼兒因為汗腺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每到了炎熱潮濕的夏季,往往會因排汗不良,特別容易引起汗疹,一旦汗疹反覆發生,很容易就引起汗腺炎,孩子會不自覺的對患部搔抓,導致皮膚表層的細菌性感染,常見的症狀如下: 膿痂疹: 常會見到一些小朋友臉上有一些結痂,特別是鼻孔附近或四肢上,會出現水泡及臘黃色的結痂,這種皮膚病稱為「膿痂疹」,是一種以葡萄球菌或β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為主的化膿性皮膚病。 治療:膿痂疹需使用全身性抗生素約一週,再配合局部傷口的治療,並且要保持患部清潔。家中一旦有幼童感染,因極具傳染性,最好能與其他健康孩子隔離。 念珠球菌感染及黴菌感染: 念珠球菌通常發生在多汗的部位,例如:腋下、脖子下面、腹股溝、腰背部。特徵是一大片丘疹,每個丘疹上面有一個小圈的脫皮,更嚴重的是一大片紅色脫皮。黴菌感染則是發生於表皮的傳染病。因為黴菌喜歡處在潮溼的環境中,其疾病有頭癬、香港腳、股癬等。 治療:可就醫並使用抗黴菌藥膏,患部宜保持通風、乾燥。 Q:夏日幼兒的皮膚照顧,有什麼妙方? A: 1. 選擇適當的清潔用品,例如:嬰兒香皂、沐浴乳等,不要使用鹽、茶葉或消毒藥水等刺激性的清潔用品,以免刺激幼兒脆弱的肌膚。 2. 幼兒本身的排汗及熱調節能力不佳,再加上旺盛的新陳代謝作用,容易產生大量的熱與汗,夏季平時的衣物宜以輕薄、吸汗為主,並隨時更換汗溼的衣物,保持清爽衛生。 3. 注意保持皮膚乾燥,避免穿太緊的衣物、鞋子。 4. 若家中成員感染皮膚傳染疾病,則衣物應於幼兒衣物等分開洗滌,以免互相傳染。 Q:除了各種疾病的預防方法之外,還有什麼可增加幼兒抵抗力、預防傳染的方法呢? A: 一、 均衡飲食 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任何年齡的人都要注意飲食以維持健康,並且預防疾病。均衡飲食是指每日攝取五大類食物,包括:五穀類,肉、蛋、豆類,蔬菜、瓜果類,奶鈣類、魚類及其他食物等,每天的食物都應包括這幾類食物,並注意份量的適當。特別是蔬菜、瓜果類可以供應纖維質,維他命 B、維他命C和礦物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無妨。 二、 適度運動 任何動作,都應該以孩子的安全做考量,所以絕對不可做出任何超過孩子能力的運動。不要因做體操而造成孩子的不適,所以只要他想吃東西時、想睡時或剛吃飽時,都不合適,最好的時間,是在兩餐之間最為合宜。在運動時間的考量上,時間太短的健身效果不好,時間太長則會使孩子太累,所以建議每次進行20分鐘左右較適當。 三、 正確洗手 大部分傳染性的疾病,都是透過受到污染的雙手,接觸到口、鼻,進而入侵到身體,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在探索期,雙手常常到處摸,拿到東西就送進嘴裡是司空見慣的事,既然無法避免,就要勤做預防。「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因為「洗手」可以在第一關就排除病源,因此要預防疾病,家長要常常督促孩子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 2005年5月號》

寶寶撞到頭勿搓揉 要注意生理變化

2007年04月23日
公開
46

寶寶撞到頭勿搓揉 要注意生理變化 文/李勇 「我的寶寶最好動了,每次都讓我好擔心喔!」,「昨天他從床上跌下來, 我要怎麼注意他呢?」 嬰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 很多外物會吸引他去嘗試, 加上一些肢體動作的不成熟, 常會發生 跌倒撞擊事件,尤其頭部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腦部受外力撞擊,可能會有所謂「腦震盪」的反應,通常是表現出頭痛、噁心,厲害者甚至會有嘔吐 的現象。這些症狀會在一、兩天內達到最高峰,而在一星期後逐漸消失。雖然腦震盪的症狀令人憂 心,但基本上並無危險。 頭部創傷最麻煩的是引起顱內出血。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頭痛、嘔吐、輕微發燒,休養幾 天就可恢復;嚴重者急速大量出血,有時可立即致命。 是否有顱內出血?可靠臨床神經學檢查初步判斷。一般的頭部X光檢查並無法看出顱內是否出血,僅 能顯示顱骨是否受傷、骨折。現代醫療診斷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辨明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 程度。 一般若無明顯神經學上的異常現象、患者意識清晰、談吐自若,表示此創傷應該沒有對患者造成太大 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緊張,只要在家多觀察孩童的後續變化即可。 普通頭部外傷的處理原則是:在撞擊處給予冰敷,切記不要搓揉患處,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 讓出血更嚴重;並在一週內,注意觀察孩童的一些生理意識變化, 短期內勿做激烈的運動,並保持 心情的愉悅,勿過分激動。數日後, 可以熱敷血腫處,加速瘀血的代謝吸收。 大部分的顱內出血都會自動止血,已出血的血塊也會慢慢吸收恢復。最怕的是,慢性硬腦膜周圍的出 血,有時會有亞急性或慢性的病況變化,一般應觀察一週的時間。 若孩童頭部撞擊後,發生意識漸趨不明、頭痛劇烈、大量嘔吐、呼吸困難、手腳或嘴角抽筋、一邊手 腳比較軟弱(漸趨癱瘓),或是有不明清澈液體,或血水持續不斷由鼻孔或耳朵流出,應儘速至急診 室就醫評估病情。 (本文作者為彰化縣鹿港佳生小兒科診所院長) 2006/6/12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