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于于ㄉ媽

日期

#Tag

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2007年11月13日
公開
45

現代家庭子女數目少,父母對子女的照顧無微不至,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想要幫助孩子在團體中立足,最重要的是讓他除了表現自己,還要有成人之美的心。父母要多給孩子練習發展的空間,孩子才有能力學會體貼別人、學習和各種不同特質的人共同做事的寬闊氣度。以下是專家提供給我們的建議。 良好人際關係的培養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良好人際關係的培養」是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孩子做個親和力十足的人,因為這是融入及適應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孩子在平日生活中與他人接觸的社會關係,對於孩子的人格發展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對於生活態度、認知能力與價值觀念,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與良好的溝通能力,藉以獲得良好的同儕關係,將有助於孩子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一、孩子該具備何種溝通能力? 若想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口頭上溝通無礙,在行為與態度方面必須是︰坦誠的、開放的、開懷的、尊重的和接納的。 良好的人格特質 請鼓勵孩子與同伴相處時,表現出好相處的、樂於助人的或積極的人格特性,例如:熱情、禮貌、智慧,將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拓展。要點如下: 1保持儀容整潔:擁有整潔的儀容,可以讓人對你有好印象,因為人際關係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2具有主動、正面、積極的想法:請鼓勵孩子凡事往好的一面看,保持樂觀,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會比較好。 3時常面帶微笑:因為微笑可以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4避免去批評他人:懂得讚美他人,適時且誠懇的稱讚別人的優點,別人也會有好心情。 5做人有禮貌:經常說「請」、「謝謝你」、「對不起」,給人有禮貌的好印象。 6與人說話音調適中:太大聲容易讓人起反感,如果太小聲的話,會讓別人聽不到,反而感到不耐煩。 7做人不自私:具有包容心,時常關懷別人。 8自我反省:隨時檢視自己有沒有犯錯的地方,並隨時改進。 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請協助孩子建立對自己的信心,發覺本身的特點與長處。凡事等待、凡事忍耐,身處順境時,不驕傲;遇逆境時,保持平常心、不氣餒。同時,培養適度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對別人也要常存感恩的心。 擁有適當的社交技巧 平日可透過造訪親友的機會,加強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協助孩子適應團體生活與規範,廣結善緣。要點如下: 1教孩子傾聽和說話:與人說話時,應保持專注的眼神、微笑的面容,這是表現真誠的要領。 2教孩子用正確口語或概念,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正確的說出自己的意見,讓他人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是增進彼此友誼的不二法門。 3教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分辨事物的對與錯,擇善固執。 4教孩子「拒絕他人」的藝術:教導孩子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和婉轉的語詞,勇敢的表明自己不能答應的理由,才不會造成別人的誤解。 5教孩子尊重他人、關懷他人:也就是體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社會中的每一分子都需要獲得適當的尊重;教孩子關心別人、贊同別人的好行為,以增進彼此間良好的關係。 二、良好溝通帶來的好處 人際關係可以比擬成一顆種子的成長過程,當種子遇到合適的土壤、氣候、水分,就會發芽成長為一株成蔭的大樹。因此,請鼓勵孩子勇敢、正確的說出心中的想法,如此才能: 1每天擁有快樂充實的心情,也就能和顏悅色的面對他人,更能認真努力的學習,達成自我實現。 2擁有團體歸屬感,心中不會寂寞。有人能一同玩耍、一起聊天,需要時還能互相幫助。 3達成合群的目標,不論是對自己、對別人、對團體都要有責任心。 4達成更多元的學習方式。好的關係能互相激勵、互相影響,並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更多東西。 三、良好溝通的例子 【事例】 下課鐘聲響起,小朋友三五成群的散布在校園中各個角落,有的在教室裡快樂的聊天、有的結伴到福利社買東西、有的則興高采烈在操場上玩耍;然而小明卻一個人坐在教室發呆。小明是家中的獨生子,在校成績優異,是老師心目中的好生,但小明沒有知心朋友,他不會主動找小朋友玩,小朋友也不喜歡和他玩,他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父母要如何幫助像小明這樣的孩子呢?   【解決方案】 *小明的父母可多撥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增加和家庭成員互動的機會,縮短親子間的距離。 *帶小明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例如:親友或朋友的聚會,父母親以自己做示範,時時關懷他人,讓孩子模仿家長來學習到與人交往應有的態度與基本禮貌,並且適時向孩子解說要如何做,以增進良好人際關係的做法與技巧,引導孩子實地觀察。 *學校方面,老師可以主動引導小明,告訴小明臉上常帶著笑容可以吸引同學與他親近,並保持目光的接觸和做個好聽眾,都可讓同伴有被重視的感覺。平常,可以勇敢的和同學做充分的溝通,例如:仔細的聆聽、明確的表達、真心的關懷、適時適度的讚美別人,了解同伴的情緒反應等,用一種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接納他,如果自己有不對的地方,要勇於認錯,皆能有效增進小明的人際關係。 *家長應該讓小明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脾氣,對事情也有他不同的想法,不需一味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試著去欣賞每個人的長處、肯定別人的努力,並根據每個人的意見,綜合比較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看法,做自己行事上的參考,讓自己成為一個待人處事圓融的人。 「天下最富有的不是擁有金銀財寶,而是擁有知心朋友的人」,或許我們不可能做到人見人愛,但是若我們能經由了解自己,進而肯定自己、喜歡自己,並學習正確而有效的溝通,我們也將受人喜歡,成為最富有的人。 陳雅容老師 台北市西門國小老師《摘自巧連智月刊低年級版 2002年12月號》

寰宇ㄉ每日一招

2007年10月19日
公開
43

1.可以與孩子約定適當時間看電視、打電動或上網。孩子如果花太多時間看電視、打電動或上網,會因為和實際的生活環境脫節出現:叫他名字沒聽見、跟他說話沒反應、眼睛空洞的望著電視、情緒暴躁等反應。 2.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他並不了解這樣的行為對自己及他人的影響,應該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物品,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讓他知道亂拿別人東西的結果,例如告訴他別人會很傷心,而且就不再和他一起玩了。 3.如果孩子想拿父母的東西,鼓勵他先告訴你:我想要借這個東西可以嗎? 或是你要這東西做什麼?然後再問他你什麼時候還我? 依照孩子的年齡調整問題的難易度,幫助孩子學習表達需求。 4.鼓勵孩子做家事,並從中學習對秤及配對的概念,例如將自己的衣服對摺,讓左右完全和在一起,學習對稱的概念。把相同的襪子配成一雙,或是排碗筷,一個碗配一雙快子等。 5.教導孩子數學,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各種相關事務,例如切蛋糕、分糖果等,在自然環境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數字撲克牌、七巧版也是很好的數學遊戲。 6.孩子有時會因與其他小朋友玩得過火,或在刺激過多的環境下變得過度興奮或激動;如果因此造成行為失控,可先將孩子帶離現場且轉移他的注意力 7.孩子在學習上,時間愈長並不意味效果越好。「專注力」也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大約在5~10分鐘,建議任何學習的安排,應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 8.建立孩子用餐禮儀,可讓小朋友在用餐前後,幫忙做一些準備與收拾的簡單工作;用餐中可教育孩子碗筷不可敲敲打打、咀嚼食物中不可說話…等等 9.父母可設計具挑戰性的遊戲內容,例如:利用”尋寶探險的親子遊戲” 給他更大的空間來鼓勵孩子學習去面對問題,並讓他多動腦思考解決問題。 10.對於動作比較慢的孩子,父母可以配合小朋友的腳步先給他一件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工作,待孩子勝任後,再給他一些需要較長時間去完成的工作,在快接近規定的時間提醒他,讓他有時間的概念,如次漸進地改進。 11.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可以購買拼圖,從少塊的拼圖逐漸增加塊數及拼圖的複雜程度,如此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不斷地增加。 12.如果孩子提的問題很難,一時間無法回答,父母應該查詢資料後再回答孩子,切記不懂裝懂,父母也可以教導孩子怎樣去尋找答案。 13.面對愛提問題的小孩,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三言兩語就想打發孩子,因為孩子會感受到你敷衍的態度,漸漸地失去提問的熱情、好奇心及求知慾喔。 14.愉快的用餐氣氛可促進食慾並幫助消化,父母可以帶頭在吃飯時講些輕鬆的笑話、誇獎孩子或是感謝的話等,溫暖用餐的情緒;即使孩子的行為需要教訓,也請不要利用吃飯時間算帳。 15.教導孩子確保自身的安全,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常常灌輸孩子,對於陌生人所給的糖果、玩具應先問過父母。「什麼是對的、是可以做的」或「哪些是不可以、是不對」…等等觀念的判斷能力。 16.父母動不動就會說「孩子那麼小哪會聽音樂」、「影片內容對小孩太難了」…。通常大人對「困難」或「容易」的定義是不太適用於孩子,倒不如用順其自然的方式讓孩子接收各方面的資訊。 17.對孩子來說,可以摸的、看的東西都可以是玩具。父母習慣用既定的方法來限制孩子使用,反而容易抑制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18.當媽媽做菜時,讓孩子在旁邊觀察媽媽做菜的程序,用餐時,請他與家人分享所觀察到的事物,如此可訓練其觀察力與記憶力。 19.藉由孩子喜歡看卡通的習慣,讓他說說電視裡講的是什麼故事,若孩子講得不夠生動,可以發問的方式給提示,讓他講得更具體,增進其語言表達能力。 20.教孩子辨認顏色,可先說出某個玩具的顏色,然後再請他說出有哪些相同顏色的玩具,如此還可啟發其視覺分辨力和觀察力。 21.平時製造機會讓孩子提醒大人事情,如請他提醒媽媽出門帶環保袋,當孩子做到時,給予正面的回應,如「多虧你的提醒,媽媽差點兒忘了呢!謝謝你。」藉此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其重要性,還可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和責任感。 22.父母和孩子在打掃時間時,可一邊勞動、一邊哼唱兒歌或童謠,甚至跟著韻律做動作,讓孩子同時運動肢體又能提昇其語言能力。 23.為孩子準備屬於他的清潔工具,如小掃帚,小水桶,讓他負責一小地方如遊戲間等,這能增加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對勞動的興趣。 24.當孩子不禮貌的進行一件錯誤的事因而造成他人的不愉快時,父母應該立即阻止且直接的告訴他「不可以打人喔或你這樣說是很不禮貌的。」 25.父母平常處理事情的想法或態度上會影響孩子,如果您常用沮喪心情面對事情或嘴上掛著說”我怎麼那麼倒楣呀!”,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日後在事情處理上是悲觀負面的態度。 26.父母對孩子從小就應該建立「長幼」的觀念,如果有弟妹直呼兄姐的名字時,也適時的告訴他應該稱呼哥哥或姐姐;讓年幼的弟妹習慣禮貌的稱謂。 27.孩子的各方面學習可以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為讓孩子認識日常所吃的「食物」名稱,不妨帶孩子到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一起購買東西。 28.對待個性較為害羞內向且不善表達的孩子,父母除了需要細心的觀察,也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態度鼓勵孩子說出要求。 29.吃豆類食物時,可讓孩子數一數自己吃了多少豆子,盤中還剩下多少豆子,以訓練其數理能力。 30.利用周圍景觀來認路,如陽台、樹葉方向、路牌等來辨認東西南北,對孩子的方向感很有幫助。 31.父母可在用餐時告訴孩子「麵條是黃色的」、「豆子是圓形的」等,是給孩子辨別形狀、顏色等的最佳機會教育。 32.莫要放任幼兒連續不斷地看電視,孩子若耍賴不從,可試著引開他的注意力,以別的活動或遊戲來替代;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只要父母有心去做,很快他們就會忘了電視了。 33.媽媽可利用疊衣服或整理房間時,和孩子玩配對,如誰的上衣配上誰的褲子?襪子有幾雙?…等等,培養其觀察力與理解力。 34.說故事給孩子聽時,可以在他最感興趣時突然中斷,故意吊吊他的胃口,引發他的好奇心,如此可使得孩子對故事內容的記憶更深刻。 35.應謹慎家中錢財的放置,尤其是零錢,也不要隨手亂放,儘量避免給孩子「引誘」的機會;平時也要教導孩子,未經同意擅取他人財物是不對的行為。 36.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讓他恃寵而嬌,任由他霸佔著喜歡的電視節目;應明確地訂出幼兒的電視時間,同時也趁機教導他尊重其他人的喜好。 37.加強孩子的空間觀念,父母對寶寶說話時,多用在裡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最上面、最下面等詞語。 38.告訴寶寶多注意聽聲音,如聽到草中的啾啾聲,就教他認識蟋蟀的鳴叫聲,池塘邊的呱呱聲便是青蛙的叫聲,機車發動、喇叭聲等等,都可刺激寶寶的聽覺。 39.孩子在遊戲時,父母不必要求孩子一定得保持清潔或安靜,以免限制了孩子愉快和探索的精神,但可以適時地教導其應尊重他人。 40.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對所學的事物產生厭倦感,父母可趁孩子在還感興趣時,以「這次到此為止,下回再繼續」的中斷方式,讓孩子感到意猶未盡,並期待下一次的學習。 41.孩子喜歡發問是好現象,父母勿因厭煩而指責或禁止孩子發問,若真的很忙或很累,也該婉轉的告訴孩子稍後再與其討論,否則孩子在受到責難及得不到回答後,容易產生挫折感,更會因此而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42.如果您能陪孩子一起刷牙,他便不會覺得刷牙很討厭,反而會感到高興無比,比起光用罵的或喊的更能養成他這個好習慣。 43.寶寶若有吸手指的傾向時,不妨利用奶嘴讓他吸,因為吸手指帶 來的自我安慰比奶嘴強,但習慣卻比較不容易戒掉。 44.讓孩子幫忙媽媽摘四季豆、碗豆、空心菜,能訓練孩子手指的靈 活性。 45.處罰孩子可以用「面壁」的方式,但處罰前應給予警告,如「你 若再亂丟垃圾,就罰你到牆角面壁」。 46.培養孩子正確的用書習慣,父母可以一頁頁的翻給他看,如果他 也要翻,就讓他試著做,並在一旁提醒他「輕輕地、慢慢地翻」一 旦姿勢不對馬上糾正他。如果故意撕書可以打幾下手心以示懲罰, 如果是不小心撕破書,要告訴他問題出在哪裡。 47.晚上,到了孩子固定睡覺的時間,父母可以進行一些睡覺前的準備工作幫助孩子睡眠,例如洗澡、更衣、說床邊故事、哼歌…避免進行玩跑、捉迷藏等活動量大的活動。 48.孩子尚未會說話時,他會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語言資訊並且儲存於大腦中,父母可以在幫孩子餵奶、換尿布的過程中對寶寶說話,例如:寶寶現在要吃奶囉!透過語言的表達,示範語言溝通的方式。 49.練習說話的孩子常常會一個句子顛三倒四或是漏字,父母可以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孩子說的話,讓孩子知道哪些地方講錯了,雖然孩子當下不一定會複頌一遍,但是他會記住,多練習幾次就會了。 50.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開始對孩子有所期待,常常會拿放大鏡看孩子的缺點,甚至會拿別人的孩子來比較,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人家小明可以…,你怎麼都不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人,什麼都做不好! 51.扮家家酒的遊戲,可以讓孩子透過不同的情境與角色,來應對各種不同的狀況與問題,訓練孩子解決問題及培養同理心。 52.當孩子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父母可以說故事給孩子聽,幫助他讀懂文字和句子的意義,甚至培養他不看圖而靠語言來聽懂故事。 53.當孩子開始說「我長大要做什麼」時,父母可以刻意的安排他們與這個行業的人認識,甚至帶他到現場見習,幫助他了解該行業的內容,因為孩子已經開始進行初步的生涯規劃囉! 54.面對孩子所發問的問題,父母有時也無法回答。應避免欺騙或不肯定的答案,可以直接的告訴孩子「爸爸或媽媽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 55.幫助孩子培養其自主性與判斷力,當孩子面臨問題時可以盡量讓他做決定。嘗試問他「你想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告訴他「這樣做比較好!」。 56.孩子開始上幼稚園,偶會因不適應鬧情緒而不想上學。爸媽可以多和孩子聊高興的事情,例如老師帶大家玩什麼好玩遊戲、或認識哪些新朋友..等讓孩子喜歡去上學。 57.透過觀摩其他孩子的作品,父母和孩子可以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並且互相討論,這樣不僅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激發孩子見賢思齊的心理。

寶寶的身體會說話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47

“真有意思,我家寶寶今天對著我擠眼睛呢﹗”“我的寶寶這幾天老愛嚷嚷,不知道他小腦袋瓜在想什麼?”對于新媽媽來說,最大的欣喜就是看著寶寶每一天都有新變化,他會笑了,他會做鬼臉了,他又做出了一個新的動作。但這也是新媽媽最大的困惑︰他哭了,是餓了困了還是病了?他怎么老愛打挺,會不會有什麼毛病?他老做這種動作是什麼意思?…… 別看寶寶還不會說話,其實,人家的小腦袋瓜真的沒閑著,你看,他正揮舞著小胳膊小腿兒在跟你打招呼,他正用他生動的表情和你交流。新媽媽們可千萬別忽略寶寶的這種肢體語言,這是你聰明的寶寶在用身體和你說話呢﹗讀懂了他特殊的肢體語言,媽媽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寶寶典型的7種體態語言︰ 4個月的寶寶 躺在床上自己咿咿呀呀地玩兒,突然,寶寶的動作停下來了,眼珠也不再四處亂看,而是只盯著一個地方,過了一會兒又恢復了正常。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正開心地說呀,笑呀,可我玩著玩著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愣住想了一會兒,可想不太清楚,就接著玩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只盯著一處看的時候就是他有些困了,這時候家裡不要有雜音,讓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漸漸入睡。 6個月的寶寶 睡著的時候,輕輕地抽泣,但是眼睛仍然閉著睡。之后抽泣的聲音慢慢變大,身體也開始動起來,最後突然睜開眼睛,並哇哇大哭起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不知道那裡好痛,我好困,可是我睡不著覺,媽媽快來幫我啊﹗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睡著了還表現得這樣不安靜,就是寶寶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這時候要解開衣服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衣服穿得過緊或被子過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如果排除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喂些奶,抱著哄哄,寶寶餓了或做夢了,都有可能哭鬧。 7個月的寶寶 寶寶坐著的時候,雙手高舉,使勁兒向前伸,小腦袋偏著,小嘴抿得緊緊的,小身子也挺得直直的。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想要媽媽抱,我想要那個玩具,可是我怎么也夠不到,誰來幫幫我呀,要是再沒人理我我就哭,我快要堅持不了了,我可一直忍著呢。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觀察寶寶的眼神方向,如果寶寶只是需要媽媽抱,就把寶寶抱起來好了。如果寶寶需要取得什麼新奇玩具,可以順著他的眼神幫助他取得。如果較重或危險的不適合寶寶玩的玩具,可以把這個東西隱藏起來,或以別的東西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8個月的寶寶 眼睛盯著媽媽新買的上弦的小老鼠玩具,隨后把臉轉向媽媽,又看看小老鼠,伸出手又縮回去,再回頭看媽媽,媽媽把小老鼠遞到她手裡,她並不接。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是一個什麼小玩藝啊?怎么還會動呢,滿地跑的樣子真好玩,其實我挺喜歡這個小東東的,可是我怎么有些害怕呢?它會不會突然咬我一口啊,我又喜歡又怕怕,我要,我不要,媽媽,還是你先拿著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摟著寶寶一起看小老鼠滿地跑,一邊舉起寶寶的兩只手拍巴掌表示開心。媽媽可以握住寶寶的手一起撫摸這個小老鼠,讓寶寶逐漸熟悉玩具,知道玩具並不會傷害她。 9個月的寶寶 眼睛緊緊地盯著別人,嘴裡使勁兒發出“哼哼”的聲音,隔幾秒鐘就哼一次,小身體也隨著哼哼一挺一挺地,兩只小手握成小拳頭。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個人我怎么不認識呢?我有些緊張,我使勁哼,我使勁挺,我要保護我自己﹗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熱情地跟對方打招呼,撫摸自己寶寶的腦袋,緊緊擁抱寶寶一下,看到媽媽的回應和態度,寶寶會逐漸放鬆的。 10個月的寶寶 在媽媽的朋友帶著10歲的兒子來看她時,她不停地去抓哥哥的衣服,摸哥哥的臉,還用嘴去咬哥哥的臉和手,弄得哥哥不知所措。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家裡來人了,我真高興,我最喜歡家裡這么熱鬧了,尤其是還有一個哥哥﹗我們小寶寶最喜歡和小孩在一起玩了。可他怎么不愛理我呢?不理我不是嗎?我抓你的衣服,還不理我?我摸你的臉,我太喜歡你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表示了,還是讓我咬一下你的臉和手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10歲的男孩通常不太會和說不出話的小寶寶玩到一起,讓他們彼此熟悉一段時間后,如果小客人覺得不太習慣小妹妹的親熱模式,媽媽可以拿寶寶最喜歡的玩具遞給寶寶,抱著寶寶在另外一個房間和客人聊天,把家裡的電視打開讓小客人看。 11個月的寶寶 坐在床上,看著忙來忙去的媽媽,直哼哼,媽媽沖她笑笑,仍然忙自己的。寶寶的身體扭來扭去,后來就哭鬧起來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找媽媽,我要媽媽抱,可媽媽為什麼只是沖我笑,不過來抱我呢?我哭,我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寶寶在第一次哼哼的時候就過來摟一下寶寶,親一下寶寶的臉,停留幾分鐘后再起身做事去。這樣對緩解寶寶的躁急有幫助。 寶寶最喜歡的體態遊戲    事實上,每個嬰兒傳遞訊息的模式各不相同,寶寶總試圖以某種奇特而與眾不同的模式來向媽媽傳遞某些訊息。因此媽媽要細心觀察寶寶,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寶寶獨特的心理需要。 在認真閱讀寶寶體態語言並對其做出熱烈回應的同時,媽媽應該從寶寶出生起就經常用較慢的語速、抑揚頓挫的音調、富有節律的語句與寶寶說話'同時想方設法引導寶寶自己用語言表達他的想法。雖然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媽媽說再多的話,寶寶也不會做出媽媽所期望的回應'但媽媽的努力總會在某個時刻得到令人驚喜的補償。 雖然,每個寶寶需要父母愛的模式迥然不同,就像他們的指紋一樣形態各異,但是以下方法父母可以試一試︰ •不停地和寶寶說話,大聲、小聲,輕柔和急促都可以。 •當說話的時候,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 •當告訴寶寶你正在做什麼的同時,輕輕地撫摸他。 •當你和寶寶說話或者看著他的時候,可以輕柔地擺弄他的小胳膊和小腿。 •對著寶寶微笑或交談,輕輕地搖抱他,讓他感到自己沈浸在語言、聲音和愛的氛圍中。 《母子健康》特別提醒︰ 如果家長對寶寶的體態語言有相應的回應,他會感到這個環境是有應答的,是安全可信賴的。但寶寶對體態語言過于倚賴則會影響寶寶使用語言,如果到了1歲左右寶寶語言形成的關鍵期,特別善解人意的媽媽還是以體態語言為主與寶寶交流,就可能會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本文由《母子健康》雜誌提供

搞定新生兒作息 一覺到天明

2007年03月31日
公開
50

〈育兒寶典〉文�林奐均 當年我婆婆初為人母時,都是寶寶一哭就餵奶,差不多每兩個小時餵一次,連半夜也不例外。她生了四個孩子,前三個孩子的年齡分別都只差兩歲,她說頭六年帶孩子的記憶,如今一片模糊,什麼也想不起來。她不太記得孩子小時候的情形,因為她那時根本就忙昏頭了。 但根據我的觀察,寶寶一哭就餵奶的媽媽,絕大多數都睡眠不足,身體疲憊,心情沮喪。一哭就餵奶的寶寶比較會哭鬧,家裡的氣氛通常比較混亂。我常聽年輕的父母說,他們只想生一個,因為帶孩子太累了,而且很麻煩,一旁的祖父母聽了,也同意地點頭。才一個小小的嬰兒,似乎就能夠把全家大小累得精疲力盡!但育兒的方式其實可以截然不同!照顧嬰兒可以簡單又有條理,家裡依舊得享有安寧,父母有較多的精力享受育兒的樂趣,並且期待再生下一個。 <新手父母看過來> 作息時間表範例 帶著寶寶出院回家後,就要立刻訓練寶寶適應家中的作息,先為寶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訓練他在固定的時間吃奶和睡覺。想要寶寶健康,想要家中享有安寧,訂個好的作息時間表非常重要。 每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新生兒晚上應該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而且是一覺到天明。下面是一個作息時間表的範例: 早上六點 餵奶 早上十點 餵奶 下午二點 餵奶 晚上六點 餵奶 晚上十點 餵奶 若從早上七點開始,那就分別在早上七點、十一點、下午三點、晚上七點和十一點餵奶。 <遵行作息時間表> Point 1 把寶寶叫醒 到了餵奶時間,就把寶寶叫醒。 你希望寶寶晚上能夠一覺到天明,而不是白天一直睡覺。 我的做法是,餵奶時間快到時,就把寶寶的房門打開,進去把窗帘拉開,讓寶寶慢慢醒過來。 如果餵奶時間到了,寶寶還在睡覺,我會把寶寶抱起來,交給喜歡寶寶的人抱一下,像是爸爸、爺爺奶奶或親友,請他們輕輕地叫醒寶寶。可以輕聲跟寶寶說話,親親他,慢慢把他叫醒,也可以幫他脫掉幾件衣服。 Point 2 每次要餵飽 每次餵奶都一定要餵飽。餵母奶時,每邊各餵十到十五分鐘。我們常跟寶寶開玩笑地說:「這不是吃點心喔。」盡量讓寶寶在吃奶時保持清醒。 如果寶寶還沒吃飽就開始打瞌睡,可以搔搔他的腳底,摩擦他的臉頰,或是把奶頭拔開一段距離。盡量讓寶寶吃夠,可以撐到下次餵奶的時間。 Point 3 遵行「餵奶—玩耍—睡覺」循環模式 白天的時候,不要讓寶寶一吃完奶就睡覺。 如果你在餵完奶後跟寶寶玩一下,他會玩得很開心,因為他才剛吃飽,覺得很滿足。等寶寶玩累了之後,再上床時就會睡得比較熟、比較久。等下次的餵奶時間一到,寶寶醒來時,剛好又是空腹準備吃奶。 有很多人是採用「餵奶—睡覺—玩耍」的循環模式。我認為這樣的循環會讓寶寶醒來時,肚子呈半飢餓狀態,所以不能玩得很開心。寶寶可能也會覺得有點累,因為睡得比較不熟或比較短。寶寶醒來時若呈半飢餓、半疲倦的狀態,一定會哭鬧得厲害,這時媽媽就很容易提早在寶寶尚未空腹的情況下餵奶,結果寶寶就養成整天都在吃點心的習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要怎麼跟寶寶玩呢?動作一定要很輕。餵完奶、拍背打嗝後,可以跟寶寶說話,唱歌給寶寶聽,看著寶寶的眼睛,擺動寶寶的腳,抱著寶寶在家裡走一走。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常讓她們趴在毯子上,讓她們看看家人在做什麼。如果大家在吃飯,就把寶寶放在飯桌旁(或飯桌上),寶寶可以看大家吃飯。這時大家當然會忍不住一直看著寶寶,對他微笑,逗他開心。寶寶起來一陣子之後,會開始有點累或哭鬧,這時就把他放回床上睡覺,等到下次餵奶時間再抱起來。 只有最後一次餵奶的時間(晚上十點或十一點左右),我沒有按照這個「餵奶—玩耍—睡覺」的模式。經過一整天的活動,寶寶這時已經累了,我會在餵奶之後,小心地幫他拍背打嗝,換上乾淨的尿布,這時就不再陪他玩了,直接送他上床睡覺。 Point 4 提早醒來 轉移吃奶注意力 萬一寶寶提早醒來,還不到預定的餵奶時間怎麼辦?這時我會盡量轉移寶寶的注意,拖到餵奶時間。比如說,如果他比預定的餵奶時間提早一個小時醒來,我會幫他拍背打嗝,看他是不是不舒服,幫他換塊乾淨的尿布,給他洗個澡,陪他玩一下。我會盡量拖到預定的餵奶時間,但各位爸爸媽媽,你們要通點人情,不要死守作息時間表。 這個作息時間表是要幫助家裡的氣氛安詳寧靜,而不是要毀了這個家。 如果寶寶提早醒來,你已經花了一段時間設法轉移他的注意,但還是不到餵奶的時間,這時候你要用一下腦子。回想一下,如果距離上次餵奶已經超過兩三個小時,你就可以稍微變通一下,直接餵奶,讓寶寶吃飽,這跟預定的作息時間表只不過差個半小時或一小時而已。如果寶寶在一個小時之前才剛吃飽,那他可能不是因為餓才哭,這時可以幫寶寶拍背打嗝,讓他舒服一點,看看他會不會再睡著。 <專家一點靈> 要有耐心,做法要一致 請記住,通常要花兩三個禮拜的時間才能確實遵守一套作息時間表,只要努力朝這個目標去做就對了。你會驚訝地發現寶寶竟然很快就能適應這個作息時間表,準時在餵奶時間醒來。 ********************************************************* 最愛大字形睡法 〈心得〉 看完這片文章,想不到自己帶小孩的悟性還蠻高的...呵呵 差不多跟專家的講法來帶孩子 從醫院帶回來後,就會紀錄喝奶的時間,跟喝奶幾CC 可以方便觀察喝奶的狀況 因為記性不好所以要用紀錄的.... 第ㄧ個月比較辛苦,半夜還要起來餵奶ㄧ次 慢慢低于于快兩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ㄧ覺到天亮,不用夜奶 半夜他扭來扭去,我會等他一下,給他嘴嘴吸,看會不會睡著... 若還是會扭來扭去,就檢查一下他的尿布是不是濕了 ㄧ定等他眼睛張開,兩人互看...道早安才準備泡ㄋㄟ喝 現在快5個月了,假日還會睡過頭哩... 還真是會跟著我們大人的時間作習ㄚ 非常推薦給新手媽媽試試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