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puki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中耳炎

2011年01月09日
公開
42

睡完午覺起來後沒多久, 小puki說左耳痛 我心想不會是中耳炎吧, 不過小puki沒有什麼感冒症狀啊 怎麼才去彩虹移動樂園回來就這樣, 但也不可能被人傳染就馬上發作吧 小puki一直喊說好痛, 痛到哭出來, 我趕緊掛號 (好在現在小太陽週日有看診), 然後帶他去看醫生 到了診所, 滿滿的人啊..這季節真的很容易生病啊 醫生診斷後, 果然是中耳炎, 又得吃抗生素治療 不過看完診回到家, 還沒吃藥時, 小puki就說不痛了 還問我為什麼現在不會痛了? 啊..我哪知 還好晚上時沒發燒 ------------------------------------------------ 中耳積水在醫學上正式的名稱為漿液性中耳炎。中耳炎是小孩子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常發生在二歲以下及六至七歲的小孩子。 人體的中耳腔藉著耳咽管與咽喉相通,耳咽管可平衡中耳的壓力,中耳腔的分泌物並藉由耳咽管排至咽喉。當感冒等上呼吸道發炎時,耳咽管常因組織水腫而塞住。此時中耳腔的分泌物若無法排出則造成槳液性中耳炎。小孩子的耳咽管,較成人為短且成水平走向,若咽喉的細菌逆行至中耳腔繁殖則造成化膿性中耳炎。此乃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其它的原因尚包括:喉扁桃腺肥大、顎裂、鼻炎、鼻咽腫瘤、過敏等。 中耳炎常見症狀為:耳痛、發燒、全身倦怠,有時會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中耳腔初期發炎時,耳膜常為紅色且向外膨脹,在主觀感受上,病人會有耳脹、聽力變差、耳鳴等不適感。幼兒由於尚無語言表達能力,常常會被家長忽略。 急性中耳炎如未予以適當治療,導致中耳腔長期發炎,常併發:傳導性聽力障礙﹝小孩子常表現學習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顏面神經麻痺、內耳迷路廔管、內耳迷路發炎、腦膿瘍,腦膜炎等。由於小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是在二至三歲,一旦中耳炎積水,即使是輕度的聽方障礙,也會影響到小孩子的語言發展,而有口齒不清的情形。 對於中耳炎的治療,目前仍有許多歧見。目前較為醫界接受的治療方法,乃先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並定期追蹤﹝約七天回診一次﹞。如果經過規律的服藥達六週,耳膜發炎症狀並未改善,中耳壓力測試仍為B型,顯示中耳積水發炎仍持續進行,則需考慮接受通氣管置放手術。將耳膜切開,通氣管置於耳膜上,以便引流中耳腔分泌物,縮短治癒的療程,減少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如果患者不考慮接受通氣管置放手術,仍應規律服藥至滿三個月。如果服藥滿三個月後,中耳炎仍無改善,通氣管置放手術為絕對必要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