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水藍~翰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天災總是在人們遺忘時降臨

2009年08月12日
公開
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12/116/1ow3q.html [ 天災總是在人們遺忘時降臨。」這是日本天災防治專家寺田寅彥的名言。 誰也沒料到,一個原被認為平平無奇的中度颱風莫拉克, 竟會釀成台灣五十年來最慘重的水災。 這次從馬英九總統到地方縣市首長,都指責中央氣象局雨量預測有誤, 彷彿只要預測準了就不會釀成災害。 真的如此嗎? 在颱風來臨前的八月六日,氣象局就已預估中南部山區會有八百毫米的降雨量,接近一年降雨量的近三分之一。 在颱風來臨當天的八月八日上午,氣象局更把屏東等地的降雨量上修到兩千毫米。 然而,除了事前農委會發布的土石流警戒、以及在七日下午「建議」包括高雄縣甲仙鄉小林等五個村「提早疏散」外, 幾乎沒看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事先撤離可能受災居民, 彷彿只要政府有「告知」民眾要注意,責任就完了。 殊不知在重大災害發生前,必要時「強迫」民眾事先撤離, 也是政府的責任。何況政府花更大資源事後救災, 將間接排擠日後的施政資源。 救災資源有限,「取捨」救災的優先順序是關鍵, 政府應優先掌握並分析災情資訊,進而研判資源如何配置, 這非地方縣市能力所及,只有中央才能掌握整個災情的「面」。 但這次水災幾乎看不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有此優先順序概念, 而是一股腦的跟著媒體的SNG現場報導打轉,這種對全面災情資訊掌握的不足,充分反映在行政院長在災害應變中心時,對各救災單位所說: 「所有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一律透過媒體。」 媒體的報導有其選擇性,掌握的是片面的資訊「點」, 甚少從「面」的角度即時報導最需要救援的災區,如果只靠媒體來溝通, 再據此資訊分配資源,豈不容易誤事? 再退一步說,就算氣象局事前預報不準,在實際降雨一至兩個小時後, 也應該知道真正的大雨落在哪裡,這時中央就應發布警戒、撤離居民, 或調派機具去搶救。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水開始淹了,民眾打電話求救, 地方政府得知後再通報中央,中央才開始派人搶救, 而有的民眾一一九、一一○都打不進去,媒體曝光後才有官員注意去搶救。 這種救災指揮模式,毫無章法,極可能耽誤最需要救援民眾的可能。 此外,這次救災行動不盡人意,關鍵在於最高主事者未能全盤掌握災情資訊,沒有負起協調各部會、調集資源救災的重責大任,反而是四處奔波去勘災。 那麼地方縣市政府何用?調派資源的決策又該誰來做? 總統與其花時間去第一線災區聽取民意,還不如從長遠思考究竟如何讓救災體系更完善,對民眾的幫助更大。 再者,每次天災發生,中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都是各部會臨時組成, 天災過後「各自解散」,明年天災再來,各部會再「集合一次」, 但參與人員早因人事異動而換人。高度如馬總統,是否更應花時間去思考一個更有效的災害應變流程,讓經驗可傳承,而不是每次救災都像「邊做邊學」? ------------------------------------------------------------------ 我相信事先的預防會把事後的救災來的好 就算只是虛張深勢或徒勞無功... 而就算事情發生了 快速有效的救災也把口水戰和踢足球好的多了 我們的政府何時才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