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Mama

有限愛心奉獻館/鄭華娟的歐洲菜籃週記

2005年11月17日
鄭華娟的歐洲菜籃週記

她有限的奉獻自己,反而是增加了跟小孩溝通的機會,也讓孩子學會了很人性的感知能力,她的家就像是有限愛心奉獻館,卻也是有效率的成長溝通所在哩!

我很喜歡這位德國女朋友,雖然已經上了年紀,六十開外的她總是精神奕奕:

熱心幫助朋友,常常參加義賣活動,每次一見面總有說不完的新人生經驗可以跟人分享,並且跟老公年年夏天甜蜜地去度假,夫妻感情很好,我在她身上,只看見快樂的活力,不見老態。

一直好奇她的生命為何如此完滿?她的精神為何如此清澈?她雖不是在經濟上富裕之人,但我覺得她的人生比任何有錢人都富有!她整個人所散發出的能量,是讓我很想很想學會的事情。

她教育她唯一的兒子十分成功。長大成人的兒子是物理學者,到美國紐約任職大公司的研究工作、智商高得嚇人;兒子待人有理,總是笑容滿面,最有趣的是,他一遇見小朋友,就會隨手玩起物理遊戲,讓小孩子們非常開心,也引起小孩子們對物理的興趣。

她孝順的兒子為了讓父母看看自己在紐約的工作環境,特別邀請父母到紐約去玩了一陣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母親如何跟我形容她的紐約行:

「哇 快把我累昏啦!」她拍拍額頭說。

「怎麼?紐約不好玩?」我問。

「好玩是好玩啦,只是紐約好大呀,走到快走不動;兒子又每天安排去不同的餐廳吃飯,因為太高檔的餐廳,還要回飯店換衣服才能吃晚飯。唉喲!妳說煩不煩呢?」她呼了一口氣說,語氣聽起來好好笑。

「吃了些什麼?」我笑著問。

「忘記啦,因為只記得要正襟危坐呀,吃完只覺得腰很痠!」她搖搖頭。

「哈哈哈!」我聽了又大笑,真是爽快的回答呀!

「這樣妳兒子不是很傷心,花錢請吃飯卻累到老母會腰痠……」我說。

「妳說的沒錯呀,根本沒過過那樣的生活嘛,要認命,不要裝高級!」她搖搖手。

她像想到什麼似的又接著說:「有一回,經過紐約中國城的餐廳,哇!我看見好棒的燒鴨喲!我馬上決定進去吃飯,卻被我老公和兒子抓出來;說晚上訂好了餐廳,不準我吃!」她鼓著眼珠假裝生氣地說。

「要我的話就會堅持吃燒鴨!」我聽完想起好吃的燒鴨味道……

「沒錯呀,這兩個男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過生活。死板板的認為馬上要吃晚飯了,所以就要拒絕美味的燒鴨!」她說。

唉呀呀,她的想法讓我快要笑翻過去了!

「還不只這個呢!」她居然要我不要笑太多,她的紐約行還沒講完哩!

* * *

「我兒子在有名的大公司工作,薪水高、住的好、吃的好,朋友都是衣冠楚楚之人,但這與我何干?這只會讓我這無拘束慣了的個性覺得手足無措哩!幾天下來真的快讓我不認識自己啦!」她邊講邊笑,惹得我也快笑到流淚。

她的旅行故事真像紅樓夢中的劉佬佬逛大觀園,只不過我們現在聽見的是劉佬佬「回家講述版」,我覺得比大觀園版更精彩!

「要回德國之前,我特別感謝了兒子。他為我們付了所有旅費,而且很盡心的招待老爹老娘,不過……」她的表情突然語重心長起來。

「你要跟妳兒子說啥呀?」我被她講故事的技巧所吸引,目不轉睛地想知道她說了些什麼?

「我跟他說:爸爸和我非常感謝你把你目前工作的環境跟我們分享,你安排得很完美,這真是趟很棒的旅行!我們可能是很幸運的父母,可以受到自己孩子如此的寵愛。不過,你明白我們的成長背景,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們的世界。我們寧願還是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那才讓我們覺得如魚得水……請你也記得你的生長環境,如果你工作累了,需要休息,一定不要忘掉回來看我們!」她用感性的聲調說。

「妳兒子聽了怎麼反應?」我好奇地問。

「他呀?他說他早就算好我會這麼『警告』他啦!」她抿著嘴笑了起來,像個可愛的小女生一樣地問我:「我很囉嗦嗎?」

「不會!」我馬上說:「我覺得很好呀,讓孩子知道你們是他所有努力的精神後盾,無論他是平步青雲或從青天掉到地底,你們都會支持他!」我說。

「正是如此!人要知足,不要有了眼前的,就忘了來時處;這就是我們希望教給他的人生功課。」她微笑著說。

這讓人聽了相當感動!因為這對父母清楚人生的真諦:珍惜自己所有的東西,不卑不亢的做自己,才是最爽快的人生體會。她完全沒有假情假意的掩飾自己的不習慣,也沒有扼阻兒子的人生經驗發展,只對孩子言明了自己的態度,並很有信心的告知兒子,他們不管他的未來是如何,都會在他的家鄉默默支持著他。這是何等的勇氣?我想這大概是父母可以送給子女最棒的心靈財產吧?也或許是這對父母的清楚頭腦,讓兒子從小就能明辨許多學問,開發了腦中最優的學習力,讓她們根本沒有費多少時間關心他的功課,就自動自發的成為物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

* * *

「事實上,我很高興他現在能自力更生,不過我是不會要他的錢的;希望他不要來跟我要錢就好了,呵呵呵!」講完了感性的父母感言,這位聰明的朋友又開始搞笑了:「我在猜他那麼努力找到了好工作跟我有關,是我的錯。」她說。

「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唉呀!我可能是最不會奉獻的老媽!」她又抿抿嘴笑著說。

「真的嗎?那快教教我要怎麼錯才好?」我問。如果能犯個錯,卻讓孩子又會讀書又能找到好工作,那很棒呀!連我這沒養孩子的人都想知道哩!

「雖說我們的環境並不優渥,但我可不是個無私奉獻的母親;故事書中的委屈自己、無私奉獻的事,在我家沒發生過。」她誇張搞笑地說。

「可不可以再說清楚一點?」我聽不懂,或許她說的話實在太衝擊我制式化的腦袋啦,這好像不是慈母會說的話吧?

「孩子若想讀書,做父母的該全力供給。但是呢,他要買什麼東西時,就得顧到我們,也就是說,他想買望遠鏡,我也會提出我們想買的東西,全家就必須一起存錢買各自想買的東西。當然他小時候是我們幫他存,但是我們不可能光為了買他的東西,而忘了我們的需要……」她解釋著。

「喔──我懂了,就是說妳們會衡量自己的需求,不讓孩子變成一家的主角?」我這麼猜。

「大概是這個意思。用這方式可以讓孩子知覺到父母也是和他一起成長的人,他就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可以練習建立起溝通的管道;如果都是父母主導一切,他的物質感知會變遲鈍,容易變成無理、予取予求的人。」她說。

哇!真有道理呀,我怎麼都沒想過?

「我們努力工作存錢,供他唸最好的學校,但同時也存錢給自己,讓自己不會變成以後全靠小孩的父母──只會坐在家裡等孩子回來和通常把錢完全奉獻給孩子的父母,晚年自怨自哀的機會較多。」她繼續解釋。

看來真是聰明的父母!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可以保持活力的原因吧?即使到了晚年,還可以很簡單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垂垂老矣,懶得溝通。所以,她有限的奉獻自己,反而是增加了跟小孩溝通的機會,也讓孩子學會了很人性的感知能力,她的家就像是有限愛心奉獻館,卻也是有效率的成長溝通所在哩!

「在生命中一直忘了自己的人,終究會被人遺忘。」她笑著說。

「我看你兒子忘不掉妳啦!」我笑著虧她。

「沒錯!」她聽了笑起來:「去年耶誕節,我兒子竟然送我一個好幾百歐元的大玩偶;他說看到那玩偶,就像有跟我們擁抱的感覺。氣壞我了!」她敲著桌子說。

「長大的兒子還能這麼感性的喜歡爸爸媽媽是很好的事呀,妳氣什麼?」我疑惑地問。

「我們普羅旺斯的小房子(他們在法國南部買的度假小農舍)需要一個扶種香料的木架,我正在存幾百歐元要做,他卻不事先告知我,他要花錢買布偶!那個錢剛好夠我做花台呢!

所以今年他可別再送我這種玩偶,要擁抱,回家跟我們擁抱就好啦;把錢給我做香料架不是更好!」她表情裝狠、語氣誇張的說。

我聽了又開始笑翻倒地!這樣的老媽,除了不會對兒女無私奉獻,還很挑剔、又搞笑哩!

不過,我卻開始等待她今年耶誕節過後的故事:

兒子送錢做花架沒有、香料長得如何、她又在義賣會賣出多少條香腸、在旅途上遇見什麼趣事……她的真性情,測試出了我腦中對親情了解的虛矯!讓我把對看重親人和自己間的微妙平衡當成了新的功課。

像她這樣的人,是容易被朋友快樂等待的人,當然她更是幸福的人。她為自己美麗的生活努力著,讓每個人都愛她的故事與存在──這就是富裕的生命,一種誰也搶不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