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Mama

兒童教育第四講

2006年03月20日
兒童教育(續)第四講 1924年8月15日

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潘定凱譯
琉璃光


我已經教過你們,在兒童換牙期和九、十歲之間要如何用描述性、想像性的圖形影像來教孩子,因為這樣,孩子們從你身上所學到的將會活在他們的心中和靈魂中,成為他們一生中一種自然發展的方式。

當然,這唯有在你所喚醒兒童的觀念及感受,是鮮明活躍的而非僵化死板的情形下,才有可能,要做到這一點,你自己必須要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在的靈魂生命。教學、教育家都必須耐心於自我教育,耐心於喚醒那些必定會發芽、成長的靈魂,而從此以後,也許你便能夠有許多絕妙的發現,但要達到這種境界,你一定要有勇氣努力精進。

點亮你自己的靈魂
你也見到了,每當你做靈性修持時,你都得忍受那初期的難過、笨拙與不順,沒辦法度過初期這些難關的人,永遠也沒辦法在內在生命修持上有所成就,特別是在教育上,你首要的任務就是點亮你自己的靈魂,你因而能持續有所長進,但首要之點就是點亮你的靈魂。如果有這麼一、兩次,你成功地想出了一些心中的圖形影像式的教學表達方式,你也見到了孩子們所受的感動,從此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深藏的天賦,你會發現你愈來愈容易發明這一類的教學方法,你會發現你以前作夢也沒想到你會變得這麼有創造力。但是,你一定要有勇氣去忍受剛開始的不盡完美。

也許你會說,如果你得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如此笨拙,那你根本不該做老師。在這一點上,人類智慧學的觀點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你得對自己說,因為業果因緣的帶領,讓我成為這群孩子的老師,雖然我的表現是有些笨拙;而將來,將來見到我表現已不再笨拙的那群孩子,也是「業」的因緣讓我成為他們的老師(在談論到人類在地球上重複投生所造因緣與命運的關係時,史丹勒博士沿用了東方的古字「業」/Karma,見史丹勒博士的《神智學》Theosophy第2章)。因此,教學、教育家一定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一生,因為,教育事實上並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孩子。

喚起兒童的感受
讓我再給你們一個例子,以說明有些事情可以浸淫到兒童的靈魂中而隨著他們一起成長,這些事情是你們可以在數年之後再度重演以喚起兒童的某些感受,如果有些事情你可以在兒童七、八歲左右教他們,而在他們十四、十五歲左右以某種方式重演。這種教育的效用是無其他方法可以比擬的,為了這個原因,在華德福學校中,我們盡量讓學生維持同一老師,愈久愈好。當孩子們在七歲左右進學校時,當時的那位老師便盡量一直帶著這一班,因為,不成熟的教法或內容便可以一再地改善。

因聽見而欣喜
現在,假設我們向七、八歲的孩子講一個想像的故事,孩子們毋須立刻了解這個故事中所有的圖形影像(我待會兒會講為什麼他們不需要了解),重要的是讓兒童聽了感到欣喜,也許因為故事有點優雅、有點迷人。

假設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在某一個世界,在樹枝間陽光灑落處有一棵紫羅蘭,一棵謙虛的紫羅蘭長在一棵有大大葉子的樹下,紫羅蘭可以經由樹頂的樹枝間看到藍藍的天空,今天早上,是紫羅蘭第一次看到藍天,因為她剛剛才開花。紫羅蘭見到藍天時嚇到了——是的,她現在已經不那麼怕了,但是她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她初見到藍天時那麼怕。然後來了一隻狗,不是一隻好狗,是一隻有點壞有點凶的狗。紫羅蘭就問狗說:「你可不可告訴我,在我上面,那個像我一樣藍的是什麼東西?」因為藍天就像紫羅蘭那麼藍。這隻狗故意要嚇紫羅蘭,他說:「噢!那是一朵非常大的紫羅蘭,她會長得更大,然後壓碎你!」紫羅蘭因此更怕了,因為她相信那天上的紫羅蘭會長得很大,然後壓碎她,紫羅蘭於是收起所有的花瓣,不想再看天空中那巨大的紫羅蘭了,躲在一片剛剛被風吹落的大葉子下面。結果,她整天都躲著,躲在葉子下想著那可怕的大紫羅蘭。

早上了,紫羅蘭一夜都沒睡,她整夜都在想那可能會壓碎她的大紫羅蘭,她一直等著那一刻的到來,結果並沒有任何動靜。於是她偷偷爬了出來,她一點都不累,她整夜都在想,但她一點都不累(紫羅蘭是睡了才累,不睡會不累),她見到的第一件事是升起的太陽和玫瑰色的朝霞。當她看到玫瑰色的朝霞時,她一點都不怕,見到朝霞令她心中很高興、很喜悅。當朝霞褪去,漸漸的,藍天愈來愈藍,小小紫羅蘭又再想起那隻狗說的,那藍色就是一朵大大的紫羅蘭,將會把她壓碎。

這個時候來了一隻小羊,小紫羅蘭覺得她一定要再問一次,天上的藍究竟是什麼。她問說:「那上面是什麼?」小羊就說:「那是一個大大的紫羅蘭,像你一樣藍的紫羅蘭。」然後,小紫羅蘭又怕了,她怕小羊講的會和那隻狗講的一樣。但是,小羊看起來很好、很溫和,因為小羊的眼睛那麼溫柔,所以小紫羅蘭又問說:「親愛的小羊,請告訴我,那個大大的紫羅蘭會不會下來壓碎我?」小羊說:「噢!不會!」「他不會壓碎你,那是一朵大紫羅蘭,他有比你更大更多的愛,就像他比你更藍,他有比那個還要更多的愛。」於是小紫羅蘭知道了,天上是一朵不會壓碎她的大紫羅蘭,那大紫羅蘭更藍的原因是他有更多的愛,而大紫羅蘭會保護小紫羅蘭,不讓任何東西傷到她。小小紫羅蘭覺得太高興了,因為她見到那大大紫羅蘭時就像見到了神聖的愛,這種愛從四面八方湧來,小小紫羅蘭於是一直看著天上,就像她想向紫羅蘭之神祈禱一樣地一直看著天上。

如果你向孩子們講這樣子的故事,他們一定會注意聽,因為他們就是愛聽這一類的事情,但你一定要在他們心情適合聽的時候講,如此,他們聽了之後才會有一個想要溶入這個故事的感受,而將這個故事溶入他們的靈魂。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而這一點完全決定於老師自己感覺是否能夠維持教室內的秩序。

讓孩子自然發出尊敬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講像剛才那種故事時,我們也得考慮到教室秩序的維持。以前華德福學校有一位老師,他會講很好的故事,但他沒辦法讓孩子們自然發出愛心尊敬、仰慕他,結果如何呢?結果是你講完一個很刺激的故事,孩子們馬上要再聽一個,一個接一個,最後是老師沒辦法準備這麼多的故事,我們一定要避免像蒸氣引擎一樣一直灌給兒童故事,一定要有變化(我們等一下就會講),我們要進一步地讓孩子們問問題,我們可以由孩子們的臉色和姿態看出他們想問問題,要給他們時間問問題,然後將故事與問題連起來討論。

於是,一個小孩子也許會問說:「為什麼那隻狗會向紫羅蘭講那麼可怕的答案?」也許你就會以孩子式的答案告訴他,因為狗是負責守望相助的動物,牠要把恐懼帶給人類,牠習慣於讓壞人們怕牠。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狗會講這樣可怕的答案,你也可以向孩子們解釋為什麼小羊會給不一樣的答案。

你在講完故事後便可以向小孩們講這一類的事情,但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會引出另一個問題,最後還會發現問題。你的任務就是在全課程中,將教室置於一種毫無疑問的權威之下,(這一點,我們還有許多沒講的),如果你毫無權威性,當你回答一個孩子問題時,另外一個孩子可能會開始惡作劇,如果你轉向這個惡作劇的孩子,責罰他,那你就輸了!你一定要有一種天賦,那就是假裝沒有見到所發生的惡作劇,這一點對較小的孩子們尤其需要。

我非常敬佩我們學校某一個老師處理這種事情的方法。十年前,在他的班上有一個大壞蛋(他現在已經大有改善),當老師和其他學生做別的事時,他就會跳起來打那個同學,這時,如果老師生氣,這個孩子就會更調皮,但這個老師就假裝沒看見。有些狀況你最好假裝沒看見,繼續做你的事。一般而言,小孩故意做壞事時,如果你特別去注意他是很不好的教學法。

如果你沒辦法維持教室秩序,如果你沒有這種絕對的權威性(我等一下會講如何做到這一點),那結果就會如我說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的講,孩子們就會一直緊張,不能放鬆,而這時,只要老師轉變主題令他們放鬆了。這遲早要發生,否則孩子們最後會變得緊張、神經兮兮,那你會見到這裡一個小孩跳起來玩,那裡一個小孩子跳起來唱歌,第三個也許起來跳音語舞,第四個會打隔壁的同學,另一個跑出了教室,所以搞得迷迷糊糊,再也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拉回來聽下一個刺激的故事了!

你對教室秩序狀況好壞的處理能力決定於你自己的靈魂的狀況或心情。你可以在這兩者的關係上體會到奇異的經驗,而其主要重點決定於老師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心。

童年王國第四講(續)

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博士主講, 潘定凱 譯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五日
你對教室秩序狀況好壞的處理能力決定於你自己的靈魂的狀況或心情。你可以在這兩者的關係上體會到奇異的經驗,而其主要重點乃決定於老師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心。

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將心與靈魂處於一種能真正與孩子們的心接觸的狀態。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了解你班上的孩子們。你會發現,就算你的班上有超過五十個學生,你也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得到這種能力,你可以了解他們並且在心中有他們每一個人的影像,你會了解每一個人的脾氣、天賦、外觀等。

教師會議可以說是學校生活的重心,在我們的教師會議中,我們會小心地討論個別學生的特性,老師在這個每週一次的會議中學到的,乃是由這一點 學生的個別特性,為第一考慮點。由這種方式,老師可以學會改善自己。

孩子們引出了一連串的謎,在解謎的同時,你會有一種感覺於內心中成長,你必須把這種感覺帶到課程中,當老師與孩子的內心並不相應時 (有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孩子們就會馬上開始惡作劇或打架,則課程就很難開始 (我知道在此地狀況不會這麼糟,不過我講的是在中歐的情形) 。這種狀況很容易發生,於是就演變成這個老師不行,你就得換另外一個老師。結果換了老師,這一班竟然在第一天就好像是模範班。

在你們的教學經驗中也許常見到這種例子。這完全決定於老師每天早上是否願意以一種禪定的狀態面對全班每一位不同性情的學生們。你也許認為這樣做得至少花一小時的時間,沒錯,如果真的得花一小時,那就不可能這樣做了。但是,其實不需要這麼久,大約只要十至十五分鐘就夠了。老師一定要逐漸地培養一種可以覺知每一個孩子的心與魂的接受能力,因為,唯有如此才可能立刻覺知到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要找到適當的氣氛,來講這些充滿圖形影像的故事,你一定要了解孩子們的特質(temperment)。這也是為什麼根據兒童氣質來對待兒童,在教學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會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同種特質的孩子們坐在一起,於是你馬上就可以全面地看到那一群是易怒型(colerrcs),那一群是憂鬱型(melanchollics),那一群是樂觀型(sanguine), 這也會給你一個很有利的地位以了解全班的學生。

當你觀察學生,安排同特質的學生坐在一塊,當你做這件事時,事實上,其意義是幫助你自己維持課堂上你必須有的權威地位。你也許想都沒想到做這種事會得到這樣效果,通常這一類的事情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教育、教學家都得做自我內心的修持。
當你安排冷漠(phlegmatic)的學生都坐在一塊後,他們會互相糾正對方,於是他們互相厭倦而發展出一種對自己的冷漠特性之反感,然後他們便會不斷地改善;易怒型則互相糾打,最後他們也會打累了。所以同一種特質的孩子坐在一起,在互相折磨銳氣上非常有效,但是當老師向孩子講話時,例如討論剛才講過的故事時,老師一定要發展出一種自然直覺的本領,能夠依照孩子的特質來對待他(她)。假設我有一個屬於冷漠型的孩子,若我和他討論剛才所講的那個故事時,我一定要表現得比他還冷漠,而對樂觀型的孩子而言,他們總是從一個印象飛掠到另一個印象,無法稍作停留,因此我也必須試著要比他還快地由一個印象飛到另一個印象。

對易怒型的孩子你就要以快速而強調的方式來教他們,也就是你自己也成為易怒型,如此你就會見到你的怒容,讓這個有易怒傾向的孩子產生多少憎惡。一定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要你不要變得過於荒唐就可以了。因此你將會漸漸創造出一種氣氛,一個故事便不再僅僅是一個與他們有關的故事,而是一個將來可以再加以討論的故事。

不過,你一定要先討論一個故事才可以叫他們再重講一遍,最糟的教學法就是講完一個故事就馬上說:「艾恩•米勒,你來把這個故事再講一次。」這樣做完全沒有意義,唯有你先討論一次才有意義,不論你表現得很聰明還是很傻 (在課堂上你不必永遠聰明,有時你可能會很傻,通常剛開始你都會表現得很傻)。這樣做才會將故事變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這之後,如果你想讓孩子們重講也可以,但這並不重要,是的,孩子們有沒有記住這個故事並不重要;事實上,以我現在所講的年紀,也就是換牙期到九至十歲,記住與否完全不重要。讓孩子們記多少是多少,忘了也沒關係。記憶力的訓練可用其他的方法來達成,我不久就會講到。

現在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為什麼我要講有這樣一個內容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內的思考影像(thought -pictures)會與兒童一起成長。這樣一個故事有許許多多的內容可以讓你往後教學用得上。小紫羅蘭很害怕,因為她看到天空的大紫羅蘭。你不必向孩子解釋這件事,但未來當你面對較複雜的教學問題時,孩子有恐懼的問題時,你就可以提出來,讓他們回想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有小的東西,也有大的東西,在我們的生命中,本來就會不斷出現小的和大的東西相互運作影響對方,這一點也是你在未來可以講的。這個故事前半部重點乃在那壞心眼的狗對紫羅蘭恐嚇的話及綿羊對她說的仁慈及愛心的言語,而當孩子們知道寶愛這些故事並長大後,你就會知道你可以多麼容易地由你說過的故事引領兒童進入善、惡觀念的領域,以及認識到這種相對兩極的感受是這麼樣的深深植入於人的靈魂之中,甚至連較大的孩子你都還可以和他們談到往日這些簡單的小孩故事;你可以因此讓他們清楚了解到通常我們面前,這種分離了感受生命的情形,在未來許多教學中你都可以用這個故事做出極好的展示,讓他們參考。

在宗教性的課程中也是如此,這些課程也是在幼兒教育的晚期才會有,這個故事在用來讓兒童經由一種偉大感發展出宗教感也是很好的工具。所謂偉大的藍東西,所以天空是偉大的紫羅蘭之神。

這個故事可以用在不同的層次的宗教課程上。在你闡述人類的心亦有上天(God)的本性時,這個故事也可以讓你做一個很美的譬喻。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看,這個大大天空紫羅蘭,紫羅蘭之神,是全藍色而且向四方延伸。現在你想像從它上面切下一小塊--這就是那小小紫羅蘭。所以上天就好像全世界都是大海那樣偉大。你的靈魂就是這個上天大海中的一小滴海水。但是大海中,雖是一滴,也和大海內其他的水沒有兩樣,所以你的靈魂就和上天一樣偉大,唯一的差別就是你是其中的一滴。」

如果你由故事中找到了適切的圖形影像,你便可以在早期幼教中用這種方式教育兒童,因為你可以在孩子們較成熟時不斷回溯這些影像。但你得要樂於創造這些影像。如此你就會見到由你的創造力、創造了許多故事,它們會時時浮現,你想躲都不掉。因為人類的靈魂就像是無盡的湧泉,只要你激起了它第一次的脈動,它們便會不斷的湧出財寶;但一般人都十分怠惰,不願意花任何力氣去激發他們靈魂中已有的天份。

現在我們要來看看另一種有關圖形類的教育店,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要在幼兒身上開發屬於成人的智識性的生命,所有的思考都要以一種圖形及想像的方式來發展。

以上講的練習是連八歲左右的小孩都可以做的,如果他們剛開始做不好也沒關係,例如你畫這個(見圖a),你必須用各種方法讓孩子們覺得這個圖不完整,好像少了什麼東西。你該如何做當然得看你教的這個孩子是什麼樣個性,例如,你可以說:「你看,這個走到這裡(左半邊)?酘?酘,可是這只走到這裡(右半邊,未完成)?酘?酘,這樣子不好看,因為下面走到這裡,而上面只是到這裡。」於是你便漸漸的讓孩子完成這個圖;孩子會感受到這個圖是未完成的,而一定要完成它。最後,孩子就會加上那缺少的部分,我用紅色的筆畫,小孩子用白色的筆當然也一樣,我只是用紅色說明那一部分要加上去而已。剛開始發展出充滿了思考的觀察力及充滿了想像性觀察力的思考方式,孩子的所有思考都會是影像式的了。


兒童教育(續) 第四講(完)

1924年8月15日
魯道夫.史丹勒 (Rudolf Steiner)/潘定凱 譯


而當你成功的讓班上的幾個孩子完成了,這種簡單的圖形後,你可以教更難的。你可以畫以下的圖形(見圖b的左半部),在你讓孩子們覺得這個圖是未完成的之後,你便可以讓他們完成另一半(見圖b右半)。這種教法,你可以讓孩子生起對形狀的感受,這會幫助孩子們體會對稱感和諧調感。

這個教法還可以更深,例如,你可以喚醒孩子們對圖形的內在規則感。(見圖c) 他們可以見到某些地方線會走到一塊,某些地方又都分開,這種聚集一處又分開的情形,是你可以很容易讓他們體會到的。

然後你再畫下一個圖(見圖d),你把彎線弄直,有角度,然後他們得讓那些內部的線對稱外緣的線。這件工作對於8歲的小孩而言當然是難了些。但是,也是在這種年紀,如果你能用各類圖形讓他們完成,那將是一件很大的成就,就算你已經先讓他們看過完成的圖形也沒有關係。你應該讓孩子自己完成內部的線;這些線與前一個圖形有同類的樣子,但是都是有角度的直線。

這就是如何教誨兒童,讓他們對形狀、諧調、對稱 ←→ 線的對應等等有真實的感受。從這點出發,你可以再延伸到物體是如何相對稱的觀念。如果這是水面(見圖e),這是某一樣物體,你一定要激起兒童在心念中升起這個物體在水中是如何對應的。由這種方式,你可以帶領兒童去感知世界上其他具有諧調感的東西。

這種圖形想像式的思考,也可以讓你幫助孩子變得具有技巧性及能力,你可以說〝用你的左手摸右眼!用你的右手摸右眼!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用你的右手從你的後面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肩!用你右手摸你的左耳!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腳大姆指!〞等等。你可以讓孩子做各種奇怪的運動,例如〝用你的右手向左畫一個圓!用你的左手向右畫一個圓!用兩手畫兩個交叉的圓!用兩手畫兩個圓,兩手要向不同的方向。要愈畫愈快!現在快速的動你右手的中指,現在換成大姆指,現在換成小指!〞

因此孩子們可以在一種快速警覺的狀況下做各種運動,這樣會有什麼效果呢?在小孩8歲左右時,這樣做會讓他們〝想〞-為了他們往後的一生去想。如果只學到如何用頭去思考,這種思考是不會維持一生的,這會讓人們後來覺得〝想累了〞。而另一方面,當人們必須用身體做極需警覺心,訓練要先想才做得出的動作時,他的將來處世時就會變得有智慧又細心。在孩子們6或7歲時所做的活動,會在他們35至36歲時的智慧上看出明顯的相關性。所以人們生命中的不同時期是互相有關聯的。

知道了這些關係後,你更得試著盡力教出你該教的東西。類似的,你也可以讓孩子學到顏色的調和感。假設你讓孩子做一個練習,是先塗一些紅色(見圖f),然後讓孩子去感受到在這些紅色旁邊塗上綠色會非常調合。這若用顏料來塗當然會更易看出來。現在你再向孩子解釋你要把以上的過程反過來做。你說〝我要把綠色放在裏面(見圖g),那你要用什麼顏色塗在外面?〞然後孩子就會塗上紅色。這樣做,你就漸漸的帶孩子感受到顏色的調和感。孩子首先看到我有紅色在內,綠色在外圍繞,如果紅的變綠,那麼綠就一定要變紅。這個年紀,大約8歲的年紀,讓兒童去感受這種顏色及形狀的相應是非常重要的。

於是我們的課程,一定要以一種有內在形態的方式來教,如果要成功,有一件事是必要的-讓我們講得不好聽一點,就是要捨棄一般教學的時間安排方式。在華德福學校我們不是用一般的上課時間表,而是用一種〝整段式〞的方式來教。一種主題會延續教4至6週;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都教同樣的主題,我們不是8點至9點教算術,9至10點教閱讀,10至11點教寫字,而是一種主題持續的在4週內做為早上的主要課程,當孩子學得夠多時我們才換另一種主題。我們從來不會8至9點教算術,9至10點教閱讀這樣替換著上課,而是許多週都一直上算術,然後再換一個主題,看情形而定。不過,也有一些主題需要每週都教的,等一下我會講。但,原則就是,這種所謂的〝主要課〞,一教就教一整段日子,是我們嚴格遵守的一個教法。在一整段日子裡我們只教一種主題,但是這些課程會包含相關性的課程。我們於是讓孩子免於傷害到他們心靈的生命,也就是說不會下一堂課得同時吸收又要消化上一堂課教的東西。要讓他們免於傷害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整段式教學法。

許多人會懷疑這種教法孩子會忘記他們所學的。這是某些特別的課題才會如此,例如算術,而這是可以用重教來解決的問題。對大部份的課程而言,這種忘記,如果與孩子們在整段式教學法中所獲得更多來比較,可以說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