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Mama

兒童教學第六講

2006年03月20日
兒童教學第六講

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潘定凱 譯
琉璃光




第六講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八日講於英國

我們現在要繼續講一些方法,而在此我想該在這麼短的幾個講座內,我們只能講到一些大原則。你也可以研讀華德福學校的講座課程(Waldorf School Seminar Courses),加上你在此處所學你應該能夠得到充分的了解,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白兒童換牙至青春期間的情形;我們必需知道在換牙前遺傳的特性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孩子們由父母處得到的「模型」身體在換牙時就完全被捨棄了。因為在生命中第一個七年這個身體便漸漸的被一個新的身體所取代。當然,換牙只是這個換身體完成的外顯表示法,此時靈魂與靈性開始對這個新身體產生作用。

我已經講過如果這個靈魂本性堅強則在換牙至青春期,對他們原有的身體而言,孩子們也許會經歷很大的變化,如果這個孩子本性很弱,則這個新身體就會與原來遺傳的非常相似。所以在上學這段時期我們得考慮到由祖父及父母處深植的相似性仍然影響著兒童。

我們一定要明白,生命體的獨立活動是在換牙時才開始的。在頭七年,生命體得將它的所有獨立活動都放在建立第二套肉體這件工作上,因此,在兒童生命中頭七年,生命體就是兒童內部的藝術家,它就是雕塑師、模型師。這種由生命體用於肉體的模型力,在第七年或換牙時便能自行解脫出來,得到自由。此時,它便能成為靈魂(或心靈)的一項活動。

這便是為什麼兒童心中有一種想要造作形狀或繪畫形狀的動力。因為在生命中前七年,生命體一直在肉體內執行造複畫型的工作,現在它對肉體已經無事可做,或至少不像以前有那麼多事要做,所以它想要在身體之外做活動了,如果因此身為老師的你,對人體及器官的形狀有廣泛的知識,並且由此知道兒童喜歡用可塑性的材料及顏料來塑成或畫那些形,你便能夠正確的指導他們了。所以老師要試做一些塑模是很重要的,因為今日的教師訓練完全沒有這一類的訓練。你將會發現不論你學了多少有關肺或肝的資料或是全身脈管系統複雜的支管系統,都比不上你用腊或雕塑用黏土複製一次這些器官。因為實際的塑造突然間讓你對器官有一種全新的認識,以肺為例,你會發現塑左肺與右肺葉是完全不同的,二肺葉不是對稱的。其中一葉是明顯的分為兩部份另一葉則分為三部份,在你實塑以前,你總是忘記究竟那一個是左肺葉那一個是右肺葉,當你實際用塑材做出這些不對稱的形狀時,你便會感覺到從此再也不會搞錯那一邊是左那一邊是右,就像你不會搞錯人的心是在身體的左邊或右邊。你也會感覺到全身組織上,肺這種特有的形狀及其所在的位置乃是恰如其份的,如果你塑得對你還會感覺到人肺在站及走時肺是直立的乃是必定要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塑動物的肺,你會見到或經由觸摸感覺到動物的肺是橫躺著的。對所有其他的器官你應該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因此你應該真的去試試看由塑造器官來學解剖學,如此你便能夠讓孩子們在畫或塑時不會僅止於表面的模作人類身體的某些像貌形狀,因為在塑造中你會發現孩子有一種希望塑造人類人臟的傾向,你也許會在這些課程中得到許多不尋常的體態。

我們在學校裡有一些生理學課程,特別是在四、五、六及七年級,很明顯的,這是華德福學校,整體教育的一部份,我們學校的孩子一開始就有繪畫課,到了某些年紀也有雕刻課程,如果你讓孩子們自由塑造當你向他們解釋了人類的構造後,(例如肺),你會很有趣的看到孩子們自己會開始塑造這些形狀,看孩子們塑造自己的身體及器官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你要使用這種塑造的教法,也要找到方法及工具來好好的仿製人類器官,這是很根本的一項要求,你可以用蠟,用塑像黏土,甚至用泥巴,孩子們常用它,如果你沒有其他塑材,這也是很好的材料。

這是生命體一種內在的鼓舞,內在的渴望塑造及繪畫的力量在運作,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的將這種傾向及渴望引導為讓兒童由塑及畫畫中衍生出字母的形狀。如此你的教學便是由對人類本質了解的真知所衍生出來的。在這段時期這種教法乃是必要的。

再往下講。人類並不是只有肉體和生命體,後者在七歲時得自由解脫,人類還有星芒體和自我意識體。在兒童七至十四歲之間星芒體怎麼樣了呢?直到青春期之前,它都未全然的運作。只有到了青春期,它才會全然活躍運作於人類的官能組織內。當我們說由出生到換牙,生命體就像是由肉體漸漸被釋放出來而獨立,則由七歲到十四歲,我們可以說星芒體就像是漸漸的被拉入肉體之內。當它完全的被拉入,與肉體和生命體不再是鬆鬆的連在一塊而是完全的煥發出這兩者的本性時,便是青春期的到來,也就是性方面的功能成熟期的到來。

在男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聲音變了,因為星芒體已經進入聲帶之內,在女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其他器官的發展,例如胸部等等,也是因為星芒體已經完全進入身體,星芒體是從各方面慢慢的與身體合而為一的。

它進入的方向乃是遵循我們肉體的神經纖維。星芒體由外沿著神經纖維進入肉體。它乃是由體外開始漸漸填滿全身,由皮膚,然後漸漸進入體內整合,在整合前乃是一團鬆鬆的雲狀體,圍繞在孩子身上。然後它會漸漸與所有的器官緊緊相合,講得明白一點,可以說它乃是像以一種化學的方式與肉體,生命體的官能組織化為一體。

但是在這時有個奇特的現象,當星芒體由肉體外進入體內,它沿著神經,各處的神經最後是在脊髓會合。

在其上是頭部。它也慢慢的強迫進入頭部的神經,沿著神經向體中部的器官,向脊髓,一點一點地進入頭部,漸漸的進入而後填滿整個頭部。

我們在這段連繫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考慮到呼吸是如何的與整個神經系統互相運作的。這種吸呼與神經系統的共同運作確實是一項非常特殊的人類官能。身為教學或教育家,你應該要對這種情形有著最微細的感受,唯有如此你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在這兒空氣進入身體,分散到各處往上進入脊髓,在腦部分散開來,接觸到每一根神經,再往下找到出路以二氧化碳的形態排出,所以我們發現神經系統乃是不斷的受到吸入空氣的運作,空氣會自我分散往上至脊髓,再分散,變成充滿著碳,再回來後被呼出體外。

唯有在學校中的第一段時期,也就是換牙至青春期,星芒體才有這種與整個呼吸系統運作的情形,沿著神經纖維,進入體內。所以在這段時期,當星芒體靠著呼吸系統的幫助漸漸的找到它進入肉體的路線時,它就好像是在彈奏著一件有著許多弦穿過肉體中間(脊髓)的樂器。我們的神經事實上就是一種樂器像七弦琴,是一種內在的,迴響上至頭內部的樂器。

這個過程當然在換牙前就已經開始了,但在那時,星芒體與肉體只是鬆鬆的相連著,是在換牙期至青春期星芒體才真正的開始依著呼吸彈奏著每一根神經纖維,就像小提琴弓一樣的拉著每一根弦。

如果你讓孩子們多多唱歌,便是一種很大的幫助,你一定要有一種感覺!當孩子的唱歌時,他們本身就是一件樂器,當你站在教室內,孩子面前教他們音樂或唱歌時你一定要有這種清明的感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件樂器,他們在歌聲中會內在的領受到一種幸福的感覺。

你可以看到,聲音事實上是當呼吸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流動時產生的。這就是內在的音樂。在最初時,孩子們的第一個七年期,他們由模倣而學習一切,但現在孩子們應該學習以唱歌來表達他們造作旋律與韻律時所體會到的愉悅與歡喜,為了讓你了解在你站在孩子面前上歌唱課時心中應該有一種什麼樣子的景象,我想用一個也許過於露骨但是便於你明白我的意思的例子來說明,我不知道多少人見過,但我希望大部份都見過一群母牛吃完草躺在草原上消化食物的情形。

這種一群母牛在消化的過程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在母牛身上有一種類似全世界的影象,當母牛消化食物時,消化後的物質進入血管及淋巴管,在這整個消化及營養吸取的過程中,母牛會有一種幸福的感受,這種感受也同時是一種知識,在消化過程中,每一隻母牛都發出一種非常美麗的光彩,在其中有著整個世界的影象。這是我們能見到的最美的景象之一,一群母牛躺在草原上消化食物,在這種消化過程的同時也了解到全世界。而我們人類在這一方面則早已全部沈入了潛意識中,因此頭部才能夠反映身體所做的事而能見到它們以知識的方式展現出來。

我們人類在這一方面是很糟糕的,因為我們的頭不讓我們體驗像母牛們可以體會到的這一類美麗的事情。我們如果能夠體會消化的過程則我們便會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果真如此我們便能以知識感的方式來體會而不是像人類一樣必需以隱藏於潛意識內的感受來體會。這個例子只是要讓你明白我想講的意思,我並不是要暗示我們得在教學時將消化過程提升到意識的層面,我是想表示在孩童心內應該要有更高層次的一種感受,也就是這種內部聲音流動所帶來的一種幸福的感受,想像一下如果小提琴可以感受到它被彈奏的話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我們都只是聽小提琴,聽它為我們的身外之物,我們全不見於聲音的來源,只聽到了它以外在感官能領受的影象。但是如果小提琴能夠感受到每一根弦是如何的與另一根弦震盪著,那將是一種大樂的體驗,當然,那音樂得要好聽才行,所以你一定要讓孩子們體會一下這種心醉神迷的狀態,如此你才是真正的喚起兒童整個官能對音樂的感受,而你自己也一定要在其中找到歡喜才行。

當然你也要對音樂有些了解。不過最基本的乃是我在前面所講的這種藝術的特質。

因為這個原因,在這段由換牙至青春期,為了這種內在的生命過程之需要,在這段時期之一開始就給兒童音樂教育乃是必要的。在最初不要任何理論,完全體驗性的儘量讓他們習慣於唱一些歌:就是簡單的唱一些歌,但一定要好好唱!然後你就可以用簡單的歌讓孩子漸漸學到旋律,韻律和拍子等等。但首先你一定要讓孩子習慣於唱一些歌,如果可能的話最好也能彈奏或吹奏一些樂器。除非環境不許可,否則華德福學校的孩子一進學校就會學一些樂器:如我們說的,只要環境許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一種樂器,孩子若愈早能感受到他們內在的音樂生命流入所學樂器的意義何在是愈好的,因為學樂器的目的在此,則像鋼琴,這種記憶性樂器對孩子而言便是最糟糕的樂器。應該要選擇其它的樂器,如果可能的話選擇吹奏樂器。在此時你得要極好的藝術薰習,還得要有極好的權威性。如果可能,你應該選一個風奏樂器,如此孩子能學到最多也會因此漸漸了解音樂。我得承認,當孩子剛開始學吹奏時也許會令人頭毛直豎,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孩子生命中,這整體氣息的運作,本是關閉固守於神經纖維上,現在能夠因此被引導伸展,實在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吹奏時會感覺整個人的官能都膨脹了。本來在體內官能的運作現在被帶到了外在的世界,在孩子學小提琴時也會有類似的情形,當彈奏及呼吸時,內在的音樂被直接帶引出來,孩子便感受到內在的音樂是如何的經由琴弓傳入琴弦。

但是要記住,你應該儘早的開始給予這些音樂及歌唱課程,因為其重要處乃在於你不止是讓你的教育藝術化,在其同時你也開始教這些特定的藝術課題:如繪畫、塑造及音樂,在兒童一入學時就開始教。你便會見到兒童真正的能擁其所學成為其內在的寶藏。︵待續︶

圖說:星芒體靠著呼吸系統進入肉體,

路線及互動過程像彈奏著七弦琴。

兒童教學第六講(續)

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潘定凱 譯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八日講於英國

在孩子一生中,九至十歲這段時間你要特別記住在教語言這方面的重點,我已經特別講過在九至十歲這段時間是孩子初次學到去分別他們自己及週遭環境的一個轉捩點。在這以前他們是與環境為一體的。我已經提出了在孩子入學時正確的教學法,但是他們在換牙前是不該入學的;我們可以說基本上在這以前給予任何方式的學校式教學都是錯誤的;如果法律強迫執行我們當然得做,但以藝術化教育的觀點來看這是不對的。在教育的藝術本質上,孩子們在換牙前是不該入學的,我們在入學時第一件工作,如我所說的,就是要以藝術性課題為始,並經由藝術的形態方式教導字母的形狀,你應該以一些我講過的那些獨立的形狀為啟始,還有對一切與自然有關的事物都以我描述過的,用童話,傳奇和神話的心態及方式來面對。反正在教導語言這一方面,九至十歲這段時期是很重要的。


在這段時間以前教語言一定不可以有智識性的內涵滲雜其中,也就是說不能講任何文法或語法。在九歲至十歲前,孩子若學外國語言就要以讓他們養成一種習慣的方式來學習,只有當他們學到去分別自己與環境的不同之時,他們才能夠觀察能了解自己究竟是如何講話的。只有此時你才可以開始講名詞、形容詞、動詞等等,在這之前不要講,在這之前孩子們應該只需要單純的講話。

在華德福學校我們有很好的環境可以實踐這一點,因為從一入學開始孩子們除了母語之外還學兩種外國語言。

孩子上學,就像我講過的,先上主題課程一段時期;主題課程是早上前半段時間,接著小傢伙們就上外國語,德國孩子是上英文或法文。在這些語言課中,我們試著不要去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在這個九至十歲前期,我們不會去管例如英文的桌子叫︵table︶而德文的桌子叫︵tisch︶,吃的英文是︵eat︶,德文是︵essch︶;我們不是用文字將兩種語言相連貫,而是將語言直接與所講的東西相連起來。孩子學到直接去講天花板,燈,桌子等名稱,不管是法文或英文,所以在七歲至九歲之間,我們不應該去強調翻譯語言,也就是不要去轉換這個語言的某個字為另一個語言的某個字,我們要讓孩子直接將語言與所講的物體或事情相連貫,要以這樣的方式來讓他們學語言。因此,孩子們不需要知道,甚至不需要想當他們說英文中的︵table︶時,在德文中是叫︵tisch︶等等;他們完全不用管這些。孩子們便完全不會想到這樣的事,因為沒有人教他們去比較這兩種語言。

在這種教法之下,兒童經由產生語言的物體學到該種語言,也就是說從對該物體的感覺上學到語言,語言當然包含了聲音,這些聲音其一是表達靈魂內在的感受,這就是母音。其二是表達外在的東西,這就是子音。但你一定要自己先感受到這種差別,你不要就是把我講的傳給兒童,在你的課程中,他們應該要能實際的體會到母音與他們內在的感受相連,子音則是複製外在世界的某些東西。這種情形會自然的發生,因為這是人類本性的一部份,我們要順著這種本性引導他們而不要將他們帶離了這種內在的傾向。

讓我們想一想,母音A(ah啊)究竟是什麼?(註:講到A和E時應該想的是Ah(啊)和Eh (欸)的音,而不是字母)(這不是我在課程中要講的,而是你應該要知道的!)A是什麼?當太陽昇起時我站在太陽前讚歎、驚訝!啊!(Ah)A一直都是讚歎驚訝,驚異的表現。另一方面,有一隻蒼蠅停在我的額頭上;我會說E(欸Eh),欸是表達趕走,遠離的聲音。英文的音與我們的感受之連接方式有點不一樣,但是每一種語言,包括英文,母音A都是表達,驚異,驚訝,讚歎的音。

現在讓我們選一個有特性的字:滾動(ROLL)——例如,球的滾動。你見到R這個字母,你是不是可以感覺到當R和L在一起時,這個球就滾起來了(見圖a),如果只有R的話,就是像這個樣子(見圖b):

RL會一直走。L是暗示有一種流動。這是一種外界的運作過程經由這個子音模倣出來。(見圖C)

所以整個語言的建立是由內在驚歎,驚異,自我防衛,自我宣告等等感受的母音,或是由模倣外界現象感受的子音所組成。我們絕對不要將這些感受由兒童身上趕走了!孩子學語言的聲音,應該是由他們內在的感受及外界物體與自己相關相連處來學。語言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應該是由感受衍生出來的。在︵滾動︶這個字中,孩子應該要真的感覺到R,O,L,L,每一個字都要是這樣的情形。

現代文化教育下的人已經完全失去了這種感受。他們認為文字就是寫出來的東西或是抽象的描述東西。人們不再由語言感受到任何東西。看看所有的原始語言都還有感受在其中;最進化的語言講話已經是一種抽象的事情。看看你們的英文,許多字後半已經被丟棄,有的字則跳過了真正有感受的發音部份。但是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浸淫在這種對語言的感受之中。︵待續︶

經由研究一些具有特殊感受的字,才能讓我們好好思量,今日德文中我們把這個叫做頭(Kopf),在英文中叫做“head”,在意大利文中是“testa”。在人們今日對語言只有抽象的關係之情形下,人們會怎樣說:他們會說,在德文中,頭這個字是“kopf”,在意大利文中是“testa”,在英文中是“head” 但這些全都不是真實的,完全沒有意義。

讓我們想想,“kopf”是什麼東西?“kopf”是成個形狀的東西,是一種圓形狀的東西。當你說“kopf”時是表達了“形狀”。當你說“testa”這個字是“遺囑”(testaument)和“作證”(gestify) 的一部份-你是表達了頭建立或確認了某些事情。這時你表達了相當不同的意義,你說這個器官是建立者,是立遺囑者。而在英文中的觀念是“頭”是人類身上最重要的器官(雖然你現在知道了這個觀念並不怎麼正確)。所以在英文中你說“頭”,也就是,那個最重要的東西,所有事情的目標所在,所有事情的標的及聚會之處。

所以不同的語言表達了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人們是要表達同樣一件東西,則不論是英國人還是意大利人都會說“kopf”但他們是講不一樣的東西。在原始語言中,同樣的東西在各處都同樣的表達,所以原始語言都一樣。然後人們分離,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樣的東,這就是不同的字之源起。當你把所表達的不同的東西視為同樣時,你便不再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內涵了。所以不要將孩子驅離了這種對語言的感受是很重要的,你要讓這種感受活躍於兒童中心,因此你絕對不要在九至十歲以前對語言作分析。

只有在九至十歲後,你才可以教什麼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等等;在九至十歲前不要做這樣的教學。否則你講的就是兒童還無法了解的東西,這些東西與兒童還緊緊相連,因為他們還無法分別自身與週圍的環境有何不同。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不要在九至十歲以前講到文法或是比較不同的語言,如此兒童在講話時就能得到如同他們在唱歌時所能得到的利益及感受。

我已經試著用牛在草原上消化食物時,它們的消化器官所升起的內在的快樂來描述孩子們唱歌時所能得到的內在的喜悅,孩子們心中一定有一種像這樣的內在的喜悅的感覺,或至少感受到一個字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到這種內在的“滾動”,語言一定要是內在去體會的,而不是用頭腦去思考的。今日你看到人們大多都是用頭腦去思考語言。所以當他們翻譯語言時要找一個正確的字來翻譯,他們就用字典。而字典中的字是這樣的被放在一起,所以你找到“testa”或“kopf”於是人們認為這些字是一樣的意思。但他們並不一樣。每一個字都表達一個不同的意義,這只能用感受來表達的,我們在教語言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在此處還有另外一個要件,是屬於靈性的部份,例如,當人們死去以後,或是在他們再投生於地球以前,他們沒辦法了解所謂的名詞。那些被我們稱作死去的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名詞,完全不知道為物體命名這回事;但他們對品質或特質還有一些了解,所以可以和死去的人溝通有關品質特質方面的事。但是這不久即結束的死後生命之路繼續往下走時,維持最久的就是對動詞,既有關動作的字,主動其動的表達,而在其中維持最久的就是感受方面的:噢(Oh!)啊(Ah!)噫(I,ee)欸(E,eh);這些感歎詞乃是死去的人憶持最久的。

由此你可以見到若人類不要變成完全沒有靈性,則讓人類靈魂去實際體會感歎詞是多麼重要的事。所有的感歎詞其實都是母音。而子音,這些複製外在世界的字,在死後很快就忘記了,在投生地球前也早已不在了,這是我們真的應該要用情感去體會,更要注意到孩子們的這種特質,不要太早教他們名詞,形容詞等等而驅走了這種特質,要等到九至十歲才教這些東西。

在華德福學校的第一堂課起我們就介紹了音語舞,這種眼睛可見的語言,在其中經由個人或群體的移動,人們展現了自我,就像使用語言一樣表達了自我。如果語言課程教得對,也就是說老師有珍@兒童對語言的感受,沒有毀掉這種感受,則孩子應該會覺得轉用音語舞表達語言是很自然的,就像孩子會覺得學語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樣。你在教他們音語舞時應該不會有任何困難。如果他們是健康地發展成兒童,他們會自然的想要學。你會發現不想跳音語舞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些病。他們會當然的想學,就像他們小的時候想學講話一樣,如果他們的器官都健康的話,這是因為孩子會有一種很強的動力想要以體內意志力(願力)的活動來表達他內在情感的體驗。我們可以在幼兒早期開始笑與哭還有許多表達了感情的面部表情上看到這一點。

如果我們說狗或其他動物也會笑,則也許沒有人能夠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不論如何,他們不會像人一樣笑。也不會像人一樣哭。動物在將內在體驗以意願力用姿勢與動作表達上確實與人類不一樣。人類與動物在這一方面是大大不同的。

音語舞所表達的東西,其背後的法則是與語言完全一樣的,言語並非隨意發生的事情,例如水這個字“water”你不能隨意說成像“vunter”這樣的字,言語有其法則,音語舞也有其法則。在一般身體的動件中,人類可以說是在一種自由的狀態下,雖然許多動作是直覺的反應,當我思考某些事情時,我就把手指放在前額上,當我想表示某事不是真的時候,我搖手,搖頭,就好像我要把它擦掉一樣。但是音語舞則將外在與內在的體驗導入有秩序的動作。就像言語是將內在之體驗導入聲音中:這就是音語舞,所以孩子想學。因此,現代教育尚未教音語舞就證明了沒有人思考到要由人類的本質導出人類的本能,因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便會很自然的來到音語舞的領域。

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教體操或體育(gymnastics, physical exercise)體育與音語舞是十分不同的。教師一定要了解到它們的不同,今日所教的體育及各種不同的運動與音語舞是十分不同的。兩種一起教可以配合的很好,因為一般人對空間的觀念多是抽象的,人們不認為空間其實是很實在的。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認為地球是圓的,當地球這一邊的某人跳一下,他說是跳“上來”。但當某人是在地球上相對的另一邊時,我們想像他的腳在下,頭在上,他跳“下去”了。但這種情形並非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我曾讀過一本有關自然哲學的書,作者試著嘲諷天空一定是在下方的這個觀念。但是宇宙的實像比這個觀念還要豐富得多。我想不要將自己完全與空間脫離,認為空間是抽象的,然後對世界,對空間作評判。某些哲學家就是這樣-例如休姆(Hume)米爾(Mill)和康德(Kant)。但這些都不真實完全沒有意義。空間是人類@知得到的實在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在空間中,並且感覺到需要在其中找到一席立身之地。當我們在空間中得到平衡,當我們在空間中不同的狀態之下找到自己立身之地,這就是體育與運動之起源,這些活動乃是人類努力試著在空間中發展出個人與空間的關係。

如果你做這樣的體操動作(手臂伸展開來),你會有一種你將兩手臂帶到一個水平方向的感受。如果你跳起來,你會感覺到你以身體的力量將身體向上移動。這些都是體操活動,但若你感覺到你是擁著一種你內在體會的感受(噫“EE”這個音)做出反應,則你做的也許只是一個類似的動作,但在這種情形下,內在的靈魂本質經由這個動作表達出來了,一個人的內在的自我展現出來了,這就是跳音語舞時所生的現象,也就是展現了內在的自我。音語舞表達了人類對呼吸和血液循環有心靈這個領域之內的體驗,而在體操及運動時,我們則好像是一個充滿了各種線條及方向的架構去感受空間,在空間中我們跳躍,隨順而行,我們的器官也跟著一起行動,我們爬上一個樓梯或是拉著一條繩子往上爬。此時我們是依著外在的空間活動。

這就是體育與音語舞之不同。音語舞讓心靈性命流放出來,因此是真是表達了一個人,就像語言一樣;音語舞是可見的言語。

體操和運動是人類隨適空間的一種方式,看看如何與這個世界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