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illia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訓練幼兒學習使用廁所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24

作者﹕文、攝影/ 葉子 對於從小就一直使用尿布的幼兒來說,學習如何使用廁所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許多家長也對此顧慮重重,不知從何時,如何開始,以及遇到問題時該如何處理。其實訓練孩子學習使用廁所並不難,關健在于父母們選擇好一個開始的時間與和保持放鬆的心態。 您的寶寶準備好了嗎? 學會獨立的自己使用廁所,需要寶寶的心理和體質上成熟才能辦到。家長們請不要操之過急,您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使他們能逐步地控制自己的身體。研究表明,絕大部分2歲6個月的小孩子,就可以開始進行大小便的訓練了。 您可以根據以下一些現象來判斷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如孩子能夠告訴您,他們想要大小便;尿布在兩三個小時內仍然保持乾燥;孩子的大便時間有規律,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孩子自己可以提上和褪下褲子;他們已經明白大便、小便,尿布幹、尿布濕的意思;孩子自己不喜歡尿;當尿布濕時,他們已經能告訴父母。 做好準備工作 一旦您覺得孩子已經出現了以上的某些現象時,您就可以嘗試拿掉孩子的尿布,而取而代之以紙尿褲或專門訓練用的厚內褲。您還要去購買一個小的便盆,(便盆您早些買好也可以,放在寶寶經常能看到的地方,這樣開始訓練的時候寶寶就不會覺得很突然。) 如果能找到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故事書,您可以經常給孩子講講裏面的故事。如“有一天,瑪麗的媽媽說,孩子你長大了,從現在開始你要坐便盆了……”。如果找不到,您也可以和孩子經常談談這方面的話題,如鄰居的強強長大了,已經不用尿布了……。這樣可以幫助寶寶理解要發生的事情,並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接下來,您在每次換尿布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孩子坐在便盆上,如果他們拒絕也不要強迫,否則會引起相反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寶寶的反感和拒絕。您可以先把便盆擱在一旁,過幾天再試,要有耐心,不要硬來。有的寶寶坐不住,一會就站起來,您可以坐在他們的旁邊,講一個故事來幫助他們放鬆放鬆,,以拉長一些他們坐盆的時間,如果幾分鐘過去了,還沒有什麼“成果”,就說“謝謝寶寶”,下次再試。 慢慢地,當寶寶已經習慣于坐便盆時,您就可以給他們去掉尿布,換上紙尿褲,定時讓他們去坐盆。紙尿褲穿起來舒適,而且能避免意外的發生,是從尿布到完全去掉尿布的很好過渡。如果進展順利,您就可以在合適的時間,讓孩子直接穿上內褲,告別尿布了。但是別忘了,即使那時,「意外」也時有發生,您也要經常提醒他們使用便盆或廁所。當孩子開始使用成人廁所時,別忘了在坐墊上要安裝一個幼兒用的小坐墊,很可能您還需要在廁所前放一個小凳子,寶寶才能走上去。 如何幫助寶寶大小便的提示 •要讓寶寶按自己的規律來,您不能加速他們這個過程,只能誘導和幫助。 •請用豁達的態度對待寶寶的「意外」,每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都會尿濕褲子很多次,這都是很正常的,是寶寶自然成長的一部分。當孩子弄髒衣物時,請不要發脾氣,最好的辦法就是平靜地打掃乾淨,然後告訴寶寶,「噢,你來不及上廁所了。」,「不要緊,下次記得要告訴媽媽。」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因為那時即使你不說什麼,他們也會覺得很難過的。 •如果寶寶自己去了廁所或者一天下來都沒有「意外」發生,您一定要給予鼓勵,很多小朋友喜歡以粘人或在手上蓋章作為獎品,您也可以試一試。 •寶寶一旦表明要大、小便時,請您快速行動,因為他們只能控制很短的時間。 •放鬆心態。過度的擔心和催促會使你與孩子壓力重重。有時甚至會導致您和孩子之間的“戰鬥”,而往往贏的是另一方。要知道這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就像他們學走路,騎車一樣,同時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練習。 •不管您到哪里旅行都要帶上寶寶的便盆,把便盆放在車廂內,這樣不用愁到處找不到公廁了。 •夜間能保持乾淨往往是寶寶最後才做到的,所以最好還是要用尿布。如果孩子自己反對,您可以在夜間叫醒他們小解一次。 •突然後退。有的孩子明明進展的很順利,可是突然間後退反而不如以前,好象大小便完全失去了控制。有時原因明顯,如家裏有新的嬰兒降生,搬進新房子等。有時則原因不明。但過一段時間,孩子們都會重新趕上來的。 •別忘了多準備一些寬鬆的褲子,以備不時之需。

轉-Baby Swimming 嬰兒游泳好處多多

2008年08月27日
公開
21

Baby Swimming 嬰兒游泳好處多多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太平洋翡翠灣溫泉度假飯店資深活動運動專員 吳金龍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潘俊伸 在國外,嬰兒游泳非常盛行,家長們都非常重視,而這股風潮也延燒到台灣了!然而嬰兒游泳到底有哪些好處?游泳前中後有哪些事項須要注意呢?就讓我們帶領您到游泳池畔,跟著教練一起學習如何帶領寶貝游泳!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學游泳 擁有嬰兒游泳教練資格的吳金龍教練表示,其實寶寶在媽咪的羊水囊中就具有適水性,所以一出生就能適應水中環境。但考量寶寶骨骼肌肉的成熟度,還是會建議6個月大之後再讓寶寶游泳比較好。 嬰兒游泳有9大好處 吳金龍教練說明嬰兒游泳有以下9大好處: 1. 有利骨骼關節發展:寶寶在水中可以自由的舞動四肢和脊柱、伸展關節,不會受到反作用力的衝擊,因此有利骨骼關節的發展。 2. 可增加肌肉的協調性與平衡感:因為水是流動的,所以具有不穩定性,能藉此訓練肌肉的協調性與平衡感,甚至長大後的肢體動作及各項運動都能有較好的表現喔! 3. 有利生長發育:因為游泳能鍛鍊寶寶的肌肉組織、促進血液迴圈,就能促進肌肉的發育和生長。此外,寶寶游完泳之後,消耗體力、精神輕鬆,會吃得更多、睡得更香,當然就能長得更好喔! 4. 能刺激神經系統與智力發育:在水中,水波及水壓會自然地按摩寶寶的全身皮膚,因此可以刺激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甚至有利小腦袋的智力發育喔! 5. 能強化心肺功能、改善呼吸道問題:水的流動與壓力能對周邊血管產生按摩作用,進而能讓孩子的心臟得到更好的鍛鍊。而且在寶寶進進出出水面之際,變動的水壓可以促進寶寶的肺活量,因此可提高心肺功能,並能改善呼吸道及氣喘等問題。 6. 能提升免疫力:讓寶寶從小就碰水,不斷適應水溫與室溫差異的變化,對免疫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7. 此時學習能力最強:有專家表示,0?3歲的小孩像超強吸水棉,直覺及反射式的學習能力超強,因此此時學習游泳是很適當的時候。 8. 學習自救:從小就學習水中自救能力,終生受用無窮! 9. 可促進親子關係:教練在教學時,父親或母親必須在旁邊一起學習,之後才能以正確的方法和寶寶一起游泳,親子一起悠游與水中,就算開心玩水都好,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游泳去囉! 寶寶游泳到底怎麼游?游泳前中後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讓我們跟吳金龍教練到太平洋翡翠灣溫泉度假飯店的游泳池來瞧瞧吧! *游泳前須知 1. 生病的寶寶不可以游泳。 2. 選擇適當時間,飯後1小時內、餓著肚子時不要游泳,若在戶外游,避開早上10點到下午4點之間紫外線最強的時候。 3. 寶寶情緒好、不哭鬧、睡飽時才準備下水游泳。 4. 先讓寶寶大小便排乾淨。 5. 大人及小孩都要塗抹防曬乳液,寶寶要使用寶寶專用防曬乳液。 6. 檢視泳池環境,包括: ◎ 挑選有合格認證的游泳池。 ◎ 泳池室內環境沒有刺鼻的氯味。 ◎ 水質:必須目視非常清澈,表面沒有明顯的浮油物,池底沒有沙子(只有一點點的話沒關係)。 ◎ 水溫及室溫:對6個月以上的小朋友來說,水溫31℃是最恰當的;有些父母也會帶6個月以下的嬰兒來游泳,則水溫維持在33℃比較好。若是室內游泳池,室溫應維持在約29℃。 ◎ 含氯量:水中含氯可以殺菌,所以一般泳池都會加氯,以保持水質的乾淨。家長可注意泳池的正常含氯量應該在0.5至1.0PPM之間(對小朋友而言,0.7PPM是最恰當的),同時會標示在明顯處。 ◎ 空氣流通:戶外當然比較沒問題,戶內則要注意是否有窗戶及通風抽氣設備、氯的氣味是否會過重。 ◎ 要有救生員。 7. 陪同寶寶游泳的大人要穿T恤下水,因為寶寶在水中會反射性的抓東西,大人身上的T恤會讓寶寶有東西可抓。 8. 一定要做暖身運動:轉轉手、繞手臂、轉轉腳、扳腳、練習拍拍水及踢踢水……,而不論寶寶聽懂不懂,都要下清楚的指令,做正確的動作。 (詳文請見2008.8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增進親子關係-6招!讓您與寶寶溝通無礙

2008年08月26日
公開
44

採訪撰文�黃薇潔 諮詢�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 劉文琪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現在人偏向小家庭、少子化,少了許多長輩的經驗談,取而代之的是網路、媒體的資訊報導,除了照顧寶寶生活上的大小瑣事,寶寶的心理層面也越來越被重視,究竟該如何與懷中的小小寶貝好好溝通,展開互信、互愛的第一步呢? 世界的轉變可從小小地方就可發現了,現今年輕一輩的新手阿公阿媽,可不會都像上一世代的阿公阿媽般,積極又認真的幫爸比媽咪們帶小孩,因為他們自己也要開始準備出國旅行,開心渡過自己的下半輩子。 但是爸比媽咪別擔心,雖然不知道帶寶寶的方式有沒有問題,媒體、網路的資源豐沛卻是能讓所有新手爸媽們好好利用的。放鬆心情、用心學習,人人都可以是育兒專家,要與寶寶溝通無礙,除了了解您的寶寶的個性、生活習慣外,照顧者保持愉快心情也非常重要。正面的心態讓照顧過程中的瑣碎事務都不再讓人感到那麼緊繃,遇到問題就逐個擊破,絕對不要累積,否則爸比媽咪都成了危險的行動未爆彈,那還怎麼和寶寶溝通呢? FIRST第1招!瞭解寶寶各階段生心理發展歷程 生理physiology 臺安醫院護理部劉文琪督導表示,爸比媽咪應學會觀察寶寶的體溫的正常範圍、新生兒呼吸狀況(如正常與喘的分別)等生命徵象。 呼吸 Breath 呼吸狀況是寶寶生命徵象的重要部份之一,代表了寶寶血液中的含氧濃度,由於寶寶血液中的含氧量不如大人般多,因此正常情形下寶寶的呼吸速度會較大人的速度稍快。 如果媽咪不認識寶寶呼吸的頻率與速度,有可能會發生無法察覺寶寶呼吸太喘或是呼吸中止的情形,因此媽咪應對寶寶的生心理層面皆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能在照顧寶寶時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對寶寶而言也較安全。 體溫Body Temperature 新生寶寶因為耳道尚未發育完全,耳溫槍對於寶寶的耳朵而言太大,量出來的體溫也較不準確,因此通常不建議量耳溫,而會建議以體溫計背溫(切記要記得將體溫計拿起)。 WATCH OUT! 新生寶寶測量各部位體溫的發燒標準 口溫 超過攝氏37.5℃ 腋溫 超過攝氏37.0℃ 肛溫 超過攝氏38℃觀察腸胃道異狀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 除生命徵象外,寶寶的飲食同樣會較建議哺餵母乳,由於寶寶的食物皆以奶水為主且食物必定經過腸胃,因此發生腸胃道方面的問題是頗為常見。媽咪必須學著觀察寶寶的消化、排便狀況、小便量多寡,有無脹氣現象,在認識寶寶的發展情形後,若出現異狀也不至於延誤就醫。 心理psychology 兒童心理學學者的論點 佛洛伊德、艾瑞克森與皮亞傑三位學者,皆曾對兒童發展做出界定。其中佛洛伊德便曾提出0∼1歲的寶寶是屬於口腔期,雖然無法運用言語表達需求,但若 口慾能被滿足,寶寶就可獲得安慰。 艾瑞克森則認為0∼1歲的寶寶正處於發展信任與不信任的階段,當寶寶進入6∼8個月時,開始會對陌生人產生焦慮而出現哭鬧不安的情緒,並找尋自己信任的對象。若寶寶哭,媽咪卻沒有及時給予安慰,則親子間信任感難以發展,甚至影響到寶寶未來對其他人也會產生不信任感的狀況。 皮亞傑認為0∼1歲的寶寶是感覺運動期,隨著寶寶碰觸到的物品的不同,他也會開始藉著自己感官知覺去記憶、感覺,如果媽咪在這個階段限制寶寶碰觸物品,則可能會導致將來遇到事情退縮或不肯嘗試的個性。 劉文琪督導表示,0∼1歲的寶寶處於發展的基礎點上,不論生理或心理都需要被特別照顧,假如生理方面未被顧及周全,則可能會因為基礎點的刺激不夠,使得寶寶發展比其他孩子要來得慢,並連帶使得生心理皆發展的較慢。譬如寶寶語言刺激不夠,未來進入校園可能會在同儕間發生相處不易的問題,或使得孩子的內心畏懼與他人溝通等情況。 SECOND第2招!增加與寶寶的親密接觸 THIRD第3招!多和寶寶眼神交流 FOURTH第4招!主動和寶寶說話 FIFTH第5招!幫助寶寶笑口常開 SIXTH第6招!不忽視寶寶的哭聲 (詳文請見2008.8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轉載

2008年08月24日
公開
43

在教學中,有時會教到一些很可愛、或很漂亮的小朋友,而我也會有些偏心地喜歡他們。 李凱,就是這樣的小孩,天真又可愛;可是他卻也很頑皮,喜歡「騎快車」──上學時,故意快騎腳踏車,並從後面抓班上同學玉梅的頭髮! 每次玉梅被欺負時,總是氣得大罵「幹x娘」的髒話。 玉梅,很髒,常不洗臉、不洗頭,也長頭蝨,脖子上的污垢像是「一條黑蛇」,每次經過她身旁,都會聞到「很難聞的異味」;而且她的功課經常沒寫完。 一般來說,很少有小女生會罵「粗魯低俗的髒話」,偏偏玉梅一被李凱譏笑、欺負,就會尖叫、大罵髒話,所以我也常在同學面前指責她。 相反的,每當李凱「騎快車」或「欺負玉梅」時,我只是輕聲細語、笑笑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不要欺負女生哦!」 我總是不忍心大聲地斥責可愛、俊美的李凱,也常對他網開一面。 ◆◆◆◆◆  ◆◆◆◆◆  ◆◆◆◆◆  ◆◆◆◆◆  ◆◆◆◆◆ 一天,同學們都在操場上體育課,我懷孕、大著肚子,坐在教室裡批改作業;玉梅則因身體不舒服,也坐在教室裡。 當我不經意抬頭時,與玉梅四目相接。 她突然說:「老師,等妳生了小寶寶,我媽說她要幫妳帶小孩!」 「你媽媽在做什麼?」我問。 「我媽媽在幫很多人家裡打掃房間,也在大樓洗樓梯,她說她可以幫妳帶小孩!」一臉髒兮兮、頭髮油膩膩的玉梅回答我。 「那妳爸爸呢?」 「我爸爸整天都在喝酒,因為我媽生了六個小孩都是女生,我爸爸每天都罵我媽『只會生些賠錢貨』!所以他每天都喝酒、罵人,也打我媽、打我們小孩子!」 玉梅又說,她是老大,一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必須幫忙照顧妹妹們,也要洗米、煮飯、處理家事;她總是忙得很累,也沒時間洗臉、洗頭、寫功課…… 我一聽,一陣難過湧上心頭,也突然覺得∼「每個老師眼中的『壞孩子』,他們背後,可能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與心酸!」 後來,我放下批改作業的筆,帶著玉梅到洗手台,幫她洗頭、洗臉! 不久,臉變乾淨了,用吹風機吹乾頭髮後,頭髮也不再油膩惡臭了。 梳完頭髮,我又拿了鏡子給她看,她突然──笑了! 真的,在我印象中,這是她第一次笑! 以前我只記得玉梅常「板著臉、罵髒話」,可是,現在她笑了,而且笑得是那麼燦爛、漂亮,笑起來真的很美! 從那天開始,玉梅開始「喜歡自己」,每天也都洗完臉才來上學。 兩三星期後,課外活動,我叫小朋友練習跳繩,她當著同學的面、拿起跳繩,大方地表演! 天哪,她居然「前跳、後跳、交叉跳、花式跳……」都跳得那麼棒! 一跳完,全班小朋友也都不吝嗇地給她如雷的掌聲! 我想,那是玉梅小學生涯中,第一次接受「如此豐盛的喝采」,因她的學業成績始終都是「最後一名」;然而,當她跳完繩,抬起頭,她的眼睛竟變得好亮、好美,好有自信! 就這樣,我發現了玉梅在體育方面的長處,也鼓勵她加入了「田徑校隊」。 而在升學國中時,更是大爆冷門,全班只有玉梅一人進入「資優班」∼考上高雄一國中的「體育資優班」。 ◆◆◆◆◆  ◆◆◆◆◆  ◆◆◆◆◆  ◆◆◆◆◆  ◆◆◆◆◆ 十多年後,我與孩子們有機會於同學會中,再次相遇。 那天,我搭車到高雄,亭亭玉立的玉梅到火車站來接我。 一見面,玉梅就說:「老師,今天同學會,來了十多位同學,大家都在高醫的加護病房!」 「為什麼?」我大吃了一驚。 「因為李凱出了車禍,他去跟人家飆車,撞成重傷,現在正躺在醫院裡,一直昏迷不醒,我們大家都到醫院去看他。」 玉梅心情沉重地告訴我。 ◆◆◆◆◆  ◆◆◆◆◆  ◆◆◆◆◆  ◆◆◆◆◆  ◆◆◆◆◆ 到了高雄醫學院的加護病房,我穿上「消毒衣」進入,看到同學們都已經站在裡面。 而李凱,他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罩,頭與臉部已經嚴重扭曲、變形、浮腫 ……全身也佈滿插管;一旁的心電圖則顯示,他的生命跡象十分微弱。 醫生說,李凱已經快不行了!他被撞後到現在,都沒有醒來過;不過,我們可以多跟他講講話。 這時,我摸摸李凱的腳,也摸摸他的手……他,竟是那麼冰冷! 我和同學們不斷地叫他:「李凱、李凱、李凱 ……」 李凱、李凱…… 小時候,我那最可愛、最漂亮的李凱到哪裡去了?……你知道嗎,老師一直記得你小時候俊帥的臉龐呀! 可是,你現在……怎麼動都不動,不看老師一眼,也不回答老師一句話呀! 此時,玉梅站在我身旁,拉拉我的手,對我說:「老師,妳跟他說嘛,妳跟他說『妳以前常對他說的那句話嘛』!」 我怔了幾秒 ........ 知道了。 我握住李凱的手,彎著身,靠近他的耳朵,清晰地對他說:「李凱 ──你騎車 ──要慢慢騎 ──要慢慢騎哦!」 話一講完,心電圖的曲線也起了變化。 他的眼淚,竟從眼角流了下來 ……那天夜裡,李凱走了,動也不動地走了。 而他俊帥的臉龐、頑皮地騎著快車、以及扭曲浮腫的眼角滴下淚水的情景……卻是我心中「永遠的悲痛與回憶」! ◆◆◆◆◆  ◆◆◆◆◆  ◆◆◆◆◆  ◆◆◆◆◆  ◆◆◆◆◆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就是── 對他『百依百順』 !」 真的, 如果老師或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任、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為「不幸的人」。 事實上,人都有情感式的「月暈作用」,也常會「以貌取人」,見到可愛、漂亮、聰明、能言善道的孩子,就特別喜歡他;就像本文中的老師,因太過於偏愛李凱,在他騎快車時,未曾嚴厲地管教他、約束他,以致最後李凱因飆車而喪失生命! 因此,「愛孩子」是對的,但是必須是「有智慧的愛」,不能是「縱容的愛」 若太過溺愛孩子,就如同在孩子的成長性格上「下了毒藥」,將會使孩子嚐到苦果! 所以,古人說:「愛是好的,姑息卻是絕對的惡!」 不過,在文中另一主角玉梅,卻是個令人欽佩的女孩;她在一直「被欺負、被瞧不起、始終是最後一名」的低潮中,因著老師「不嫌棄的愛」,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因而考進了體育資優班,也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的出路」! 曾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最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

孩子亂發脾氣?有妙招!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42

在美國被笑稱為恐怖的三歲 (horrible three),指的就是三到四歲的孩子。為什麼用恐怖來形容,最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不穩,常常弄得父母又氣又急,不知道如何是好。以下我們來看看孩子會亂發脾氣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以及父母又該如何應對! 鼓勵孩子用言語表達感受 第一個可能原因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動作技巧,例如,走、跑和跳都比以前純熟,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也更進步,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使孩子對自己信心十足。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許多事,對自己產生很高的期許,一旦事情做不好,或是不合乎自己的要求,孩子就會很挫折,並用各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時候他是對自己生氣,而不是針對父母。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有摔東西或大哭的舉動,請先別急著責怪孩子:「不可以亂摔東西!」「不要哭!」這些方法只會讓孩子因為得不到爸爸媽媽的了解而感到雙重挫折。 在這個時候,請先把孩子抱起來,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想把事情做好,偏偏做不好,你很懊惱,媽媽了解。」然後強調:「媽媽很高興看到你很認真的在試、在做,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很肯定你的努力。」有些媽媽或許會懷疑:「這麼說,孩子真的可以懂嗎?」其實,如果你持續用這些話鼓勵他,久了他就會懂的,請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可以鼓勵孩子再試一次,必要時還可以幫點小忙;若孩子不肯再試,就不要勉強。然後,再告訴孩子即使是很懊惱或難過時,也不可以摔東西,鼓勵孩子要把他的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 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互動 孩子亂發脾氣的另一種可能原因來自於模仿。有一種模仿情形是: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他也會用這種方式來試試自己的父母。 另一種模仿的情形可能與父母有關,爸爸媽媽如果常常大聲或用生氣的語氣要求孩子,孩子也會反過來用發脾氣的方式對付您。這是自我成長中,權力爭鬥(power struggling)的一種表現,也就是在孩子的邏輯裡:「我是個獨立的個體,我應該和你平等存在,不只是我要聽你的,你也要聽我的。」 因此,針對第一種的模仿行為,孩子哭鬧幾次,如果不能得逞,通常就會自然消失。 如果是第二種的模仿行為,就需要請父母調整一下和孩子互動的方式,父母要盡量用委婉溫和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基本上,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對他的了解和包容,並允許他把負面情緒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 給孩子足夠的關懷 第三種亂發脾氣的可能原因是來自於家裡增添了弟弟或妹妹所產生的不安。對一個三或四歲的孩子來說,原本獨享父母的愛,突然冒出一個嬰兒來分享自己的爸爸媽媽,這種情形是很難接受的,他會開始擔心爸爸媽媽是不是還會一樣愛他。 當孩子心裡有這樣的疑慮時,他就會去驗證他的假設:「爸爸媽媽不愛我了。」最令心理學家困惑的是,孩子都是用負面的行為來測試自己的父母,例如,故意不吃飯、故意大叫、亂丟玩具等等。一旦爸爸媽媽責怪他,甚至威脅要處罰他,孩子就更肯定「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的假設,焦慮的程度加深,負面行為更多,親子關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如果您覺得孩子的亂發脾氣和家中老二的來臨有關,那麼您該做的事是安撫孩子的心。最好的做法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注意力,但絕不是予取予求的寵孩子。而是挪出一段您和孩子獨處的時刻,讓孩子覺得您還是很重視、很關心他的。亂發脾氣是孩子給父母的一個訊號,他在告訴父母「我的內心不平和」,而這可能是他對自己很不滿意,也可能是他覺得爸爸媽媽不夠愛他。 因此,要讓孩子喜歡自己,也能肯定父母很愛他,最好的方法是多稱讚您的孩子,例如,每天睡覺前,把孩子做的好的事情提出來一一誇獎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很幸運有你當我們的孩子!我愛你!」這個方法許多家長嘗試過,覺得很管用,您也可以試試看!"

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精華句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42

1. 當小孩面對挑戰時,如果父母適時協助,會讓他更有自信。 2. 能夠愈挫愈勇的小孩,多半視錯誤為學習的機會,而非失敗的表徵。 3. 同理心並不意味家長同意小孩做的每件事,而是代表努力欣賞並接納小孩的觀點。 4. 當小孩發現自己的長處時,會更願意在其他非專長領域迎接挑戰。 5. 同理心跟「對小孩讓步」無關,跟「習慣小孩」無關,也跟「為小孩設定適當限制」無關。 6. 如果要培養小孩的受挫力,必須反思我們希望小孩如何描述我們。 7.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但仍不同意小孩所做的事。我們可以接納子女的感受和信受,卻不必然贊同。 8. 同理心創造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小孩知道我們聽到了他的聲音。 9. 愈能猜出小孩的看法,就愈能了解他們,也就愈好溝通、教導,甚至會愈愛小孩。 10. 家長必須試圖穿上子女鞋子,透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 11. 小孩不照我們所說的去做,而是照我們做的依樣畫葫蘆。幸或不幸地,我們就是小孩的榜樣。 12. 愈能適時地幽他一默,溝通起來就愈順暢。 13. 在和子女的溝通中,如何聆聽及回應,對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攸關重大。 14. 訂出每週家庭時間,親子共同討論家庭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15. 生氣時的溝通型態,經常使問題加劇。尋求他人了解之前,必須先從了解他人開始。 16. 小孩其實非常聰明,他們可以察覺出父母有事瞞著他們,或扭曲了什麼真相。 17. 不從小孩出生起就開始有效溝通,就無法建立自在的溝通氣氛。 18. 溝通是一輩子的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積極的聆聽者,不會有預設立場。 19. 「接納」並不代表你得「同意」,而是要確知小孩的觀點。 20. 對多數人而言,控制自我就是艱難的課題,所以更不應試圖控制子女。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19 21. 父母親的融通達變,經常鼓勵小孩知所變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問題行為代表小孩因應緊張和壓力的方式,那實際上可能是發給父母的訊號。 23. 如果想讓小孩改變,父母必須先有自我改變的洞察力及勇氣。 24. 負面腳本的定義,是反覆使用無法引導良好行為的無效言行,它常增加家庭的緊張壓力。 25. 改變負面腳本,並不表示我們拋棄身為家長的責任。 26. 家長必須為小孩的情緒發展及人際成長鋪路。我們是帶著一輩子的經驗成為父母。 27. 家長應該以明確而非批判的方式界定問題所在,邀請小孩一起解決問題。 28. 讓自己更自在地擁抱子女、看電視時坐近一點,以及用親切的言語溝通。 29. 我們大聲宣告子女做錯了哪些事,而不是做對了哪些事;我們糾正小孩,而不教導小孩。 30. 跟每個小孩都安排特別時段,將減少手足間的競爭對抗。 31. 小孩在不重視他們的人面前,很難發展出自尊自重、安全感和自信。 32. 送小孩上床睡覺時,會想到小孩是否因你當天所說所做的,更加奮發茁壯嗎? 33. 記得告訴子女,念故事給他們聽,是非常特殊又重要的時間,即使電話鈴響,你也不會去接。 34. 你對小孩是否「稱讚不足」?一天之中,你所說的負面話語是否比正面話語還多? 35. 家長的天生氣質、興趣、目標、生活歷程和期望等,都影響他們對子女獨特風格的觀感及反應。 36. 當小孩不符合父母的夢想及期望時,考驗就來了。 37. 發展愈挫愈勇的思維,和接納自我的態度是一輩子的事。 38. 與父母通力合作的小孩,都具有為自己訂出期望和目標的驚人能力,而且創意十足。 39. 如果沒有學會欣賞子女天生氣質的差異,或許會對他們抱持過多期望,導致衝突更頻繁。 40. 我們必須把自己對小孩抱持的夢想,以及小孩做為獨立個體的事實分開看待。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21 41. 家長對子女的最初夢想,將會影響對待子女的方式,以及協助他們培養挫折忍受力的能力。 42. 給子女貼上類型標籤,不如接納他們的天生氣質。 43. 如果家長的期望與小孩的行為不符合,必須先改變的是家長。 44. 接納不等於讓小孩為所欲為,反而當小孩感覺被接納時,更容易聽從家長的要求與限制。 45. 我們必須拿捏得當,隨時準備協助子女,但切忌事事代勞。 46. 事先准許小孩不同意是一種策略,它通常會降低小孩的辯解,讓小孩接受新觀念。 47. 一開始是本能,加上鍥而捨,就可導致卓越、成功。 48. 如果我們認為小孩的成就一點也不重要,或不是我們重視的項目,他們會特別敏感。 49. 當家長希望小孩改變的行為改不過來時,可能已經賠上小孩的特長。 50. 成功還得與小孩本身的興趣相關,他必須自認成功源於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才行。 51. 如果希望小孩成績更好,我們應該協助他們滿意自己的成績。 52. 我們經常把焦點放在小孩的錯誤和弱點,忽略長處。小孩需要父母及師長花時間協助他們培養特長。 53. 小孩可能會以各種理由貶低自己的成就,部分是基於天生氣質和經驗。 54. 家長回應子女犯錯的方式最好具有教育意義,而不是羞辱意味。 55. 逆境可以帶來成長,困局是另一種挑戰,不必逃避。 56. 具備挫折忍受力的小孩較能堅持到底,也比較具有認知客觀局面所需的洞察力和勇氣。 57. 父母應協助增強小孩對「錯誤不但可以得到寬容,而且也在預料之中」的信念。 58. 幽默,會將錯誤的負面力量降到最低。 59. 如果盛怒讓我們產生偏見,認為小孩沒有能力學習,他們就會誤以為錯誤就是能力不足。 60. 擺脫對錯誤和失敗的恐懼,小孩的成就必定更高。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22 61. 無條件的愛,始終是父母協助小孩學習面對錯誤和主觀失敗的基本原則。 62. 家長在小孩犯錯時的反應,和示範如何正確面對錯誤一樣重要。 63. 培養責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小孩有機會幫助別人。 64. 千萬不要低估小孩自覺正在製造積極改變時所蘊藏的力量。 65. 小孩不願意上學,有時是為了逃避一種必定失敗的局面所採取的對策。 66. 如果家長不在由主觀期待或「迷思」主導其行為,小孩的責任感就會提高。 67. 主動關心他人的小孩,會對生命產生更高層次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68. 小孩感受到自己有決定權,就較不會與父母陷入權力衝突。 69. 讓小孩擁有喘息空間,他們會樂於接受忠告。 70. 為小孩提供選擇和決定機會時,家長必須確定,提供的一切選擇他們自己也可以接受。 71. 如果父母為小孩留些轉圜空間,他們一定更樂於妥協。 72. 詢問小孩希望如何被提醒,有助於避免讓他們解讀成雙親嘮叨。 73. 如果事先考慮到可能的阻礙,並認知解決辦法不只一種時,家庭成員將懷抱希望與毅力。 74. 如果父母對管教角色的理解相去千里,許多問題就會出現。父母同心協力,受益者一定是小孩。 75. 家長必須區分嚴厲武斷的處罰,與實際且公平的罰則。教導小孩自制,必須抱持實際的期待。 76. 父母必須和小孩共同討論現有的管教問題,同時讓他們參與思考解決對策。 77. 管教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小孩的自律和自制力。 78. 處罰只是管教的一種方法,而且它的效果通常最差。它只教了小孩不應做哪些事,而不是該做的事。 79. 適度的規範和罰則,是培養挫折忍受力的基礎。 80. 小孩在觀察父母言行舉止時的洞察力,出人意表。 81. 正面回饋和鼓勵,經常是最有力的管教方式。 82. 自然及合理的罰責,是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我們應該盡可能讓小孩事先知道規則和後果。 83. 許多紀律問題,來自對犯錯與自覺愚蠢的恐懼感。 84. 想要親師關係良好,家長必須主動和老師互動。親師關係疏淡,小孩最受影響。 85. 如果學生認為老師關心他們、對他們另眼看待,他們就會特別受教。 86. 小孩也應該是自己教育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家長會不是打擊士氣的場合,而是要解決問題。 87. 為了小孩,親師必須儘量化解歧見,積極互動、聯繫和合作。 88. 小孩需要明確的規範、價值觀、切合實際的期望,以及關懷備至的學校。家長必須為小孩提供機會、際遇和環境。 89. 小孩應將大人視為生活中的支援和資源,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法官和批評者。 摘自天下出版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 http://dr.dpfun.com/forum/forum.asp?sID=1002&tid=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