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OYOMA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聽媽媽的話

2008年08月25日
公開
14

歌名: 聽媽媽的話 演唱: 周杰倫 附註: 作曲: 周杰倫 編曲: 林邁可 (Michael Lin) 填詞: 周杰倫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我說 我要一台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台舊舊錄音機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  溫暖的食譜在她心裡面  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  把手牽著一起夢遊#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髮 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 溫暖中慈祥* 在你的未來 音樂是你的王牌 拿王牌談個戀愛 唉 我不想把你教壞 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晚點再戀愛吧 我知道你未來的路 但媽比我更清楚 你會開始學其他同學在書包寫東寫西 但我建議最好寫媽媽我會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 怎麼會從我嘴巴說出 不想你輸 所以要叫你用功讀書 媽媽織給你的毛衣 你要好好的收著 因為母親節到時我要告訴她我還留著 對了 我會遇到周潤發 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燿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我找不到童年寫的情書 你寫完不要送人 因為過兩天你會在操場上撿到 你會開始喜歡上流行歌 因為張學友開始準備唱吻別 REPEAT*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REPEAT#*

親子關係想要保持親密互動,應常常使用下列六招:

2008年08月18日
公開
21

一、關懷:是最甜密的開口笑。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父母第一眼看到他,最好笑臉迎人問:「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笑、有趣的事嗎?」你讓孩子知道關心他的生活或跟同學、老師的相處情況,跟他分享喜樂或分擔憂傷。千萬不要劈頭就問:「數學考幾分?英文考幾分?」這種只愛分數不愛人,且會引發不愉快的話題,是應該避免的。 二、擁抱:是最貼心的交流道。 親子間最好養成「一日三抱」的親密接觸,就是早上上學前、下午回家時及晚上睡覺前,如果親子作息不同,也可一日一抱或見面就抱的。擁抱時順便說句稱讚或祝福的話,都會帶來溫暖、窩心的感覺,家長先主動釋出善意,孩子習慣就成自然,也就不會和父母之間形成代溝了。 三、傾聽:是最大聲的啦啦隊。 言為心聲,燈不點不亮,話不說不明。父母要多聽少說,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做法,進而給予輔導或建議,如此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知己知彼,才能百愛百勝。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就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分享:是最短音的合奏曲。 分享就是瞭解孩子的心情故事,隨著他的喜、怒、哀、樂情緒而起舞,讓孩子有被你接納、認同及瞭解的喜悅或安慰,快樂分數可增倍,所以他笑一聲,你要笑三聲;他哭一分鐘,你要哭三分鐘。你如此感同身受,孩子才會:把你當知音良伴,親子間就能無所不談了。 五、陪伴:是最好玩的百寶箱。 尤其孩子在小學、幼稚園時,父母要多陪伴他,跟他說話、遊玩、做運動、讀書等,當孩子的大玩偶,大人帶動的花樣多,越能啟發孩子的智慧和創意。孩子在家時,一定要有一個大人陪伴,孩子才有安全感。 六、讚美:是最開心的快樂丸。 讚美豬,牠都會爬樹,讚美能增強孩子的動力,並發揮無限潛力。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關係人,孩子是朝著你稱讚的方向去的。 讚美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提昇他的榮譽心,進而帶來責任心,這「三心」是互為影響的三胞胎,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心靈雞湯。所以只要孩子在品德、課業或做人做事方面有小小的進步,父母就不妨大大地稱讚他喔! 文摘自 家長學苑電子報166期

情緒收放,是學來的!

2008年08月17日
公開
18

表情達意,大腦成熟很重要 ~ 5種基本情緒在原始腦中有特定的處理機制,如杏仁核負責掌管情緒。但是,情緒不只由杏仁核來處理,額葉也有處理情緒的責任。額葉負責整合、計畫較複雜的認知歷程。嬰兒除了自己「表情」,還可以「會意」,就是理解他人的表情,猜出他人的意圖。這是一種社會能力。但是,「表情」與「會意」若要適時、適當,就得動用到額葉了。只是額葉是大腦各部位最晚成熟的一部分,直到成年還持續發展著。因此,當小小孩有要求時,會採取直接表達,所以他們表現出「不肯委曲求全」與「賴皮」是可以理解的。在表達情緒的過程中,有許多個別差異,在控制情緒上也有許多差異。例如孩子半夜醒來哭泣,媽媽抱起孩子在他耳邊輕聲地說:「媽媽在這兒,不怕,不怕。」有的幼兒聽進父母的安慰立即安靜,有的還會再嚎啕一陣,從嬰孩一直到5歲,都可能聽不進安慰,這牽涉到孩子的氣質和大腦成熟度。研究指出,嬰幼兒在成人示範下,能慢慢學到情緒的表達與控制;長大的過程,雖然氣質沒變,但會因為社會化而改變情緒與行為表達方式。 說出來,有助控制情緒 ~ 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注意過嬰兒或是幼兒會瞪著成人的表情看?好幾回,我觀察到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看著一群大人有說有笑,特別是在大人們說笑話笑成一團時,這個小小孩也跟著「哈哈哈」笑出來。大人無不驚訝此動作,看著小小孩,笑得更厲害。有的大人還揶揄的說:「你懂什麼呀!」不過,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能會抓到自己認為的笑點,對某個詞彙有特別感覺。上面提到情緒不止於生理的表達,隨著成長,「語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幼兒漸漸學到以「詞彙」描述與控制情緒。研究指出,有的幼兒可以暫緩滿足,或是接受暫時的等待,以得到很想要的東西。幼兒採用的策略是「轉移」,將引誘他的棉花糖想成是其他不能吃的東西,或是以口語告訴自己,等老師回來就可以吃了。但幼兒學習以口語控制,需要成人示範。例如在外面口渴時,媽媽會告訴孩子:「忍耐一下,回到家就有的喝了。」接著,媽媽用其他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數數看坐車還有幾站就到家了,或是兩個人開始玩故事接龍,看接到哪裡就到家了。 能判斷別人情緒,受同儕歡迎 ~ 「口語」不但幫助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幫助解釋與溝通情緒,它還能幫助理解他人情緒和社會線索,進而帶出正面的社會互動和人際關係。研究指出,語言能力高的幼兒,他的情緒知識較高。情緒知識是指對表情的判斷,以及對情緒行為或是情境的判斷,能夠清楚說出對方的情緒需要。假設請孩子判斷一位小朋友才舔一口的冰淇淋倒掉地上的感受。當幼兒能清楚說出這些情緒,這是同理心的表現,他自然容易被同儕接受,如果同儕要選「班上我最喜歡誰」的時候,他的得票率會較多。當然,老師對他的合作、自制等行為的評價也是較高分的。換句話說,如果看到別人正吃著的冰淇淋掉下來,會視而不見、或是笑鬧的孩子,都會為自己招來不一樣的「友誼」。 幼兒要學習判讀表情,也要學會不同情境所帶給人的感受,才能進一步做出適當的社會表達。但是學習的歷程有個別差異,有的孩子嘴裡說著「要忍耐」,但身體卻動來動去,很快就放棄「忍耐」,這類孩子的同儕關係,就要到年紀大一些才漸漸改善,請爸媽多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時間吧! 【學前教育雜誌文╱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用愛心和智慧有效的訓誡孩子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18

讓孩子自然成長 現代父母真難為,不知是「愛的教育」有效,還是「打罵教育」行得通?其實, 只要掌握「3分鐘訓誡法」教育孩子便零障礙。 訓誡的機會: 1.訓誡孩子絕對不要超過三分鐘:掌握住小孩全神貫注的那一段短暫的時間, 說一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話。對心浮氣躁、沒有耐性的孩子,可利用父子獨處這種比較嚴肅的場合來教導他。對性情憂鬱、內向的小孩,最好的方式便是:發掘他的優點並好好褒獎他。 2.利用講故事來訓誡孩子:說故事時,要留餘地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機會。用大道理來訓誡孩子,只會徒然引起他們的反感罷了!只有那種沒有結尾的故事才能讓子女在聽完後得到一點啟示。 3.動之以情的訓誡法:不斷指責孩子的缺點,只會使子女徒然喪失自信心,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好處。子女都希望能得到父母全心的信賴,「信賴」就是一種最好的訓誡。用「真情」來訓誡孩子,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用身體所做的訓誡:不知道敬愛父親的孩子比較不莊嚴,穩重,甚至會顯得沒有教養。沒有畏懼感的孩子無法了解倫理觀念。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會使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制,如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則「強硬的態度」無疑是一劑良方。你的孩子若一直不夠穩重,那麼常與他一起打坐,就可收到正面的效果。「自己的事自己做」是基本的訓誡。教會孩子「笑臉迎人」是父母的責任。讓孩子了解即使路邊的雜草也具有生命,促使他們重視自己的生命與尊嚴。 5.曉以大義的訓誡:例如對不用功的孩子闡述知識的重要性。 6.以日常行為當作訓誡的內容:身教重於言教是一句非常通俗的話,也是歷代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產。要影響或改變子女的所作所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對子女百般遷就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的個性而已。家教不嚴的家庭培養不出好兒女來,有原則的父母,才能塑造出有氣質有風度的孩子。父母本身要有讚美他人的修養,即使在幼兒期,也要教導孩子們抑制自己嫉妒,真心為別人的成就感到高興,否則長大之後,必將成為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和諧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子女高貴的情操。一個家庭是不是有很好的物質享受,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要緊的是他們這個家的每一個人是否真心相愛。

讓孩子輕鬆聽故事~學群育

2008年08月14日
公開
21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愛微笑、有禮貌、願意主動幫助人、能與人分享自己、並能照顧好自己…)而不要成為大家都討厭的人(講髒話、亂罵人、無法與人分享、會肢體或語言攻擊別人、自己的東西亂七八糟還把別人的也搞亂…)。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學習有效的社會技巧,我們的孩子才能向他人表示友好、合群、樂觀、能與人分享感受、能處理並轉換自己的情緒、能同理並體諒他人、能解決衝突、能自我肯定……。有了這些社會技巧才能增進孩子人際相處的能力,也才能使孩子與其他人之間有良性、正向的互動關係。   但是我們要用什麼方式讓孩子學習這個人生重要課題呢?我想說故事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孩子可以以較輕鬆的態度來學習,另一方面故事人人愛聽,容易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故事 1. 爸爸回來了(惡性循環VS良性循環) ◎惡性循環版:爸爸回來了   有一天,爸爸在公司被老闆罵了一頓,心情很不好,一回到家看見媽媽正在講電話,大罵:「成天不做事,講什麼電話。」媽媽很生氣,就去罵哥哥:「功課寫得亂七八糟。」哥哥也很煩,跑去欺負妹妹,妹妹哭了就跑去踢小狗,小狗就咬小貓,小貓跑去追老鼠,老鼠躲進衣櫥咬了爸爸的衣服,後來爸爸看到衣服被老鼠校破,就去罵媽媽家裡沒有打掃乾淨,媽媽就罵哥哥…… ◎良性循環版:爸爸回來了   有一天,爸爸在公司被老闆大大讚美一番,心情非常好,一回到家便立刻喊著:「親愛的老婆大人」媽媽很高興,就讚美哥哥長大了能自己完成功課,哥哥很高興,就跑去跟妹妹玩,妹妹也很高興就抱了小狗,小狗心情好就不去追小貓,小貓也安安靜靜休息不去追老鼠,全家充滿著和諧,大家心情好極了……。   其實,人與人相處就像在照鏡子,你對別人口出惡意,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如此就造成「惡性循環」;你關心別人,別人自然也會關心你,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忙,這樣才能有「良性循環」。 ※故事 2. 地獄與天堂(建設性想法VS破壞性想法)   大善人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先帶大善人去地獄參觀。大善人到了地獄,看見有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大善人心裡想:地獄的生活沒有想像中的悲慘嘛!過了一會兒,一群瘦骨如的餓鬼衝進來,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只見他們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參觀完地獄,大善人心裡想:天堂的筷子應該是長短適中、容易進食的吧!   到了天堂,大善人看見了每個長得白白胖胖的人,也用長十幾尺的筷子圍著餐桌吃飯,不同的是他們餵對面的人吃菜,而對方也餵他吃,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到處洋溢著歡笑。   原來,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不是在於環境的不一樣,而是在於自己想法與態度的不一樣。同樣是長十幾尺的筷子,有人瘦骨如柴的痛苦活著,卻也有人白白胖胖愉快的活著。原來,天堂與地獄只看你怎麼想、只看你心裡怎麼選擇罷了! ※故事 3. 蛋糕與盲人的故事(想法VS情緒;情緒VS行為)   有一個人的朋友要過生日,他高高興興的買了個蛋糕準備去慶生。途中,他覺得累了,於是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心裡想著:等一會兒,大夥就要開開心心的慶祝了。   這時,來了一個人,一屁股坐在這個人買的蛋糕上,他又急又氣,大罵:「你是瞎子、沒長眼睛啊!…」這個人失去理性的破口大罵。突然,發現一直道歉的冒失鬼,還拿著拐杖,真的是一個瞎子,他愣了一會兒,趕快幫忙這位看不見的朋友把屁股的蛋糕處理掉,當然,這個人也不再生氣,反而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特地買的蛋糕同樣都被坐扁了,卻因為我們想法的不同(他一定是故意的:原來他看不見),會有完全不同的情緒(盛怒、尷尬),而造就出完全不同行為結果(破口大罵;幫忙處理蛋糕殘骸)。 合理的想法引發正面的情緒與行為反應,不合理的想法導致負面的情緒、行為並引發各種的心理壓力。如果能轉換我們的想法,就可以減少我們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緒與失控的行為。畢竟,有想法才會有情緒,也才會產生感受,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有快樂的結果,就一定要調整我們的想法,想法OK,情緒OK,心情也能隨著愉快。 ※故事 4. 阿婆的故事(樂觀VS悲觀)   有一個阿婆,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修傘、賣傘的工人;二女兒嫁給修理房子、抓漏水的工人。只要碰到下雨天,阿婆就愁眉苦臉,因為他知道二女婿一定沒有工作可做了;但是碰到了大晴天,阿婆還是愁眉苦臉,因為他知道大女婿的傘店生意一定很差,長期的憂傷,阿婆終於病倒了。 醫生找不出阿婆的病因,後來知道了阿婆的情況之後,就故意笑著對阿婆說:「阿婆的命真好,只要碰到下雨天,二女婿就能賺大錢; 就算碰到了大晴天 ,大女婿的傘店生意更好呢!……」阿婆的病不藥而癒,而且改變想法的阿婆還變得笑口常開,整天高興得不得了呢!   一個「積極樂觀的平凡人」比「消極悲觀的天才」要快樂得多,因為凡事一定先有想法,才會有情緒,所以,如果你想要快樂、要自在,就一定要有一個健康的想法,而積極樂觀就是最好、最正向思考方式。   另外,我們也要培養孩子「幽默感」 ,幽默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不但可以化解尷尬,還可以製造很多快樂,簡單的說,幽默就是用較輕鬆、有趣的角度去看事情,與樂觀積極看事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故事 5. 窮人的故事(情緒控制與情緒轉移)   從前有一個窮人,他只擁有一點點財富。有一天,他遇見一個非常有錢的大富翁,他好生氣,因為他覺得老天爺實在太不公平了,他越想越生氣,認為既然財富比不上別人,留著一點點有什麼用,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的錢丟到大海裡了。   窮人因為一時情緒的失控,不只丟了所有的錢,還因為不懂情緒轉移一度氣得半死呢!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孩子了解情緒控制與情緒轉移的重要,並教導他們調整的方法,例如:數顏色法(情緒爆發前,環顧四週景物,然後在心中喃喃自語,也就是從1數到10去辨識自己週邊事物的顏色。例如:1那是張白色的桌子、2那是件紅色的裙子、3那是只藍色的手錶…)、自我對話法(有情緒時,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和自己心中的小孩說說話,或者去想一些令自己快樂的事,而不放任自己在氣頭上做出傷人的舉動或說出傷人的話)、自我按摩法(從頭頂、臉頰、脖子…由上而下為自己輕輕按摩,既可放鬆肌肉,也可以讓情緒得到暫時的抒解與冷靜)。其中,用什麼方法是抒解壓力與緩和不愉快情緒的最佳方法呢?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而每個人所需要的有效方式大多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多認識各種因應方式,讓孩子在其中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模式。 ※故事 6. 烤鴨店故事(同理心:讚美的妙用)   一家烤鴨店老闆對員工很刻薄,從來都不讚美員工。一天,店裡的客人向老闆抱怨:「你們店裡賣的烤鴨怎麼都只有一隻腳?」刻薄的老闆於是大罵員工偷了鴨腳。 其中有一個聰明的員工突然說:「老闆,你養的鴨子就是一隻腳啊!不信我帶你去看。」老闆氣呼呼的跟著員工走到鴨舍,鴨子們正縮著一隻腳在睡覺,員工說:「你看就是一隻腳啊!」   老闆不甘示落的大聲拍著手,鴨子們全醒來,慌張的跑來跑去,老闆說:「是兩隻腳啊!」聰明的員工不慌不忙的說:「對啊!拍手鼓掌之後才會有兩隻腳啊!」頓時,老闆覺得很慚愧,於是改變了對員工的態度。   老闆一直站在自己賺錢的立場刻薄的對待員工,也難怪會引起員工的反彈與不滿,這個老闆缺乏需要長期的觀察與學習。同理心的表達要包含簡述語意和情緒反應。 ※故事 7. 兩個武士(事情不是絕對的)   分別來自左邊和右邊的兩個武士,他們都因為看到了一座人馬雕像而停下來欣賞。從左邊來的武士說:「我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白色雕像。」而從右邊來的武士卻大聲說:「我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黑色雕像。」他們就這樣一黑一白、一白一黑的大吵起來。   來自右邊的武士拔出長劍,來自左邊的武士也不甘示落的拔劍,當他們經過一陣廝殺、互刺中對方要害的那一剎那,突然,武士們看見了這座人馬雕像竟然是一邊黑的、一邊白的,於是兩個武士在死之前都大笑三聲,怪罪自己糊塗與固執。   讓孩子了解問題有的時候跟我們所看到、所想到的不同,而跳脫自己的主觀世界,因為問題往往不是單一面向,而且每個人不同的角度也使我們每一個人所看到、所想到的不同,很多人堅信「自己一定是對的」 ,衝突與誤會也常常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錯,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對,我們應該要提醒並鼓勵孩子去了解這個「相對客觀」而非「絕對主觀」的世界。 ※故事 8. 空中閣樓(別想一步登天;萬丈高樓平地起)   從前有個富人,到另一位富人家拜訪,他看到一棟富麗堂皇的三層樓房,心裡很羨慕。回家之後,他就請工人為他建造一座相同的樓房。   工人開始測地基、砌磚頭,逐步動工,這位富人就很驚訝的問:「你要幹什麼?我只要蓋第三層樓而不要下面的一、二樓啊!」   其實,沒有一、二樓,哪能蓋第三樓呢!這是每個人都了解的道理。我們的孩子在團體生活中,要與人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容易,除了要體察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之外,還要能接納自己及別人的需要。但是有些時候,孩子沒有耐心慢慢體會,而只是一味的責怪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這時就需要我們去澄清他們的觀念,可別讓孩子錯失更多友誼與學習的機會。   幫助孩子打好地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用魔術字與讚美(「請」是會使人願意照你意思去做的魔術字、「謝謝」是會讓人心情好,並且願意為你服務的魔術字、「對不起」是使人不發脾氣,並且能原諒你的魔術字;對他人適度真誠的讚美會使對方開心,並且更喜歡接近你,能使彼此關係更和諧、更愉快)。 ※故事 9. 磁鐵的比喻(同性相吸的原理)   你是一塊磁鐵,相不相信?其實你就是一塊貨真價實的磁鐵。   當你身心愉悅、喜歡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美好的東西就自然地被你所吸引。相反的,當你悲觀、鬱悶、覺得什麼都不對勁,負面的一切也就被你所吸引。因為你是一塊磁鐵,吸引的是你相信的東西。所以快樂的人就吸引讓你快樂的人事物而變得更快樂,煩憂的人則吸引讓你煩憂的人事物而變得更痛苦。   如果我們把芳香的花送給別人,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如果我們抓起爛泥巴丟向別人,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這就是所謂磁鐵相吸的原理。你向人丟泥巴,自己手裡有的就是泥巴;你送別人花,身體四周洋溢的就是花香,所以快樂的人就吸引快樂的事,煩憂的人則吸引煩憂的事。 ※故事的最後…   如果我們有同理心,並以客觀的角度看事情,同時還能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此時,我們與他人的互動才能產生良性的循環,就如同磁鐵般吸引著美好的事物。畢竟,有想法才會有情緒,如果想要保持我們的好情緒,造就好的結果,就一定要從我們的想法來做調整,別想一步登天,而一個積極、樂觀、建設性的想法,才能使我們的情緒更加的OK,生命更加的豐富。

吃飯改革計劃~

2008年08月14日
公開
19

YOYO用餐的生活常規可越來越不好了~ 好像已經把之前再民權忠孝教室學的都忘的一乾二淨的咧! 不是坐不久住,就是吃很久,有時還會吵要配卡通吃, 真得很傷腦筋耶! 其實媽媽檢討YOYO的同時,也好好反省了自己一番 哎!這一切都是媽媽種下的因! 因為來上海後,好一陣子媽媽對他用餐狀況都沒什麼要求,而且還讓他邊吃邊看電視才會導致目前的~窘境! 所以現在開始媽媽也該對YOYO的用餐常規則有所要求與注意了, 不然每每看他吃飯,就凍尾吊想開罵,也不是個辦法! 那先從邊看邊吃來當作用餐改革的起點吧! 現在媽媽改用聽CD故事來代替看電視 並要求他吃飯不可超過30~45分鐘!否則就沒有點心 (點心時間可是他的最愛耶!) 剛開始,是有一段磨合期的呀! 就是這小子的配合度不高,而媽媽的滿意度卻很低!! 唉呀!媽媽~要忍住忍住!別開罵! 因為這陣子常因YOYO吃飯不佳而開罵, 罵到自己都覺EQ太低!! 所以當媽媽每每想要發飆時,就盡可能壓抑住, 畢竟~責罵的效果一定比鼓勵來的差! 故媽媽現在就改採貼紙和點心當作獎勵!! 並在看不下去時趕快先離開現場,並深吸口氣,再回來, 想辦法等他吃得很好時,再大肆的誇獎一番, 這樣他努力的動力就更強,抗拒的力量也才漸漸消逝…… 就這樣大家經過這一兩個星期的努力, 現在,YOYO吃飯不佳的習慣漸漸有大大的改善喔! YOYO和媽媽,都一起加油好嗎? Baby you know~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是一門粉重要粉重要的課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