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OYOMA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2009年02月23日
公開
13

作者:侯文詠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 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 「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 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 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 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 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 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 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 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 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 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 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侯文詠說: 「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

你不知道的男、女教養差異

2009年02月20日
公開
9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男孩、女孩的大腦和生理發展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差異,進而影響外在的行為表現。男孩、女孩,誰比較難養?國外的教養專家從管教、身體安全、溝通、培養自尊心4個面向來看,男、女的教養的確大不同… 有些父母認為男孩比較調皮,得費心管教,女孩顯得乖巧,比較好教;有些父母則主張女孩生性敏感,說話時得多費心,而男孩比較大剌剌,溝通時可以比較不拘小節……究竟,養男育女有沒有難易度的差別?還是這些都是大人們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呢? 根據美國《教養》雜誌(Parenting)的分析,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個性才是決定教養難易度的關鍵因素。外在環境因素,包括父母的對待方式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打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因為性別不同而有些許的差異。」維吉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史坦表示:「父母往往會用輕柔的聲音對女孩說話,卻容易忽略男孩的感受。」 不過,男孩女孩的大腦和生理發展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差異,進而影響外在的行為表現。男孩、女孩,誰比較難養?端看你從哪個角度來看,以及哪個時期而定。 Q1:從管教上來看,哪個比較難養? A:男孩。 有些男孩的父母不免自嘆:「為什麼我說的話,他都聽不進去?」事實上男孩可能真的沒聽見。為什麼不聽話的往往是男孩?原因是在聽力上,男孩的敏感度天生就比女孩差,而且年紀愈大,聽力上的差距也愈為擴大。 相對地,女孩能夠清楚區別口語上的差異,口語能力也比較好,只要大人說:「別那樣!」或「說說看妳……」,女孩通常會乖乖遵從。「在管教男孩時,需要給予實際的感受,面壁思過有時是必要的手段。」家庭治療師邁可.古瑞說:「特別是學齡前的男孩,他們不善言語表達,屬於衝動派。」 Q2:從身體安全來看,哪個比較難養? A:男孩。 專家說,男孩通常比較喧鬧,攻擊性也較強。因為冒險可以刺激他們腦內的「快樂中樞」。許多男孩的父母發現他們必須緊緊盯在孩子後頭,稍不留神,繃帶就得派上用場。 然而《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一書的作者溫蒂.莫傑爾說:「多讓孩子去探險是必要的,有助於建立孩子的人格、自信和持續力,雖然難免會有一些皮肉傷。」男孩是天生的冒險家,有時父母可以用獎勵的方式,幫助他稍微緩和下來;相反地,女孩偶爾也需要體驗冒險一試的感受。 Q3:從溝通上來看,哪個比較難養? A:幼時是男孩,8歲以後是女孩。 女寶寶天生就對顏色和形狀感到興趣,例如人們的表情;男寶寶則對移動的物體最感興趣,如高速駛過的車子。女孩比較擅長解讀非語言的訊息,例如語調和表情;相反地,男孩不但語言發展比女孩來得慢,使用的字彙也比較少,將感情和言語相互連結的能力也顯得薄弱。 不過當女孩愈長愈大,情況就開始不一樣了。女孩原本就擅於和人溝通,也容易花比較多精力在溝通的細節上,對於「誰說了什麼」、「為什麼她要那樣說」等等,都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因此,家有女孩的父母最好從小就和女兒建立開放溝通的管道,當她在人際溝通上感到困擾的時候,就會比較願意聽聽你的看法。 Q4:從培養自尊心來看,哪個比較難養? A:女孩。 對每個孩子來說,建立健全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然而研究顯示,比起男孩,女孩較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加州家庭治療師珍.博曼表示,傳統文化壓力教女孩「把別人需求擺第一,先不在乎自己感受」。她分析說:「女孩愈是極力取悅他人而壓抑自己的需求,她的自尊心愈容易受到傷害。」

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2009年02月19日
公開
15

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比過去多得多,也比前輩們更講民主,但總的來說,孩子卻比過去嬌縱、難管了。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種育兒書刊充斥市場,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來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個新誤區便出現了。 誤區1:孩子應該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力力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裡時,沒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很顯然,像力力這樣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的。事實上,一個家庭中最為緊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經營。不妨告訴孩子:媽媽最愛的人是爸爸,爸爸最愛的人是媽媽,你雖然沒有得到最愛,但你同時擁有雙份愛。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下班後半小時內不可以打擾爸爸媽媽」。結果你會發現,以前越關注他,他的要求越多越難纏,現在你把他的位置放對了,他反而變得禮貌和獨立。 不要給孩子他是家裡的特權階層的印象。好東西大家要分享,人人有份,這樣培養來的孩子才懂得關愛別人。 誤區2: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 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據調查,在三種情況下孩子最不開心: 一 是父母吵架離婚時,孩子很驚恐,不知所措,又擔心自己沒人要。 二 是沒人玩時。特別是喬遷新居後,父母給孩子很多限制,牆上不許畫、地板上不能拍球、衛生間裡不許玩水,更不能領著同伴來胡鬧,到最後,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 三 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著哄著學畫畫、彈琴、上各種興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麼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童年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小小煩惱。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肯定、鼓勵他表達情緒,幫助他調整情緒。 誤區3: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帶養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飯追著餵直到跑不動,結果是長大以後生存適應能力差,中學生父母鋪床墊褥、大學生父母全職陪讀大有人在。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 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 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誤區4: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把自 己嚮往的東西列一張表,然後,在今後三年內可能滿足的願望上打勾,其中打勾 的能佔20%,我們多半就很滿足了。而現實是多數孩子75%以上的願望都能如願以償。許多父母善於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更糟糕的是,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克制與承受。一項實驗表明,幼年時面對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 自己攫取慾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要遠遠高於不能克制的孩子。問題是很多父母缺乏臨場說 不的處理技巧。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上街前說好今天不買東西,但到了街上,面對誘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後撒潑,大人覺得很丟面子就屈服了,當然嘴上還是要惡狠狠地說,下不為例否則就收拾你之類,顯然這種空洞的威脅永遠都不會兌現。另有一對夫妻是這樣處理的:孩子撒潑,夫妻倆一商量,決定由媽媽出面說,你願意賴在這兒就呆這兒,我們先回去了,說完掉頭就走,孩子見勢不對, 拔腿就追。回去後吃完晚飯,父母鄭重地和孩子交談,讓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為,並主動作出行為承諾。 誤區5:家務活父母幹就行了 幸福指向——讓孩子承擔勞動的義務 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安排著承擔一定的家務,但輪到自己做父母時幾乎沒人指望孩子能幫家裡做事。調查顯示,各國兒童平均每日勞動時間分別是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德國甚至將6歲以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寫進法律。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而家務活正是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的途徑。比如3歲可以端板凳、遞用具,4∼5歲可以疊衣服、理床鋪,6歲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間,10歲的孩子就該固定地承擔家裡的某項勞動了,如收飯桌、倒垃圾。總之,孩子是家庭成員,就應該讓他對家庭盡義務。 誤區6:板凳絆倒了你,我打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而不同的對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干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其實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 著擋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讓他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 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後果。把小夥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誤區7:完全講民主 幸福指向——民主要慎用 從前的家長容易簡單粗暴,而現在的家長容易太講民主。父母作了一個決定,孩子尖叫為什麼,你解釋,他再問為什麼,你再解釋。其實他並不真的想尋求答案,而只是引誘你進行一場辯論,而無論你表達得多麼清楚,孩子總會有自己的理由。其實民主是為了瞭解孩子的想法,並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討價還價,甚至遷就退讓。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不帶歉意與威脅地說明,「因為我是父母,所以做決定是我的責任」。大人想成熟的意見應該要求他做而不是希望他做,當你以懇求、交易、賄賂、威脅、講理的方式去對待他的不合理要求時,其實就是在鼓勵他不講理。 誤區8: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幸福指向——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或者爸爸豁達媽媽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更有甚者媽媽重罰過後,爸爸悄悄帶孩子去飯店美食以示慰勞。長此以往,孩子產生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教育功效相互抵消。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興時孩子犯再大的錯也能原諒,不高興時孩子一點小錯也能無限上綱,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時間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一段時間又事無鉅細、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關注教育的內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長的情緒。須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養成好的態度習慣的,它需要親子雙方共同的意志努力。

養育幼兒十則

2009年02月18日
公開
12

當我們在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時,是否注意到孩子也在向我們說“YES”和“NO”呢? 請不要聽見我哭而不理睬我! 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時,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請不要罵我笨,不乖,而不告訴我應該怎麼做! 請不要把我丟在陌生的地方,就離開我! 請不要經常給我糖果,書局,電視,來代替你自己. 請不要強迫我吃你認為好吃,該吃的東西. 請不要今日親我,贊美我,明日打我,責備我. 請不要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現就認為我已經長大. 請不要哄我威脅我給我不能實現的諾言. 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打架?為什麼哭?而總在忙你自己的事.   (1)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候,大人往往覺得很煩,但如果只是拿個玩具或食物給他,並不能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說話。 成人瞭解孩子,就得付出觀察的時間,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許哭”“老實點”之前,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的傷心情緒。   (2)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當孩子處在安靜的狀態中,成人經常不聞不問;而孩子表現出頑皮或多動時,卻會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發現: “只有在我調皮的嘗試中,父母親才注意到自己。” 這會引起孩子層出不窮的負面行為,令成人覺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調皮。   (3)請不要指責我“笨蛋”“不乖”,而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   “笨!”是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的口頭禪,即使心中並非真的那樣想,卻經常隨口而出。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顯現出的自我評價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建構出來的,如果他常聽到“差勁”“笨拙”“糟糕”等字眼,難免讓孩子真的覺得自己是如此,使得他對自身的價值不夠樂觀,而在嘗試新能力的表現上因為緊張而大打折扣。 因此,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比說他「糟糕」更具建設性。   (4)請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兒童對養育的環境並不熟悉,又不瞭解照顧他的人,這種經驗對幼稚的心靈無疑是一種創傷。 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去那裏了,更擔心父母一去不回。 怕生、黏人、常有恐懼感的孩子大多經歷了這樣的早期生活。   (5)請不要常給我糖果、玩具、書籍來代替你自己。   父母們在家裏經常做一些兒童不能參與的工作,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孩子。 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時間,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講故事的媽媽和能夠與自己遊戲的爸爸。 (6)請不要強迫我吃你認為好吃、該吃的東西。   中國人非常注重飲食,覺得孩子的吃比其他問題都重要。 飲食,原本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 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過多的時間精力,而使豐富的環境嘗試相對減少,對於孩子生活目標就顯得本末倒置了。   (7)請不要今天親我、讚美我,明日打我、責備我。   有的父母情緒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百依百順; 情緒惡劣時,就會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經歷了這種強烈的外界情緒感受,會產生很大的不安。   (8)請不要在我過多任性、無理表現時,反而放鬆給我的約束。   孩子有時會表現出任性、無理取鬧,如果成人不堅持已經告知孩子的原則,以後孩子就會用各種方式爭取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從而帶來育兒上的困擾。要知道,安靜的孩子是來自權威式的家庭。 這裏的權威不是指專制,而是允許孩子表達意願,而最後的決定權是在父母的一致決定上。 研究表明,這種形式的家教對孩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頗為有效。   (9)請不要哄我、威脅我,給我不能實現的諾言。 有的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 或是恐嚇孩子:“再不老實我就把你交給員警!” 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孩子對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10)請不要只問我為什麼打架,為什麼哭,而仍忙於你的工作。   孩子發生自己的小問題時,成人容易馬上做出指責的反應。 然而,家長生硬的態度,常令孩子感覺自身問題的渺小,往往出現自卑心態。 所以,留心觀察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檢討親子之間相處的各種可能,是現代父母應該用心的地方。 作者:張敦華 舊金山大學教育碩士、神學基礎研究院靈修輔導博士,現任新店耕莘醫院牧靈輔導。

幸福花草茶

2009年02月16日
公開
28

懂得守住自己的幸福,要比去羨慕別人的幸福聰明多了。 除了咖啡,花草茶是我最喜歡喝的飲料。 是飲料嗎? 每次看到各式各樣的花草茶,心裡就特別快樂。 午後,迎著流洩一室的陽光,飲一壺玫瑰花草茶,讓淡淡的清香瀰漫著,啜一口幸福的感覺,凡塵俗事煙消雲散。 獨自享受這午後的傭懶情調,就覺得很幸福。 忙碌了一天,回到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燃起一室馨香,隨著香氣在空氣中擴散,白天的壓力與煩悶都淡了,此時,最能感受幸福的滋味。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為什麼不讓自己換個方式過生活?狹窄的空間會越來越開闊,心靈就會得到舒展與放鬆。 當我們望著日漸西沈的落日,聽聽朋友的新生活、新計畫,終於發現,日昇月落,不論我們自以為爬得多高、走得多遠,我們所依賴的,永遠不過是一些生活基本的東西,只要是一句肯定的讚美、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讓我們有追求幸福的動力。 我只想,享受這午後的傭懶情調,忘記生命該承受多少的壓力,再泡一壺花草茶,慢慢品嚐這緩緩流動的幸福。 如果,世界上有太多無法改變的事,那麼,我們只能學會輕鬆以對。 其實,只要生活簡單就能看見生命的美好! 「單純」就是美好呀! 每當自己聽著絮絮叨叨的笑語聲,和餐盤碰撞的聲音,我都能感受到幸福流動的滋味,也許,有很多人連這小小的幸福都不可得。 生命本就是一篇篇的風景,也許,只是一個心情的感動、一杯花草茶的清香、一頓可口的晚餐,但你們可發現:處處都是心靈震動的美。 別奢望人生有太多的繁華。 單純、平穩的生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幸福。 文章摘於「幸福不要奢望別人給」

不必說「動作快」的三句妙言

2009年02月14日
公開
10

「不要再磨磨蹭蹭,如果動作不快一點,我就不管你了!」 改成說「多虧了你動作快,我們才趕得及,太好了!」 不知道各位使用「動作快一點」的頻率有多高,母親在帶孩子時,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或許真有些媽媽在一天當中,對孩子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動作快一點」,但無論說多少遍的「動作快一點」,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想要「快一點」的話,就無法產生效果。 小孩子無論做什麼事,一定會比大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因此,首先必須先拋開「這個孩子做○○時,動作很慢」的想法,正因為已經認定孩子動作慢,所以就會不斷催促孩子動作快一點。 不妨讓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做事,當認同孩子的速度後,就不會嫌他慢,孩子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加快速度。 另外,父母也經常基於自己的立場催促孩子,也就是說,孩子如果動作不快一點,會影響到父母,而父母對此感到不耐煩。不妨將「動作快一點」改為「如果動作快一點,可以幫我很大的忙!」後者也較貼近父母的心聲。 如果孩子在媽媽不斷催促「快一點」、「快一點」下,按照媽媽的要求完成工作時,媽媽要記得對孩子說:「謝謝你動作這麼快!」當孩子看見媽媽高興時,也會感到高興,並在內心覺得「原來我可以快一點」、「下次我一定要更快。」 「趕快吃,為什麼不吃完?」 改成說「看你吃的很香,媽媽好高興!」 有些孩子吃飯的速度特別慢,即使在學校吃午餐,幾乎每天都是最後一個。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孩子拿著筷子或湯匙的手根本不動……於是父母就會忍無可忍地大聲催促、責罵。 「你再不快吃,我就要收掉了!」「你每次吃飯都很慢!」不妨思考一下,快或慢是父母的標準。 「今天比昨天吃得快。」 「嗯,今天好像比平時吃得慢。」 當能夠這樣想的時候,就不會感覺不斷催促「快一點!快一點!」時那麼地煩躁,心情也就比較輕鬆。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要使用著練習使用「這個孩子的標準。」 不可思議的是,當孩子經常聽到「快一點」「快一點」的催促時,就會覺得我沒辦法動作快,進而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動作慢」的人。因此吃飯變成一種痛苦,要花費更多時間,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吃飯時,先端上孩子喜歡吃的菜,孩子一定吃得比平常快,這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你今天吃得又多又快,看到你吃得這麼滿足,媽媽真的很高興!」當孩子知道母親為此感到高興,便會精神百倍,並在心裡想「如果明天也可以吃得快就好了。」 「趕快睡覺,不然明天又起不來!」 改成說「如果你趕快睡,等於幫了媽媽大忙!」 「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到很晚才睡得著……」 「我希望他可以早睡早起,但每天早晨都起不來。」 許多母親都有類似的困擾。 如果孩子已經讀幼稚園或小學,仍然為「孩子每天很晚睡」而煩惱的話,通常是因為父母也晚睡的關係。但孩子無法立即改變生活型態。 讓孩子早點睡,以便可以做自己的事,這只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在斥罵孩子「你一定要早點睡覺!」時,不妨說「如果你早一點睡,是幫了媽媽很大的忙」,更能夠表達真實的想法。當以這種方式說話的時候,就可以消除「這個孩子為什麼還不睡」的焦躁。 本文摘自「千萬別罵孩子」一書

情人節由來

2009年02月14日
公開
14

情人節由來 神話與浪漫的交織...關於情人節的由來,因為時代久遠,目前僅能從少數的史料記載中推敲,而多數流傳的版本有二種: 1.神話傳說~ 古羅馬城剛剛建城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許多成群的野狼在鄰近林四處游蕩,帶給人畜許多威脅。故羅馬人在每年二月十五日,會舉行盛大的慶典來祭祀掌管及保護牧羊人及羊群的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也就是所謂的「牧神節」。也有傳說指出牧神節是為了慶祝潘神(Pan)法烏努斯(Faunus),祂是主管畜牧和農業。 當時有個習俗,每年牧神節前夕,二月十四日晚上,羅馬女孩子的名字會被寫在一張小紙上放入盒內,再由男孩們抽出那女孩的名字,抽到誰,誰就成為那名男孩的心上人。至於為何二月十五日的牧神節會演變成二月十四日的瓦倫丁日(Valentine's Day)呢?其實是為了紀念第二個傳說,殉道者瓦倫丁而來。 2.浪漫傳說~ 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的戰事連綿不斷,當時的一位暴君克勞多斯(Claudius)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男人們離開了家庭,年輕小伙子也被迫與情人分離,此舉引起強大的反彈。克勞多斯得知後即憤怒的下了一道「禁婚令」,不准人民在此時舉行婚禮,連已訂婚的情侶也要馬上解除婚約。使得男人們全都告別愛人走向戰場。 在離克勞多斯宮殿不遠處有一座漂亮的神廟,裡面住有位修士瓦淪丁(Valentine) ,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總會聚集在此地,聆聽瓦倫丁的祈禱。當瓦倫丁得知暴君下達「禁婚令」時,感到非常難過。此時神廟來了一對情侶,希望瓦倫丁能幫助他們舉行婚禮。 瓦倫丁違抗命令幫助情侶完婚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進克勞多斯耳裡。狂怒之下克勞多斯隨即下令,派士兵將瓦倫丁從正在舉行的婚禮中拖走且被關進大牢。人民得知此消息後,紛紛進見請求克勞多斯免去瓦倫丁的罪,皆徒勞無功而返。最後瓦倫丁在監牢內受折磨而死,葬聖普拉教堂。那天正好是二月十四日。故人們為記念瓦倫丁,即訂這天為「情人節(Valentine’s Day)」。 無論情人節的由來為何?它都悄悄的滲透到每個現代年輕人心裡,每到這天無論情人、親人、朋友們都可以互相傳遞愛意,讓這個世界將變的更可愛更美好! 情人節快樂

吃橘子不吐橘子子!!

2009年02月13日
公開
14

從小媽媽讓yoyo水果如~吃葡萄或西瓜..等有子的水果,都會先幫他把子挑出來!!所以導致現在yoyo....不會吐子..... 今天媽媽剝了一顆很甜的橘子想給yoyo吃,正當yoyo要吃他前,媽媽好心提醒yoyo要記的吐子!!此時yoyo卻退怯了....我不要吃有子的.... 媽媽心想,都這麼大了,總不能還不會吃有子的水果吧!所以一開始就跟他說,這一片沒有子,你試試看!(先讓他別拒吃)很甜厚... 當yoyo還想吃第二片時,他要求媽媽幫他挑出沒子的橘子! 但媽媽哪有捺麼..神呀!! 只好跟他說我盡量,但如果還是有子的話,不可以亂發脾氣唷,要試著把子吐出來!! (因為以前yoyo吐子都會連嘴中的果肉也吐出來,實在是粉浪費,不過誰教媽媽之前都幫這小子做好好的,剝奪他學習成長的機會呢!) 正當媽媽擔心他會跟以前一樣把果肉一併吐出的同時,yoyo彷彿正在『處理』嘴中有子的橘子!!正當媽媽開始緊張時..... 但沒想到這小子居然成功了!! 耶....母子倆彷彿是中樂透一樣開心!!於是在媽媽的鼓舞下,yoyo又吐了好幾顆子唷!! 真是 ~ 大成功 ~ 成功學會吐子之餘,媽媽發現其中一顆有點發芽,母子倆四眼相交,點點頭有默契的異口同聲的說...我们把它種出來變成橘子樹好了!! 於是無聊二人組就開始了種橘子樹這檔大事, ㄟ...應該說是『另類』學習付出愛心細心與耐心啦... (哈...這樣說法較深具意義) 小小橘子樹,希望快快長大...yoyo每天期待著.... 先將橘子子發芽 隔幾天再種到土裡 yoyo,接下來就只能聽天尤命,ㄟ....應該說是付出愛心與細心好好照顧,看它願不願意長高長大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