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奕安的娘

管教孩子的原則

2005年03月02日
堅守原則,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教育孩子可以不打、不罵,但卻不能沒有堅持原則。只要掌握原則,不因自身情緒而影響賞罰準則,教育孩子並沒有那麼難喔!
家中有孩子的人,最苦惱的問題常常是吵鬧,以及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了!現在因為居住環境跟生活型態改變,我們以前可以吃完飯就自己跑出去玩、天黑再回家的童年生活,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這使得正值好動期的孩子更會將精力發洩在調皮搗蛋的破壞上!
古諺云:「愛之深,責之切」,而現代教育卻又提倡「愛的教育」!究竟,教育孩子應該用愛與包容的態度,還是賞罰分明、恩威並施呢?專家認為,這兩種觀念並非背道而馳,家長只要掌握下面幾個原則,就能不必動到棍子,又能讓孩子明是非。

管教孩子的原則

一、言出必行

父母言出必行,孩子才能預測到自己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管教不是只偶一為之的行動;所以當孩子違反規則時,父母有義務要採取某種管教形式,這樣才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且也等於是告訴他:「你瞧,我跟你說的是真的」。孩子愈覺得父母言出必行,也就會讓他更信任父母、更有安全感。

二、管控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打破規定時,父母卻只是口出威脅或嘮叨不停,或暴跳如雷而不採取行動,孩子便會不斷試探規則。因此,想要做到言出必行,首先要管控自己的情緒,不可因自己的情緒沮喪或愉快而破壞規定;其次,不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原則,例如今天有客人在場,不好意思制止孩子不恰當的舉動,就讓孩子隨便胡鬧。

三、轉移孩子的不當行為

在孩子沒有過份的不當行為出現時,應採「因勢利導」的方式進行,設法引導孩子出現並去從事有目標、有創意的活動,嘗試鼓勵他們把這件事情做好,以取代無目標、無意義的盲動行為。當孩子有過份不當的行為出現時,可以問孩子需要什麼,例如教他畫圖等目標性的活動,以轉移不宜的行為,並且對他所畫的圖加以讚許,這樣就能讓他更有意願去畫圖,而減少做不當的活動。

四、清楚正確的示範

一般而言,我們常看到的管教方式,是在孩子犯錯時,告訴他「不可以」、「不要」,而非在一開始便給予正確的行為規範與觀念;這是因為為人父母者常常把孩子想像為「成人的縮影」,就會以孩子「應該」知道的角度來思考,然後等孩子犯錯時才來糾正。其實,觀念是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來的,建議父母可以藉著睡前跟孩子聊聊天,甚至做「親子共讀」,順便藉此機會建立生活常識正確觀念。

五、給予練習的機會

根據教育專家的調查與觀察,發現一般家長給孩子們的協助太少,通常只給予他們口頭的說明,並未給予他們練習的機會,卻要求孩子們在未經練習及粗略的指導下,精確無誤的表現出我們所教導的事物,這是不公平的。

舉例來說,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口頭上的「這很正常」、「不要這樣想」等話語其實無法讓孩子釋懷,家長不妨從頭了解事件的緣由,然後與孩子共同面對那樣的情緒,給他擁抱、陪伴,更能讓孩子感覺家長與他同在,也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試煉。

六、給予適當活動空間

「幼兒的生活重心就是遊戲」,然而,現今有多少的遊戲空間給我們的孩子?想想我們小時候,也常常爬到樹上或從樹上摔下來,大人似乎覺得很平常;而現代孩子沒樹爬了,爬桌子或櫃子,我們卻會覺得他太調皮了!因此,空閒時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是教育當中不能忽略的事情喔!

叮嚀

如果仔細觀察東方父母與西方父母的差別,會發現西方的父母會給予孩子較大的自由、較多的獨立自主,但在孩子受挫時,會給予陪伴、傾聽與支持,很容易讓孩子跟父母成為「朋友」!所以,通常給予孩子過多保護的東方爸比、媽咪們,不妨試試看這樣的教養態度喔!

轉貼BabyDJ婦幼網200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