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王維「辛夷塢」的詮釋

2009年10月22日
台北中心面授教師 錢奕華

十月秋涼了,可曾發覺路上或高速公路旁見到朵朵紅色的落花,落花旁的樹上,枝枒上開放的竟是一朵一朵白色的花,好生奇怪呀?為何地上的花朵是紅色,但是樹上的花卻是白色,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它的名字叫木芙蓉,英文名字是:Hibiscus mutabilis L.,又稱醉芙蓉、千面女郎,或三變花、三弄芙蓉,原產於中國四川、雲南、廣東、日本,與山芙蓉,學名:Hibiscus taiwanensis,又稱Taiwan cotton-rose,或台灣山芙蓉、狗頭芙蓉,這種台灣區域獨特原生種類不同。

雖然木芙蓉與山芙蓉在葉、花、身上絨毛形狀上稍有不同,但兩者都是耐乾旱、耐污染、也耐貧脊,長在樹林邊緣,或者道路兩旁的樹木。古典詩詞常常提及芙蓉,其中最具禪意的當屬唐朝詩人王維(西元701-761年)有一首〈辛夷塢〉,曾描寫山芙蓉開花的情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詩中描寫芙蓉花在秋冬之際,滿山一片芒管花的山谷中,自開自謝,不在意深秋冷清,附近溪邊的居民,都已經無人出外踏青觀花,芙蓉仍舊兀自綻放出自己絢紅的色彩,詩中既寫出大自然環境的幽美清靜,又反映了芙蓉花孤高情懷,更顯露花的本質是不因外在環境影響,即使深秋蕭瑟,即使是只有一天短暫的生命,也要盡情的揮灑,努力綻放出最美的色彩。

難怪古代有一本探討花的書本《花鏡》,就讚美芙蓉花是:「清姿雅質,獨殿群芳,乃秋之最佳者。」芙蓉這種綻放後凋謝,凋謝後又重生,從夏末直到秋冬,持續不斷的展現美麗的花朵,象徵芙蓉是具有強韌的生命力的。

芙蓉花的歷史意義
芙蓉花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早在漢代《爾雅》、《說文解字》就有記載芙蓉的資料,但是當時是把芙蓉當作荷花,又名芙蕖、夫容,直到唐、宋詩文中才區分為生於水中的稱草芙蓉,生於陸地的稱木芙蓉,並讚美東晉時代山水詩人謝靈運(385-433)的詩,稱其詩像「芙蓉出水」,比喻詩的清新可愛,美妙自然,後來轉而比喻女子秀麗而風姿綽約之美。

這種形容是出自描述荷花之美而來,因此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把林黛玉比作芙蓉;另外芙蓉與牡丹常常在古代畫作中出現,因為蓉與榮同音,花與華古時通用,芙蓉的諧音是「富榮」,代表榮華富貴享用不盡的意思。

就因為芙蓉太美了,花色的變化,猶如原本素淨的雙頰,因喝醉酒而逐漸漲紅了臉,據說唐明皇有一天看到楊貴妃睡眼惺忪,儀態嬌媚可人,以為她酒醉未醒,但貴妃卻回答說:「芙蓉之睡未足也。」文人就將芙蓉花比喻像貴妃醉酒般美麗,故稱作「醉芙蓉」;所以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的詩句中以:「芙蓉如面柳如眉」,用芙蓉來比擬楊貴妃的美。

芙蓉的花期從十月以來,直到十二月,都看得到它開得十分妍麗,占盡深秋的風情,給蕭瑟的晚秋景色,增添了盎然的生意。因此從古代就有多少文人、雅士歌誦它。

古書曾記載南北朝後蜀時代,有一位皇帝名叫孟昶,由於妃子花蕊夫人非常喜歡芙蓉,皇帝除了封她為慧妃之外,並在京城成都,種了許多木芙蓉,前後長達40公里以上,真是壯麗!

因此,後世訂農曆十月的花神是芙蓉花,以歷史人物為代表的話,女花神是花蕊夫人,男花神是宋代一位非常喜愛芙蓉花的大學士石曼卿,傳說說死後成為掌管芙蓉城的仙人。

芙蓉花的植物學意義
木芙蓉與木槿是親戚,屬於錦葵科、木槿屬,錦葵科的特色是雄蕊多數連生成單體管狀雄蕊筒,將雌蕊保護在其中,只讓雌蕊柱頭五裂,高高的突出接受花粉,整個花絲合成筒狀或柱狀,稱作「單體小蕊」這可是錦葵科家族的正字標記,例如朱槿就是如此。

木芙蓉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期10-12月,果實期11-12月,通常作為庭園樹木之用,可以盆栽,以扦插、壓條、分株、播種等方式在春天播種。

木芙蓉猶如一位善變的美女,花朵的顏色有白色和粉紅色兩種,花的直徑約6-10公分,單瓣花瓣的有5片花瓣,重瓣花瓣的花瓣較多,花中央是淺紅色。

木芙蓉多半在清晨開花,早上是淡淡的粉白,過上午10點後花瓣漸漸呈粉紅色,大約中午以後,由白色漸漸轉成粉紅色,花色會隨著時間而加深,當傍晚即將凋謝時,花瓣蕊苞會變成深紅色了,花苞成為花萼狀的總苞,花謝了之後包裹住子房。

如果異花授粉成功,果實則留在枝頭上,花朵單獨掉落滿地;如果沒有授粉成功則子房隨花朵在第二天的早上,成為掉落滿地的紅萼,花朵的壽命通常都只有一天到二天左右,花期雖短,但是一天的變化,就夠讓你一天看上三回也不厭倦了。

為什麼它的花會變色呢?原來花本身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受到養料、水分、溫度的條件不同,呈現不同的酸鹼度,酸鹼不同,花的顏色就會有深有淺,有濃有淡,甚至會變色,酸性愈強,顏色愈紅,酸性的花青素會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陽光強烈的地方,就會反射了含熱量多的長光波。

山芙蓉是酸性的花青素,中午到下午受到陽光照射的影響,溫度熱量都提高,它的花青素呈酸性,紅光的波長長、熱量多,因此才會從白花轉成紅萼。

木芙蓉的葉形是互生的圓型,通常有5個淺淺的裂片,葉緣有粗鋸齒,葉子的基部則是呈心臟形,且由基部向上、向外伸出5-7條葉脈,也就是「掌狀葉脈」,摸起來是像是略硬的紙質,而葉背面和葉柄,全株都密生長毛,花是單朵由葉腋處長出,可以以阡插的方式種植。

花期約至12月,芙蓉的花期雖然結束,但是樹上仍有果實累累,它的果實是球形蒴果,果實由小變大,由綠轉黃棕色,徑約3.5公分,成熟後的果實慢慢的會由中間縱向爆開,爆開的種子內密生淡黃色剛毛或綿毛,種子數多,是腎形而背部有長毛,會隨風散開來,像乘著風兒的翅膀,尋覓另一塊向陽的土地生長。

〈辛夷塢〉中「芙蓉」之意義
王維賦詩以明志,其實是寄興詩於天地山水之中,由於他潛心佛理,詩中有禪境與禪意,故東坡美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晚年居藍田別墅,附近山邊溪澗,雖是山中無人,花卻自在的開與落,從不遺憾人之不知已,這種自在自得的心境在此詩中表現出來。

〈辛夷塢〉原指種滿辛夷花的花園,辛夷花又名木筆花、春花、白花樹花,會春花,望春花,屬於木蘭科 (Magnoliaceae),其命名是因為花苞初生如夷(芽),而味辛,多集中生長在亞洲的溫帶和亞熱帶山區,是大陸長江一帶原產的高級花木。

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有名的庭園花木,生長在山區及曠野中,通常在開花於3?4月的深冬和早春時節,花色有白色、白色帶紅暈、暗紫色,具有濃烈香氣。

王維以芙蓉花比喻,兩者都是枝頂開花,芙蓉為溪澗的樹種而辛夷為山區樹種,兩者在一在初秋,一在冬末初春,都可在山間開花。因此王維以「芙蓉」名之,此有兩種可能:一是詩人冷靜的報導ㄧ己的發現,以山中溪澗旁,有一片辛夷花美得像芙蓉ㄧ般,在偏僻的山谷中兀自的開放;二是王維這一區辛夷花的花塢中,也有芙蓉樹種,他特意發現它在秋涼萬花寂靜之刻,竟然開得如此絢爛。

以「木末」,象徵花朵開於枝條的頂端,是單生花,也是孤獨的花;傍晚發出紅萼,以鮮明的顏色,活潑而有力的生命展現它美麗的ㄧ刻,文字上「發」對應「寂」,產生強烈的對比,顯出熱鬧與冷清,借用花的開與落,象徵自我的蛻變與成長,雖無人欣賞,雖沒有掌聲,但自我的圓滿與豐富,別人又如何理解。

王維以客觀的描寫,色彩的鮮活,對比文字的手法如:「無人」、「紛紛」,「寂」與「發」強烈的表達一個自主的生命,其意義在於: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真實,不必在乎別人知不知道你的存在,對我們的啟發應是:對於塵世俗人的汲汲營營,不甘寂寞,求為人知,這些辛夷花(芙蓉),真是活得自然.自在又自信啊!

這首詩以芙蓉花開落的情景,在寒冷的空山中,一朵朵鮮豔的芙蓉,讓作者與讀者開悟而深入到心靈的解脫境界,藉由形式上自然的書寫,如同一個觸媒的引發觸發了禪機,如此身邊平常的事物,卻讓作者開發心眼,有新的體悟與視野,作者產生一個與眾不同的新觀點,也是超越世俗的看法,更是發自內在的體會。

這種作者禪悟的體會,發而為一篇有禪味且具有精神意義提升的詩,一字、一句到一事,處處呈現禪式的文字或風格,讀者藉由禪詩作品,讀出作者的心靈世界,讀者與作者共同體會一個:形而上、超乎形象之外的世界,作者引領我們進入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謂「無我之境」,體驗與說明高妙的人生哲理之禪境,擴大生命的格局與侷限,走向圓融的悟境,開悟後的禪悅與自在,因此〈辛夷塢〉不但是首好詩,更是一首禪詩。

(94.11.23及94.11.24空大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