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愛情文學筆記

2014年09月02日
99上 愛情文學 空大台北中心講師蘇心一老師整理 nigge轉貼
明光學長&Mae姐姐傳達

壹、 愛情類型主要分為:
浪漫型:受外表吸引,追求羅曼蒂克
利他型:完全奉獻,無條件付出
自我型:以自我為中心,不希望被愛情束縛
實際型:理性而慎重計畫
佔有型:極度害怕失掉對方
遊戲型:避免真心投入,見到喜歡就去愛
依賴型:全然投入,以愛情為生命重心
三溫暖型:戀愛過程忽冷忽熱
伴侶型:由友情漸進發展,細水長流
被動型:被動等人來追,不敢主動表白
完美型:無法容許瑕疵,追求完美主義
文學是西方近代文學的核心文類,「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恆話題。

貳、古典小說最常出現四大類型:
一、浪漫型愛情,又稱衝動型,很不切實際:
最膾炙人口的人神相戀——只限鴛鴦不羨仙;人鬼相戀——超越生死魂牽夢縈。
(一)、人神相戀:蒲松齡《聊齋誌異》的翩翩、〈長恨歌傳〉敘述的唐玄宗與海上仙山的楊貴妃。揭示愛情美好,神仙甘願下凡,期待永浴愛河。
(二)、人鬼相戀、干寶《搜神記》〈紫玉韓重〉、劉義慶《幽明錄•賣粉女》、「人面桃花」的崔護與少女。
因為古代社會士大夫不能在現實生活中談戀愛,只好穿越時空從志怪小說找到心理補償與慰藉。
二、利他型愛情,對對方絕對包容忍耐,喪失自我:
元稹〈鶯鶯傳〉和蔣防〈霍小玉傳〉的女主角都是在開始的愛情關係中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矮化角色,造成悲劇。〈鶯鶯傳〉的鶯鶯主動獻身,一味付出;〈霍小玉傳〉的霍小玉也只打算八年,最後兩人都被毫無交代拋棄。
三、實際型愛情:愛戀者尋找合適相配條件,符合再發展感情。
《搜神記》裡談生、辛道度、盧充都和女主角生前素不相識,都被女鬼強烈吸引,女鬼都有贈送紀念品給丈夫,因為各取對方之長,具有實際功利,強度厚度都不夠,經不起試煉;《金玉奴棒打無情郎》也是如此著重實際利益。
四、遊戲型愛情:尋求短暫歡樂,不考慮未來。
〈鶯鶯傳〉裡的張生,唐代傳奇當中許多歌女娼妓都與文人有一些愛情故事,很少有善終修成正果的。

參、豐滿多樣的戀人形象
一、為愛勇敢的多情女:最令讀者印象深刻的就是為愛往前衝的多情女。
「巫山神女」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朝雲暮雨,神女為了心儀對象,主動出擊。勇敢堅決的女性在馮夢龍的「三言」裡面相當多,很多作品都鼓勵人們要大膽爭取幸福。像勇敢的名妓玉堂春,最後與王景隆修成正果;〈杜十娘怒沈百寶箱〉的杜十娘更令人欽佩,為愛情義無反顧,力定目標勇往直前,只是他就沒看清楚李甲,下場壯烈。
二、移情負心的薄情郎:〈鶯鶯傳〉張生、〈杜十娘怒沈百寶箱〉的李甲和孫富、〈王嬌鸞百年長恨〉的周廷章、〈王魁負桂英〉的王魁除了張生,其他人都得到應有的報應。膾炙人口的元稹〈鶯鶯傳〉的張生就是始亂終棄典型人物,他對崔鶯鶯只有肉欲沒有愛情,他的思想是古代士大夫的價值觀,重視功名事業,主動「自獻」的女子不是他明媒正娶的對象。雖然張生未受譴責,但是總有作家對這些移情負心的薄情郎安排得到應有的報應,〈杜十娘怒沈百寶箱〉的李甲和孫富和其他這幾篇的男主角都受到慘烈的報應。
三、難得真心的有情郎:一講到「有情郎」就非〈賣油郎獨佔花魁〉的秦重莫屬。著重南宋時期市民階級蓬勃興起的現實,將之與愛情主題結合,讓秦重的鍾情感動了女主角辛瑤琴,秦重知道何時該屈就離開,何時該挺身而出,經得起考驗的感情,才有機會走下去,最後以喜劇收場;《聊齋誌異•青鳳》裡的耿去病也是敢為有情人青鳳這隻狐狸真心付出的好男人。
四、有情有義的真伴侶:《搜神記•蘭岩雙鶴》記載一對不棄不離的夫婦化為雙鶴,另一篇〈韓憑夫婦〉更令人動容。宋康王是戰國時有名的暴君,他兇殘蠻橫強奪韓憑的妻子何氏,囚禁韓憑,讓他築守邊城;何氏死後不遂其願,令韓憑夫婦墳墓遙遙相望。故事當中形象最為生動的人物,是韓憑妻何氏。何氏的容貌是美麗的,使得貴為國君的宋康王用豪奪的方式想要擁有她,何氏不能抵擋暴力搶奪,雖委屈於宋康王,卻暗自為了保守不渝的愛情而決定殉情。首先「密遺憑書,謬其辭」說明其決死之心;然後「陰腐其衣」,為將來作準備;等到時機成熟,勇敢堅決地「自投臺下」,讓左右伺候之人無法挽救,預先腐蝕衣服的準備使得「衣不中手而死」,有謀有略,從容不迫地以行動表示對愛情的堅貞。然兩人死後不能如願合葬,遂快速地於墓上生樹,枝葉根柢緊緊相連,上更有鴛鴦悲鳴,以梓木、鴛鴦為比,以喻愛情之堅貞,甚至死亡亦不能阻擋。最終,以「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用一實證式資料,說明韓憑夫婦是確有其人,不是刻意捏造故事,有情有義的患難伴侶在專制君主時代彌足珍貴。

肆、古典小說婚戀價值觀
一、門當戶對:「坦腹東床」的王羲之讓郗鑒將女兒嫁給他,曹雪芹的《紅樓夢》更可見當時的時代環境不允許男女在婚前有私情,婚姻大事全由長輩決定。寶玉和黛玉的愛情被傳統家長的權威給犧牲了,被家長要門當戶對給扼殺了,寶釵也沒有真的得到寶玉的愛。古代上階層的社會以「門當戶對」為婚姻的考量,「門當戶對」未必美滿幸福,但也是結婚時不可忽略的條件,因為門當戶對的人才有對等的高度和格局去處理婚姻裡的現實問題。
二、郎才女貌:一般市井百姓比較在意的是「郎才女貌」,雙方年齡和外貌要相合,三言中的〈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描述一場風雪引出假女婿拜堂成親的喜劇;〈女秀才移花接木〉是女子喬裝男生走出閨閣,為自己尋找結婚對象,在衝突中以喜劇收場;〈唐解元出奇玩世〉唐伯虎不在意秋香是身份低微的女僕不計較門第得到幸福。古代多數都是說男的有才,女的有貌,如今女的也有才,才可以有長久對話的尊重空間,〈杜十娘怒沈百寶箱〉的杜十娘有主見、有能力,李甲卻沒有目標、遠見又被動,兩人性格差異太大,即使「郎才女貌」也難有幸福可能。
三、兩情相悅:其實男女結合應該以愛情為基礎,兩情相悅才有可能修成正果。像三言中的〈蘇小妹三難新郎〉蘇小妹和秦少游詩詞唱和,才情相當,志同道合,人生目標、價值觀、理想一致,志趣或所從事的事業相同,才能相知相惜,心理相容,最終才能體現鶼鰈情深,傳為佳話,才有幸福可言。可是古人有些家長還是不太能接受這種相遇相知,「琴瑟和鳴」的弄玉和蕭史最後還是超越凡塵揮別秦穆公到天外仙境相伴偕老。

伍、小說裡愛情的社會意義
一、反擊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一)、對「包辦婚姻」的批判:《搜神記•真情感天》私訂終身的愛人從軍歸來,墳前大哭開棺竟讓愛人死而復生,提示了自主婚姻的權利;三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順著「移乾柴近烈火,無怪其燃」的人性考量,讓弟代姊嫁的孫潤娶了妹代兄婚的劉慧娘,為有情男女主持正義,對於有情男女自主婚姻予以成全,將錯就錯,巧合安排,大饜人心,〈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的官家小姐李鶯鶯公然反叛提出對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的質疑,和唐傳奇裡的崔鶯鶯大大不同,沒有紅娘,單槍匹馬批判包辦婚姻的不是,主動爭取幸福,顯示晚明的時代色彩。
(二)、對「守節守貞」的批判:傳統社會封建保守,要求婦女守節守貞,「三從四德」極封閉保守,但是對男性毫無要求,雙重標準看待兩性的貞潔觀。「三言二拍」非常反對,挑戰舊傳統,表現新時代特點,〈蔡瑞虹忍辱報仇〉的官家小姐蔡瑞虹多次改嫁殺戮全家仇人、壞人,第四嫁才遇到君子朱源,終於報了深仇大恨,最後自盡身亡,還受朝廷旌表,建立節孝坊,展現對女性貞潔的新看法,放寬對女性貞潔要求的新尺度。每個人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強調因情而發的愛情,表達不管女性要守貞守節或另尋幸福,都要以女性自願出發,不該受傳統道德觀規範。
二、顛覆封閉迂腐的道德觀
「三言二拍」對男女情慾作細膩洞察與穿透的描寫,提供多方面的思考。〈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講已婚婦女三巧兒在婚姻中出軌陳大郎,最後又和前夫蔣興哥破鏡重圓的故事。作者細膩描寫三巧兒的內心世界變化,並用了不少文字描寫離鄉背井的丈夫懊惱悔恨的心理活動,開曠古未有之紀錄,讓讀者正視人性,自我檢討,並做出寬容的看待。陳大郎欺人妻而死,得到報應,妻子平氏賣身葬夫,嫁給蔣興哥,三巧兒最後竟然在知縣丈夫的主動成全下,與前夫復合,只是從正室降為侍妾,出人意料,三巧兒三段姻緣離離合合,表示女性再婚獲得官府肯定。
三、強調獨立之自主意識
早在「三言」的女性人物就出現獨立的自主形象,女性面對和處理愛情婚姻時都相當自我,呈現強烈的獨立意識。〈趙春兒重旺曹家莊〉的趙春兒多年努力重振衰敗的曹家家業;〈杜十娘怒沈百寶箱〉的杜十娘從頭到尾都自主她的人生。
現代的我們要理解傳統婚姻建制與男女情慾規範的不平等,刺激我們思考自己作主,透過小說提供讀者對人性、自身和所處社會的理解,有益對平等兩性關係的追求。

陸、戲曲愛情概說
一、「愛情」為戲曲立體素材:
中國第一個金禧年北宋,經濟發達,茶樓酒館林立,宋詞傳唱風行一時,金元時期民間流行說唱藝術「諸宮調」,是一個完整的戲劇表現。當時最有名的戲劇: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改編唐傳奇〈鶯鶯傳〉而成,戲曲裡的愛情正室成為戲劇中的主流素材。元朝王實甫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愛情這亙古不變的主題藉由戲曲這融合故事、詩歌、音樂、動作、舞蹈、雜技等不同表演藝術,傳唱著千古的愛情故事。《浣紗記》、《洛水悲》、《梧桐雨》都是如此。

二、「愛情」是戲劇靈魂:
戲劇中「愛情」是愛情劇靈魂之所在,有男女之愛、夫妻之情、王妃之戀、書生與煙花女子、仙鬼、動物與凡人的種種戀曲。鄭光祖《倩女離魂》塑造一個敢於違背封建禮教規範,追求愛情的幸福女性形象。「愛情」有決定生死的意志力,湯顯祖的《牡丹亭》杜麗娘死而復生,與夢中靈魂伴侶柳孟梅終成眷屬。《長生殿》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忘年之愛,「愛情」是戲劇靈魂,讓世世代代的人都能體會其光與熱。

三、鑑賞愛情戲曲的八項標準:
(一)本事動人: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本事動人的經典之作。
(二)主題嚴肅:元明清劇本講求「風化」忠孝節義之教,《嬌紅記》雙雙殉情。
(三)結構嚴謹:一人一事為主,《長生殿》、《梁山伯與祝英台》節奏緊湊。
(四)曲文高妙:高明《琵琶記》貼近口語;《牡丹亭》曲文典雅。
(五)音律諧美:寫男女愛情喜用【仙呂宮】清新緜邈,【南呂宮】感嘆傷悲。
(六)賓白貼切:《梁山伯與祝英台》賓白最精彩的是〈十八相送〉,最後才瞭解。
(七)人物鮮明:《梁山伯與祝英台》人物各有鮮明特色,充分襯出劇情。
(八)科諢自然:插科打諢把氣氛炒熱,調劑劇情,引人興會,貼近觀眾。

柒、 愛情劇的特性
(一)愛情劇有社會娛樂性:經濟富裕,民眾對戲曲需求大增,瓦社勾欄遽增,富商語意人愛情故事,社會新聞都被文人樂此不疲記錄改編。《白蛇傳》、《張協狀元》如同今天電視肥皂劇一般。
(二)愛情劇要有社會教化性:「愛情」的主題往往是煙幕彈,借他人之口抒發自己抑鬱生平,或對社會價值道德批判,戲曲愛情常是作家心靈獨白。《棒打無情郎》《朱買臣休妻記》都強調同甘苦共患難才是愛情高尚節操。無論貧富、貴賤,有情有義,患難與共才是「愛情」真諦。
(三)愛情劇是人性情感的嚮往:人人渴望愛情,追求愛情,體驗愛情,失意的劇作家因為走入市井小民,更深入體驗愛情沒有貴賤貧富差異。關漢卿在《拜月亭》借男女主角顛沛流離結為夫妻,深深顯示人性對「愛情」自主與自由的渴望。

捌、 自主性的愛情
一、 浪漫之愛——《西廂記》
對愛情的執著與追求,經典之作首推《西廂記》,發自內心的真愛,讓才子佳人超越門地偏見與封建束縛。
(一)《西廂記》的作者與傳承:元朝王實甫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改編唐傳奇〈鶯鶯傳〉而成,在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加工形成,重新打造張生成就有情有義的愛情典範,從根本的悲劇改為美滿幸福喜劇收場,內容更豐富,性格情節更細膩,刻畫更鮮明,足為愛情文學典範。
(二)《西廂記》劇情梗概: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書生張珙(字君瑞),偶遇扶柩回鄉在寺中西廂借住的崔相國女兒崔鶯鶯,互相吟詩產生愛慕。強盜孫飛虎帶手下慕名圍寺,強搶崔鶯鶯,鶯鶯的母親老夫人鄭氏宣稱誰能救他女兒就將女兒許配他,張生向他一位故舊「白馬將軍」蒲州杜太守寫求救信,由僧人突出包圍送出,杜太守發兵解圍。過後老夫人因門第不當悔婚,只讓鶯鶯拜張生為義兄以謝搭救。張生悲慟之下一病不起,鶯鶯也大為傷痛,後來在鶯鶯的丫鬟紅娘幫助下,兩人暗通書信,私情被老夫人發現,欲馬上將鶯鶯嫁給貴族公子鄭恆(鄭氏之親姪),紅娘據理力爭,無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張生上京趕考,如能蟾宮折桂成為狀元,便真的把鶯鶯許配與他,張生便努力攻書,考中回來迎娶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
(三)從人物性格看精彩情節
1、顛覆傳統,追求愛情自由的鶯鶯:
鶯鶯是中國愛情戲曲爭取追求愛情自由的經典人物,顛覆傳統新女性,外在「傾國傾城貌」到內在智慧,作家都描寫得深刻入微。與張生長亭餞別【端正好】是歷代傳誦名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套用范仲淹名句。
2、勇於追求愛情的張生:
戲曲張生不同於傳奇張生,是對功名利祿不屑的狂生,一見到鶯鶯,似觸電一般,愛的魔種驟然升起,「風魔了張解元」。文采與情采兼備的張生,遇上愛情變得癡傻,王實甫以白描方式描繪兩人魚水盡歡,最後終於愛情,為愛爭取功名,可謂千古多情人物,遠遠超過元稹〈會真記〉始亂終棄文過飾非的張生原型。
(四)、《西廂記》故事類型的影響
清朝金聖歎認為《西廂記》是天地妙文,以「才子書」稱之,《西廂記》是中國戲曲璀璨明珠,後世不斷根據此劇添枝加葉延續故事,《東牆記》、《牆頭馬上》。

二、靈魂之愛——《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作者與傳承:《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於1598年,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玉茗堂四夢」。
(二)《牡丹亭》劇情梗概:描寫南宋南安太守杜寶獨生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戰亂發榜延時,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杜寶才將其放出,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三)渴求靈魂自由的情節設計
1、追求自主的情愛:
杜麗娘是官宦人家獨生女,嚴格遵守傳統禮教,〈遊園〉、〈驚夢〉,顧影自憐,唱出《牡丹亭》經典之作,「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用強烈對比讓她走出畫屏,進入真實世界,受到莫大震撼。〈問天〉天不語,夢中遇到柳夢梅,後來她不惜以生命代價反抗社會制度,湯顯祖以浪漫筆法後來讓杜麗娘復活,她因情而死,為情而生,追求愛情不惜叛逆。
2、超越生死的愛情:
杜麗娘的靈魂為愛現身,只為了堅持夫妻情緣天注定。要與夢梅再續前緣。理想愛情值得追求,但必須兩個人同心協力,杜麗娘為情出死入生,柳夢梅積極參與,冒著砍頭危險,開棺不駭,毒打不悔,真是一個情有獨鍾,為情為愛全然付出的有情人。
(四)、《牡丹亭》故事類型的影響
《牡丹亭》選擇靈魂之愛,故事雖然荒誕不經,情感卻很真實,對當時戲曲、小說大有影響,極類似的是《錯調和璧》。精彩的〈遊園驚夢〉被白先勇寫成小說,改成舞台劇、電影,《牡丹亭》被譽為「崑劇之母」,2004年還有青春版《牡丹亭》造成大轟動。
《牡丹亭》是超越生死的永恆愛戀,是靈魂的自由選擇,是前世情緣、今生再續的經典之作。

三、殉情之愛——《嬌紅記》
(一)《嬌紅記》的作者與傳承:如明•孟稱舜《嬌紅記》,敘述成都書生申純與王嬌娘之相愛故事。此劇本是北宋宣和年間真實故事,曾被編成小說《嬌紅傳》,明初也有雜劇,孟稱舜以致情、至性、至誠看待,這種梁祝式的悲劇感人至深,不斷在劇場中反覆演出。
(二)《嬌紅記》劇情梗概:申純與嬌娘為表兄妹,日久生情,但仍不敢言及父母。二人經過互相猜疑的考驗。直至申純上京趕考,中進士授官,嬌娘父親王文瑞方答應二人親事。這時,成都帥節鎮派人向文瑞為子求親,文瑞一是懼怕權勢,二是貪圖帥府富貴,三是申府尚未遣聘,答應婚事。嬌娘聞信,魂飛魄散,找申純商量,申純一籌莫展,反勸嬌娘勉事新夫。嬌娘大怒,責申純,後嬌娘病危,再找上申純,表示:「不成夫妻,當以死相榭。」申純亦表示,如嬌娘死,自己斷難忍獨生。王文瑞逼嬌娘嫁帥公子,嬌娘絕食求死,終不治,含恨去世。申純聞嬌娘死訊,以嬌娘贈他的香絹帕自縊而死。王文瑞悔恨不已,心想,既違背兒生前之願,當成全死後之緣,遂將嬌娘靈柩送至申家,與申純合葬。只見墳上鴛鴦對舞,時人呼為「鴛鴦塚」。

(三)從人物性格看情節安排
1、堅持同心的烈愛女子——王嬌娘
王嬌娘的婚姻觀是特別的,她是有思想、有理想的新女性,不同於傳統禮教下逆來順受的女性。她理想的配偶是能夠和她「死同穴,生同舍」的「同心子」,這種《西廂記》以來「郎才女貌」的婚姻標準,向前推展了一大步。王嬌娘的性格由開始以柔弱個性顯示,到後面以剛烈殉情表現,做極大的性格對比,說明禮教的薰染,是無法壓抑她內在奔騰堅毅的感情。劇中最精彩的情節就是男女主角生離的場面,「今日個生別離,比著死別離情更切。」只落得「一聲聲,腸寸斷。一言言,愁萬疊。」聲情與實情並茂,細膩婉轉,千古絕唱。

2、與之同心的純情男子——申純
申純是一個純情男子,個性不重功名,為了愛仍然參加科舉考試,中狀元,面對整個社會與傳統禮教,小兒女的無力與渺小,婚戀自主不可能,科舉考試不可用,毅然拋棄科舉及第的光輝前程,在嬌娘死後,懸梁自盡,救活後又絕食而死,王父悔恨不已,成全死後之緣,合葬時人呼為「鴛鴦塚」,真是「同心子」啊!《嬌紅記》將以往「一見鍾情」、「郎才女貌」的愛情,更向前推進一大步設計一種「同心子」式的愛情模式,也就是現代的自由戀愛觀,追求的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感情基礎,比起一般男女性的吸引,愛的衝動,更加圓滿豐富而深刻。影響到後來愛情作品《紅樓夢》等鉅作,可以看出愛情文學中,愛的繼承、發展與發揚光大。

(四)、《嬌紅記》故事類型的影響
《嬌紅記》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與《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類似,但更加執著,更鮮明,更直接,可以說是愛情文學作品,婚戀自主,生命自主的一個里程碑,不可諱言,《嬌紅記》消極退縮,反應當時時代觀念,成為悲情時代的悲劇。
第三節 婚姻中的愛情
婚姻很多變數,有的不能堅持到底,琵琶別抱,如《琵琶記》;能在亂世中堅守愛情,如《拜月亭》;帝王與后妃之愛,不具婚姻之名,一事永不放棄的愛,以《浣紗記》為主;另一個是忘年之愛的《梧桐雨》和《長生殿》。

一、琵琶別抱的愛——《琵琶記》
「愛情的世界容不下一粒沙」,但是情海生波,或者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琵琶記》二女共事一夫的結局是一個代表性例證。
(一)《琵琶記》的作者與傳承:《琵琶記》是元末南戲,被譽為南曲之宗,與北曲之祖的《西廂記》為經典雙璧,最後以一夫二妻解決大團圓收場,說明兩性如何因應婚姻的變化,成就圓滿的結局。高明以當時實際生活經歷,體會蔡伯喈進退維谷的矛盾,真實勾勒:時空改變人對環境不同產生的種種變化,獲得觀眾極大肯定,成為當時流行曲目,被推為戲文中的「絕唱」和「南曲之宗」,成為南戲之祖。
(二)《琵琶記》劇情梗概:取材於舊南戲《趙貞女蔡二郎》的故事,「死後是非誰管得,滿街聽唱蔡中郎。」,高明把蔡伯喈「棄親背妻負心漢」改為「被迫招親」,「不忠不孝」改成「全忠全孝」。東漢時候陳留縣秀才蔡邕字伯喈,是飽學之士,與妻子趙五娘新婚才兩個月,就被父親逼迫進京赴考。高中狀元,為朝中權貴牛丞相看中選為乘龍快婿,伯喈以家有妻小、高堂為由,力辭不果入贅牛府。伯喈家鄉陳留大旱,雖有賑糧,卻又被無賴里正奪走,五娘只好四處乞討,討得米飯讓公婆充飢,自己則躲在一邊以秕糠裹腹。蔡公蔡婆禁不住磨難相繼去世,臨死前不想因兒子不孝耽誤五娘,給趙五娘休書還她自由,五娘寧為節婦而拒絕。兩老死後五娘無力辦理後事,剪下秀髮,為公婆收屍,用雙手扒地,以羅裙包土,她的孝行感動天神幫她築墳。之後五娘背起琵琶,帶著公婆畫像,沿路賣唱,進京尋夫。重婚後的蔡伯喈,日夜思念家鄉,終日鬱鬱寡歡,曾託人送口訊回去,又被拐子騙了,思鄉愁緒更深一層,牛夫人得知實情主動向父親要求派人接來趙五娘,當五娘來到牛府後,牛夫人更巧妙地安排趙、蔡見面,牛丞相最後終因女兒的明白事理,向皇帝進言表揚蔡氏一門,一夫兩婦,合家團圓。

(三)從人物性格看情節安排
1、為孝犧牲、為愛包容的貞孝媳婦——趙五娘
《琵琶記》為趙五娘的形象再創造,詮釋真正愛的意義是盡孝與包容。趙五娘最終苦盡甘來,得到發跡丈夫的禮遇,受到朝廷旌獎的禮遇,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傳統婦女身上還是存在,只為求一個圓滿的婚姻,等一個終老歸鄉的心,而衣帶漸寬終不悔。
2、人在富貴,身不由己的蔡伯喈
《琵琶記》為蔡伯喈的形象再創造,在他身上寄託了忠孝兩全的道德理想,詮釋真正愛的意義是盡責與包容。《趙貞女蔡二郎》的蔡邕是「不忠不孝蔡伯喈」,最後雷殛而終,《琵琶記》的蔡邕是「全忠全孝蔡伯喈」,以團圓收場,將負心拋妻的蔡伯喈改回《後漢書》上的孝悌蔡邕本來面目。伯喈有「三不從」,辭試不從,辭官不從,辭婚不從,透過蔡伯喈這個角色,高明深刻描寫一個被外在環境左右,集矛盾於一身的人,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例證。全劇在兩條線索上穿插對照,人物極鮮明對比。
(四)、《琵琶記》故事類型的影響
《琵琶記》成為樹立傳統倫理楷模的教科書,風行民間之後,《琵琶記》的倫理觀念深植人心,成為社會的一種價值觀。「書生負心背糟糠」的故事由來已久,有名之戲如:《鍘美案》陳世美被包公鍘死、《陳淑文三負心》被蘭英鬼魂索命、《王魁》被桂英鬼魂攝命,劇終必定懲罰收尾,下場悽慘以消觀眾悲憤。《琵琶記》從根本改變早期悲劇傳統,新婚姻關係於此重建,將情變婚變內部原因細膩書寫,讓男女主角能在婚變下適度圓滿,現代人應在婚前建立新典範婚姻愛情觀,兩性平權,兩性平等,婚後用心經營婚姻,負責任,互信互賴。

二、亂世不變的愛——《拜月亭》
強調禮教、忠於愛情的戲曲有《拜月亭》、《白兔記》、《荊釵記》、《香囊記》。
(一)《拜月亭》的作者與傳承:《拜月亭》,是元朝關漢卿所作。共四折一楔子。後來又出別人據此改編的:《幽閨記•走雨》,為元代施惠所著。《拜月亭》全名《閨怨佳人拜月亭》,《拜月亭》的故事流傳較早,演蔣世隆及妹瑞蓮、丞相海牙之子興福、王尚書之女瑞蘭,遇金元戰亂,幾經離合,終於互結婚姻的故事。因劇中瑞蘭常焚香拜月,祈求與世隆團圓,故稱為「拜月亭」。在元雜劇中也有過關漢卿的《閨怨佳人拜月亭》和王實甫的《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
(二)《拜月亭》劇情梗概: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戰事逼近中都,朝廷南遷,王尚書出使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兒瑞蘭也倉皇地離開中都,同百姓們在一起逃難。途中母女失散,瑞蘭路遇窮秀才蔣世隆,不得已結伴同行。蔣世隆是和妹妹瑞蓮一起逃難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瑞蓮卻路遇王夫人,被認為義女,一起同走。瑞蘭和世隆一路上經過憂患生活,發生了愛情,在招商店結成夫妻。不幸世隆病倒在店裡,這時候王尚書平番得勝回朝,路過這店,看見女兒瑞蘭,才知道母女逃難途中失散,和蔣世隆結伴經過。瑞蘭要求父親同意她嫁給蔣世隆,王尚書認為門第不當,撇下害病的蔣世隆,帶著女兒去了。在驛站上遇見了王夫人和瑞蓮,一同進京。瑞蘭一直惦念著世隆,焚香拜月,禱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蓮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親密。後來蔣世隆與逃難途中的結義兄弟分別高中文武狀元,瑞蘭之父招為女婿。世隆與瑞蘭相見,知她情貞,夫妻終於團聚,瑞蓮則與世隆的結義兄弟陀滿興福成婚,有情人終成眷屬。
(三)從人物性格看精彩情節:
1、認定所愛,堅持到底的王瑞蘭
2、有為有守的蔣世隆
(四)《拜月亭》故事類型的影響
《拜月亭》又名《幽閨記》,是「荊、劉、拜、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四大傳奇之一。《拜月亭》婚戀自主,勇敢堅持,是當時面對巨變的新愛情觀,如《荊釵記》、《香囊記》都承襲對愛情的理想模式,始終不渝的愛情,永恆憧憬與堅持。

三、永不放棄的愛——《浣紗記》
位高權重的君王或臣子也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可為代表。
(一)《浣紗記》的作者與傳承:《浣紗記》作者為明崑山人梁辰魚,梁字伯龍(1510年—1580年),崑山人,平生慷慨任俠,善度曲,足跡遍吳楚,而科名不得意。明代嘉靖年間,辰魚精通音律,與魏良輔合作改進崑腔,做《浣紗記》傳奇,文名大震,《浣紗記》通過西施、范蠡的悲歡離合演出吳越兩國的興亡。由於他們愛情的紀念物是一縷浣紗,因此得名。崑曲已有600年曆史,更多人知道《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等崑曲名劇,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崑曲是《浣紗記》。
(二)《浣紗記》劇情梗概:《浣紗記》演吳越攻伐之事,全劇四十五齣,自范蠡和西施溪邊互訂婚約開始,而以范蠡偕西施傲游五湖為終結。作者為明崑山人梁辰魚,辰魚精通音律,與魏良輔合作改進崑腔,做《浣紗記》傳奇。此時南曲經魏良輔改良崑山腔之後,蔚為風潮。《浣紗記》劇作結構完整,故事曲折,人物性格鮮明,唱詞優美抒情,以崑腔演出大為成功,風行一時,奠定了崑腔獨霸劇壇的基礎。劇情為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相國伍員的支援下興兵伐越欲報父仇,將越王勾踐困於會稽山。勾踐採納大夫范蠡計謀,厚禮卑詞吳王稱臣,並攜妻子大臣赴吳服役。勾踐在吳三年,敝衣勞作,曲意事關。吳王不聽伍員勸諫赦勾踐還鄉。越王臥薪嘗膽,伺機復仇雪恥。范蠡舉薦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計,分別時西施與范蠡把當年定情物溪紗各留一半,互囑毋忘。吳王為色所迷,不顧伍員反對,恣意荒淫。越國此時兵精糧足,又陰施計謀使吳年荒糧盡並出師伐齊,越乘機侵吳,使吳大敗,范蠡與西施功成身退,登舟遠遁。
(三)從人物性格看精彩情節:作品歌頌了為國家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范蠡和西施。當范蠡表示因被拘留在吳國而未能實踐他和西施的盟約時,西施說:「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
1、犧牲奉獻的西施
2、永不放棄的范蠡
3、真誠摯情的夫差之愛
《浣紗記》讓後世的你我領略到愛情是永不放棄的、不會隨著年華老去而逝去,真愛若非立足於奉獻、尊重、關懷、負責任的意義,真愛會隨風而逝,西施、范蠡、夫差足以為愛情的典型人物。

四、 忘年之愛——《梧桐雨》《長生殿》
五、 (一)從《梧桐雨》到《長生殿》的作者與傳承:
(二)劇情梗概:
(三)精彩的情節設計:
1、深情真摯的忘年愛戀
2、梧桐夜雨的失戀之痛
3、飛升月宮永成眷屬

第四節 愛情戲曲中的人物形象
一、男性形象
(一)狹隘自私的多情帝王:馬致遠《漢宮秋》的西漢元帝、白樸《梧桐雨》、洪昇《長生殿》的唐玄宗都是軟弱自私又無能為力的君王,只能投降於眼前的強勢力量,接受命運安排。
(二)蠻橫殘忍的戲妻男子:石君寶《秋胡戲妻》的秋胡、《紅鬃烈馬》的薛平貴都是故意調戲久別不見的妻子,前者想要淫辱;後者想要試驗其妻之貞潔,都是卑劣無恥的男性形象。
(三)負心婚變的無情男子:負心漢的角色形象向為中國傳統婚戀道德觀所否定,所以成為中國文學批判對象。《王魁》及《趙貞女蔡二郎》《陳淑文三負心》《李勉負心》這些南戲當中戴著假面具的男主角,下場都很悽慘,他們貪圖富貴容華的鄙陋可悲嘴臉都讓觀眾印象深刻。
(四)被動軟弱的無能男子:傳統知識份子自私懦弱不敢勇於擔當,絕大多數男性人物都沒有女性來得積極主動,《琵琶記》的蔡伯喈若非牛小姐知書達禮,肯姊妹相稱,絕無法完美落幕;《紫釵記》的李益、《牆頭馬上》的裴少俊都是如此被動軟弱的無能寫照。
(五)成就花好月圓的有情男子:要成就團圓結局的美好姻緣決定權其實都在男性,只要男性有情有義,就能成就美好姻緣。《浣紗記》的范蠡、《金釵記》的劉文龍、《宦門子弟錯立身》的完顏壽馬、《玉堂春》的王金龍、《荊釵記》的王十朋都有情有義。

二、 女性形象
(一)新愛情觀:自主情愛的堅毅女子
《牆頭馬上》的李千金渴望愛情,不隱藏感情,敢做膽當,不屈服於封建家長和禮教勢力,更重要的還有維護自己的理想人格;《牡丹亭》的杜麗娘在我國古典文學裡,除了崔鶯鶯是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表現了強烈的個性解放,體現了女性天生所應該擁有的性愛權利,她們忠於自己內心的情慾,走出自己的自由之路,建立新的愛情觀。
(二) 新婚姻觀:自主擇婚的獨立女子
《西廂記》的崔鶯鶯、《司馬相如題橋記》的卓文君、《風流王煥賀憐憐》的賀憐憐、《梁山泊與祝英台》的祝英台這些戲劇的具作家都對女主角們在爭取婚姻自主的行為中提示了很大的讚許、同情和肯定。
(三) 義無反顧:主宰自我權利的女子
這些女性通常再面對她們的人生磨難時,都具有相當積極的戰鬥力,勇於掌握自己的命運。幾乎所有劇種都有的《白蛇傳》千年修煉的蛇精白素貞、《七仙女與董永》的七仙女、《孟姜女》的孟姜女、《玉堂春》的蘇三、《李娃傳》的李娃、《調風月》的燕燕、《秋胡戲妻》的羅梅英、《武家坡》的王寶釧等都是性格鮮明、震撼人心,意義深遠又深刻,代表中國文化的眾生相。

第五章 結論
未來努力方向
一、建構兩性實質平權
二、婚姻當以愛情為基礎
三、尊重兩性的差異
四、正式並尊重同志族群的權益
五、幸福的愛情是情慾相融
六、學習以理性處理分手
七、以成熟思維迎接愛情,經營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