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卡蘿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有感

2014年09月12日
公開
15

有感: 這學期開始夏妮可的共學共遊班成立了,原本預計只收今年升小一或低年級的新生,不過因為其中一位因為低年級的弟弟從原本的安親班轉過來,家長希望四年級的姐姐也一起過來方便接送,所以我們就收了這對非常有禮貌又可愛的姐弟。兩周的共學團體活動,老師和孩子們建立起默契,低年級的孩子真的像張白紙,仍有些搞不清楚"上小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在共學老師的帶領下,慢慢的也知道該如何完成功課,何時該完成功課等等。但讓我們憂心的是從傳統安親班轉過來的四年級的姐姐,共學班老師發現姐姐在完成學校作業時,僅僅是完成而已,並沒有花心思去記得她所寫過的每個字,所以寫完作業後,不管寫過幾遍,她都沒有記起來,老師抽考她寫過的國字,幾乎錯了三分之一。另外,針對她的社會和自然,姐姐一直問老師要不要寫評量,因為之前在安親班,老師只是不斷讓她寫評量。但在共學家族裡,我們重視的是理解課本內容,一旦學校老師教的內容都能理解,即使沒寫評量和測驗卷,我們相信孩子也能從容應付學校的考試。但我們發現姐姐在面對社會和自然這兩個科目時,她完全不懂得該如何看學校的課本,該如何理解課本的內容,進而將老師畫的重點轉化成自己能理解的文字並將它背起來成為自己的東西。這樣的發現,更讓我覺得台灣的教育怎麼會失敗的這麼徹底。老實說,安親或補習班寫評量並沒有錯,因為本來它的用意就是協助孩子理解課堂上所不懂的東西,而評量是最直接也最快能測驗出孩子程度的東西。但問題出在學校教育,老師辛苦的讓孩子寫了3次、5次、甚至更多次的國字和語詞,目的是讓孩子寫完後可以記住該如何寫及運用;老師課堂上帶孩子認識的社會和自然,並畫出重點,目的是讓孩子理解文本上的內容和涵意,上課和出作業的目的都是在讓孩子將學校所學的東西,理解後,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理論上,充份了解課本裡的內容,並按部就班完成學校作業,就應該可以面對學校的考試。而安親或補習班只是利用評量或測驗卷確定孩子都能充份理解。但在姐姐身上,我們發現完全相反的現象。姐姐完全沒有花心思在老師出的作業,也不懂老師畫的重點要做什麼,一心只期待我們給她評量和測驗卷,讓她可以應付月考。從來沒有老師告訴她為什麼要有學校的課本,原來學校的課本的作用在哪裡,寫作業的目的又是在哪裡,所以一直以來,她只是努力寫完作業,但卻從來不知道原來在寫作業的時候,多用一份心思去寫的話,就不需要靠寫評量,也可以知道字該怎麼寫,語詞該怎麼用;而一直以來,也沒有人告訴她,上課時老師畫重點的目的是什麼,而她只要上課認真聽並理解,回家再把畫的重點記住後,也不需要靠寫評量,就可以理解社會在說什麼,自然在做什麼,而考試也可以輕鬆面對。我們也發現,當我們將評量和測驗卷拿走後,她居然不知道什麼叫“讀書”,什麼又是“寫作業”。難怪,我們遇到很多高年級,甚至國中生的孩子,面對突然增加的科目,又減少的時間後,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讀書,因為上了國中後,根本連寫評量的時間都沒有了,當沒有時間寫評量和測驗卷,只有一本課本時,難怪孩子不會唸書了。這是我的有感而發。只能說,還好瑄瑄國小六年沒有補習和安親, 我也可以自己帶著孩子一步一腳印的唸書。我對待瑄的方法,將沿用在今年剛成立的共學共遊班,我相信,我的孩子可以,每個孩子都可以,我們會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學校教育做不到的這個部份,我們的老師和孩子還有家長們,將一起努力補足,將學習單純化,也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途徑和方法,唯有如此,學到的東西才能永遠是自己的;也唯有如此,自己也才能知道該如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