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慈~瑋媽咪

日期

#Tag

低熱量水果排行榜

2008年09月19日
公開
11

謝謝:緯媽分享 減肥瘦身小常識-低熱量水果排行榜 每100公克所含熱量之水果 46∼60大卡:蘋果、鳳梨、棗子、桃子、李子、粗梨、 紅龍果、木瓜、奇異果、土芒果、酪梨、葡萄。 36∼45大卡:芭樂、草莓、愛文芒果、柑橘、海梨、柳丁、水梨、水蜜桃。 25∼35大卡:哈密瓜、西瓜、狀元瓜、香瓜、枇杷、文旦、葡萄柚、蓮霧、楊桃、聖女蕃茄。 水果是一般被減肥者認為是較可安心食用的一類食物,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查到水果的卡路里, 為了讓大家方便了解水果卡路里的高低, 這裡依照100公克的熱量高低將水果進一步分類。 基本上,這個排行板排的是熱量較低的水果,所以每種都可吃, 只是適量就是了 基本上,水果熱量的高低主要是受到水份及醣分的影響, 水分越高且糖分越低者熱量越低。瓜類水果水份高90%以上, 正因為大部份都是水,所以實際熱量很低;而水份含較少、含糖量較高的水果熱量則會較高一點。 最後,有一點要清楚的是同樣的水果熱量是一樣的, 所以青木瓜、硬柿子或不熟的蓮霧熱量並不會比較熟的水果低。 之所以會有較"青"的水果吃起來較不甜,較"熟"的水果吃起來較甜, 是因為較青的水果含較多的澱粉(大分子的醣),水果放熟後, 澱粉被水果內的醣類分解酵素分解為果糖等小分子的糖,所以吃起來較甜,但總熱量是一樣的。 所以,不用再為了要減肥而委屈自己吃不甜的"青"水果了^_^ 文章來源:楊氏減重達人-小熊減肥減重Blog

分享「損害寶貝健康的生活習慣 」文章

2008年08月08日
公開
12

分享「損害寶貝健康的生活習慣 」文章 謝謝:小慧慧媽咪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894085&bid=4&r=2&page=1 損害寶貝健康的生活習慣 分類:BB身體護理2008/08/07 05:441.寶貝經常不吃早餐   損害健康真相:經常不吃早餐容易發生便秘   日本專家通過調查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孩子與吃早餐的孩子相比,大多數容易發生便秘。不吃早餐會使這些孩子對食物的攝取量下降,導致通便所必需的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比起每天吃早餐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排便次數要少。如果不積極地去改   變這種習慣,有可能日後發生長期便秘。   兒童經常便秘會影響智力   國外研究表明,經常發生便秘的兒童容易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及應激能力減退。因為大腸菌將腸道中未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分解成氨、硫化氫、組織胺及吲哚等有毒物質,原本應從大便中排出,如果經常便秘,便會增加這些有毒物質在腸道的吸收。當吸收量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時,就會經由血液迴圈進入大腦,損害腦細胞,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   因此,兒童發生便秘時要儘早找出原因,配合醫生積極糾正。飲食上多安排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白菜、大豆、玉米、蘋果及大棗,同時培養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並讓孩子多去運動和遊戲。   2.使用樟腦球存放嬰兒衣物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破壞紅細胞引起急性溶血   樟腦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成年人的紅細胞中有一種酶,能與樟腦球中的萘酚結合,形成一種無毒物質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嬰兒穿上放置樟腦球貯存的衣物,萘酚容易通過嬰兒嬌嫩的皮膚進入血液迴圈,而嬰兒體內的紅細胞產生的能與萘酚結合的還酶較少,加之肝臟解毒功能又弱,不能完全將萘酚轉化為無毒物質,很容易使紅細胞遭到破壞,引起急性溶血。因此,不要把嬰兒的衣物存放在有樟腦丸的地方。   3.給寶貝喂飯媽咪總先嘗   損害健康真相:有可能把齲齒菌傳給寶貝   德國口腔衛生專家指出,很多孩子發生齲齒並不一定是吃甜食引起的,可能是被母親口腔中的齲齒菌傳染所致。嬰兒在出生時口腔中原本沒有齲齒菌存在,但很多母親在喂孩子吃飯時,總是先用匙子嘗一下溫度,這樣,就把她們口腔中的齲齒菌通過匙子,傳遞到寶貝的口腔裏,造成寶貝齲齒。因此,在給孩子喂東西時最好把嘗食和喂食的勺子分開使用。   4.給寶貝用含氟牙膏   損害健康真相:損傷牙齒、神經系統和骨骼   成人牙膏不像兒童牙膏,會損傷寶貝未完全鈣化的牙齒和嬌嫩的口腔黏膜,影響味覺,而且偏鹼性的膏體還容易破壞他們口腔內的生態環境。含氟牙膏使用過多可能會引起氟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引發骨質疏鬆症。3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自我控制力差,容易誤吞牙膏引起氟中毒,所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5.讓寶貝穿厚衣服睡覺   損害健康真相:導致寶貝夜驚並容易感冒   給寶貝穿太厚的衣服睡覺,會使他們全身的肌肉不能完全鬆弛,因而總是不能進入熟睡狀態,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使呼吸和血液迴圈都變得不通暢,心臟、肺及大血管就會有被壓迫的感覺,從而使寶貝經常發生夜驚現象,而且醒來後如果沒及時穿上衣服,還很容易引起感冒。   讓寶貝安睡Tips:   * 寶貝睡覺時,穿一件柔軟寬鬆的棉織小內衣和小短褲就行。   * 最好採取右側睡姿,以防寶貝小手壓在胸前引起夜驚。   * 不要讓寶貝在白天玩得過於疲勞,睡前也不要情緒過於興奮。   * 給寶貝身上蓋的小被不要太厚,並要隨著季節及時更換。   * 如果寶貝總踢被子,檢查是否有蟯蟲。   * 用斗篷形狀的寬鬆睡袋可以防止寶貝踢被。   6.給寶貝使用靚麗食具   損害健康真相:引起重金屬中毒   有調查表明,一些印有各種各樣圖案的奶瓶、水杯、小碗、小勺等食具,外表的色澤都很艷麗,十分招人喜愛,但重金屬的溶出量卻已大大超出國際或國家的安全標準。因此,專家提醒父母,應避免給嬰幼兒選擇表面圖案過於靚麗的彩陶食具,以免影響嬰幼兒的身體健康。 7.冬天給寶貝穿不合適的鞋   損害健康真相:凍壞寶貝的小腳丫   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的空隙,使腳上的熱量大量散失,起不到保暖的作用;如果鞋子太小,腳與鞋之間沒有太多的空隙,也無法很好地保溫。因此,冬天給寶貝穿鞋應稍稍寬鬆一些,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質地最好是全棉的,穿起來很柔軟舒適,能給寶貝的小腳提供一個溫暖的小窩。   8.冬天不給寶貝戴帽子   損害健康真相:導致身體熱量大量流失   嬰兒身體的熱量大約有25%由頭部散發出去,因此,冬天給寶貝戴上帽子,可以防止熱量大量散失,保持體溫恒定。帽子的厚度要隨氣溫降低而加厚,但不要選用有毛邊的帽子,這樣的帽子會刺激寶貝皮膚。有奶癬(濕疹)的寶貝適宜戴軟布做成的帽子。   9.夜裏執意叫醒寶貝排尿   損害健康真相:影響寶貝正常的睡眠   有的媽咪夜間也給寶貝使用紙尿褲,每晚給他多次把尿,搞得寶貝大發脾氣,既影響睡眠品質,也影響生長髮育。其實,媽咪沒必要每晚如此折騰寶貝,只要入睡前,不給他喝太多的水,當夜間發現翻來覆去時給他把把尿,或者給他穿上紙尿褲就OK了。   10.隨便給寶貝吃阿莫西林   損害健康真相:導致寶貝患上多種牙病   阿莫西林是兒科最常用的抗生素,研究統計表明,1歲的寶貝已經有75%服用過阿莫西林,2歲8個月的寶貝服用過阿莫西林的比率更是高達91%。美國密蘇裏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阿莫西林增進了氟化物對寶貝牙齒的毒性,導致寶貝“牙氟中毒”,表現為門牙和臼齒上出現細小的斑點、凹陷與褐變,成年後更是容易患上多種牙病。因此,父母在給寶貝尤其是小嬰兒服用抗生素時一定要謹慎。 最新研究:濫用抗生素可引發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發生於嬰幼兒期,新生兒發病多由產道感染,也有可能因為其他不潔原因引發感染。如果父母給嬰兒濫用廣譜抗生素,因為抗生素會殺滅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細菌,從而導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發生菌群失調引發鵝口瘡。要預防寶貝發生鵝口瘡,除了注意衛生之外,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不要濫用抗生素。   11.夏天用六神丸預防痱子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夏天氣溫高時,有的媽咪經常給寶貝服用六神丸,認為它能清熱敗火,是預防熱痱或熱癤的特效藥。殊不知,六神丸對預防熱痱和熱癤並沒有什麼作用,其重要成分是蟾蜍,應用不當,還容易引起心律失常;配藥中的雄黃含有硫化砷成分,應用過多會損傷寶貝的肝腎。   12.拿維生素給寶貝當營養品吃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攝取過量造成中毒   現在不少父母為了讓寶貝健康,或者聽信某些廠家與銷售商片面的宣傳,把維生素當成營養品長期甚至加量給寶貝服用。但是,藥物學家的研究認為,脂溶性維生素中的維生素A、D、E、K等,如果服用過量會蓄積體內,導致慢性中毒,一次服量過大,還會導致急性中毒。   13.硬要矯正寶貝用左手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造成口吃、發音不準   寶貝剛出世時大腦功能還沒發育完全,並沒有形成右利手或左利手。因此,有些寶貝在1-2歲時,玩玩具總是喜歡雙手共用或使用左手。有些媽咪看到後很著急,擔心會對今後有影響,硬要對寶貝進行矯正。其實,隨著語言的發育寶貝會逐步表現出右利手或左利手的習慣,一般在3歲以後才能看出趨向,6歲時才真正建立用手習慣。如果強行矯正,容易造成寶貝的生理功能不協調,發生語言中樞功能混亂,從而出現口吃、發音不準、唱歌跑調等不協調表現。   14.小屁屁洗得過勤   損害健康真相:使皮膚爆皮、破裂   媽咪每天頻繁地給寶貝清洗小屁屁,每次清洗時還用不少嬰兒皂,為的是不讓寶貝患上尿布疹。結果,小屁屁上竟然爆了皮、患上了尿布疹,變得又紅、又腫、又痛。這是因為寶貝的皮膚比成人薄得多,容易在摩擦時受損。洗澡或清洗小屁屁的次數不宜過頻,對於新生兒,每次便後輕輕搓洗就可以了。 15.給3歲以內的寶貝喝茶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誘發多動症   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可干擾人體蛋白質及鈣、鋅、鐵等礦物元素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從而影響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另外,茶中的咖啡因,對大腦產生刺激,引起大腦過度興奮,誘發多動症。3歲以後,寶貝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功能逐漸增強,他們可以適當飲些淡茶。   16.讓寶貝久看電視   損害健康真相:在視力發育最敏感期影響正常發育   有些寶貝很喜歡看電視。媽咪認為,寶貝多看電視可以讓寶貝長知識,也可以開闊眼界,結果讓寶貝看個沒完沒了。研究發現,5歲之前是小兒視力發育最快的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對環境中有害因素特別敏感。如果讓寶貝久看電視,會對他們的視力發育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注意控制寶貝看電視的時間。   嬰兒經常看電視容易患自閉症   國外兒科專家顯示,如果把出生1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的嬰兒放在電視機前,他們會一直盯著電視看,很安靜也很聽話,但經常這樣做容易造成嬰兒自閉症。看電視時嬰兒的大腦中分管視覺、分析、計算等功能的左側大腦皮質,因注意力隨著畫面移動而呈現出散亂狀態,接受顏色信號的右側大腦皮質也會喪失資訊的抑制力。這樣,便使左、右腦皮質之間的通路減少,使腦處於被破壞狀態。因此,嬰兒尤其是剛出生後幾個月,不宜給他們經常看電視,而宜多與他們進行對話、遊戲和身體接觸等親子活動。   17.寶貝經常偏嚼食物   損害健康真相:增加牙齒的齲齒發生率   正常的咀嚼應該是雙側咀嚼或雙側交替進行的,但有的寶貝吃東西時喜歡偏嚼食物,這個習慣會對寶貝的顱面骨骼及牙齒、牙周組織生長髮育帶來一系列影響。咀嚼的食物會順著牙冠凹度滑到裏口腔,對牙齦起到按摩作用,對牙面和牙體起到清潔作用,還可以刺激咀嚼側的腮腺分泌更多的唾液,對局部牙齒起到自潔作用。如果總是一側偏嚼,就會使另一側失去食物對唾液及其的摩擦、清潔作用,造成較多的結石和菌斑堆積,增加齲齒發生率。   18.忽視家電噪音對寶貝的影響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引發耳聾或使視力下降   家裏的電器發出的噪音,也會對寶貝的生長髮育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顯示,家庭噪音會使寶貝的聽力受到傷害,也是造成兒童聾啞的原因之一;持續噪音會影響視覺調節,使眼運動速度減慢,可以對寶貝的視力造成損害,出現視覺異常、視力下降等現象;還容易引起胃口差、腹脹、噁心等消化道反應,使生長速度和智力發育變得遲緩。   19.寶貝吃完蘋果後不漱口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使寶貝發生齲齒   蘋果不僅營養豐富,它還是一種高纖維的水果,對預防便秘大有益處,因此媽咪常給寶貝吃蘋果。最近,醫學研究顯示,兒童齲齒與吃蘋果有極大的關係。如果兒童經常吃完蘋果後不清潔牙齒,很容易增加齲齒的發生率。蘋果中含有10%可以發酵的糖類,吃完蘋果後不漱口,會使這些糖類停留在牙齒上,對牙齒造成侵蝕,使其受到損害。所以,寶貝包括成年人,吃完蘋果後最好都去漱漱口。 20.催寶貝快吃東西   損害健康真相:容易使寶貝體重超重   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肥胖兒童固然有基因遺傳方面的因素,但如果媽咪在進餐時總是催促著孩子快吃,容易使他們養成快食的習慣。因為快吃會使很多食物在不知不覺中吞入肚子裏,時間一久自然就會引起身體肥胖。調查結果顯示,體重超重的孩子,他們的進食速度要比體重正常的孩子快。而且,這些孩子的進食量也很大,尤其是媽咪在場時。 http://211.147.225.34/gate/big5/www.jxllt.com/?F=ZnVtdW1vcmUuaHRt&InBid=MTU=&InMid=NTU=&page=18

「六種牢騷傷害孩子心理」文章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12

謝謝:小慧慧媽咪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868506&bid=4 六種牢騷傷害孩子心理 分類:BB生活教養2008/07/23 14:10 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裏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出生後,換尿布、寶寶啼哭、寶寶對家庭的破壞等繁瑣的事情卻往往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然而媽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責罵,但在寶寶心中卻可能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6種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 媽媽正在做家務或手上有活的時候,寶寶還是纏著不放的時候,媽媽就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媽媽可能沒在意,可寶寶卻“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   “笨!”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也不會。”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沒用!”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願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也有的媽媽會笑著對別人說:“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沒用,不會叫人。”雖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裏。   Tips——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小孩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 有時媽媽故意要寶寶手上的東西,可寶寶不願意給,過一會兒寶寶要媽媽抱,媽媽就會故作生氣樣說:“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經常這樣,寶寶會很傷心的。   “把你送給別人!” “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這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麼不愛我。   “不用再回來了!”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後都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生陰影,以後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Tips——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自己的愛產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致他不安   “叫醫生來打針” “寶寶再不聽話就叫醫生來打針。”“快躲到媽媽這裡來,醫生打針來了。”無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和寶寶玩,媽媽讓寶寶聽話的厲害辦法就是醫生打針,因為所有的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媽媽經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寶寶,反而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告訴老師” 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老師去,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   “叫警察叔叔來把你帶走” 警察叔叔抓壞人,這是媽媽從小教給寶寶的概念。寶寶怕警察叔叔帶走也就是怕自己是個壞孩子。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不敢抬頭。   Tips——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及時幫他糾正,並稱讚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小孩的能力,做無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 “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其實寶寶動作慢不是它的錯,它不知道為什麼要快,也不知道怎樣快,最關鍵的是平時媽媽的教導,怎樣讓寶寶有一個時間觀念。   “再做好一點!” 在寶寶眼裏,他的作品可能已經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裏,還是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寶寶做什麼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點,而沒有顧及寶寶的心情。   “連這個也不會!” 寶寶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成人會的東西寶寶不一定要會。不要媽媽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寶寶不會就說:“這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會。”說多了,寶寶會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媽媽用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五、與兄弟姐妹、同齡朋友進行比較   “某某都會,你怎麼就不會!” 寶寶是媽媽的希望,也是媽媽的榮耀。媽媽總希望自己的寶寶比別人孩子強,所以遇到寶寶比別人差,經常對寶寶出氣,“你和別人一樣大,為什麼別人會,你怎麼就不會,好好跟別人學學,不要老想著玩。”   Tips——掌握孩子的個性與特點,並非別人會的東西,寶寶就一定要會,根據寶寶的特別培養它的能力。   六、不顧寶寶需求下命令   “不準!” “不準吃飯時說話。”“不準抱著玩具睡覺”……太多的“不準”容易限制寶寶個性的發展。也許同樣的問題換個方式解決,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馬上停止!” “哭,還哭,馬上給我停止。”“叫你不要玩電腦,還要玩,馬上停止,睡覺去。”媽媽煩了後,就希望寶寶立即能夠達到自己的意願,這時往往出言比較兇,有的媽媽甚至拼命用手拉開寶寶的手,導致寶寶認為媽媽是野蠻的。   Tips——媽媽須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寶寶;轉移寶寶的視線或愛好;給寶寶一個調整時間。 [出處:e21家庭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