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aku's grandpama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女兒節

2009年03月04日
昨天,3月3日是日本有女孩子的家庭,很重大的日子..叫做女兒節,又稱為雛祭(ひなまつり)或桃花節等. 和5月5日(端午)的男孩節 並列為日本的五大傳統節日..
女兒節_img_1
子苓5歲的女兒節那天拍攝於當時的住家-東京駒ごめ-六義園附近的MANSION--

這天,雖然不是日本的國定假日, 但是家中有女兒的家庭, 儘可能會替女兒穿上鮮艷的和服. 並在家中擺飾偶人娃娃, 同時為雛像供上菱形糕餅..主要的目的是祈求能擺脫惡運和災難,保佑家中女孩子的平安幸福和健康的成長. 甚至於有的父母還會特別請假, 帶小女孩到遊樂區或郊外走走, 渡過一個吃吃喝喝的女兒節..

我住日本將近8年, 或許是工作忙碌的關係. 已往對日本的歷史和人文, 並沒有什麼研究. 近年來,才開始慢慢的有了興趣..這次到札幌的大丸百貨公司, 利用嘉枝逛女裝部的空檔. 自已一個人到7樓的玩具部門,想找尋孫子 Taku 的禮物. 結果卻沒有看到中意的玩具. 正感到無聊時, 看到了隔壁的禮品部門, 因為女兒節將近, 所以擺置了許多的偶人娃娃(雛人形). 著實可愛,所以仔細的欣賞, 並在女兒節的隔日, 寫了這篇文章來記念這個日子..

其實,女兒節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國源自周朝開始, 就有3月上已之時, 到水邊清洗身上的不潔之物, 可以消除厄運, 確保平安的活動. 但這習俗到了宋代之後就漸漸消失了.. 但在日本, 卻把這個節日風俗延續至今, 甚至於發揚光大, 這也反映出日本的節日文化特色吧..

這個習俗在日本到了室町時代以後, 宮廷和武家開始以精美的人形(偶人娃娃)做為彼此的贈品, 並把這天確定為屬於女孩子的節日. 但這都祗限於當時的上流社會的玩意兒. 真正的女兒節活動,慢慢的普及到各階層的家庭中, 應該是明治末期才開始的..

談到偶人娃娃, 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不要說我這個外國人, 一般的日本成年男子4個人中, 起碼有3個人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一般而言, 一套像樣的偶人娃娃並不便宜, 起碼要價台幣4-5萬. 如果出自名家或鍍金的高級品,動不動就要佰萬元以上.. 至於人形的擺置,以7層擺飾架為例.最上層是一對天皇和皇后, 稱為宮廷偶人. 第二層為三名宮女(須面對偶人). 第三層則是演奏音樂的5人樂隊. 第四層為隨從,包括左右大臣(通常是老公公的造型). 第五層是3名僕人. 第六層通常擺置小型梳妝台,衣櫃,鏡台和茶道具等的嫁妝用品. 最底層則是牛車和轎子等. 所以一般七層的擺置台如照上述排列, 則至少須要15個偶人. 如果再加上其他的飾品像屏風等, 那可要花上一筆大數目的錢. 並非一般家庭負擔得起, 而且大部份的家裹也沒有夠大的空間可擺設.

所以近年來,有不少人祗購買天皇和皇后的台子或放在玻璃盒內的小型偶人, 往後如果經濟能力許可的話, 再逐年添購其他的偶人..由於偶人娃娃可以代代相傳,嫁女兒的時候,把偶人和嫁粧讓女兒帶走. 一般都由外婆傳給媽媽, 媽媽再傳給女兒. 有些名門世家的偶人娃娃歷代相傳,每年擺出來的場面都相當的壯觀. 記得二年前在"家庭畫報"有刊登 島田家,鍋島家和細川家珍藏的偶人娃娃, 令人看了嘆為觀止. 裹頭有些"人偶"已經被列入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 其價值難以估計..

至於擺飾的時間, 通常是3月3日之前的1-2星期佈置, 要注意的是3月3日一過, 就必須把人偶收起來. 因為傳說收得慢, 女兒的婚期就會晚或延誤..

其他有關於中上階級家庭如何渡過女兒節的煩瑣和奢侈的細節(比方說如何渡過第一次的女兒節, 或者是女兒節當天的節慶料理等等), 確實讓其他國家的孩子連想都沒能想過..

所以--以我一位略為知日人士的感觸有二點: 其1)全世界上最幸福,最被呵護的就是日本的孩子. 其2)日本自古以來, 就是極度"男權至上"的社會, 翻開日本的歷史, 就了解日本女孩子長大後祗不過是男人的玩偶,政治談判的籌碼,酬庸和戰爭下的犧牲品而已. 所以女兒節盛大的渡過祗是眩曜貴族家庭的財富和希望女孩子將來能嫁給好夫家藉以顯貴家門罷了..



宮庭偶人的皇后
宮庭偶人的皇后

同宮廷偶人的天皇
同宮廷偶人的天皇

兩組 三層擺飾架的組合
兩組 三層擺飾架的組合

近年來流行的放置在玻璃盒內的五人組偶人娃娃
近年來流行的放置在玻璃盒內的五人組偶人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