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酷頡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成長不只靠ㄋㄟㄋㄟ 各類副食品來報到

2009年07月18日
公開
53

成長不只靠ㄋㄟㄋㄟ 各類副食品來報到   剛出生的嬰兒消化系統仍未成熟,只有母奶或是與母奶成份近似的育嬰配方奶粉,才能方便消化吸收,但是到了4到5個月大時,只喝牛奶已經無法滿足生長所需,寶寶也可能開始會有厭奶的情況,為了避兔在生長快速的階段缺乏營養,寶寶對副食品的需求此時變得急迫,媽媽可從以下的說明,學會正確的副食品添加技巧。 優生寶寶的營養補給一副食品   初生嬰兒喝奶180cc就已足夠,但是6個月大的寶寶喝奶210cc仍不滿足,這是因為寶寶的胃容量有限,當一次奶量所提供的熱量和營養,無法滿足生長所需時,寶寶當然很快又會覺得餓。為了補充寶寶的營養與熱量,可以開始餵食半固體或固體的食物,讓副食品同時肩負起訓練寶寶咀嚼,與強化營養的角色。   能適應嬰兒奶粉良好的寶寶,可以隨著成長慢慢添加副食品,讓寶寶直到滿週歲後,再換喝成長奶粉。如果寶寶有厭奶的現象,副食品的接受度也不高時,可考慮在寶寶6個月大時,讓寶寶換喝6個月以上的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如果在添加副食品與更換奶粉後,寶寶的總食量仍不足,媽媽還可以選擇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品,幫助寶寶補充養分。 【媽咪看過來】   寶寶一天天成長,營養需求也日益增加。六個月大的寶寶,消化系統比較成熟,可以開始餵食副食物來攝取營養。副食品的角色很重要,並且此時寶寶接受各類食物的能力可以被訓練出來。若錯過了這段良好時機,寶寶很容易變成偏食或對食物接受度不佳。所以媽媽要多努力喔!

收口水儀式

2009年07月11日
公開
41

今天滿四個月了阿嬤和媽媽準備了餅乾~ 晚上大姑姑和小姑姑帶哥哥姐姐回來~幫我收口水 因為我最近粉會流口水喔~所以阿嬤和媽媽幫我舉行這個儀式~~ 希望我不要流那麼多口水~~呵呵 收涎活動- 嬰兒滿四個月的一項特殊習俗,即祭神後為嬰兒「收涎」,意即收拾嬰兒口邊的垂涎,相信收涎後,嬰兒的口涎不再隨便垂流,嬰兒的發育會愈加順利。 收涎的儀式是這樣的,以酥餅十二個或二十四個,用紅線串掛於嬰兒胸前,由一稍大的兒童背在背上,請長背或親友,將酥餅取開其一, 在嬰兒口唇上作揩抹狀,然後唸一些吉祥的祝福語句,如:收涎收乾乾(音如搭字) ,乎(給)你老母後胎生卵胞(男孩) ,收涎收離離,乎你明年招小弟。 -收涎(做四月日)- 寶寶滿四個月的那一天,要準備牲禮、紅龜粿、酥餅等供奉神佛祖先,娘家也得和彌月時一樣送頭尾,同時親友也可隨意贈禮;最後,產婦則以湯圓、紅桃或酒宴作為答禮,此即所謂的「做四月日」在做四月日這項禮俗中,最具趣味的就是「收涎」,意思為收起寶寶的口水,為寶寶解決流口水的毛病;另外在做四月日當天,還需用紅線繫結寶寶的手腳,避免寶寶長大後做不正當的事,而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準備用品 牲禮、紅龜粿、酥餅。 外婆須「送頭尾」。 頭尾用品 帽子(金帽徽)、鞋子、帽子、衣服、褲子。 娘家也要和做滿月時一樣「送頭尾」,特別 要送褲子,表示寶寶要快快開始學走路。 作法 用12個或24個酥餅穿上紅線,掛在寶寶胸前,由媽咪抱著,並請長輩或親友取酥餅,在嬰兒嘴唇做楷抹狀,再念吉祥話「收涎收乾乾,讓你媽咪明年生男孩,收涎收利利,讓你明年招小弟。」希望借眾人之力,共同祈求寶寶不再流口水,來年再添丁。 -收涎的吉祥話- (((((((以下全部台語發音)))))) 收爛收離離 嬰仔好搖飼 收爛收離離 趕緊叫媽咪 收爛收離離 乎你健康好搖飼 收爛收離離 乎你大漢吃百二 收爛收離離 乎你聽話瑪代誌 收爛收離離 乎你大漢好脾氣收爛收離離 乎你大漢熬賺錢 收爛收離離 乎你身體就勇健 收爛收離離 乎你事事囉如意 收爛收離離 乎你阿爸大賺錢 收爛收離離 乎你考試得第一 收爛收離離 乎你樣樣囉第一 收爛收離離 乎你考試第一名 收爛收答答 趕緊叫阿爸 收爛收答答 嘸通流嘴爛 收爛收答答 乎你考試囉歐八 收爛收答答 乎你大漢做大官 收爛收答答 乎你平安各熬大 收爛收答答 乎你水各兼樂咖 收爛收答答 乎你大事小事囉袂驚 收爛收答答 乎你讀冊認真袂丙斷 (不懶惰) 收爛收答答 厚胎生查埔 (生男孩) 收爛收答答 乎你阿母生LP(懶八)

寶寶開始有厭奶的情況發生該怎麼辦?

2009年07月05日
公開
53

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方旭彬 一般而言,寶寶在3∼4個月大左右,是第一個厭奶高峰期,有明顯的厭奶症狀。 針對這個問題,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方旭彬提出以下建議: 不要強迫餵奶:只要孩子的生長指數正常,就不要強迫他喝下全部的奶。 不要強迫孩子每餐喝相同的奶量:若孩子每天的食量已經足夠,就不要執著每餐應餵食的量,如:一天應喝的奶量900c.c,若寶寶一餐食慾不好只喝90c.c,下一餐食慾好則喝下120c.c,只要總奶量足夠即可。 以副食品取代:若寶寶已經達到可吃副食品的年齡(4-6個月),可以添加副食品,增加寶寶的食慾。 藥物治療:若寶寶有嚴重厭食的情況,可以給醫生檢查後開給藥物來促進食慾。 基本上,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要小心,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若0-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可能導致脫水,進一步會造成身體營養不良,進一步併發休克、腎衰竭,必須積極治療。 此外,學步期(又稱離乳期)是第二個厭奶高峰期,主要的發生原因及建議如下: 副食品添加未得當:過了1歲之後,寶寶的主食是固體食物,但是有些寶寶可能太晚添加副食品,咀嚼能力未有效訓練,所以仍以配方奶為主食。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慢慢幫寶寶添加,並且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 飲食均衡:學步期後的寶寶,需要從不同食物中獲取養分,配方奶只能當作副食品,因為各類食物中所擁有的豐富養分是不可取代的。 寶寶對外界好奇:寶寶的好奇心重,還未建立餐桌習慣,父母可以買一套寶寶的專屬卡通餐具,轉移寶寶注意力,鼓勵寶寶用自己的餐具用餐。 彈性改變用餐時間:寶寶若暫時無用餐的想法,就不要強迫孩子,可以改變作息,先和寶寶玩耍,等活動一陣子後,寶寶累了、餓了,就會食慾大增。 下降目標:若寶寶沒有用餐意願,建議可在用餐期間,下降食用量,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配合寶寶的需求。

米麥粉餵食須知

2009年07月05日
公開
43

米麥粉餵食須知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師 魏賓慧 嬰兒期是生長發育最快速的一個時期,自5、6個月起,嬰兒配方奶及母奶,已經無法完全提供寶寶正常發育所需之營養與熱量,因此,需要添加副食品來補充蛋白質、鐵質及維生素。此外,利用副食品的餵食方式,例如使用湯匙或杯子來給予副食品,可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食物的能力,讓嬰兒逐漸適應各種食物,做為斷奶的準備。因此,為了滿足嬰兒生長所需的營養素,以及訓練吞嚥、咀嚼食物的能力,就是寶寶該添加副食品的時間。 米粉較麥粉不易過敏 一般而言,出生未達2.5個月,嬰兒還沒有能力接受任何固體食品,因此建議約3∼4個月,是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時期。若訓練好,周歲後即可逐漸成為嬰兒營養的主要來源,此時嬰兒配方奶粉反而變成副食品。太早開始添加副食品,由於嬰兒腸胃道尚未發育完整,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對寶寶並無益處。 由於穀類是所有固體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且最不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米粉及麥粉通常最早被用來作為嬰兒的副食品。但是麥粉中含有麩質蛋白,對部分寶寶來說可能就是一種過敏原,因此媽媽可以先選擇成分較麥粉單純的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個副食品,同時觀察寶寶的適應狀況,例如:是否會嘔吐、腹瀉、出疹、皮膚潮紅等現象,若是適應力佳,約食用一個月後,即可逐漸換成麥粉或是綜合榖類,因其所含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群會高於米粉。 各階段副食品添加原則 米粉、麥粉可用開水或奶水直接泡成糊狀,由一湯匙開始後再漸漸增量,或是將一湯匙的米、麥粉放在碗中,再加入適量已泡好的奶水調成糊狀讓寶寶試吃。米麥糊吃完後再將剩下的奶水以奶瓶餵食,若順利則可漸漸增量,至一小碗米麥糊均可吃完時,即可減少一次奶瓶的餵食。目前市面上的麥粉甜鹹口味,可提供媽媽參考作為味道的替換。 米麥粉勿放在奶瓶中餵食 小心副食品受污染 不論奶瓶或碗,使用前都應該清潔乾淨,製備者亦須勤洗手。常見許多照顧者在取用嬰兒配方奶或是米麥粉前,並未再次清洗手部,可能增加污染機會,建議應注意洗手這個小動作。此外,有些照顧者會將寶寶尚未吃完的米麥糊,等待下一餐再給寶寶吃,這樣會增加寶寶拉肚子的機會,因為細菌已經滋生了。

12招養出快樂小孩

2009年07月03日
公開
39

12招養出快樂小孩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文 / 許芳菊 (編譯)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為什麼會發燒?

2009年07月01日
公開
51

發燒的應變守則 一、為什麼會發燒?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設定溫度,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所以台語俚語說「囡仔屁股三斗火」很傳神,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36.8℃,上下變動0.5度。 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二、為何發燒大都在半夜? 許多父母可能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升高。 三、發燒真的會燒壞腦子嗎? 錯!其實發高燒本身,是不會讓「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事實上,只有腦炎、腦膜炎等腦質本身受疾病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臨床上唯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四、退燒有必要嗎? 就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但是有更多的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份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八歲以下的孩子,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高燒,引起繼發的傷害是不必要的。 五、必學應變守則 ──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 家中常備退燒藥 家有0∼6歲幼兒的父母,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退燒藥的使用也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建議家長固定使用一種,熟悉它的用法,最安全。 ◎ 了解退燒藥的特性 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原則上不建議兒科的小病人使用阿斯匹靈。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半夜發燒或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一般應相隔四小時),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不必一時心急,因小失大。 ◎ 退燒三步驟 ˙第一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攝氏38.5℃,就可以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每次只用一種,劑量以體重計算,通常退燒藥水一次劑量為體重的一半,例如10公斤,給5㏄藥水。退燒栓劑10公斤以下使用半粒,體重超過10公斤才用一粒(詳見藥袋上的說明)。 ˙第二步 使用同時,配合冰枕,觀察半小時,再量一次體溫。 ˙第三步 如果未降,加上溫水(約30∼33℃)擦洗身體。 六、面對發燒,應有哪些正確觀念? ˙觀念1:發燒不是病,只是一種現象,代表體溫控制中樞失調了。當人體感染病原時,大量喝水是預防發燒的最好方法。 ˙觀念2:嬰幼兒平時喝奶完,就應習慣喝一些開水,因為漱口有清潔作用,避免蛀牙和口腔念珠菌滋生,而且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在生病的時候才不容易脫水和發燒。 ˙ 觀念3:每個幼兒的家庭都應常備體溫計和退燒藥。肛溫表和耳溫計測得的是中心溫度,比較準確,耳溫槍使用快速且方便,但品牌良莠不齊,或者測量方法不正確都可能有誤差,適合用來篩檢,高燒的情況仍應用肛溫表確認(時下常用的耳溫槍,要記得檢查電池是否充足,測溫頭的耳套應注意隨時更換)。 ˙觀念4:發燒持續的天數,比溫度的高低更重要。輕度的病毒感染,幼兒也可能燒到40℃,只要不持續超過三天,並不奇怪。但是越大的孩子發高燒,或任何年齡小孩發燒持續超過三天以上,即需要檢驗白血球,查明是否併發其他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觀念5:診斷發燒的原因,需要專業判斷,發燒退了,仍應去找醫師查明原因,特別是新生兒和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敗血症往往只呈現體溫不穩或過低,千萬不可以為燒退就沒事了。 給父母的貼心話 若不慎重疊使用過多退燒藥,有可能使體溫下降過速,造成四肢冰冷或發抖,此時改用毛毯保溫或熱水袋保暖,體溫就會自然回升,不必再用其他藥物。這種失控的退燒,基本上不會對孩子造成危險。 ※ 本文節錄自《幼兒四季健康手邊書》P154~P159,丁綺文著,信誼基金出版社,2003年7月。 (上文作者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補充: 發燒處理常規 36.0 ~ 37.00C: 正常   37.0 ~ 38.00C: 微燒 處理常規-冰枕 38.0 ~ 39.00C: 中等燒 處理常規-冰枕及溫水拭浴 39.00C以上: 高燒 處理常規-冰枕及溫水拭浴並於醫師指示下給予退燒藥   發燒的護理 冷敷法 冰枕內裝三分之二冰塊,加少許冷水 夾緊袋夾放入塑膠袋內 以乾毛巾包裹置於枕後 檢測冰袋內冰塊隨時更換,約 2~3小時更換一次 環境及衣物的調節 合宜的室溫 22~270C,濕度 60% 必要時打開窗戶,促進空氣流通 保持安靜,避免噪音 寒顫發抖時,可先加被蓋保暖 寒顫停止高燒持續時,應慢慢移除被蓋 當衣物出汗潮濕時,隨時更換 水份的補充 多喝開水─每日 3000 cc 經由點滴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保持清潔舒適 口腔護理─清潔口腔如漱口 當口唇乾裂時可擦甘油或唇膏 保持皮膚清潔及乾燥─勤換衣物 適當的臥位 使用枕頭被褥維持舒適臥位 協助更換姿勢 減少活動減少體熱產生 洗澡或溫水拭浴 合宜水溫 40.5~430C 以毛巾沾溫水輕拍身體,四肢腋下等部位 飲食攝取 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 易消化的食物 依病患的喜好 可引起食慾的食物  隨時量體溫注意體溫變化 -------------------------------------------------------------------------------- 給寶寶溫水拭浴或溫水盆浴===- 小港醫院 小兒科 -=== 準備溫水,測試水溫,調節水溫至溫熱度36.7℃。 拭擦部位,先由上身兩側,再下身兩側,而後背部兩側。 拭擦時間以不超過30分為宜。 退燒處理後半小時,宜測腋溫,或肛溫,以便知道有否退燒。退燒了,以後每3小時測量一次;若仍持續不退,請到小兒內科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