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誰不DI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做當做的事,就算是被砍頭也要做

2006年08月24日
公開
40

洪蘭挺夫「該做的 砍頭還是要做」 2006.08.23  中國時報 王超群、高有智、曾薏蘋/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捐一百」支持施明德的發言,後續效應不斷,昨日他的夫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更力挺丈夫,表示只要離開行政職務,要不要「行動」便可更自由,而曾志朗已「隨時準備好回到學校。」 曾志朗稍後則表示,他將於十月十九日與中研院長李遠哲同步卸下職務,否認有提前離職之意。他並說,離開副院長職務後會回到實驗室,且「書生就是要寫東西」。 洪蘭昨天應邀在全國公、私立高中校長會議專題演講,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讀書人要有風骨,應該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正如她父親所說,「該做的事情,砍了頭還是要去做」,「哪怕今天不能當副院長了,如果心中認為是對的事情,還是堅持要去做」。 曾志朗指出,他想說的話都表達得很清楚,「理念上支持施明德,但行動上則不能」,他不會參加靜坐,也認為那不是好方法。「不如讓一切安靜下來,回到理性層面,就事論事」。 倒扁運動延燒,倒扁總部昨天也公布歌手李恕權發起倒扁運動連署的公開信,信中強調,國家領導誠信破產,玩弄司法,政府貪腐,國家分化,百姓陷入困境,藝人不能再擔心歌迷影迷的流失與商業考量卻視而不見,「我們不能再沈默了。」 李恕權的連署信中批評陳總統貪腐、報假帳失去領導公信,他呼籲娛樂界與音樂界共同連署呼籲陳總統下台,「這不是挺藍或挺綠,而是整個社會的大是大非。」

關於節奏/拍子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15

[摘自來去音樂網] 有人問說:『對於剛接觸音樂的人,應該先學習什麼呢?』的確,音樂這門課是永無止盡的。既然它的範圍這麼廣,我們要從何學起呢? 別緊張!根據我的經驗,以及各方專家的意見,答案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先學「節奏」。 也許有些人會心存疑問,為什麼要先學「節奏」? 其實,在你所學習的音樂領域裡,絕對擺脫不掉這兩個字。特別是一個節奏感不好的人,那它將是你的夢靨。學習任何樂器也是一樣,有些樂器可能沒有音高、音階、和聲,但有音樂就一定有節奏這東西。所以,節奏是學習音樂的人必備的條件之一。 節奏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切割時間的點。我們可以說:學「節奏」就像是解數學問題一般。那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數學要怎麼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一段時間是可以被切割的。比如說,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劃分成六十等分,那一等分就佔一秒鐘的時間。那一秒鐘的時間,被切割成四個等分,每個等分又佔多少呢?當然,聰明的朋友就會告訴我是四分之一秒囉!沒錯!這就是我們音樂上所稱「拍子」的形成方式。 但往往音樂上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記號 Tempo=60,這是什麼意思呢?喔!這是表示一分鐘走 60 拍。也就是說,一秒鐘走一拍,一拍佔一秒鐘的意思。試著舉一反三: Tempo=120 又是什麼意思呢 (註) ? 有了一拍的時間單位長,並不能滿足人類,所以就想出了二分法。例如:一拍砍成一半,就形成了 1/2 拍,或是稱半拍;再砍一半,就變成了 1/4 拍囉!依此類推。 唉!人類就是這麼貪心,想出了二分法還覺得不過癮,又採用了其他的奇數來分割拍子,像是一拍的長度除以三,就出現了三連音(甚至還有五連音、七連音等拍子的切割法),很神奇吧? 更神奇的還在後頭。 為了方便教學,我將會以最常見的四四拍來做介紹。避免太複雜的情況出現,再把拍點稍微放大,只介紹一拍切割成兩等分的節奏排列。 在四四拍的五線譜中,如果音符的最小單位是半拍,也就是說它會是一個八分音符。那在一拍中,頂多出現兩個八分音符。所以,在一拍內會出現的節奏變化只有五種: 1、一個四分休止符:在一拍中,全部都休止。 2、一個四分音符:聲音出現一次,佔一拍的時間。 3、兩個八分音符:聲音出現了兩次,各佔半拍的時間。 4、前面八分音符,後面八分休止符:在這一拍中,聲音只佔前半拍,後半拍是休止的。 5、前面八分休止符,後面八分音符:在這一拍中,聲音只佔後半拍,前半拍是休止的。 把這幾種打散,再重新組合,就有多達二十五種的節奏類型。如何?很像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吧! 事實上,節奏不是那麼複雜的東西。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那我相信你對於「節奏」這個項目的訓練,已經足夠了。 複雜的節奏往往是經由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成的。也就是說,你必須先經由簡單的節奏訓練,再慢慢往複雜的節奏邁進。 有些人問我:該買哪些節奏訓練的教本呢?老實說,我手邊沒有任何關於節奏訓練的教本,也不認為一定要做什麼樣的練習,才能使個人的程度提昇。這是不能畫上等號的。不是說做了很多節奏上的練習,個人的節奏感就會變好;但是想要對節奏的能力加強,就一定要練習才行。 前面有列出如果音符的最小單位是半拍 (也就是說它會是一個八分音符) ,它在一拍內會出現的節奏變化。 你可以試著將它打散,做各種不同的節奏練習。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首先,拿出第一種節奏類型,也就是一個四分休止符;再跟第五種節奏類型:前面八分休止符,後面八分音符,加以合併。那就變成了一個四分休止符加上前面八分休止符,後面八分音符的節奏類型。注意到了嗎?它是一個兩拍的新節奏類型喔!繼續下去,你會發現,它單純的組合,竟多達了二十五種類型! 好啦!差不多要做結束了。很多人以為節奏是學打擊樂器的人才要學的。但等你真正接觸到音樂或樂器時,你就會發現不管是任何一項,都擺脫不了節奏的。準備好做節奏的練習了嗎?加油囉! ※註:一分鐘走 120 拍;一秒鐘走兩拍,一拍佔 0.5 秒鐘的意思。

七塊錢的小提琴與十歲的收錄音機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29

[摘自來去音樂網] 七塊錢的小提琴與十歲的收錄音機 音樂,在某方面來看,還真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東西。好的音響所費不貲,好的樂器動輒百萬千萬,連CD的價錢也輕鬆上看400。 還好,音樂的本質,並不是用錢去堆砌起來的。真正的感動與成長,也不需要挹注大把鈔票。 就像那些「樂透」了的人,一旦真正有了錢,只怕人生的腳步也就到此為止。 ----------------------------------------------------- 為了編輯新版的英文教科書的需要,重新去翻閱包括國編版在內的課本,想要找出一些選文的蛛絲馬跡。不意,在國編版的第六冊,又看到了一篇好東西,一篇多年來都沒有被換掉過的好文章:七塊錢的夢想,Seven Dollar Dream。 未逢教科書開放版本的六年級前段與中段班的壯年,應該都讀過這篇文章,只是可能沒有很深的印象。一個小女孩想要一把小提琴,但是家裡務農,要一把小提琴簡直是不可能的事。藉由朋友的幫助,主角的父親終於為小女孩找到一把好琴,只要七塊錢。 可能這位小女孩在得到這把小提琴時已經發育完全了(國編版課本的插畫有嚴重誤導之嫌),因為這位主角珍惜著它,不但用心練習,最後成了學校管弦樂團的首席,還一直保存著這把琴到成年。只有四分之四的小提琴才辦得到。 隨著主角踏入職場,嫁做人婦,她沒有再拉琴,不過還是把琴帶在身邊,就想著有一天會再去拉它一下。某日,她看到報紙上的某個啟事:「徵求一把小提琴,但是付不出高價。」過去的回憶一瞬間全部湧上心頭,於是決定回應這個啟事。原來是一位父親,急著為想要一把自己的小提琴的女兒找一把琴,但,他付不出好價錢來。 「我知道,所有的樂器行都會開給我一個好價錢,」主角如此寫道,「但我聽到自己的聲音說:『七塊錢。』」 真摯的音樂,不在於樂器價格的高低,在於演奏者的心。 週六回家一趟,才發現那一台跟著我十年的CD收錄音機不見了。「你老弟說它壞了,我不知道。」媽媽這樣告訴我。 而我呢?嘴裡只能這樣嘟囔著「我搬家的時候它還好好的,只是想讓老弟有收錄音機可以用罷了。」 有一點是我媽媽和我弟弟都不能體會的。我之所以如此珍惜這台收錄音機,因為那是我第一台CD Player,我踏入屬於自己的CD時代的一把最重要的鑰匙。我還記得,那是在成功嶺大專集訓完後,我用那筆四千多元的薪水自己出錢買的,買不到第三天,它就陪我到嘉義去了。後來衍生出的許多音樂文章、版本比較、音樂心得,都是從這台收錄音機盡心的服務下得到的。不但如此,許多個開夜車苦讀的夜晚,少了它忠心的陪伴,再多的黑咖啡大概也成就不了大事業。 我承認這台收錄音機不可能像那些百萬級的音響,能夠逼真重現音樂,靠音樂的效果來激盪人心。但也因為如此,我養成了聽音樂不聽錄音,單聽詮釋的習慣。是啦,很多人會很不以為然的說,聽不到細節,怎麼會聽得出詮釋的好壞?我要說,這幾年下來,我鮮少失手。雖然搬家後,我另外弄了一台廉價床頭音響,但還是懷念那台收錄音機的聲音。 我相信那台收錄音機其實還能用,如果可以,我真想把它讓給一個也對音樂有著狂熱的興趣,但是卻買不起收錄音機的人。

謝謝XX

2006年07月05日
公開
33

[謝謝爸爸] ★本單元出自於國語日報社出版「早安豆漿店」(作者;林良)   十四歲的少年,文山,已經好久沒聽到父親喊他「文文」了。「文文,快過來看!」「文文,陪爸爸去散步!」這樣的話已經好久沒聽過了。父親變得很嚴肅,越來越少跟他說話,就是有話要說,也只有兩三個字:「知道。」「過來!」「不可以。」「去吧!」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每天放學回家,文山總會偷偷的看父親一眼。父親無論是在看報,看電視,喝茶,或是坐著休息,只要知道文山來了,立刻就會把視線移開。如果文山壯著膽子喊一聲「爸爸」,父親也只是輕輕的,從喉嚨裡發出一聲模糊的「嗯」,眼睛卻望著別處。   同學一提起自己的父親,總是那樣的興高采烈,父親不是買了一件什麼昂貴的東西給他,就是帶他出國去旅遊。尤其是,常常很得意的轉述他父親說的話:「我爸爸說」、「我爸爸說」。真是叫人越聽越羨慕。   一想起自己的父親,文山就會變得很沮喪。起初,他心裡一直埋怨父親不關心他,總是「為什麼」「為什麼」的探究父親對他冷淡的原因。但是有一天,他無意中聽到同學談起自己的父親,說到父親給了他一件什麼東西,他趕緊說了一句:「謝謝爸爸!」   「謝謝爸爸!」這句話聽起來多陌生啊!這是文山從來沒說過的一句話。有一次,媽媽因為事情忙,就把零用錢託爸爸交給文山。爸爸指著客廳小桌上的錢,對文山說:「拿去。」文山就默默的從桌上拿了錢走了。這應該正是他跟父親說「謝謝爸爸」的機會呀!但是他什麼也沒說。他開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自己跟父親的關係。他發現了一個事實:他常常夢想父親會對他親切,跟他有說不完的話,但是他從來沒有表達過。他問自己:「我關心過我爸爸嗎?」   有了這樣的領悟,他心情變得開朗,竟能很淘氣的調侃自己說:「像我這個樣子,還能算是一個兒子嗎?」   有一天,父親下班開車回家,文山特地跑到門口去迎接。父親從汽車裡抱出個裝「家電」的大紙箱,又伸手去抓車裡的公事皮包,顯然有些不方便。文山趕快走過去接下公事皮包。父親不拒絕,就讓他幫著拿了。他感覺得到,父親雖然不說什麼,但是已經接受他的好意。從此以後,父親下班回家,他一定到門口去迎接。父親也會不自覺的把公事皮包交給他。   有一天,父親帶回一小盒「葡式蛋撻」,擺在飯桌上,對文山說:「拿去吃。」文山拿了一個,一直藏在心裡的一句話,一下子來到了嘴邊。他脫口說:「謝謝爸爸!」話剛說完,他就覺得眼眶發熱,被自己所說的話感動了。他想不到自己竟能戰勝一向的畏縮,說出了應該說的話。他悄悄抬眼去看父親,父親臉上有了笑意。   他變得越來越關心父親。有一次,父親臨出門的時候,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立刻就明白父親要的是什麼,趕忙抓起桌上的一串鑰匙說:「爸爸,鑰匙!」這一回,父親真的笑了。   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父親穿了夾克,從臥室走出來,對文山說:「文文,走,到百貨公司去幫媽媽買點兒東西!」「文文」!這個名字聽起來好親切。父親已經好久沒這樣喊過他了。   現在,在學校裡,文山也跟別的同學享有同樣的權利。那就是一提起自己的父親,就可以把「我爸爸說」、「我爸爸說」一直掛在嘴邊的那種權利。 心靈悄悄話 父親和兒子   有一個十三歲的少年,告訴他的同學說:「我一看到我爸爸就害怕,不敢跟他說話。他說的話,我不敢不聽。我做錯了事,也不敢告訴他。」   他的同學聽了,就很疑惑的說:「怎麼會這樣呢?我跟我爸爸不是這樣的。我常常跟我爸爸在一起說話。我很喜歡聽他說話,他也很喜歡聽我說話。他無論要求我做什麼,都會說出理由,再問我好不好。我做錯了事情,心裡難過,也會主動去告訴他,問他怎麼辦。他也會和和氣氣的告訴我應該怎麼補救。」   十三歲的少年聽了,也很驚訝的說:「怎麼會這樣呢?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個很怕父親的十三歲少年,從來就沒真正愛過他的父親。他不懂得怎樣去愛他的父親。   「我的爸爸不關心我,只忙他自己的事情。」有些少年常常這樣說。他們卻很少說:「我從來不關心我的父親,只忙我自己的事情。」   有一個少年,從小就很能得到父母的鍾愛。小時候,他兩歲剛過,正在學說話,母親教了他兩句話,就是「謝謝爸爸」和「謝謝媽媽」。他很喜歡這兩句話,常常掛在嘴邊。父親帶他出去玩,回家的時候他不忘說:「謝謝爸爸!」父親給他洗澡,洗完了澡,他也不忘說:「謝謝爸爸!」   他從小就跟父親這樣親愛,當然長大以後也不會改變。你敢不敢從今天起,開始學說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