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imღJessieの媽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日期

#Tag

分享:「五心上將」 父母

2009年03月12日
公開
6

「五心上將」 父母 文/慕凡 軍制上有最高階的「五星上將」,親子間也有最高桿的「五心父母」。父母能運用這五種心意,必定能教養出優秀又貼心的兒女。 現闡述如下: 一、愛心:因為你愛他,所以他變得可愛。愛不能只是掛在嘴邊,更需要實際行動。父母不可只供給孩子物質上的享受,更要注重給孩子精神上的食糧。所以每天最好固定撥出十分或二十分鐘,專心陪伴孩子談天、說故事或講笑話等。 二、耐心:經得起耐心的考驗,教導成果才能應驗。求好心切的父母,每次看到孩子做事慢半拍,寫功課又錯誤百出,常會按耐不住脾氣,大罵或責備一場,孩子很無辜,父母更無奈。 其實,父母要冷靜想一想,你比孩子多活幾十年了,做事當然快又好,而孩子還是人生路上的生手,做起來難免笨手笨腳,爸媽當然要多包容、多忍耐,給他時間和磨練,他才會越做越進步! 三、信心:對孩子有信心,孩子更有自信。有些要求完美的父母,一見孩子稍有犯錯,或做得不符合大人的高標準,就嚴加批評、挑剔,搞得孩子也懷疑自己的能力,做事就畏首畏尾,喪失了自信心。 所以父母要多肯定孩子的優點,淡化他的缺點。對孩子要永遠抱持希望和給他無窮的信心。 四、童心:父母要有童心,孩子才會跟你同心。父母跟孩子相處時,身高不是距離,體重不是壓力。蹲下來跟孩子一般高,而且要想像自己在孩子同樣年紀時,會怎麼想?怎麼做?擁有如此童稚般的同理心,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五、虛心:父母謙虛求進步,才能加快學習的腳步。知識爆炸時代,父母應不斷吸收教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更好的做法。虛心多方學習,不以現狀為滿足,學到就要做到,心動立刻行動,便是稱職又快樂的父母了。 文章引用處: 家長學苑http://parentschool.so-buy.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9030903

分享:說謊,不是壞小孩﹗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9

請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性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是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懂事了,不再是個小寶寶了,所以孩子們應該很明白自己說的話是事實還是謊言。 其實不然﹗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相信看完以下對孩子說謊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之後,父母們就會鬆一口氣了。 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於說謊;5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說大話的情況存在了,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說謊。 2-4歲︰愛說大話 孩子為什麼說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裡,所以他們常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當你帶孩子從公園回家的時候,他告訴你他在公園裡看見了獨角獸。他並不是在有意欺騙你。換個角度想,這說明他的智力還在處於不斷發育的階段。你的孩子還不能釐清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他也同樣不能把他的夢和真實生活區分開。 也有些時候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的謊言就是他的如意算盤。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曾問幼稚園老師︰“我的孩子一個星期最少從幼稚園拿回家一個玩具,他告訴我是老師說他可以拿的。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不過,老師的分析消除了這位母親的不安和尷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認為,如果他們非常非常想擁有這個玩具,那麼這個玩具就一定是自己的。這就是孩子們想‘占為己有’的邏輯。” 當然,也有的孩子說一些小謊是害怕父母的責備和懲罰。他們會指責那些自己想像出來的朋友,告訴父母是他們做出了這些錯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淘氣會使爸爸媽媽不高興的,所以撒了個謊。 聽到謊言怎麼辦︰這麼大的小孩子因為說謊就受到懲罰,不僅沒有任何意義,也許還會有負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搶了小朋友的餅乾吃,你肯定會對他訓斥一番。但是,如果他同時還對你說了謊,你你注意力就轉移到說謊這個問題上,並為此更加嚴厲地懲罰他。 但事實上,你對誠實和正直的長篇大論,對孩子來說,只是耳邊風;你的懲罰也不能使他知道問題的所在。相反,他只知道他又淘氣了,而且將來他肯定不願意讓你知道這些淘氣的事兒。所以,更加關注他的不良行為效果會更好一些。 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興,所以不想告訴我真相。但是我親眼看見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對他有禮貌些,我想他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就屬於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場拿到喜歡的玩具就說是他自己的,那麼你就要清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擁有這個玩具,但是它並不真正屬於你,它屬於這個商場。” 慢慢地,孩子將學會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小小謊言過於在意的話,將會或多或少地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與其揭穿孩子的謊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機會。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壓制孩子的幻想,因為有了幻想,才會有創造力嘛。 因此,父母唯一應該做的就是確保孩子的幻想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說,父母可以讓孩子相信耶誕老人,但是必須讓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飛起來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 如果孩子的話總是不著邊際,那麼父母最好給孩子講一講《野狼來了﹗》的故事了,讓孩子懂得為什麼對人誠實很重要。 5-7歲︰逃避訓斥 孩子為什麼說謊︰快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說謊是解決問題或者逃避懲罰的一個好辦法。 因為孩子們要讓他們的謊言更加可信,所以他們的謊言就會經過更好的加工了。6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他告訴老師他的家庭作業被狗吃掉了,那老師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說‘我病了,所以沒有做作業’,那也許能夠蒙混過關。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會不斷提升他的欺騙技能,試探他欺騙的限度有多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殺手 ”就是不能讓孩子因為說了慌、解決了問題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脫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最好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儘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誠實,不說謊。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對婆婆說你有多麼喜歡她送給你的那件毛衣,事實卻是你從來不穿,那麼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訊息︰說謊是可以讓你接受的。通常,孩子們是看見父母在說謊,他們才效仿父母這樣做的,或者模仿周遭成年人的一些做法。孩子們並不能釐清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惡意的。 聽到謊言怎麼辦︰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給孩子舉個例子能夠使他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當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請到他家做客的時候,如果你直接告訴他你不喜歡他,所以你不去,那麼你的話就會傷害他,使他很傷心。但是,如果你告訴他你有別的事情不能去,雖然並不是真正的實話,可是不會令他傷心和難過。” 另外,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善意的謊言也能夠使孩子明白他們需要替別人想一想,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他的感受。 然而,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謊只是為了掩蓋他的錯誤和做的錯事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刻清楚地告訴他你不允許他這樣說謊。 父母立場鮮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麼孩子說謊了是不是就應該受到處罰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針對有沒有刷牙的話題而說謊,那麼父母可以提醒他趕緊去刷牙,並且以後多多檢查和監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因為刷牙問題而說謊了。 反過來,如果父母因為這些無關痛癢的謊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懲罰他,那麼,父母的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變成一個更棒的謊言大師了。因此,應該說處罰孩子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辦法。 如果孩子偷了別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為極其惡劣的事情,而且為了掩蓋這些行為對你說了謊,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必須受到懲罰的時候了,並且要讓他知道第一天剝奪他看卡通片的權利是因為他的行為,第二天則是因為他說謊了。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懲罰並不能使孩子馬上意識到他的錯誤;想讓孩子真正改正錯誤是需要時間和父母的信任的。 針對孩子的說謊行為,有的父母認為還可以試一試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麼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總之,不要向對你說謊的孩子提問題。 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透過與我4歲兒子的反覆“唇槍舌戰”,我從中領會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實真相,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真相反而更簡單。就拿我兒子喜歡用鉛筆在牆上亂畫的行為舉例吧,以前我看到後會問他︰“這是誰畫的?”,而現下我就直接告訴他︰“我看見你在牆上畫了。到廚房拿一塊兒擦桌布,然後蘸點水把牆上畫的東西擦掉。”前者給了他一個說謊的機會,後者則沒有。 2、如果孩子是習慣性的說謊,那麼向孩子提問題之前你就先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會對你說謊,然後允許他給你一個更好的說法。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發制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然後向孩子提出問題。 這種做法有3個好處︰ 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 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激烈化; 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麼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3、為了讓孩子也嚐嚐謊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對孩子也說謊。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他了。可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麼爸爸媽媽說謊。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鬆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並不重要。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並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我感覺你在家裡願意我們用這種模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你是在告訴我“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來源︰《父母》

分享:選狼還是選獅子?

2009年03月10日
公開
8

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這道題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 很容易做出選擇吧?好吧,記住你的選擇,接著往下看。 南邊那群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那群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於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子。 那隻狼進了南邊的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那群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 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 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正飢餓難耐 ,它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的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 北邊的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的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的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 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 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 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 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膘肥體壯的那頭獅子,已經餓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 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北邊的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的那群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 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裡的血。 它還不准羊叫,哪隻叫就立刻咬死哪隻。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歎:「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據我多次親自嘗試的經驗,如果拿來問歐美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選獅子,但是如果拿來問華人,大多數人都會選狼。 領悟到了嗎? 握有決定權的才有生機,否則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 媽咪:可是我一開始就選獅子耶???    那...我是歐美人士?(哈∼完全沒有領悟∼)

分享:成功的父母必有的四十個特徵

2009年03月09日
公開
32

成功的父母必有的四十個特徵!! 01。 能認真並很有耐性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02。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03。 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他的工作成果。 04。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例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種雜亂的工作空間。 05。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份供他單獨使用。 06。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他的。 07。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08。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 09。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行。 10。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1。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睦相處。 12。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仔是否確實遵守。 13。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14。 從不以辱罵方式去懲罰孩子。 15。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6。 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17。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18。 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9。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及幻想。 20。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21。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2。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機會。 23。 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24。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吟誦詩歌。 25。 鼓勵孩子能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來源。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29。 仔細地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力範圍內,給孩子作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亢不卑。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我也一樣做得不好"讓孩子面對而非逃避挫敗。 38。 鼓勵孩子盡量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好的意見具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不願替他做了大部份工作而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的勤勞成果。

分享:父母子女的緣份

2009年03月09日
公開
9

天ㄚ∼看完這篇文章 媽咪心情沉重的眼淚直掉 現在我是孩子的全世界 如何又怎能想像 有天你們會離開我的身旁向外飛翔 有天你們與我的距離將不再如同現在般的緊密 心裡好捨不得... 『你們可以慢慢...慢慢的長大嗎?』 『可不可以多陪媽咪一些時間呢?』 ================================== ~ 父母子女的緣份 ~ 二十年前, 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 一個一個相繼離家, 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 , 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到 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 , 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 , 放在玻璃板下, 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 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 ,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 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 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 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 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 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 "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 真誠推荐,感動心靈! 目送 有些路啊, 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女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 我和他手牽著手, 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 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 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 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 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 , 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 幼稚園 的畢業生,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 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 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 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 我送他到機場, 告別時, 照例擁抱, 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 我就站在外面, 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 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 然後 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 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 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 上的大學, 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 只一個人聽音樂,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 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 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 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 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 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 ,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 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 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 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 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 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 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 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 然後噗噗駛出巷口, 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 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 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 推著他的輪椅散步, 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 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 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 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 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 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 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 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 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 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 雨絲被風吹斜, 飄進長廊內。 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驚蟄的由來和意義

2009年03月05日
公開
3

「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 這個時候,正是農夫們忙著插秧的時節。不過,如果在這個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所以才有農諺「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打」的說法。 這個時節正值春暖花開時期,不妨趁著週休二日或假期,全家人一起到陽明山賞花,沉浸在花海的美景裡,享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節氣小農夫 對農夫們而言,這個時節必須忙著插秧、播種,期待這一年能有好收成。農夫常依據「驚蟄」這一天是否打雷來預測收成的好壞,如果打雷,表示這一年的收成會很好;如果沒有雷聲,就表示可能會是個饑饉之年。 ◎節氣小漁夫 由於魚群的洄游和水溫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魚群進駐海域。到了這時節,台灣西部海域的等溫線逐漸向北移動,屬於鯛類的魚群會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向北洄游,而鰹魚群在每年的三月會進入台灣的南部海域,所以漁民們可以有不錯的漁獲喔! ◎節氣小園丁 有首歌是這麼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旁,多美麗呀...」。三月份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時候,白色、桃色、粉紅色的杜鵑花將春天點綴得更美麗了。 ◎節氣生活 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鎚,就是他用鐵鎚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植樹節」也是在這個時節裡,你可以在這春意盎然、展現生命力的時節裡,動手種株自己喜愛的植物吧! ◎節氣俗諺 1.「二月初二彈雷,稻仔卡重過秤錘」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農曆二月初二大約在國曆三月初,如果這時候打雷,表示節氣正常,今年也會風調雨順,稻穀粒粒飽滿,稻穗彷彿比秤錘還要重喔! 2.「驚蟄鳥仔曝翅」這句諺語的意思是:驚蟄之後氣溫升高,不只是冬眠的動物會出來活動,連鳥兒都會飛出鳥巢,停在樹枝上曬太陽呢!

媽:白河半日遊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1

中午和熏媽(下午特地請假)會合後 我們先去中埔買童裝(敗家要找伴~哈~) 之後直接上二高往白河方向去 下了白河東山交流道 一度找不到路 幸好有在地人阿睿媽的幫忙 (真是要歸功於網聚認識∼) 才得以順利找到蓮因加油站 到達觀音廟剛好正開始要問事 媽咪和熏媽是預約8.9.10號 媽咪想問爸比和自己的事業婚姻及身體 熏媽則是要問熏熏的身體 輪到媽咪時 都還沒開口 仙姑就直接說爸比想換工作 之後一連串的過程 都讓媽咪覺得很神準 很多事都是還沒說出口 仙姑就直接說出來 比如說 媽咪沒有公公只剩婆婆 我們想買新房子...等 都是她脫口而出 就讓媽咪愣一下 心裡的os就是 「她怎麼知道?」 總之...很神奇 感覺去聽聽仙姑的建議 也讓媽咪心裡有個方向 不會再鑽牛角尖了 離開觀音廟跟阿睿媽會合 阿睿媽特地買了四杯飲料請我們喝 退火又美容的「珍珠蓮藕檸檬茶」 一邊喝飲料一邊聊著天 孩子們在一旁玩耍 很棒很愜意的感覺呢∼ 之後我們一起到鎮上買特產 豪記的羅宋麵包 瑞益的綜合28味米麩 排隊購買的白河鴨頭 因為眾人肚子都飽飽的 就沒買廟口的美食小吃 熏媽還買了包蓮藕粉(阿睿媽家自賣) 逛ㄚ逛的將近快五點 也該啟程回嘉義了 跟阿睿媽和阿睿道別後 就結束我們的白河半日遊嚕!

分享:不浪費、更簡單 告別富裕流感

2009年03月03日
公開
5

『浪費的習慣像是恐怖的傳染病,全世界無法倖免,經濟蕭條是它的完美傑作;如今你有機會擺脫它。』 讀本文前,請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Q1:你如果不消費(商品、飲食、媒體)就會很無聊? Q2:每週花在購物的時間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 Q3:如果得到額外獎金或是加薪,你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買點什麼犒賞自己? 如果以上任何一個問題,你的答案是「Yes!」,那麼,你可能染上源自於美國、本世紀最恐怖的傳染病,而不自知。 它,是「富裕流感」(Affluenza)!翻開《牛津英文字典》,其字義是一種社會傳染病,因為人們不斷奢求擁有更多,導致出現負荷過多、負債累累、焦慮不安、虛耗浪費等病徵。「這流行病無疑是人類史上,傳染性與破壞性最強的疾病之一。」《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其書中說。 富裕流感,從美國出發,迅速擴散到全世界,讓人們過度消費,耗費了自己與地球的資源,並且養成貪婪的惡習。前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與去年九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倒閉所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全是富裕流感導致的結果。 誇張!手機可以拜神明 一張臉保養品竟用到二十二種 在商人的精心設計下,你我,無疑的,都正處在富裕流感的感染圈裡。 這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去通訊行買新手機,手機功能的繁複讓你眼花撩亂。一款諾基亞(Nokia)的N95手機,除通話外,尚有相機、遊戲、MP3播放等多達十七種「基本」功能,此外,手機還能化身美容師做皮膚檢測,甚至初一、十五,手機畫面上會出現神明,只要輕按,就能「拜拜」,喇叭還會自動配音「阿彌陀佛」。 然而這些「超級手機」,你真的會用到的有多少? 回答之前,再看另一個例子:保養品。過去農業社會,保養品一罐就擦全身,現在呢?《商業周刊》綜合坊間數本最暢銷美容書籍與電視節目,整理出一位女性,從頭髮到腳趾,需要保養的部位多達十六個,一天可用到四十六種以上的保養品。 誇張嗎?一點也不。單是一張臉,就可以使用到二十二種保養品;卸妝分成眼睛、嘴唇、臉三個部位,化妝水先收斂再美白;面膜有抗老、去角質、清潔等五、六種;精華液還分早上出門前使用的鞣花酸,與晚上必備的玻尿酸。 這只完成臉部,商人還會告訴你,你身體的每個部位都需要專屬保養。有專為肩、頸、胸美白的膜;緊實腿部與腹部的纖體凝膠;讓臀部看起來更翹的臀霜;去除各處角質與橘皮組織的乳液,就連指甲都要塗上專門的護甲霜。 不論手機、保養品或精品,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 針對手機,總統馬英九的答案直接了當:「只用簡單的通話功能。」雖貴為總統,他用的卻是傳統陽春的公務手機。台灣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東方線上」去年最新調查,有六○%的台灣人除了通話外,根本不使用手機其他功能。 保養品亦然。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邱品齊就提出「最沒有必要性的化妝品」,這包含化妝水、隔離霜,具抗痘、美白保濕洗面乳,以及號稱添加魚子醬等高貴成分的保養品。一種保養品有二十種化學成分,一天五種保養品,對皮膚而言就太足夠。 無奈!為了不斷向上爬 買個名牌包就「瞬間」變有錢人 有趣的是,我們其實多少能意識到商人的陷阱,「廠商為了競爭,不斷在功能上推陳出新,市場區隔越切越細。」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說。然而,我們又為什麼甘心隨波逐流? 答案在於我們想透過消費走「捷徑」:從nobody變成somebody。 東吳大學心理系教授王叢桂解釋,我們都有「社會比較理論」中的「向上比較」心理。(編按: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於一九五四年提出,每個人會跟他人做為比較,來進行自我評價。其中與比自己富有、位階高的人比,便是向上比較。)尤其身處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向上比較」的心理更為普遍,「因為我們渴望自己變得比別人好,擁有更多。」王叢桂補充。 只是,要比別人好,為何是透過不斷消費呢?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指出,過去經濟起飛之際,遍地是成功機會,透過努力工作與進修,出人頭地不難,但逐漸富裕之後,社會貧富差距拉大,階級流動減少,加上社會鼓勵速成,在此氣氛下,相較過去的「十年寒窗」苦讀求功名,年輕人更傾向掏錢買一個LV包,因為這可讓他們「瞬間」化身成有錢階級。 而「真正」的貴婦,也必須不斷向上比較,買更貴、更繁複的商品,去彰顯自己的不同。整個向上比較的階梯就在新商品中被堆疊,人們就一步步向上攀爬,「我們的需求就這樣被『創造』出來,形成了過度消費。」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補充。 所有人就像站在沒有終點的階梯上,怎麼樣也爬不完。「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每個人都更怕輸。」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解釋了,所有人身陷富裕流感,但仍無法自拔的原因。 轉機!終結消費操弄 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有用處 現在,金融海嘯向我們所有人撲來,看似是危機,但其實是我們停下腳步,甚至走下階梯,最好的契機。我們因為資源有限,可以重新思考購買的意義,你是為別人而購物,還是為自己?而商人也開始要彎下腰,傾聽消費者的聲音。 「真實消費」的風潮正在崛起,「要求物品必須『名副其實』,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有用,便是真實消費。」別蓮蒂說。東方線上董事長詹宏志指出,現今消費者心境已轉為在自己確信有價值時才有消費行動,格外謹慎小心。這意味:消費者被操弄的時代結束,真實的主動消費意識興起。 下列證據顯示,很多人已經搭上真實消費的列車。 證據一:全球手機大廠,紛紛推出只有通話、傳訊息等基本功能的簡單手機(Simple Phone)。三星(Samsung)在二○○六年年底,推出一隻原本只針對老人需求,僅具通話、傳訊等極為陽春的手機。但推出後大受歡迎,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甚至專文稱讚其「回歸基本」(Getting back to basics)。 這使得包含AT&T、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巨頭,都紛紛跳下來進軍簡單手機市場。 證據二:根據國際時尚雜誌《SURE》調查,去年在台灣二十類開架美妝產品的銷售排行前五名,有三個便是強調能整合美白、防曬、潤色、修復等功能的All-in-One產品,過去那種強調十幾道保養的程序,開始被揚棄。 證據三:今年全年全球電腦出貨成長可能只能持平,但是強調功能簡單,可以處理文書與上網功能的低價迷你電腦(Netbook),今年銷售量,至少比去年多一倍,等於成長一千萬台以上。 還有更多證據,正陸續的被創造出來。你,現在已經搭上列車、開始簡單而真實的消費了嗎?如果是,恭喜你,你已經找尋到脫離富裕流感的出路之一。失落時代的來臨,也正是你拿回生活主導權的開始。 本文轉貼自商業周刊 第1110期 撰文者:鄭呈皇、林俊劭

分享: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9年03月03日
公開
31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

分享: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2009年03月02日
公開
3

文/劉墉 有一個外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促成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 85 %是來自於他的修養、人際關係、處世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我對此頗有感觸。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帶著他的五十幾個學生到一個大集團公司參觀,由於該集團的老總是班主任的同學,因此老總親自接待,秘書和工作人員也非常客氣。 秘書將同學們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大會議室坐定,工作人員給每個學生倒了一杯水,學生們坐在那裡非常坦然,沒有客氣,其中還有一個女同學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紅茶,理由是她平時只喝紅茶。只有一個同學起身雙手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茶並客氣地說了聲: "謝謝,您辛苦了! " 老總辦完事情急急忙忙趕過來連聲道歉: " 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 竟然沒有人應聲,還是老師和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帶頭鼓起了掌,但掌聲稀稀落落。 老總開始講話,發現同學們端坐著,沒有人做記錄,於是轉過身對秘書說去領一些公司的筆記本和筆來,然後老總面帶笑容地雙手遞給每一個學生,遞著遞著老總的笑容沒有了,因為學生們都是伸長著一隻手臂去接,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沒有人說聲: "謝謝!" 只有剛才那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雙手接! 過紙和筆,並連說兩聲: " 謝謝!謝謝!" 畢業分配的時候,該同學接到了那個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其他同學非常不服氣:他的成績並沒有我好,憑什麼讓他去而不讓我去。老師一邊嘆氣一邊說:我帶你們去參觀的真正目的是想給你們創造機會,可是你們都失去了,該公司點名要這位同學,我有什麼辦法呢? ** 你所給予的 .. 都會回到你身上 **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 * 農夫的哲理 *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 保證有效的秘方 *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 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分享:"需要"爸爸買,"想要"自己付

2009年03月02日
公開
1

【聯合報╱游乾桂�作家】 經濟嚴冬,我最想教孩子需要與想要的差別,那叫價值觀。 ■女兒訕訕的提出要求:「鞋子壞了,要買一雙!」 我定睛望一望鞋底,的確磨損了一個大洞,應該更換了。我問明喜歡的品牌與價錢,撥了一通電話打探,開體育用品店的朋友並未進貨這款鞋子,但保證調得到貨,言明七折,他說專賣店不打折的。 我趕緊把成果向女兒報告,她卻回我:「已經約好球球的,今天就要去買。」 我算一算差價,高達一千元,就差三天,有必要花這一千元嗎?我臉色微慍表達我的感受。事實上,這幾年來工作賺錢的確不易,我早有盤算讓孩子早點明白,家中的錢是怎麼來的? 兩個方向是我的收入來源,一是演講,二是寫作,大約都是薄酬,難以致富。尤其是出版的書,以一本定價250元計算,初版版稅是25元,我以簡單的算術讓她明白,25×10,25×100以及25×1000的答案,分別是250元、2500元、25000元。我反問他,多嗎? 說畢,我把一綑四十本的書綁好,放在她的手上讓她拎拎,並且告訴她,版稅正好一千元,如果當天想去買鞋,請順便帶去賣,得了一千元差額就可以購買了。 我走進書房,繼續未完成的稿子,十分鐘後她走了進來,告訴我決定:「爸爸你幫我買好嗎?」也許她了解我的比喻了,我摸摸她的頭,希望真懂。 想要與需要,是我想提醒她的生活哲學,需要是一種必要,比方說,茶米油鹽醬醋茶,不吃會餓,不喝會渴,與健康有關的全算在列;想要的則是欲望了,沒有必要卻硬要,比方說,已經有了五雙鞋子,但是一經流行,再買一雙,其餘幾雙束之高閣,這就形同浪費。 我提醒兒女,「需要的」我付錢,「想要的」自己付,因為我非有錢之人。 能賺到錢是福分,必須珍惜,浪費就形同沒有賺錢。 我還說,錢只是媒介,有了它之後,應該通往幸福,否則就是賺到紙,賺到數字,外加忙碌、疲倦、壓力與心煩,即使如此還是滿足不了欲望的。 人的一生,需要真的不多,但想要的老是太多。 當時小三不盡理解我的想法的她,漸漸長大,就讀大學之後便明白了。前幾天,我收到她的生日卡片,叮嚀我要注意健康,快樂一點,別太忙了,不用拚命賺錢,因為她會省吃儉用,設身處地替人著想了。看來她已經會了數學,知道收入減去消費,得到(正數)的人,才能活得亮彩,否則庸庸碌碌,汲汲營營,最後淪為工作的奴隸。 文章來源:udn校園博覽會 - 親子成長 - 親子書房 - 主題閱讀》需要爸爸買 想要自己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