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harling

日期

#Tag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

2006年05月02日
公開
44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的主要理論其實與「低胰島素減肥法」相同。 是以少吃醣類的東西,來使得體內的消化酵素減少去分解葡萄糖成身體的能量,而如果身體沒有消耗完這些能量就容易轉換成脂肪堆積, 因此ATKINS博士就提倡了這項以少吃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減肥法。 由於基本上這個減肥法是以低醣類、高蛋白質及高脂質的飲食生活為主, 所以還是需要配合多吃能分解脂質的東西、或是不足的營養素要以營養劑來補充(ATKINS博士的公司就是以銷售補充實行「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所造成某些營養素不足的營養劑為主),但因為光在日本實行此減肥法的就有2000萬人, 而美國曾經實行此減肥法的人在最高峰時甚至達到全美人口的一成, 所以常有人誤解此減肥法的定義為盡量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 殊不知這樣的誤解可能會毀了自己的健康。 首先是若一天所吃的碳水化合物不到50g的話,會造成胰島素不能充分分泌, 這樣就會使得體內的中性脂肪變成游離脂肪酸,並大量地釋放在血液中, 不過另一方面因為缺乏胰島素所以會使得脂肪無法合成。 在這樣的情形下,多餘的能量就沒有地方可去,沒辦法合成的脂肪就變成了酮類(如丙酮等),而酮類如果增加過多的話,會使得血液變成酸性, 並演變為酮症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人體就有可能會呈現脫水狀態並會昏睡,就算成功減重也可能會變成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另外, 此減肥法不足的營養素還是需要以營養劑補充, 如未做到補充營養劑這點,也可能會造成營養極度不均衡的情形。 除了執行錯誤外,就算正確去查每個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數)並確實執行不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真如ATKINS博士的理論一樣可以變瘦, 但最後會發現雖然中性脂肪減少,身體的總膽固醇量也維持不變, 但是對人體不好的膽固醇-LDL卻增加,東京醫科大學第三內科的小田原雅人教授表示,LDL會提高心臟病患的危險性,雖然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說其對健康不好,但是確有此疑慮在。除此之外,由於腦的唯一動能是醣類, 而且腦、中樞神經及血球等無法獲得葡萄糖以外的動能, 因此如果葡萄糖不足的話,腦的活動也會變得相對遲鈍。 而且要是醣類攝取不足,肝臟的就會分解肝醣去補充不足的醣類, 約10小時左右肝醣也不足時,才會轉而去分解筋肉中的蛋白質, 因此,如果長期處於醣類不足的情況,會對肝臟造成很大的負擔, 使得肝臟疲累。而過度攝取脂質及蛋白質,也可能因此造成 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 此外,此一減肥法還有另一個需顧慮到的就是民族性,提倡的ATKINS博士是美國人,所以理所當然此理論是以美國人做實驗所得到的,但是由於美國人主食為肉類,因此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注意也是近幾年才起來的。 不過,就算是中國人及日本人等長久以來都將米飯當做主食來食用的民族, 米飯也不是造成容易肥胖的原因。因為主要會造成肥胖的醣類是單醣, 像是果汁、甜點及水果等,這些能快速被人體吸收讓血糖上升, 也較容易變成脂肪。但米飯就不同了,米飯是包含食物纖維的複合醣類, 也就是俗稱的澱粉,不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如果仔細嚼碎讓身體慢慢吸收,是不容易變成脂肪堆積的一種醣類。 再以人體的結構來說,肉食文化的歐美人因為肉類留在體內時間長的話會腐壞,所以胃腸短,因此普遍身體短腳長,而以蔬菜及穀物為主食的日本人, 因為穀類及蔬菜的食物纖維多,所以需要較長的腸子慢慢消化, 因此身體長而腳短。如果腸子較長的日本人吃超過身體所能負擔的肉量, 就會促進腸中的腐敗,形成有害的氣體,使得體內引發癌症、 過敏等病的活性酵素增加,反而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一些是早期受到中國的影響, 所以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跟日本人相差不多, 因此在減肥時該注意的地方也差不多, 而這種「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無論做對做錯, 因為所吃的東西的關係對身體都有一定的影響存在, 那還不如靠傳統的多運動,少吃前面所講的單醣類, 這樣子才能瘦得健康,您說是不是呢?

MONK減肥法

2006年05月01日
公開
35

「MONK 減肥法」實施方法 : 即早、午餐隨便吃,可多吃肉但豬肉少吃, 中午2點後不再吃任何東西,但可以喝水及無糖的飲料。 雖然三餐定時定量,對一般人而言是正確的, 但對一個欲減肥的人而言,某個階段卻不一定適用, 因為如果有用就沒有那麼多胖的人了。也許,很多人會說, "下午兩點後就不再吃任何的東西(除了水),這樣子很難撐耶", 所以如何讓施行此法的減肥者度過難關,就是MONK減肥法的重點。 最新美國的研究發現, 肥胖大部分是下視丘因長期攝取高碳水化合物而引起功能性失調。 若要讓它調回來,除了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外,有時也需要藥物的幫忙。 而要不復胖重點是要如何恢復下視丘體重調節正常的功能, 所以除了用對方法以外,時間也很重要。 * F-F 循環與腦下垂體體重調節中樞: 以前,生化學家一直以為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糖類)會轉化成脂肪, 目前最新的研究顯示,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會轉化成脂肪, 而是阻礙脂肪的燃燒。除此之外,會破壞腦下垂體體重調節中樞, 使人容易復胖。若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一段時間, 破壞的腦下垂體體重調節中樞會慢慢恢復 ,此時就不易復胖。 F-F 循環(Feed-Fast cycle) 又稱飽食-空腹循環, 當我們攝取後3~4小時稱為飽食期, 飽食期之後12~16小時稱為空腹前期, 48 小時進入空腹期。 飽食期身體血糖上升造成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脂肪細胞脂肪堆積-肥激素)。 而在空腹前期,因血糖開始緩慢下降, 使得升糖激素及腎上腺素開始分泌(造成脂肪細胞脂肪分解-瘦激素)。 隨著時間的延長瘦激素分泌越來越多,減重效果越好, 但是不要進入空腹期不然蛋白質會開始耗損。 MONK 減肥法的2點後不進食,就是利用延長F-F循環的空腹前期, 使瘦激素作用的時間延長達到減重效果,另外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使破壞的腦下垂體體重調節中樞慢慢恢復,轉化為不易復胖的體質。 * 如何自我設計減肥目標? 先算出你的 BMI (體重/[身高x身高]), 若BMI=17 ~ 27 --目標要減 9% 體重,27 --目標要減 12% 體重。 3個月為一個階段, 以3:2:1 的比例把你要減的目標體重依次分配在3個月中, 例如你目前體重60公斤,身高160公分,BMI=23.4, 目標要減 9% 體重= 5.4公斤, 第一個月= 2.7公斤,第二個月= 1.8公斤,第三個月= 0.9公斤, 這是你最低的目標體重,若低於最低的目標體重, 就要檢討是不是還有哪些肥胖的原因還沒找出來? * 什麼是你飢餓的原因? 若按照每日正常活動量去計算,我們每天攝取的熱量都遠大於需要的, 也就是說你根本不需要吃那麼多,既然身體不需要那麼多, 照理講應該吃夠就不餓才對,為何會有飢餓感? 其實你吃進去的熱量夠,但是你體內細胞覺得根本不足,所以會有飢餓感。 所以減肥除了把體重降下來之外,最好能找出為何你會飢餓的原因, 可以讓你減的更輕鬆更不易復胖。 以下整理飢餓的原因,可以一一檢視: (1) 疲勞 睡眠不足: 工作壓力大,長期疲勞睡眠不足,會讓你想以吃來紓解壓力。 (2) 水分不足: 因為我們長期處於輕微或中度水分不足並不會感到口渴,反而會有飢餓感。 (3) 寄生蟲: 有些人體內有寄生蟲會吃掉一些營養素,讓你的身體能量不足, 也會有飢餓感。 (4) 缺乏維他命、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身體每天需要至少90種維他命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作為營養代謝的輔媒, 但我們喜歡吃的食物都很固定,輔媒往往不足, 雖然我們吃很多,其實是營養不良,也會有飢餓感。 (5) 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的胰島素分泌過量, 反而造成血糖降低,也會有飢餓感。 (6) 活動量太少: 溫和的運動會降低胰島素的抗性,使身體不用分泌太多的胰島素,減少飢餓感。 * MONK 減肥法會遇到什麼難關? (1) 飢餓期: 實行的前2星期會有強烈的飢餓感、嗜睡、手發抖, 一旦度過反而會覺得精力旺盛,這個時期最關鍵。 (2) 脫水期: 實行的前2個月會自然脫水,體重下降很快, 一部份人偶而會有四肢無力的現象,請補充電解質。 (3) 停滯期: 減肥大部分都會遇到停滯期,一般是在減肥後2個月或體重下降10%時, 簡單的可以增加運動量及重新檢視飢餓的原因來度過, 原則上若6星期體重下降沒有超過3公斤,請求教肥胖專科醫師。 (4) 維持期: 一般減肥法容易失敗的原因,是當你體重減下來但維持不易 (吃噸飯還要計算卡路里),也就是復胖率極高,所以往往前功盡棄。 MONK 減肥法的好處是當你減肥到達目標時,維持比較簡單,復胖率比較低, 但若維持期復胖太快請求教肥胖專科醫師 。 * 當妳減肥成功後有幾個神奇的生理反應會發生 : 1.脂肪細胞變小,胰島素抗性下降、不易復胖, 2.糖類及脂肪代謝更順暢、不易堆積脂肪, 3.胃容量縮小,少食易飽,減低熱量的攝取, 所以等妳瘦下來後又能維持上下1公斤6~9個月, 妳吃妳標準體重的熱量要復胖也很難。 * MONK的維持期 用「MONK 減肥法」減重成功以後,為了不復胖, 至少還要維持此法半年以上,有的還要維持一年, 端看減肥者下視丘修復的程度而定,時間蠻長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一旦下視丘修復好了,你會發現怎麼吃也不會胖。 當你能夠維持瘦下來的體重 6~9 個月, 基本上你的腦下垂體已經認定你目前的體重為標準體重, 所以稍微吃多一點也不會胖,這就是monk減肥法獨特的地方。

MONK減肥法

2006年04月30日
公開
38

吃完飯後的四小時為飽食期, 飽食期之後12到16 小時為空腹前期, 48小時進入空腹期。 飽食期血糖上升,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脂肪細胞堆積。 空腹前期血糖緩緩下降,腎上腺素分泌,脂肪細胞開始分解。 延長脂肪細胞分解的時間,減重效果就會越好, 但是不能進入空腹期,否則蛋白質會開始耗損。 減肥不難,難的是維持不復胖,節食本來就可以瘦, MONK減肥法最大的好處除了可以減肥之外,最重要的是減少復胖機會。 肥胖是下視丘因長期攝取高碳水化合物而引起功能性失調, MONK減肥法可以恢復下視丘調節體重的正常功能, 此法至少要採用半年,減肥成功之後,就不太會引發復胖。 減肥只靠意志力,實在太痛苦,其實很多減肥小技巧,可以讓減肥計畫事半功倍,冰箱中高熱量的食物丟掉,準備一週份量的水果; 早睡早起可幫助燃燒脂肪; 細嚼慢嚥可點少刺激中樞神經; 喝湯用吸管,避免喝到上層的浮油。 * MONK減肥法 就是早、午餐盡量吃,可多吃肉,但豬肉(油脂多)少吃, 下午2時後不再吃任何東西,可以喝水及無糖的飲料, 號稱一個月可瘦下4到6公斤。 MONK減肥法是由美國減肥醫師Dr.Albertson首先提出, 號稱第一個月平均可瘦4到6公斤,之後平均1個月可瘦2到3公斤, 近年來引進國內,至少有上千人已經投入MONK減肥法。

大腿

2006年04月23日
公開
43

一般來說大腿曲線不理想可分為三類:肌肉型、脂肪型、水腫型。 大腿內側的肥胖以水腫型的居多,外側肥胖則以脂肪型較為常見; 肌肉型肥胖在女性身上並不常見(除非之前曾從事過密集的重量訓練!), 但常見的橘皮組織也一樣會使肥胖部位呈現緊繃、硬化的情形, 所以要小心別把肌肉型肥胖和橘皮組織肥胖弄混了, 這可是截然不同的肥胖原因,所需要的減重方法也完全不同喔! 脂肪型 顧名思義,脂肪型的大腿肥胖自然是大腿的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造成的局部肥胖, 要解決脂肪型大腿肥胖,除了一定要節制飲食 (尤其是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精緻糖類的食物, 例如:果汁、麵包、蛋糕、芶芡食物等), 及加強局部的運動外(快步走或抬腿運動), 在下半身的循環加強上也是另一個急需努力的重點,包括了: 1. 不喝冰冷的飲料或含糖飲料。 2. 飯後半小時絕不可坐下,以免壓迫下半身循環。 3. 避免穿著設計不良的束腹及束褲,免得反而影響了下半身的的循環。 4. 每日泡澡20分鐘,水溫約為38℃。 5. 注意腿部及腹部的保暖。 肌肉型 其實一般並沒有因為肌肉過多而造成肥胖,因為肌肉細胞是一種會幫人體燃 燒多餘熱量的瘦肉組織,肌肉型肥胖是我們以肥胖形成原因來做肥胖分類時所給的簡易分類型式。 一般的運動絕不會造成所謂的肌肉型肥胖,尤其是在女生的身上因為沒有男性荷爾蒙的支持,即使在大量運動下所形成的肌肉在沒有持續的保持下也會輕易的萎縮消失,一般所說的肌肉型肥胖是指不當運動後所造成的乳酸廢物堆積過多所造成肌肉細胞不正常肥大,這樣的情形可藉由局部的按摩、適當的緩和運動及瑜伽或伸展操來達到改善線條的效果;但另外有些人是因為停止原有運動習慣後仍保持舊有飲食方法及份量,在熱量供過於求的狀況下,脂肪細胞就自然取代了原有的肌肉細胞,雖然感覺上外形沒變,但身體組成上脂肪已悄悄攻佔人體組織了! 最後,無論是何種原因所造成的肥胖, 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良好的循環、規律的作息 都是缺一不可的窈窕因子,只要遵行就不會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