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kiki媽咪 2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放輕鬆一點,孩子犯錯不用大聲斥責(轉貼自pchome)

2009年06月30日
公開
43

放輕鬆一點,孩子犯錯不用大聲斥責 當我十幾歲時,有一次幫忙料理全家的餐點(你待會就會知道,我用「幫忙」這個字,實在有點言過其實)。其實真正煮飯的人是我媽媽,我則幫她把冷凍豆子拿出來。不知道為什麼,我用手抓著那包豆子包裝袋上端的一角,然後用剪刀,沿著我手指的下沿,剪開包裝袋的一角。可預見的,(除了我手中抓著的袋子一角)豆子整包掉到地上,豆子四處飛散,撒得滿地都是—冰箱和廚具底下,洗衣機底,我們的腳邊。 我嚇壞了,抬頭望著我媽媽,等著一頓無可避免的高聲斥責,那時我媽媽已經很緊張,忙著邊切肉,邊注意不讓淋在肉上的醬汁煮焦,爐子上還有蔬菜,但是那時我老媽卻笑彎腰了。 然後你知道嗎?從那次以後,我沒有再犯過同樣的錯誤了(是的,我知道,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沒犯過這類錯誤)。重點是,我無須被罵才能學會教訓。媽媽用笑聲而不是罵我笨(老實說,那顯然是滿愚蠢的),讓我對媽媽的看法,以及對我們母子的關係都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啦,不管那件事有多蠢,那真的純屬意外。那麼當孩子存心找碴、頂嘴時,又怎麼辦呢?即使是在這種時候,父母通常也能化麻煩為歡笑。如果你能掰出個笑話,或是在適當的時刻,以溫馨,戲而不謔的方式調侃他們,通常就可以改變他們原來會讓你活受罪的心態。如此一來,大家都會比較快活,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穩固。 約翰.柏寧漢(John Buringham)寫了一本很棒的童書,書名叫做《你寧可……?》(Would you rather?)他在書中問孩子,他們喜歡,例如,全身塗滿果醬,被水淋得溼搭搭,還是被狗狗拖過泥濘地?(順便告訴大家,我全力推薦,我是說這本書,不是說被狗狗拖著經過泥濘地。)我的小兒子很愛這本書,所以有時候,當他剛要開始調皮,我就問他們問題,以解除狀況:「你們寧可……現在趕快停喔,回房間禁足五分鐘,還是接受三十秒鐘無情的搔癢?」這會引得他們咯咯笑,分心忘了原來要做什麼。 孩子似乎對不用斥責來制止他們這件事很領情。現在我又想到,我知道我也應該對某些成年人試試這招

哄孩子的五個妙方

2009年06月29日
公開
46

哄孩子的五個妙方: 小孩子的情緒變化多端:剛才還在玩耍嬉笑,一下子不順心又會大哭大鬧。面對孩子的哭鬧,許多家長都感到束手無策,往往一味遷就,對他們的要求悉數滿足。其實,這樣很容易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的習慣,不利於孩子健康心理及良好性格的培養。但如果您面對孩子的哭鬧,能冷靜地分析原因,講究策略,採取適當的方法,就能及時掌握孩子的情緒,成功扮演孩子的心靈捕手。 1. 轉移並提高興趣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對某一事物的注意力並不能維持長久時間,他們的興趣往往容易轉移。家長可利用這一特點來制止孩子的哭鬧,並引導他破涕為笑。 有時你正在教孩子認字時,孩子突然玩興大發或受到一點小挫折後就會不想認字,若果你想強迫他繼續,他肯定會噘起小嘴然後大哭。這時,你可能需要改變一下做法,改用遊戲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他就比較容易接受和感興趣。比如,將小熊維尼、米老鼠等玩具布偶排齊坐好,對孩子說:「看,小朋友和你一起認字,讓我們來比一比誰認的字最多。」她可能就會破涕為笑。 於是,你可以開始隨心所欲地教,孩子則聚精會神地學,一會兒工夫,這項學習就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並且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表揚並給予激勵 有時候,孩子為了表現自己能幹,而不小心使自己受了傷,這時,他往往會大哭以示委屈。這時,您最好用表揚激勵的方法,鼓勵孩子勇敢堅強,逐漸培養他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質。 3到5歲的孩子對諸多事情感興趣,甚至很多家務都要搶著做。看見媽媽洗衣服,他會過來說:「我的衣服要自己洗。」看見爸爸拖地板,他也會說:「爸爸,地板我來拖吧!」甚至在父母包餃子時,他也會湊熱鬧地拿起餃子皮……也許您注意到了孩子的參與意識,會特意留一點「任務」給他們。但在過程中,孩子難免「英勇負傷」,不是肥皂水濺到了眼睛?,就是在自己擦過的地板上滑一跤;不是手上擦破了一點皮,就是…… 開始遇到這類情況時,孩子通常會用哭來引起家長的同情。而此時,就需要您及時給他安慰、鼓勵,並告訴他,勇敢的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是不哭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堅強起來。 3. 不予理睬給予冷落 孩子經常會無理取鬧,任性地大發脾氣。這時,最好還是暫時不要理睬他。在一定時間的冷落中,他會慢慢地平靜下來,停止哭鬧。同時,從大人嚴肅的神情中,他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任性自私的毛病也會慢慢改正。 3歲左右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有的已經顯露出「當家」的風範,特別是家長帶著她們出門時儼然一個小管家,甚至連家長的東西都不許別人碰。如媽媽帶歡歡去朋友家拜訪,朋友的孩子看見了媽媽包上的小飾品忍不住就拿起來看看,歡歡見狀大叫:「是我媽媽的!」看到那個孩子仍然不鬆手,就大哭起來。 這種情況發生時,您最好來個冷處理,拉過朋友的孩子一起玩,把她冷落在一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大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主動上前承認並與其他小朋友言歸於好。經過幾次類似的事件,孩子就會大度許多。 4. 直接批評給予教訓 孩子常常會「狐假虎威」故意踢打別人,有時還故意弄壞小朋友的東西。看自己闖禍了,就惡人先告狀地大哭。每當此時,大人應該批評孩子,讓他記住「不尊重別人是錯的,欺負別人更是不應該的」。只有這樣,他才容易學會與人友善相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其實,兒童的行為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如果從小聽到的是充滿暴力的說教,並且長輩們對此不忌諱,那麼,在孩子的心?就有可能播下暴力的種子,長大後,他就有可能用他從小所學到的、令他刻骨銘心的暴力方法解決他所遇到的難題。 5. 緩解壓力 或許我們一直都認為年紀小小的孩子必定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可是,小寶寶當真沒有壓力嗎?當然不是!因為嬰幼兒有本身的成長與行為發展特徵,加上父母可能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所要求或訓練,如此,寶寶的壓力便隨之而生。所以,當父母在面對小小孩自我意願表達或追求獨立之際,雖不能一味地放任孩子,但若是完全加以嚴厲的要求或處罰,也非絕對良好或有效的方法。唯有瞭解每個孩子的個性或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因應不同的個性或特性來調整自己的要求;避免用批評、威脅或體罰的方式來對待;把對孩子的要求,和快樂的活動相聯結,如此才能減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感。 正如一位心理學家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家庭教育與兒童行為的關係那樣,如果兒童生活在: ●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責; ●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 ●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 ●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忍受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忍耐; ●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讚揚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 ●公正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具有信念; ●贊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去尋找愛情。

生活小事

2009年06月22日
公開
38

***自製炭烤肉的做法*** 烤箱裏放上折成圓形鋁箔紙把肉類放上去煎烤.等肉汁流下來不會附著在肉上時就會像炭烤一樣ㄡ ***如何使變硬的蜂蜜恢復原狀*** 將檸檬片放入蜂蜜容器中,如此就會很不可思議的讓白色結晶溶解。 ***飯煮的不夠熟時的補救法*** 可在飯上面用筷子插出幾個小洞,滴幾滴日本酒,在蒸一下。不久,飯粒就會熟透,變得更香軟好吃。日本酒也可用來消除飯熱過後常會有的異味。 ***無油煙炒洋蔥*** 把洋蔥剝成小碎塊,再加上一塊奶油,用微波爐加熱五分鐘,就成了香味四溢的炒洋蔥,一點油煙也沒有。 ***如何使隔夜蛋糕變好吃*** 取一個牛皮紙袋,倒入水之後,使紙袋內沾濕之後,將水倒出,再將蛋糕放入牛皮紙袋中,放入烤箱中,150℃,4分鐘,烤出來的蛋糕就會像剛出爐的一樣好吃。其他像發粉類的食物也可以,例如:麵包,饅頭。 ***快煮6分鐘的稀飯*** 要煮稀飯前一天,先將白米洗好放置在冷涷庫,要煮時將白米拿出來放置在鍋裏,加上一點水(不需加太多),再蓋上鍋蓋煮個5-6分鐘左右即可。 ***煮蛋不破法*** 煮水煮蛋除了傳統作法在水中加醋或加鹽外,還可用針在鈍的一邊刺一個小洞,就可以防止蛋殼破裂。 ***馬鈴薯烘烤法*** 馬鈴薯在烤箱式微波爐,烘烤時為了避免底部無法熱,而造成烘烤不均勻,可以底部插上四個牙籤,使其站立起來,就可以烤的均勻了。(可用於香腸、、、、) **哇沙米變嗆*** 將糖加入哇沙米中攪拌即可 ***快煮紅豆不必等*** 一般煮紅豆,為了讓紅豆鬆軟,都得泡上好幾個鐘頭,現在您只要在煮紅豆之前,鍋子裡面放上一個瓷碗,然後用大火加熱50分鐘,紅豆就會變的鬆軟綿密。 ***冰咖啡配方*** 咖啡粉5匙 . 冰糖4匙 . 奶精10匙 ***擠出多一倍的檸檬*** 擠檸檬之前,如果先將檸檬溫熱,可以擠出比未溫熱時多一倍ㄉ份量唷! ***快煮6分鐘的稀飯*** 要煮稀飯前一天,先將白米洗好放置在冷涷庫 要煮時將白米拿出來放置在鍋裏,加上一點水(不需加太多) 再蓋上鍋蓋煮個5-6分鐘左右即可。 ***六分鐘煮飯*** 米水以1:10的比例,在水滾後放入白米,大火煮6分鐘,再把水濾掉即可 ***快速發泡香菇*** 用冷糖水即可。 ***薄鹽醬油變好吃的方法*** 將一般香菇的蒂頭用剪刀撿下來之後,3-5個不等,以烤箱拷熟之後,再將其加入薄鹽醬油中,薄鹽醬油就會變好吃囉!!!會和等量的普通醬油一樣好吃。 ***酸菜不夠酸時的處理法*** 有時候買來的酸菜不夠酸,若是煮湯就更沒味道了,這時候只要將酸菜的硬梗部份以刀子斜片方式處理,讓纖維的部分露出更多就可以增加它的酸度了 ***延長吐司存放日*** 吃剩的吐司放置冷凍庫,可延長吐司存放日期,要食用時直接取出需要的量,利用烤麵包機或烤箱加熱,即可享用香噴噴的烤吐司. ***肉排魚排切絲做開味菜*** 肉排or魚排吃不完時~冰過在加熱味道變差肉也變老~不如切成絲~配上嫩芹菜~辣椒用大火快炒上桌前淋一點胡麻油(香油)就變成開胃菜ㄋㄟ ***利用電鍋使冷麵包像剛出爐*** 用大同電鍋"吹"冷的麵包,真的很好用,只要鋪一張廚房紙巾,按下開關,3分鐘後就有像剛出爐的麵包可以吃了,而且熱度將多餘的油蒸出來,都被紙巾吸收了 ***甘蔗的另一種吃法*** 吃甘庶除了用嚼的,和甘庶汁外,還可以用烤的。除了可口之外,另有可治傷風的功能喔。 方法:將甘蔗剁成不到40公分後再碳烤。 ***一個做蛋包的方法*** 就是吃火鍋時,不是有附蛋嗎,先把一個杯子放些水,再打入一個蛋,再把杯中的水和蛋一起倒入鍋中,不約一分左右,就可完成一個粉美的蛋包嘍! ***使飯粒鬆軟好吃*** 炒飯時在剩飯中加些酒,能使飯粒變得更鬆軟好吃。 ***煮出不同口味的飯*** 洗米後將米傾斜一邊下鍋蒸煮,由於吃水量的不同,所以會影響米的柔軟度(上層-較硬的飯、中層-軟硬適中、底層-屬於較軟的飯喔∼) ***如何讓荀子吃起來沒有苦味*** 在烹調時絕對不可開起鍋蓋 ***潮濕開心果回脆*** 若發現開心果因為潮濕變軟,則可放進微波爐中烘烤約兩分鐘,放涼後便又恢復原先的香脆可口。 ***湯太鹹時*** 可將馬鈴薯切成大塊放入湯裡.因馬鈴薯會吸收鹽份.在上桌前在拿出來。 ***預防煮麵食湯溢出來的方法*** 水煮的時候,再湯裡加上一遲奶油或一點點沙拉油。同時要保持湯的沸騰,不可向煮其他麵類時一般加冷水。 ***用布包冰塊吸油*** 煮湯時,如果嫌湯面太油太厚,可以用毛巾質料的布包冰塊,輕輕ㄉ揮過,油很快ㄉ就吸附在上面ㄌ! ***如何濾淨用過的油*** 可用現成的咖啡濾紙代替濾油紙,再濾過的油容器中,各放一片大蒜和生薑,如此不僅氣味沒了,還可使油更為香濃可口。 ***如何去除高湯的濾泡*** 使用完的茶包,將茶葉取出,剩下的茶包袋,就可以用來去除高湯上的濾泡,煮湯時將洗乾淨的茶包袋放入就可以了,看到湯變清澈了,就可以將茶包袋撈出。用紗布也可以,效果也不錯。 ***用錫箔紙去高湯濾渣*** 剪一張鍋子大小的錫箔紙, 將錫箔紙揉一揉攤開捏成圓形, 放入鍋內, 即可利用表面張力關係帶走濾渣. ***吃火鍋時*** 不是有附蛋嗎,先把一個杯子放些水,再打入一個蛋,再把杯中的水和蛋一起倒入鍋中,不約一分左右,就可完成一個粉美的蛋包嘍! ***一鍋煮飯也煮粥*** 材料:鋼杯(或耐熱玻璃杯)、米、水 做法:煮飯的方法依一般的手序,在飯鍋內放入鋼杯,鋼杯內的米和水是1:4(將鋼杯至入電鍋中),電鍋跳起即可! ***可樂新喝法*** 在可樂(500-750cc)內加入1-2個的奶精球,可使飲料有不同的美味與香味! ***剩飯再生法*** 只要在剩飯內滴入幾滴的水或米酒,再放入微波爐內微波約一∼二分鐘即可! ***自製韓國烤肉鍋*** 利用炒菜鍋蓋用榔頭敲打凹下呈烤肉鍋的形狀即可!(稍微加熱會更好敲)

甚麼是肺炎鏈球菌?

2009年06月21日
公開
45

兒科醫學會 保護您的小寶貝-免於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之威脅 甚麼是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可以引起一些可能很嚴重的感染性疾病。 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較差,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世界上每年約有1百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主要死因多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症。 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途徑 正常幼童的鼻咽腔偶而會帶有肺炎鏈球菌,台灣15歲以下兒童的帶菌率約為20%。當遇到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時,肺炎鏈球菌可從侵入呼吸道或血液,引發兒童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 飛沫傳染-肺炎鏈球菌會經過咳嗽、打噴嚏時,從口部或鼻子發出的飛沫,或接觸受感染飛沫污染的物品傳播。 肺炎鏈球菌感染所引發之疾病? 一. 侵入性疾病:腦膜炎、菌血症/敗血症和肺炎等。 死亡率: 肺炎(5-10%)、菌血症/敗血症(16-36%)、腦膜炎(5-10%)。 後遺症:部分兒童痊癒後仍有如痙攣、癲癇、智障、聽力障礙等終身後遺症問題。 二. 非侵入性疾病: 菌血症:在美國,每年約會有1萬3千個兒童罹患肺炎鏈球菌菌血症,嚴重者也會導致腦膜炎及敗血症身體其他部位的局部感染包括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關節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為兒童急性中耳炎的最常見原因,會引起兒童發燒、耳痛、甚至聽力障礙。 為何兒童最常罹患肺炎鏈球菌疾病? 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尤其是天生免疫力差或有潛在性疾病的兒童,一旦感染,即時給予適量有效抗生素,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聽障、腦部受損、甚至死亡等的後遺症。 肺炎鏈球菌疾病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時段發生,但是感染在冬天和春天似乎是比較常見。 由於肺炎鏈球菌是經由飛沫傳染,兒童或人多聚集的處所(如托兒所、安親班、幼稚園)也會增加感染的危險性。 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 肺炎鏈球菌至少有90種,有一種23價疫苗用細菌的多醣莢膜做成疫苗,它適用於兩歲以上體質較差或免疫功能較弱的高危險族群與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但是對兩歲以下兒童無效。現在,另一種新的7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用於兩歲以下幼兒,也有大規模研究證實這種疫苗可以降低幼兒發生中耳炎、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的嚴重肺炎鏈球菌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及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比利時、德國及美國等皆已建議注射兒童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在美國、英國及澳洲是全面免費接種。 專家建議接種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之主要原因 肺炎鏈球菌是最具侵襲性的細菌之一,不僅會造成侵入性及非侵入性疾病,也可造成聽障、腦部受損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 肺炎鏈球菌具多重抗藥性,且抗藥性比率逐年增加。 接種疫苗可增加免疫力,降低嚴重疾病及併發症之發生,更有助於控制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您的小寶貝需要接種多少劑的肺炎鏈球菌7價接合型疫苗? 一. 接種疫苗的數量按照您兒女的年齡改變,因他們的免疫系統更能對疫苗產生反應,因此較少疫苗劑量即可保護他們。 二. 肺炎鏈球菌7價接合型疫苗的接種時程 兩個月大:4針。(2、4、6個月及12-15個月) 7-11個月大:3針。(兩針之間需間隔4週以上,第三針應在一歲以後施打,並與第二針之間隔至少兩個月以上。) 12-23個月大:2針。(二針之間隔至少兩個月以上。) 24個月至9歲:1針,免疫功能較弱的高危險族群可於二個月後追加一劑7價結合型鏈球菌疫苗或一劑23價莢膜多醣肺炎鏈球菌疫苗。 實際接種情況請詢問您的小兒科醫師。 接種肺炎鏈球菌7價結合型疫苗有何副作用? 和接種其他疫苗一樣,接種肺炎鏈球菌7價結合型疫苗後可能會產生一些全身性與注射局部之不良反應。如紅斑、硬塊/腫脹、疼痛/觸痛、發燒(

幫助幼兒學習發展的方法

2009年06月20日
公開
46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 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 (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 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 (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 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 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 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 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 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 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 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

小心眼寶寶

2009年06月14日
公開
38

小心眼寶寶 文 / 曾煒  專家 / 李生蘭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 這是我的!我不給你玩!”“你不要碰我的東西!”……常聽到小朋友之間有這樣的對白。面對這樣“小氣”的孩子,父母該怎?辦呢? 遇上這樣的情況,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小氣”哦!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就開始懂得區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同時,他對自己的衣帽、玩具、生活用具都能認識了,不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怕別人拿走,正是小小孩子的特徵之一。這種表現是正常的,所以父母不能就這麼認為自己養了“小心眼”的孩子。 1.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爸爸媽媽能和家裏的親戚融洽相處,能與鄰居好友搞好關係,並對孩子的小朋友熱情、尊重。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也會待人熱情、尊重他人。 2.讓孩子漸漸遠離“自我中心” 2~4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時期。這時,他認識到了有自我的存在,也充分享受著家人對他的關懷。此時,父母如果對孩子只是一味溺愛,那麼便很有可能養成孩子霸道、任性的性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要教育孩子認識周圍的環境,讓孩子意識到世界並不是圍繞著他來轉的。 3.多帶孩子走親訪友 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去作客,可以使孩子落落大方並且懂規矩。孩子在作客的過程中會逐漸學到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不過,做客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心情、時間等因素。時間長了,孩子便會不耐煩。此外,最好帶孩子去有相近年齡小朋友的家庭。 4.多為孩子製造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機會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邀請孩子的朋友或鄰居的小孩來家裏玩,讓孩子間的交往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個性。但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徵來確定邀請的物件。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害羞的話,父母可以請大一些、又比較開朗的哥哥姐姐來玩;如果孩子外向、活潑的話,則不妨邀請一些小年齡的弟弟妹妹來家裏作客。 5.父母不要用強制和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充分尊重孩子 當孩子出現不願與同伴分享的“小心眼”行?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當著小朋友的面來教訓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同他講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聽聽孩子的想法、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6.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不同,當然相應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例如幼稚園期的孩子是最不願與人分享的,而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喜歡獨自玩。父母在處理自己孩子發生的狀況時,也要根據孩子的特性而靈活機動一些。 幫助寶寶變大方教你一些小動作 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從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出一個大方開朗的孩子來。 父母可以做這些小動作: ◎以給孩子倒水為例。爸爸媽媽先給孩子倒水,然後給自己倒,再對孩子說說為什麼要先給別人倒的道理。接下來,讓孩子來做一遍,看看他先給誰倒水。 ◎以到超市購物為例。爸爸媽媽去之前先對孩子說明,今天只帶了10元錢,不只給寶寶買東西,爸爸媽媽每人還要各買一樣。看看孩子會挑選什麼樣的東西。 ◎有時候寶寶不願意與人分享,是因為害怕別人不把東西還給他或把他的玩具弄壞了。父母可以先拿起孩子可有可無的玩具,過一會兒把玩具完好無暇地還給寶寶,並對孩子的大方致謝。 ◎一定要經常鼓勵孩子。一旦孩子有了大方的表現,父母就要及時表揚他,甚至給他戴戴高帽子。這樣孩子的積極性便會提高許多。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幼稚園的話,父母應多和幼稚園的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和老師配合起來教育孩子,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