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倩媽~Cecili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陪孩子認識平實世界

2006年05月10日
公開

陪孩子平實認識世界 ◎盧玲穎  有一部只有八分鐘的紀錄片。紀錄的是一位越南移民小孩在加拿大的一天生活。  這位眼睛大大的小女孩,綁著馬尾,蹦蹦跳跳地,一早到學校去上學。拍攝者問同學最喜歡什麼課?「數學!」、「體育!」、「社會!」、「音樂!」……同學們此起彼落地說著,但大眼睛女孩眨眨眼,不知道怎麼回答。  下課了,大眼睛女孩去到了越南語學校,台上老師念一句,台下小孩讀一句,不會讀的,得重寫、或罰站。那齊聲朗讀的教室與排排坐戰戰兢兢的孩子,與前個畫面截然不同。  而後,孩子回到家,立刻開始寫作業,並在導演的請求下,讀出她在家必須遵守的規則:「回到家要先寫作業、如果沒有先寫作業要被處罰……對大人要有禮貌……否則會被處罰……」  拍攝者問小女孩,長大想作什麼?小女孩還是眨眨眼,說,「不知道,沒有想過耶!」然後露出緬靦的微笑。這時畫面轉換到她學校的同學,「要當消防員」、「當舞蹈家」、「當工程師」……聲音再度此起彼落。  短短的片子,給人極大的震撼。無論拍攝者是不是帶著有文化偏見的眼光來捕捉小女孩的生活,但那個乖順的、不知道未來的孩子的形象,強烈地打到了觀者的心裡。 一代傳一代的矛盾  那個強烈的印象,反映了我們受教育的過程。  爸爸媽媽們一定記憶猶新,我們中學時的生活總是在滿滿的考試中度過,有空喘息想想自己的未來時,往往已經入了職場。  再問現在的孩子,他們對未來或仍有想像,但整個社會追求「競爭力」的思維,又總是讓孩子在與人競爭中長大。  其實爸爸媽媽們都清楚,人要能夠快樂、能夠生活得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重要的。不過爸爸媽媽們都會隱隱擔心,如果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在社會上無法穩定的生活,又該如何是好?  因此,在每次孩子的考試、每次孩子選擇方向的時候,我們免不了提醒孩子—成績會影響他的升學、升學會影響他的職業;也免不了跟孩子說,將來當醫生當律師可以賺大錢,或是,當公務人員最有保障,考個高普考、修個教育學程不怕吃虧,在某些關鍵時刻,「強力遊說」孩子選取某些志願,也是常有的情況。  孩子其實是困惑的,就如當時的我們一樣。一是忙都忙翻了,世界又充滿競爭,哪有機會探索自己?另外,大人的擔心的確很有道理,大人給的建議也都中肯,但是,世界這麼大,各行各業明明那麼多,怎麼被大人肯定的志願那麼少? 提供平實且開放的教育  真正的問題,在於整個教育環境提供給孩子過少的資訊。以及在提供資訊時,缺乏平實反應、以及讓孩子去思索判斷的機會。  我們認為,如果父母能夠與孩子一起探索志願,不僅可以增進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還能與孩子交換更多心裡的想法與感情。 以下提供幾個建議,予您參考。 一、給孩子多點時間空間胡思亂想  當要「擘畫」一件事情時,總是需要時間思考與反覆思量。父母們無論要培養孩子的什麼能力,留時間與空間給孩子「胡思亂想」,或者讓孩子從「無聊裡自己找事情做」,都是重要的。當孩子有了「反覆思量」的時間後,通常他們會冒出各種疑問,進而自己探索與拓展。 二、建立平實的認識觀  在目前的九年一貫課程裡面,已經有「生涯發展」這個學習項目,也已有許多學校,安排了不同職業的家長到學校裡為孩子介紹各行各樣。這是個好的開始。然而,協助孩子擁有一個「平實的認識觀」,是父母可以再加點力的地方。例如,讓孩子有機會探問各種行業的甘與苦,包括從事這個行業有趣的地方、以及困難的地方,遇到挫折時又都如何解決等等,讓孩子可以更全面地瞭解這個行業、以及人的生活。  在這同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在談話時儘量去除刻板印象,例如我們容易認為醫生就是很風光體面卻忽略了其辛苦的一面,或容易很單方面地提到公教人員工作穩定又輕鬆,卻忽略了其專業的面向。去除刻板印象,孩子才有機會擁有寬廣的空間去認識不同的職業、與不同的生涯選擇。  如果孩子提到一些父母並不清楚的行業,也請不要草率地以刻板印象給予孩子回應。我們本來就不可能真的瞭解各行各業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探索,例如請教從事相關行業的朋友。甚至,現在有許多國外的電影、漫畫、或自傳體的書籍,都深入地描繪了各種生涯選擇的甘苦,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並討論其中內容、或進一步探索書中內容與真實的差距。 三、給意見不是給判斷  當然,父母親可以就自己對不同行業的認識,提出說明、想法、或自己的擔心。這樣深入的對話往往發生在孩子上高中分組或選擇大學的時候。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我們提出想法時,儘量避免以「外界的評價」來為孩子製造壓力。反倒應該以平實而具體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但非直接判斷或下結論。例如父母最擔心的薪資問題、工作危險程度、工作時數等等,都可以深入地談。這樣,我們不僅僅是給了孩子多元的意見,也給了孩子自行判斷的空間。  對孩子來說,自行吸取資訊而判斷,其實是個比照著父母既定方向走更難的功課,而從小有機會自行就不同資訊判斷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能為自己負責,也更有抓取重要建議、與就建議判斷的能力。 四、具體的讚美孩子  對孩子來說,肯定永遠是不嫌多的。這需要父母擦亮眼睛,就孩子在不同領域的各種展現,給予懇切與貼近真實的讚美。如此,孩子自然能夠發展出欣賞自己的眼光,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會更有嘗試與挑戰的勇氣。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這樣形容自我實現的人,「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專心致志地獻身於一項身外的事業的人,他們做這件事也喜愛這件事,因此,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在他們身上已消失不見……」  陪孩子探索,讓孩子有機會自我實現,將是作父母最大的喜悅。

大量閱讀,到底讀了什麼?讀後卻無法寫作,又是為什麼?

2006年04月30日
公開

摘自英語教育月刊 大量閱讀,到底讀了什麼?讀後卻無法寫作,又是為什麼? 作者:南台科技大學 吳歆女榮老師 最近很多家長來問筆者,他們的孩子都就讀雙語班,幾年下來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反而不如普通班的孩子。他們想知道為什麼? 其實,筆者也不了解,於是請他們把問題再說明清楚,或者把孩子帶來讓筆者看看,才能把真正的問題找出來。後來,筆者安排時間一一和那些孩子們談話,請他們當場閱讀一本書,並寫下書的大意和感想,甚至是書評。結果,很讓我吃驚的是,他們都是資質很好的小朋友,兩位是四年級,一位是五年級,在閱讀文章時速度都是奇快無比,寫作的內容卻平淡無奇,看不到運用片語或引用名言佳句,口語式的英文隨處可見,還有,不知道要分段,文法錯誤等等。 指出這些文章裡犯的錯,並不是我的目的,而是從這些錯去找到一些值得思考與探討的線索。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反思目前英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了有條理地說明,以下則列出筆者與家長、學生們談話之後,反思的幾個問題與重點: 大量閱讀,讀後卻無法寫作,是為什麼? 這是家長常問我的問題:「我的孩子大量閱讀,但讀後卻無法寫作,是為什麼?」我的回答是反問:「大量閱讀,到底讀了什麼?」真的從文章裡讀出了什麼,不可能寫出不好文章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寫出不好文章,根本在閱讀的教學出了問題。 如果大量閱讀的過程是走馬看花,略讀而不精讀,或者沒有在佳句的部分多讀幾次,這種閱讀根本對一個讀者的作用不大。再者,閱讀後沒有反饋(feedback)的機會(例如,要求學生閱讀後談談自己的看法,寫下自己的感想心得,或小組討論所讀的文章等,都是很好的反饋),學生也無法明白自己的缺點而求進步。 此外,缺乏想像力也是無法整合讀寫的敗筆。文章中上下文會提供線索讓讀者去推理,可惜,很多學生根本不推理,不肯想。當筆者問他為什麼時,他們常常說不知道來搪塞,或者推說書中沒有交代。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提醒許多家長,不是只求閱讀的量,還要注意閱讀的質。看完一本書,如果只知道書中的大意,那是最基本的要求罷了。最好能再深入的去想,這些書中的人物與情節,是否與讀者本身的經驗有關,並比較其相同與差異之處。依讀者反應理論(Reader Response Theory)來看,這種思考方式與感想的表達並無一定的答案。 觀察能力與生活經驗,是寫作的基礎。 雙語班的家長多少有一點優越感,當我給他們的孩子看比較簡單的書,再要求他們的孩子寫心得時,多半會有直接的反應給我:「老師,我覺得這本書會不會太簡單了,沒什麼單字,要不要換一本……。」 事實上,這些都是多慮,有些書很長,要學生寫心得時,他們知道去翻書來抄,對於測寫作能力而言根本沒什麼意義。這些年,筆者多半會找一些簡單的故事,即使是學生都看過的版本,也不忌諱用來當作測驗學生閱讀後心得寫作的考題。這些學生中,有不少瞧不起看過的書,覺得簡單,寫出來的句子顯得短,或者沒什麼內容可言。例如:It is boring. It is interesting.就這些句子,當作心得來寫,提不出具體的說明。有人表明看過這本書了,卻在重複讀之後,沒有不一樣的心得。筆者很納悶,因為從理論上和實務上來看,讀者讀一本書的感覺,會隨著閱讀的次數增加而有不同的感受。這些學生在讀書時,無法以新的觀點去看事物,當然無法領略閱讀的樂趣。加上生活經驗不豐富,或者不用心過生活,當然每一件事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事 不關己的態度,讀出不書的味道來,更何況要寫作。 閱讀和寫作都需要指導 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是需要指導才能發展得好。當然,有人是自然養成,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要有人引導,或經由分享討論來成長。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讀很多書就會寫作,其實,這是很大的迷思。也有家長認為,他的孩子要學寫作就可以,不必學閱讀。這也不正確,因為寫作是思考的呈現,所以,寫作課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進行思緒的整理,不是在埋首寫作,而整理思緒的過程,閱讀文章討論文章的過程更不能省略。寫出來的作品,還要經過修改,不厭其改,一直到認為是好文章為止。這些都不是一個人閉門造車能得到的,所以說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是需要指導才能發展得好。 精讀與背單字、優美句型,能提高寫作的水準 家長也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用那些簡單的字來寫文章?」這就要問那些孩子有沒有精讀與背單字、優美句型的習慣了。老實說,只有這樣做才能提高寫作的水準。不過,家長告訴我那些外師都告訴孩子不要背單字,多看就會了。我告訴家長,美國的孩子也背單字,沒有人不背的,雙語班的孩子不是美國人,怎能不背單字?單字是最基本的要求,難怪老是寫一些簡單的字詞,當然,這麼寫是很安全的,外師習慣給孩子們評語:Good! Good job!之後就看不出有什麼可建議的,這也是家長們起疑心的部分。 精讀,把一本書,一篇文章好好的念上幾回,仔細分析內容中最重要的情節,最優美的句型,最好能依樣造句,確實把這些句型的用法記熟,才能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得上。這種道理很簡單,國語文也是這樣學習得來,說起來並無特殊的訣竅。 http://ejee.ncu.edu.tw/articles.asp?period=23&flag=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