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倩媽~Cecili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皮紋檢測

2006年01月16日
公開

會找這一篇文章是因為 今天到托兒所老師說他們入學會免費幫小朋友做這皮紋檢測 可以瞭解小朋友性向...我聽了很懷疑 所以找一下資料 噱頭吧 --------------------------------------------------------------------- 皮紋檢測亂判自閉 衛署警告:涉診症即觸法 【生活中心、法庭中心╱台北報導】國內掀起皮紋檢測風,業者號稱以科學的依據及資料庫,由指紋、腳紋就可看出孩子的性向、學習能力、腦部發育,甚至還傳出替人斷病。台北馬偕醫院和台北榮總最近相繼接到憂心慌張的家長,帶著學齡前孩童求診,說孩子做皮紋檢測被測出染色體異常和自閉症,結果醫師檢查後,發現兩個孩子都正常,家長虛驚一場。 誇大不實 衛生署指出,非醫療人員涉及疾病診斷,可能觸犯《醫事法》。消基會副董事長程仁宏也呼籲,皮紋檢測的可信度未有科學依據,但坊間確已流行、且收費不低,教育或衛生主管機關應主動立法規範。 收費二千至六千元 最早在國內進行皮紋檢測的小太陽基金會執行長高文福表示,所謂皮紋檢測是採集孩童的指紋、掌紋及腳掌紋,經電腦判讀、計算後列印出量化結論報告,再由專業人員解讀。他強調:「皮紋檢測是檢測孩童的智能、行為發展狀況,不能涉及健康。」而目前國內收費從二千至六千元不等。 但《蘋果日報》記者昨帶著孩子到一家皮紋檢測中心檢測,工作人員解釋,皮紋檢測最早由美國基於醫學目的研發出來,是一種基因體檢測,可研判出基因是否異常。該業者強調:「不會提供醫療方面的諮詢」,但又說:「如果是自閉症、過動兒是可以檢測出來,不過太嚴重的話還是要找醫師。」 醫師:無科學根據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表示,曾接到家長帶五歲孩子慌張的來到門診,訴說孩子做皮紋檢測後,被懷疑染色體有問題;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遺傳代謝及內分泌主治醫師牛道明也表示,曾接獲類似個案,做了皮紋檢測的孩子,被說成有發育遲緩甚至自閉症,但兩個孩子經檢查都正常。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指出,目前沒有明確法例規管,但業者不能在宣傳廣告、或檢測過程中涉及醫療用語,例如「情緒障礙、發展遲緩、遺傳疾病」等字眼,違者可依《醫事法》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業者指稱,皮紋檢測的理論是因胎兒於母體發展至十二周時,大腦皮質發育與皮紋密切相關,因此皮紋特徵能與大腦中某些區塊相呼應,可看出孩童某些特質。但台安醫院兒童發展中心組長江長奇指出,大腦與皮紋並無相關性,人類發展與環境和教育刺激相關,皮紋檢測並無科學依據。林炫沛也指出,唐氏症、巴陶氏症、透納氏症的小孩雖有特殊掌紋,如斷掌,但正常人中也有百分之一會雙手斷掌、百分之四會單手斷掌,由皮紋斷病是倒果為因。 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邦樑則說,業者若故意欺瞞消費者,導致消費者因誤信而交付財物,恐觸犯《刑法》詐欺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檢方若接獲檢舉,一定徹查。律師張立業說,業者若明知無效,仍以誇大不實的宣傳誤導民眾,則觸《公平交易法》,可處五萬元以上、兩千五百萬元以下罰款。 來源2005/06/08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cut}/.../...

再來一篇

2006年01月16日
公開

成功條件不在聰明,在人格特質 洪蘭文章 ----------------------------------------------------------------------- 有人拿了一份補習班的宣傳品給我看,令我非常地吃驚。上面寫道,「愈聰明的人,記憶形成得愈早,那些智商超過180以上的天才兒童都記得一歲以前的事情,有一個天才兒童記得他胎兒期的事,這表示愈聰明的腦愈早成熟,有智慧的腦系統比他同年齡的孩子『醒來得早』……。」 這段話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科學根據,在神經科學上,從來沒有任何證據說聰明的人早期的記憶比較好。 事實上,我們很難記得三歲以前的事情,因為大腦中處理記憶的海馬迴尚未發展完成,這是為什麼我們有「童年失憶症」的緣故(佛洛伊德看到了這個現象,給了它這個名字,但是當時的科學還不瞭解海馬迴的功能,因此佛洛伊德的解釋是不對的)。一般要到三、四歲才會對童年生活有所記憶。除非對某件事有很大的情緒成分(驚嚇、恐慌、哀傷等),例如目睹新生戲院大火、九二一地震,不然,童年的生活似流水般逝去,不會留下什麼痕跡。 記憶的確與智慧有關,因為各種測驗都要用到記憶,但是真正的智慧不是訓練或補習班可以補強得到的。大腦的早熟也會使智慧早開竅,女生比男生成熟得早,所以小學的班長常是女生。但是大腦的早熟與以後的成就沒有一定關係。我們不是有個成語叫「大器晚成」嗎?更何況,成功的必要條件並不是聰明,而是毅力。一個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卻一定是最有毅力的人,因為一分天才,九分努力。 從古今中外這麼多成功人的例子看來,成功的條件不在聰明智慧,而在人格特質,聰明只是使這條路好走一點而已。現在的父母拚命賺錢讓孩子去上才藝班、補習班,要讓孩子的智慧發展得更好,但是忽略了品德的培養與情操的提升,而這些正是我們所謂的人格特質。沒有了這個條件,再聰明的孩子也不會成功,我們不是也有個成語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種不科學的說法到處可見,而且深入人心,但是隨便翻開報紙就可以看到一大堆不科學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最近,政府作莊,全民樂透,有人溜班回家,沐浴更衣,從裡到外換上神明指定的顏色,某個吉時,從東南方去找簽注站。乍聽之下,你會以為你活在中古世紀、民智未開的時代,不是在人類登上了月球、科學家在實驗室複製人的二十一世紀。更離譜的是,這些竟是受過大學教育的知識分子。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是坊間流行指紋測腦紋,將孩子的十個手指紋輸入電腦,電腦就分析孩子的腦紋,預測他將來有多聰明,可以念幾個博士。出得起這個大價錢的父母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指紋和腦紋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除了兩者皆為獨一無二),假如這個孩子少一根手指頭,難道他大腦也少一塊嗎? 台灣推行科學教育已經幾十年了,看起來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