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肚魚的娘

日期

#Tag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

2010年10月26日
公開
43

我見到明依是在好友的聚會上,一個35歲的女人,中等姿色 ,學歷也不高,卻嫁了個氣宇軒昂的好老公,他據說是碩士, 後來做傢俱生意發了家,結婚10年,有一個粉雕玉鐲的小女 兒,好友說完後半妒半羨地感歎,嫁到這麼好的男人,明依真 幸福,我笑著不說話,想來她的故事不會這麼簡單。 幸福能力1 會做菜,會煲湯,會踏實過日子 明依嫁給老公的時候,他還是大學裏年輕的講師,站在講臺 上激情飛揚地大談犬儒主義和叔本華,台下的女生們多數是 沖著英俊老師來的,明依全身心的投入和迷戀這份感情,那 時候她當然不會去考慮臺上氣質非凡的男人名下只有一間20 平米的筒子樓宿舍。 婚後的現狀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如膠似漆的愛情可以彌補一切。 小倆口一起在公共用水間洗衣服,一人一頭擰床單; 在煙薰火燎的樓道裏做飯,飯後老公陪著她邊洗碗邊聊天; 週末手拉手去看場電影或是回婆家吃頓飯。 明依覺得小日子雖然清貧,但一樣覺得幸福甜蜜,她把眼光 從簡陋的家,樸素的衣裳,自己光禿禿的脖子手指上移開, 每月精打細算的捂著手中不多的錢把日子過好,明依做得一 手好菜,老公最愛喝她熬的湯,排骨燉蓮藕,鯽魚蘿蔔絲, 芋頭娃娃菜…… 每次喝的肚兒圓圓才放下碗。看到老公簡單滿足的微笑,明依 覺得,這就是幸福。 幸福能力2 對婚姻別期望太高,少抱怨,少糾結於小事 懷上孩子的時候,老公的事業剛起步,天天周旋于客戶和朋友 間,請客吃飯,陪酒,陪玩,每晚不到深更半夜回不了家。 明依非常難過,面前的男人雖然還是熟悉的面孔,卻好像完 全換了一個靈魂。 他沒時間對著大肚子的老婆噓寒問暖,沒精力回應老婆的溫 存關切,在生活的殘酷考驗下,他還原了男人愛事業不愛美 人的本質,簡直就是一個工作狂。 明依覺得自己的溫柔克己完全白費了,眼前的男人已經不是 當初自己深愛的那一個,再勉強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定居美國的大姐回來看她,明依哭著告訴她: 老公給不了我想要的幸福,我想離婚。 大姐緘默,第二天給她帶來一本美國專欄女作家的暢銷小集 子,裏面有一句話讓明依有所觸動:有一種女人,不管她嫁 的是建築工人還是國會議員,她都有能力讓自己過得幸福。 沒錯,女人的幸福,為什麼要靠男人給呢? 每個女人,都應該有讓自己,讓家庭幸福的能力。 大著肚子的明依向父母求援,請媽媽過來幫忙買菜做飯,照 顧這個自己無力兼顧的小家。 她強迫自己不去想煩心的事情,每天吃好睡好,安心養胎; 她不再等老公夜歸,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纏著他問長問短, 不再拿雞毛蒜皮的小事去煩他; 在他偶爾有空的時間裏讓他攙著自己散步,彼此取笑著對方 為孩子取名字。也怪了,一天天平靜安穩地過去,原本覺得 天昏暗地的生活,漸漸變得陽光燦爛起來。 女兒快3歲了,他們搬了新家。錢都花在房款上了,明依雇 了個油漆匠把牆一刷,購置了簡單的傢俱,就這樣湊合著先 搬進去了。 老公每天回家都能看到一點點新的變化: 客廳裏別致的燈罩是用硬紙殼蒙上米色暗紅碎花圖案的棉布做的; 自己到海南出差帶回來的椰子,吃剩的硬殼被巧妙改造成了 造型可愛的小豬撲滿;捲筒紙用完了,明依給簡芯細緻地裹 上了一層米白色亞麻細布,教女兒用蠟筆塗鴉,畫出五彩的 虹,綠的樹,藍色的河流,金色的太陽公公,這樣一個DIY 小筆筒擺在書桌上,做爸爸的每次看到心裏都暖洋洋的。 一個原本平凡的空間在明依手裏漸漸改頭換面,一天比一天 豐富,一天比一天有情趣。 幸福能力3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照顧好自己在前,不冷 落家庭在後 湯妮的出現差點兒擊碎了明依的幸福夢想。她是老公生意上 的重要合夥人之一,年輕,家境富裕,有生意頭腦和管理能 力,帶著一種咄咄逼人的美和氣勢。 湯妮明顯地向老公老公表示好感,根本不在乎他的已婚身份, 男人到了這種地步,不免有些心猿意馬,曖昧不明。 很多人都來向明依告密,有的是打抱不平,有的純粹為了看 熱鬧。 明依卻還是和以前一樣,看自己的書,種自己的花花草草, 照顧剛上小學的女兒。 在老公回家的時候,給他送上舒服的拖鞋; 在他起床洗漱的時候,提前給他擠好牙膏。 她對烹調的興趣越發濃厚,時不時來些新奇的花樣。 比如把香蕉切成小塊,澆上優酪乳,然後裹上全麥餅乾屑; 去鳳凰旅遊的時候學會了用蒜葉和新鮮芫菜加乾辣椒熗炒; 跟婆婆學會了做四川泡菜。 種種小創意讓在外面吃慣了大魚大肉的老公回到家來就會 忍不住多添一碗飯,贊一句,還是家裏的菜好吃。 明依把週末的時間精心策劃起來,老公有空的時候,帶上孩 子,開車到附近的農家樂,踏青,看紅葉,老公沒空陪她, 她就自己帶著女兒去兒童樂園,或是看最新上映的動畫大片。 每次娘倆兒都開心的手牽手回家,女兒歡聲笑語,明依紅光 滿面。 老公終日擔心,如果明依提出那個難堪的問題,他不知道該 如何回答。但明依開開心心地過自己的日子,從來不多問一句。 當然明依也有變化:她恢復了幾分婚前活潑可愛的樣子,穿衣 打扮越發精緻;她參加了瑜伽課,學打網球; 她組織姐妹旅行團去尼泊爾,回來容光煥發,給女兒帶回一 條手工繡花的小裙子,送老公一個烏木鑲銀的煙灰缸; 她甚至開始學習英文,居然可以磕磕巴巴地和美國網友聊天! 這個跟了自己10年的女人身上原來還有那麼多自己不瞭解的 特質和能量,這一切都讓他感覺既陌生又熟悉,並深深為之 吸引。 湯妮的事情居然就這麼慢慢地淡了,沒了,女友去看明依, 崇拜無比地追問她處理方式。明依笑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以前我老覺得嫁個好老公就能幸福,現在看起來, 女人的幸福不是靠男人給的。 女人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熱愛生活,照顧好家庭,不冷落 自己,這才是女人真正的幸福。 這話有道理,一個家庭幸不幸福,80%以上取決於女主人。 有能力讓自己幸福,有能力給男人幸福,才是聰明的好女人。 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故事 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想不通的事情就翻出來看一下 然後學著釋然 人最大的幸福應該是自己給的 尤其是女人 生活從來都不乏色彩 只是有時候我們會被悲傷仇恨嫉妒蒙蔽了雙眼 一頭紮進去不願意出來 畫地為牢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自己的悲傷 其實女人不必如此 不用委屈著自己的心情 快樂永遠不缺少理由 沒有誰必須是誰的太陽或月亮 也沒有誰離開誰就會窒息而亡 學著自己給自己製造快樂和幸福 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著別人 而不是死纏爛打地拖著某人 學著去理解去體諒 學著去遺忘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學著放棄糾纏於雞毛蒜皮的小事 學著忍耐淡然 學著忽視表面的不安 學著深信愛著的人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2010年10月23日
公開
35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3推薦 (99年10月22日20:23留言:各位要利用這篇文章請儘管利用,不要客氣,不要再問我,因為我已經回應到手軟!失禮之處,敬請見諒!) 十六年前,有一位老帥哥在他的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他是一位以新潮思想為特色,並讓身為英文白癡的我欠一份人情的民進黨籍英文教授。我畢業後的某年,還看過他在立法院發言的帥樣。 十六年後,是我也登上講台的第七年。這七年中的前三年,我的講桌上貼著一句格言:「師嚴而道尊」,結果不太有作用;後四年,我不想貼,而且不敢貼了,但是,它在我心裡面的體悟,卻只有越來越深的份。 「嚴師為難,師嚴而道尊」。不管小孩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都要想盡辦法讓小孩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崇拜老師,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這位老師「所僅有的一切教育機會」。縱然不是每位老師在「家長」的心目中都是完美的,然而一旦不能做到前述這點,就什麼都沒有了! 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服務業只是「第三級產業」的一種,而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教育是一種「事業」(有的分類法說這種是「第四級產業」)。「事業」是花錢的單位,是國家基於不得已,必須設置的花錢單位;而「產業」是用來賺錢的。 教育,是要建立學生的優良人格,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簡而言之,是「他沒有的東西要他有,他有的東西要他沒有」,這種事情大多不順遂,怎麼會有「滿意」、「快樂」的價值觀呢?當教育演變成「家長導向」,甚至於「學生導向」的時候,教育的尊嚴是不存在的;當教育的尊嚴不存在的時候,教育便是不存在的。 眼看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對學生扮小丑,對家長扮業務,我完全無法相信這有什麼教育的機制存在。 眼看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完全不會寫考卷也可以「考上」,而且多如繁星的學校還搶著招生,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花這麼多自欺欺人的錢。 服務業,是要賺錢的;賺錢的手段,是要討好顧客。教育,是花錢的;花了錢之後,來教育學生、教育家長、教育社會大眾;把幼稚的小孩、不良的學生、敗壞的社會風氣,帶領出一片光明。教育是要靠著教育人員的道德良知,來領導學生,間接的領導社會,走向正確的路;服務業卻是基於賺錢的目的,被顧客領導,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這兩者截然不同,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打從教育思潮演變成「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教育是服務業......。」之後,教育的成效一落千丈,再也一蹶不振。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挑學生,家長配合老師;現在的「叫慾」,是學生挑老師,老師配合家長。結果呢?七年級世代的被稱為草莓族,八年級的希望根本看不到。速食店的店員,點餐態度傲慢,擦桌子是在拿抹布塗桌子;出納小姐留著長指甲,上面厚厚的彩繪煞費功夫,卻使她根本無法點鈔;錯別字一大堆的文案充斥於生活中,不只攤販錯字連篇,連電視、電影、報紙、甚至政府宣傳品,都一一淪陷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準和道德修養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更具毀滅性的八年級炸彈、九年級炸彈還在後面等著,但看出這片悲觀的人大都不是在關切真正該關切的事情。他們關切著「教育品質如何提升」。 大學聯考總分十三分的學生,他老媽對記者說,她才不會讓小孩去念爛學校;犯下多起姦殺分屍案的某狼落網,對記者露出冷血的笑,阿嬤還大剌剌的質問為什麼要抓她的乖孫。 小孩不好不怪小孩,只怪別人。社會早已陷入一場「溺愛戰爭」,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 「溺愛戰爭」是商業週刊近期刊登的一則篇名,揭示了溺愛所造成的社會價值崩解問題,它不是只有台灣有,而是全球的問題。當溺愛戰爭已經席捲全球,台灣卻還一直傻呼呼的喜歡聞外國人的香屁。 台灣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初期至今,十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大力鼓吹人本主義(正名:教育心理學之人本學派),好像人本主義是新新時代潮流,不信人本主義就是老古板。實情是臺灣人特別崇洋,而且喜歡撿外國(正名:某些白種人的國家)剛出爐不成熟的東西炫耀一番,表示他很先進,或老喜歡撿人家在外國已經證明失敗的東西來臺灣玩(例如建構式數學,正名:建構主義精神在數學科教學上的不當應用)。人本主義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取之處,但跟它唱反調的行為主義學派在白人社會中並非如臺灣捏造得好像是個過氣的東西,而是依然能和人本主義支持者分庭抗禮的。 再者,我們也不要去談論什麼學派了。光看「教育心理學」,或「心理學」這門學科好了。心理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其實是一門很年輕的學門,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學門。如果它是成熟的,那麼它應該會被研究出一套定理,而不是出現許多長期以來沒有定論的學派,甚至糟糕的是這些學派好像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提出學說的人們各自為政,每套理論並不是朝向一個統整的路在走。 「心理學」有多年輕呢?答案是一百年。就這麼一百年!人類真正將心理學視為一種科學,而脫離空談(說好聽叫「哲學」)的層次是拖到二十世紀初才起步的事!反觀有多少的學門是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之久啊!不說千年,那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學門如物理、化學,都曾經發生過革命性事件;心理學這門學科,又是如何值得人們咬定它說的都是真理呢? 九年前,我在師範學院修習教育學分的時候,也曾經對一些教育相關理論科目認真的研習過,但進入教育職場真正接觸學生之後,七年來我只覺得這些理論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切實際了。我每天都要面對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學生行為偏差,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家長溺愛狀態,根本來不及去碰觸教育的高深理論,就已經被現實所打敗! 教師教學績效不佳是因為輔導專業能力不足? 有人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去進修輔導專業知能,因為如果我的輔導專業能力不足,在這個職場上將會是一個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我要有空的話當然會願意,如果輔導技術高超,確實可以幫助許多學生成長,但是「輔導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學生的人格問題嗎?我覺得現在我真正「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應該是討好學生、巴結家長、粉飾太平的「專業能力」不足!偏偏,這個專業科目沒有人寫書,並且設立學科、正式成為師範學院的課程。 教師應時時留意教育思潮的變革,與時俱進? 「教育思潮」的謬誤實在太多,因為「思潮」常會混雜著許多不專業的民意,偏偏在民主社會中,這些不專業的民意卻會被冠上正當性與領導性。近年來世界性(尤其臺灣,前面講到)的教育思潮,基本上都指向了溺愛。 就以「體罰」這件事情來說吧。在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敢大剌剌的說他支持體罰了。別說在學校體罰被視為違法,私底下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把「體罰要偷偷進行,只能做不能說」,或「體罰不是不行,但是要老鳥才能做,或等你成為明星老師,才可以體罰」,變成「還敢去想體罰就是落伍、無能、不適任教師」。不只學校,好像連家庭凍結了體罰,因為我這個月想去五金行買以前很容易賣到的藤條,竟然找了好幾家都沒有賣了! 那些反對體罰的書籍,名正言順的說「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支持體罰」(是嗎?)我看到的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反對體罰」,因為行為主義的各種實驗,都是利用體罰作例子的(行為主義有表示獎勵的效果比處罰大,但沒有明確的實驗區分處罰的種類及其效益差別),而反對體罰的理論者也沒有實驗證明體罰和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最好笑的是,這些心理學界的所謂理論權威,甚至學派創始人,當年建立理論的過程其實是極其粗糙而備受質疑的。以「認知學派」的創始皮亞傑實驗為例,後世就證明了他個人的經驗心得只是因為他對小孩子問話的技巧不足。可是學術界很奇怪,我們總是對於某些已經變成教科書的理論,被推翻的過程避而不提;就像學界早就質疑進化論的真實性,並證明進化論不可能是真的,但課本上卻不願意面對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的事實。「人本學派」的創始人羅傑斯,發現跟學生談話不要告訴他答案,只要問他問題,就可以使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並滿意的離開,卻沒有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不是小學!更何況,人本學派創始初期,那些受實驗的對象,都是些過去飽受體罰的學生,他們對於有個老師竟然不體罰了,當然是奉為神明,全力擁戴,所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啊!而今天我們眼前的孩子,卻是從小的溺愛,根本就不稀罕大人的勸導或讚美啊! 現在全世界,只是以訛傳訛的,以國傳國的,接連認為體罰不對,應該禁止,提不出個有力的證明,然而人類由體罰而成長的歷史卻是長達萬年,恐怕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狀態。若演化論是真的,恐怕基於演化的道理,人類需要體罰才能健康成長的基因早就定型了,現在「突然」不要體罰了,大家為什麼要相信結果不會滿盤皆輸?古有明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要提醒我們,教育是長遠之計,一段教育歷程的成敗,必須要一百年的時間才能蓋棺論定,不是一個小小的幾年的實驗、新理論,就可以證明某種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教改以來我國也步入了廢除體罰的死巷,然而,如果不是體罰的廢除造成了草莓族的蔓延,難道是學生人數從五十人變成三十人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師資培育水準從師範變師專,師專變師院,師院變教大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學校越來越有錢,從黑板變成電視,從電視變成單槍而造成的嗎?難道是教科書越來越精彩,字體變大、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教具多樣化所造成的嗎? 教育失敗,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面對教育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誰要負責?誰要改進?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不管聲音多麼分歧,臺灣現在的聲音都只有一個共同點:很少聲音把矛頭指向家庭教育的失敗,更少有人明確指出教育失敗是家庭溺愛所造成的惡果(我現在只聽到證嚴法師幾天前說了),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矛頭指向「教育品質」這塊。不管是質疑課程,質疑學制,還是質疑學校、質疑師資等等,反正都是針對提升教育品質在思考。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想「誰證明了教育品質有退步」?除非是教育品質有退步,我們才能夠朝這塊努力嘛!然而教育品質不斷的在進步,卻是接觸過教育現場的人很難感受不出來的。就算我們沒空接觸教學現場好了,請問現在的教師有誰在上課「留一手」,放學後向學生收錢補習?現在有哪個老師利用校外教學或其他油水中飽私囊?現在有哪個老師在教室賣自修,收取回扣,並且利用上課時間聽股市買賣股票?哪有教師晚上酗酒,隔天蹺課,叫學生自習的?這些故事,以前都有過,現在哪有這些狀況?現在的每一個老師,都深愛著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改作業,寒暑假還要準備課程,弄得自己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少,做得比牛多。 如果教育品質沒有退步,那誰要對教育的失敗負責? 這樣認真的教學,最後受到質疑的,竟然就是那些認真的老師!那些想要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揪出偏差行為。那些想要把學生教得更優秀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喊苦,無法接受小孩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就跟家長哭訴的場面。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無法在學校就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讓他們回家就不用再管孩子的事。 大家都忘了學校教育只是輔助,家庭教育才是主體。 這是在我們小時候的社會課就有上到啊!那些家長當年的月考也考這個,為什麼如今同樣出身五、六年級世代的家長,都忘了呢? 學校裡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在沒有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把孩子教成一個完整的人! 成功的學校教育,只能建築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上!退一步說,家庭教育就算不力、不彰,那至少可以「支持」學校教育吧?現在最需要教育的那些孩子,卻總是那些家庭叫慾在跟學校教育扯後腿的。以前的社會貧困,家長教育水準不高,也許沒辦法指導孩子課業,但是對於品格的要求,卻十分嚴厲,而且懂得尊師重道,謙卑的認為「老師在幫我們教小孩,我們也要努力把小孩教好,不要把壞小孩送去學校丟臉」。那時的小孩被老師處罰,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掩飾、隱瞞,絕不能讓家長知道,否則還要再挨上幾頓打——媽媽再打一次、爸爸再打一次、如果還有姑姑舅舅也輪流全部各打一次......。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者卻常做出反教育的行為,小孩被處罰(而且還不是體罰喔),只想質疑老師「為什麼處罰我小孩?你是不是對他有偏見?」處處和學校教育作對,使學校教育綁手綁腳,雙面夾殺,不但談不上對孩子能有什麼教育,連自保不被投訴,不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都有困難。 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才是教育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他們不需要修習特別多的教育專業知識,不需要充足的教學經驗,即使是一個最菜最菜的菜鳥老師,也比讀過一堆教育書籍的家長,要專業得多。因為:他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瞭解三十幾個孩子的狀況,而看到一個小社會的整體。這是眼中只有自己孩子,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比對出三十幾個孩子的親子關係,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小孩,這是眼中只有自己教法,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家長為什麼要質疑老師的專業?這完全是耽誤孩子的成長機會,一點也不切實際啊! 當家長要我們看「優秀是教出來的」、「56號教室的奇蹟」,家長是不是也要看點書?不要再去找百家爭鳴的育兒書了,應該看一看「溺愛戰爭」、「這些孩子的心裡長了蟲」。

為愛朗讀~

2010年10月06日
公開
43

在1958年二次大戰的德國,一天下午,15歲的少年Michael Berg放學路上在街上病倒,被美麗的女子漢娜救起,當病癒之後他決定親自去跟漢娜道謝,但是這樣的會悟牽起了兩個人一輩子難以切斷的糾葛情緣。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段差距很大的戀情,15歲麥可與36歲漢娜,快又急的愛戀關係。有一天漢娜開始要求麥可為她朗讀一本又一本的書,而她享受這樣的朗讀時光。但是有一天漢娜卻突然不告而別,為這段夏日戀情劃下一個短暫的句點。 多年後,麥可成為法律系學生,當他跟隨著教授到納粹戰犯的法庭旁聽時,卻赫然發現被告竟然就是許久不見得漢娜,在抽絲剝繭的審判中逐漸將漢娜的過去呈現在麥可的眼前,她在納粹黨衛軍單位,淪為替政府執行猶太人滅族計畫的打手。她不明白自己罪行惡大,她不明白服從政府/權勢的指示有什麼不對,她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罷了啊。 漢娜不識字,所以她在和麥可交往階段要麥可為她朗讀,但她卻羞於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這個原因,當初她離開了西門子的工作加入黨衛軍的工作;因為害怕承認自己是文盲,在公車系統要將她升任為辦公室人員時,她選擇離開;在法庭上要驗證筆跡之際,她選擇承認一切都是她的錯;因為這樣的一個障礙,她一人挑起當初三百位猶太人在教堂內遭大火燒死的慘案,她被判了終身監禁。 麥可知道漢娜的秘密,卻沒有出面替她辯解與澄清,那份罪惡感一直充滿他的生活裡。在漢娜入獄多年後,麥可開始錄下一捲又一捲的錄音帶,再陪獄中的漢娜一程。而麥可為她朗讀的聲音,開啟了漢娜心中另一扇窗,她跟著卡帶裡的聲音,逐字學習,甚至開始給麥可寫信。麥可為漢娜朗讀,讓漢娜有所期待,而她終於下定決心學習,寄出那她重複練習後比較整齊字的短信,她是那樣期待麥可知道她會讀寫後,可以寫信給她,懷著無比的希望等到麥可第一次來探監,總以為那會是她義無反顧的守候,但等到的不是個溫暖的擁抱,卻是個不帶感情的安排她假釋出獄後的生活,生存懷抱的夢 & 希望,在此徹底破滅!於是她選擇在麥可到監獄接她假釋出獄那天,踩在那些曾經是這麼熟識的書本上自盡,向世界告別。 為愛朗讀聲音,曾經是他們倆救贖的方式,但麥可的不勇敢,讓他生命裡的負荷再加上一筆,而且這次漢娜已逝,他在和那教堂事件倖存者會面第一次承認自己跟漢娜的夏日戀情。而他終於下定決心敞開心房,對著自己唯一的女兒,娓娓道出自己和漢娜的戀曲。希望麥可可以在此之後,放下心裡的負荷,有個全新的人生啊! 看著麥可的人生,因為不能面對,讓自己三、四十年來無法讓人進入他的心,根本沒有能力愛人。15歲時禁忌的愛,他無法說出口,所以他不敢去面對漢娜,不敢在法庭上為漢娜辯解。他以為開始另一段關係就可以回到軌道,殊不知沒有真正釋放自己的心,在所有的情感關係裡他都是個疏離者,永遠和另一半保持一段距離。而在他再度為漢娜朗讀之際,他還是害怕這樣禁忌的愛,他以為他可以保持距離擁有跟漢娜的情,卻讓漢娜選擇離去,結束這一切。

長第四顆牙囉~

2010年10月06日
公開
42

日期編號�左右足齡備註8月2日左下編號15月23天魯小小中長出來8/18右下編號1六個月又十一天在吃副食品囉~練習刷牙中9月25日左上編號2七個月又十八天每天哭哭哭~黏緊緊的認人~10/6右上編號2七個月又二十七天黏整天第5顆牙日期第5顆牙編號第5顆牙足齡第5顆牙備註第6顆牙日期第6顆牙編號第6顆牙足齡第6顆牙備註第7顆牙日期第7顆牙編號第7顆牙足齡第7顆牙備註第8顆牙日期第8顆牙編號第8顆牙足齡第8顆牙備註第9顆牙日期第9顆牙編號第9顆牙足齡第9顆牙備註第10顆牙日期第10顆牙編號第10顆牙足齡第10顆牙備註第11顆牙日期第11顆牙編號第11顆牙足齡第11顆牙備註第12顆牙日期第12顆牙編號第12顆牙足齡第12顆牙備註第13顆牙日期第13顆牙編號第13顆牙足齡第13顆牙備註第14顆牙日期第14顆牙編號第14顆牙足齡第14顆牙備註第15顆牙日期第15顆牙編號第15顆牙足齡第15顆牙備註第16顆牙日期第16顆牙編號第16顆牙足齡第16顆牙備註第17顆牙日期第17顆牙編號第17顆牙足齡第17顆牙備註第18顆牙日期第18顆牙編號第18顆牙足齡第18顆牙備註第19顆牙日期第19顆牙編號第19顆牙足齡第19顆牙備註第20顆牙日期第20顆牙編號第20顆牙足齡第20顆牙備註 ▒ 本表單由Eva~小魚麻設計製作 ▒           Copyright EvaHsiao © 2007 {記於小肚魚七個月又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