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 祐寶貝媽咪 $

學習之初─孩子如何處理接收的訊息(2)

2006年08月29日
孩子們每天一睜開雙眼便不停地接受來自外在的各種刺激與訊息。而訊息從釋出到被採行運用,總共需經過五個步驟:注意、理解、儲存、提取、使用。於上期中我們提到,注意的部分,這期我們接下來談談理解、儲存。

理解

訊息傳遞的方式很可能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即便孩子已非常專心注意。他們或許耳朵聽著、眼睛看著,但訊息傳達的方式卻讓他們無法理解箇中道理。很多事情會讓孩子產生困惑,就好像別人對著他們講一連串他們根本沒聽過的外語一樣。

以下兩種是最常見的狀況:訊息內容超過孩子的理解能力範圍,以及一時出現過多訊息。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是透過聽覺或視覺傳達訊息。訊息量超過他們大腦所能接受的程度。就好像二十人要同時鑽過一扇狹隘的窄門一樣,眾人排成一列便能通行,若四人併排一列就無法穿越入門。所謂的「四人併排一列」意思是說:有個小女孩一面玩拼圖,一面看電視,一面挑出盤子裡不想吃的蔬菜,另外還要留意弟弟不會拔掉她最喜歡的娃娃的頭。她將永遠也無法完成拼圖,因為有太多事情同時搶著擠進她的大腦裡。

幼小的心智只能有某種程度的定量能夠應付待處理的訊息,而那些具有學習差異的幼小大腦的負載量還更少,或甚至需要訊息能夠以非常精準的方式傳達給她/他。如果她在吃完晚飯之後,電視未開著,弟弟也已在房間裡睡覺的話,她或許能把拼圖拼完,否則,置身於那麼多聽覺與視覺干擾的環境裡,她的小小腦袋根本無法讓身外所有刺激同時進入腦內,相對地,拼圖永遠也拼不完。當然,訊息造成大塞車的情況當然還有別種因素,最主要的兩大原因還是歸咎於:複雜訊息以及過量訊息。

儲存訊息

在注意到接收進來的訊息之後,大腦會將訊息置放於某處儲存起來。訊息有可能被暫時存放,有可能被立即使用,或稍後再使用,或是被置放於某處等到需要時再喚出採用。在餐廳裡,你打開菜單,決定點一份洋蔥炒豬肝,然候闔上菜單,等候侍者前來點菜。

十分鐘過後,侍者走過來,你便毫不遲疑地說出:「我要一份洋蔥炒豬肝。」這個訊息置放之處,有可能會發生三種情況:第一,當你點菜時,訊息便能隨即派上用場,旋刻消失;第二種可能性是,這份訊息很可能在被使用之前便消失無蹤,你已不記得剛才從菜單上決定要點哪道菜;第三種情況是,你不僅記得要點的菜名,還能將這份訊息從儲存短程記憶的區域移置存放長程記憶區域裡。

某些研究人員相信,這些訊息的置放程序很可能極為複雜,這些片片段段的訊息將經由大腦各種不同組織透過化學作用連結而成。如果你將在餐廳裡發生的這件事存放在長程記憶裡的話,即使事隔一個星期,你還能夠回想起當天所發生的事情。

大多數的神經心理學家都相信,會被儲存起來的訊息通常都事先被劃分成幾個小部分。比方說,對於一輛黑色車子的記憶並非只是一幅簡單的圖像,而是被區分成車種名稱、顏色、大小、形狀等;每個小部分再被存置於大腦的各個區域裡。

當回想起來時,大腦會將所有部分資料集中起來,形成一輛小型黑色豐田敞篷車的記憶。某些孩子有記憶方面的毛病,正是牽涉到記憶儲存不完整或不正確的問題。比方說,或許只有車名被正確儲存起來,但顏色卻記成紅色,車型也記成掀背式,而非敞篷式。

另外,有些孩子在儲存記憶時有組織性方面問題,無法將類似物品集中起來歸納成某一項目,好比說「蔬菜」或「會動的東西」。介入矯正的方式可以是很簡單地提供孩子視覺的組織模式示範。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或許無法將香草、薑粉和芥末粉按照字母順序正確排列出來,但他們還是有辦法學會區分佐料和蔬菜之間的差異之處。

(訊息提取或訊息的妥當利用等步驟環節於下期繼續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