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疼出來的女人

2006年07月02日
公開
11

疼出來的女人 女人入洞房那天,早早收起了自己的鞋,等男人脫鞋上炕,女人卻雙腳踩在男人的鞋上。 男人見了,“嘿嘿”笑著說,還挺迷信。女人卻認真地說,俺娘說了,踩了男人的鞋,一輩子不受男人的氣。 男人說,俺娘也說了,女人踩了男人的鞋,那是一輩子要跟男人吃苦受罪的。 女人開始試探著管男人,先從生活小事兒開始,支使男人拿尿盆倒尿罐,男人全幹了。 地裏的莊稼女人說種啥,男人就種啥。左鄰右舍女人說跟誰走近點跟誰走遠點,男人全聽女人的。男人正跟人閑侃,女人一聲喊,人像被牽了鼻子的牛,乖乖就回去了。 男人正跟人喝酒,女人上前只扯一下耳朵,就被拽進家。有人激男人,這女人三天不打,她就上房揭瓦。你也算個男人,怎能讓女人管得沒有一點男人的氣概?若是我的女人,非扇她兩鞋底不可。男人不急不慌地說:把你的女人叫來,我也捨得扇她兩鞋底子。 那人急了,你懂個好賴話不?上輩子老和尚托生的沒見過女人!真不像你爹的種,怕老婆!村裏人再有大事商量,男人一出場,人們就說,這商量大事你也做不了主,還是把你家女人請來吧。男人還真把女人叫來了。 女人能管住男人覺著很得意,直到有一天女人在男人耳邊說起了婆婆的不是。 男人紅了眼,一聲吼,想知道我為啥不打你嗎?就因為我老娘。我娘一輩子不容易,我爹脾性暴躁,稍有不順心,張口就罵舉手就打,我爹打斷過胳膊粗的棍子,打散過椅子。 我娘為了我們幾個孩子,竟熬了一輩子。每次見娘挨打,我都發誓,我娶了女人決不捅他一指頭。不是我怕你,是我忘不了我老娘說的話,她說女人是被男人疼的,不是被男人打的。 女人驚呆了,她沒想到男人的胸懷竟這樣寬廣。 男人在外再同人神吹海喝,女人不喊也不再拽耳朵,有時會端碗水遞給男人。 有人問男人,咋調教的?男人卻一本正經地說:打出來的女人嘴服,疼出來的女人心服。 看完了,你從中領悟到了那個樸實的道理了嗎? 祝天下所有的母親 幸福. 快樂!

轉貼:世界的最後一晚

2006年06月30日
公開
2

世界的最後一晚 ◎黃美惠 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聯合報副刊 我在一所工業技術學院改制成的大學兼課,教大一英文,近兩三年來固定選用一種叫成功(Success)的原文教科書.今年,破天荒教到一班英文能力分班下的高段班,我決定拿成功系列裡最難的一本來當教材.備課時,課本裡的最後一課吸引了我,因為它的標題叫作世界的最後一晚.文章作者名叫Ray Bradbury,像這種文章當然是科幻短篇,特別的是,它寫得幻而不科,沒有高科技,不關乎外星人或殞石,筆調文藝得讓學理工的大學生覺得不夠炫,不夠刺激.尤其文章的配圖居然是一幅手繪的居家景象: 四口之家晚上共聚一堂,媽咪在喝咖啡,爹地倒咖啡,兩個女兒在客廳地毯上排積木.數十位廿歲出頭的學生向我抗議:這幅插圖有沒有擺錯?世界的最後一夜只有這樣?做為一個有家有孩子的中年人,我卻深受文章感動. 它假想的情境是:地球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同時做了一個夢,夢裡大家清楚知道,不久後的某一晚,就是地球的最後一夜了.故事的主題,就是這一家如何度過最後一晚.兩夫婦還是把碗筷洗得乾乾淨淨,還是把孩子送上床道晚安, 在此當中,兩人不停地對話,好像要把握機會把 話說完.兩人上床時,特別感覺到:能夠睡在乾淨清爽的床單上,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為妻的忽然想到廚房水龍頭沒扭緊,連忙奔下樓關水,再回到床上時,兩人相對失笑:地球都要毀滅了,居然還忙著關水.兩人最後的對話是,互道:Goodnight!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丈夫說的一段話:妳知道嗎?除了妳和兩個女兒,其實也沒什麼好留戀的.我從來不曾真正喜歡這座城市,也不喜歡我的工作,或者任何妳們三個以外的事特.如果真要說捨不得,恐怕只有四季的轉換,熱天裡一杯冰得透透涼涼的水.還有,我喜歡熟睡著的時候。 ........................................... 美哉斯言! 我對學生說,這段話點出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享受四季的轉換就是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愛喝暑天的一杯冰水代表的是健康的身體和簡單的欲求;能沈沈睡去表示心中坦蕩無慮;至於留戀妻女,可不就是對親人的愛嗎?有些學生問我,世界都快滅亡了,文章裡的主角怎不去做些特別的,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為何所談都是枯燥例行的瑣事? ............................................ 其實真正的幸福,就是每天準時上下班,下班後能跟愛人一起,看書、看電視、聊聊今天然後一起相擁入眠...看似例行的瑣事,其實 是最幸福的事。 而最難的事,是如何將最平凡的事,持續地維持;將最幸福的事,永遠的珍惜! ................................................ 所以本篇說的概念,是最難的概念,也是所有的高科技,無法闡述的事... 望著講台下一雙雙年輕的眼睛,想著他們畢業後都是要進電腦熱門的行業,等著領高薪,分股票的,整個世界還等著他們去認識,追求,購買... .......................................... 忽然之間,我明白Success的編者為什麼要把這樣一篇句子一點也不難懂的文章,安排作為一套共四冊教材裡的壓軸之卷.原來,世界的最後一晚,我們所最依依難捨的,就等於是我們所認定,人生的最終價值.所謂成功的最後一課,就在弄清楚人生的最終追求.編書的人其實是對著即將學成,即將出社會去追逐名利的年輕人預言: 人生最快樂的,或許莫如家人圍繞,在綠葉轉紅的時刻喝杯好茶,且在每一天終了時,感激上天賜予清爽的床單,又可以睡個好覺了.

好好照顧我的花

2006年06月28日
公開
6

http://www.cjshs.tn.edu.tw/cjshs04/flower.files/frame.htm http://www.dreamkidland.com/sfhk/2006-03/flower/index.htm 轉貼:【閱讀筆記】《好好照顧我的花》 故事一開始以如詩般的文字揭開這一個故事的序幕:「如果你是水,便應當做大河。如果你是動物,便應當做雄獅。如果你是男人,便應當做一個巨人。」所以故事主角如巨人般的莫亞就出現了,他有一間非常大的房子,所以他需要一位管家,舊的管家在退休前,為他找來一位長得像紫羅蘭的女孩,名為羅蘭。她十分瘦小在巨人身邊是那樣渺小,曾經巨人懷疑她的工作能力,但每天巨人醒來羅蘭已為他準備好食物,羅蘭將屋內打掃地乾乾淨淨。 因為羅蘭,所以這一個屋子開始一塵不染;因為羅蘭,所以這一個屋子陽光常常來訪;因為羅蘭,開始有花進住。這一個屋子開始充滿了色彩和生命,巨人莫亞和羅蘭的情感也日漸加增。 直自有天莫亞離開這一個家,羅蘭開始覺得等待莫亞回來的時間太漫長,於是拿起了莫亞的書讀了起來,當她愈讀愈多書時,她開始長高了,看見了以前未曾看見的世界,她開始對這一個世界愈來愈好奇,所以打算離開這一個屋子,出去看看世界,唯一不捨得是她種的花,所以她留了一封信給莫亞請他好好照顧她的花。 當莫亞回來時,曾經有段時間因為羅蘭的離去而心傷而頹廢,所以他就愈變愈小,小到跟羅蘭以前一樣矮小時,才體會到以前羅蘭的感覺了。 有天他開始學著照顧花也種花,院子就成了一座花園,也建造了一個花園迷宮, 讓附近的小孩都來玩,孩子的快樂和花的美麗, 慢慢的填滿了莫亞因羅蘭離開而留下的心中洞。 後來發現他回到了原來的高度,還更高一點 ,他可以看的更遠。遠遠的,他看到一個女孩向他走來。 《知識使人遼闊》 如果說因為「知識」會使人開闊視野使人懂得更多時,最近在幫外籍新娘上課時,她們有些家人並不希望她們可以學的更多,甚至連最基本的認字閱讀都不願意她們來學,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怕她們變壞。故事中的羅蘭因為知識而趕走了內心因戀人離開的寂寞,最終促成自我成長,到外面的世界,真正的知識是不會變壞,因為愛會指引。 愛裡使羅蘭的眼中世界只有莫亞,當有天我們的愛失去了或者離開了,也許要到那時才找得到自己,那是許多人在經歷人生許多挫敗和失落時才明白,「自我追尋」是一件不可以等待的事情。一位朋友有了愛情之後,她人生目光交焦點全在愛情上,愛情牽動著她所有情緒所有關注的事情,她的世界只有兩個人,而不是透過兩個人齊心愛世界,有天當愛情離開她時,也是她人生走向盡頭的時候了,令人惋惜。 《付出是另一種療傷》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故事中說:「魚離開水就很難活下去。」當羅蘭離開時,莫亞在房子裡的各個角落, 尋找羅蘭的氣味, 但怎麼努力也找不到。羅蘭留下的只有她的花。莫亞經歷愛人的離別,曾沮喪痛苦,但最終選擇了「付出」「照顧」來醫治自己的心靈,也在此中瞭解了對方以前的處境和感受。 「當魚離開水時, 魚會活不下去,水也會失去生命 。 現在,羅蘭和莫亞可以看得一樣高 、 一樣遠。 莫亞再也不是羅蘭的巨人。 如果你有石頭,便應當做磁石。 如果你是植物,便應當做玫瑰。 如果你是人,便應當做戀人。」 當莫亞變為較瘦小的人時,他便可以瞭解羅蘭的心和感受,作家李順長曾說:「沒失戀過的人,不會明白斷腸的苦澀。沒失敗過的人,不會瞭解軟弱的滋味。 沒生病過的人,不會曉得什麼是疾苦。沒窮苦過的人,不會同情卑微的人。沒被棄絕過,不會坐上神寶座右邊。沒經歷十架痛苦,不會有榮耀冕旒。」有時感同身受卻是人生在世必須學習的功課。 愛一個人必須瞭解一個人,在晨曦日暮、天晴陰雨時,對方會是怎樣的心情;愛一個人要關心也要瞭解,因為上帝造每一個人是那樣獨特與不同。 《付出是愛的基礎》 如果愛情也是一朵花,那麼更要好好照顧,好好地付出。在逆境中學習付出。如果你經歷了戀人的出走或失婚的痛苦,那麼這一本書一定會給你不同感受,走過書店時別忘記翻一翻,或者買回來珍藏著。 2004/7/19 喜樂

轉貼:挾洋自重的小丑

2006年06月24日
公開
7

轉貼自:異星黑羊的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mmacon&article_id=6183823 約兩年多前由於我家魔豆姐兒的關係認識了一位某先生,前幾次合作之時還沒有什麼特別感覺,但是話說日久見人心,後來益發覺他是個喜歡挾洋自重的小丑。 其實越是有內涵的人,越知道內斂的重要性,但是說到這位某先生,他無論在人前人後都喜歡擺出一副自己會說英語的高姿態,不但意圖藉此壟斷市場,更以此為手段,一方面以為國人不敢說英文,一方面仗著洋人不會說國語,在洋人與國人之間大玩兩面把戲。 在工作場合他會告訴所有工作人員,洋人有多難搞,多有自己的意見,似乎工作能夠順利敲定都是他的功勞。其實他的英文好不好?說穿了就是一個敢字嘛! 在他的眼中洋人似乎都很高級,隨隨便便住豪宅,請好幾個傭人,唸學費不斐的美國學校。我原以為是我自己想太多,但是私底下一聊開才發現,原來大家對他都是怨聲載道,而且大家對他的感覺都是他很盲目崇洋,最糟的是挾洋自重… 我有時想想替他覺得悲哀,其實他並不是個不努力工作的人,但是他只見到每個人在表面對他逢迎,卻不知背地裡人人視他為癟三小丑,他渾然不覺自己的價值觀跟處世態度錯在哪裡,說起來最可憐的並不是與他同事的我們,而是他自己啊!

轉貼:媽,親一下

2006年06月23日
公開
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8559& 我的生命裡,媽媽對我灌注的愛,三者兼具。   媽,親一下。   再親一下。   然後再親一下。   國小時,我們常輪流坐在腳踏車上,讓媽牽著走路去上學。到校門口時,我們會很自然地朝媽的臉頰親一個。   哥上國中後,媽獨自送我到正門口,囑咐我幾句就轉身牽腳踏車要走。   「媽,還沒親?」我愕然,有點不知所措。   「長大了啦,不用親,快進去。」媽說,有點靦腆。   我眼眶驟然一紅,淚水噙滿了視線,幾乎要哭出來地走進學校。   忽然,媽叫住了我,我淚眼汪汪地朝媽踱步。   「好啦,過來。」媽說,終讓我在她的臉頰上啄了兩下。   後來我們一個個都比媽媽高、重,再也不會坐在腳踏車上頭,讓媽慢慢牽著了。   那些溫馨接送的日常畫面雖然不曾留下照片,但這世界上沒有巧合,所有的事物都像齒輪般緊緊咬合,都有存在的重要理由。我對關於媽的記憶特別鮮明,必是為了保存那些動人的時刻。國小時,我們常輪流坐在腳踏車上,讓媽牽著走路去上學。到校門口時,我們會很自然地朝媽的臉頰親一個。   哥上國中後,媽獨自送我到正門口,囑咐我幾句就轉身牽腳踏車要走。   「媽,還沒親?」我愕然,有點不知所措。   「長大了啦,不用親,快進去。」媽說,有點靦腆。   我眼眶驟然一紅,淚水噙滿了視線,幾乎要哭出來地走進學校。   忽然,媽叫住了我,我淚眼汪汪地朝媽踱步。   「好啦,過來。」媽說,終讓我在她的臉頰上啄了兩下。   後來我們一個個都比媽媽高、重,再也不會坐在腳踏車上頭,讓媽慢慢牽著了。   那些溫馨接送的日常畫面雖然不曾留下照片,但這世界上沒有巧合,所有的事物都像齒輪般緊緊咬合,都有存在的重要理由。我對關於媽的記憶特別鮮明,必是為了保存那些動人的時刻。

轉貼:體罰之外的選擇

2006年06月21日
公開
23

以下選自《我家幼兒教養好》(天下出版) 第十四章 體罰之外的選擇 「我女兒從來不聽我的話。」 「那你怎麼做?」 「我會再說一次,有時候說了三、四次,但她都當耳邊風。」 「然後呢?」 「我生氣了,打她屁股,雖然我知道這樣不對。」 「接下來呢?」 「她就哭了,我感覺很糟。應該還有別的做法吧。」  家長處罰、甚至體罰孩子,通常是因為孩子的偏差行為讓他們感到生氣或沮喪,而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還能怎麼做。在你處罰孩子之前,有幾個策略可以先考慮運用,若真的需要處罰,也不要體罰。你必須評估每次的狀況,並先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1.孩子是否有能力跟你溝通當時的狀況?某些偏差行為只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能力好好溝通或表達他的感覺。先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存心搗蛋,或只是因為他無法了解、表達或用字遣辭。當孩子感到沮喪或受傷害,又不知如何表達,通常就會出現哭個不停或大吵大鬧的行為。你的重點應該是幫助他運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感受,如果孩子能夠傳達他的情緒,並得到你的了解,他就會平靜下來。不要處罰或體罰。  2.孩子不乖是故意的、還是有其他原因?例如害怕、緊張、疲倦、飢餓、心情、作息時間、活動種類,或是同儕影響。如果你感覺到孩子不乖可能是受到以上因素影響,那麼就盡所能改變或去除這些因素,並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正面、合理的行為之上。不要處罰或體罰。  3.孩子的偏差行為是他本身個性所致嗎?面對精力充沛、過度好動的孩子時,別因為他太好動而處罰他。處罰是用來對付刻意為之的偏差行為。你可以幫這類孩子安排一些活動與日常工作,讓他保持忙碌而不會胡鬧,用適當的體能活動抒發他的精力。同樣的,面對頑固、好辯論的孩子時,不要每次都因為他的頑固與好辯而處罰他,保持冷靜,跟他講道理、解決問題。過多的處罰只會讓他的態度更為頑劣。  4.孩子是否能學到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需要透過學習才能獲得的能力,因此孩子需要你用語言與道理教導他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或許,或許用處罰或體罰來控制他的行為可能簡單許多,但這是錯誤的。孩子有一天會成長為青少年,他需要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5.你教過孩子替代行為嗎?如同你在第十章所學到的,替代行為是減少偏差行為、培養正確行為的最佳利器。用正面回饋來強化相對的、合理的行為,那麼原先的偏差行為就會減少。  若孩子並非存心不守規矩,你必須以積極正面的方式培養孩子自我控制以及做正確選擇的能力。記住,為人父母的目標是教導孩子做決定、負責任的能力。在我的座談會中,九成以上曾經體罰孩子的家長都十分後悔,這代表了很重要的意義。多數家長都希望可以有更好的處罰方式,他們都希望可以在不生氣、不體罰的狀況下處理孩子的偏差行為。

轉貼:不被孩子激怒

2006年06月20日
公開
4

親子關係更健康 不被孩子激怒 轉錄自國語日報 鄭石岩 遇到孩子鬧脾氣、耍性子時,你除了生氣、揍人之外,還可以怎麼做•••不要被你的孩子激怒! 當你被孩子激怒了,就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甚至動手體罰他,對孩子所造成的創傷,可能久久都難撫平。 一個職業婦女,在辦公室裡辛苦了一整天,下班還要忍受擁擠的交通狀況。一踏進家門,看見兩個念國小的孩子,玩具散落一地,正目不轉睛的看電視。她一時按捺不住,提高嗓門憤怒的對孩子大吼大嚷。 「你們真該死,把家裡弄成豬圈一樣!」她把玩具踢到一邊,衝過去猛力把電視機關掉!霎時,三個人都血脈僨張,怒目敵視。 「你才該死!我恨你,你死掉好了!」孩子也怒喊著。 「你再說一次!」媽媽逼視著孩子! 「我恨你!」 生氣的媽媽,應聲賞給孩子兩記耳光! 這樣的情境,將雙方陷入互相激怒的漩渦,而不是教育孩子!生氣的對罵破壞了親子的關係,導致孩子心理的創痛,也對處理事情做了錯誤的示範。而這激怒的一幕,似乎在許多家庭不斷上演。 很多行為偏差的青少年,都有這種經驗:父母非理性的示範,導致了孩子非理性的行為。 父母要嚴防孩子這種意外發生,因為它是一種災難,而不是生活的常軌。 父母免不了會被孩子激怒,當怒氣初起時,你不要被它拖著走,要學會自我控制! 暫停,離開一下,你可以先換個輕便的衣裳,洗把臉,再出來處理。 不批評和抨擊孩子,而是把事情說清楚,把媽媽的感受說出來。例如,「這麼亂我很難過!」「沒有做功課令我擔憂!」,而不是貶抑孩子「你該死!」。 說話要短而清楚,不囉嗦。 只針對目前單一的事件說話,而不是擴大推論算舊帳。例如,「你總是不聽話!」「我早知道你會失敗!」,坐下來,把你要告訴孩子的事先整理一下。讓你的頭腦發揮影響力,等寫下要說的事,怒氣已大半消除。 當你無可避免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發脾氣之後,要冷靜下來,儘快恢復相親相愛的生活。 當你被孩子激怒時,以上的方法可供你渡過危機。不過,你還要想想激怒你的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它是偶然發生?或者經常發生?如果是重要的,你就得冷靜來教孩子;如果並不重要,卻值得你大發雷霆,造成彼此的困擾嗎?

媽媽的淚

2006年06月20日
公開
2

晚上六點鐘在學校集合,牧比(movie):學生實驗電影欣賞與安妮(舞台音樂劇)是華興國小的年度藝文大活動,學校雇了兩輛遊覽車,專程接送家長去基隆文化中心為學生們捧場加油!(註:會場司儀說:全台灣只有十個國小,榮獲政府資助發展以『電影』為核心的高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 Leo參加了舞台劇的演出,前面先欣賞六年級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短片,後半段音樂舞台劇才開始... .............................................. 親愛的兒子, 雖然早在車上老師就已經不停地讚賞你的表演,但媽咪只認為那是老師客氣的形容詞而已。(你是媽咪生的...你會表演???...哈哈...哪有可能...) 所以當媽咪看見你一邊唱著歌一邊走出來,那生動的表演加上"尚屬不錯"的歌聲,媽咪頓時驚訝欣喜到忍不住掉了眼淚...這是媽咪心中那個受委屈也不出聲的你嗎??昨天你不是還賴在媽咪懷裏要親吻嗎??什麼時候你的翅膀已經長出來,可以獨自飛翔了???(可惜學校聲明舞台劇演出內容屬於學校的智慧財產權,不許錄影、拍照,媽咪只在謝幕時拍到兩張相片,見相簿:我們在台灣) 看你在舞台上竟可以如此的投入(所有小演員裏,你的歌聲最響亮...對白還帶有一點點廣東腔...呵呵),媽咪忽然才了解許多人生的課程,媽咪從來沒有教的,你自己這幾年在跟著媽咪幾經波折的生活中已體會了... 孩子,這一路的成長歲月辛苦你了...媽咪好想擁抱著你,留住你的童年,可是今天晚上,我終於發現你真的長大了...這是多麼複雜的心情... 散場時,好多老師走過來我身邊不停地讚美你...媽咪是這樣的開心...孩子加油!你是最棒的!

轉貼:誰最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2006年06月19日
公開
3

誰最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洪蘭專欄 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 在捷運上聽到一個媽媽在訓兒子,雖然是下班時間,車廂擁擠,但是母親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得見,大意不外是:「我這麼辛苦賺錢,你不好好讀,花了這麼多錢補習,怎麼還是補出這個爛分數!」 大概分數實在太爛了,母親動了氣,就罵孩子:「你實在笨得跟豬一樣。」想不到原來低頭挨罵悶不吭聲的孩子突然爆出一句:「如果我是豬,那你就是豬母。」大家哄堂大笑,孩子一看闖了禍,一溜煙逃到別車廂去,留下母親楞在那裡。 看到這一幕,使我想起美國有一份長期追蹤幼兒發展的報告,它最後的結論是「母親的個性,不管是與生俱來還是居家環境所造成的,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力超越早期的介入計劃」。 這個計畫是美國在1970年代初期找了107個低收入家庭針對孩子做特別的,從四個月大起到小學三年級為止,提供語言發展及拼音識字技巧的訓練,然後追蹤這些孩子到21歲時的表現。 結果發現一開始時,有經過輔導的孩子表現優於對照組,越早參加這個「介入」計畫的孩子在學業、智力上的表現越優越,例如到十二歲時,有參加的孩子平均智商為94分而未參加的平均只有88分。但是隨著年齡增加,介入的效果開始減少,到十五歲時,介入組只比對照組多4.1分。 當實驗者把別的因素都分離掉後,發現母親的智商因素居然比參加計畫的長短更能解釋孩童的表現,母親的智商可以解釋十二歲時介入組和對照組兒童學業差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參與介入計畫的早晚只能解釋百分之三到六的差異。 其實沒有這個研究,我們本來也知道「母親的態度」對孩子的成就非常重要。 美國太空總署的總工程師希坎姆在他退休以後寫了一本自傳《十月的天空》。 在這本書中,他說他之所以能夠從貧窮的煤礦小鎮學校脫穎而出,拿到西維琴尼亞州科學展覽的第一名跟他的母親有關。 他當年為了研發比較有效的炸藥使火箭飛得高一點,曾經把他們家的熱水爐給炸掉了,他當時非常緊張,以為一頓「竹筍炒肉絲」跑不掉了,害怕得不敢回家,當他餓得受不了,硬著頭皮回家時,想不到他的媽媽居然沒有罵他,只跟他說:「我早就告訴你父親這個熱水爐要換了,他都不聽,現在他必須要買一個新的了。」 他聽了非常感動,決定一定要將火箭發射成功來報答他媽媽,他母親的態度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布希總統身旁最紅的萊斯女士也說她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她家的東西都堆在馬路邊,原來她母親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來了,她當場決定輟學去做工賺錢,她母親不肯,對她說:「沒有房子住一樣可以讀書,但是不讀書一定不會有房子住,你要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有讀書,讀了書以後一定會有房子住。」 她一路靠獎學金念書,最後當了總統的特別顧問,她母親果然盼到了一棟房子。 所以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我們一向都說每個成功的人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個研究只是更肯定這個看法而已,父母不要妄自菲薄,小看你的孩子,找出他的長處,肯定他,他以後會十倍來報答你。

轉貼:12 Ways to Develop Your Child's Organizational Skills

2006年06月19日
公開
7

Keep a family calendar. Track everyone's activities on a prominent and accessible calendar, encouraging your child to write her own entries and reference the calendar when making plans. You also might consider checking schedules and updating the calendar as a family over Sunday breakfast. Introduce checklists. Whether it's as simple as "3 Things To Do Before Bed" or "What To Take On Vacation," creating and referring to lists together will develop your child's ability to strategize tasks and organize his time. Assign chores that involve sorting or categorizing. Grocery shopping, emptying the dishwasher, sorting photos, cleaning out a closet, and other tasks that involve pre-planning, making lists, or arranging things are great choices. Get ready the night before. This one's always tough — for both of you — but it does work if you can get in the habit. Use containers and closet organizers. If there's a place for everything, she'll find it easier to find items, keep neat, and clean up. Build "pick up" time into the daily routine. Buy your child a planner. Ask him to help you pick it out or choose one that will appeal to him so he'll be excited about using it. Having his own planner will show him you consider his time valuable and encourage him to create a schedule. Be sure to routinely coordinate the information with your family calendar to avoid conflicts. Organize schoolwork. Make sure your child's keeping notes, homework, handouts, and graded assignments in separate folders in a binder. Try to check her backpack nightly and set an time aside each week to go through her binder and get things sorted. Establish a homework routine. Help your child make a "study hour" schedule and set up a comfortable workspace -- whether her room or the kitchen table. Encourage her to stick to the schedule even when she doesn't have homework (She can read, review notes, or even do a crossword puzzle.) Create a homework supply box. Fill a box with office supplies and encourage your child to store pens, paper, measurement tools, and a calculator in it so he'll have what he needs on hand. Cook together. Cooking teaches measuring, following directions, sorting ingredients, and managing time — all key elements in organization. Involve your child in meal planning too, challenging her to help you put together a shopping list. Cultivate an interest in collecting. If your child has a particular interest, encourage him to create and organize the collection. It can even be something free — such as rocks or cancelled stamps — that he can sort, classify, and arrange. Reward and provide support with organizational tasks. Your child may find organizing a challenge, so help her develop her routine and give her a treat for jobs well done!

石門峽谷

2006年06月18日
公開
7

我們在石門峽谷停車,讓孩子們到溪裏玩玩水捉小魚... 結果Leo發覺溪裏的小魚小到會從網子裏鑽走,他把他的撈魚桿放一旁,用雙手去撈,結果旁邊一個大約五歲的小男孩,一見到網子,走過來就拿走...我跟兒子說去要回來,東西怎能任人不問自取??Leo只會靦腆的站著,我看著那小孩拿撈魚網在撈石頭甩時,才開口說:再不去要回來肯定破了....真的就看到網子爛了...@@ 這時Leo知道媽咪生氣了,才慢慢地走去低聲地說:可以還給我嗎?..(厚...真是沒路用...)...那小孩子才不情願地丟回給他... Leo一臉無辜的看著我,我拿著爛掉的撈魚網去找那孩子的家長,我說:『我不是來要求賠償,但最起碼你的孩子該說聲對不起吧???』(那家長坐在溪邊盯著孩子,整個過程他都看著,早在他兒子不問自取時,他不就該制止了嗎???...>_< ) 誰知那家長竟答我:『小孩子就是這樣啦!』....表情冷漠,一點歉疚的口氣都沒有...(我想若是我家兩隻鞋這樣做,我早道歉連連,然後掏錢出來賠啦!...回家再教訓一頓...) 厚...一隻撈魚桿說不貴,也要台幣一佰二十元啊!... 我回他:『哦,原來這是你的家教啊,希望你的耳朵將來不會被你兒子咬下來!』 (我想這種人肯定沒讀過這個故事:有個人從小偷東西,媽媽沒教他改過,後來他 坐了牢,跟媽媽說他有話想說,等媽媽的頭靠過去,他一口咬下媽媽的耳朵...) 回程在車上,我弟說:『妳幹麻跟這種人計較?』我說:『不問而自取他人之物叫做偷(大家相識的話另當別論,我們又不認識他們),拿走了還故意弄壞了,一句道歉也沒有...他不教他的孩子是一回事,我可得教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做人的基本禮貌和據理力爭的權力...,聽到他那樣說,我反而不氣了,將來他一定會得到報應...希望上天保祐他的耳朵...』 ........................................... 轉貼:汐平公路開車兜遊   台北 → 車30分鐘 → 汐止台5線 → 車10分鐘 → 遇北31線右轉(即汐平公路)→ 車10分鐘 → 石門峽谷(烤肉戲水)→ 車10分鐘 → 姜子寮絕壁 → 車10分鐘 → 東山瀑布 → 車10分鐘 → 天峰谷 → 車10分鐘 → 磐石嶺展望臺(可眺覽汐止、五堵、基隆、平溪風景)→ 車50分鐘 → 平溪鄉(返程可走106縣道約100分鐘至北二高深坑交流道)。 http://travelking.wingnet.com.tw/taipeicountry/taipeicountry21.htm

盼望

2006年06月17日
公開
4

§席 慕 容§ 回首的剎那 在我們的世界裏,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地織出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織出了極有規律的陰差陽錯。而在每一個轉角,每一個繩結之中其實都有一個秘密的記號,當時的我們茫然不知,卻在回首之時,驀然間發現一切脈絡歷歷在目,方才微笑地領悟了痛苦和憂傷的來處。 在那樣一個回首的剎那,時光停留,永不逝去。在羊齒和野牡丹的蔭影里流過的溪澗還正年輕,天空布滿云彩,我心中充滿你給我的愛與關懷。 前緣 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麼,我愛,我們前生曾經是什麼?    你若曾是江南採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你若曾是那個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草叢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著,陪伴過你一段靜穆的時光。    因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分辨,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盼望 其實 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只是那一瞬 我從沒要求過 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麼 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 長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麼呢 假如 過盡千帆之後 你終於出現 (總會有那麼一刻的吧) 當千帆過盡 你翩然來臨 ..... 我只剩下一顆悲喜不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