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全球挺達富 台灣…

2006年09月28日
公開
14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2006/09/21】 全球挺達富 台灣… 文/李家同(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 九月十七日是全球達富日(Global Darfur Day),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成千上萬人民走上街頭,他們希望聯合國能更強有力地介入達富地區,也希望世人能慷慨解囊,以使當地人民能免於飢餓;他們也祈求上蒼,賜給這個地區可憐的人民早日脫離戰亂。 達富是蘇丹的一個地區,在二○○三年爆發了內戰,我對內戰的來龍去脈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達富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有一種人是遊牧民族,另一種人卻是耕田的農人,因為可以利用的土地極為有限,因此就爆發了內戰,政府軍號稱中立,其實在暗助互鬥中的一派。內戰中,誰也不能得勝。戰爭的最大輸家是老百姓,死亡人數至少二十萬人,有人說已達四十萬,至少上百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近年來,達富已成「悲慘」的代名詞,不知有多少世界級的領袖為達富請命,日前英國唐寧街十號(首相府)前出現了好幾位重要的宗教領袖,共同呼籲世人重視達富地區的悲劇。大明星喬治克隆尼曾經多次造訪達富,他是最替達富人民奔走的大人物,聯合國安理會都受他的影響。 儘管大家都知道達富已經是近乎人間地獄,蘇丹政府就是不承認有這個事實,達富地區一直有一批很弱的非洲維和部隊駐守,但這個部隊沒有什麼作用,安理會已在討論派軍進入達富,但蘇丹政府強烈反對。西方國家向來對於非洲戰爭漠不關心,一來是由於種族歧視,一般白種人只對白種人的遭遇非常注意。二來是西方國家常被非洲國家視為帝國主義國家。即使以聯合國名義出兵,也可能不受歡迎,無法達成任務。 雖然強國對出兵達富猶豫不決,各種人道主義者卻已不能忍耐下去,世界上主要媒體,都已使用「滅絕種族」這種強烈字眼,來形容達富地區的情況。大國想充耳不聞,這次大概是做不到了。 達富的悲劇一直是世界主流媒體注意的焦點,如果你用 Darfur 鍵入Google 搜尋引擎,可以找到一千六百萬個反應。BBC永遠詳列出有關達富的新聞。我國的媒體只有聯合報提過一次,電視台和其他報紙都從未報導過達富的新聞,為何如此,我無從知道,大概總有個崇高的理由吧。所以,在全球達富日的活動中,我們好像是缺了席,民間沒有活動,好像政府也沒有任何表示,好可惜。我們總責怪世人不同情我們,我們又何曾同情過非洲人?我們常埋怨世界的媒體不太報導我們的消息,但我們經常在世界性的運動中缺席。 年輕同學們不妨擴展你們的視野,使你們有世界觀。所謂世界,絕非只有美國。究竟我們會不會有視野開闊的人民,就全靠你們了,願你們好自為之。

寫給習慣性的和事佬

2006年09月27日
公開
24

【本文摘錄自吳淡如心靈成長電子報】 寫給習慣性的和事佬 文/吳淡如 這句話送給總是企圖當好好先生的人,永遠希望自己周遭「世界大同」的人。 用極端的二分法來看世界上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太懶惰,有些人過勞死;有些人亂發脾氣,有些人根本害怕發脾氣。 亂發脾氣的人,通常會把一切的不如意都算在別人帳上,他們總是可以找理由發脾氣;根本害怕發脾氣的人,則對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認命,他們企圖忍耐一切不如意,結果可能得到永遠不公平的待遇。 前者當然令人敬而遠之。除了肢體暴力外,情緒也常造成另一種暴力,我認識兩三個動不動就「毛」了起來、給人臉色看的人,他們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氣很久,小小的漣漪會被他們搞成大波浪。 每一次我安慰一個脾氣不太好的工作夥伴:「大人大量啦!」(他因為另一個朋友「疑似」蔑視他的話已經氣很久啦),他還嘰哩呱啦又抱怨了幾個小時,有些話罵過五、六遍,然後自我解嘲:「好啦,我總有權利生氣,不然脾氣壓久了,我會得癌症。」我差點笑出聲來。我想告訴他,動不動接收他負面情緒的我,才會因久壓脾氣而「得癌症」呢! 為什麼我不對他說,我可不是天生來讓你倒垃圾的呢?因為我假裝自己「善體人意」。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我再也不肯跟那位昔日的夥伴聯絡,有一種脫離苦海的舒服(現在換他罵我無情無義了)。直到我看到精神科醫師喬治•韋伯的話,我才發現,不只他有問題,我也有問題。我總試圖壓抑自己強烈的情緒(忍不了了,就玉石俱焚,用逃避方式處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我也試圖壓抑別人的激烈情緒,我總是在當和事佬,當兩個朋友或夥伴在叫罵時,我太急於涉入,告訴他們:「你也對,他也對,為什麼要吵架呢?想開點,想開點。」 我並不需要急著讓別人像我一樣平靜,他們有他們生氣的理由。就算我不愛看人吵架,我也不該干涉他們。反正他們又不會發生凶殺案,吵完就好了。 忍耐,但並沒有把怒氣排掉,使許多太容易說「沒關係」的人,化「憤怒」為「憂鬱」,而憂鬱一樣為周邊的人帶來情緒暴力,別人不知道為什麼你不喜歡他,你又為了什麼事愁眉不展。 很多女人有這樣的經驗,妳花了幾個鐘頭買菜,為情人準備晚餐,他答應要來的,但過了三十分鐘,菜都冷了,他才打電話來說:「我有事不能來。」妳會「溫柔」地說:「沒關係!」然後,他就習慣不把妳的「通牒」當一回事,永遠給妳妳不要的待遇。妳為什麼不好好地、鄭重地告訴他,確實「有關係」,妳很失望?為什麼又要當百分之百的「爛好人」? 因為事實上確實有關係,而且妳會翻舊帳。有一天,妳選擇離開他,用的可能就是這個他已經忘記了的理由。--大家都很冤枉。 適度表達情緒,才不會製造感情的惡性循環。我認識一位真的很溫良恭儉讓的女人,她是個好職員、好主管、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她忍耐丈夫的外遇、替他還債,直到他主動提出離婚(她在這之前連頓脾氣也沒發過),他主動提出,使她覺得「至少這不是我的錯」。離婚後她忍耐丈夫沒付小孩的教育費,又借錢給丈夫,不顧自己身上龐大的負擔……她很不快樂。 在旁人看來,婚後越來越沒良心的丈夫出自她的縱容。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壞? 我知道,除非她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旁人只能看著她在不斷述說這些不公平待遇時,眼光閃爍著「看,我是個多麼好的女人啊!」的驕傲光芒…… 壓抑情緒,動不動說「認命」,是悲觀,可不是樂觀。我們的老祖宗雖然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句好格言,但請記住,他們可沒叫你「忍永久絕不發言。」

不發脾氣,不等於脾氣好

2006年09月26日
公開
8

【轉貼】 不發脾氣,不等於脾氣好 ◎吳淡如 在人際互動中 創造情緒 要比管理/控制情緒來的重要 作者︰吳淡如 朋友的公司請情緒管理專家來做在職訓練,專家要每一個員工畫上一個「無生命的東西」,來形容別人眼中的自己。 各種奇形怪狀的圖畫,像山啊,石頭啊,影印機啊紛紛出籠,同事們互相欣賞彼此幼稚的圖畫,笑得很開心,只有一位同事的畫,讓大家笑不出來,陷入一種沉默的尷尬中: 他畫的是一個很可愛的心型蛋糕,上面還點著一根蠟燭,看來很可口的樣子,可是…… 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全公司最具有「表情暴力」、最難溝通、人緣最壞的人。大家還以為他會為自己畫一副棺材呢。 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同事們對他的認知相距十萬八千里,大家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為什麼他會這麼不了解自己在別人心中的樣子呢? 原因出在,他以為自己脾氣很好,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忍下來了。然而,他忍歸忍,別人還是從他的肢體語言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從他僵硬平板的說話聲調中明白,他現在在發脾氣,很不耐煩,或接收到「生人勿近」的訊息。 人際關係中,訊息傳遞未必要表現得很得體,你不發脾氣,別人未必能感受到你的好意,有時候,一個脾氣暴躁,氣發得快也去得快的人,反而比一個處處壓抑、把自己弄得陰陽怪氣的人容易贏得友誼,因為大家可以預期他的反應模式,可以體會他「有話直說」的急性子,可以知道他在想什麼,不必擔心他的重重心機。 有話不說,有氣就壓的人以為自己忍辱負重,卻很不討好。 女人更常陷入「我覺得我脾氣很好,可是他還是覺得受不了」的情緒僵局。在我看來,多數女孩從小都很受教,深明一個好女人不能潑婦罵街的道理,但在欠缺良好的情緒出口,又不敢確切表達自己要求的情況下,變成一個悶氣包,不然就是學會用彎彎曲曲的方式來發脾氣: 冷嘲熱諷、悶不吭聲、面如糞土、唉聲嘆氣、重重的把東西放下,最令人難以消受的,是用言語自虐虐人: 「我上輩子不知道造了什麼孽……」「我死了算了,反正也沒人理……」,會「一鼓作氣」 發脾氣的人固然不好,但拐彎摸角的發脾氣,不只會變成散彈槍殃及無辜,還會有殘存的火力留下來,變成游擊隊四處逃竄。 因為在罵別人之前,自己是最先聽到的,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心情與情緒。有些會制止自己發脾氣的人,還會變得慢慢分不清楚來者是敵是友: 人家對他壞,他這麼揶揄沒關係,問題是在人家對他好的時候,他往往還習慣性的用這些像九曲橋般的話: 「我沒有那個命啦……怎麼忽然想要來對我好?」趕走別人的熱心與善意。 不發脾氣,可不等於脾氣好發脾氣,固然會傷害人際關係﹔針對那件事、那個人、火力集中,這時發作、這度發作,暫時傷害的人際關係容易彌補,殃及無辜、長久損耗的人際關係很難修復,發脾氣本身沒有對與不對,是一種自然現象,一個有為有守的人,還是得肯定自己有脾氣,不要因為壓抑脾氣,變得陰陽怪氣。 人際關係中,重話可不可以說? 當然可以,但是記得要輕聲細語說重話。因為人在溝通時包含了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談話時,對方不只專注文字,聽的是你的聲音,看的是你的表情,所以千萬不要讓我們的非語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情緒需要有一個出口,但出口絕對不是情緒的發洩,而是要適切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讓對方知道,他對不起你,或傷害你,但有很多人受到傷害卻不敢說出口,怕說出來關係會破壞,不講自己又持續傷害,其實該不該說,甚至是如何說,真的是一門藝術,但聖經中早已有一個非常好的教導: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要用愛心來說誠實話因為有些時候,對方在乎的不是我們講話的內容,而是我們講話時的態度。 最近看了一本書: 統一企業的總經理-徐重仁的新書→改變一生的相逢,他談到自己對工作與生活的成功心法,關鍵是自己重複做三件事,努力、專注、熱忱,所謂的熱忱不但是對工作,也是指對待人,因為人際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資產。 人生雖然無法重來,但是每一次認真和專注的投入,都會為自己寫下新的記錄,因為生命是個蛻變的過程,人際溝通的藝術更是經驗的累積。 成功是優點的擴大,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期待我們的語言成為別人一生最美的祝福。

轉貼:男女之愛,很妙!

2006年09月25日
公開
11

男女之愛,很妙! 作者: 劉墉 無論你怎麼說「愛是無條件的」,年輕時的「愛」還總是跟「性」有關。 否則,你們為什麼由拉拉手到摟摟腰,到擁吻、撫愛,然後上了床?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是因為這本能,使男女可以相悅,使君子可以好逑,使種族能夠繁衍。 如果人人都談柏拉圖式的愛情,都只要心靈,沒有肉體,這世上還有人類的存在嗎? 所以,年輕人的愛往往是帶有「性趨迫」的。 他們目光交流、含情脈脈,他們傾心交談、徹夜不眠。 他們終於像是乾柴烈火,突破最後的防線,他們翻騰、瘋狂,達到高潮。 然後呢? 然後,他們睡著了,睡的很熟。 請問,他們怎麼不繼續一直聊、一直聊、互訴衷情、聊到天亮。 性愛、性愛、男女最先的相處需要「性」,後來的相處需要「愛」。 所以有人說一對男女在做愛之後,還能彼此愛憐、百般溫存的才是真愛。 我們可以引申─只有當一對夫妻,有一天成了「無性夫妻」,還能彼此扶持,相顧深情的才是真愛。 恕我講一句很俗的話,據說應招女郎往往在「辦事」之前,先收錢。 那男人就在眼前,跑不掉,她又何必先收錢呢? 應招女郎的道理很簡單─「男人的下面硬的時候心就軟,下面軟的時候心就硬。 當他「辦完了事」,會立刻變的小器,會馬上後悔花那麼多的「代價」,甚至立刻覺得眼前的女人不夠美。辦事之前,則恰恰相反。」 夫妻之間,雖然不這麼現實,但是你如果,但是如果你細細想想,不也差不多嗎? 她溫柔的像隻小貓,偎在你身邊;他體貼的像隻小狗,在你旁邊打轉,她露出最嬌媚的笑,把菜端上桌;他以最勤快的動作,把碗盤拿去洗。 他們把燈調暗,把音響打開。 他們…在戀愛時期,也可以說在新鮮時期,兩個人精力都特別好,吃完飯可以去跳舞。 跳完舞可以去PUB,PUB回來還有用不完的精力。 原本切的細細的水果,現在成了「喂!」唰!一個蘋果迎面飛來。 原本蹲在浴缸旁邊幫你搓背,現代已經逕自去睡,並傳來酣聲。 原本的「三菜一湯」,現在是微波爐裡端出來的「三盒一杯」,還撂下一句話:「人家都丈夫有應酬,只有你天天回家吃飯,把我都累死了!」 原來的飯後依偎,音樂欣賞,成了督促孩子作功課,以及打賣哭鬧。 原本的柔聲細語,變成了河東獅吼。 那男人也一樣。原本靠在太太背後,對著耳朵吹氣,現在鞋子一摔,倒上沙發就看報。 原本說東說西,向太太報告外面的一切,現在眼睛越過老婆肩頭,盯著電視一動也不動。 原本幫著擺碗筷、收桌子,現在兩杯酒下肚,歪在椅子上已經睡著,且發出殺豬的音響。 原本來放屁時,一定躲到浴室,或說對不起,現在大剌剌地,還好像以「豪放」為得意。 原本假日拉著太太看電影、爬山,現在假日不是睡大頭覺,就是背著球袋消失不見。 碰到這狀況,無論那男人或女人都會說:老夫老妻了嘛!幹什麼還裝?上班管孩子,累死了,誰還有什麼情緒?」 可不是嗎?他們是倦了,因為工作慘了,因為體力不如從前而倦了,也因為眼前那個人,已經看了太多年而倦了,他們的「性」少了,「愛」也少了。 你不能沒有的諒解政界常說一句話--「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男女之間也可以說─「戀愛靠機會,婚姻靠智慧。」 茫茫人海,偏偏遇上他,當然是「機會」,但是此後幾十年,就靠彼此的智慧了。 只有哪些能夠把「熱情如火」的戀愛,化為「手砥足」的恩愛,再化為「相濡以沫」的憐愛的人,才要有愛的大智慧。 問題是,你必須知道-你有,她不一定有;他有,你不一定有。 有些人就是沒有的智慧,也可以說他們沒有愛的能力。  感情!感情!他有「感」,卻沒有「情」。 抱負!抱負!他能「抱」,卻不能「負」。 性沒了,他就不愛了;「更年期」到了,她就粗俗了;年輕女人出現,他就絕情了。 除此之外,你必須知道,人的「前半生」可能用「下半身」思考;人的「後半生」可能是用「上半身」思考。 上半身的思考,是用心、用腦,那是理智的,也是頓悟的,所以當他「相通了」往往就一下子改變,再也難以挽回。 你知道大思想家羅素是怎麼跟他老婆愛麗絲分開的嗎?他是有一天騎腳踏車,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發覺再也不愛她。然後某一日,讀書讀到一半,站起身,出門,再也沒有回頭。 你知道大文豪扥爾斯泰是怎麼死的嗎?他是在風雪天逃家,死在火車站的。 他們的老婆都曾經是他們的愛妻,他們為什麼那麼絕呢? 誰不知道愛麗絲漂亮?誰不知道扥爾斯泰的夫人賢慧? 但是漂亮的不永遠漂亮,賢慧的不永遠賢慧,你要想想他們會不會像前面故事裡的老徐,當他們的另一半變了質,不再優雅、不再體貼,到有一天,他們忍無可忍,想開了,便突然下決定-離開,甚至即使會凍死,他們也要離開。 女人也一樣,多少女人在丈夫「變質」之後,為了孩子忍,忍了十幾二十年,孩子上大學入社會,女人就突然離開了。 她們的道理簡單─「我覺得我的前半生白過了,我少女的夢想一點都沒有實現,我的犧牲夠大了,剩下一點歲月,讓我作回我自己吧!」 你看過羅伯J.華勒寫的(麥迪遜之橋)嗎?笑死人了!那個女主角跟丈夫在小鎮過了平靜的一生,居然真正讓她永難忘懷的,是丈夫不在時,偶然闖入她生活的一個男人。 幾天的激情,怎能換來她一生的懷念?很簡單,因為她一生太平靜,因為她的生活太枯燥,也可能因為她的老公太無趣。 如果「哪一天」,她選擇跟「哪一個男人」,走了,你會驚訝嗎?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想想你自己的生活? 你還有沒有「當年」的情趣?抑或是你已經粗俗地十足是個「莽漢」、「潑婦」、「糟老頭」、「歐巴桑」? 你會為吸引另一半而去健身、減肥、控制口腹之欲嗎?你會因為知道他喜歡「健康色」,而多曬一點太陽嗎?你們還會兩口子單獨出遊,享受一點「自己的時間」嗎? 記住!婚姻是要經營的? 妳再忙,也應該保持自己的儀容,妳即使是家庭主婦,依然要追得上外面的潮流。 你即使在家上班,也得天天刮鬍子、常常理髮,不能只穿睡衣晃來晃去。 最起碼,你們一定要找機會,把自己打扮得十分體面,梳了頭、化了妝、噴上香水,再穿上西裝、晚禮服,出去應酬一下。 真正的目的不是應酬,是讓你的另一半「驚訝」的發現,原來在燈光下、燭光下,妳化起妝,他穿起禮服,還是那麼的嫵媚、瀟灑。 你們雖然應該節省,但餐具還是該成套,而且要常替換。 一位那是情趣、是變化,而且同樣的食物裝在不同的餐具裡,能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你想想,今晚妳捨棄以前的塑膠杯或喝水用的玻璃杯,為他端出放在瓷碟裡的一杯咖啡時,他的感覺有多麼不同。 人都追求感覺、追求新鮮、追求變化、追求品質。婚姻也一樣,當你不在能用「性」去愛、用思想去愛。 人可以老化,但不能腐化;婚姻可以老化,也不能腐化。 當你的婚姻有一天亮起紅燈,妳永遠要想想,是他變了質,還是你變了質? 亦或你們兩個都沒有愛的能力,你們只懂「性」,不懂「愛」。 如果你們已經四五十歲,你們要想想,你們辛苦了半生,存那麼多錢,到今天,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你們的辛苦,除了為子女,還為什麼? 如果你是女人,你要想想;他前十年要你幫他創業,中間十年要你幫他攢錢,再過十年,他還要幫他存,存到他死嗎?還是希望你為他安排「怎麼花錢」? 否則,當有一天,他到老周家,發現自己辛苦大半生,連菜場裡有的水果都吃不到的時候,他會怎麼想? 同樣的,如果你是男人,你要想想;一個女人,跟了你,腆了肚子、彎了腰,駝了背、碎了夢,她的一生快要過完了,她還有什麼? 孩子笑著出嫁的時候,她哭;你笑著招待朋友的時候,她累;妳老了,先走一步的時候她送終。 剩下沒多少日子了,你該不該做點什麼? 妳成天在外忙,值不值?還是一句老話,你們有沒有愛的能力與智慧? 如果你不希望另一半有一天因為「想通了」而離開你,妳就要想想「你是不是該做一點點改變」?

轉貼: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

2006年09月23日
公開
5

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對於李遠哲聲明的回應 【東森新聞報 whosee】 鑒於最近台灣政局紛亂,李遠哲(新聞)先生發表了一篇親筆署名的聲明,其中有一段談及「和解」的論述:「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在人類邁向未來的大道上,各國競爭激烈,不進則退。 近數月來,本人多次出國,目睹各國進步神速,感觸良多。 上個禮拜還赴中東參與中東和平會議。 過去水火不容的國家,現在都在對談,可見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 反觀國內,假如因為內部長時間政治惡鬥,造成施政空轉,兩千三百萬同胞不分藍綠、不分族群,勢必同受其害,無一倖免。 因此,希望各方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與同胞禍福與共的現實,從速共同排除籠罩台灣上空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 本人非常肯定李遠哲先生對世界潮流的正確體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李先生只見樹不見林,只知果不知因,整個論述規避了真正問題的癥結而顯得狹窄與膚淺,試問今天台灣真正的問題何在?藍綠爭端的根本緣起為何?如果沒有找到真正的解答,台灣如何避免空轉?藍綠如何達成和解?為了要找到正確的答案,不要迴避、也無法迴避的就是兩岸關係,台灣內部所有的問題─藍綠、族群、統獨、軍購(新聞)•••,其實都和兩岸關係息息相關、環環相扣。 回顧過去蔣、毛惡鬥的年代,基於一個中國的共識,雖然相互「蔣匪」、「毛匪」嗆得咬牙切齒、口不擇言,但令人慶幸的,兩邊畢竟還算是恩怨分明,仇恨僅止於上層的當權者,而不及於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以每年雙方的元旦文告還得以大陸「同胞」、台灣「同胞」相互稱呼,這也是後來兩岸開放之後,人民得以交流,互通有無,台商得以登陸,一展身手的基礎。 但是自從千禧年政黨輪替,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新聞)執政之後,兩岸關係丕變,民進黨政府為了完成台獨建國的目標,首要的工作便是從血緣、文化,甚至從思想、心中徹底切斷兩岸關係,因而必需將中國大陸妖魔化,不只是把共產黨,甚至一竿子把大陸人民通通打成「萬惡的共匪」,把無冤無仇的平民百姓推向敵對仇視的戰線,把原來的「同胞」變成「敵人」,不但把兩岸關係變成「國與國」的關係,而且還是「敵國與敵國」的關係。 如果說國民黨為台灣積了什

《最偉大的國王》

2006年09月21日
公開
8

轉貼:http://ec2.pchome.com.tw/case/000611/00061187.htm 本書原文為法文。是一個充滿趣味、驚奇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大人物與小人物、平凡與不平凡、自由與不自由,蘊涵著深刻哲理與意境的精采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巴希耳是個國王。他的王國只有一個種滿了蒲公英的花園這麼大。有一天早上,巴希耳收到一封信,信上寫著「最偉大的國王」要來拜訪。 原本過著簡單生活的巴希耳為了不讓自己在最偉大的國王面前顯得小家子氣,於是把他的王宮建得好高好高,把牆壁塗成金黃色,在陽光下看起來金碧輝煌,準備要好好迎接這位「最偉大的國王」。 但是巴希耳等到太陽都下山了,四周變暗了,王宮看起來也不再閃閃發亮了,最偉大的國王還是沒有出現……就在巴希耳很失望的時候,最偉大的國王竟然到了,他沒有穿長袍、戴王冠,也沒有帶著浩大的隨行人員,就只有他一個人。 最偉大的國王告訴巴希耳他到處旅行,認識不同的國家;他沒有大王宮,不管是在草地上或是山洞裡,只要覺得舒服他都可以好好睡一覺。 聽到最偉大的國王的故事,最後,巴希耳決定做一件事…… 「最偉大的國王」沒有穿長袍、戴王冠,不用吃美食,也有沒有大王宮,但他還是「最偉大的國王」,因為「最偉大的國王」不是靠這些外在美麗、一般人認為很棒的東西來顯示他的偉大,而是他遠大的眼光、豐富的生活經驗、隨遇而安的自由,以及那分自然表現出來的氣度和風範。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有錢有勢、住豪宅、大談美食、穿名牌或許是件很不錯的事,但是與其給孩子這些東西,不如培養他豐富的思想、美好的人生態度、寬廣的心胸、有禮的言行舉止……這些美好的內在特質遠勝於許許多多外在、看似美好的東西,也應該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一種期許

2006年09月20日
公開
6

我的期許 十多年前,我剛到香港,幾次在購物時,受到售貨員惡劣對待,這一切就只因為他們認為我是大陸人(現在情況當然轉變,大陸同胞在香港購物可吃香了)。 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大大批評香港售貨員惡劣的售貨態度,以及部份人對大陸同胞的歧視。我當然明白"服務態度惡劣",這關乎某些售貨員的修養問題,但我痛心的是:同是"中國人",為何會有人看不起"中國人???" 文章在香港明報登出後,專欄作家毛孟靜做了回應(可惜在很久以後,才有同事將她的文章寄給我,我想寫回應給毛小姐,已經遲了好多年!),她舉例說:即使外國人也有種族歧視的問題存在,她說我反應過度...。 我的直覺是:我在批評自家的孩子的缺點,可是家裏有人跳出來說隔壁鄰居的孩子一樣壞啊!不必大驚小怪...。 這難道是說:只要有鄰居的孩子一樣壞,那麼這種壞就是可接受的??? 難怪世界上的"種族歧視"一直不能消弭,原來是因為有人認為"到處都一樣",所以這種歧視的發生是"正常"的,沒什麼大不了。 十多年過後,當我開始看見劉德華在香港的電視上呼籲:『今時今日0甘既服務態度係唔夠既...』(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看著廣告中的演員一舉一動的試範表演,教售貨員們如何禮貌的對待客人,我就想笑,這些基本的待人處世的道理,幼稚園就開始教啦!那些售貨員受了那麼多年教育,居然還要靠電視廣告"再教育"他們...這是什麼道理??? 外國肯定也有這種服務不周的"售貨員",那麼電視上不斷地播放劉德華的那個廣告不也是反應過度了???為何要一播再播??? 那廣告的呼籲為的是什麼???我一直很想告訴毛小姐:那才是我心中的期許...。

《我認識妳嗎》

2006年09月19日
公開
1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1491& 《我認識妳嗎》是個既美麗又痛楚的故事,說到了老去和存活,清晰的描述一個女人的精神如何滑落到老邁狀況。作者莫斯可維茲意圖去了解她母親衰老的過程──包括了孤獨、衰退、失去記憶和尊重,以及尿失禁,並檢視人到了老年期的這種極端境況下,生命到底是什麼。她想探索,在療養院這樣的地方中 “生命”的各種可能性,以及越來越長壽的社會應該要如何來對待這些增多的年歲。   莫斯可維茲道出了人們有朝一日終將提出的問題──你什麼時候會成為雙親的父母?一方面希望老人家能夠安全,一方面有希望能保有她的尊嚴和獨立,你要如何來取決?你希望自己如何老去? 此書曾獲紐約州基金獎(New York State Foundation Award)非小說類文學獎 推薦序 忘了我是誰--小野   媽媽今年八十六歲,她自稱已經八十七歲,最近她越來越不快樂了,因為她終於得承認自己的力不從心,連走一段路都很吃力了。在這之前,生性好強的她雖然有兩個女兒照顧她,可是她長期保持一個人?門去搭公車,還會買早餐回來給外孫吃。她還會趁著女兒出門後把洗衣機裡的衣服拿出來曬,幫忙做些家事她還是想當個會照顧兒女的堅強母親。這一年她衰退得特別快,最令她洩氣的就是她無法像過去那樣和幾個老朋友相約去一個地方走走了。於是我建議姊姊讓媽媽對著錄音機做口述歷史,這樣可以讓她專注的做一件讓腦力保持清晰的工作。媽媽的狀況讓我想起一本蓓特寫的書「我認識妳嗎?」   蓓特女士花了七年的時間詳實記錄了她八十七歲的母親智能逐漸喪失的過程,平實的文字裡掩不住一個自己都是祖母級的女兒,對一個更老的母親的款款情深和憂傷。到了後來老母親幾乎認不出她來,會對著蓓特說:「我認識妳嗎?雖然我不知道妳是誰,但是我很高興看到妳。」蓓特和她的姊姊對母親始終不離不棄,每週固定輪流到養護院探望,盡其所能的和母親說話,拿舊照片給她看,讓她辨認照片裡曾經相當熟悉的人,想留住她正一點一點流失的記憶。她們姊妹用自己的堅持和深情,減緩老母親腦細胞壞死的速度,直到老母親九十八歲辭世。   當母親的記憶像止不住的沙漏般傾瀉流失時,帶走的何止是老母親長長的過去,還有不斷累積的知識和文明。偏偏帶不走的是母親最原始的本性,那就是「頑固」。蓓特了解到老母親的固執,不可能在照護人員的強迫下進行那些洗澡、穿衣的工作,為了能讓母親保留自己的最後尊嚴,蓓特決定順從母親已經衰退的能力,告訴看護們說:「讓我母親自己穿衣服吧。畢竟保留尊嚴比外表看來如何更重要。」她寧願讓母親看起來一團糟,也不要讓她有被侵犯的不舒服感覺。   在她母親九十八歲那年的夏天,當母親完全停止進食,蓓特和她的女兒一匙一匙哄騙著她勉強吃一些,護理人員對蓓特施壓說一定要用鼻胃管餵食,因為讓老人挨餓是有罪的。蓓特雖然心懷恐懼卻堅持要讓母親能夠充分享有對自己生命的主控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她八十七歲以前還堅持要一個人獨居在邁阿密海灘的公寓生活一樣。當然,這樣的堅持隨著母親自主能力喪失而蕩然無存,留下來的只有蓓特內心無盡的煎熬與折磨。   當生命之河不再洶湧得能濺起浪花朵?,漸漸枯竭衰頹停滯流散,不管你有沒有準備,更由不得你說不願意,都無法阻擋這種老化的過程。這就是生命的必然和無奈。就如同太陽每天會從東邊升起,我們不可能阻止它從西邊落下。每一個人的太陽都是一樣的,生命就是這樣公平。就像蓓特曾經對一個欺負她母親的清潔人員說的:「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事,也會同樣發生在妳的身上。」   在經歷母親生命最後一段生命旅程之後,蓓特成了老人養護問題的專家,她提出幾個指引原則裡有兩條是這麼寫的:「如同保衛自己的尊嚴一般去捍衛她的尊嚴;最後,如果你祈禱她能死去時不必心有愧疚。」   蓓特女士的書讓我們能坦然面對親人甚至自己的老去。

This is my Taiwan

2006年09月19日
公開
10

政治氛圍一團亂,唯有小鎮街市的景象令人安慰。 回來後,一個星期去兩三趟菜市場買菜,這裡的攤販部份是流動式的,也就是說有些攤販只能每星期擺攤一次,這樣一來可以購買到的貨物,變化上便增多了。 逛熟了後,我知道星期一有炒螃蟹,星期二有便宜又好吃的饅頭包子,星期三有埔里來的水果,星期四有專櫃的倒店貨可以揀,星期五有好吃的鵝肉...。 逛熟了,有家我常"幫襯"的大腸麵線的老闆,看到我總說:『妳可以把手上大包小包的東西寄放在這裡,再繼續"瞎拼"去...。』因為"有人撐腰",每每讓我回家路上,因手上沉重的"戰利品"後悔得不得了。 逛熟了,買不到想要的食物,老闆娘會說:『下次我留一些給妳...』。 逛熟了,今天賣菜的老歐巴桑,親切地跟我說:『下星期我休息兩三天喔!』我說:『好啊,是該休假去玩一玩。』她開心地說:『是啊..就我們這些街市的朋友大家組團...』那親切的語氣,就像個老鄰居在通知我過幾天她會不在家。 走著、想著,過去我在香港沙田街市,買菜足足買了八年,何時有過這麼濃厚的"人情"的溫暖??? 我眼前的情景,這些厚實、善良、努力生活的人們,是真正在付出自己力量、努力過活的台灣人,我們不要分化,不要暴亂,我們要我們的台灣明天會更好...。 "This is my Taiwan , the place I call home"...

人魚的眼淚

2006年09月18日
公開
8

一直都好喜歡這個童話... .............................. 南拳媽媽-人魚的眼淚 http://blog.sina.com.tw/cm788847/article.php?pbgid=21271&entryid=56245 http://grm.cdn.hinet.net/xuite/0/3/0/f/15069615/ blog_334804/dv/6561040/6561040.mp3 人魚的眼淚 演唱:南拳媽媽 (彈頭) 透過窗舷妳望著剪影一夜 愛上他在天與海的交界     妳忍痛 用聲音交換了雙腿 只為走近愛的人身邊 (張傑) 妳賭上毀滅 相信真愛會永遠 不懂專情不適合人類     而妳連 道別都沒有人聽見 黎明後隨浪花凋謝 (合唱) 妳的淚 一抹無邪 不屬於這個冷漠的世界     捨棄了一切 只為一個能夠 付出妳真愛的機會     妳的淚 一抹無邪 原來感情那麼難以學會     他身邊是誰 消失前後不後悔     妳的悲傷是否像海 一樣深邃 (彈頭) 妳賭上毀滅 相信真愛會永遠 不懂專情不適合人類     妳最美的夢像泡沫般碎裂 剩童話裡憂傷一頁 (合唱) 妳的淚 一抹無邪 不屬於這個冷漠的世界     捨棄了一切 只為一個能夠 付出妳真愛的機會     妳的淚 一抹無邪 原來感情那麼難以學會     他身邊是誰 消失前後不後悔     妳的悲傷是否像海 一樣深邃     妳的淚(妳的淚) 一抹無邪(一抹無邪) 原來感情那麼難以學會     他身邊是誰 消失前後不後悔     人魚最後的淚像海 一樣深邃

轉貼:男人都怕承諾未來?

2006年09月17日
公開
11

http://tw.match.yahoo.com/helpcenter/joyce_man.html 為什麼男人都怕承諾未來? 喬伊絲夫人的看法有下列幾種情形: 一、妳太急, 感情陷得太快。 二、他是個玩家,還沒玩累不準備定下來。 三、他目前的重點專注在事業上,還沒想到要定下來。 四、妳給的太多, 對他太好了,他失去了繼續追求的動機。 五、妳不是他想要結婚的對象(通常男人在考慮女朋友與老婆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我想, 具體一點應該要再加這幾點: 1. 女人太強勢, 他怕妳騎他上天, 心生畏懼. 2. 太軟弱, 無法幫助他的事業. 3. 太醜太胖太矮帶不出場, 會丟他的臉 4. 怕負責責任, 失去自由 兩人如果沒有交集, 沒有共識, 聊不到三句就要上床(沒話聊, 而不是太火熱) , 對未來想法不一致, 勸你早早放手, 不要勉強, 不然果真結了婚, 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有人拍拖了10年8年才發覺交往的人不適合, 要結也不是, 不結又虧待女人的青春. 若真結了婚, 也不能保證不會出事, 那時可是叫天地不應靈. 若沒結就有一方以偷腥收場, 搞的兩家成愁, 何必呢! 這是命或應該說是軟弱沒膽說分手的好人個性使然. 兩人若不合, 就好好說清楚, 縱使難過, 但還可以當朋友, 必竟10年8年沒了愛情也有感情. 不管怎樣都比偷腥的侮辱而分手,好的多. 有朋友的姊姊明知交往男生不好還是嫁了, 原因是 [因為交往到這種田地不嫁他要嫁誰?]. 這麼宿命, 並不會為妳帶來奇蹟, 結了婚也不會自己自動變好. 別懷著救世母仁慈之心以為浪子會回頭. 江山亦改本性難移沒聽過嗎. 女人, 妳的第六感很靈, 相信妳的第一直覺, 勇敢一點, 最後保護的是妳自己和家人. 我有一個同學, 20初交一男友, 她自己覺得不適合要跟他分手, 那男人卻一哭二鬧要三上吊, 還要撞車與她同歸一盡. 最後她嫁了他. 婚後她丈夫除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之外, 還會打人. 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早知當初狠一點拋下, 現在也不用這樣唾塞憐 (台語). 還沒結婚的女生請考慮, 若不信任他又還要嫁, 就先去法律事務所立結婚契約. 台灣的法律對女生還是不公平, 請會保護自己. 不然妳就必須是女強人, 每個月賺幾10萬, 拿不拿他的錢無所謂這種. 若不幸已嫁了不良之人, 能拿多少證據就拿多少, 這樣多少拿點贍養費. 總之要會保護自己. ”人”難為. 你的缺點可能是另一人的優點. 偌大的森林總有一顆是屬於你的樹. 若很認真的找了一輩子還沒找到, 那一個人過也不錯, 只是要先會獨立自己的經濟. 不然老年的淒慘也很悲哀 也請這些要當好人的先生女士, [不說不] 不一定是好人. 勇敢一點, 讓人免受一點傷害, 也讓自己少受點罪, 不是嗎! 無聊發表到此, 原諒我的俠女直爽性格, 只是希望少一點人怨恨, 多一點和諧, 社會才會和樂平靜. 家和萬事興咩. 當然若一席話可以救世界, 也就不會有高達50%離婚率. 但是若有一人聽進去而拯救了她/他, 也算是功德一件. 謝謝!

Movie: Wit

2006年09月16日
公開
28

http://www.vghks.gov.tw/fm/story/94movn2.htm 摘錄:http://dvd.awardforbest.com/DVD-review-B00005MKKV-Wit.htm This is a story about life and compassion. Every person even remotely connected to health care should be required to see this movie. The story line and the character of Vivian Bearing are deeply touching. There is a portrayal of a basic human need and humanity that grips the soul unlike any film in recent years. A box of tissue is definitely recommended. The direction of Mike Nichols is extremely impressive. Overall, this is easily the best film in a decade. The story revolves around an English professor, Vivian Bearing, who has be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The movie follows her life from the diagnosis through her treatment and offers a perspective from a patient rather than the medical staff. This perspective shows strength and vulnerability, logic and emotion. Emma Thompson transforms this character as a bold and confident professor in the beginning to a woman who, it seems, is experiencing the truth and meaning in life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facing an extremely advanced medical condition. Anyone who is looking for an intellectual film regarding a real life issue should watch this incredible movie. Just be prepared for a flood of emotion induced by this magnificent film. The acting just could not be better! See it for yourself! Words do not seem to give this film justice! One short sleepe past, we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摘錄自電影 :" Wit " [心靈病房] 死亡,不是件榮耀 雖然人們視你為敬畏可怕的象徵 但你完全不是如此 因為,那些視你為天敵者並未逝去 可悲的死亡阿 你將永不能奈我何 那些君王,臣服於命運機會絕望的人,才是你的主人 你帶來了劇毒,戰爭和疾病 就連睡前聆聽的那些蜚言咒語也勝過你輕輕的撫慰 你還有什麼得以自豪呢 我雖只有這短暫的一眠 醒來卻已然成就永生 死亡將不復有, 死亡,將永遠消失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by John Donne (1572-1631)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轉貼:電影中的人生悟境

2006年09月16日
公開
10

電影中的人生悟境: 心靈病房 http://infodate.nctu.edu.tw:8080/claire/teaching/pa/hw/92/ hw29242514.htm 常說人活著, 就是為了爭一口氣, 這一口氣, 就是尊嚴. 而尊嚴從何而來? 他來自你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你有能力讓一個東西或事情變得有意義, 透過團體的肯定, 使你的存在變得與眾不同. 這時你就有尊嚴. 但如果你只是一個物體(Object), 那還會有尊嚴嗎? 在劇中貝寧教授因罹患了末期的癌症, 同意科醫生的建議, 接受最新且最強的化學療程. 在他簽下名字的同時(導演還故意給了一個突兀的短暫特寫), 貝寧教授就失去了他的主體性, 而變成了一個研究的個體. 如果一個研究對象是一個植物或是動物, 我們往往忽略, 或甚至說無法得知它們的感受, 但如果是個”人”, 那”人性尊嚴”與”物件”之間的心理衝突就令人動容了. 在本劇中, 有好幾個場景都是用來描寫這樣的一個衝突: 場景一: 老醫生為了訓練年輕醫生, 要他詢問病人的過去歷史與生活習慣, 即使老醫生早已經做過一次. 不巧的是, 這位年輕大夫以前也曾是女主角貝寧小姐的學生. 第一個物化的隱喻是來自問診. 問診的內容就如同商品的標示一般, 目的是讓使用者(醫生)了解這個物件(Object)的特性. 在問診完後, 緊接而來的是令人受窘的內診. 貝寧小姐此時不但要放下老師的身段, 將自己的生活細節攤開在熟識的小輩面前, 還要將私處任其檢查. 心理上的衝擊之大, 無怪乎女主角要稱之為 ”degrading”. 而且在檢查的過程中, 這個年輕醫生因缺發經驗, 還將病人以極為不自然的姿勢晾了好一陣子, 口中還直嚷嚷內診要護士陪同是個愚蠢的規定等等. 場景二: 教學醫院(例如台大榮總等)的早上巡房是一件大事. 常常可見到一名教授帶著好幾位小醫生一床一床的探訪. 但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問你好不好, 而是教學. 教學的器材就是你. 在劇中也有這樣的場景. 在某一個早上, 柯教授浩浩蕩蕩帶著六個學生來到貝寧小姐的病床前. 在簡短的問候之後, 就開始他的教學. 只見病人的衣服被無理地翻起, 好幾雙手肆意地在患部拿捏. 在鏡頭的運用下, 貝寧小姐的”人的部分”似乎與”物的部分”抽離. 她就如一個旁觀者(和我們一樣), 看著自己的身體成為教學的對象, 又看著小醫生們彼此之間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 場景三: 另外一個令人深刻的場景是照超音波. 無視於病人的心理狀態, 在醫師的堅持下貝寧教授被送往超音波室. 但諷刺的是, 操作超音波儀器的人員在完成病人的”點收”之後就休息去了, 只留下病人一人在空曠冰冷的房間等待. 再一次, 導演又讓我們見識到病人是一個物件(Object)這個現實. 醫生也試圖用一些技術性的手法去表現對人性的尊重. 例如, 在問診前和病人問好, 以及說一些鼓勵的話. 劇中年輕的醫生腦子裡只有實驗, 常常忘了和病人互動, 而指導他的老醫生就會提醒他. 但是形式上的關心真的會讓人感到開心嗎? 在劇中, 這位年輕醫生從來就沒有真正關心過病人, 他總是來去匆匆. 只有談到他自己時才滔滔不絕. 即使到最後, 病人過世, 他還是不顧病人的遺願只想要搶救他的實驗對象. 但護士長就不同. 他時常站在病人的立場為病人著想, 力爭, 雖然每次都沒被採納. (這是否影射在物慾名利前尊嚴是奪麼的微不足道呢?) 生命現象 什麼是活著? 會呼吸有心跳就算活著嗎? 就醫學的定義來看, 這也許是對的. 但若是沒有意識, 這也算活著嗎? 生命到了最後, 總免不了要演一齣搶救生命的戲碼. 但若明知沒有明天, 這搶救還有意義嗎? 既然如此, 為何不讓這個肉體有尊嚴的決定他停止的時間呢? 冥冥之中 RUNAWAY BUNNY大概是這部戲中最有宗教意義的一段戲了. 小Bunny要逃跑, 兔媽媽去找他心愛的小Bunny. 小兔子要變成魚, 兔媽媽就是漁夫. 小兔子要變成鳥, 兔媽媽就是讓他棲息的樹. 最後小兔子撒嬌地說: 我還是留在媽媽的懷裡吧. 年輕的醫師野心勃勃地想探索更多的新知, 就如同當年的貝寧小姐汲汲於學問的追求一樣. 但到頭來在死亡面前, 或是說在上帝面前都是一場空. 爭什麼? 忙什麼? 求什麼? 還是回到媽媽(上帝)的懷裡吧. 死亡與永生: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懼, 是因為對他的未知. 但是只要參透了解, 或是說有信仰, 那死亡就無所懼了. 死亡是永生的開始, 是過去與現在的分界, 我們無須大驚小怪, 也不必驚慌. 他就像生命中的一個短暫的停頓(一的逗點), 然後再展開一段新的旅程. “然而死亡將不復有, 而死亡你將從此真正的死去.”

佐賀的超級阿嬤

2006年09月15日
公開
16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9718 " 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證。 讀完最大的感想是: 我母親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 佐賀的阿嬤卻更犀利,她是: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 ─《佐賀的超級阿嬤》推薦導讀:笑給天看-文 / 吳念真 .......................................... copy from net :http://movie.iamcool.ettoday.com/tw/ coolmovie_show_movie.php?sid=ffac85588285c3c690dceee010851c34 &movieID=2532&aCommentID=5873& "電影散場了 人生卻永無止息 願 透過大螢幕的歡笑淚水之後 可以學到更多 擁有更多 開闊更美麗的胸襟與人生" ............................................. 電影根據暢銷原著改編,溫馨動人的情節,日台擄獲千萬人的心,更引發象徵儉樸樂天的新生活運動-「阿嬤精神」。第二次大戰後的日本,昭廣在母親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交給佐賀鄉下的阿嬷獨立照顧,結果想不到阿嬤家比誰都窮!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是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妙招,居然還能帶動流行風潮!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超級阿嬤豐富昭廣的心靈,讓家裡也隨時洋溢著笑聲與溫暖……你不僅會為阿嬤的省錢奇招拍案叫絕,更讓你人笑中帶淚、淚中有陽光,洋溢濃濃的幸福滋味。 超猛阿嬤的叮嚀教誨,簡直笑到罄竹難書!! ※ 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 ※ 現在就先來過窮日子吧!有錢人很可憐耶,要去旅行、吃壽司大餐、訂做新衣,忙死了。 ※ 游泳不需要穿泳褲,要靠實力游! ※ 東西只有撿來的,沒有扔掉的。 ※ 成績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囉。1啊、2啊的加在一起,就有5啦! ※ 別太用功!用功會成怪僻! ※ 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五十年,都一樣是五十歲。 ※ 吝嗇最差勁!節儉是天才! ※ 要會存,才會有底。 ※ 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五十年,都一樣是五十歲。 ※ 別抱怨「冷啊」、「熱啊」的!夏天時要感謝冬天,冬天時要感謝夏天。 ※ 這世上滿是生了病、還不想死的人,自殺未免也太奢侈了。 ※ 今天別想明天的事,要想一百年、兩百年後的事,想想那時候孫子加上曾孫會生個五百人,快樂不已。 ※ 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即使不能達成也無妨,因為終究是夢嘛! ※ 夜晚不要講悲傷的故事,等到了白天,再悲傷的事也變得不悲傷了。 ※ 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壞了而丟掉。人也不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進。 ※ 要會作人,應對進退,就算是演戲也無妨;因為人生如連續劇般,你永遠不知確切會發生何事。 ※ 讓人察覺不到的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親切。 ※ 只要能道聲「再會」,就是幸福。 如果能說「改天見」,就更加幸福。 要是能說「好久不見」,就更加、更加的幸福了。

轉貼:苦瓜的故事

2006年09月14日
公開
11

轉貼: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人生是苦的,愛情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 我們嘗過感情與生命的大苦的人,並不能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因為它就是那麼苦,這一個層次是永不會變的。 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 一般人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 對待我們的生命與情愛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 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去真實的體會和了解:苦瓜本來就苦瓜,是連根苦的。這是一個苦瓜的實相、真相,變甜只是我們虛幻的期待而已。 唯有真正面對事物的真相,我們才能從中了脫。 所有的事情唯有就當下去面對它、解決它,不期待未來才能真正地解決和處理。 完滿的人生並不是一輩子沒有吃過苦、沒有失戀,而是經歷過、體驗過、面對過那苦的滋味、真愛的感覺。

轉貼:好話 v.s 壞話

2006年09月12日
公開
33

好話 v.s 壞話… 只在一念之間 作 者:劉 墉 說件 「鮮事」給您聽── 有個丈夫跟太太親熱,撫摸著太太,很有情趣地讚美:「妳的皮膚摸起來真細,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太太笑: 「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 一記耳光。 丈夫吼道: 「妳最近讓多少人摸過?妳老實招來!」 太太摀著臉,哭著喊:「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護膚中心的小姐都這麼說。」 這是真事,但是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 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滿這樣的笑話。 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就把喜劇變成了悲劇,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話」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話;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個例子: 最近我有個朋友,在他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 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自己拼裝的,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 可是我這朋友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他的鄰居竟然隔著牆喊:「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 我這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只有超過,才違法。 他回去量了量自己買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多了兩呎,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了,他跑來對我說:「我非要去糗糗我那鄰居不可,我要告訴他中國人不好欺負, 我去政府單位問過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他去告!」 「你何必這麼說呢?」 我勸他:「您何不換個方式,對他說:『真是謝謝你,幸虧你提醒我,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因為違法得拆除,就白蓋了。』 你不是照樣讓他知道你去問過政府單位,現在是合法建築了嗎?」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 結果不但沒有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 再說個故事。 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起因居然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到辦公室: 「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 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 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 「糟了!」 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 「什麼?你還在辦公室? 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回去,一路想,一路急,加上晚了, 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 進門沒好氣地說一句: 「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 太太也沒好氣: 「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 兩個人當然 「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又都嚇哭了, 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你說,他們是會說話嗎? 如果那作太太的,能像我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 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 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 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

A Personal Manifesto

2006年09月11日
公開
45

copy from net http://notdoneliving.net/gentle/manifesto.html A Personal Manifesto We are all tattooed in our cradles with the beliefs of our tribe;the record may seem superficial, but it is indelible. You cannot educate a man wholly out of the superstitious fears which were implanted in his imagination, no matter how utterly his reason may reject them. -- 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in 1872) I am responsible for myself. I am responsible for living my own life. I am responsible for tending to my own spiritual, emotional, physical, and financial wellbeing. I am responsible for identifying and fulfilling my own needs, wants and desires. I am responsible for living according to my own values and standards. I am responsible for knowing and defending my own boundaries. I am responsible for solving my own problems and for living with those I cannot solve. I am responsible for making up my own mind, even when this means disagreeing with others. I am responsible for re-evaluating a situation and changing my mind when appropriate. I am responsible for setting my own priorities and for achieving my own goals. I am responsible for my own decisions, and their outcomes. I am responsible for whom I love and for how I choose to express that love. I am responsible for what I do to others and for what I allow others to do to me. I am not expected to be perfect. I am not expected to foresee every consequence of every action. I am not ex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random events. I am not expected to do more than my fair share. I am not ex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other people's actions, feelings, needs, or problems except when I so choose. All of me, every aspect of my being, is important. I count for something. I matter. My feelings are valid. My thoughts are appropriate. I trust and believe in myself. I value my wants and needs. I have rights and I am expected to stand up for those rights. I do not deserve, and will not tolerate, abuse or constant mistreatment. The decisions I make and the way I conduct myself will reflect my high self-esteem. I am unique and special. Within me is infinite value. I am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