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流星雨(emilyerliao)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進行“性蕾期”教育

2010年10月18日
公開
43

如何進行“性蕾期”教育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群組成部分﹐ 自從出生後﹐嬰兒的衣著、嬰兒的談話﹐以及對嬰兒行為的要求等﹐都包含了性別差異的社會化過程。性身份在3歲前已經確立﹐到3歲之後﹐隨著語言技能的發育 、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情感的日趨複雜化﹐兒童在家庭和周圍世界裏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身份。   特別專題﹕Baby sex﹐你還打算忽視嗎﹖   嬰兒有性意識嗎   有時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月大的男嬰會在哺乳的時候出現陰莖的自發性勃起﹐隨著吮吸頻率的增快﹐嬰兒面色漲紅﹐全身肌肉有節律地收縮﹐隨之出現一種滿足後鬆弛。整個過程類似於成年人的性興奮過程。也有報道說﹐女嬰也有類似的陰道分泌液增多和陰道節律性收縮。至於七八個月的嬰兒摸弄生殖器﹐做一些夾腿的動作﹐ 則更是司空見慣的事。上述事實敘述﹐嬰兒是有性意識的。   兒童有沒有性體驗   有一個家長寫信說﹐他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今年4歲﹐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形成了一個怪異的習慣﹐令父母很是煩惱。她總是喜歡用自己的陰部與床頭或別的類似物體摩擦﹐在摩擦之後﹐她臉色漲紅﹐眼光發直。難道一個4歲的小女孩也有性欲嗎﹖這涉及到如何看待兒童性欲的問題。類似情況也在其他家庭發生。家長應該懂得﹐心理發展是連續的﹐作為性興奮區的身體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潛在的。只要環境中具備適宜的刺激﹐便可誘發這一功能。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獲得的刺激﹐有時可誘發身體興奮區的感覺﹐繼而引向追求這種快感。從本質上來說﹐兒童的性遊戲不同於成人的性欲﹐兒童可接受外界的性資訊或性刺激﹐但不能在內心深處理解它和意識它。         兒童的性遊戲多數以非性欲為目的﹐如娛樂和交友等。因此﹐對兒童的性遊戲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過分誇大﹐要立足於教育﹐輔助說明兒童順利發育成長。   正確引導孩子度過“性蕾期”   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不當﹐可使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受到挫折﹐產生較為深遠的負面影響。   在“性蕾期”﹐幼兒的性心理可有以下幾個特點﹕   性好奇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有男女性別的不同之後﹐可能會產生好奇心﹐很想看看異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麼樣的。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不應該打罵孩子﹐否則女孩容易因此產生“性罪惡”的觀念﹐成年後易出現性冷淡﹐男孩會產生逆反心理﹐成年後容易出現“窺陰癖”。   性驕傲 當男孩發現自己有一個“小雞雞”而女孩沒有時﹐有些男孩會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親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顯示自己有個“小雞雞”而驕傲。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也不應打罵﹐可平靜而自然地提醒孩子不要當眾小便。如果處理不當﹐孩子的逆反心理壓抑下來﹐成年後易出現“露陰癖”。   幼兒手淫 3歲左右的孩子往往開始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很大的興趣﹐並可從玩弄生殖器中獲得快感﹐造成手淫習慣。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習慣﹐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打罵指責。這樣做﹐往往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容易使孩子因心理受打擊而產生“性罪惡”觀念﹐成年後陽痿或性冷淡往往與此有關。   性別認同混亂 3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應明確告訴男孩﹐長大後會像爸爸一樣是男人﹐告訴女孩﹐長大後會像媽媽一樣是女人。切忌按照自己的“願望”﹐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樣﹐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樣﹐否則可能使孩子出現性別認同混亂﹐成年後出現同性戀、異裝癖、易性癖。         如何對待孩子的性活動   孩子的性活動是無意識的、不穩定的﹐甚至是盲目的﹐父母應採取恰當的方式輔助說明孩子糾正。不要讓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床﹐以避免因父母在睡眠中無意觸碰到孩子的性興奮區而誘發孩子的性感覺。   應豐富孩子的活動﹐使之多樣化、趣味化。培養孩子的多樣愛好﹐使孩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上﹐如繪畫、玩智力遊戲等。   盡量減少環境中誘發性活動的刺激﹐父母自己行為需檢點﹐孩子的內衣內褲應寬鬆些﹐不要讓孩子從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區的刺激﹐如爬樹、抱枕頭等。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適當地傳授一些性的常識﹐在平時談話中多加引導﹐可運用故事、比喻等方式來敘述生育、戀愛等方面的現象。   當父母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有互相觀看、相互觸摸等性遊戲時﹐應及時加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訓斥、打罵﹐而要敘述道理﹐正確引導。   如果孩子確實克服不了這種不良習慣﹐影響了正常生活﹐父母應與醫生聯繫﹐共同找到根源﹐消除隱患。   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父母應因勢利導﹐做到以下幾點﹕   1、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應輕描淡寫地回答﹐不要欺騙﹐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因為孩子的性提問往往是漫不經心的﹐並沒有怎樣深思熟慮﹐更沒有什麼惡意想法﹐父母應當了解這點﹐自然坦誠地回答問題。父母的窘迫與羞怯﹐只能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對於所提的問題耿耿於懷﹐牢記在心。   2、應用科學名詞解釋男女的生殖器﹐並告訴孩子如何保護它﹐不能隨便玩弄。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超過孩子的好奇範圍和理解能力﹐就具體問題回答﹐不要過深過細﹐應當通俗易懂﹐充滿自信。   3、回答問題時﹐應堅決果斷、簡潔明了﹐應在語氣中表現出權威的、結論性的含義﹐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勵孩子引發聯想。   總之﹐在回答孩子的性問題時﹐父母在語言和表情上應做到恰到好處、自然大方。   為什麼不要將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   從性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講﹐無論是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都是有害的。心理學家認為﹐性別角色大約在孩子三歲前就已經形成。   因此﹐三歲前的環境、撫養方式、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性別心理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父母給男孩著女裝﹐按女孩來撫養﹐很容易導致男孩把自己看作與周圍女孩一樣的人﹐在表情、舉止、打扮上﹐他就會努力模仿女孩﹐成為女性化男孩。許多性心理的病態正是由此誘發的。一些青年男女長大之後仍然愛穿異性的衣服、 追求異性的打扮﹐以至不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在變態心理學中叫異裝癖。另一些男女性成熟之後﹐不僅沒有萌發對異性的愛慕﹐反而愛慕與自己同性別的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同性戀。上述情況敘述﹐身體方面的性別和心理方面的性別並非必然重合﹐在特殊條件下﹐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父母千萬不要出於個人的心願而無視自然的事實﹐不要人為地為孩子選擇性別﹐不要把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應尊重孩子的性別﹐按照孩子的身體性別的要求來培養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發展﹐否則容易貽誤孩子﹐後果不堪設想。

愛會帶來力量

2010年10月18日
公開
38

愛會帶來力量 經常可聽到周杰倫的歌,對於他的成名有著許多的不解與好奇, 看著周杰倫的成長故事及對夢想追求的執著與努力, 就不難理解為何他的唱片,在短短的幾年全球狂銷2500萬張, 成功,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 然而,他的母親更是他成功的背後推手, 看著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更有著深深的感動, 一個偉大的母親,可造就一個不平凡的孩子, 如同我們在課程中所提到, 從小到大你認為他是什麼樣的孩子, 將決定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周杰倫來自破裂家庭「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王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 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 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中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   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   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 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世人不識君苦悶中的徘徊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 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母愛呵護下一飛沖天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 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 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然而《杰倫》問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葉惠美退休後,周杰倫總擔心媽媽寂寞,只要在台灣,他都回家同媽媽住在一起。週末時,他會約上媽媽一起去看午夜場的電影,媽媽喜歡看經典片,周杰倫就陪著看,而周杰倫喜歡看的前衛片,葉惠美也陪著兒子看,幸福的暖流縈繞在母子心間。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就叫《葉惠美》,這是兒子獻給母親的禮物。 來源:TOM 選稿 :王永娟 小魚兒媽咪~讀後感: 看了文章後感動之餘,也覺得受益良多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或許他的英文數學很差 但不見得未來就沒有希望..... "行行出狀元" 停下忙碌的腳步,適時的陪伴鼓勵... 從陪伴中去發掘孩子的性向 再助他一臂之力讓孩子從中學習 父母的愛永遠都會是孩子最重要的推手 單親也可以哦(像杰倫的母親"葉惠美"女士) PS: 但過度的溺愛或責駡就會變成孩子學習的殺手哦!

協助小孩說的更好的方法

2010年10月18日
公開
38

家長如何協助小孩說的更好的方法 口腔運動練習 一、唇的練習 就語音的發展雙唇音ㄅ、ㄆ、ㄇ是比較早,因此可利用一些遊戲的方法讓小朋友練習唇的部位。 玩法: 在兒童嘴唇上塗上口紅,照鏡子,再把嘴印在紙上,比比看,誰的嘴巴最大,誰的嘴巴最小。 用嘴唇印在圖畫紙上,完成一幅自畫像,或隨意壓印構成一幅唇晝。 嚼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 拉開嘴唇說「伊」。 不停交換說「伊」「嗚」。 上下嘴唇內縮後發「吧」。 閉唇練習:玩「吻紙」遊戲,或閉嘴咬住小東西,可以幫助他們體會如何閉上嘴巴。 鼓脹兩頰然後發「啪」聲。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二、舌頭練習 舔棒棒糖用具:棒棒糖、湯匙玩法: 鼓勵兒童舔食棒棒糖、冰淇淋。 把果醬、巧克力醬、砂糖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放在湯匙上給兒童琢食,看誰先舔完。 將兒童喜歡吃的食物塗在嘴唇上,要他用舌尖舔下來吃。添的順序是: 下唇中間。 唇的左角或右角 上唇正中 舔食:塗滿嘴唇上的糖漿,看誰先舔淨。 練習(1)的時候,應先示範,等(1)會了以後再順序練習。 舌頭伸出伸入。 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舌頭在日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用舌尖舔上下唇。 舌頭用力舔餅乾。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捲舌作馬蹄聲。 舌尖運動:用舌尖舔食食物,增加顏面肌肉和舌肌運轉能力。 用吸管吸飲料:用吸管吸飲料,舌頭會被牽引到口腔的後部,亦是一種舌頭的訓練。 三、呼與吸的練習 吹羽毛遊戲:用嘴巴呼氣,吹羽毛,且可染色,增加兒童的興趣。 亦可以棉花、毛線、彩帶、棉紙片等器材代替。 練習呼氣的長短、強弱、斷續,以培養兒童呼氣的調整力。 用厚紙筒吹前項材料,材料可由小(輕)而大(重),輕重不同,所用氣量不同,注意送氣集中、均勻。 用吸管吹前項材料,放置桌上,成人先示範,再鼓勵他自己吹。 吹玩具小喇叭、哨子、口琴、口笛等或吹泡泡、風車、氣球、乒乓球,以增進呼氣量與調整力。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口哨。 用吸管吹水。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四、舌根音的練習 漱口練習:喝一點水,頭仰著,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協助小朋友了解舌根動的感覺。 上述口腔運動練習可於顎裂手術修補後,約一歲左右即開始練習。儘早做可加強小朋友口腔功能。 對一般兒童來說也是很好的口語前期運動喔! 家長應注意的事項 父母應學會如何分辨不正確的發音方式: 如唇顎裂小孩較容易出現喉塞音的代償性行為,若小朋友有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應避免去增強這種錯誤的發音。 而於小孩呀呀學語的階段,家長應多鼓勵用舌尖前音如ㄋ、ㄌ來練習發音,另就語音發展的時序來講,可先增強雙唇音如ㄅ、ㄆ,慢慢再加強舌尖音如ㄉㄊㄋ,還有舌根音如ㄍ、ㄎ及早期的擦音如ㄒ、ㄙ的練習。

限定繼承

2010年09月13日
公開
40

無知與貧窮一樣可怕 , 不是辦"拋棄繼承"∼ 是限定繼承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黃檢察官 有一個相驗案子,死者被地下錢莊逼上絕路,燒炭自殺身亡,他的遺書上還寫到:「當我離開後,…,只須草蓆捲起即可,火化後,骨灰入海,不必供奉,我選擇這條路,才能讓你們好好過日,才不連累你們,不必為我流淚,我沒資格為人父,為人夫,不可原諒的人絕筆。」 但是死者是否知道,他死後債務仍是由他的太太、兒女,父母,祖父母,甚至是由「兄弟姐妹」來承擔? 最近2年值外勤時,發現案件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自殺案件增加最多,例如最近兩次值外勤,相驗 9件,6件是自殺,尤其是小年夜那天,大家歡欣的要與親人圍爐團聚,單我這一班外勤(本署每天有3班外勤)就報驗 7件,4件是自殺, 可見轄區內民眾生活過的很不好!很多人都被銀行、地下錢莊或暴力討債集團逼的走投無路, 但是他們自殺後,發生繼承的效力,往生者的債務,由他的繼承人 「概括承受」,反而讓他們的配偶、兒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等親人,淪落成為暴力討債的對象。 有很多死者生前吸毒或家暴,非但不務正業、積欠大量債務,造成家裡時時有人上門討債,還常常對親人施暴;他死後,家人本來以為『終於解脫了』,沒想到還要概括承受他生前的債務,成為被暴力討債的對象。 尤其是這些人常常會將自己的身分證件或帳戶賣給詐騙集團, 詐騙集團就利用他們的名義辦很多張信用卡後,在短期內一一刷爆、或辦理信用貸款後故意不還 ,而家屬根本不知道有這些事,想說死者生前沒欠人錢,直到2、3個月後,自己的房子、存款被銀行聲請法院查封,或有人上門暴力討債時,才知道死者生前有欠人錢,但為時已晚!常常會釀成另一次自殺的原因。 自殺,反而連累家屬! 有的家屬還想到要到法院辦理「拋棄繼承」。但是 拋棄繼承只有對 有去辦理的人產生效力,沒有辦理的人(其他親人 )還是要概括承受死者債務。如果同順序的繼承人都辦理拋棄繼承,也只是由下順序的繼承人來承擔而已, 除非全部的親屬(包含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兒女、孫子女)、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還有最常被忽略的「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否則自己辦理拋棄繼承,只是加重其他親人的負擔而已 !尤其是,有誰會想到自己會因繼承關係而要替不務正業,久不聯絡的兄弟姐妹揹債務,或是嫁出去的女兒要替娘家的兄弟還錢? 有時兒子會以父母之名義向銀行借錢,或讓父母替自己做保,而老一輩認為:嫁出去的女人不能繼承娘家的財產,當受到娘家的兄弟寄來拋棄繼承的通知書時,往往以為「我本來就沒有繼承權」,所以不以為意, 沒和娘家的兄弟一樣去辦拋棄繼承,結果就變成兄弟借錢,姐妹扛債的情形。 就像我以前辦過ㄧ個案子,當事人是一個「童養媳」,從3歲被送到養家後,就與本生家沒有聯絡, 20歲後就與養家的男丁結婚,本生家的兄弟用爸爸的名義向銀行借錢, 爸爸死後,全部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只有她沒辦,所以債務都由她一個人來擔,她是直到銀行聲請法院強制執行,將她名下所有不動產、存款都查封後,才知道要去辦拋棄繼承,但為時已晚!一夕之間,突然負債上千萬,全家財產都沒了,情何以堪,怎會不想自殺! 所以驗屍時,我實在看了很不忍,常常提醒死者家屬:要趕快到法院辦「限定繼承」(而不是只辦拋棄繼承」), 一人辦限定繼承,對全部繼承人都生限定繼承之效力,才不會被死者拖累到,進而造成繼承人自殺的慘劇 ! 例如不久前,在基隆發生一家六口,有五口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先後跳河自殺。如果在爸爸跟一位兒子跳河時,有人提醒家屬去辦 限定繼承,讓家屬僅在死者遺產範圍內承擔債務,不需要用自己的財產來替死者償債,或許幾個月後,就不會發生媽媽再帶其他兩個兒子跳河自殺的悲劇! 尤其是, 人會刻意隱藏外面的負債,怕親人知道,如果不是很確定死者生前沒有欠人錢,且「確定死者的證件從來沒有離開身體過」,去法院辦限定繼承,比較保險。 目前只能這樣驗一個死者,提醒一次,救一家人! 最終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要立法院趕快修正民法繼承篇,將以「概括繼承」為原則,修正為以「限定繼承」為原則。 因此懇請各位立法諸公,儘快修法,以解救苦難蒼生!也請各位選民,要求你自己的立委,把這提案當成重要的議題..在此之前,也懇請各位,將這個訊息告知每個往生者的家屬,或許您的一念善心,可以解救一家人,阻止多場自殺悲劇的發生!感恩您! 也許你知道 ,也許你不知道,無論如何 , 無知與貧窮一樣可怕 , 讓自己有保護能力並保護家人 , 再告知 週遭的親朋好友也是功德一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