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拱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避孕藥 治痘痘?變美美?

2007年08月22日
公開
6

避孕藥 治痘痘?變美美? 更新日期:2007/08/05 16:40 記者: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避孕藥不只能避孕,還讓皮膚變好,不長痘痘!最近台北社交名媛之間流行一種特殊的美容方式,那就是服用避孕藥,據說,服用某品牌的避孕藥之後,皮膚會變得光滑細緻,且不會長青春痘。 萬芳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徐明義指出,門診確實遇到不少年輕女性詢問這個美容偏方,因為價格便宜,每個月藥費500多元,加上美容效果顯著,讓不少愛美女性趨之若鶩。 除了皮膚變好之外,徐明義表示,該避孕藥也可以改善女性經前症候群的情緒變化,服用之後,月經來之前的易怒、情緒不穩等症狀,都可以獲得舒緩。 為何避孕藥會有這麼多的額外好處?徐明義解釋,皮膚不好的女性通常是體內雄性素偏高,而避孕藥中含有黃體素,可降低雄性素,如此一來,就不會長痘痘,皮膚也會變好。 沒事吃避孕藥,難道不會出問題嗎?徐明義表示,目前避孕藥的成分越來越好,副作用相當少,就算長期服用,遵從吃21天、停用七天的原則,應該不會多大問題。 不過,避孕藥終究是用來避孕的,不光只是為了漂亮,台安醫院婦產部主任陳思銘表示,只要確實服用,口服避孕藥的避孕成功率高達了99.8%,只可惜,卻只有5%的台灣女性會採用避孕藥來避免懷孕,避孕率較低的保險套卻成為大眾主要使用的避孕方式。 婦產科醫師預估,台灣每年墮胎人次高達了30至40萬,若以人口比率計算,台灣地區的墮胎率仍比性開放著稱的法國高出六倍之多。 徐明義指出,國人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率低,主要是由於女性對於口服避孕藥仍有許多錯誤認知,如增加罹癌的風險、易肥胖、易長青春痘、易影響生育、噁心嘔吐感等負面觀感,事實上,最近幾年避孕藥物發展迅速,安全性極高,女性可以放心服用。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05/2/ia4l.html

別放心放手,讓孩子勇於承擔

2007年07月25日
公開
8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要鼓勵孩子從做中學習,父母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否則日後孩子養成一出錯就逃避或寧死不承認的心態,反而容易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最近又在報上看到有小朋友去溪邊玩水,一年級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級的哥哥怕被父母罵,不敢告訴家人,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來,還懂得插一個湯匙作記號,等到家人發現去打撈已回天乏術,令人扼腕嘆息。記得不久以前,也發生過一件女童為了救另一個同學而落水,想不到其他三個人也是害怕挨罵,竟然不去求救反而跑回家去蒙頭大睡,失去了救人的先機。 知錯能改 經驗最寶貴 看到這種新聞一再發生,我們大人應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孩子犯錯不敢跟大人講?為什麼我們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孩子。我們不准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是重懲,使得孩子學會蒙蔽欺騙,以求眼前過關,不管後果如何,這種孩子長大後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因為遇事畏縮,讓錯誤變大,是一個無用之人,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無用之人嗎? 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告訴你,你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我們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的面對它,是自己的錯,就去付代價,不是自己的錯,釐清責任。人生有許多突發狀況,既然發生了就要有勇氣去面對它,有智慧去處理它,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大人不可以動輒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而不說。 我曾在餐廳看過一個5、6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我看了非常不忍。人有失常,馬有失蹄,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那天更離譜的是,她的母親沒有生氣打罵小孩,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 別過度呵護 中國的父母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我們常看到孩子在學步時,父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生怕孩子摔著;反觀美國的父母很少這樣小心翼翼,美國孩子可能多摔了幾次跤,但是他們對自己身體感覺的掌握比我們孩子好,這也是鄉下孩子沒人教就自己學會了騎腳踏車,而城裡父母扶著車跟在孩子後面跑了許久,孩子還學不會的原因。如果不曾摔過,肌肉關節怎麼知道該怎麼調整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呢?這種知覺叫「體動感知覺」。 嘗試錯誤 從做中學習 我們大人都很知道從做中學習很有用,因為透過實做才會知道出手的輕重,光靠眼睛是不夠的,同時手做所帶來的動感知覺也是記憶的一種,將來回憶多一條可提取的線索。既然鼓勵孩子要多做,從做中學習,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頭,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的心態。 孔子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請父母鼓勵孩子多做多學,也請父母先問理由再決定懲罰,一定要教孩子犯錯不可怕,死不認錯才可怕。連續看到二則選擇逃避釀成大禍的新聞很是憂心,父母親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好他品德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讓他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理財- 理財不是做發財夢 設定報酬率再衝

2007年05月21日
公開
6

 根據統計,大部分國人在投資理財時都沒有設立報酬率,但追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不知道」要設立停損停利點,而是停損停利點常常會隨著市場而變動,於是有設等於沒設。財富管理業者對此表示,資訊一多,難免會比較;但理財不是做發財夢,國人在投資時,最好先設定理財目標,然後設定不同的報酬率,再去尋找相對應的金融商品布局。  確認獲利目標  第一步:設定理財目標。保誠投信企劃暨產品開發部協理吳昆倫指出,對一般人而言,錢賺多多的目的是甚麼,國人在投資錢就必須先釐清。他建議國人,在投資以前,就必須先設定目標,但在設定目標部分有兩種,一種是長期目標,如購屋、教育基金、甚至退休基金等;另一種是短期目標,如遊學、旅行、買車、甚至食衣住行相關必需品等。不過業者提醒,短期目標的投資,賺的都是「機會財」,所以不建議國人將長期目標的資金,用短期目標的理財方式去處理。  設定一年要賺幾成  第二步:設定報酬率。國泰投顧指出,設立報酬率的目的,就在於當資產達到目標值之後,投資人必須自己再重新檢視一次資產配置。保德信投信理財中心協理詹千慧補充,若是長期目標投資,最好將報酬率設定在較高的一○%至一五%之間,並維持至少五到十年以上的投資時間。畢竟長期目標的理財不能開玩笑,儘管高報酬也象徵高風險,但利用長時間投資的優勢,卻可彌補高風險的缺點,所以國人在做長期目標理財時必須注意。  至於短期目標的報酬率設定,詹千慧則表示,無論是旅遊還是結婚,短期目標的理財沒有時間優勢,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一年,所以投資人應該善加利用本金部位,挑選報酬率在五至一○%之間的低風險商品做投資,才比較容易達成目標。  挑選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  第三步:挑選相關金融商品。在設定完報酬率之後,就到了選擇金融商品的時候。在股票、基金、債券、投資型保單、黃金、房地產、連動債、甚至外幣等眾多商品中,不但投入的「本金門檻」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投資時間,也會有不同的報酬率。對此業者建議,沒人抓得住市場,因此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目標,在設定報酬率之後,國人應該養成隨時檢視資產配置的習慣,並在必要時進行商品轉換或加減碼的動作,才能達成理財目標。

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2007年05月17日
公開
10

凡事為孩子代勞,就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 ●李翊菱 有位總是帶著微笑的朋友,在某次閒談中提及:「我每天早晨醒來就會哭,不知道為什麼?」經過對談,她終於承認平常外表的快樂是假象,心中其實有不少痛苦,尤其讀高中的兒子想休學,最讓她煩惱。兒子長期與父親關係不佳,希望母親代為轉告在遠方工作的父親。若照過去的習慣,她必定會代為解決,而終日處於恐懼與掙扎,一方面擔心處理過程中,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壓力;另方面也害怕先生責備自己沒教好孩子。我告訴她,應鼓勵孩子直接與爸爸討論,讓父子有獨處機會。結果成效良好,兩人的對立狀態因而冰釋,友人則學會交還當事人的決定權,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凡事為孩子代勞,就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許多父母常因個人投射,產生過多擔心。如擔心影響功課,而不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家務,殊不知在做家務的同時,能讓孩子學習做事的邏輯順序、擬定計畫、增加判斷力。我的老師曾在荷蘭萊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常分享旅荷期間,對當地人的生活觀察。荷蘭人周休二日的生活安排,是帶著孩子整理及清潔環境,窗明几淨後開始拜訪親友,教孩子面對自己的內心,最後才是出遊休閒。又說:「荷蘭人讓小孩跟在大人身旁學習,男孩必須幫著拿工具,看爸爸如何修理腳踏車、家具。女孩則陪母親準備廚房之事,如洗菜、做點心或幫忙清洗衣物等。」荷蘭人也寵孩子,但他們的教育模式,是讓生活習慣成為一種定規。有正確的指引,孩子長大後,在生活裏遇見任何困難,自然會想辦法解決,無需依賴別人。 讓孩子從小在生活中學習自主,就是責任的開始。小時候常羨慕不用做家事的同學,每天只要讀書就好。後來得知,同學結婚後,許多事情還是得依賴雙親解決。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學習承擔責任由生活內涵做起。愛孩子,就不要再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勞動中學習吧。

聰明與智慧大不同

2007年05月17日
公開
8

■ 呂俐安(台北市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兼任講師) 問:我的小孩做錯事時,當我責備他,他都很會找理由與藉口來辯解,這分明是狡辯,耍小聰明,我該如何糾正他呢?人應該擁有大智慧,不是一時的聰明,該如何培養他正確的觀念呢? 答:「聰明」與「智慧」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這可能連?#92;多大人也搞不清楚,所以小孩子會覺得聰明與智慧是一樣的,對於我們的解釋不認同。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試著與他們一起發現「智慧」與「聰明」有何不同,兩者的程度確實有不同。聰明指的是學習能力強,也就是學習速度快,卻不見得會將所學運用到生活裡,單純是知識的累積;智慧,包含了不見得很聰明,但是看得更遠,後果設想也將更周延,也比較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包含了人格的養成。 現代的小孩學習能力強,可說是非常聰明,所以有時面對責備時,會找理由或是藉口來規避責任,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讓父母或是師長接受他們的解釋,這樣一來,很容易流於狡辯,為了眼前的利益辯護,沒有為後果設想,看得不夠遠。此時,身為家長的我們,常會急於糾正小孩的狡辯,忘了去探詢他們背後的動機,瞭解孩子的動機後,才能就事論事,進行機會教育。 例如,舍利弗是個天資聰穎的小孩,用?#92;學習,而且舉凡看過的東西都過目不忘,對於各領域的書籍都能理解,還能舉一反三地和父親討論,而且他不是那種耍嘴皮的投機取巧,而是沉穩冷靜地引經據典,讓人心服口服。後來,小小年紀的舍利弗,甚至還與知名論師辯論經典中的義理。一個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不僅僅是理解,甚至用一輩子的時光去追尋並印證真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在嘗試與錯誤中學習,當他們做錯事時,大人可以可以鼓勵孩子將自己所害怕的說出,而不是將聰明用在規避責罰上,為自己的行為做辯解。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正確的態度,相信以孩子的聰明,一定可以體會大人們的用心,慢慢將聰明提昇,轉化成智慧,對事情結果可以看得更遠,對於人格的養成大有幫助。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75期》

徐薇教你提升孩子的英語力

2007年05月16日
公開
6

英語名師徐薇的兒子英文程度也好得嚇嚇叫,她如何引導小孩學英文?有什麼秘招? 康健雜誌101期(2007/04) 文.謝曉雲 名氣響噹噹的英語王牌老師徐薇,不曾出國留學,全靠自己苦讀努力,一路從補習班打工教英文,到現在擁有自己的英語補教事業,主持了近10年的英語教學節目也一直廣受歡迎。 父親是她的英語啟蒙老師,從小爸爸用各種耍寶、搞笑、遊戲等「歡樂」的方式讓子女樂於學英文,有一次她父親甚至犧牲色相,換穿女裝,演出一場笑果十足的變裝秀,結果大家樂不可支,也一次就牢牢記住那些和女生穿著、配件有關的單字。 小時候學習英文的經驗,讓徐薇深刻體會,要先讓孩子不怕「說英文」,而且把學英文變得「好好玩」,他們會比較有動力學好英文。 現在她的兒子國小六年級,但英文程度已達高中一年級,她如何從小引導孩子學英文?有一些秘訣可以和父母分享。 快樂、有紀律的學習 要孩子學英文,必須先讓他覺得英文「有用、好玩」,離自己的生活很近。 徐薇認為,台灣的英語學習環境不是很好,生活中用到英文的機會很少,所以很難說服小孩學英文,因為「用不到,為什麼要學?」所以她建議父母,經濟能力許可的話,最好帶孩子出國開眼界、見世面,甚至安排孩子參加遊學團,或寄住歐美親戚朋友家,讓小孩有實際用上英文的經驗。回到台灣,讓小孩繼續用e-mail和MSN等寫英文信給國外的親戚朋友,或用英文交談,「這比送去補習有用」,徐薇強調,父母不一定要把錢花在送孩子上雙語幼稚園、補習班,但「出國」這項投資不能少。 相反地,父母焦急逼孩子學習,則會打壓他的學習興趣。 「責罵、一直要求他背東西,絕對會讓孩子打退堂鼓,」徐薇認為,比較適當的方法是快樂但是有紀律的學習。 例如她要求兒子每天用一段時間練習英文,及達成某個進度,像是英文CD聽完一遍,背一小段文章等,同時,她也答應留一定的時間給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像運動、打線上遊戲、假日邀請朋友來家裡玩等。如果兒子哪天偷懶沒有達到進度,那他同樣也就失去玩的機會。 徐薇說,父母碰上孩子不肯學習,念書拖拖拉拉,難免情緒失控罵人,或苦口婆心說,「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你好」,可是沒想過「大人常做了一堆孩子不見得需要的事,」她認為。 她指出,面對孩子學習,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需求,答應孩子一些他的期待,但也讓孩子負起他的學習責任。孩子發現你尊重他、給他自由,那他也會重視你的要求。 10歲前聽說玩樂, 10歲後計劃學習 至於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怎麼學習英文? 徐薇建議,孩子10歲之前只要「玩」,儘量讓他們開口說英文,喜歡親近英文,不需要作業考試,也不必強記單字,避免排斥學習。 她從兒子5歲開始,就請外國人擔任英語家教,每次上課訂一個主題,然後繞著主題單純地聊天、玩遊戲,目的是讓孩子多聽多說,打下基礎。 到了10歲之後,開始需要「有計劃」的學習英文。 ■背單子也要記句子小學四年級開始背單字,而且還要背句子(型),徐薇甚至會要求兒子背及默寫小短文,「光記單字沒有用,必須知道如何運用在句子裡,」徐薇說 她唸高中時,英文老師每天規定默寫一段英文報紙的社論,而且放學後,她還花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到重慶南路的書店翻英文雜誌,看見好句子就背下來,一點一滴打下英文底子。 ■多閱讀英文故事書、小說徐薇把給兒子閱讀的英文文章、書籍分為兩種: 一是需要背單字、句型的文章,二是看過去就好,不用記單字的故事書或小說,她建議這兩種書都要有,前者為了打基礎,後者則是為了增加孩子接觸英文的機會,讓他很自然習慣看英文。 ■教材不需多,持續練習更重要有些父母砸重金為孩子買許多英文教材,但徐薇指出,「教材在精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能反覆使用、練習,而不是買了放著安心,否則買再多套教材但很少用,外文能力也不可能進步。 另外她強調,一定要準備有聲教材(英文CD),每天安排時間放來聽,教材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挑他喜歡的、願意重覆聽的,聽個10遍、20遍,才能達到學習效果。 ■多元管道學習,有趣且效果好現在台灣學習英語的資源管道非常多,包括英語教學雜誌、教學網站、教學CD、DVD等,可以多方運用,讓學習方法多元有趣一些。 小學三年級可以開始訂一種英文雜誌,不需要訂太多、也不需要一訂好幾年,每個月一本讀不完也不要緊,「我兒子也是一年份的英語雜誌讀了三年,」徐薇指出,重點是每本有讀完,內容有學到,就不算浪費錢。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能不能學好英文,父母的態度扮演決定性角色。 徐薇經營補習班,接觸許多學生家長,發現不少父母的心態是「我繳了補習費,孩子的學習就全部交給你了,」對他的學習過程不聞不問,從不參與。「任何家教、補習班都比不上父母的關心和陪伴,光靠補習是沒有用的,」她說。 徐薇每天上課、演講、打理補習班的業務,工作超過13小時,但她每天一定會抽出一小時陪孩子練習英文。「父母不需要自己教孩子英文,只要做一個陪伴者、督導者,協助孩子規劃時間和進度,例如聽CD、做英文作業就行了。」 小學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黃金期,有了基礎,慢慢在生活中可以運用英文,例如看英文故事書、英文小說,比別人有更多資訊來源,就會有成就感,就是促進繼續學習英文的最大動力。

親密需要被瞭解與被接納

2007年05月11日
公開
7

「瞭解」和「接納」,這兩個要素對於心理親密程度影響極大,但這兩個需求通常出現在人和別人互動時;還有一個和「親密」這個主題相關而且極為重要的,卻經常被我們忽略,就是「你跟你自己的親密」。 其實人活在社會,往往為了符合社會的價值,而去扮演某個角色。但是在扮演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衝突,我究竟要照別人的意思去活,還是按我自己的想法過日子?因為我們都很在乎別人,希望跟別人很親密的靠近,所以我們在行為上多半會順從別人,可是心裡頭卻覺得委屈。當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受委屈的時候,我們就會想:「我為誰辛苦為誰忙?我所為何來?」這樣的一個念頭跑出來的時候,心裡頭是落寞的,或者氣憤的。可是這樣的疑問出現的時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們就有機會回頭來問問自己:「那我究竟要的是什麼?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現在扮演的這個角色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對啊?」慢慢地思考,就會開始省視自我,因為委屈壓抑久了,我們心裡頭就有個聲音出來:「我究竟是誰啊?我招誰惹誰要過這樣的日子?」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需求,原來我想要怎樣、我希望怎樣,我、我、我……,這時候,你會真正的感受到你這個人的存在,你這個「我」的存在,也就開始有「self」,那其實是個自我肯定的開始。 一開始你會覺得那個「self」很可憐。很希望這個「self」可以慢慢長大,然後讓這個self,就好像你活在這個天地之間那麼理所當然。然後等到你那個self慢慢、慢慢地長出來,自我成形了,那是一個「有我」,但不是一個「自私的我」。那個「我」的滋長過程當中,你可以看到你那個「self」逐漸成長。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開始跟自己親近,開始瞭解你自己。那個瞭解裡頭,包含了接納。當你開始接納之後,那個「我」就越來越穩定!當你能夠在心理上跟自己親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自我的滿足感。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