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漢堡+薯條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5年05月19日
公開
49

你有資格嗎?

2005年05月11日
公開
61

小宇11個月囉

小宇11個月囉

2005年05月11日
公開
64

談與失眠有關的婦科疾病

談與失眠有關的婦科疾病 ‥‥‥Jul 26, 1999刊登於〈聯合報健康版〉‥‥‥ 根據統計,約百分之三十的女性有失眠的困擾.女學生因考試而焦慮失眠,從事輪班工作的職業婦女(如護士,空中小姐,作業員等),因作息不正常而失眠,年輕媽媽因夜晚幼兒哭鬧而睡眠不足,中年婦女因更年期荷爾蒙失調而輾轉難眠,老年歐巴桑則因年齡漸長而不易沉睡.幾乎任何年齡層的婦女,都有可能受到失眠的苦惱.睡眠有修復受損細胞與免疫功能的作用,一旦失眠,身體狀況變差,免疫能力也會大為降低,於是各種疾病接踵而至.在婦科方面,與失眠有關的疾病包括: 一. 念珠菌感染 根據統計,約75%的女性有念珠菌感染的經驗.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它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當個人免疫力不佳,如失眠,壓力大,月經前後,患有糖尿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時,就會感染.感染時陰部會出現白色豆渣狀的分泌物,下體會奇癢無比.若此時再不治療,則會腫痛破皮,甚至併發其他細菌感染.這種黴菌感染,尤其在夜深人靜時,癢得特別明顯,使人難以入睡,而失眠又會進一步影響抵抗力,使感染更形嚴重.這種惡性循環,要靠藥物治療才能打破.但是下一次失眠,又可能引起相同的感染.有時婦女重複感染,屢次治療都不斷根,常疑心是否先生傳染造成.其實單純的念珠菌感染,與性交無關,即使是幼童,也有可能感染.治療藥物有口服,陰道塞劑,藥膏等劑型,視個人需要使用.一般治療五至七天就會痊癒.但若要預防復發,應從增加個人抵抗力著手,盡量不熬夜,早睡早起,保持局部通風乾燥,應可將感染頻率降至最低. 二. 皰疹 這是一種病毒感染,通常分為一型與二型,一型感染腰部以上的位置,如唇型皰疹,一般經由接觸傳染.二型則感染腰部以下的位置,如陰部,一般經由性接觸傳染.但近來因性交方式的多元化,一型與二型已互相交流,上下兩型都有感染的可能.皰疹一旦感染,病毒將永遠跟隨你一輩子,每當身體較弱,抵抗力差時,就會發出來.局部會出現小水泡,又痛又癢,等水泡破裂,局部形成小小的潰瘍,疼痛難當,大小便時,局部沾到排泄物會更痛.要這樣一週左右,潰瘍才會慢慢收口痊癒.此病無藥可根治,但有一些抗病毒特效藥,可加速水泡的癒合,減少痛苦.但目前除非是全身或嚴重型的感染,否則健保並不給付這種特效藥.所以有句俗諺說的好:"愛情是短暫的,而皰疹卻是永遠的". 三. 經期紊亂 一般女性身體中都有一具生理時鐘,一日一夜算是一天,每二十八天左右月經會來潮一次.但是當有失眠狀況發生,這種規律被打亂了,身體對日期的計算出了問題,月經自然會出現不規則的情形.另外,焦慮緊張也會抑制排卵,而造成荷爾蒙分泌失調,使月經延遲,一旦月經來了,這種無排卵性月經又會拖拖拉拉地來個不停.若是能將作息規則化,有時月經不調的問題就會不藥而癒.但若是您無法克服失眠的問題,可至婦產科以藥物調經改善. 若是您有失眠的困擾,又合併有以上的病狀重複發生.治了有好,但好了又再發,您應該考慮從睡眠下手.若您是為考試苦惱的學生,應該養成定時念書,按時上床的好習慣,畢竟到考前再來開夜車,學習效果不佳,也會影響您考試表現與身體健康.因工作而睡眠品質不佳者,若長期無法適應這種工作型態,則應考慮改換跑道,重新出發.畢竟用健康來換取金錢是不划算的投資.更年期女性可考慮適度補充女性荷爾蒙,近來有許多文章介紹補充荷爾蒙好處,在此我就不用多說了.單就失眠一方面來說,它可減少熱潮紅,改善睡眠品質,進一步可以增加陰部上皮的抵抗力與彈性,減少念珠菌感染的機會.若有月經紊亂的現象,也可順便調經.若能配合適度的運動,助眠效果會更好.老年婦女用荷爾蒙也不會太遲,除了改善睡眠與身體狀況以外,老伴若心血來潮,吞了一顆威而剛,您也可以輕鬆配合,享受另一種的生活情趣.

2005年05月11日
公開
58

搶千喔

2005年05月10日
公開
93

月經不正常怎麼辦?

月經不正常怎麼辦? 吳伯瑜 醫師 月事的問題經常困擾著許許多多的婦女,同時也是婦產科門診最常見的求診原因。大部份的女性對它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各式各樣的偏方或是治療方式都有人去試,甚至 諱疾忌醫、忍耐度日者也大有人在。其實,月經不正常就如同發燒一樣,只是一個病徵而已,如何找出潛藏在背後的病因並且加以治療才是重點。在探討月經的問題時,我們應該要知道什麼是正常的月經,一般說來,21到40天的週期,2到7天的出血時間,月經量在80毫升以內是正常的,統計上,大約有89%的育齡婦女,月經是7天以內的。如果在初經二年之後,月經不是上述的狀況,就可以算是不正常的,但是患者對月經多少的看法,常常是參考以往月經的狀況,例如以前月經都來7天,這次來5天,她會認為月經太少,但是同樣的天數,在一個月經以往都只來2、3天的人,她就會認為太多了,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正常現象,只要醫師確定沒有其它病因,就不需要任何的治療。在門診時,我常發現許多病人對於月經的多少,出血的時間、型態常常描述不清,通常我們要以比較易於溝通的方式來了解病人的月經史,例如一天要換五塊衛生棉墊以上,或是每一、二個鐘頭就要換一次衛生棉墊等等都是月經量太大的現象,但也要知道病人是否稍微濕就換新的,而經由病人的描述,醫師也可以知道到底她的狀況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以及情況的嚴重度,當然,從中也可以初步區別病人出血的病因,例如每次月經來潮前都有乳房疼痛、脹氣、經前症候群,或者有週期性的排卵性疼痛等等,十之八九都是有排卵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上述情形,經血又很多,那就有可能是無排卵性的出血了。其實,如果有月經的問題,最好將出血的時間、多少用日曆紀錄下來,這樣對診斷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月經的不正常在青春期前、青春期、育齡、更年期前後、停經後都有其不同的病因及處理方式,不正常的月經通常可以分為排卵及不排卵的兩種情況,造成的出血型態也不盡相同(如表一),在這裡,我們以出血型態作區隔,先對成年女性作一個探討: 表一、出血型態的分類 排卵性 經血過多(menorrhagia) 月經中期出血(midcycle bleeding) 月經間不規則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 不排卵性(或很少排卵) 月經次數過多(週期小於21天) 經血過多 經血次數過少(週期大於40天) 無月經 一、 月經量過多(Menorrhagia): 病因:大約有10~15%的成年女性有此困擾,病因包括了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凝血機能不良(血小板過少、凝血因子缺乏等等)、甲狀腺機能異常、慢性子宮炎、子宮內避孕器(可能增加50%的月經)、會分泌動情激素的腫瘤,像是granulosa cell tumor之類,如果是病因不明的經血過多,有些學者認為是凝血的問題,因為在經血過多病人的經血中,發現造成血管擴張及血小板無法凝集的prostacyclin或prostaglandin E2上升,相反的造成血管收縮及血小板凝集的thromboxane下降。也有的人發現子宮內膜的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較高,也就是纖維溶解的速度較高。 診斷:要針對上述的原因加以區別,並且要知道患者有沒有排卵。除了前面所說的看看有無排卵週期的症狀外,也可以請病人測量基礎體溫、抽血檢查黃體期中期的黃體素值,甚至作子宮內膜病理檢查。在台灣,子宮內膜癌的比率不像美國那麼高,所以,真正為了診斷有無排卵而作子宮內膜病理檢查的情形較少。 治療:如果沒有特殊的病因,可以先嘗試用Prostaglandin synthetase inhibitor(PGSI), 如naproxen, ponstan等等,有報告顯示可以減少經量達50%,在臨床上,病人應該試過三種以上的PGSI後才能夠說它沒有效果,要注意的是,在因肌瘤產生的月經過多病人身上,這類藥物的效果並不是很好。此外,也可以用週期性的黃體素,或是避孕藥來減少經量,目前的避孕藥荷爾蒙含量已大大的減低了,所以沒有吸煙的病患可以放心的使用,對於有吸煙而且年齡大於35歲的人而言,建議使用週期性的黃體素或是另加上低劑量動情激素,或使用持續性低劑量的黃體素(minipill)。此外,抗纖維溶解製劑的使用也有人提出,但是須要進一步的研究。 二、 月經中期出血(midcycle ovulatory bleeding): 病因:在排卵時,可能因為動情激素突然下降的緣故,有5%的人會產生一至三天的出血,有時會伴隨著單側下腹痛。 治療:通常它是不需要任何治療的,但是如果病人症狀太厲害,可以用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或是避孕藥來抑制排卵。 三、 月經間不規則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 病因:常見的原因多半與子宮本身的病變有關,如子宮頸息肉腫瘤、子宮肌瘤、子宮發炎等等。另外,服用荷爾蒙製劑(在服用避孕藥的第一個週期,有30%的人會有不正常的出血),泌尿道、腸胃道的問題,如痔瘡、腸胃炎症、膀胱結石等等也要小心的加以區別。 診斷:與月經中期出血不同的是在兩次月經中間的出血較沒有規律性,許多病人常常主訴有性交後的出血,這時候就要仔細檢查子宮頸是不是外翻且很脆弱、有沒有發炎、有沒有息肉或腫瘤,子宮鏡在懷疑有子宮內的問題時也可以派得上用場。 治療:上則是針對各種不同的病因加以處理,例如子宮頸息肉大半在門診即可摘除,黏膜下肌瘤可以用子宮鏡摘除,子宮炎則要用抗生素治療。 四、 無排卵性出血(anovulatory abnormal bleeding): 病因:在月經不正常的病人中,大約有1/3是屬於慢性不排卵的,它的出血型態可能是非常短期的,例如只有一、二次不正常的出血,或是長期的,量不多,但月經的頻率很高,或是在一段時間沒有月經後,突然來一次量很大的月經,月經的時間常常無法預測。一般我們提到的子宮功能不良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通常是指找不到器官上異常的出血,但是有許多醫師也將它與無排卵性出血劃上等號。它的病因有很多,可以參考表二。 表二、無排卵性出血的原因 男性素過多症候群(androgen excess syndrome) 慢性疾病 酒精或藥物濫用 甲狀腺疾病 糖尿病 壓力過大 運動過量 飲食異常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肌餓症(bulimia nervosa) 女性大約有10-15%有男性素過多的問題,這也是最常見的女性內分泌問題,造成男性素過多常見的原因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tic ovary syndrome; PCO)、功能性卵巢男性素過度分泌、遲發性先天性腎上腺增生、Cushing syndrome等等。在門診時,你可能會聽到醫師說你是多囊性卵巢,不容易排卵,那麼到底什麼是多囊性卵巢呢?其實,以往在介定慢性不排卵的原因時,常將找不到器質上病因的病人(如甲狀腺疾病、腫瘤),歸類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事實上,PCOS仍有一些我們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在定義上,較為大家所接受的至少應該包括慢性不排卵以及男性素升高二項,在臨床上主要的表現是月經次數少、不規則或無月經、不孕、多毛、及肥胖,在這裡,我們不談它的形成原因,但是要知道的是肥胖本身,因為會將男性素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estrone,所以會對腦下垂體分泌的濾泡刺激素(FSH)形成抑制,造成卵子可以成長,但無法排卵,形成與PCOS類似的症狀,所以,這些疾病的因果是有相當爭議的,這也是PCOS之所以稱之為"症候群"的原因。對於PCOS,除了月經的問題外,我們要注意幾個併發症,第一是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這可能與肥胖有關,患者發生糖尿病的機會會升高,第二是心血管疾病增加,這是因為lipid profile不正常、肥胖所致,第三是子宮內膜癌機會增加,這跟長期的無拮抗性動情激素有關。PCOS在治療上並無一定的方式,要看病患最嚴重的問題所在,再加以治療,要減少男性素的影響、減重是第一步,其它如口服避孕藥、黃體素、ketoconazole、5-α reductase抑制劑(spironolactone)、抗男性素製劑(cyproterone acetate、flutamide、cimetidine)皆可考慮使用,卵巢的楔狀切除(wedge resection)也有相當的效果,並可增加懷孕率。如果有不孕的問題,排卵藥物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診斷:無排卵性出血的病人在診斷時應該包括以下項目:排除懷孕的可能、測CBC、甲狀腺功能、血中泌乳素,FSH,有多毛症、嚴重青春痘者可測男性素(DHEAs、testosetrone、17-hydroxyprogesterone),這在分辨腎上腺或是卵巢的腫瘤、先天性或是成人型的腎上腺增生也很有用;另外,有子宮內膜增生可能性的病人要作內膜採樣,特別是35歲以上、嚴重肥胖、或有5年以上病史的病人更要小心,目前子宮內膜採樣在我們婦產科門診就可以進行,不需麻醉。 治療:無排卵性出血的出血量常常很大,對於輕微者可以只給鐵劑,出血不嚴重者可用避孕藥依正常方式給予,如果病人不願意用避孕藥,也可以用medroxyprogesterone 5-10mg/day每一至二個月用10-14天,如果是急性出血則可使用高劑量的避孕藥、動情激素口服,若不能止血,可用高劑量的動情激素血管內給予,如果這樣還不行,子宮內搔刮術或子宮鏡手術就要考慮了。對於有凝血問題、子宮內膜增生或惡性可能的病人,長期以各類荷爾蒙控制出血是有必要的,給藥方式可以選擇黃體素、或合併動情激素連續給予,或是用長效型黃體素針劑,甚至Gono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造成子宮內膜的退化。總之,治療無排卵性出血要朝四個目標下手:控制月經、治療不孕、控制男性化及多毛症以及預防子宮內膜惡性化,除了那些有子宮肌瘤或其它子宮病變而進行手術者以外,大約只有1%有不正常出血的病人最終必需進行子宮切除。 五、 無月經(amenorrhea): 定義:所謂原發性無月經指的是在有第二性徵(乳房、陰毛發育)的情況下,到16歲,或是沒有第二性徵發育的情況下,到14歲仍沒有來月經,而次發性無月經指的是曾來過月經,但已有三個月的時間沒來。 病因及診斷:造成無月經的原因與造成不排卵的因素有許多都是類似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是月經不來還要考慮其它的因素,一般我們要先看病人有沒有第二性徵,特別是原發性無月經的病人,如果沒有,就表示沒有動情激素的分泌,那麼基因方面有問題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在所有原發性無月經的病人,基因的問題約佔30%,例如Turner syndrome、X染色體部份缺損、Kallmann''s syndrome、17α-hydroxylase缺乏、5α-reductase缺乏等等。如果病人有第二性徵,要考慮有沒有解剖上的異常,例如閉合的處女膜、子宮發育異常或是很有名的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男性素不敏感症(androgen insensitivity)、陰陽人等等,性別發育的異常十分複雜,限於篇幅,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探討。此外,對於有作過流產手術的病人或是長期有子宮內感染者,也要考慮到有沒有子宮內粘黏的可能性(Asherman''s syndrome)。其它非解剖上的原因包括了卵巢衰竭、腦下垂體病變或分泌不良、厭食症、肥胖等等,造成卵巢衰竭的原因除了遺傳外、自體免疫疾病、Galactosemia、或作化學治療等醫源性病因皆有可能。在診斷無月經的病患時,要針對最有可能的原因去檢查,病人的基本基因型、第二性徵、有沒有子宮,測體內FSH的值對卵巢衰竭作鑑別診斷,30歲以前就停經的人要檢查是否有Y染色體系列,有沒有免疫疾病、甲狀腺疾病的可能,檢查泌乳素,並排除腦下垂體腫瘤的可能,各種荷爾蒙的檢查也跟不排卵的原因一樣,可以提供診斷上的參考。青春期前的陰道出血要看看有無外生殖器的病變,如外陰炎,尿道脫垂,甚至性病,陰道有沒有異物(小女孩有時會自已塞東西進去),有沒有外傷,是不是早發性月經,還有其它較少見的原因,如腫瘤等等。 治療:治療上當然是針對各種原因給予適當的處理了。在青春期時,月經剛來的前二年,大半的週期是不排卵的,如果月經不是造成生活上重大的干擾,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辦法。至於在更年期前後以及更年期後,有不正常的出血,要特別注意有沒有惡性疾病的可能,在桃榮婦產科服務二年多以來,偶而還是可以看到陰道出血很久的五、六十歲婦女,因為延遲就醫,最後被診斷為較晚期的子宮頸癌或是子宮內膜癌,甚至有的病人還以為身體很強壯,所以六十幾歲了還是一尾「紅」龍,月經照來不誤!最後要提到的是,目前在停經後給予荷爾蒙治療的機會十分頻繁,充份了解荷爾蒙治療的利與弊,對於更年期前,更年期時,以及更年期後給予方式的調整都是十分重要的,什麼狀況是正常的出血,什麼狀況是不正常的,這些都必須與醫師作良好的溝通,限於篇幅,在此就不多談了。 充份的了解月經的來龍去脈,其實真的可以感受到造物者的神奇,在婦產科內分泌的領域中,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尚未發現的祕密。女性月經的變化常常是許多疾病的徵兆,如何找出潛藏在背後的元凶,再針對個人的需求加以治療,相信是每一位在臨床工作的婦產科醫師以及婦女同胞們必須時時面對,而且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2005年05月10日
公開
67

擺脫黴菌的糾纏

擺脫黴菌的糾纏 吳伯瑜 醫師   黴菌是無所不在的,從頭到腳,幾乎每一個部位都可能被它盯上,但是性器官的感染卻常成為女性的專利,一但外陰陰道感染了黴菌,不少人會覺得奇癢難耐,分泌物多得怎麼清也清不乾淨,加上外陰紅腫疼痛,常常連走路都得調整姿勢,怪的是明明已經很注意清潔了,它卻一再發生,看婦產科成了家常便飯,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黴菌主要的症狀就是癢,分泌物是白色起司塊狀,但也有可能水水的,陰部酸痛紅腫或小便疼痛也常出現,月經來之前一星期會特別不舒服,血來後可能會好一些;行房時常有疼痛感,事後有的男生陰莖也會有癢或紅腫的現象,但是男生很少因此感染致病。據估計,年輕女性中,75%曾有黴菌感染的經驗,其中一半會再復發,5%的人會一再發作,難以根治。其實,黴菌常在健康的女性陰道中出現,但是為什麼有人沒事,有的人會有症狀呢?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性交太頻繁,或是黴菌潛藏在直腸肛門的說法都未獲得證實,不過可以發現陰道乳酸菌的保護作用變差。有些狀況也可能增加黴菌感染的機會,例如懷孕、糖尿病控制不好、使用抗生素治療、免疫力不好(愛滋病)、口服避孕藥、穿緊身或尼龍料的褲子等等。   治療黴菌的藥物已經使用了三十年以上,效果不錯,不管是塞劑、口服藥,治癒率都超過八成,也很少產生抗藥性。合併使用藥膏會好得較快,不過一開始擦的時候可能會有刺痛感。如果妳不喜歡用塞劑,或是局部藥物效果不好,可以吃藥治療,但是懷孕或是肝功能不好的人不要吃。如果一再發作,先要找出可能的原因,例如糖尿病控制不好、常吃抗生素、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等,改善這些狀況對治癒黴菌絕對有幫助。如果找不到特別的原因,可以試著延長藥物治療的時程,或是在症狀解除後,給予預防性的藥物,不要等到發作再治療,比較方便的方法是每星期吃一次藥,或是每星期用一次塞劑,雖然無法保證不會再犯,但是可以減少發作的次數。   陰道黴菌的感染雖然不會致命,但是的確會造成生活上相當大的困擾,有的人習慣自己到藥房買藥使用,但卻常因藥不對症而愈用愈糟,如果真的不舒服,勸大家還是要找醫生診斷治療比較好,此外,生活上的細節也要特別注意,常穿太緊的衣物,長期使用棉墊,衣褲潮濕,或是用不明的陰道沖洗物等等都是要避免的,如果妳真的不幸是那5%反覆發作的族群,也不要灰心,好好的與醫師配合,找出可能的因素,加上適當的藥物治療,一定可以將疾病造成的影響減到最低。

2005年05月10日
公開
66

抽空做個抹片吧

抽空做個抹片吧 ‥‥‥Dec 12, 1999 刊登於〈聯合報健康版〉‥‥‥   最近衛生署公佈了最新的十大癌症發生率,子宮頸癌又超越乳癌,躍居榜首,但與往年比較,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雖然增加,但是死亡率卻降低,這表示近年來政府與醫界聯手推行抹片篩檢,的確達到早期發現(發生率上升),早期治療(死亡率下降)的成效。但身為第一線的婦產科醫師,在每天的門診中勸說病人接受抹片查,仍然常受到拒絕,理由大多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藉口,這都是因為婦女朋友對抹片不瞭解或道聽途說所產生的錯誤觀念,在此列舉如下: 有的人做了抹片,還不是沒辦法發現子宮頸癌: 單次抹片的偵測率約為80%,視採檢技術之不同而有差別,雖然抹片無法篩檢出所有的子宮頸癌患者,但還是能發現絕大多數的潛伏性病灶,這就好像警察雖然無法抓到所有的壞人,但仍然能將大多數的歹徒繩之以法,若警察根本不執行勤務,逍遙法外的壞人一定多更多了。 以前曾做過抹片,結果正常,以後就不用再做了: 子宮頸癌的進展有一定的過程,從細胞開始有癌變到零期癌約須五年的時間,從零期癌突破防線變成真正的侵犯性子宮頸癌又須三至五年,所以若是每年都有做抹片檢查,幾乎一定能在癌病擴散出去前發現,並加以治療。另外前面提過單次抹片的偵測率約為80%,但若連續三年都做抹片,偵測率可提高到95%。三十歲以上有健保的女性,每年都有一次免部分負擔的抹片機會,所以您交了保費,就不要放棄您的權益喔。 我還沒生過小孩,應該不會得子宮頸癌吧: 雖然多胎生育的婦女是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但是沒有生育過並不見得就不會得到子宮頸癌。一般建議有性行為後,最好每年都要做抹片檢查,若是及早發現病變,例如最早期的癌前期細胞變化,治療只需局部電燒擴清病灶即可,不需住院,沒有痛苦,能完全治癒也可保留生育能力,若拖到侵犯性癌症,則除了須動大手術切除子宮淋巴與部分陰道外,還有可能須加做放射或化學治療,不但以後無法生育,復發機率也相對提高。 我已經很久沒有性行為了,應該不會生這種病吧: 因喪偶失婚或年紀大的婦女,雖然目前沒有性行為,但以前潛伏性的細胞變化,仍可能隨著時光推移而日漸惡化,所以只要曾有過性行為的婦女,都應該接受抹片檢查。 我又沒有症狀為什麼要做檢查: 大部份的早期子宮頸癌病變都沒有症狀,要發現只有靠抹片檢查。等到出現不正常出血,或腰酸腳腫等症狀,有時癌細胞已擴散出去,再治療就要大費周章。 抹片檢查很不舒服,內診又沒有隱私,還是不要做吧: 常看到網路上有女性網友投訴"醫生將冰冷的夾子塞進我的陰道弄得我好痛,再也不要上婦產科了";"臺灣的內診室一點隱密性也沒有,我再也不要六分鐘護一生了。"看到這樣的說法,我真是傷心又憂心。傷心的是臺灣的婦產科服務態度真的這麼差嗎?我們應該更努力來爭取婦女同胞的信任才是。憂心的是不知又有多少婦女朋友看了這種說法,更裹足不前而擔誤發現疾病的時機。其實抹片由專業而又有耐心的醫師執行,病人充分信賴放鬆的話,應該不會疼痛才是,所以您可以向女性朋友打聽服務良好的診所,前往接受檢查,而不是根本拒絕抹片。 健康的婦女沒事上婦產科檢查,萬一被感染,不是倒楣嗎: 大多數現代化設備的婦產科診所都會採用用後即丟的抹片採檢棒與內診手套,鴨嘴(擴陰器)也是用後即清洗與高壓消毒,杜絕疾病傳染,若您願負擔材料費,還有拋棄式鴨嘴可供選擇,所以您大可放心接受檢查。   對許多事情的恐懼最主要來自於不瞭解,當妳明瞭整個抹片的過程與意義,您就會瞭解這個檢查的目的是在於保護婦女朋友的身體,而非造成傷害,在門診常碰見主要是看其他問題或陪親友來的婦女,在醫師的勸說下接受抹片檢查,竟意外發現零期或早期子宮頸癌變化,經治療後完全痊癒的個案,當一個婦女的健康受到保障,相對的就有一個家庭的幸福受到支撐,希望所有的婦女同胞在照顧您的家人之餘,抽空做個抹片吧!

2005年05月09日
公開
112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簡介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簡介 何謂子宮內膜異位症 女性子宮內部有一層襯裡細胞組織, 稱為內膜, 會隨著卵巢週而復始的荷爾蒙變化而增厚, 若是有懷孕, 內膜就成為受精卵的溫床,持續增厚,提供胚胎營養, 若無懷孕, 到一定時間後內膜則會崩塌出血, 就是所謂的月經. 當內膜細胞隨經血逆流至腹腔, 並在腹膜或其他器官上存活增生, 當月經期間, 內膜出血的血液無法像子宮內的經血般排出體外, 就會積存在體內形成血瘤, 並隨著一次次的月經越來越大, 對其他組織器官造成壓迫沾粘破壞, 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症狀 侵犯子宮壁: 會造成子宮壁肥厚增大而疼痛,經血過多或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腹脹,此病又稱為子宮肌腺瘤或腺肌症 (Adenomyosis).(見圖一 和圖二) 侵犯輸卵管: 造成輸卵管水腫沾粘不通,導致不孕. 侵犯卵巢: 造成卵巢血瘤與卵巢功能破壞, 卵巢血瘤因其中血液積存日久呈咖啡色黏稠狀,故又稱為巧克力囊腫 (Chocolate cyst). 侵犯腸道: 引起腸沾粘,引起脹氣,排便不順,腹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腸阻塞,而需手術切除部分腸道. 侵犯陰道或皮膚傷口: 引起局部腫塊疼痛出血. 診斷 症狀: 經痛,經血過多,不孕,腹脹. 抽血: 檢驗血液中的卵巢瘤指數(CA-125), 若有升高可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存在. 超音波: 若有肌腺瘤造成子宮增大,或巧克力囊腫,可偵測得知,但輕度未造成腫瘤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無法以超音波檢查得知. 腹腔鏡: 在麻醉下在腹部打二至四個0.5至1公分的小孔,以伸入攝影機及手術器械,可清楚看到腹腔內狀況,即使是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診斷,若有病變亦可順便手術處理. 手術: 若有大型腫瘤或嚴重沾粘,則需剖腹探查後,再以手術切除病灶. 治療 腹腔鏡: 可切除巧克力囊腫,分開沾粘與燒灼微小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手術切除: 對太過廣泛或沾粘嚴重者,須以手術治療. 黃體素: 一日服用二至三次,連續服用六個月,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萎縮; 副作用包括間歇性出血,水腫,乳脹等..以此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資料並不充分,效果無法評估. 避孕藥: 一日一次連續服用九個月; 副作用包括嘔心,間歇性出血,水腫等..以此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資料並不充分,效果無法評估. 療得高(Danazol, Ladogol): 一日服用二至四次,需於手術後服用三至六個月,以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這是一種強力的黃體素,可造成假懷孕現象,而使得月經停止,有70-9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獲得改善, 但此藥會有長青春痘, 發胖,毛髮增加,聲音低沉等.副作用,停藥後,大多數副作用會消失,此藥可以健保給付. 性腺刺激素釋放素協同劑(GnRH analogue): 一個月皮下注射一針,手術後注射三至六個月,以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此藥可從腦下垂體直接抑制性腺刺激素分泌,造成假停經現象,而達到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的目的. 此藥的副作用包括臉潮紅,頭痛,失眠,陰道乾澀,但價格昂貴,一針約需臺幣一萬元,且目前無法以健保給付此藥. 懷孕: 經研究統計顯示, 輕與中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並不會影響懷孕的機率, 所以若病人有生育打算,術後是最好的懷孕機會. 懷孕中月經停止,殘存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會自行萎縮消失.但不一定懷孕後子宮內膜異位就能完全的消失, 也有可能生產完後,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情況還會持續存在. 預後 治療後,平均每年復發率5-20%,五年後累積復發率40%. 手術加注射性腺刺激激素(GnRH)或口服療得高(Ladogal or Danazol):病情輕微者五年復發率37%,病情嚴重者五年復發率74% 治療後懷孕機率 輕度: 70% 中度: 40%-50% 重度:

2005年05月09日
公開
61

女性的生命之血

女性的生命之血 吳伯瑜 北市王伊蕾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2001-08-25/聯合報/34版/健康】 在許多古老的傳說中,月經是與生命的傳承有關的,相傳在美索不達米亞,代表母親的女神Ninhur-sag用土地與她的「生命之血」來創造男人,並且教導女性用經血塗在泥娃娃身上,象徵傳宗接代以及受孕。 時至今日,我們知道月經是因為沒有懷孕,子宮為受精卵佈置好的環境作了一次的大掃除而形成的排出物,但是因為月經是一連串複雜生理反應的結果,而且正常的月經也必須要身體從腦部中樞到身體周邊協調良好,並且沒有異常因素干擾下才能達成,所以身體出了狀況,往往會反映在月經上。 了解月經,對維持女性的健康,甚至美麗與青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婦產科求診的病患中,超過一半有月經的問題。許多身體的狀況都可能造成月經量或間隔的改變,而且表現在外在的體態上,月經周期時長時短,出血量時多時少,大部份都有排卵上的障礙,患者可能有肥胖的問題,體幹毛髮較粗較多,長不少痘痘,而且將來發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病變的機會都比較高。 反過來說,排卵不好也可能是因為減肥減得太厲害、營養不良,或得了厭食症。有的人周期正常,但是出血量卻很多,長期處於貧血狀態,每天的精神都很不好,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凝血機能不良都是可能的原因。 月經過多固然煩惱,但是有時候太少也不是好事,腦下垂體泌乳素、甲狀腺、免疫疾病都有可能,對於作過流產手術的病人或是長期有子宮感染者,也要小心子宮腔內沾黏的後遺症;另外有少部份的人可能是卵巢衰竭,除了基因遺傳或更年期之外,自體免疫疾病、乳糖血症、或作化學治療也都是可能的病因。 月經的停止或是減少通常也代表了女性荷爾蒙的不足,缺乏女性荷爾蒙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皮膚變差、黑斑增加、骨質疏鬆等問題,所以有人在門診會要求服用或是注射荷爾蒙,甚至是為了讓胸部增大而使用,但是不正確的使用常常會適得其反,不但擾亂了月經,也造成其他身體的問題,甚至腫瘤的發生。 月經問題的治療常令醫師及病人覺得沮喪,因為有時候發現問題並不容易,而且就算知道問題所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同樣的問題也常會再犯。 所以如果是不易根治的月經狀況,常會設定一個短程的治療目標,看看不孕、出血、外表多毛男性化等情況那一個最嚴重,將最迫切的問題加以解決,這些都需要醫師與患者好好的溝通,共同面對的。 (稿酬捐贈勵馨基金會)

2005年05月09日
公開
102

女性結紮,有沒有後遺症?

女性結紮,有沒有後遺症? 吳伯瑜 北市王伊蕾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2002/06/17 聯合報】 自從1951年William醫師提出結紮可能影響到月經狀況後,結紮後症候群就一直是許多人爭議的課題,一般認為的結紮後症候群包含了月經出血增加,經期間不規則出血、性生活問題、情緒不穩、經前症候群加重等等,甚至有的醫師因為怕病人發生結紮後的問題,而建議她們採取子宮切除的方式做永久避孕,現在聽來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不過也能想見這個問題有多麼令人困擾。 會造成結紮症候群的原因,有的人推測是在做結紮時,可能會破壞部份進入卵巢的血管,來自腦下垂體刺激卵巢的荷爾蒙就可能會減少,所以卵巢的工作會有不正常的現象。 有關結紮後遺症的研究相當多,以往許多認為結紮會造成問題的研究並沒有把年齡、體重、有無生產、先前使用避孕藥的狀況、結紮多久,結紮的方式等等列入考慮,近年來一些比較嚴謹的研究發現差別並不明顯,例如2000年美國學者Herbert B探討了9514位結紮的女性,結果發現,結紮後的女性在月經的間隔及月經與月經間的不規則出血現象並沒有比較多。台灣有不少人在產後一、二天就做結紮手術,但是生產後,約有50%到80%的人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產後沮喪,更有7%至30%的人會有產後憂鬱的現象,有些人就會把情緒上的問題歸咎於結紮,其實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一項由德州醫師在1998年研究一些較年輕就做結紮或是本來結紮意願不強的病人卻顯示,她們在結紮後雖然因為不用擔心懷孕,在性生活方面比較滿意,但是有21.9%表示反悔,1/3有不等程度的月經異常,易怒、憂鬱、腹痛、背痛、疲倦也是常見的症狀,也就是說,如果妳原本就不是非常想做結紮或是年輕未多加考慮,結紮之後,發生問題的機會可能真的會比較高一些。 有些統計指出,結紮過後因為一些婦科問題而需要切除子宮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事實上,有許多人不想再生小孩的是因為有一些相關的婦科疾病,例如子宮肌瘤、高齡、凝血功能不好、或是發生過產後大出血等等,在結紮後這些問題可能才是需要切除子宮的原因,而不是結紮本身。結紮後,子宮對於某些人而言會從生育器官變成麻煩製造者,而一些月經相關的不適就可能變得比較不能讓人忍受,所以手術的機會自然會增加。除此之外,會選擇用手術結紮的方式來避孕的人,將來也可能比較會考慮用手術方式來解決其它的婦科問題。 雖然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果沒有明確的結論,不過大部份的學者認為就算真的有結紮後症候群,也只是非常少數的人受到影響而已,其實結紮也有一些附帶的好處,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它或許可以減少卵巢癌的機會,可能是因為手術改變了局部的荷爾蒙狀態,或是血流的阻斷減少卵巢接觸致癌基因的機會。 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結紮發生後遺症的機會非常低,不過到了考慮結紮手術之前,儘管醫師解釋再多,還是有許多人怕這些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為那些不太確定,而且可能性不高的結紮後併發症煩心,而且應該要充份與醫師溝通手術的危險性、好處、以及妳的家庭、子女、身體一般狀況到底適不適合結紮,以免手術後一段時間又後悔,到時候要再接通,可得大費手腳了。

2005年05月09日
公開
58

子晴媽咪幫我做的拼圖

2005年05月08日
公開
77

血瘤?水瘤?談令人一頭霧水的婦科腫瘤

血瘤?水瘤?談令人一頭霧水的婦科腫瘤 腫瘤,聽起來多麼令人害怕的名詞.許多病人聽到這個自己有腫瘤,就如同被宣判死刑一般,但是腫瘤的範圍很廣,從完全良性無害的瘤到惡性侵犯的癌症,從小如綠豆到大如西瓜,什麼樣都有,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須要開刀,也不是所有的腫瘤都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在門診常碰到病人哭喪著臉告訴我,自己有長瘤,問我需不需要開刀?或是追溯病史,病人以前曾因長瘤開刀,但是到底長那一種腫瘤?病人就說不清楚了,所以必須安排額外的檢查,確定腫瘤的性質.有時醫師為了容易解釋病情,常將婦科腫瘤的性質簡單化,內含液體者稱為水瘤,含有血塊者稱為血瘤,固體狀者稱為肉瘤.但病人不知道的是,單單卵巢腫瘤的病理分類就有數十種,每一種的復發機率,後續治療等都有許多的不同,更不用說其他子宮方面的病變了.以下就幾種常見的婦科腫瘤簡稱,及其真正的腫瘤種類做一介紹. 水瘤: 這是卵巢最常見的腫瘤型態,在病理分類上它可能涵蓋了 生理性囊腫: 占所有卵巢腫瘤的80%,如濾泡性囊腫,黃體性囊腫等.這些囊腫的形成原因大多起因於排卵不良,造成液體堆積在卵巢上所形成.這種囊腫偶而會造成輕微腹痛,對身體大多都沒有傷害性,也不需要手術治療.在三個月經週期內,一般會自行消失. 良性的病理性囊腫: 占所有卵巢腫瘤的6%,如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畸胎瘤等.這些囊腫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卵巢產生病變,而這些腫瘤並不會擴散侵犯到其他器官,但也不會自行消失,雖然情況不是很緊急,但仍有手術摘除的必要,以免腫瘤漸漸長大,對附近器官造成壓迫,或是腫瘤突然破裂,扭轉,造成危險. 惡性的病理性囊腫: 只占所有卵巢腫瘤的2%,也就是所謂的卵巢癌.如漿液性上皮癌,黏液性上皮癌,生殖細胞癌,轉移性癌等等.這種腫瘤會隨著腹水,血液,淋巴,侵犯轉移其他的器官,所以有馬上手術治療的必要.手術後還需要看癌瘤的侵犯情形,加做化學或放射治療,以根除癌細胞. 血瘤: 最常見的是指子宮內膜異位瘤,但也有其他較少見的病況. 子宮內膜異位瘤: 女性子宮內部有一層襯裡細胞組織,稱為內膜,會隨著卵巢週而復始的荷爾蒙變化而增厚,到一定時間後,內膜則會崩塌出血,就是所謂的月經.當內膜細胞隨經血逆流至腹腔,並在腹膜或其他器官上存活增生,當月經期間,子宮外部內膜出血的血液,無法像子宮內的經血般排出體外,就會積存在體內,形成血瘤,學名子宮內膜異位瘤.其中所含血液積存日久,呈咖啡色黏稠狀,故又稱為巧克力囊腫.這種腫瘤雖屬良性,但會造成女性經痛,經血過多,不孕等症狀,所以嚴重者有手術與藥物治療之必要. 出血性黃體:卵巢排卵後,在卵巢表面會出現一個傷口,在平常的情況下,這個傷口會自行癒合,並形成黃體組織.但偶而這個傷口會持續出血,造成病人內出血,腹痛,甚至休克,此時就有緊急手術縫合出血點的必要.但此種狀況較少見. 子宮外孕: 這種情況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一種腫瘤.它是因為胚胎著床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輸卵管),造成局部破壞,腹腔出血的情況.這時需緊急手術,切除子宮外孕出血的部分,否則病人會有性命危險.只是有時病人身份特殊(例如未婚女性),手術後常要求醫師代為保密.醫師只好對其他親友解釋是因為"血瘤"破裂所造成的內出血,所以需緊急手術,如此矇混過關.以免造成病人的困擾. 肉瘤: 大多指由平滑肌增生所形成的肌瘤.肌瘤是最常見的子宮腫瘤,平均約每四個女性就有一個有.肌瘤發生原因至今不明,目前只能說是個人體質引起. 若是醫師告訴您您長了肌瘤,先別發慌,肌瘤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也不是所有的肌瘤都須手術.肌瘤需手術切除的狀況包括: 大於六公分,有嚴重經痛,經血過多,或頻尿,腰酸背痛等壓迫現象,引起不孕,或快速長大,有惡性變化可能(佔所有肌瘤不到1%,可能性很小).所以您若是子宮肌瘤的患者,卻沒有上述情形,只要每半年以超音波追蹤.若是肌瘤沒有變化,大可等到更年期時,肌瘤會因缺乏荷爾蒙而自行萎縮. 有些病人常會碰到甲醫師告訴她有腫瘤須追蹤治療,而乙醫師看了卻說沒有腫瘤不必回診的情形.這並不是甲乙兩位醫師中有一位誤診,而是某些生理性囊腫本來就會隨著生理週期時大時小,時有時無.超音波及一些血液檢查,也只能大約瞭解腫瘤的性質,只有手術後的病理切片才能做下最後的診斷.所以一般醫師對婦科腫瘤的處理原則是:若是小於六公分,沒有症狀,沒有惡性變化的傾向者,可以超音波追蹤觀察三個月,再決定是否真有手術需要.若是大於六公分,有嚴重不適症狀,或有惡性可能者,則須手術治療.而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卵巢已呈休止狀態,若此時發現有腫瘤出現,則不論大小或有無症狀都應手術,排除惡性變化的可能.接受過手術的婦女朋友,請不要忘記在手術後,向您的醫師要一份腫瘤病理報告的副本,這樣在別的地方就醫時,別的醫師也能掌握您的病況,為您做後續的治療.

2005年05月08日
公開
66

婦科癌病簡介

婦科癌病簡介 前言: 本文介紹常見之婦科癌病.但是因個人體質及罹病形態不同,症狀和治療方式可能與本文有所出入;若有疑問請,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子宮頸癌 好發族群: 年齡小即有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抽煙,社會經濟階層低. 症狀:  性交後出血,但是大多數早期子宮頸癌病人沒有任何不適症狀. 診斷方式: 子宮頸抹片(六分鐘護一生),陰道鏡病理切片等. 治療方式: 零期可選擇子宮頸錐狀切除(可保留生育能力),或是子宮全切除;一期至二期上以手術為主(子宮根除手術);二期下及以上以放射治療為主(俗稱電療). 五年存活率: 零期即原位癌:近乎100% 一期:80-85% 二期:60-65% 三期:25-35% 四期:8-14% 卵巢癌 好發族群: 生產數少,有家族病史. 症狀: 腹脹,腹部腫塊,輕微腹痛,但是大多數早期卵巢癌病人沒有任何不適症狀. 診斷方式: 超音波掃瞄,血液腫瘤指數等,但是最終確立診斷仍以手術後之病理切片為主. 治療方式: 手術切除以及化學治療. 五年存活率: 一期:80-100% 二期:80-100% 三期: IIIa:30-40% IIIb:20% IIIc:5% 四期:5%   子宮內膜癌 好發族群: 肥胖,從未生產者,停經晚,在沒有黃體素制衡下使用過多的女性素,以及因其他疾病接受過骨盆放射線治療. 症狀: 不正常子宮出血. 診斷方式: 子宮內膜切片,或子宮內搔刮術. 治療方式: 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以及荷爾蒙治療則是針對病情較嚴重者. 五年存活率: 一期:82% 二期:65% 三期:44% 四期:15% Total:73%   子宮絨毛癌 好發族群: 曾有葡萄胎. 症狀: 不正常陰道出血,流產後血液中懷孕指數(HCG)居高不下. 診斷方式: 超音波,血液懷孕指數,病理切片. 治療方式: 化學治療為主. 五年存活率: 一期:近乎100% 二期:近乎100% 三期:近乎100% 四期:70-73%   外陰癌 好發族群: 曾有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感染,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老年婦女. 症狀: 外陰搔癢,腫塊,潰瘍. 診斷方式: 病灶處切片檢查. 治療方式: 手術及放射治療. 五年存活率: 一期:98% 二期:85% 三期:74% 四期:31%

2005年05月08日
公開
71

催經與延經

催經與延經 ‥‥‥Jun.22, 1999聯合報健康版 王伊蕾婦產科─王伊蕾‥‥‥   時序即將進入七月,聯考、暑假、旅遊旺季全湊在一起,此時若是月經也恰好撞期,考試時心浮氣躁。旅行則遊興大減。   建議您事先抽空走一趟婦產科,在醫師的協助下,以藥物將月經提前(催經)或延後(延經),就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情形, 至於是催經好,還是延經好? 在選擇以前,我們有必要來瞭解一下調整月經的原理與方法,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月經中期,排卵過後,卵巢會形成黃體,分泌黃體素。黃體素有穩定子宮內膜,以利受精卵著床的功能。若是沒有受孕,在排卵後十四天左右,黃體會自行萎縮,停止分泌黃體素;血液中黃體素濃度驟降,子宮內膜因而崩解出血,就是月經。   催經則是利用含黃體素藥物提高體內黃體素濃度,一旦藥物停止,則血中黃體素濃度降低,造成人為的行經效果,而使月經提前來潮。延經則是持續用黃體素,以藥物接替萎縮的黃體,穩定子宮內膜而延後月經。   至於催經的方法,有注射與吃藥兩種方式。注射催經效果較快,約七天之內會見紅,所以若在重要日期前十天左右打催經針,應可順利錯開經期。吃藥要連續吃五天左右,停藥後七天內行經,所以最好在重要日子前兩星期左右就開始吃比較保險。一般在預定來月經前吃到重要日期過去就可停藥, 停藥後一週內月經會報到。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不論提早或延後月經,時間都不要超過一星期, 否則一來不易成功,二來有可能影響到原來月經的規則性,.那就不好了。至於選擇催經還是延經,視個人體質及需要而定。一般若是月經預定在重要日期當天或之前來潮,你又能在十天之前做好準備,催經較好:這樣考生可避免經前的煩躁不安,旅遊照相時也不會滿臉青春痘;而且若催經失敗,可趕快加吃藥變成延經補救。   若是重要日期前幾天才突然想到月經可能會來,或是本身月經不準時,怕提前來會撞期的人,則延經是較好的選擇。延經期間,生理用品最好帶在身邊,以免藥物失靈,當眾出糗。   以上的說明,供女性朋友參考。若還是無法選擇催經或延經,可攜帶最近三個月的月經日期,供婦科醫師參考,請醫師替你規劃。其實月經是女性的親密朋友,若是經期並無特別不適,不妨勇敢接納它,順其自然就好。說不定見紅的人,考試時選擇題每猜必中,旅遊時試手氣逢賭必贏"紅"不讓!

2005年05月07日
公開
86

何謂子宮頸糜爛?

何謂子宮頸糜爛?      不少婦女都曾被子宮頸糜爛這個疾病所困惑,擔心不已,糜爛這個名詞聽起來的確很可怕,但實際上它代表了什麼意義呢?不管婦女是為了何種原因去看婦產科大夫,我們都會幫他們作陰道的內診檢查,除了注意外陰部及陰道有無病變之外,主要是要觀察子宮頸的情形。子宮頸上連子宮,下接陰道,是一個圓形的凸出物,子宮頸不是一個封閉的構造從陰道觀察可以發現一個中央開口,可經子宮頸內管上通子宮腔,子宮頸的表面為分層鱗狀( stratiffied squamous) 表皮,肉眼看起來是一個平滑且呈淡粉紅色的表面子宮頸內管表皮則為單層的柱狀(columnae)表皮,表面是由凹凸不平的腺窩(crypt) 及絨毛面之間形成了一道明顯的界線,謂之鱗、柱狀表皮接合處( squamous-columnar junction )。生育年齡婦女的子宮頸很多時候並不完全只被那種平滑的鱗狀表皮所覆蓋,其中央部份可見到另外那種既粗糙又鮮紅的柱狀表皮,在這個平滑的子宮頸中央發現了外觀看似糜爛的柱狀表皮時,有些人就用子宮頸「糜爛」這個名詞來形容它,其實有人用子宮頸內管「外翻」來形容感覺上會好聽一點,因為單純的子宮頸表皮「外翻」既不是病,更不用治療。雖然子宮頸內管「外翻」只是一種生理變化,但其實有些子宮頸糜爛,指的是子宮頸發炎,除了子宮頸外觀紅腫充血外,會有異常分泌物及陰道搔癢等不適症狀。發炎的原因包括黴菌、細菌感染及病毒等,治療只需口服抗生素或局部塞劑即可,大部分也不必再做冷凍或電燒等。 另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發炎,只需把發炎治癒,避免感染為子宮內膜炎、骨盆腔發炎等嚴重感染即可,至於子宮頸表面的「糜爛」,是不需治療的。無謂的冷凍或電燒等處置,反而可能使組織留下疤痕,造成日後子宮頸口狹窄、月經疼痛等後遺症。因此發現有子宮頸糜爛時,最好先做抹片,排除子宮頸癌病變或發炎等,就可以安心了。   以上所提到的鱗、柱狀表皮接合處的部位,是一個細胞很活躍的地方,在某種內分泌的環境下,其上皮細胞會進行一種化生( metaplasia )的變化,把原來的柱狀表皮變為平滑的鱗狀表皮,在演變的過程中,肉眼可看到一些特殊的表皮表現,在進行化生的表皮稱為變性帶(transformation zone)。又由於這種細胞的這種化生特性,在某些不被了解的機轉下,這些細胞會發生有惡性趨向之細胞變性(dysplasia ),這種細胞已被公認為子宮頸炎之先驅,將來有可能演變為癌症。所以發現有子宮頸「糜爛」之情形,可以先作子宮頸抹片細胞學檢查,必要時甚至可作進一步的陰道鏡切片檢查,若結果正常,就可以比較安心了;其實沒有子宮頸糜爛的婦女,也應該一年作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看起來平滑指是代表它的鱗、柱狀表皮接合處(squamous-columnar junction )在子宮頸內管腔裡面,抹片檢查還是可以從這樣的子宮頸取得該部位得細胞作分析的。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就可大大的減低了子宮頸炎的發生率了。 所以如果臨床上子宮頸外觀看起來有所謂糜爛時,一定先要作子宮頸抹片檢查,排除了子宮頸炎的可能後,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子宮頸炎,如果子宮頸糜爛仍然造成陰道分泌物過多、慢性子宮頸炎,此時可採用子宮頸電燒、冷凍甚至雷射治療,破壞外翻的子宮上皮,讓正常的鱗狀上皮重新覆蓋子宮頸,回覆子宮頸原來的面貌

2005年05月07日
公開
86

常見的性病

常見的性病   性病,顧名思義是由性交或性接觸所傳染的疾病。其症狀從輕微的搔癢,到嚴重者死亡(如愛滋病),往往造成病人莫大的困擾,卻又難以啟齒。有些人諱疾忌醫,隱忍良久,反而使病情加重,或傳染給家人,事實上大部分的性病都是可以治療的,越早發現療效越好喔! 細菌感染 梅毒 病原體: 梅毒螺旋菌(Treponema pallidum)。 症狀: 陰部潰瘍。 檢驗: 抽血檢驗。 治療: 注射盤尼西林每週一次連續三週。 不治療的話: 逐漸進展成二級甚至三級梅毒,最後死亡。孕婦若是感染梅毒,未發現或治療,則會產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顏面缺陷,弱智的嬰兒。 淋病 病原體: 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eoeae)。 症狀: 生殖器有膿狀分泌物。 檢驗: 取局部分泌物做特殊細菌培養。 治療: 口服抗生素一至二週即可。 不治療的話: 女性若是長期感染淋病,治療不完全,會破壞輸卵管,造成不孕。 披衣菌感染 病原體: 披衣菌(Clamydia trachomatis)。 症狀: 陰道水狀分泌物,發燒,腹痛。 檢驗: 取陰道分泌物培養。 治療: 口服抗生素一至二週即可。 不治療的話: 披衣菌目前已成為引起青少女骨盆腔發炎最常見的菌種,嚴重的會造成子宮蓄膿,甚至腹膜炎,披衣菌破壞輸卵管內纖毛的力量很強,不好好治療,小心以後生不出小孩呦! 病毒感染 菜花 病原體: 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症狀: 陰部粒狀凸起物。 檢驗: 經驗豐富的醫師看其外形即可初步診斷,將菜花切除後,送病理檢驗,可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治療: 在局部麻醉下,以手術切除或電燒雷射清除。 不治療的話: 越來越多,長在婦女子宮頸上的菜花,有可能惡化成子宮頸癌,所以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皰疹 病原體: 皰疹病毒一型或二型(Herpes Simplex Virus, HSVI or HSVII)。 症狀: 發燒,局部疼痛,長水泡,膿包,潰瘍。 檢驗: 經驗豐富的醫師看其外形即可初步診斷 治療: 止痛藥可緩和部分疼痛,抗病毒口服藥及藥膏可加速痊癒。 不治療的話: 經過一段時間亦會自動痊癒,但是一旦感染皰疹,日後若是有勞累,失眠,生病等免疫力降低的情形,就會發作,只是症狀會比初次感染要來的輕微。有句名言說的好:"愛情是短暫的,而皰疹是永遠的!" 愛滋病 病原體: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症狀: 疲倦,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淋巴腺腫大,多重感染。 檢驗: 抽血檢驗。 治療: 以多種藥物抑制病毒繁殖,並避免其他細菌病毒的合併感染。 不治療的話: 併發其他感染而死亡。 原蟲感染 滴虫感染 病原體: 陰道滴虫(Tricomonas vaginalis)。 症狀: 男性幾乎完全沒有症狀,女性會有黃綠色泡沫狀有惡臭的白帶,陰部搔癢。 檢驗: 取分泌物,在顯微鏡下可看到陰道滴虫證實。 治療: 吃藥或陰道塞劑皆可,但是要同時治療男性伴侶,否則很可能又會再次感染喔! 不治療的話: 局部不適。 寄生虫感染 陰虱 病原體: 陰虱(Phthirus pubis)。 症狀: 局部搔癢,此病除了性接觸外,接觸患者衣物寢具也可能傳染。 檢驗: 可在陰毛部位找到蟲體或蟲卵而證實。 治療: 局部塗抹特殊殺蟲劑,衣物寢具環境也需消毒。 疥瘡 病原體: 疥蟲(Sarcoptes scabiei)。 症狀: 嚴重搔癢,特別是晚間,皮膚點狀紅疹。此病除了性接觸外,接觸患者衣物寢具也可能傳染,軍隊與安養院中就常有這類感染。 檢驗: 可在感染部位找到蟲體而證實。 治療: 局部塗抹特殊殺蟲劑,衣物寢具環境也需消毒。

2005年05月07日
公開
70

乳房自我檢查

乳房自我檢查 ‥‥‥摘自衛生署衛教單張‥‥‥ 為何要做乳房自我檢查 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 60%的乳房腫瘤是由病人自己,或病患先生所發現。 經乳房自我檢查發現乳癌的患者,腫瘤通常較小,治癒率較高。 甚麼時候做乳房自我檢查 一般婦女: 生理期後一週內。 停經或更年期婦女: 每月固定一天。 乳房自我檢查法 站在鏡前看 雙手高舉過頭看。(如圖一) (圖一)   (圖二) 雙手插腰, 挺胸, 縮腹看(如圖二) 雙手自然下垂看。 乳房外型是否左右對稱。 皮膚有無皺縮隆腫潰爛或橘子皮樣。 乳頭有無凹陷分分泌物。 站著摸 (圖三) (圖四) (圖五) 可以在洗澡時雙手抹肥皂便於滑動。以一手放於腦後用另一手食中無名指三指之指腹來檢查。 以按壓,螺旋,滑動的方式進行,採地毯式檢查整個乳房範圍;別忘了檢查鎖骨及腋下淋巴結。 (如圖三,四) 用大姆指,食指輕捏乳頭,按壓乳頭下有無硬塊,並擠壓有無分泌物流出。 (如圖五) 一邊乳房檢查完,再檢查另一邊乳房。 躺著摸 (圖六) 可用少量潤膚油或乳液抹於雙手,便於滑動。 躺下時頭下不放枕頭。 左側肩下墊一小枕,左手置於腦後。 檢查方式與站著摸一樣。 摸看看是否有硬塊,淋巴腫大,有無分泌物。 ps:要看圖跟我說一聲我傳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