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恩醬麻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幼兒托育的真相及後果

2005年12月04日
公開
46

轉貼自:庭庭的秘密基地本文轉載自:圓滿家庭親子教育報 幼兒托育(child care)這個話題本身具有高度的爭議性。根據過去十年來,研究人員調查結果的證據顯示,非由父母經手的幼兒托育,通常會導致幼兒成長發展的不利傾向。當前許多雙薪父母經常陷入兩難,一方面想積極拓展職業生涯,一方面又希望能儘量親自給予寶寶最妥善的照顧。然而,這個問題太過複雜,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告訴你,如何安排最為理想。 別讓工作佔去該投資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當你決定生孩子為人父母時,你下定決心要將孩子的需要列為優先考慮。你很清楚升格當爸爸媽媽是一生當中最偉大的經歷,而且不是每個人皆如此幸運,有這麼特別的機會。好好照顧孩子就像好好照顧自己一樣,那些慎重其事選擇良好托育方式的父母,總會將這個觀念謹記在心。我們並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去追求常理:如果你決定繼續上班,必須記得,不能讓工作佔去原本應該投資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或感情。何謂優秀的幼兒托育安排?事先仔細做好功課,將目標定在你和另一半的工作情況應夠具彈性,好讓你們可以儘量縮短孩子讓別人照顧的時間。以下是你必須考慮的注意事項:●幼兒托育類型:如果你打算採行不是由父母照顧的托育方式,仔細考慮這三種典型的選擇:家庭保姆或奶媽──寶寶可以得到一對一的專屬照顧;社區家庭式幼兒托育──社區鄰居裡某個媽媽同時帶幾個別人和她自己的孩子;托兒所──為營利事業團體,有數間類似教室的設備,每間教室裡容納多位孩子。●孩子的需要:當我們想到幼兒托育,總會慎重其事地優先考慮孩子的福利:他們會安全嗎?快樂嗎?可以吃得飽嗎?能得到關愛嗎?但孩子在托育中所需的一切,全視他們當時的發展階段而定。一旦你確定托育環境安全且衛生之後,你必須檢視孩子每天日程裡的各種人際關係及其架構安排。●你的需要:如果未將自己考慮進去,那就錯了。如果孩子的托育安排一直是讓你很煩惱的問題,那麼,全家人都會受到這種負面感覺的影響,而更形鬱卒。●正確的資源:從前要找人幫忙帶孩子,口耳相傳是唯一途徑,當然,你也會將個人喜好納入考慮。除了最常見的翻閱電話簿,或當地報紙的分類廣告,你也可以詢問工作單位、托育顧問中心、上網查詢,或接洽幼兒托育宣導團體。以下是幾個台灣地區參考資訊:.內政部兒童局( http://www.cbi.gov.tw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http://www.children.org.tw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http://www.ccf.org.tw ).台北市政府托育資訊服務網( http://kids.taipei.gov.tw ).台中市保姆協會( http://www.boumo.org.tw/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http://www.kcg.gov.tw/org2003/frame.php?strurl=org-08.htm ).其餘地區請洽該縣市政府社會局我的孩子情況如何?孩子的托育安排是否進行順利或上軌道,可以從兩個簡單的線索得知:孩子的表現,以及你和托育者之間的關係。注意下列幾種特徵,如果出現類似情況,就必須仔細考慮問題的可能性:特徵:除了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日子,孩子總是抗拒,不肯留在托育地點和受托者在一起。問題的可能性:你的孩子或許不喜歡這個受托者或托育環境;或者,孩子試圖告訴你,你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夠。特徵:原先性情穩定且守規矩的孩子,好像突然轉性:變得很愛黏人、脾氣暴躁、更難教。問題的可能性:孩子或許缺少安全感,因為他覺得和你相處的時間不夠,或者受托者的管教方式(太過寵溺或太過嚴格)和你的管教方式相互衝突。特徵:受托者對你表示,孩子在托育過程中,午睡的時間或次數多過在家裡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問題的可能性:孩子睡覺可能是因為他被忽略,或得到的刺激不夠,簡言之:孩子無聊到只好夢周公去了!特徵:受托者經常抱怨你的孩子有個性以及行為問題。問題的可能性:受托者或許對孩子的發展程度有不實的期望,或者她壓根就討厭你的孩子。還有,她的抱怨很可能在提醒你的管教方式哪裡有所欠缺,或許你需要對孩子多加管束。特徵:當你接送孩子時,總是看到受托者一臉壓力過大的表情。問題的可能性:或許她同時照顧太多孩子,或者她很不喜歡照顧你的孩子;無論原因為何,你的孩子將錯失他原本可以得到的緊密人際關係。特徵:無論你何時出現在托育場合,電視永遠都是開著。問題的可能性:你的孩子可能沒有太多人際互動的機會──搞不好電視機才是真正的保姆。特徵:受托者不喜歡你來探視,尤其是當你未事先通知的時候。問題的可能性:當你不在時,她的管教方式可能過於鬆散。或者,可能還瞞著你其他事情。特徵:和受托者的溝通出現問題:當你詢問她事情時,她的態度會突然變得很具防禦性,好像不太願意告訴你;或者你們之間的溝通有障礙,無法進行確實的了解。問題的可能性:你無法從這個和孩子天天相處的人身上,得知孩子和她在一起的實際情況。一個不願告訴你事情、不懂得體貼他人、不和氣的人,並不是照顧孩子的理想人選。特徵:上班時會經常掛念孩子的情況。問題的可能性:直覺告訴你,目前你和孩子所處的情況都不理想,千萬別忽視這種感覺!

媽媽們,親情不是天生的,妳有沒有忙得忘了自己是 個媽媽呢?[轉貼]

2005年11月26日
公開
31

很多人認為親情是天生的。 在我小時候或現在的連續劇還是這樣演 -- 一個自出生就被媽媽不得已遺棄的孩子,長大了,偶然機緣下遇見媽媽,他一眼就會對這個從來沒帶過他、照顧過他的媽媽有特殊的感應,離散多年的母子,一見面就熱絡起來了 ...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我最近聽到一個案例 -- 一個任性的媽媽在生下女兒後,就離家了。女兒跟著爸爸和阿公、阿嬤一起生活。第一年,大家都勸媽媽回來照顧女兒,媽媽不願意,她有自己的生活要過;第二年,媽媽還是不回來,漸漸長大的女兒對媽媽不太有印象了。之後,媽媽偶爾回來看小女孩了,小女孩看媽媽像陌生人一樣,躲得遠遠的,連讓媽媽碰一下手都不行。小女孩三歲了,會跑會跳,伶牙俐齒,模樣很可愛。媽媽很想跟她親近了,回來爭取小女孩。小女孩一看媽媽來就跑,偶爾媽媽要帶她出去玩,單獨一定不行,小女孩一定要阿公、阿嬤陪著一起,才肯跟媽媽出去一下下。媽媽用玩具誘她,沒用!好言拉攏她,也沒用!小女孩看媽媽像陌生人。 媽媽火了!孩子是我生的,怎麼可能跟我不親?一定是夫家的人惡意影響小女孩的。媽媽這樣想。一狀告上法庭,媽媽要請法官將小孩判給她撫養。爸爸說不可能,小女孩對媽媽沒感情,根本無法跟媽媽一起過日子。 媽媽冷笑,說:「笑話!孩子是我生的!她不會不認我!」她忘了她連一天都沒有帶過女兒。 上法庭,媽媽還是吵著孩子是她生的、該跟她走。爸爸沉默。小女孩在爸爸的懷裡很茫然。 法官做了一個試驗 -- 爸爸請將女兒放下,離席。小女孩一離開爸爸的懷抱就大哭。法官請媽媽過去抱小女孩、安撫她。 小女孩一邊哭一邊掙脫媽媽的手,哭喊:我 -- 要 -- 爸 -- 爸! 媽媽使力抓住小女孩,一直說:我是妳媽媽呀!我是妳媽媽呀! 小女孩依舊哭喊。誰都看得出來是怎麼一回事了 ... 生養過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定都不會忘記 baby 出生的第一年,混亂、不知所措、睡眠不足,有時兩人還會因此口角,很累。慢慢地,baby 會爬了、會走了,再聽他叫一聲媽媽 -- 爸爸 -- 這時,再苦,你都甘願了。不要以為一歲前的 baby 無知無覺,你辛辛苦苦地哄他、抱他,半夜起來餵他喝ㄋㄟ ㄋㄟ,baby 可都是點滴在心頭。將來他會膩著你、抱你、依賴你,可都是他的真心回饋。 親情不是天生的,需要仔細、溫柔地慢慢建立起來。誤以為親情是天生的媽媽很多,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媽媽請菲傭帶小孩。我有一些朋友,事業做得很不錯,很忙,家裡請個菲傭張羅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出去吃飯時,爸爸、媽媽一身名牌,自己很悠閒地吃,餵孩子吃飯的麻煩事當然交給菲傭,一頓飯下來,爸爸、媽媽可以完全不看孩子一眼;當然,他們也不會知道孩子這一餐吃了什麼、什麼是孩子不愛吃的。一餐過一餐、一日過一日,孩子當然不會跟什麼都不了解他的爸爸、媽媽談自己的事了。那時再來感嘆孩子問題很多,為時已晚。 有一次,我帶才幾個月的蝴蝶妹妹去打預防針,蝴蝶一個軟軟的小孩兒在我身上摩來摩去,我一早出門前才熨好的衣服,早被她蹭得皺巴巴的。反觀我對面端坐著一個一身名牌的高貴媽媽,抱她孩子的是菲傭,高貴媽媽拿著一個Tiffany 的銀製手搖鈴,她沒有碰觸到孩子,隔著一點距離搖鈴逗孩子,媽媽笑得好開心,小嬰兒使勁地想抓搖鈴,注意力完全在搖鈴,沒看媽媽一眼。 孩子需要媽媽輕輕地摸他、哄他,身體與身體溫暖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直接的愛。妳不抱他、撫摸他,溫暖傳遞不到。該抱孩子的是媽媽,不是菲傭。這無關妳忙不忙、有不有錢、是不是請得起菲傭。 很多人以為童書是小孩子讀的,我卻很想鼓勵大人們多多看童書。童書裡,很多故事會替妳的孩子講出心聲,或者讓妳看到自己的影子 ... ... 我很想媽媽們都看到這本書 --《小王子為什麼不開心?》 書裡的小王子反應出了很多沒有媽媽陪伴的孩子的心情。皇后像很多把孩子交給菲傭帶的現代媽媽,當臣子們告訴她小王子要媽媽時,她第一個反應還是命令人 -- 來人呀!把小王子的媽媽帶來 ... ... 媽媽們,親情不是天生的,妳有沒有忙得忘了自己是個媽媽呢?

「溺愛」不是愛─檢視你對寶寶的溺愛指數!

2005年11月15日
公開
19

現代人晚婚,甚至不婚的比率越來越高,相對地生育下一代的意願更大為降低,家庭已不復見「多子多孫」的景況,也因此每個孩子,都成為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寶貝,不但吃、穿、用都是最好的,也經常因而養成孩子「唯我獨尊」的個性。其實,疼愛孩子不表示要對孩子的要求完全接收,甚至過度的溺愛,否則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會有不良的影響。 對孩子的溺愛,可能不經意就會發生… 每個寶寶的父母,相信都不會承認自己對孩子過度溺愛,因此在教養孩子時,不妨停下腳步反省自己的態度,如果你對於孩子的教養總是抱持下列的態度,就可能是促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推手: 態度一:幫孩子找藉口 當孩子犯錯、任性時,父母總是為他找台階下,例如:寶寶年紀還小不懂事、寶寶個性就是這樣,或是當孩子與別人有爭執時,都認為不是孩子的錯,從不讓寶寶學習正確的生活方式並適時的反省,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以大人替他找的藉口來搪塞不當的行為,儼然以「小霸王」自居。 態度二:經常「捨不得」孩子 捨不得讓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捨不得孩子在外遭受挫折,甚至認為外界環境險惡,不肯讓孩子有社會化的學習,生活圈經常只在家庭打轉,這時父母的良心美意就會變質成「過度保護」。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寶寶必須藉由不斷地接觸練習,才能慢慢學習獨立與生活自理的能力,幫孩子包辦所有事,他便永遠沒有學習的機會。 態度三:當孩子「有求必應」的活菩薩 父母總是把孩子擺在第一位,甚至經常因為工作忙碌,就以物質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因此只要孩子有所要求,總是無限制的給予滿足,包括物質、金錢、想做什麼事等等,因此孩子會視所有的獲得都是理所當然,缺乏「付出」的觀念,不但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甚至對於金錢也沒有概念,容易養成浪費、予取予求的行為。 態度四:經常對孩子讓步 家長總是禁不起孩子的要求,或是受不了寶寶哭鬧,使得教養的主導權經常在孩子手上,父母無法堅定自己的立場而妥協、讓步,不但會使孩子缺乏紀律的訓練,也未培養「為他人著想」的美德,並使孩子的「自我主義」更加強烈。 過度寵愛,對孩子有害無益! 「草莓族」一詞形容現代孩子抗壓性不足,像草莓般一壓就爛;過度受寵、受保護的孩子也是一樣,在長輩溺愛下成長的孩子,人格與行為上都可能會有所偏差,無法成長為成熟穩重的個體: 1.自我中心主義者:可能會有霸道、不合群的行為產生,凡事都只考慮到自己,對於他人則缺乏尊  重,在群體中有控制慾望,對反對其意見者有敵意。 2.自制力差:難以自我約束,做事衝動,不愛遵守群體中的規範,在情緒上的管理也不佳,容易遷  怒於他人。 3.無責任感:由於從前天塌下來有父母扛,因此從未學習「一人做事一人當」,面臨問題時容易放  棄、逃避,沒有承擔責任的肩膀。 4.抗壓性低:溫室的花朵,難以承受風吹雨打!過度被保護的孩子缺乏挑戰的勇氣,也由於沒有處  理事情的經驗與能力,面對環境的應變力極差,一旦受到挫折,或者事情的演變超出他的想像,  便容易懷疑、放棄自我。 叮嚀 當今日講求「愛的教育」,所有的藤條都被收起;當少子化風潮和雙薪家庭的興起,每個父母都能給孩子最好的;但對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呢?不管是金錢還是物質上的富裕,都比不上孩子身心健全來的重要!因此孩子的教養不該只是集三千寵愛於寶寶一身;給孩子一條魚,不如教他們如何捕魚!